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鹳雀楼》诗鉴赏及写作手法

更新时间:2023-11-24 19:46:05 阅读: 评论:0

资产管理岗位-北方生活

《登鹳雀楼》诗鉴赏及写作手法
2023年11月24日发(作者:冬日美景作文)

《登鹳雀楼》诗鉴赏及写作手法

《登鹳雀楼》诗鉴赏及写作手法

引言:《登鹳雀楼》气势磅礴、意境深远,千百年来一直激励着

中华民族昂扬向上,是唐代五言诗的压卷之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

理的《登鹳雀楼》诗意鉴赏及写作手法,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登鹳雀楼

作者: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鉴赏

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

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10] 书法家崔国伟行书《登鹳雀

楼》 前两句写所见。“白日依山尽”写山,“黄河入海流”写水。诗

人遥望一轮落日向着楼前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视野的

尽头冉冉而没;目送流经楼前下方的黄河奔腾咆哮、滚滚南来,又在远

处折而东向,流归大海。诗人运用极其朴素、极其浅显的语言,既高

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进入广大视野的万里河山,收入短短十个字中,

画面宽广辽远。

杜甫在《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中有“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

须论万里”两句,虽是论画,也可以用来论诗。王之涣的这两句写景

诗就做到了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11]

诗句看来只是平铺直叙地写出了这一登楼的过程,但其含意深远,

耐人探索。“千里”“一层”,都是虚数,是诗人想象中纵横两方面

的空间。“欲穷”“更上”词语中包含了多少希望,多少憧憬。这两

句诗发表议论,既别翻新意,出人意表,又与前两句写景诗承接得十

分自然、十分紧密,从而把诗篇推引入更高的境界,向读者展示了更

大的视野。也正因为如此,这两句包含朴素哲理的议论,成为了千古

传诵的名句,也使得这首诗成为一首千古绝唱。

周复纲说,这首诗具有超越时空的力量,这种力量是美和哲理的

统一,是客观与主观的和谐,是伟大的艺术再现和创造。

《登鹳雀楼》写作手法

动静结合

白日依山而尽,这仅仅是一个极短暂的过程,落日衔山,云遮雾

障,那本已减弱的太阳的光辉,此时显得更加暗淡,可称为静景,为

静怡之美;黄河向海而流,这不是所谓“定格”,而是奔腾咆哮、滚滚

南来,东流入海,充满了无限的生机,雄壮气势存于永恒的运动中。

人以朋友的身份说话,就足以使人感奋与追求。

全文对仗

该诗是一篇全篇都采用对仗的绝句。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选

录这首诗时曾指出:“四语皆对,读来不嫌其排,骨高故也。”绝色

由四个五言句组成,共分为两联,绝句没有对仗的硬性规定,所以一

般可以不对仗。很多对仗的绝句也只是有一个对仗句了。而出现两个

对仗句式时很容易造成堆砌的感觉,处理不好会非常僵化。这首诗首

联采用正对,句式极为工整,后一联用的是流水对,虽两句相对,而

没有对仗的痕迹。诗人运用对仗的技巧也是十分成熟的。

拓展阅读:

作者简介:

王之涣(688742),唐代诗人。字季凌,祖籍晋阳(今山西太原)

其高祖迁至绛(今山西绛县)。讲究义气,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

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用词十分朴实,

造境极为深远。传世之作仅六首诗。[20] 其中《登鹳雀楼》、《凉州

词》二首(其一)和《送别》三首皆著名。

登鹳雀楼读后感篇一

黄昏时分登上鹳鹊楼,万里河山,尽收眼底;夕阳也在遥远的天际

渐渐沉落。首二句诗「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苍茫壮

阔,气势雄浑。末二句是境界的升华,出人意表、别有一番新意,既

有高瞻远瞩之胸襟,又寓孜孜进取之深意,有情有理。有人说;诗忌说

;,应当说,诗歌不要生硬枯燥抽象地说理,而不是说诗歌不能宣扬

哲理。在这首诗里,诗人把道理和景物、情事自然贴切地融合在一起,

使人感觉不到它是在说理,而是理在其中。

全诗四句二联,对仗工整、气势连贯、厚重有力。为唐诗中之不

朽之作。

登鹳雀楼读后感篇二

“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今天,

我读了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这首诗是写大自然的景色,是诗

人登高望远后,看到眼前美丽的大自然,有感而发。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太阳慢慢落下山,黄河朝着东海奔流而去。

想要把千里的风景都看到,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楼。

读这首诗,我第一次知道平时我们说的“学习更上一层楼”是来

自哪里。爸爸告诉我,“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一种人生境界。

我不懂,但我知道,作为一名小学生,我要不断努力,不为眼前的成

绩而骄傲,要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因为只有更上一层楼,才能看到

更美丽的景色;只有更上一层楼,才能有更丰富多彩的生活。

运动英文单词-书包阅读

《登鹳雀楼》诗鉴赏及写作手法

本文发布于:2023-11-24 19:46:0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082636523470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登鹳雀楼》诗鉴赏及写作手法.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登鹳雀楼》诗鉴赏及写作手法.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