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的五种回答模式
诗歌鉴赏的五种回答模式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
一般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变式提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
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
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
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
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
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
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
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
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因什么而“感伤”。
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
心境(步骤三)。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
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
修辞手法三大类。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和
托物言志及托物寓理等。
描写手法主要有:(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2)联想和想象,
又叫虚实结合;(3)对比;(4)白描等。
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1)比兴,即先言它物引起所
咏之物;(2)比喻;(3)拟人;(4)夸张;(5)双关;(6)用
典。另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说明作者是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的;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题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
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
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漂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
三)。
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
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语一般有:清新自
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
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春怨
盖嘉运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
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
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忧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
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
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
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
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忍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
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第五种模式: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本文发布于:2023-11-24 19:27: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082524610047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诗歌鉴赏的五种回答模式.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诗歌鉴赏的五种回答模式.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