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的鉴赏评价
一、鉴赏诗歌作品的形象
所谓“形象”就是文学作品中展示出来的生活图画,一般可分为
人物形象和自然景物形象。1.人物形象。古诗中的诗人形象“我”,
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
者本人)。2.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往往是
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
的形象,即“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
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
都有一定的联系。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讲究的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的天人感应模式,所以我们在鉴赏景或物的形象的同时,往往要联系
鉴赏诗人的形象。这两者是一致的。
二、鉴赏诗歌作品的语言
诗歌语言的主要特征有:凝练性、形象性、情感性、跳跃性。鉴赏
诗歌的语言主要从这几个方面入手,而这几个方面往往是合为一体的。
诗歌语言的形象性指用语言将诗人所要表达的意境画在读者面前,使
人如见其形,如听其音,如闻其味,调动了各种感官,从而与诗歌融
为一体。如苏轼“塔上一铃独自语,明日临风当断渡”,“当断渡”
三字难解,其实这是模仿铃声,给人一种如听其声的感觉,极大地丰
富了诗歌的形象性。诗歌语言的跳跃性主要指的是语言转换带来的意
象的统一,如“春花烟雨江南”渲染的是春到江南,繁花似锦的美丽
表达技巧指诗人在借助语言文字塑造艺术形象时,灵活运用一般
创作规则和方法所表现出来的具体而又特殊的艺术手段。
抒情手段:包括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的主要
手段有借景或物抒情,借人或物言志,另外还有融情于景、怀古伤今
和即事感怀等。
表现手法:包括创作方法、表达方式和构思技巧。创作方法:赋、比、
兴;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构思技巧:以动写静,乐景写哀、
虚实结合、小中见大、点面结合、想象联想、象征寄托等。
用典:鉴赏诗歌的用典,一要了解典故的来源及其含义;二要知道用
典的作用。用典的作用在唐以前的诗歌中主要表现为增加诗歌的容量,
使诗典雅耐读,富于文采;在唐以后的诗词曲中主要是怀古伤今,咏史
言志。
修辞:主要掌握高考所要求的八种修辞手法,明辨修辞的艺术手法,
分析修辞的艺术效果。
四、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
感情是诗的生命,诗歌是以抒发真实的、强烈的、带有普遍性的
情感为主要特征的;诗人描写人、事、物或景时,都注入了他喜怒哀乐
的情感,注入了他的思想主张。同时,诗还是叙述生活的艺术,是人
生哲理的艺术的反映,一般在浓郁的感情中有理想信仰、人世经验、
社会风云、生活智慧的闪光。诗歌的思想内容一般不是平白直露,而
是曲折含蓄的,需要从多方面深入领会把握。
本文发布于:2023-11-24 19:05:2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082392710045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古代诗歌的鉴赏评价.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古代诗歌的鉴赏评价.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