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行路难赏析]请从情景交融的角度,赏析李白《行路难》中“

更新时间:2023-11-24 19:45:03 阅读: 评论:0

幽默风趣的句子-我的书架目录

[李白行路难赏析]请从情景交融的角度,赏析李白《行路难》中“
2023年11月24日发(作者:以的组词)

[李白行路难赏析]请从情景交融的角度,赏

析李白《行路难》中

篇一 : 请从情景交融的角度,赏析李白《行路难》中

请从情景交融的角度,赏析李白《行路难》中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这句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题型:问答题难

度:中档考点:

考点名称:古诗词鉴赏古典诗词:

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当代学生更要学习、汲取古代智慧,加

强自身修养,达到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内涵,

担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重任。

古诗词鉴赏也成为一门必修的能力,它直接或间接培养一个人的思

想底蕴,因此在语文科目中占有的比重比较大,当然学习古诗词鉴赏

更需要把握其核心的时代背景与表达感情,循序渐进地学好古诗词鉴

赏。 古诗分类:

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律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

律诗: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方法指导:

1、从作者入手,联系已知作者的生活经历,风格知识理解内容;

2、借助于诗词的标题、注释、写作背景,理解诗人写作意图;

3、从语言入手,抓住诗词中关键词句

4、词表现手法的赏析。

诗词题材和作者的风格特点:

田园: 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之情,归隐田园的渴望。

边塞:反映边塞的苦寒,寂寞生活和思念家乡亲人,渴望国家安宁

和报效祖国、为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怀。

忧国::表达强烈的爱国之情;或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统治者

的担忧、不满。、辛弃疾、文天祥、

咏史:感慨历史,希望统治者以史为鉴,吸取教训.

送别:诉说友情,表达依依不舍的思念之情和对友人的劝慰、祝愿.

思乡:抒发自己在他乡的孤独、寂寞、凄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之情。

咏志:借歌咏自然事物来表达志向、心愿,抒发愤慨、不满。

写景: 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

热爱之情。

叙事: 通过所见闻的事情来抒发自己的喜悦。

爱情: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抒发一种相思、离别之苦。

怀古:对古人、物、事发出感慨,抒发自己的怀才不遇,不满,或

对。。寄予。.的愿望。

古诗歌题材分类:

题材不同,表达的思想感情就不同,而且在表现手法、抒情方式上,

也会有所不同。

因此,要很好地鉴赏古诗词,就必须对题材分类有清楚的了解,并

能对具体的诗词作出准确地判断。

常见的题材如下:

1、爱情诗:

这是以爱情为题材的诗,也称情歌闺怨诗

爱情诗自《诗经》起,源远流长,主要描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

活,或抒发离别相思之情。

如《兼葭》《迢迢牵牛星》《无题》《鹊桥仙》等等。

2、讽刺诗:

这是以嘲讽或劝喻手法,揭露社会黑暗、世态炎凉,表达人民或正

人直士呼声的诗歌,亦称讽喻诗,有时也称政治讽刺诗

讽刺诗同样源远流长,自《诗经》起直到现代从未消失。

如《硕鼠》《伐檀》《蜂》《题临安邸》《醉太平》等等。

3、哲理诗:

这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

诗歌。有的点明主题,有的含而不露,引人思考。

著名的如苏轼的《题西林壁》《琴诗》,朱熹的《观书有感》等。

此外,有些诗虽不是哲理诗,但其中有的诗句富有哲理,也应注意。

4、送别诗:

这也是最早出现、最为常见的题材之一,主要抒写离情别恨,或用

以激励劝勉,或用以表达深情厚谊,或用以抒发别离之愁。

因为送别常与登山临水相联系,故又称山水送别诗

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送孟浩然之广陵》《别董大二首》等。

5、记行诗:

又称记游诗、行旅诗。或描述个人游历见闻感受,或表现思亲怀乡

之情,叙事与抒情相结合。

这类诗离不开山水景物描写,所以又称山水记行诗。这与纯粹的

山水诗略有区别,是以记抒情为主的。

如杜甫的《旅夜抒怀》、马致远的《秋思》,便不可视作山水诗。

6、边塞诗:

这是以描写边塞风光,反映边疆将士生活为基本内容的诗歌。

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等。

高适的《燕歌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之涣的《凉

州词》、王昌龄的《出塞》以及宋代范仲淹的《渔家傲》等,均是脍

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7、咏史诗:

这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

刺时事的诗歌,一般是先叙事后议论;

也有一些只叙述对比而不加议论,让读者思考的。

咏史为题的诗以班固的《咏史》、西晋左思的《咏史八首》为早期

著名代表作。此后不断发展,出现了更多的咏史诗,如章碣的《焚书

坑》、李商隐的《贾生》、杜牧的《题乌江亭》、温庭筠的《经五文原》

等,均为名篇。

8、咏物诗:

这是借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诗歌,托物言志,

象征比拟是其常用手法。

这类诗先秦两汉已出现,唐以后佳作渐多。

如王维的《相思》、李白的《白鹭》、杜甫的《归雁》、陆游的《卜

算子·咏梅》、于谦的《石灰吟》、王冕的《墨梅》等等,都是借自然

之物,抒自己心志的名篇。

9、咏怀诗:

这是以吟咏个人抱负,反映或讽刺社会为题材的诗歌,比兴、象征、

联想等是其主要手法。

咏怀诗也源自《诗经》,是古诗中最重要的诗歌之一。

如屈原的《离骚》《涉江》、李白的《行路难》《将进酒》、陈子昂

的《登幽州台歌》、苏轼的《定风波·沙湖道中遇》,陆游的《书愤》

等等,都是令人感动的咏怀名作。

10、怀古诗:

由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这类诗

就是怀古诗。怀古诗可归入咏怀诗大类之中,但独有特色;

怀古诗与咏史诗略有不同,怀古诗是身临旧地古迹而抒情言志,而

咏史则不必亲到历史遗址,在书房中就可以写作。

怀古诗如杜甫的《蜀相》、刘禹锡的《乌衣巷》《石头城》、李白的

《登金陵凤凰台》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

口北固亭怀古》、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等等,都遗响千古。

古诗歌鉴赏常见考点及技巧:

古诗词的鉴赏中古诗词表达的思想感情是考察重点。古诗词的考察

包括诗眼、炼字以及意象等。

诗眼一词最早见于北宋。苏轼诗云:天工忽向背,诗眼巧增损。

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

诗眼是理解诗歌的一把钥匙,抓住了诗眼,明白了主旨,可以有效

地帮助解题。

古人作诗,常常出现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意境。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

的一种艺术形象。

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

物象。

古诗词鉴赏技巧:

1、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 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在命

题上可以是综合要求,也可以就某一方面提出问题,也可能和评价作

品的思想内容结合起来考查。

因此,我们要全面提高鉴赏能力,不能有偏废。

一、鉴赏诗歌的形象

鉴赏诗歌的形象就是通过分析诗歌意象的个性特征,感悟其中所包

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诗歌的社会意义。

1、意象的色彩。 色彩传递着诗人不同的情感体验。

暖色热烈活泼、积极向上、意气风发;

冷色冷漠低沉、消极颓唐、孤寂凄凉。

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诗中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色彩,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传

达出无比欢欣的心情。

2、通过动静结合,相互映衬的手法开拓诗境,传达情感。

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诗中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态的景物,既使诗显得富有生机,

又突出显示了春涧的幽静。

3、诗歌的形象有时与民族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

心理特点等各方面发生联系,被赋予某种特殊意义。

我们在鉴赏时要优先考虑这些具有象征意义的特殊意象。

特殊意象:

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

楚悲凉

鸿雁——思乡,信使;杜鹃——薄命佳人,忧国志士,哀惋,至诚;

鹧鸪——思乡,凄情;

东篱——山尘脱俗之境;菊花——高洁品质;杨柳——依依离别;

岁寒三友——傲骨;桃花——美人;鸟——自由。

分析诗歌形象应注意景和情、物与 情;景和人,物与人之间的关

系。

a.借景抒情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b.托物言志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c.感物伤怀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d.情景交融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二、鉴赏诗歌的语言

1、熟记常用术语,如:准确、生动、形象、传神、凝练、精辟、

简洁、明快、清新、隽永、新奇、优美、绚丽、工丽、含蓄、质朴、

自然、奔放等。

2、注意诗眼如:红杏枝头春意闹春风又绿江南岸映阶

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

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用字新鲜,突出了诗人内心的痛

苦。

3、注意 炼句。由于诗歌篇幅、韵脚的约束或修辞的需要,诗人

往往会对诗句进行特殊的处理,所以我们必须掌握一些古诗词的语法

知识,才能读懂诗歌,进而鉴赏诗歌。

a.词类活用:

如:李商隐《无题》晓镜但愁云鬓改,应觉月光寒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悦,使……

欢快;空,使……空明。

b.互文见义:

如: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 ——烟月笼罩着寒水,烟月

笼罩着沙。

杜甫《客至》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花径不曾缘

客扫而今始为君扫,蓬门不曾缘客开而今始为君开。

c.倒装

如:王维《山居秋暝》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杜甫《秋兴八首》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杜甫在这里主要写京城长安的风物之美,强调那里的稻米和梧桐的

非同寻常。

d.省略: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三、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1、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寓理于事、联想、想象、渲染、对比、衬托、

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正侧面结合、直抒胸臆、卒章显志、借古讽

今、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

寓理于事:

诗歌分抒情诗和叙事诗两大种,其中还有一种说理诗,虽数量不多,

但影响颇大。这些诗都是通过具体事物来说理。

几大诗人如杜甫、陆游、苏轼的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深含理趣的句

子。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

此山中。”——说明陷在里面不能跳出来,往往被各种现象所迷惑,

看不到事件的真相。

2、修辞手法:

诗文中运用修辞手法,其作用大体和其它文体中的修辞作用一样。

要发现修辞,直接说明作用。

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象征、对比、衬托、双关、设问、

反问、反语、通感、互文、用典、化用、叠词等;

比喻——更形象生动

拟人——把事物人格化

反问——强调

夸张——强调和突出

对偶——增强诗词的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增强诗歌外在

形式美

巧用典故:

前人诗句——精炼含蓄;扩展内容;富有文采。

王实甫《长亭送别》中的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

显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修辞中有一点尤其要引起注意,即反衬。专用术语以静衬动

响衬静

如: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正衬

对比——

通感——感觉器官的沟通。

3、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四、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

评价是鉴赏的最后一步:由对诗的感受上升到理性的概括。

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就是分析评价作品主题的社会意义、作者的

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分析评价要实事求是、要中肯,既不贬低也不

拔高。

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

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古诗词鉴赏其他必备的知识和能力:

1、诗词流派——山水诗、田园诗、边塞诗、咏物诗;词有豪放派、

婉约派。

2、诗歌的个人风格

大而言之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各诗家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

又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形成各自的艺术风格。

陶渊明朴素自然、李白豪迈飘逸、杜甫沉郁顿挫、白居易

通俗易懂、杜牧清健俊爽、王维诗画一体、王昌龄雄健高昂、

李商隐朦胧隐晦、苏轼旷达豪放、柳永柔美婉丽、陆游悲壮

爱国。

3、鉴赏诗歌应懂得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最早由孟子提出,他认为要理解作品,一定要对作者和

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

4、鉴赏诗歌应善于联想、想象

表面上,读者阅读诗歌时似乎跟着诗的形象走,处于被动地位。事

实上,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积累、审美习惯和美学理想等,通过

联想和想象进入诗的意境,给诗的形象和诗人意到而笔未到的艺术空

白加以补充和丰富。

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不仅使读者看到杏花盛开的情状,而且

还可想象出花丛中鸟儿的嬉闹,鸟语花香,有声有色,把春的意境写

活了。篇二 : 李白《行路难》赏析

行路难

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赏析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天。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是李白写的三首《行路难》的第一首,这组诗从内容看,应该是

写在天宝三年李白被权贵排挤离开长安的时候。

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

弃置的惋惜,于是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他饯行。而面对金樽美酒、

玉盘珍馐,却只能停杯投箸拔剑四顾,一片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天。象征了人生路上的艰难险阻。

才学识见如李白,曾经在宫廷中得到唐玄宗的赏识,却因为小人进馋

赐金放还从此险山恶水,天各一方。

未来的生活中,闲来垂钓,宛如昔日垂钓而受周文王之聘,助文王

打下江山的姜尚,而历史上又有的这样一个典故:伊尹在受汤之聘前

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想起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诗人又有

了对未来的新的信心。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前路多艰,虽然未来还会有

机会,但是万般的艰难险阻、矛盾,都闪现在诗人的脑海中。最后,

出于诗人本身积极入世的愿望和毅力、决心,他吟出了这样的千古名

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首诗共十四句八十二字,在七言歌行中属短篇。但诗中跌宕起伏

的感情,跳跃式的思维,以及高昂的气势,使它成为后人称颂的千古

名篇。

赏析二:

《行路难》是《乐府》集杂曲,本为汉代歌谣,内容倍言世路难及

离别伤悲之意。

《行路难》共三首,比较集中表现了李白的悲愤与苦闷,表现了他

的追求与幻灭,代表了他浪漫主义的特点。《行路难》其一可以代表

李白诗歌的中心主题。

这首诗写于天宝初年,诗人入长安而不断遭到权贵排挤谗谄的时

候。诗中虽因理想不得实现而悲愤万端,但仍未失去进取的信心,全

诗的思路紧紧围绕主观和客观、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迅速展开,揭示了

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复杂变化。

第二首中说: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后一句用汉代

贾谊遭受元老贵臣忌恨排挤的典故,意思很明白。诗人在得到玄宗征

召时,曾作诗说: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蓬蒿人指居

处于草野间的人。诗人如此兴奋,是因为他以为从此可以由布衣而卿

相,走上实现政治抱负的道路。他怀着一腔热望来到长安,看到的是

贤愚不分的现实: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鸳鸾燕雀做巢于梧桐之上,

鸾凤却栖止于草丛之中。遭遇的则是不断射来的明枪暗剑:君王虽

爱娥眉好,无奈宫中妒杀人。简直无法再在长安驻足,只好且复归

去来,剑歌行路难了。这不能不使诗人心中充满愤懑之情。

其一诗共十四句可分为三段,每一段的前一部分都侧重写客观现

实,后一部分侧重写自己的主观感情,表现对理想的追求。本诗是一

首抒情之作,主要通过意象组合,构成可感的诗歌形象予以表达。揭

示意象与情感之间的内在联系,是理解诗歌主旨的基本途径。

前四句是一幅完整的画面,描绘抒情主人公面对美酒佳肴投箸茫然

的情景,是一种感情的宣泄: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金樽指华贵的酒杯。斗十千

是一斗值十千钱的好酒。珍馐指珍贵的菜肴。面对美

酒佳肴,却无心下筷,拔剑四顾,心绪茫然。这几句写朋友们为李白

送行的现实,让人感觉似乎是个欢乐的宴会,但紧接着的停杯投

拔剑四顾两个细节就显示诗人感情波涛的强烈冲击,他食不

下咽,表现了他的悲愤心情,丰盛的酒宴消解不了因为在朝廷得不到

重用,实现不了抱负失意的苦闷。四句诗表露出来的激愤感情,大有

洪水破堤之势。由于诗人的感情是通过对诗人行为表现的描写反映出

来,不仅使人感受到诗人的情绪,还能看到他被苦闷煎熬的神态,大

大加强了诗的生动性和形象性。整个诗句都是用夸张强调的笔墨。

两句特别渲染了酒宴的美盛:器皿是华贵的,金制的杯,玉制的盘,

酒是珍美的,斗酒十千,盘菜万钱。如此美酒佳肴,却不能下咽,这

使人从反面起兴,以此烘托诗人内心若有所失的茫然,亦见出愁愤之

深。

第三句写不能食,重叠两个动作,停杯投箸,属细节描写

第四句写激动之情,排比三种情态,拔剑四顾心茫然

都是用浓墨重笔,勾勒得异常醒目,给人印象强烈。

这四句显然受到鲍照《拟行路难》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诗句的影响,但已带有唐人诗的流宕风华。诗从愤懑情绪发端,倾泻

而出,很有气势。

诗人的愁苦从何而来呢?接着的两句写情绪产生的根源,落到行路

难本题。

中间的四句是诗的第二段,釆用比兴象征方法,运用多种意象,形

象传达出失望与希望的内心矛盾。开头是用现实中的险山恶水,暗示

当时自己处境的艰难和政治道路的坎坷。第一段四句是白描笔法,

两句则转用比兴: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正面写行路

难,生动地表现了他当时的处境,想要渡过黄河可寒冰堵塞了河流,

想要登上太行山,大雪却封住了道路。此时,李白正打算东游梁、鲁,

不料途中却遭遇黄河、太行之险。这两句用来比喻世路艰难、举步皆

蹶的情况,贴切而明透。鲍照《舞鹤赋》说:冰塞长川,雪满群山

李白这两句用词同鲍句相近,但鲍句只是写景,李白则用为比兴,含

意便大不同。诗的表面意是欲渡黄河而坚冰塞川,将登太行而大雪封

山。而诗人的真正用意,却是借山川的阻碍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

阻。这样广袤的世界上竟没有自己的条出路,诗人瞻望前程,怎么

能不四顾茫然呢?

那诗人就此止步了吗?李白并不是那种软弱的性格。拔剑四顾

然是不甘消沉。由于现实的险阻,他试图过垂钓乘舟的游闲隐

居生活,但下不了决心。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更是

种继续追求的表现。从字面上看垂钓乘舟是一种途穷归隐、

游闲自得的生活,实际上这两句是暗用两个典故,表现诗人内心的追

求。一是姜太公吕尚遇到周文王时曾经在溪边钓鱼,后得遇文王被征

为师,又帮周武王取得了天下。另个典故是伊尹受命商汤之前,原

不过是个耕田的,曾梦见自己乘船从太阳边穿过,后果然受到商汤的

赏识,并帮汤取得了天下。自己虽遭压抑冷落仍然心存希冀。李白在

心境茫然之中,仍然依吕尚、伊尹自比。梦寐以求的是像他们那样受

命于贤明君主,作一番大事业。这两位开始并不顺利,但最终成了大

有作为的历史人物,这给了李白以信心,也使他万分不平。为什么自

己就没有这样的幸运,自己的出路在哪里?用此典故显示出诗人仍然

不能忘记现实,他还是盼望能找到一条现实可行的道路,遇到一个偶

然的机会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在这段中,李白的希望与失望,

抑郁与追求急剧交替变化。

正是这种现实与希望在内心中的激烈冲突,使诗人发出了行路难,

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的呼喊,诗进入第三段。先以行路难,多

歧路把情绪由憧憬拉回现实,准确传达出诗人进退失据而又欲继续

探索追求的复杂心理。歧路就是岔路口。可东可西,可南可北。

犹如说止处,这里引申有往意。诗句节奏短促跳跃,他仿佛走到一个

歧路上,找不到那四通八达的青天大道,也不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

他徘徊、彷徨,在人生道路上不知所从,这和上面的拔剑四顾心茫

是前呼后应的。可以看作是四顾茫然、急切不安的心里状态下的

内心独白,形象地传达出诗人进退两难,而又要继续探索追求的复杂

心理,这一声声发自肺腑的呐喊,惊心动魄,感人至深,千百年来激

发了无数命运坎坷、壮志难酬之士的强烈共鸣。它真实地传达出苦闷

彷徨的心境和激越的感情。世路维艰,岔路口就在面前,向哪里走呢?

我们认为倔犟而又自信的李白,是不会向命运屈服的,诗人并没有由

徘徊而颓唐,由苦闷而消沉,而是展望前程,放声唱出了充满信心的

响亮的诗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长风破浪是用

南朝宗悫的典故。宗悫曾对他的叔父表示志向说愿乘长风破万里

,意思是志在四方,建树功业。由于他矢志不渝,奋勇自励,终

成大器。文帝时,为振武将军。后随武陵王刘骏,屡建战功,为左卫

将军,封洮阳侯。大明三年,参加平定竟陵王刘诞之乱。废帝即位,

为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加都督。死后,赠征西将军,谥曰肃侯。李

白困顿之时,化用宗悫语以明志,充分表明他的乐观与自信。云帆

指高帆。是渡越。沧海即大海。终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

张高帆直越大海。诗语的高亢昂扬,气势的豪迈直前,充分显示出诗

人的自信和力量。他把思路推上了豁然开朗的境界,唱出了高昂乐观

的调子。并未因世路的艰难而放弃对理想的热烈追求,他仍然坚信自

己的理想、抱负,总会实现的。

整首诗思维是跳跃的,思想是矛盾的,情感是起伏变化的,可以说

是一股感情奔泻的激流,随着复杂矛盾的感情的推移,自然地形成诗

的起伏波澜。愤懑的激动,苦闷的彷徨,昂扬的乐观,交替而出,转

折振荡,撼人心魂,表现了诗人歌行体诗的特色。全诗三段,每段的

前半部分,或实写,或比兴,侧重于客观的描写;后两句或直言,或

用典,都侧重于表现主观理想,对现实与理想的交替穿插描写,表现

了理想与现实的对比冲突,通过层层迭迭的感情起伏变化,既充分显

示了黑暗现实对诗人理想抱负的阻碍,反映出诗人由此而引起的内心

苦闷、郁愤和不平,这里有愤激,有茫然,有自信,各种情感交织在

一起,构成该诗在情感上的变化跳跃。同时,又突出地表现了诗人的

倔犟、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求从苦闷中挣脱出来

的强大精神力量。这首诗就是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写出了诗人的追

求与幻灭,表现了他的浪漫主义精神。

梁启超曾说:盖人生历程,大抵逆境居十六七,顺境居十三四,

而顺逆两境又常相间以迭乘。无论事之大小,必有数次乃至十数次之

阻力,其阻力虽或大或小,而要之必无可逃避者也。人生遭遇逆境

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逆境面前畏葸不前。豪言壮语,固然动人;然

而无力面对人生险途的理想却无疑是虚幻的。本诗以现实与理想的矛

盾为基调,以作者的感情起伏变化为线索,在揭示抒情主人公复杂心

路历程的过程中、展示诗人追求理想的执着精神,令人感到真切、动

人。诗中,面对美酒佳肴时的茫然,冰塞川雪满山所象征的仕

途艰难,以及行路难,多歧路的残酷现实,既是阻挠诗人理想实现

的障碍,同时也是考验诗人斗志与信心的试金石。诗人高歌长风破

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之时,正是他冲破重重矛盾和障碍之时,

也正是他征服自己,走向未来和希望的开始。

该诗运用比兴手法,象征意义深远;运用历史典故,含义深广,很

好、很准确地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行路难》第二首,着重表现现实的黑暗,大道如青天,我独不

得出”—句,这是多么悲愤的呐喊!结尾的行路难,归去来!”既是沉

重的叹息,也是愤怒的抗议。

《行路难》第三首,则更多地表现了消极颓唐,及早隐退的情绪。

这三首《行路难》,充分地表现了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挣扎着

的李白的悲愤与苦闷,代表了他浪漫主义的特点。其一最具代表性。

除此以外,李白的浪漫主义还表现一种反权贵、轻王侯、傲岸不屈

的性格。他对腐朽的上层的蔑视、抨击和反抗,是他诗歌民主性精华

的集中表现。

阅读李白的诗歌,应抓住一个中心主题、主调,就是理想与现实的

矛盾,一种怀才不遇、愤世嫉俗的情绪不断地从他的诗中流露出来。

赏析三:

1. 主旨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的处境。李白这

组《行路难》诗主要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情怀,这里选的是第一首,抒

写了诗人人生道路上的迷茫、苦闷的心态及对人生理想追求的精神,

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诗以行路难比喻世

道险阻,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

愤情绪;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

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

漫主义的情调。

2. 结构

诗以叙事开篇,渐而过渡到抒情。开头以极为夸张的笔法领起,写

金樽酒玉盘珍羞仿佛在营造欢乐的宴饮气氛,似乎是一首

酒歌但三四句急转直下,忽说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这样强烈的反差,衬出诗人内心的悲苦。当精神苦闷的时候,美味佳

酿也难以下咽。南朝宋诗人鲍照《拟行路难》第六首开头为:对案

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李白显然化用了这一诗句,不过增加了

比度,以乐景写哀,强化了哀的程度。那么,诗人的悲哀到底是因

为什么呢?答案是模糊的,朦胧的,充满诗意的。欲渡黄河冰塞

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是一种忧来无端的惆怅,是一种无所适从

的迷惘。诗人以形象化的语言,写出了世途的艰难,寓含着无限的悲

慨。现实之路虽然坎坷险阻,但梦还在,理想还在。诗人多么希望像

姜太公一样,八十岁遇周文王,一展宏才;像伊尹那样,梦见自己乘

舟到日边,有为于当世。但理想和现实是有距离的,理想不能征服

现实,现实也不肯认同理想。这样的痛苦交织于诗人心中,他终于发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的感叹。诗的结尾,在沉郁中

振起,坚定了长风破浪的信心,重新鼓起沧海扬帆的勇气。就整体

而言,这首诗起伏跌宕,曲径通幽。前四句写面对美酒佳肴,停杯

投箸不能食的苦闷心情。五六两句揭示自己虽然竭尽全力寻找出路,

但阻碍重重,好像到处被冰雪隔绝。七八两句引用典故,表示自己仍

期望能像吕尚、伊尹那样受到君王的重用。接下来四个短句,抒发了

自己在寻求人生道路上的迷惘而急切的心情。最后两句表达作者决心

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实现远大抱负的信心。全诗感情跌荡起伏,感人

至深。篇四 : 李白《行路难》赏析

赏析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天。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是李白写的三首《行路难》的第一首,这组诗从内容看,应该是

写在天宝三年李白被权贵排挤离开长安的时候。

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

弃置的惋惜,于是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他饯行。而面对金樽美酒、

玉盘珍馐,却只能停杯投箸拔剑四顾,一片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天。象征了人生路上的艰难险阻。

才学识见如李白,曾经在宫廷中得到唐玄宗的赏识,却因为小人进馋

赐金放还从此险山恶水,天各一方。

未来的生活中,闲来垂钓,宛如昔日垂钓而受周文王之聘,助文王

打下江山的姜尚,而历史上又有的这样一个典故:伊尹在受汤之聘前

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想起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诗人又有

了对未来的新的信心。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前路多艰,虽然未来还会有

机会,但是万般的艰难险阻、矛盾,都闪现在诗人的脑海中。最后,

出于诗人本身积极入世的愿望和毅力、决心,他吟出了这样的千古名

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首诗共十四句八十二字,在七言歌行中属短篇。但诗中跌宕起伏

的感情,跳跃式的思维,以及高昂的气势,使它成为后人称颂的千古

名篇。

赏析二:

《行路难》是《乐府》集杂曲,本为汉代歌谣,内容倍言世路难及

离别伤悲之意。

《行路难》共三首,比较集中表现了李白的悲愤与苦闷,表现了他

的追求与幻灭,代表了他浪漫主义的特点。《行路难》其一可以代表

李白诗歌的中心主题。

这首诗写于天宝初年,诗人入长安而不断遭到权贵排挤谗谄的时

候。诗中虽因理想不得实现而悲愤万端,但仍未失去进取的信心,全

诗的思路紧紧围绕主观和客观、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迅速展开,揭示了

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复杂变化。

第二首中说: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后一句用汉代

贾谊遭受元老贵臣忌恨排挤的典故,意思很明白。诗人在得到玄宗征

召时,曾作诗说: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蓬蒿人指居

处于草野间的人。诗人如此兴奋,是因为他以为从此可以由布衣而卿

相,走上实现政治抱负的道路。他怀着一腔热望来到长安,看到的是

贤愚不分的现实: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鸳鸾燕雀做巢于梧桐之上,

鸾凤却栖止于草丛之中。遭遇的则是不断射来的明枪暗剑:君王虽

爱娥眉好,无奈宫中妒杀人。简直无法再在长安驻足,只好且复归

去来,剑歌行路难了。这不能不使诗人心中充满愤懑之情。

其一诗共十四句可分为三段,每一段的前一部分都侧重写客观现

实,后一部分侧重写自己的主观感情,表现对理想的追求。本诗是一

首抒情之作,主要通过意象组合,构成可感的诗歌形象予以表达。揭

示意象与情感之间的内在联系,是理解诗歌主旨的基本途径。

前四句是一幅完整的画面,描绘抒情主人公面对美酒佳肴投箸茫然

的情景,是一种感情的宣泄: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金樽指华贵的酒杯。斗十千

是一斗值十千钱的好酒。珍馐指珍贵的菜肴。面对美

酒佳肴,却无心下筷,拔剑四顾,心绪茫然。这几句写朋友们为李白

送行的现实,让人感觉似乎是个欢乐的宴会,但紧接着的停杯投

拔剑四顾两个细节就显示诗人感情波涛的强烈冲击,他食不

下咽,表现了他的悲愤心情,丰盛的酒宴消解不了因为在朝廷得不到

重用,实现不了抱负失意的苦闷。四句诗表露出来的激愤感情,大有

洪水破堤之势。由于诗人的感情是通过对诗人行为表现的描写反映出

来,不仅使人感受到诗人的情绪,还能看到他被苦闷煎熬的神态,大

大加强了诗的生动性和形象性。整个诗句都是用夸张强调的笔墨。

两句特别渲染了酒宴的美盛:器皿是华贵的,金制的杯,玉制的盘,

酒是珍美的,斗酒十千,盘菜万钱。如此美酒佳肴,却不能下咽,这

使人从反面起兴,以此烘托诗人内心若有所失的茫然,亦见出愁愤之

深。

第三句写不能食,重叠两个动作,停杯投箸,属细节描写

第四句写激动之情,排比三种情态,拔剑四顾心茫然

都是用浓墨重笔,勾勒得异常醒目,给人印象强烈。

这四句显然受到鲍照《拟行路难》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诗句的影响,但已带有唐人诗的流宕风华。诗从愤懑情绪发端,倾泻

而出,很有气势。

诗人的愁苦从何而来呢?接着的两句写情绪产生的根源,落到行路

难本题。

中间的四句是诗的第二段,釆用比兴象征方法,运用多种意象,形

象传达出失望与希望的内心矛盾。开头是用现实中的险山恶水,暗示

当时自己处境的艰难和政治道路的坎坷。第一段四句是白描笔法,

两句则转用比兴: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正面写行路

难,生动地表现了他当时的处境,想要渡过黄河可寒冰堵塞了河流,

想要登上太行山,大雪却封住了道路。此时,李白正打算东游梁、鲁,

不料途中却遭遇黄河、太行之险。这两句用来比喻世路艰难、举步皆

蹶的情况,贴切而明透。鲍照《舞鹤赋》说:冰塞长川,雪满群山

李白这两句用词同鲍句相近,但鲍句只是写景,李白则用为比兴,含

意便大不同。诗的表面意是欲渡黄河而坚冰塞川,将登太行而大雪封

山。而诗人的真正用意,却是借山川的阻碍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

阻。这样广袤的世界上竟没有自己的条出路,诗人瞻望前程,怎么

能不四顾茫然呢?

那诗人就此止步了吗?李白并不是那种软弱的性格。拔剑四顾

然是不甘消沉。由于现实的险阻,他试图过垂钓乘舟的游闲隐

居生活,但下不了决心。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更是

种继续追求的表现。从字面上看垂钓乘舟是一种途穷归隐、

游闲自得的生活,实际上这两句是暗用两个典故,表现诗人内心的追

求。一是姜太公吕尚遇到周文王时曾经在溪边钓鱼,后得遇文王被征

为师,又帮周武王取得了天下。另个典故是伊尹受命商汤之前,原

不过是个耕田的,曾梦见自己乘船从太阳边穿过,后果然受到商汤的

赏识,并帮汤取得了天下。自己虽遭压抑冷落仍然心存希冀。李白在

心境茫然之中,仍然依吕尚、伊尹自比。梦寐以求的是像他们那样受

命于贤明君主,作一番大事业。这两位开始并不顺利,但最终成了大

有作为的历史人物,这给了李白以信心,也使他万分不平。为什么自

己就没有这样的幸运,自己的出路在哪里?用此典故显示出诗人仍然

不能忘记现实,他还是盼望能找到一条现实可行的道路,遇到一个偶

然的机会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在这段中,李白的希望与失望,

抑郁与追求急剧交替变化。

正是这种现实与希望在内心中的激烈冲突,使诗人发出了行路难,

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的呼喊,诗进入第三段。先以行路难,多

歧路把情绪由憧憬拉回现实,准确传达出诗人进退失据而又欲继续

探索追求的复杂心理。歧路就是岔路口。可东可西,可南可北。

犹如说止处,这里引申有往意。诗句节奏短促跳跃,他仿佛走到一个

歧路上,找不到那四通八达的青天大道,也不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

他徘徊、彷徨,在人生道路上不知所从,这和上面的拔剑四顾心茫

是前呼后应的。可以看作是四顾茫然、急切不安的心里状态下的

内心独白,形象地传达出诗人进退两难,而又要继续探索追求的复杂

心理,这一声声发自肺腑的呐喊,惊心动魄,感人至深,千百年来激

发了无数命运坎坷、壮志难酬之士的强烈共鸣。它真实地传达出苦闷

彷徨的心境和激越的感情。世路维艰,岔路口就在面前,向哪里走呢?

我们认为倔犟而又自信的李白,是不会向命运屈服的,诗人并没有由

徘徊而颓唐,由苦闷而消沉,而是展望前程,放声唱出了充满信心的

响亮的诗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长风破浪是用

南朝宗悫的典故。宗悫曾对他的叔父表示志向说愿乘长风破万里

,意思是志在四方,建树功业。由于他矢志不渝,奋勇自励,终

成大器。文帝时,为振武将军。后随武陵王刘骏,屡建战功,为左卫

将军,封洮阳侯。大明三年,参加平定竟陵王刘诞之乱。废帝即位,

为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加都督。死后,赠征西将军,谥曰肃侯。李

白困顿之时,化用宗悫语以明志,充分表明他的乐观与自信。云帆

指高帆。是渡越。沧海即大海。终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

张高帆直越大海。诗语的高亢昂扬,气势的豪迈直前,充分显示出诗

人的自信和力量。他把思路推上了豁然开朗的境界,唱出了高昂乐观

的调子。并未因世路的艰难而放弃对理想的热烈追求,他仍然坚信自

己的理想、抱负,总会实现的。

整首诗思维是跳跃的,思想是矛盾的,情感是起伏变化的,可以说

是一股感情奔泻的激流,随着复杂矛盾的感情的推移,自然地形成诗

的起伏波澜。愤懑的激动,苦闷的彷徨,昂扬的乐观,交替而出,转

折振荡,撼人心魂,表现了诗人歌行体诗的特色。全诗三段,每段的

前半部分,或实写,或比兴,侧重于客观的描写;后两句或直言,或

用典,都侧重于表现主观理想,对现实与理想的交替穿插描写,表现

了理想与现实的对比冲突,通过层层迭迭的感情起伏变化,既充分显

示了黑暗现实对诗人理想抱负的阻碍,反映出诗人由此而引起的内心

苦闷、郁愤和不平,这里有愤激,有茫然,有自信,各种情感交织在

一起,构成该诗在情感上的变化跳跃。同时,又突出地表现了诗人的

倔犟、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求从苦闷中挣脱出来

的强大精神力量。这首诗就是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写出了诗人的追

求与幻灭,表现了他的浪漫主义精神。

梁启超曾说:盖人生历程,大抵逆境居十六七,顺境居十三四,

而顺逆两境又常相间以迭乘。无论事之大小,必有数次乃至十数次之

阻力,其阻力虽或大或小,而要之必无可逃避者也。人生遭遇逆境

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逆境面前畏葸不前。豪言壮语,固然动人;然

而无力面对人生险途的理想却无疑是虚幻的。本诗以现实与理想的矛

盾为基调,以作者的感情起伏变化为线索,在揭示抒情主人公复杂心

路历程的过程中、展示诗人追求理想的执着精神,令人感到真切、动

人。诗中,面对美酒佳肴时的茫然,冰塞川雪满山所象征的仕

途艰难,以及行路难,多歧路的残酷现实,既是阻挠诗人理想实现

的障碍,同时也是考验诗人斗志与信心的试金石。诗人高歌长风破

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之时,正是他冲破重重矛盾和障碍之时,

也正是他征服自己,走向未来和希望的开始。

该诗运用比兴手法,象征意义深远;运用历史典故,含义深广,很

好、很准确地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行路难》第二首,着重表现现实的黑暗,大道如青天,我独不

得出”—句,这是多么悲愤的呐喊!结尾的行路难,归去来!”既是沉

重的叹息,也是愤怒的抗议。

《行路难》第三首,则更多地表现了消极颓唐,及早隐退的情绪。

这三首《行路难》,充分地表现了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挣扎着

的李白的悲愤与苦闷,代表了他浪漫主义的特点。其一最具代表性。

除此以外,李白的浪漫主义还表现一种反权贵、轻王侯、傲岸不屈

的性格。他对腐朽的上层的蔑视、抨击和反抗,是他诗歌民主性精华

的集中表现。

阅读李白的诗歌,应抓住一个中心主题、主调,就是理想与现实的

矛盾,一种怀才不遇、愤世嫉俗的情绪不断地从他的诗中流露出来。

赏析三:

1. 主旨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的处境。李白这

组《行路难》诗主要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情怀,这里选的是第一首,抒

写了诗人人生道路上的迷茫、苦闷的心态及对人生理想追求的精神,

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诗以行路难比喻世

道险阻,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

愤情绪;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

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

漫主义的情调。

2. 结构

诗以叙事开篇,渐而过渡到抒情。开头以极为夸张的笔法领起,写

金樽酒玉盘珍羞仿佛在营造欢乐的宴饮气氛,似乎是一首

酒歌但三四句急转直下,忽说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这样强烈的反差,衬出诗人内心的悲苦。当精神苦闷的时候,美味佳

酿也难以下咽。南朝宋诗人鲍照《拟行路难》第六首开头为:对案

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李白显然化用了这一诗句,不过增加了

比度,以乐景写哀,强化了哀的程度。那么,诗人的悲哀到底是因

为什么呢?答案是模糊的,朦胧的,充满诗意的。欲渡黄河冰塞

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是一种忧来无端的惆怅,是一种无所适从

的迷惘。诗人以形象化的语言,写出了世途的艰难,寓含着无限的悲

慨。现实之路虽然坎坷险阻,但梦还在,理想还在。诗人多么希望像

姜太公一样,八十岁遇周文王,一展宏才;像伊尹那样,梦见自己乘

舟到日边,有为于当世。但理想和现实是有距离的,理想不能征服

现实,现实也不肯认同理想。这样的痛苦交织于诗人心中,他终于发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的感叹。诗的结尾,在沉郁中

振起,坚定了长风破浪的信心,重新鼓起沧海扬帆的勇气。就整体

而言,这首诗起伏跌宕,曲径通幽。前四句写面对美酒佳肴,停杯

投箸不能食的苦闷心情。五六两句揭示自己虽然竭尽全力寻找出路,

但阻碍重重,好像到处被冰雪隔绝。七八两句引用典故,表示自己仍

期望能像吕尚、伊尹那样受到君王的重用。接下来四个短句,抒发了

自己在寻求人生道路上的迷惘而急切的心情。最后两句表达作者决心

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实现远大抱负的信心。全诗感情跌荡起伏,感人

至深。

飞花令怎么玩-温州游乐场

[李白行路难赏析]请从情景交融的角度,赏析李白《行路难》中“

本文发布于:2023-11-24 19:45:0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08263033455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李白行路难赏析]请从情景交融的角度,赏析李白《行路难》中“.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李白行路难赏析]请从情景交融的角度,赏析李白《行路难》中“.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