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涣五绝诗鉴赏
王之涣五绝诗鉴赏
王之涣,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绛州(今山西新
绛县)人,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王之涣一共被传颂的诗有六首,
期中五绝诗为下方两首,快来与小编一同赏析一下以下两首诗吧!
一、《登鹳雀楼》
王之涣/唐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注解】:
1、鹳雀楼:在今山西省蒲县西南,传说鹳雀经常栖息于此。
【韵译】: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
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评析】:
这是一首登高望远诗。寥寥数语,把景色写得浩瀚壮阔,气魄雄
浑,放眼宇宙之无限,寓寄哲理之深沉。诗的两联皆用对仗,而且对
得顺乎自然,气势充沛,浩大无边,浑然天成。“欲穷千里目,更上
一层楼”,被作为追求理想境界的座右铭,遗芳千古。——引自"超纯
斋诗词" 翻译、评析:刘建勋
鹳雀楼,又名鹳鹊楼,据《清一统志》记载,楼的旧址在山西蒲
州(今永济县,唐时为河中府)西南,黄河中高阜处,时有鹳雀栖其上,
遂名。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述:“河中府鹳雀楼三层,前瞻中条,
下瞰大河。唐人留诗者甚多。”王之涣的这首五绝是“唐人留诗”中
的不朽之作。
诗的前两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写的是登楼望见的景
的语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进入广大视野的万里河山,收入
短短十个字中;而我们在千载之下读到这十个字时,也如临其地,如见
其景,感到胸襟为之一开。首句写遥望一轮落日向着楼前一望无际、
连绵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视野的尽头冉冉而没。这是天空景、远方景、
西望景。次句写目送流经楼前下方的黄河奔腾咆哮、滚滚南来,又在
远处折而东向,流归大海。这是由地面望到天边,由近望到远,由西
望到东。这两句诗合起来,就把上下、远近、东西的景物,全都容纳
进诗笔之下,使画面显得特别宽广,特别辽远。就次句诗而言,诗人
身在鹳雀楼上,不可能望见黄河入海,句中写的是诗人目送黄河远去
德潜在《唐诗别裁》中选录这首诗时曾指出:“四语皆对,读来不嫌
其排,骨高故也。”绝句总共只有两联,而两联都用对仗,如果不是
气势充沛,一意贯连,很容易雕琢呆板或支离破碎。这首诗,前一联
用的是正名对,所谓“正正相对”,语句极为工整,又厚重有力,就
更显示出所写景象的雄大;后一联用的是流水对,虽两句相对,而没有
对仗的痕迹。诗人运用对仗的'技巧也是十分成熟的。
《梦溪笔谈》中曾指出,唐人在鹳雀楼所留下的诗中,“惟李益、
王之涣、畅当三篇,能状其景”。李益的诗是一首七律;畅当的诗也是
一首五绝,也题作《登鹳雀楼》。全诗如下:“迥临飞鸟上,高出世
尘间。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诗境也很壮阔,不失为一首名作,
但有王之涣的这首诗在前,比较之下,终输一筹,不得不让王诗独步
千古。
二、《送别》
唐/王之涣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注释】:
1、夹:栽插在物体的两边。
2、青青:茂盛的样子。
3、御河:
(1)专供皇室用的河道。 唐 王之涣 《送别》诗:“杨柳东风树,
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唐 李频 《黄雀行》:“欲
窃高仓集御河,翩翩疑渡畏秋波。
(2)指环绕皇城的护城河。 老舍 《骆驼祥子》九:“御河的水久已
冻好,静静的,灰亮的,坦平的,坚固的,托着那禁城的城墙。”
4、攀折:拉断,折取。
【译文】
春风中一株株杨柳树,沿着御河两岸呈现出一片绿色。
最近攀折起来不是那么方便,应该是因为离别人儿太多。
【评析】:
柳树枝叶纷披迎着风婆娑舞动着,它们就那样茂盛的垂着,把御
河两岸都遮掩满了。这几天柳枝不断地被送别的人折下来,送给远行
的朋友。唉!这些柳树想必也和人们一样心内不想分别吧!
离别,对于人们来说是种常情。但这种常情却总能勾动我们的心
绪。友人远行,依依惜别。送了又送,别了又别。却总也停不下脚步
来。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御河两岸迎风婆娑的柳树,还像平
时那样茂盛,连我的视线都遮挡住了。风吹来沙沙的细响也像是在挽
留我这要远行的人。唉,我终归还是要走的呀!你们这样挽留我,又
怎能让我放心的下呢?哥们,不要送了,不要送了,唉!你看,你又拉
住我的手,手都被你拉得痛了,再拉还不是一样要分别吗?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怎么?你也像别人一样也折下柳枝送
给我?不要了吧!你看这河两岸的柳树枝条都快被像你这样婆婆妈妈的
人折光了,它们也是生命,它们也会觉得痛苦的哦。我知道你们折柳
送我是希望我能留下来,可是,我的路在前方,我已经选择了走下去,
你们就不要再舍不得了。好吧好吧!你又倒满了,我喝,吃罢这杯酒,
我们就此分别吧!
诗人将最后一杯酒一饮而尽,扭转身,催马而去。他走的是那样
的匆忙。怕是让朋友看到他的泪水早已盈满了眼眶。而诗人的朋友还
远远站着,望着诗人远去的方向手臂还不停的挥着挥着~~
《唐人万首绝句选评》中说:王之涣此诗因自己离别而想到人世
多别,托笔深情无限。
《唐诗评注读本》中说:“此于李白:“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
青”,词相反而意同。
《唐诗解》中说:离别之多,柳尚不胜攀折,岂人情所能堪!
唐诗中折柳送别的诗句俯拾即是,如: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
故人。”刘禹锡 《别苏州二首》之一 :“流水阊门外,秋风吹柳条。
从来送客处,今日自魂销。 ”戴叔伦 《堤上柳》:“ 垂柳万条丝,春
来织别离。 行人攀折处,闺妾断肠时。 ”以上诸诗皆道离别,其中酸
苦,唯解人知也!
【拓展阅读】
王之涣的介绍
王之涣(688年—742年),字季淩(一作季凌,一作季陵),
祖籍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唐朝诗人。
王之涣幼年聪颖,弱冠能文。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才。以门荫
入仕,授衡水主簿,在任上娶衡水县令李涤第三女为妻。后受人诬谤,
拂衣去官。天宝元年(742年),补文安县尉,清白处世,理政公平。
卒于文安任上,时年五十五岁。归葬洛阳县北邙山祖坟。
王之涣精于文章,善于写诗,多被引为歌词。尤善五言诗,以描
写边塞风光为胜,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二首》等。
王之涣的主要作品
王之涣作品传世很少,载于《全唐诗》卷二百五十六的仅有六首
诗,包括《登鹳雀楼》《送别》《宴词》《九日送别》和《凉州词二
首》。
王之涣的历史评价
靳能《唐故文安郡文安县太原王府君墓志铭并序》:慷慨有大略,
辛文房《唐才子传》:之涣,蓟。人。少有侠气,所从游皆五陵
少年,击剑悲歌,从禽纵酒。中折节攻文,十年名誉自振。耻困场屋,
遂交谒名公。为诗情致雅畅,得齐梁之风。每有作,乐工辄取以被声
本文发布于:2023-11-24 19:47:0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082642622528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王之涣五绝诗鉴赏.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王之涣五绝诗鉴赏.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