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情怀古诗[精选五篇]
第一篇:家国情怀古诗
家国情怀
1、游子吟 [唐]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
心,报得三春晖。
2、渡汉江 [唐]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3、回乡偶书 [唐] 贺知章
(一)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
问客从何处来。
(二)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
风不改旧时波。
4、早寒有怀 [唐] 孟浩然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
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5、杂诗 [唐]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6、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
少一人。
家是游子的归宿,故乡是诗人眺望的方向,“每逢佳节倍思亲”;
而每当夜幕降临,也会勾起诗人们的思乡情丝。
7、静夜思 [唐]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8、月夜 [唐]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
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9、渡荆门送别 [唐]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
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0、次北固山下 [唐]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
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1、黄鹤楼 [唐]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
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2、逢入京使 [唐]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
报平安。
晚唐诗人杜牧的《旅宿》抒发了旅况的寂寞凄凉和对家乡的深切
思念。
13、旅宿 [唐] 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远梦归侵
晓,家书到隔年。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14、夜雨寄北 [唐]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
夜雨时。
宋词中表现对亲人思念之情的名作,当推苏轼的《水调歌头》了。
15、水调歌头 [宋]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
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
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16、八声甘州 [宋] 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
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
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
恁凝愁。
17、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
日边来。
18、望岳 [唐]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
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9、出塞 [唐]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
玉门关。20、出塞 [唐]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
度阴山。《从军行》表现将士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
21、从军行(其四)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
终不还。表现将士誓死戍边的悲壮情怀。
22、凉州词 [唐]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
几人回。
《春望》忧伤国事,眷念家人,殷殷情切,真挚感人。
23、春望 [唐]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
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4、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
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
襄阳向洛阳。
由于国家**,诗人词人们忧国忧民,壮志难酬,令人感伤。
25、野望 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
一身遥。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
人事日萧条。
26、诉衷情 [宋]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鬓
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27、塞下曲(六首之四首)[唐] 卢纶
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28、示儿 [宋]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
告乃翁。
胡未灭,29、夏日绝句 [宋]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30、过零
丁洋 [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
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
心照汗青。
31、《杂诗》 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3、《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
又开封。
32、《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
又开封。
33、《长相思》 李煜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鞠花开,鞠花
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李白:《渡荆门送别》
34、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
飞天境,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35、白居易:《阴雨》
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滩声秋更急,峡气晓多阴。望阙云遮
眼,思乡雨滴心。将何慰幽独?赖此北窗琴
36、孔绍安:《落叶》
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翻飞未肯下,犹言忆故林。
37、元稹:《远望》
满眼伤心冬景和,一山红树寺边多。仲宣无限思乡泪,漳水东流
碧玉波。38岑参:《渭水思秦川》
渭水东流去,何时到澭州,凭添两行泪,寄向故园流。
39、杜牧:《归家》
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 40、《渭水
思秦川》 【岑参】
渭水东流去,何时到澭州,凭添两行泪,寄向故园流
第二篇:怀古诗
千古兴亡多少事,叹人叹己叹人生
——咏史怀古诗鉴赏【教学设想】
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诗歌赏析,解答诗歌鉴赏题?各类资料习惯采
用以考点为训练点,分形象、语言、技巧、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等几
点组织复习,效果并不理想。如果以诗歌内容为标准进行分类训练,
使学生掌握各类诗词的特点,再辅之以考点训练,其效果将会如何?
系列教案分知识梳理课、诗词助读课、考点训练课、分类训练课、综
合训练课等课型。其它课型教例较多,因而,本系列教案侧重分类鉴
赏训练。
教学思路:课本复习→特点归纳→考题精选→解题指导→迁移训
练。
【教学目标】
2、学习咏史怀古诗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二)能力培养目标 1.探究把握此类诗歌主旨的一般方法。
2.培养学生准确鉴赏咏史怀古诗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目标
1.感受我国古代文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意识,继承其优秀
的文化传统,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2.感受
诗歌的魅力,接受文学艺术的熏陶,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重点:探究
把握此类诗歌主旨的一般方法。难点:掌握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和艺
术特色;
一.导入: 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
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但凡怀古之作,千百年来所抒发的情感大
同小异,所不同的是作者的历史观、选材与写作手法。
自古以来,世俗的朝廷总把冷眼抛向那些热心热肠的古代诗人们,
而这些仕途总是不顺的诗人就不自觉地转而徜徉于瞻仰凭吊古迹、咏
评历史人物中,感慨岁月沧海桑田,喟叹人生万古悲风。抒难酬之壮
志,浇心中之块垒。怀古诗常触及诗人心灵的最深处,具有很高的鉴
赏价值。近年来高考也常涉及此类诗歌。
二.点击概念
怀古咏史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
事件的是非,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
咏叹史实、怀念古迹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或借古以喻今,
或借古以讽今,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这类诗
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思想大都比较沉重,感
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诗人们对历史的处理往往是“攻其一点,
不及其余”,使诗作文短意长、含蓄蕴藉,令人回味再三。
欣赏这类诗歌,我们往往要了解的是作者写了怎样的古人、往事,
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他在诗中表现出什么态度,这
种态度又是运用什么方法来表达的。三.知识链接
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等,发表议论、或抒发感慨,或
者借古以讽今,或者发思古之幽情。大者各有侧重,咏史诗多针对具
体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而作;而怀古诗多是登
临旧地有感而发之作。⒉咏史怀古诗的源流: 咏史怀古诗的产生源远
流长。诗骚中已见一些关于咏史怀古的内容,但与真正的咏史怀古诗
还有差别。A、班固的《咏史》,被认为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真正意
义上的咏史诗。此诗写的是汉文帝时期缇萦舍身救父的故事,在写法
上,“隐括本传,不加藻饰”,以叙述本事为主,末二句是作者的议
论,整首诗写得“质木无文”。B、左思《咏史》八首,真正实现了
“诗”与“史”的结合,使得史事的叙述和咏怀较好地结合在一起,
使咏史诗体格一新。
㈡唐代咏史怀古诗论析:
⑴初唐咏史怀古诗: 以史为鉴,咏写故去朝代的兴亡,以告诫当
世君主,成为初唐咏史怀古诗的一个重要主题。此类诗作多隐括史事,
兴寄的成分较少。此外,借史来抒发建功立业的怀抱,也是初唐咏史
诗的一大主题。最具代表的是陈子昂《蓟丘览古》七首中的《燕昭王》
和《登幽州台歌》。⑵盛唐咏史怀古诗: 盛唐咏史怀古诗寄托了诗人
们对功名的热望,表现他们积极进去的热切心态。如王维《西施咏》
《夷门歌》,李白《古风》其
名作。
㈢宋代咏史怀古词论析:
咏史怀古也是宋词中的重要内容。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
感慨于六朝兴衰,并转入对现实的忧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借
咏怀周瑜来抒发自己的人生感慨。贺铸《将近酒》(城下路)讽刺名
利之徒,寓托胸臆。周邦彦《西河•金陵怀古》蕴涵着浓郁的历史沧桑
感,在写作上善于化用前人诗句。南宋咏史怀古词多借古说今,抒发
北伐抗金的志向,风格慷慨悲壮。如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
怀》、《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桥》等词
作将咏史与抒怀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刘过的《六州歌头》(镇长淮)
以扬州的兴衰痛陈金兵的罪行与南宋统治者偏安思想。
㈣咏史怀古诗特点: ⒈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
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
等。⒉写法上,咏史诗常常运用典故,或写景,或对比,或衬托,或
抑扬,或讽刺,或含蓄等等。⒊诗歌的内容一般为:描写此地眼前的
衰败、荒凉、萧条,或描述历史事件的经过,抒发感慨;
⒋咏史怀古诗词的艺术特征: 1)“诗”与“史”的结合:文学
性与历史性的统一; 2)“咏史”与“言志”的结合:对现实政治的
强烈关注; 3)“古”与“今”的结合:多维的时空组合。四.咏史
怀古诗的主题归纳
怀古诗常触及诗人心灵的最深处,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近年来
高考也常涉及此类诗歌。而怀古诗的结构一般是临古地,思古人,忆
其事,抒己志。
临古地——A.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
京 B.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
宫、汴河
C.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湘妃祠、乌江亭、陈琳
墓、李白坟
D.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
㈠怀人伤己
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古人的身世与际遇和作者有了某种相似性,
触发点在古人,落脚点在自己。具体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1.对比失
落型
有的怀古咏史诗着眼于个人境遇变化,借古人古事抒发自己的感
慨。古人能一展抱负,建功立业,得遂心愿,而自己却因为某种原因
被朝廷冷落或不能才尽其用,从而有了郁郁寡欢乃至消极遁世之心。
在鉴赏这类诗词时还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
接点,找出二者的共通之处,就能很好的理解作品的深刻寓意。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周瑜在“小乔初嫁”时就立下了
令“强虏灰飞烟灭”之大功,可谓少年得志,风流倜傥,而自己人到
中年双鬓染霜,却功业无成,“早生华发”,与周瑜相比,简直不可
来后哭悼武帝。本诗“见”是发端,而后全是想象,追思历史。抒发
了对苏武的崇敬之情和世事变迁的怅惘之情。这种怀人有时不仅仅伤
己,还伤同时代的人,如李清照的《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
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作者之所以追念项羽,不仅仅是作者有
那种巾帼豪杰之气,还因为当时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不思北伐,这
让作者想起英雄项羽。这是一个声明,是一种讥刺,更是一种呐喊。
对比之下,诗作的含义自然比较明白:竖子苟且偷安,时代呼唤英雄。
过陈琳墓温庭筠
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此坟。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
始怜君。
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荒凉对暮云。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
学从军。
能够重演这段历史,奋起抗金,收复北方失地啊!然而现实却难遂人愿,
他只有无限感慨,抱憾终身。诗作表达的就是一种怅惘和郁闷的心情。
2.首词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这首词三问三答,自相呼应,跌宕起伏,
层次分明。诗人从大处落笔,视野十分开阔,气魄极其宏大雄壮。词
中融经铸史,借古讽今,表面上是称赞孙权为天下英雄,实际上谴责
南宋主和派的昏庸怯懦。“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虽为曹操之言,也
代表了作者的心声,表达出对当权者无抗金复国之志的遗憾和愤慨。
2.同病相怜型
自己和古人的遭遇相同,追思古人更体现自己的不得意,感慨身
世,关照自我,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或怀才不遇的感伤。(怀古伤
己)如李商隐《贾生》写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倾谈神鬼不谈治国之
策,实则借贾谊来写自己的同样的遭遇,抒发并强化了诗人怀才不遇
的感慨。蜀 相杜甫
蜀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
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
的强烈关注。现实不合理想模式的时候就是怀古最有理由的时候。根
据古迹或古事的现状可分以下几类: 1.昔盛今衰型
既然是怀古咏史,现实的不尽人意就难免使诗人触景生情,抒发
盛衰之感伤,独抒思古之幽情。抒发对物换星移、物是人非的悲哀之
情。这类诗作或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
多借古讽今;或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
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
第三篇:怀古诗范文
二、概念
余秋雨先生说过,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
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咏史诗就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
或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怀古诗则是由作者
身临旧地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
这类作品内容与思想大都比较沉重,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
凉。诗人们对历史的处理往往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使诗作文
短意长、含蓄蕴藉,令人回味再三。如杜甫的《蜀相》、刘禹锡的
《乌衣巷》都遗响千古。
(怀古咏史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
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表达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
讽今等目的的诗歌。怀古咏史类作品,严格地说,应该有“怀古”和
“咏史”两个小类。
“怀古”是指登临游览,触景生情,由于历史遗迹的诱发,而抒
发感慨——长于情景交融。
“咏史”是翻阅古书,捡点旧说,针对特定的人和事,而陈述自
己的独到见地。——长于议论精辟。)
三、类别:
1. 咏古迹2.怀古人3.忆古事
四、归纳思想内容
1.感慨盛衰无常2.感慨壮志难酬3.感慨国运衰微4.抒发爱
国情怀5.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奢侈淫逸。
五、咏史怀古诗的主题: 1.抒发感慨,感伤兴衰
既然是怀古咏史,现实的不尽人意就难免使诗人触景生情,抒发
盛衰之感伤,独抒思古之幽情。抒发对物换星移、物是人非的悲哀之
情。尤其是做为六朝古都、曾经繁华一时的金陵更是成为古代诗人们
感情的集射地,不知触发了多少人的怀古之情,金陵怀古几乎成为咏
诗的一个专题。如唐代韦庄的《金陵图》: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
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这首凭吊六朝古迹的
诗首句写金陵雨景,渲染氛围;二句写六朝往事如梦,台城早已破败;
三、四句写风景依旧,人世沧桑。触景生情,借景寄慨,暗寓伤
今。语言含蓄蕴藉,情绪无限感伤。
再如刘禹锡的《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全诗通篇写景,群山仍在,潮水
依旧,月光依然,所变者已是“故国”、“空城”、“旧时月”,昔
日繁华已化为乌有,全诗基调凄凉不堪,句句都融合着诗人的故国萧
条之感,令人不胜伤感。2.怀古咏史,别有寓意:
这些诗作大多是作者在怀古咏史的同时,融进了的自己切实的生
活感受和独特的生活体验,具有强烈个人意识。或是借古讽今,别有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
锁二乔 这首诗作变换视角,讥讽周瑜成功的侥幸。诗的开头二句,借
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后二句议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
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改观。诗的构思极为精
巧,议论新颖独特,发人所未发,一反众口一辞的论调而又不悖情理,
使人耳目一新。
3.感慨身世,关照自我
有的怀古咏史诗着眼于个人境遇变化,借古人古事抒发自己的感
慨。在鉴赏这类诗词时还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
的连接点,找出二者的共通之处,就能很好的理解作品的深刻寓意。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周瑜在“小乔初嫁”时就立下了
令“强虏灰飞烟灭”之大功,可谓少年得志,风流倜傥,而自己人到
中年,却功业无成,“早生华发”,与周瑜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故地重游,联想古人,关照自己,正是有了这一层自我关照,才使这
首词具有了更为普遍的意义,引起了多少人的共同的心理感受,正是
这样,这首杰出的赤壁怀古词才有了长久的生命。
五、归纳咏史怀古诗的特点 方若虚云:“怀古者,见古迹,思古
人。其事无他,兴亡贤愚而己。”
(1)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2)意象:历史人物、乌衣巷、吴钩、淮水、《后庭花》、六
朝、华清宫„„
(3)内容:国家-国运衰微、统治者-荒淫奢侈、古地-昔盛
今衰、古人-壮志难酬
(4)表现手法:对比、触情入景、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
交融、虚实结合、拟人、借古讽今、吊古伤今、用典
(5)思想感情:感慨盛衰无常;感慨壮志难酬;感慨国运衰微;
抒发爱国情怀;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奢侈淫逸
(6)语言:含蓄
(7)风格: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
六、艺术特色 2. 借古讽今 3. 对比 4. 用典 5. 化用 6. 寓情
于景
七、鉴赏步骤
(解读要求:(1)基础:明了诗人所咏的人和事(2)关键:把
握诗人在吟咏古人时寄托了自己怎样的感情。
解读时应思考,对于诗中提到的历史人物,作者态度是什么?诗
人对此事别出新意的见解表现在何处?)
1.要弄清史实。对于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
这就要求我们要积累一定的历史知识,积累得越多越好。我们在中学
历史课、语文课和课外阅读中所学到的有关知识,应该成为我们头脑
中历史知识库的宝藏。在阅读一首诗词时,一定要读好注解,这也是
读懂材料的一把钥匙。解答鉴赏题时,注意不要被命题者设置的误区
所干扰。比如1996 年高考题选了元代作家阿鲁威的散曲《咏史》,故
意把作者所歌颂的三国英雄诸葛亮说成是刘备,就是制造误区的一个
例子。
2.要体会意图。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发思古之幽情,一定有
《贾生》就是这么一首以古讽今的杰出之作。关于诗人对史实的态度,
我们这里再举一个例子。像昭君出塞这样一个汉代的和亲故事,杜甫
说“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深沉地抒发了自己对远嫁
异域的姑娘的同情,他在这里只是就史论事。而王安石则说“君不见
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作者在这里“借他人酒杯,浇
历史题材,是可以从不同角度去反映的,这里不但体现了诗人们不同
的艺术技巧,也反映了他们不同的历史观和人生观。
4.要分析写法。在构思上,怀古咏史诗可以说是百花齐放的。
怨恨来抒发自己一生颠沛流离,遭逢**,功业无成等身世家国之情,
而对王昭君斯人则只是表达了自己的同情。
③要推敲作者所抒发的感情。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从“怀
古”二字来看,是一首典型的咏史抒怀诗,那么作者在这首词中是侧
重于借古讽今还是借古言态呢?从下阕作者对周瑜的描写赞美中可以
发现,原来作者咏史,想要抒发的是自己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悲愤。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经固亭怀古》则既有借古讽今之意,又有借古消
个人胸中块垒之心。
④要分析作者的写法。咏史抒怀诗的写法多样。在构思上,有以
景衬情的,有议论引发的。在章法上,或正反对比,或是侧面烘托。
⑤要学会比较鉴赏,这不但对领会作者诗中所抒发的感情有很大
的帮助,而且对提高鉴赏能力也很有好处。2.审。即审明题目要求。
3.书。即书写答案。要依据诗歌的具体内容,恰当地运用相关术
语表达。4.查。即检查要点全不全,语言通不通。
九、高考题例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江城子 五代•欧阳炯
晚日金陵异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
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注]姑苏台: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原址在苏州市西
南姑苏山上。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词中“水无情”、
“空有姑苏台上月”两句含有深意。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参考答案】“水无情”明写落日余辉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东去
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被历史无情地淘汰,他们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
不复返。“空有”明写六朝繁华已去,只剩月亮高挂,暗寓警示后人
不要重蹈覆辙之意。
十、迁移训练
1.阅读下面的诗和对联,完成第16—18题。(8分)(上海卷)赤
壁 杜庠①
水军东下本雄图,千里长江隘舳舻②。诸葛心中空有汉,曹瞒③
眼里已无吴,兵销炬影东风猛,梦断箫声夜月孤。过此不堪回首处,
荒矾鸥鸟满烟芜。[注]①杜庠:明朝诗人,曾任知县,不久罢归;不得
志,放情诗酒。②舳舻;船只首尾相接非常多的样子。③曹瞒:即曹
操。
客到黄州,或从夏口西来,武昌东去;天生赤壁,不过周郎一炬,
苏子两游
——郭朝祚题湖北黄冈东坡赤壁门楼
16.对联在语言形式上的最大特点是,律诗中的颔联和颈联也具
有这样的特点。(1分)
17.对联中的“周郎一炬”与上面诗歌中的“___________”一句
同说一事;“苏子两游”与上面诗歌中的“____________”一句同说—
事。(2分)
18.就诗歌中画线的句子,结合全诗,从—个角度(如景和情的关
系)写一段鉴赏文字(80字左右)。(5分)’ 【参考答案】
16.对仗(或:对偶)
17.兵销炬影东风猛 梦断箫声夜月孤
18.从角度、内容、语言三方面综合考虑(五)2.阅读下面两首唐
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
未可知。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
卷土来? 乌江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这三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项羽,但对项羽评价的角度并不
一样,他们的角度分别是什么? 答案:第一首是从兵家用兵的角度来
评价的第二首是从民心向背的角度来评价的第三首是从节操(气节)
角度来评价的
(2)这三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
答:杜牧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胜败得失、历史兴衰的看法,即
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忍辱负重、重整旗鼓,定能东山再起。王安石
认为民心和形势决定了战争的胜负,历史的规律不可违背。李清照认
为人要讲求气节,活着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死了也要气壮山河。
3.霜天晓角•蛾眉亭 韩元吉
倚天绝壁,直下江千尺。天际两蛾凝黛,愁与恨,几时极?怒潮
风正急,酒醒闻塞笛。试问谪仙何处?青山外,远烟碧。
该词为登蛾眉亭远望,因景生情而作。风格豪放,气魄恢宏。
蛾眉亭,在当涂县(今安徽境),傍牛渚山而立,因前有东梁山,
西梁山夹江对峙和蛾眉而得名。牛渚山,又名牛渚圻,面临长江,山
势险要,其北部突入江中名采石矶,为古时大江南北重要津渡、军家
必争之地。蛾眉亭便建在采石矶上。上阕以写景为主,情因景生。
“倚天绝壁,直下江千尺”起句突兀,险景天成:登上蛾眉亭凭栏望
史载:绍兴三十一年(1161),宋将虞允文曾大败金兵于此地。但诗
词贵虚不贵实,若作前者理解,更增加些促人深思的、奇异的色彩。
接下来词人又迅速将驰骋的想象拉回到眼前,这里正是唐代大诗人李
白晚年颠沛、依傍从叔当涂县令李阳冰生活的地方,采石矶一带正是
诗人醉后入水、欲捕明月而葬身的地方。“试问谪仙何处?青山外,
远烟碧”中,前句是说:试问到哪里去才能追寻到谪仙人李白的踪迹?
作者对着茫茫江水,呼唤寻找着前朝那位狂放不羁、才华横溢的伟大
诗人。此时此地,此景此情,这寻找、这呼唤,既是对所倾心仰慕的
诗人的凭吊(据李华《故翰林学士李公墓志》记载,李白墓在当涂东
南之青山北麓),却也可理解为词人在积极地为苦闷心情寻找寄托,
希望自身也具有旷达、豪迈如李白般的性格。结句“青山外,远烟碧”
意境开阔,它不仅对前面之问句作了答复,而且是词人对愁与恨交错
缠绕所作的奋力摆脱:那万重青山外,千里烟波的尽头、郁郁葱葱的
地方,当更有令人神驰的景物。
该篇在写景时,采取张弛、刚柔迭相使用的手法,达到了映衬鲜
明的效果。例如“倚天绝壁,直下江千尺”与“天际两蛾凝黛”之间
反差极大,前者刚劲有力,后者柔闲多姿;同样地,“怒潮风正急”
与“酒醒闻塞笛”两句,前者如张弓扣弦,后者则安闲舒缓。都显示
出各自的美。此外,在抒情处,使用了两个问句,给读者留下更多可
供思索的余地。(韩秋白)
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07年湖北卷)
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4分)
(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5.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
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
泪满襟。
①诗的颔联“草自春色”、“鸟空好音”,写祠堂的。字里行间
寄寓的情怀。②这首诗怀着对三国时蜀丞相诸葛亮的深深敬意,缅怀
他生前的显赫功勋,寄寓了无穷的感叹,也蕴藉着诗人
6.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贾 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
问鬼神。
①本诗末句“问鬼神”是指。
②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诗人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自己 的感慨。
诗的艺术手法是。
7.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台 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
十里堤。
【注释】韦庄(836——910),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
(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
情”?
(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
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附:考题精练答案:
(1)两首诗都应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2分)第一首
诗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血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成
阴,温暖如春。(1分)第二首今昔(或时间):昔日霓裳羽衣,歌舞
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1分)
(2)第一首诗通过写景状物,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
的统治者。(2分)第二首诗通过咏史抒怀,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
叹王朝的兴衰。(2分)(意思答对即可。)
1.荒凉、感物思人;匡时济世的抱负和失望心情
2.①服药求仙、荒于政事
②怀才不遇、寓慨于讽
3①孙权、杜甫、不尽长江滚滚来 ②南宋时代人,如此看重孙权,
实是那个时代特有的社会心理的反映。因为南宋朝廷实在太萎靡庸碌
了,在历史上,孙权能称雄江东于一时,而南宋经过了好几代皇帝,
竟没有出一个像孙权一样的人!所以,“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
本是曹操的语言,现在由辛弃疾口中说出,却是代表了南宋人民要求
奋发图强的时代的呼声。
4.①因为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却依旧逢春即枝
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以它的
繁荣茂盛和台城的荒凉破败,以它的终古如斯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
逝作鲜明对比,因此诗人说它“无情”。(答出“六朝如梦鸟空啼”,
而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这种物是人非的对比关系,表述流畅连
即可。)
②同意。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
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诗
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
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答出诗人怀古伤今的
晚唐情结,表述流畅连贯即可。)
第四篇:怀古诗
咏 史 怀 古 诗
教学目标
1、掌握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学习咏史怀古诗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重点难点
重点:目标1
难点:目标2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归纳课内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见下表)
篇目 类别 思想感情 表现手法
越中览古 写昔日的繁盛和今天的凄凉表达盛衰无常感慨 鲜明的对
比
石头城 寄寓着国运衰微的感慨 寓情于景、拟人
蜀相 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 借
景抒情
念奴娇?赤壁怀古 感慨壮志难酬 对比
京口北固亭怀古 抒发爱国情怀 词中用事
扬州慢 表达的是对物是人非的无限惋惜及悲痛之情。情景交融、
虚实相济
化用前人诗句
过华清宫 奢侈淫逸
咏怀古迹(其三)借写昭君的怨恨来抒发自己一生颠沛流离,遭
逢**,功业无成等身世家国之情
二、概念
余秋雨先生说过,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
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咏史诗就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
或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怀古诗则是由作者
身临旧地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
这类作品内容与思想大都比较沉重,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
凉。诗人们对历史的处理往往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使诗作文
短意长、含蓄蕴藉,令人回味再三。如杜甫的《蜀相》、刘禹锡的
《乌衣巷》 都遗响千古。
(怀古咏史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
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表达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
讽今等目的的诗歌。怀古咏史类作品,严格地说,应该有“怀古”和
“咏史”两个小类。
“怀古”是指登临游览,触景生情,由于历史遗迹的诱发,而抒
发感慨——长于情景交融
“咏史”是翻阅古书,捡点旧说,针对特定的人和事,而陈述自
己的独到见地。——长于议论精辟。)
三、类别:
1. 咏古迹2.怀古人3.忆古事
四、归纳思想内容
1. 感慨盛衰无常2.感慨壮志难酬3.感慨国运衰微4.抒发爱
国情怀5.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奢侈淫逸。
五、咏史怀古诗的主题:
1.抒发感慨,感伤兴衰
既然是怀古咏史,现实的不尽人意就难免使诗人触景生情,抒发
盛衰之感伤,独抒思古之幽情。抒发对物换星移、物是人非的悲哀之
情。尤其是做为六朝古都、曾经繁华一时的金陵更是成为古代诗人们
感情的集射地,不知触发了多少人的怀古之情,金陵怀古几乎成为咏
诗的一个专题。
如:唐代韦庄的《金陵图》: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
十里堤。
这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首句写金陵雨景,渲染氛围;二句写六朝
往事如梦,台城早已破败;
三、四句写风景依旧,人世沧桑。触景生情,借景寄慨,暗寓伤
今。语言含蓄蕴藉,情绪无限感伤。
再如刘禹锡的《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全诗通篇写景,群山仍在,潮水依旧,月光依然,所变者已是
“故国”、“空城”、“旧时月”,昔日繁华已化为乌有,全诗基调
凄凉不堪,句句都融合着诗人的故国萧条之感,令人不胜伤感。
2.怀古咏史,别有寓意:
这些诗作大多是作者在怀古咏史的同时,融进了的自己切实的生
活感受和独特的生活体验,具有强烈个人意识。或是借古讽今,别有
寄托,如王安石金陵怀古词《桂枝香》: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
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绪。千古凭高对此,漫
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
的连接点,找出二者的共通之处,就能很好的理解作品的深刻寓意。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周瑜在“小乔初嫁”时就立下了
令“强虏灰飞烟灭”之大功,可谓少年得志,风流倜傥,而自己人到
中年,却功业无成,“早生华发”,与周瑜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故地重游,联想古人,关照自己,正是有了这一层自我关照,才使这
首词具有了更为普遍的意义,引起了多少人的共同的心理感受,正是
这样,这首杰出的赤壁怀古词才有了长久的生命。
五、归纳咏史怀古诗的特点
方若虚云:“怀古者,见古迹,思古人。其事无他,兴亡贤愚而
己。”
(1)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2)意象:历史人物、乌衣巷、吴钩、淮水、《后庭花》、六
朝、华清宫„„
(3)内容:国家-国运衰微、统治者-荒淫奢侈、古地-昔盛
今衰、古人-壮志难酬
(4)表现手法:对比、触情入景、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
交融、虚实结合、拟人、借古讽今、吊古伤今、用典
(5)思想感情:感慨盛衰无常;感慨壮志难酬;感慨国运衰微;
抒发爱国情怀;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奢侈淫逸
(6)语言:含蓄
(7)风格: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
六、艺术特色
2. 借古讽今
3. 对比
解读时应思考,对于诗中提到的历史人物,作者态度是什么?诗
人对此事别出新意的见解表现在何处?)
1.要弄清史实。对于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
这就要求我们要积累一定的历史知识,积累得越多越好。我们在中学
历史课、语文课和课外阅读中所学到的有关知识,应该成为我们头脑
中历史知识库的宝藏。在阅读一首诗词时,一定要读好注解,这也是
读懂材料的一把钥匙。解答鉴赏题时,注意不要被命题者设置的误区
所干扰。比如1996 年高考题选了元代作家阿鲁威的散曲《咏史》,故
意把作者所歌颂的三国英雄诸葛亮说成是刘备,就是制造误区的一个
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作者在这里“借他人酒杯,浇
历史题材,是可以从不同角度去反映的,这里不但体现了诗人们不同
的艺术技巧,也反映了他们不同的历史观和人生观。
4.要分析写法。在构思上,怀古咏史诗可以说是百花齐放的。
有以景衬情的,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有议论引发的,如清
人刘献庭的“六奇已出陈平计,五饵曾闻贾谊言。取惜妾身归异国,
汉家长策在和番”(《王昭君》);对汉元帝统治的无能作了辛辣的
讽刺。在章法上,或作正反对比,或是侧面烘托,不一而足。不同的
写法,是由主题的需要而决定的。我们要在对具体篇章的分析中仔细
体味,并且从中领悟作品的基本风格。还有一点必须提醒,作为咏史
怀古诗,不少篇章在吟咏的主要人和事之外,还会引用一些其它的典
故,比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共用了五个典故。对于这
些典故,一定要有所了解,并且要很好地体会作者用典的目的。至于
用典时有明用的,也有暗用的,有正面用的,也有反其意而用的。在
分析时,也要留意。
③要推敲作者所抒发的感情。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从“怀
古”二字来看,是一首典型的咏史抒怀诗,那么作者在这首词中是侧
重于借古讽今还是借古言态呢?从下阕作者对周瑜的描写赞美中可以
发现,原来作者咏史,想要抒发的是自己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悲愤。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经固亭怀古》则既有借古讽今之意,又有借古消
个人胸中块垒之心。
④要分析作者的写法。咏史抒怀诗的写法多样。在构思上,有以
景衬情的,有议论引发的。在章法上,或正反对比,或是侧面烘托。
⑤要学会比较鉴赏,这不但对领会作者诗中所抒发的感情有很大
的帮助,而且对提高鉴赏能力也很有好处。
2.审。即审明题目要求。
3.书。即书写答案。要依据诗歌的具体内容,恰当地运用相关术
语表达。
4.查。即检查要点全不全,语言通不通。
九、高考题例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江城子
五代?欧阳炯
晚日金陵异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
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注]姑苏台: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原址在苏州市西
南姑苏山上。
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词中“水无情”、“空有
姑苏台上月”两句含有深意。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参考答案】“水无情”明写落日余辉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东去
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被历史无情地淘汰,他们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
不复返。“空有”明写六朝繁华已去,只剩月亮高挂,暗寓警示后人
不要重蹈覆辙之意。
十、迁移训练
1.阅读下面的诗和对联,完成第16—18题。(8分)(上海卷)
赤壁
杜庠①
水军东下本雄图,千里长江隘舳舻②。诸葛心中空有汉,曹瞒③
眼里已无吴,兵销炬影东风猛,梦断箫声夜月孤
。过此不堪回首处,荒矾鸥鸟满烟芜。
[注]①杜庠:明朝诗人,曾任知县,不久罢归;不得志,放情诗酒。
②舳舻;船只首尾相接非常多的样子。
③曹瞒:即曹操。
客到黄州,或从夏口西来,武昌东去;天生赤壁,不过周郎一炬,
苏子两游
——郭朝祚题湖北黄冈东坡赤壁门楼
16.对联在语言形式上的最大特点是
,律诗中的颔联和颈联也具有这样的特点。(1分)
17.对联中的“周郎一炬”与上面诗歌中的“___________”一句
同说一事;“苏子两游”与上面诗歌中的“____________”一句同说—
事。(2分)
18.就诗歌中画线的句子,结合全诗,从—个角度(如景和情的关
系)写一段鉴赏文字(80字左右)。(5分)
’
【参考答案】
16.对仗(或:对偶)
17.兵销炬影东风猛
梦断箫声夜月孤
18.从角度、内容、语言三方面综合考虑(五)
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
未可知。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
卷土来?
乌江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这三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项羽,但对项羽评价的角度并不
一样,他们的角度分别是什么?
答案:第一首是从兵家用兵的角度来评价的第二首是从民心向背
的角度来评价的第三首是从节操(气节)角度来评价的(2)这三首诗
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
答:杜牧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胜败得失、历史兴衰的看法,即
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忍辱负重、重整旗鼓,定能东山再起。王安石
认为民心和形势决定了战争的胜负,历史的规律不可违背。李清照认
为人要讲求气节,活着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死了也要气壮山河。
3.霜天晓角?蛾眉亭
韩元吉
倚天绝壁,直下江千尺。天际两蛾凝黛,愁与恨,几时极?怒潮
风正急,酒醒闻塞笛。试问谪仙何处?青山外,远烟碧。
该词为登蛾眉亭远望,因景生情而作。风格豪放,气魄恢宏。
到什么时候才能消散?这里运用了拟人化与比喻相结合的手法,说的
是蛾眉含愁带恨,其实发泄的却是词人内心的忧国忧民的愁苦。词人
生于宋、金交兵、战火遍地的**年代,身为南宋官员,面对半壁大好
河山已陷金人之手、南宋王朝偏安江南一隅的情景,他所愁所恨的应
是对恢复版图、统一旧时河山的希冀一次次的破灭与继续企求。
下阕以抒情为主,情与景融。“怒潮风正急,酒醒闻塞笛”是写:
波涛汹涌的江水正卷起连天怒潮,浪高风急;酒意初退,耳畔便仿佛
响起如怨如诉、不绝如缕的塞外悲笛。“塞笛”,自然是边塞亦即
反差极大,前者刚劲有力,后者柔闲多姿;同样地,“怒潮风正急”
与“酒醒闻塞笛”两句,前者如张弓扣弦,后者则安闲舒缓。都显示
出各自的美。此外,在抒情处,使用了两个问句,给读者留下更多可
供思索的余地。(韩秋白)
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07年湖北卷)
华清宫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唯此宫中落旋干。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
寒。
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
生。
(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
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4分)
(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5.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
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
泪满襟。
①诗的颔联“草自春色”、“鸟空好音”,写祠堂的。字里行间
寄寓的情怀。
②这首诗怀着对三国时蜀丞相诸葛亮的深深敬意,缅怀他生前的
显赫功勋,寄寓了无穷的感叹,也蕴藉着诗人
6.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
问鬼神。
①本诗末句“问鬼神”是指。
②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诗人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自己的感慨。
诗的艺术手法是。
7.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台 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
十里堤。
【注释】韦庄(836——910),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
(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
情”?
(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
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附:考题精练答案:
(1)两首诗都应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2分)第一首
诗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血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成
阴,温暖如春。(1分)第二首今昔(或时间):昔日霓裳羽衣,歌舞
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1分)
(2)第一首诗通过写景状物,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
的统治者。(2分)第二首诗通过咏史抒怀,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
叹王朝的兴衰。(2分)(意思答对即可。)
1.荒凉、感物思人;匡时济世的抱负和失望心情
2.①服药求仙、荒于政事
②怀才不遇、寓慨于讽
3①孙权、杜甫、不尽长江滚滚来
②南宋时代人,如此看重孙权,实是那个时代特有的社会心理的
反映。因为南宋朝廷实在太萎靡庸碌了,在历史上,孙权能称雄江东
于一时,而南宋经过了好几代皇帝,竟没有出一个像孙权一样的人!
所以,“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本是曹操的语言,现在由辛弃疾
口中说出,却是代表了南宋人民要求奋发图强的时代的呼声。
4.①因为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却依旧逢春即枝
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以它的
繁荣茂盛和台城的荒凉破败,以它的终古如斯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
逝作鲜明对比,因此诗人说它“无情”。(答出“六朝如梦鸟空啼”,而
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这种物是人非的对比关系,表述流畅连即
可。)
②同意。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
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诗
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
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答出诗人怀古伤今的
晚唐情结,表述流畅连贯即可。)
《春雨的色彩》说课稿
一、教材内容分析:
春天里万物复苏,百花争艳、绿草如荫、一派迷人的景色。《春
雨的色彩》意境优美,散文诗中绵绵的春雨,屋檐下叽叽喳喳的小鸟,
万紫千红的大地,给人以美的陶冶和享受,与此同时启发幼儿通过简
洁优美的语言以及相应的情景对话练习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激发幼
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启发幼儿观察、发现自然界的变化,感知春的
意韵,并尝试运用多种方法把春雨的色彩表现出来,以此来表达自己
作用,我根据中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下活动目标:
1、情感态度目标:引导幼儿感受散文诗的意境美。
2、能力目标:发展幼儿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力。
3、认知目标:帮助幼儿在理解散文的基础上感受春天的生机,知
道春雨对万物生长的作用。
四、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引导幼儿份角色朗诵小动物的对话,感受散文诗的优美,
进而丰富词汇、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难点是:学习词语“淋、滴、洒、落”、学习春雨的对话、诗句
“亲爱的小鸟们,你们说得都对,但都没说全面,我本身是无色的,
但我能给春天的大地带来万紫千红”。
五、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课前学会朗诵诗《春天》,并组织幼儿春游,根据
天气情况实地观察春雨,让幼儿感受了解春天的有关知识经验。
2、物质准备:小动物头饰、教学课件、幼儿绘画用纸笔
六、教法: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解放儿童的双手,让他们去做
去干”所以在本次活动中,我力求对幼儿充分放手,对大限度的激发
幼儿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自己去探究、去发现、去感受,我主要采取
了以下教学法:
1、谈话法:在活动得导入环节我运用与幼儿进行有关春天主题的
谈话,帮助幼儿积累整理自己积累的有关春天的知识经验。
1、多种感官参与法:《新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能用多种感官
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本
次活动中,幼儿通过观察发现自然界的变化,感知春天的意韵,并尝
试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方法把春雨的色彩表现出来,以此来表达自己的
情感体验。
2、体验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与体验过的活动,人的
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在活动中,让幼儿自己进行角色表演,说出
小动物们之间的对话,一定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同伴之间合作表演的
快乐,也将成为他们永远的回忆。
八、教学过程
活动流程我采用环环相扣来组织活动程序,活动流程为激发兴趣
谈春天-----看春雨-------欣赏散文诗------情景表演-------经验总结--
-----审美延(绘画形式)
1、激发兴趣谈春天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开始我利用谈话形式引导幼儿将自
己已有的关于春天的经验进行整理,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2、看春雨
观看课件《春雨的色彩》前半部分,到春雨姐姐欢迎的最热烈老
师说:一天,一群小鸟在屋檐下躲雨,他们在争论一个有趣的话题,
你们知道他们在争论什么问题吗?(幼儿回答)对他们在争论:春雨
到底是什么颜色的?
这样的设计自然合理,进而引出散文诗《春雨的色彩》
3、欣赏散文诗
(1)完整欣赏后请幼儿把不懂得地方提出来,由幼儿提出来,教
师引导讨论,帮助幼儿理解散文诗的内容。
(2)寻找句子、加深印象
给幼儿提出要求,请幼儿找一找诗里描写春雨下到草地上、柳树
上、桃树上、杏树上、有菜地里、蒲公英上各用那些词语,通过找,
让幼儿学会“淋、滴、洒、落”并学会用小动物的话来朗诵、来回答,
难点。
4、情景表演:分角色进行朗诵表演。
5、经验总结:
将本家活动内容的前半部分进行总结,给幼儿一个春天的完整印
象。
6、扩展延伸、升华主题
引导幼儿运用手工工具,用绘画的方式将幼儿感受到的《春雨的
色彩》散文诗的意境描绘出来,巩固和加深幼儿对春天及春雨的任认
知。
第五篇:咏史怀古诗
教材中的咏史怀古诗分析
(一)“咏史怀古诗”的价值
余秋雨先生说:“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
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
我国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江山胜迹,人物风流。尽管历史如大
浪淘沙,但无数前人在历史舞台上叱咤风云,留下多少辉煌业绩,令
了高度统一。从艺术手法上看,“古”与“今”相结合,多维时空组
合。所以手法多样,如虚实结合、对比、用典等,由于常常是临古迹
吊古事,所以触景生情更是常常用到。可见,咏史怀古诗既触及诗人
心灵的最深处,又给人以历史的深邃感和凝重感,具有很高的鉴赏价
值。在咏史怀古诗中诗人们对历史的处理往往是“攻其一 点,不及其
余”,使诗作文短意长、含蓄蕴藉,能在简短中给我们无限的哲思,
认真研究对写作和认识都有极大的指导意义,所以有必要深入探究。
另外,咏史怀古诗既然是以历史为情感的载体,起点在古,而落
点在今,那么我们也可以通过解读咏史怀古诗来了解诗人、走近诗人、
解读诗人。
(二)教材中的咏史怀古诗分析
人教版和苏教版必修、选修教材及读本近年来都收录了很多咏史
怀古诗词。如刘禹锡的《石头城》、《乌衣巷》、苏轼的《念奴娇?赤
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王安石《桂枝香》
(登临送目)、杜甫《咏怀古迹》、《蜀相》,李商隐的《马嵬》、
江夔《扬州慢》、杜牧《泊秦淮》、《过华清宫》等。
教材主要选录了咏史怀古诗达到鼎盛时的唐、宋时期的代表作家
和代表作品,有诗有词,或抒发感慨、或寄托哀思、或借古讽今、或
发兴亡之叹,选材比较全 面,但也比较庞杂,在体例编排上较随意零
乱,缺乏系统性,没有形成咏史怀古诗有效的鉴赏体系,不论是教师
教,还是学生学,都较为困难。基于此,很有必要重 新对咏史怀古诗
重新梳理。
(三)历年高考涉及的咏史怀古诗分析
恢复高考后的1985年,“诗歌”以知识型客观题的形式正式进入
全国语文试卷,1990年“诗歌”则以能力型客观选择题的命题方式出
现,2002年高考诗歌鉴赏题开始以主观表述的形式来考察学生的鉴赏
能力,从识记到理解到鉴赏,诗歌鉴赏的难度在不断增加。
在历届高考中,咏史怀古诗虽然不如“写景抒情”诗出现的频率
感时、刺世、论史也各有侧重,作为古典诗歌作品中的一类诗歌,咏
史怀古诗自有它的个性特征和规律,如不对其进行梳理 归纳,学生很
难辨识,更不要说是鉴赏。而且一旦与其他类型的诗歌相混淆,鉴赏
就会失去思路、方向和要领,更不得法。
四.“咏史怀古诗”专题教学思路
第一步咏史怀古诗知识储备
(一)了解咏史怀古诗的源流发展:
咏史怀古诗的产生源远流长。诗骚中已见一些关于咏史怀古的内
容,但与真正的咏史怀古诗还有差别。咏史之作,东汉的班固首开其
端,但止于叙述史实,平实无华。班固的《咏史》,被认为是中国诗
歌史上第一首真正意义上的咏史诗。(此诗写的是汉文帝时期缇萦舍
身救父的故事,在写法上,“隐括本传,不加藻 饰”,以叙述本事为
主,末二句是作者的议论,整首诗写得“质木无文”。这首诗不仅开
启了中国诗歌史上咏史一体的先河,是后世咏史之作的滥觞;而且是现
存最 早的一首文人五言诗.)至晋朝左思《咏史》、陶渊明《咏荆轲》
之类,始借题发挥,寄寓怀抱。西晋左思的《咏史八首》组诗,借咏
史来反映寒门知识分子和世族 门阀之间的矛盾。这种叙述历史与抒发
情怀的结合,真正实现了“诗”与“史”的结合,使得史事的叙述和
咏怀较好地结合在一起,成为咏史怀古诗词的传统,被后 世诗人传承
沿袭。唐代诗人,如杜甫、刘禹锡等人,则多把咏史与咏怀古迹结合
起来,扩大了诗的境界。李商隐继承了屈原、李贺的浪漫主义传统,
又学习了杜甫的 现实主义手法,故其咏史诗中咏史与抒情相结合,对
后世咏史诗影响很大,《贾生》、《马嵬》诗中有充分体现,其咏史
诗往往以眼光的敏锐、思考的深入历来备受 推崇。另,章碣的《焚书
坑》、杜牧的《题乌江亭》、温庭筠的《经五文原》等,均为名篇。
要了解历代咏诗怀古诗各个时期具体的源流发展(从魏晋南北朝—
—唐——宋——明清)及其艺术特征。具体内容可以参见“相关资
源”)。
(二)了解咏史怀古诗的内涵和特征
在书房中就可以写作。所以,咏史诗就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或历
史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 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一般是先叙事后议
论,也有一些只叙述对比而不加议论,让读者思考的;怀古诗则是由
作者身临旧地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 而抒发情怀抱负
的诗歌。
二者的共同特征:都以古人、古物、古事、古地等为描写对象,
即都是以历史为诗人感情的载体,史情紧密结合;这类诗都是怀古惜
今,“有感而发”,往往 是诗人处于某种背景之下,回顾古人的业绩
或遭遇,前往瞻仰或凭吊历史古迹,自己内心产生共鸣,对历史人物
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以往朝代的兴衰等或发表 评论,或抒发感
慨、或寄托哀思、或借古讽今、或发兴亡之叹。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
古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因此,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
诗人们对 历史的处理往往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使诗作文短意
长、含蓄蕴藉,令人回味再三。
怀古诗如杜甫的《蜀相》、刘禹锡的《乌衣巷》、《石头城》、
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张养浩
《山坡羊·潼关怀古》等等,都遗响千古。总之,咏史怀古诗词是诗人
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将史实与
现实扭结到一起,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或怀古以 伤己,
或借古以喻今,或借古以讽今之作。即凡是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以
及古迹进行叙述、评价、凭吊或借国家兴亡寄托个人怀抱的诗歌,都
可以称做咏史怀古 诗。因为诗涉历史,所以在鉴赏时难度较大。对于
中学生而言,不掌握一定的鉴赏诀窍,回答起问题来肯定会搔首踟蹰,
不知从何说起,怎样落笔。第二步咏史怀古诗的鉴赏
(一)以教材中涉及的咏史怀古诗切入,初步认识其思想和艺术
上的特征 1.读背课本中咏史怀古诗,熟读成诵
人教版、苏教版必修和选修中涉及的咏史怀古诗很多,前面已提
《念奴娇·赤壁怀感壮志难酬 古》
发不遇之恨(伤己)《登幽州台歌》 感壮志难酬
形象 写人为主
手法
触景生情、联想、虚实相生、对比、用典 直抒胸臆
写事为主
发不遇之恨(伤己)《过华清宫二首》 批判奢侈淫逸(刺世)写事
为主 虚实相生、联想、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扬州慢》 《咏怀古迹》 《蜀相》 《泊秦淮》
《桂枝香》 《石头城》 《乌衣巷》 《马嵬》
典
感壮志难酬 写人为主
触景生情、用典、借古讽今
发不遇之恨(伤己)昔盛今衰、黍离之悲
写事为主
触景生情、联想、虚实相生、对比、用典、感时伤乱、伤今怀古
拟人、抑扬
(感时)感壮志难酬 写人为主 对比、拟人、炼字
发不遇之恨(伤己)感壮志难酬
写人为主 以乐景衬哀情 发不遇之恨(伤己)
炼字
由南朝统治者的醉生梦死,写事为主 触景生情、用典
联想到晚唐统治者的纸醉金迷。
吊古讽今(刺世)
借六朝皆以荒淫而相继亡写事为主 触景生情、用典 覆的史实,希
望当权者引以为戒。
借古讽今(刺世)借古讽今,写兴亡之叹。(刺写事为主 触景生
情、拟人 世)
虚实相生、对比
故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深沉感伤。(伤时)昔盛今衰、世态沧桑变化
写事为主 对比、用典
(伤时)(警世)(论史)
写人、论史 对比、倒叙、用典 观察表格,让学生初步归纳咏史怀
古诗的出现时期、体裁、主题、手法的规律,并能从表格中发现一些
咏史怀古诗的特点。
如,思想感情上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感叹世态沧桑,或是搏
击社会现实,或是评论历史,即伤己、感时、刺世、论史
如,怀古诗也常常有一个核心意象,尤其是伤时类诗歌通常都有
一个永恒的意象(“永恒物”),以“见证人”的自然物来对比映衬
人事的变幻沧桑。如《石头城》中的月、《乌衣巷》中的燕子
如,古今对接。读懂咏史怀古诗就是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与时
局和诗人自己身世际遇之间的连接点。正是有了这个连接点、相似点,
作者与古人,今事与古事才有机地对接起来,进而生发出作者的很多
感慨。
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幽州台”是一个对接点,它是个
典故,讲的是燕昭王延引人才的故事。它连着重用人才而筑黄金台的
燕昭王和多次进谏而不被采用的陈子昂,这个对接点让我们体会到作
者空怀抱国为民之心不得施展的呐喊。如杜甫的《蜀相》:“丞相祠
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
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人物 角度 时代 才情 诸葛亮
杜甫
战争频仍动荡不安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匡扶汉室,一统天下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统一大业未成
内心壮志未酬
收二川,摆八阵,七擒六出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
战争不断安史之乱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许身稷契,志在匡国 拼尽全力,不遗余力 仕途坎坷终遭贬谪 志向未就
壮志未酬 仕途屡遭贬谪,失意难耐。理想 付出 结果
不同
诸葛亮生前的才智和业绩无人比拟,胸怀壮志而未酬,死后墓地
荒凉冷清、无人关怀与杜甫遭遇乱世,胸怀报国之志却无力回天的身
世机遇对接,借歌颂诸葛 亮的丰功伟绩以及对其壮志未酬的叹惋,抒
发了诗人自己功业未就的感慨和壮志未酬的痛苦心情。在对比中流露
出失落,在同病相怜中感受共鸣。可见,在咏史怀古诗中,抓住了对
本文发布于:2023-11-24 19:43:4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082623022528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家国情怀古诗[精选五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家国情怀古诗[精选五篇].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