高考古代诗歌鉴赏艺术技巧题分类训练:用典抒情
(附答案解析)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注:①关山月:乐府《横吹曲》调名。《乐府古题要解》:“关山月,伤离别
也。”②白登,山名,在今山西大同县东,匈奴曾围困刘邦于此。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将只有在大海上才常见的云月苍茫的景象,与雄浑磅礴的天山组合
到一起,尤其是“明月出天山”,从戍边将士的角度再现了边塞奇特的景色。
B.“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言戍边将士身处边疆,月光下伫立遥望故园
时,只觉长风浩荡,似掠过几万里中原国土,横度玉门关而来。
C.“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两句诗,化用白登山的典故,写历史上连绵
不断的战争,表现战争带来的巨大的牺牲和苦难。
D.诗歌最后四句,写征人在高高的城头眺望边关景色,不停感叹疲于征战,
又因为边关月色勾起思乡情怀,所以显现出愁苦的神色。
16.“关山月”是古乐府调名。“关山月,伤离别也。”这首诗却不因“伤离
别”而显得风格纤弱意境狭窄,请联系诗句加以分析。
【答案】
15.D
16.(1)借助辽阔的万里边塞图来引发情感。诗人以长风、明月、天山、玉
门关为特征,构成一幅万里边塞图,境界扩大,涵盖了历代征人怀念乡土的情绪;
(2)以凝练的笔触浓缩了时间的历史,诗人放眼于古来边塞上的漫无休止的民
族冲突,揭示了战争所造成的巨大牺牲和给无数征人及其家属所带来的痛苦,;
(3)诗人胸襟浩渺,用广阔的空间和时间做背景,不局促于一时一事,而是带
着一种更为广远、沉静的思索,从而展开更深远的意境。
【解析】
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D.“又因为边关月色勾起
思乡情怀,所以显现出愁苦的神色”,征人显出愁苦神色不仅仅是因为思乡,更
因为无休止的战争。故选D。
16.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情感等写作风格的鉴赏能力。
1
题目要求分析这首诗不因“伤离别”而显得风格纤弱意境狭窄的原因。
首先是因为诗人刻画了一幅辽阔的万里边塞图来表现情感。开头四句,可以
说是一幅包含着关、山、月三种因素在内的辽阔的边塞图景。征人戍守在天山之
西,回首东望,所看到的是明月从天山升起的景象。天山虽然不靠海,但横亘在
山上的云海则是有的。诗人把似乎是在人们印象中只有大海上空才更常见的云月
苍茫的景象,与雄浑磅礴的天山组合到一起,显得新鲜而壮观。接下去“长风几
万里,吹度玉门关”,范围比前两句更为广阔。士卒们身在西北边疆,月光下伫
立遥望故园时,但觉长风浩浩,似掠过几万里中原国土,横度玉门关而来。诗人
以长风、明月、天山、玉门关为特征,构成一幅万里边塞图。这里表面上似乎只
是写了自然景象,但只要设身处地体会这是征人东望所见,那种怀念乡土的情绪
就很容易感觉到了。
其次是因为诗人还以凝练的笔触浓缩了时间的历史,“汉下白登道,胡窥青
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这是在前四句广阔的边塞自然图景上,迭印
出征战的景象。汉高祖刘邦曾被匈奴在白登山围困了七天。而青海湾一带,则是
唐军与吐蕃连年征战之地。这种历代无休止的战争,使得从来出征的战士,几乎
见不到有人生还故乡。诗人放眼于古来边塞上的漫无休止的民族冲突,揭示了战
争所造成的巨大牺牲和给无数征人及其家属所带来的痛苦。
离人思妇之情,在一般诗人笔下,往往写得纤弱和过于愁苦,与之相应,境
界也往往狭窄。但李白却用“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
关”的万里边塞图景来引发这种感情。这只有胸襟如李白这样浩渺的人,才会如
此下笔。这几句并不是局促于一时一事,而是带着一种更为广远、沉静的思索。
用广阔的空间和时间做背景,并在这样的思索中,把眼前的思乡离别之情融合进
去,从而展开更深远的意境,这是其他一些诗人所难以企及的。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远游①
杜甫
江阔浮高栋,云长出断山。
尘沙连越巂②,风雨暗荆蛮。
雁矫衔芦③内,猿啼失木间。
弊裘苏季子④,历国未知还。
[注]①诗人晚年出夔州至潭州,此诗写于其间。②越巂,古郡名,治所在四
川西昌东南;安史之乱后,吐蕃不断入侵河陇诸州及安西、北庭诸地。③衔芦,
指雁衔芦草以自卫。④弊裘苏季子,原指苏秦游说秦王未果、敝裘而归的事,这
里指人奔波劳碌。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开篇先写江水后写高山,由近而远,由高到低,描绘了诗人旅途中所
见壮阔之景。
B.诗的颔联将眼前的气象与时局联系起来,表达诗人对当时动荡时局、战
乱社会的忧虑。
2
C.诗的颈联写雁与猿,颇具暗示性,独猿失木,暗指诗人此时的情境。
D.诗的尾联写苏秦奔波劳碌狼狈返乡的故事,实指自己飘零无依,离国无
家可归的现状。(2)本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3)结合诗句,分析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情感。
【答案解析】
(1)A;“由高到低”错。诗的首联,由低到高,写水写山,以云衬托出陡峭
壁立的高山之高。
(2)①动静结合。诗开篇,写山写水,眼前江面阔大起来,岸边高大的房屋
倒映在江中,“浮”字给人一种动态感,远处陡峭的山云雾缭绕,“出”字写出云
的气势,此处写景,动静结合,实为诗人羁旅途中之所见。②虚实结合。颔联“风
雨”亦实亦虚,即指现实的风雨,又暗喻动荡不安的局势,表达诗人对安史之乱
虽已平定,但时局尚不安稳的忧虑。③化用典故。诗人借季子敝裘的典故,抒写
了漂泊(羁旅)之苦。(视听结合、双关等手法亦可)
(3)①“尘沙”“风雨”喻指战事、动荡的局势,表达诗人对动荡时局、战乱
社会的忧虑;②诗人借季子敝裘的典故与独猿失木的现象,抒写了漂泊(羁旅)
之苦;③借雁衔芦草而飞的现象,流露出前途迷茫之悲和思乡之痛。
【诗意】
广阔的江面上浮现高高的楼阁,云朵聚在陡峭壁立的高山上。越雟、荆蛮之
地,沙尘飞扬,风雨交加,犹如当下动荡不安的时局。大雁衔芦自卫奋力飞翔,
猿猴失去栖息地哀鸣不已,犹如悲苦的百姓。苏秦游说未果,敝裘而归,而我亦
是奔波劳碌、无家可依。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和答钱穆父咏猩猩毛笔①
黄庭
坚爱酒醉魂在,能言机事疏。
平生几两屐,身后五车书。
物色看王会②,勋劳在石渠③。
拔毛能济世,端为谢杨朱④。
[注]①猩猩毛笔:高丽笔,旧说是猩猩毛制成的。《唐文粹》载猩猩因喜爱
酒、屐而被人擒获。《礼记》:“猩猩能言,不离禽兽。”钱穆父出使高丽,带回猩
猩毛笔,赠予黄庭坚。②王会:《汲冢周书》的《王会篇》,相传是周王大会诸侯
及四夷所作。③石渠:汉代皇帝的图书馆。④杨朱:《孟子》载,“杨朱氏为我,
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即咏猩猩的“爱酒”与“能言”二事,但一语双关,兼写猩猩与毛
笔。
B.“能言”写猩猩习性,也指以笔书写难免泄露机事,又暗含酒后失言之趣。
3
C.“王会”的典故交代了猩猩毛笔的来源,后又指出钱穆父撰写图书的功劳。
D.诗歌咏物抒怀,虽多处不离毛笔,却又能写出人情世态,蕴含着人生哲
理。
16.诗歌借物喻理,富有启示意义,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6分)
【答案解析】
15.C(“勋劳在石渠”并不是指钱穆父的功劳,而是指毛笔能用来撰写图书)
16.①用猩猩醉酒失言、被擒的故事告诫人们要谨慎处世,不可贪婪。②几
两屐,五车书,寄寓人生有限而文章能超越生命、垂之久远的哲理。③“拔毛济
世”提醒友人要勤于著述,且拯物济世、无私奉献。(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别杜审言
宋之问
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
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①,维舟吊屈平。
可惜龙泉剑②,流落在丰城。
【注】公元698年,杜审言坐事贬吉州(今江西吉安)司户参军,宋之问写
此诗以赠。①孙楚:西晋文学家,名重一时,但“多所凌傲,缺乡曲之誉”,年
四十始参镇东军事。②龙泉剑:传说在豫章丰城地下四余丈的地方,曾有一石函,
光气非常。中有双剑,一曰龙泉,一曰太阿。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从题材上看,本诗是一首送别诗;从体裁看,是一首五言律诗。诗中“万
里行”“不相送”“远含情”等内容都与诗题中“送别”相呼应。
B.一个“嗟”字,饱含诗人复杂心情:为朋友的遭遇而伤感,为即将到来的
分别而惆怅,更为官场沉浮无定而感慨。为全诗定下了悲凉沉重的基调。
C.颔联寓情于景,诗人不能河桥相送,只能想象饯别结束后的场景:友人远
去了,唯江边垂柳,临风依依。形象而含蓄地写出了两人深厚的情谊。
D.全诗不失自然朴素。前两联通俗晓畅,不事雕饰;后两联用典,熨贴工稳,
并不晦涩。中间两联对仗工致,流走匀称,宛转如意。
15.诗中运用的典故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4.D
15.①孙楚因性情孤傲而不得志,贾谊因遭嫉妒被贬,途径湘江写下《吊屈
原赋》,凭吊因谗言被贬的屈原。诗人化用孙楚和贾谊的典故既暗点友人的贬谪
4
及行踪,又以这些才华横溢,却横遭贬谪的前人来喻指友人才学高超,却仕途坎
坷,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同情和惋惜,以及对世道不公的愤慨之情。
②以龙泉剑的流落喻友人才学高超却怀才不遇,以龙泉宝剑的失而复得,暗
指有朝一日,友人终会被有识之士发现,脱颖而出,再得起用,表达了诗人于愤
懑不平中对友人的安慰与期待之情。
【解析】
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D.“中间两联对仗工致”
错。“不相送”“远含情”不对仗。律诗要求中间两联对仗,此诗的第二联对偶虽
不甚工致,但流走匀称,宛转如意,说明作者于此重在达意抒情,而不拘泥于形
式上的刻意求工。
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及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丢官职只因你才过孙楚,汨罗江把船系凭吊
屈平。诗人围绕“嗟”字,既暗点友人杜审言的贬谪,交代其行踪,更是以孙楚、
屈原的身世遭遇,喻友人杜审言才学之高超、仕途之坎坷,以及世道之不平,寄
托了诗人对宦海沉浮之感和对友人杜审言的惋惜之情。孙楚,西晋文学家,名重
一时,年四十始参镇东军事。屈平才华卓绝,遭谗被逐,流落沅湘,自沉汨罗而
死。贾谊贬长沙王太傅时,途经湘水,感怀身世,曾作《吊屈原赋》。友人杜审
言也是个“恃才謇傲”的人,沿途恰是前贤足迹所到之处。诗人借抚今思昔,感
慨友人杜审言仕途坎坷,惋惜之情跃然纸上。“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仍用
典故,以“可惜”归结“嗟”字。诗人用龙泉剑埋丰城的故事,暗点出友人的贬
所,寄寓了怀才不遇的慨叹,同时也是对友人的安慰,暗示他会被再度起用,重
施抱负。龙泉剑终于被有识之士发现,重见光明,那友人也终将脱颖而出,再得
起用,于愤懑不平中寄托了对友人的深情抚慰与热切期望。
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水调歌头·平山堂用东坡韵
方 岳
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晴空。江南江北愁思,分付酒螺红。芦叶蓬舟千里,菰
菜莼羹一梦,无语寄归鸿。醉眼渺河洛,遗恨夕阳中。
蘋洲外,山欲暝,敛眉峰。人间俯仰陈迹,叹息两仙翁。不见当时杨柳,只
是从前烟雨,磨灭几英雄。天地一孤啸,匹马又西风。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阕开头两句写雨后远望所见的景色,以“秋雨”和“晴空”来烘托,
重点写“山色”之“碧”,使碧绿更加鲜明。
B.上阕结尾两句写词人在醉眼蒙咙中回望邈远的黄河与洛水,遗恨于夕阳
之中,实质是抒发词人对未能收复沦落中原的遗恨。
C.下阕开头写景后,转入叙事怀古,词人遥想与平山堂有关系的欧阳修和
苏轼都已仙逝,表达出对欧、苏的景仰,充满沧桑感。
D.下阕结尾两句与上阕相呼应,从怀古回到现实,写词人在秋风中匹马登
程,怅然孤啸,表现了积极进取的勇气和韧性。
5
16.请简要分析本词所运用的典故及其表达效果。(6分)
【答案】15.C
【解析】“叙事怀古”说法错误,应是议论怀古。
16.①“菰菜莼羹”使用了张翰见秋风思归家乡的典故,但后面加上“一梦”
两字,否定了归乡的可行性,只能默默地目送征鸿南归,表达了词人宦游各地、
归乡不得的愁思。②“人间俯仰陈迹”使用了王羲之《兰亭集序》中“俯仰之间,
已为陈迹”的典故,是说时光匆匆,转眼之间年华逝去,壮志尽付东流,表达了
词人对盛年易逝、事业无成的慨叹。
(每点3分;指出运用的典故1分,分析效果2分;意思对即可)
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雨不绝①
杜甫
鸣雨既过渐细微,映空摇飏如丝飞。
阶前短草泥不乱,院里长条风乍稀。
舞石旋应将乳子②,行云莫自湿仙衣③。
眼边江舸何匆促,未待安流逆浪归。
【注】①此诗当作于公元766年,当时杜甫55岁,住在夔州。由于夔州都
督柏茂林的照顾,杜甫得以在此暂住。②舞石句:语出《水经注》,“湘水东南流
经燕山东,其山有石一,绀而状燕,因以名山。其石或大或小,若母子焉。及其
雷风相薄,则石燕群飞,颉颃如真燕矣”。③行云句:战国时期宋玉的《高唐赋》
序有巫山神女“旦为朝云,暮为行雨”句。
14.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由雷雨写到绵绵细雨再到风雨交加,表现了诗人为雨所苦的心情。
B.第二句使用比喻的方法,形象再现了暮春时节满天细雨纷纷扬扬的景象。
C.颔联根据不同空间的特点,准确使用形容词来表达感情,读来含蓄蕴藉。
D.诗人最后写江舸逆浪而行,有对江舸的担忧,也隐隐透露自己思归之意。
15.颈联采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结合全诗分析。
【答案】
14. A
15. 用典和情景交融。颈联上联用传说中石燕群飞景象写眼前景象,形象而
具体。下联用巫山神女的典故表示,希望不要再下雨,弄湿了仙女的衣服,暗含
回家之意,内容丰富而有意味。颈联是在描绘景象,一“将”一“莫”,用语传
神,表示自己将挈家归去,不要因雨误了归程。
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各题。
6
南陵别儿童入京
李白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京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两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注】买臣:即朱买臣,西汉会稽人,早年家贫,以实柴为生,担柴时还常
念书他的妻子嫌他贱,弃面改嫁。朱买臣后受汉武帝赏识,任会稽太守。
【1】本诗前六句叙写__________________,后六句叙写________________
这对于后人了解李白生平与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
【2】这首诗在抒情手法上有什么特色? 请结合诗句,试作赏析。
【答案解析】
【1】归家欢聚(或“丰收季节回家痛饮高歌起舞”)/离家入京(或“离家
入秦”、“出门远游”)
【2】①借事抒情(寓情于事,通过场景描写来抒情)。开头描绘丰收景象,
衬托出归家时兴高采烈的情绪。中间摄取了呼童、痛饮、高歌、舞剑等几个特写
镜头,渲染兴奋、欢快、愉悦之情;并通过儿女嬉笑牵衣,侧面烘托诗人快乐喜
悦的心情。②借用典故(咏史抒怀)。诗人以朱买臣自比自许(或“把那些目光
短浅、轻视自己才能的世俗小人比作‘会稽愚妇’”),自以为西去长安就可以像
朱买臣一样风云际会、青云直上,实现远大抱负。其自慰自信、满怀希望之情溢
于言表。③直抒胸臆。末两句激情洋溢,喷薄而出,极具感染力。“仰天大笑”,
可以想见其踌躇满志、慷慨得意的神态;“岂是蓬蒿人”,显示了自傲自负、高昂
乐观、坚信未来的心理。诗人急切求用、渴望功业(积极进取、豪迈奔放)的形
象跃然纸上。
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岳州观竞渡
张说
画作飞凫艇,双双竞拂流。
低装山色变,急棹水华浮。
土尚三闾俗,江传二女游。
齐歌迎孟姥①,独舞送阳侯②。
鼓发南湖溠,标争西驿楼。
并驱常诧速,非畏日光道。
[注]①孟姥:传说中的船神。②阳侯:古传说中的波涛之神。
7
14.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五言排律描写生动,铺排有致,立体地再现了岳州竞渡的场面。
B.第三联用两个典故,交待竞渡习俗的由来,丰富了诗歌的文化内涵。
C.诗人不畏热辣的阳光来现场观看竞渡,体现了“与民同乐”的情怀。
D.本诗旨趣蓬勃向上,与王维《使至塞上》一样,也反映了盛唐气象。
15.诗中“竞渡”活动兼具竞技性、观赏性和祭祀性。请各举一例简要分析。
【答案】
14.C
15.①竞技性(双双竞拂流;鼓发南湖溠,标争西驿楼;并驱常诧速)。②
祭祀性(土尚三闾俗,江传二女游;齐歌迎孟姥,独舞送阳侯)。③观赏性(画
作飞凫艇,双双竞拂流;齐歌迎孟姥,独舞送阳侯)。
九、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灉①湖山寺》
张说
空山寂历道心生,虚谷迢遥野鸟声。
禅室从来尘外赏,香台岂是世中情。
云间东岭千寻出,树里南湖一片明。
若使巢由②知此意,不将萝薜易簪缨③。
【注】①灉(yōng)湖:在今岳阳市南,又称南湖。②巢由:巢父和许由。
相传,尧要把君位让给巢父,巢父不受;尧又要把君位让给许由,巢父教许由隐
居;许由逃至箕山下,农耕而食,尧又请他做九州长官,他到颍水边洗耳,表示
这话弄脏了他的耳朵。③簪缨:古代显贵者的冠饰,比喻高官显宦。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认为只有在空山旷野中,过着宁静寂历的生活,才能体会到那种神秘
的禅意。
B. “禅室”“香台”是山寺之景,“从来”“岂是”于转折中写出了诗人对佛
门的推崇。
C.尾联使用假设句,借用巢由的典故,表明了诗人对为山林美景而放弃荣华
的否定。
D.这首诗语言流畅,结构跌宕,议论、抒情水乳交融,既揭示了禅理,又抒
发了心声15.这首诗的颈联写景绝妙,请简要分析诗人是如何做到的。
【答案】
14. C
15. ①运用夸张的修辞,突出东岭的高耸之态。②巧妙使用“出”这个动词,
化静为动,赋予山以动态。同时,一个“明”字,一语双关,既写出了湖水之清,
8
又写出了湖水反射阳光所给人的感觉,间接表现出湖景的美丽。③湖光山色,相
映成景,写景如画,对仗工整。
十、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宝剑吟
陆游
幽人①枕宝剑,殷殷②夜有声。
人言剑化龙③,直恐兴风霆;
不然愤狂虏,慨然思遐征。
取酒起酹剑:至宝当潜形,
岂无知君者,时来自施行。
一匣有余地,胡为鸣不平?
[注]①幽人,幽居的人,隐者。②殷殷,象声词,形容雷声。③相传西晋张
华叫雷焕替他寻找宝剑,雷焕找到一对宝剑,宝剑后来化为两条蛟龙。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隐者枕着宝剑人睡,到深夜感觉宝剑在发声,“鸣不平”解释了宝剑发声
的原因。
B.诗歌借用典故,想象“剑化龙”,而龙能兴起风暴雷霆。“恐”写出了隐者
的害怕。
C.“不然愤狂虏,慨然思遐征”,赋予龙以思想,龙如果不是被压制,就会
愤然远征。
D.隐者起身,把酒洒在地上来祭剑。隐者表面上劝慰宝剑,但激愤之情却跃
然纸上。
16.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宝剑的形象特点和宝剑形象蕴含的意义。
【答案】
15. B
16. 形象特点:由剑鸣不平可以看出,宝剑渴望杀敌;由隐者安慰宝剑的话
来看,宝剑渴求知音,希望能够一展身手。
蕴含意义:“宝剑”是诗人理想的寄托,表达诗人杀敌报国的急切心情,抒
发壮志难酬的不平之鸣。
9
本文发布于:2023-11-24 19:47:3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08264513455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高考古代诗歌鉴赏艺术技巧题分类训练:用典抒情(附答案解析).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高考古代诗歌鉴赏艺术技巧题分类训练:用典抒情(附答案解析).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