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的意象
二、【2017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
太湖恬亭
【宋】王安石
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夜深同徙倚[注],秋风斜月钓舟归。
【注】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1.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答案】人景相融的宁静画面:断桥边夕阳西下,树影倒映水中,鸟雀在枝头相互依偎,
诗人独自欣赏美景。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题干要求描绘第二联的画面,从关键词(名词:
日、断桥、人、水、幽树、鸟)入手分析即可。
2.简析第三联所表现的诗人心境。
【答案】正因为能“清游”“静处”,享受清幽美景,诗人才能放下身边的俗事,觉得
心无挂碍。表现了诗人宅心事外,与世相忘的闲适之心。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而持
久的带有渲染性的情绪状态。分析作者“清游”“静处”的情绪状态即可。
3.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任选一种加以简析。
【答案】①虚写。“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是诗人想象的情景,这样写呈现了
清幽闲逸的意境。②以景结情。描绘“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的画面,寄托了
诗人的闲适之情,使全诗韵味悠长。③情景交融(借景抒情)。闲适之情与“夜深同徙
倚,秋风斜月钓舟归”之景交融,使情感表达含蓄深长。
三、【2015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雨过至城西苏家
【宋】黄庭坚
飘然一雨洒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
渐散紫烟笼帝阙,稍回晴日丽天津。
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
管领风光唯痛饮,都城谁是得闲人?
【注】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黄庭坚时任秘书省校书郎。是年,长期贬谪外
放的苏轼被授予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要职。
1
1.诗中描写了春雨后的哪些景象?
【答案】尘土涤净 紫烟渐散 雨过日丽 红花沾雨 柳色葱翠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回答本题要注意把握诗歌前三联描写的具体内
容。前三联写了雨过天晴之后诗人前往苏家途中看到的景色:首联,写雨过天晴,路上
尘土涤净;颔联,写逐渐散去的紫烟依然笼罩皇宫,雨过日丽;颈联,写红花沾雨、绿
柳轻拂马匹。对其进行概括即可。
2.结合诗句说明颈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答案】①对仗,如“花飞”对“柳拂”,“红香湿”对“绿色匀”。②比拟,如“柳
拂”。③从视觉、嗅觉、触觉等多角度(运用通感)进行描写,如“衣袖红香湿”。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经过分析不难看出,该诗颈联使用了对仗、
比拟和通感等修辞手法,考生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即可。
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雨后天晴访友的喜悦之情;仕途上的踌躇满志或忙中偷闲的快乐。
1.把握景物形象的色彩。考生可从景物形象的色彩的角度感受景物形象的内涵以及作
者的情感。如李清照《声声慢》中的“晚来风急”“满地黄花”“细雨”“黄昏”等景
物形象全是冷色调,给人一种凄清、悲苦、孤零零的感觉。
2.把握景物形象组合的特点。考生可以从景物形象组合的方式上把握景物形象的内涵
以及作者的情感。
3.识记描写景物形象特点的常用术语。如孤寂冷清、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闲适、
生机勃勃、肃杀荒凉、瑰丽雄壮、虚幻缥缈、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四、阅读下面这首清词,然后回答问题。
清平乐·弹琴峡题壁
纳兰性德
泠泠彻夜,谁是知音者。如梦前朝何处也,一曲边愁难写。
极天关塞云中,人随落雁西风。唤取红襟翠袖,莫教泪洒英雄。
1.本词中,词人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边塞画面?有何作用?
2.这首词表现出作者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四、答案
1.词人为我们描绘了水声泠泠、关塞入云、秋风苍劲、鸿雁低飞的边塞画面。这些画
面中的景象渲染了苍凉肃杀的气氛,烘托出作者行旅天涯的悲凉凄苦,同时为结尾的抒
情做铺垫。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对于本题,要抓住一些具体的意象来分析画面,如
2
泠泠的水流声、云中之关塞、秋风、落雁等,然后再点明意象所营造的氛围特点,阐述
其作用。
2.这首词表现出作者复杂的情感,既有知音难觅的苦闷,也有关塞行役的艰辛;既有
背井离乡的无奈,也有英雄失路的落寞,同时还有对朝代兴衰的深沉感叹。
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1.简要描述诗歌第一句所描写的画面内容,并分析其在诗歌中的作用。
2.诗歌第四句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表情达意的?请简要赏析。
五、答案1.内容:第一句描写的是江边送别的情景。日落时分,江边送客,被贬的友
人已乘舟远行;诗人独立江边,只见茫茫江水,耳畔不时传来猿猴的啼声。作用:画面
呈现出落寞凄凉的气氛,为全诗奠定了悲凉的感情基调。点题,“客散”照应题目中的
“送”,表明与友人的分别,同时点明送别的时间和地点。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和谋篇布局的能力。描绘画面,抓住主要意象,“客
散”“暮”“江头”“猿啼”,交代了时间、地点、事件和周围环境,描写的是江边送
别的情景。再结合诗句具体描绘画面,总体概括画面环境氛围即可。第一句在诗歌中的
作用,要注意两方面的作用,结构和内容。结构上第一句是在开头,是环境描写,一般
有以下作用:营造……环境氛围,奠定感情基调;点明时令、季节、地点,照应题目;
为抒情做铺垫;总领全诗等。再根据诗歌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本诗第一句有以下作用:
点明时间、地点,营造凄凉的氛围,为全诗定下了悲凉的感情基调,照应题目,点明了
送别的主题。
2.①诗歌第四句以景作结,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写一孤舟漂泊在万里青山之中,表
达了友人的孤独处境。②“万”与“一”以数量上的巨大反差构成强烈的对比(答“反衬”
亦可)。“万”字写出关山重叠、路途遥远(环境险恶,前途渺茫);“一”字写出远行之
人的孤单,表达出作者对友人远谪的担忧以及同病相怜的痛苦之情。③借代,以“孤舟”
代“人”,舟的孤单实指人的孤单,表达出作者对友人远谪的担忧以及同病相怜的痛苦
之情。
3
本文发布于:2023-11-24 19:17:4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082466822526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诗歌鉴赏意象题与答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诗歌鉴赏意象题与答案.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