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反思

更新时间:2023-11-24 19:44:33 阅读: 评论:0

英语国庆手抄报-步步高手语舞

古诗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反思
2023年11月24日发(作者:感统课)

古诗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反思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

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

诗歌作品。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古诗永遇

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最近学校组织了“课内比教学”活动,我讲的是辛弃疾的词《永

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并将教学目标定为:通过对这首词的鉴赏,

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怀并掌握一定的鉴赏技巧。实际教学效果表明我的

教学目标并没有很好的实现,课后我不断反思其原因,如何才能更好地

实现这首词的教学目标,达到情与景的统一,让学生真正地走入情境

当中呢?经过近期多次评课及教研活动,我意识到:充分认识、深入文

本是诗词教学乃至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仅就此谈谈对这节课的几点

认识:

一、要充分地诵读文本。

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让学生体

会作者爱国情怀”的教学目标,我对作者及其生平事迹作了大量的介

,这样占用时间较多,就显得喧宾夺主了。其实凭学生初中对辛弃疾

的了解就够了,课上稍做复习即可。 “文以载道”是语文特点之一,

那“道”从何而来?单凭作者经历的介绍与主观想象是不行的,还是应

注重学生对“文”的充分诵读。另外,教学设计时我想象能在知识的

拓展及迁移中,让学生进入情境,问题的设计也相对侧重于学生纯粹

的主观感受。事实证明在文本没有读透之前,任何扩展与迁移都是流

于表层的,甚至会适得其反。所以还是要回到“文本”这个源头,培

词情感的把握,并促使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思考,为进行下一步诗词鉴

赏做好充分准备。

二、注重意象的分析。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不是意象较为集中的诗词,所以在讲

课过程中我忽略了对意象的分析。意象是作者为表达自己情感所选取

的客观之物,是诗词意境营造的重要部分,鉴赏诗词要通过这些客观

之物的自身特征找到与作者思想感情的契合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

怀古》上片中选取了“舞榭歌台”“寻常巷陌”等平凡、细微之景,

这些景中蕴涵的是作者对英雄的叹惋,分析这些意象能使学生更深地

草树”“寻常巷陌”之景因形容修饰更体现其平凡、落寞,也因为人

们对英雄的传诵而蕴涵了不平常之情。还有一些程度副词,词中“风

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人道寄奴曾住”两个副词的运用突出了历史风

雨的无情打击,诸如此类词语还有很多。课上由于急于完成既定目标,

没有把这些重点词分析到位,如果单就几个词重点分析,其余的让学

生自己去品味,就不会有将刚要走入情境的学生拉回来的遗憾了。

四、把握每首诗词的独特之处。

对于诗词本身的突出特点,教学时应作重点把握。《永遇乐·京口

北固亭怀古》的突出特点就是用典,这也是辛词的独特之处,在教学

时让学生了解所用典故并掌握用典目的是非常必要的,下一次再教这首

词时,我会尝试让学生针对此问题讨论,这既有益于对文本的深入研

,也使学生在了解一些历史故事的同时加深对诗词的理解。诗词中,

用典是较为常见的,如果讨论得和谐、透彻,学生还可以通过对《永

技术风险-荣禄

古诗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反思

本文发布于:2023-11-24 19:44:3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082627323470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古诗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反思.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古诗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反思.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