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表现手法和写作手法

更新时间:2023-11-24 18:51:47 阅读: 评论:0

置之脑后-革命先辈

诗歌的表现手法和写作手法
2023年11月24日发(作者:分享故事)

诗歌的表现手法和写作手法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诗歌都不陌

生吧,诗歌具有精炼、集中,节奏鲜明,富有韵律的特点。那么什么

样的诗歌才是好的诗歌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诗歌的表现手法

和写作手法,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诗歌的表现手法和写作手法

一、诗歌写作手法

高考诗歌鉴赏常用表现手法

在诗歌鉴赏的备考练习中,同学们常常出现对概念的理解模糊不

清、使用时张冠李戴等问题。为此,现将诗歌鉴赏中20种常用表现手

法进行简洁盘点,以便大家更好地应对高考。

1.对比(对照)

钱起《暮春归故山草堂》:“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该诗通过“春残”、“鸟稀”、

“花尽”、“花飞”与“幽竹”的对比,突出幽竹的高尚精神。刘禹

敢问来人。”写思乡之切,却正意反说,愈近家乡,愈不敢问及家乡,

担心听到坏消息,从而更好地表达出作者的思乡之切。陆游《秋思》

“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天醉亦休”,纵然是天大的事也一醉罢休,

但真能“醉亦休”吗?诗人不过是正意反说,表面放达,实则抒发报

国无门、难以释怀的愁苦。岑参《寄左省杜拾遗》“圣朝无阙事,自

觉谏书稀”,运用反语,揭露和讽刺了封建统治者的文过饰非、讳疾

忌医,表达了诗人对唐王朝的失望之情。

4.反衬(有时与“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共用)

沈佺期《独不见》“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用海

燕双栖反衬少妇的孤独愁苦。贾至《春思二首(其一)》“东风不为

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用春日美好之乐景反衬诗人内心之愁苦。

5.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声衬静)

首背西风”,绿荷有恨而背西风,以寓情于景的手法,写出诗人之恨,

流露出伤感不平之情。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

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

高高秋月照长城。”描写边塞景象,寓情于景,展现边疆将士的伤感

别离之情。

9.托物言志

王安石《孤桐》“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托物言志,表达

了自己正直向上、虚心扎实、坚强不屈的人生追求以及甘愿为解救百

姓疾苦而献身的精神。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

我亦举家清。”作者借咏蝉以喻自身的高洁。

10.用典

“凉”字,既写出了身体上感受到的寒冷,又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凄凉,

一字双关。秦韬玉《贫女》“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既表达了对贫女的同情,又倾诉了自己终年劳心却久屈下僚的愤懑不

平。

14.反复

苏轼《减字木兰花?己卯儋耳春词》:“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

上。便丐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春”字间隔反复,使词的音调

明朗,突出渲染了春趣。

15.夸张

王维《终南山》“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用夸张的手法极

重”,既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的状态,又侧面烘托出了琴声的魅力。

19.抑扬法(先扬后抑、先抑后扬)

李商隐《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

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诗人运用先扬后抑的手法鲜明地表现

了统治者政治上的昏聩庸弱。纪晓岚的“这个婆娘不是人,九天仙女

下凡尘。儿孙个个都是贼,偷得蟠桃献母亲”,运用先抑后扬的手法

表达了对婆娘及儿孙们的赞扬之情。

20.多角度描写

贾岛《暮过山村》“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从听觉上,数

里外听到水声,以响衬静;从视觉上,直接写人烟稀少。王禹偁《村

行》“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以听觉写动景,以视觉

写静景,动静结合,写出了晚山可爱,好景无限。

当然,这里总结的是一些常见的表现手法,并非涵盖了所有的手

法,如反问、比兴、象征、对偶、叠字叠词叠句、细节描写等就没有

涉及。我们不妨在老师讲解或自己的复习中及时地查漏补缺。此外,

需要注意的是,一首诗词往往综合运用几种表现手法,鉴赏时要进行

全面分析,如王冕《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有衬托,以冰雪衬托白梅之坚毅耐寒;有对比,用桃李对比显示梅之

高洁守志。这需要根据试题的要求灵活处理。

二、现代诗歌的写法

(手法一:意境)

如何是好呢?

初夏,不知名的小花开了,

簇拥起许多沉积久远的思念。曲径的悲剧已上演,我只身躺下,

守候曾经的柳絮落脚在泪湿的衣襟。

(手法二:抒情)

从何处跌落下了这片梧桐,

在哪年的秋天,黄昏的时刻?噢!难道我真的已忘却了,

那嵌入眼底的天蓝与小道林荫。

从何处跌落下了这片梧桐,

在诗本的第几页,当成书签?噢!我怎么也无法想起,

那披肩的长发和回眸时的笑脸。

我的思念之地,阔别你太久,垂死坚持的梦已被稀释得惨淡。回

到这棵树下,我真心愿意,把自己做成标本,将体肤都剔除,静静地、

悄悄地葬在一册书里。

(手法三:叙述)

自从有一天,突然间,

我变成个一塌糊涂的人。

临行一别,我试问君知否,

那未来之路可会有雄鹰盘踞?

你把沉厚的手掌落在我的肩头,

宛尔一笑,唤起了数年以后的我。

苏醒时,我用双手搭个菱形,

放在胸口匡扶一夜凄清的内心。

黑暗已过去,闯过弥留之际的人,吮吸着来自远方的绿林制造的

氧气。

26层,每层楼高约是2.5米,那么我该是在65米的高空眺望

了。我见到身穿蓝色卡其布中山装的老人,轻而易举地用百年的智慧

垒成了高山。

而我,在先知的面前显得如此贫瘠,甚至不得其门而入,失了皈

依的方位。我那同窗多年的朋友,你们在哪里,是否有同样的遭遇和

渴望自由的心情?

(手法五:隐喻)

我的骨,在停止了生长的时刻,

学会了膜拜一种无限向上的力量。我曾是湖中的水妖,困在塔的

倒影,春泥的芳香和青鸟的欢唱将我解救,

我将以生命谱成高昂的诗歌以作报还。

犯上失语症的人,多灾多难的生涯,被侵略的`头颅忘却了属于种

族的声音。敬请归于我金色的语调,依我磬声,在风雨飘摇的甲板上,

整装待发,

紧随我的号令驶向自由与理想的国度。

别错失这一场战役,年青的人,应该手举武器为独立的灵魂斗争。

以及保质期会有多长多久。

我羞于找到这些答案,

甚至害怕见到生产车间,

以及流水线上统一的作业。

我不想认模具作为母亲,

更不愿意被贴上可恶的标签。

我是产品吗?一张证书,

恰恰标明这是件什么东西。

真正的生命惨死在屠夫刀下,面目相似的傀儡一起手舞足蹈。莘

莘征夫,新时代铸造的铁军,原来都只是一堆没有灵魂的废品。

三、诗歌常见写作手法

写作手法属于艺术表现手法即:

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也含表达手法、技巧,常见的有:夸张,

比喻,拟人,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

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

喻要求本体与喻体有相似点,借代要求借体与本体有相同处。借代可

使表达具体形象。

4.夸张:包括对事物作合情合理的夸大或缩小。鲁迅《药》中写

道:“??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后一句使用了

“缩小”的夸张。夸张要合情合理,其作用是烘托气氛,增强联想,

给人启示,增强表达效果。

5.对偶:俗称“对对子”,诗歌中叫“对仗”。对偶有宽对、严

对之别。一般来说,上下两句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

义相关;可以是短语,也可以是句子。有正对、反对、流水对等类型。

用对偶,句子整齐,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

致的短语或句子构成。其作用在加强语气、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7.设问:无疑而问,在自问自答中引人注意,启人思考。

8.反问:也是无疑而问,但答案就在问句中,即用肯定的形式表

氛围是那么冷寂,这就给后两句写作者的忧虑情绪增添了气氛,加浓

了色泽,两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3、托物言志

属间接抒情的一种,托物言志就是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

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如: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

世南《咏蝉》)诗歌中所描写的蝉的形象是:蝉垂着触须在枝头吸饮

清洁的露水,阵阵的蝉声从稀疏的梧桐上传出来。身居高处,叫声自

然传的很远,并非依靠风的力量。而在诗歌中作者真正所要抒发的人

生感怀是:凡是品格高尚的人,总是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提高自身

修养,因而美好的声名自可远扬,不需要依靠其他人的吹嘘。由此可

些动景,更加突出显示了春涧的幽静。“鸟鸣山更幽”,动中见静,

愈见其静,这里面包含着辩证法。

7、乐景写哀

属反衬手法中的一种,表面上写的是一种欢乐的场景,而实践上

是借此来表达一种悲哀、凄楚的情绪。

如:青雀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踯躅青

骢马,流苏金镂鞍。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杂彩三百匹,交广市

鲑珍。

8、以景结情

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

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

如: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

秋月照长城。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诗歌的前三句均是就乐声抒情,结句

南宫清漏长。(王昌龄《秋词》)首句破题,以描写秋景来渲染深宫

寒夜的气氛。

11、烘托

衬托中的正衬,原始我国传统画技之一。亦称“烘云托月”。后

借用指一种写作技法,指通过特定的环境气氛的描写,以突出人物某

种心绪或突现人物形象的技法。此中手法常与渲染结合起来使用。

如: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

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陌上桑》)

12、用典

用典是指援引历史故事或古书中的词语来说明自己观点的一种修

辞方式。用典有明用,也有暗用。

如: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词人以廉颇自比,表示自己

虽老却不忘为过效劳的忠贞之情。

如: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梅

尧臣《陶者》)全诗通过陶者和富家的强烈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露

了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表达了诗人对劳苦人民的深切同情。

诗歌鉴赏技巧

1、第一个方法:看题目。比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九月

九日忆山东兄弟》这两诗,一题目中有“送”字,一题目中有“忆”

字,抓住这两个关键词句,这两首诗的情感就容易把握了。分别表达

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兄弟的思念之情。再如,《春夜喜雨》这个题目

中可以紧紧抓住“喜”这个字来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可以了解到作

者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2、第二个方法:抓作者。也即知人论诗。具体说就是要了解诗人、

词人的生平与经历,更好的把握其作品的写作角度。如《观沧海》一

诗中,如果了解作者曹操的生平与经历,我们自然要以理解这首诗主

要抒发了作者想统一祖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再如学李白的诗,要

了解李白的生平经历,李白(701762),是中国诗歌史上的天才诗

人,他生于思想解放的盛唐时代,自幼百家杂学无不接触,因而未受

传统封建思想的束缚;另一方面,他又处于一个危机四伏的矛盾时代,

3)还表现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人民的同情,如《塞下曲》六首

则热情歌颂边疆将士抗敌御侮的战斗精神,是一组慷慨激昂的爱国诗

篇。但直接表现普通劳动人民生活的作品为数不多。总之,李白是以

清新飘逸为基本风格的。

3、第三个方法:明意象。意象:作品中所写之“景”、所咏之

“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

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它

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

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的主观情

意。如“梅”就带上了清芳高洁、傲雪凌霜的意趣。如《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

在天涯。”一诗中抓住“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

风”“瘦马”这几个意象表现了秋天郊外凄凉之景,烘托作者的愁思

之情。

小技巧:

归纳古诗词中一些特定的景物表达特定的情感。菊—高雅,莲—

世纪,泛神论者爱留根纳认为艺术即象征,因而一切艺术作品都具有

表层意义和象征意义两个层次:另一次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的

象征主义,波特莱尔、兰波、马拉美、魏尔伦、叶芝、艾略特是其代

表人物。马拉美认为,诗就是启示,就是梦幻,就是神秘,就是通过

象征去展示心灵的状态,艺术品是用象征体镌刻出来的思想。波特莱

尔认为,外部世界是虚假而不真实的,只是彼岸世界的反光,在“我

们的世界”后面存在着更为真实的“另一个世界”,只有人的内心才

有“最高真实”,只有诗人才能运用象征去体悟这最高的真实。因此,

通过象征去表现内心真实,揭示外界事物与内心世界的感应契合,深

入到“混沌而深邃的统一体中”,达到物我一致的境界成为象征主义

自觉的艺术追求。

立普斯把艺术中的移情现象称之为美的象征。象征相近于汉语中

的兴、暗喻、借喻、隐喻、暗示等。象征能最充分表现诗的象外之象、

韵外之致、味外之旨,也即诗的含蓄美、朦胧感、神秘性、陌生化。

坏,暗示才是创造。”成了象征主义的名言。

荣格认为象征是艺术意象背后的原始意象。只有把象征与原型紧

密联系起来,才能真正提示出象征的本质。象征是原型的外在化显现,

原型只有通过象征来表现自己。象征所要表达的所谓“未知领域的东

西”是深藏在集体无意识中的原型。人类的历史就是不断地寻找更好

的象征。

中国新诗也受到象征主义的影响,20世纪二三十年代曾出现象征

派,李金发、戴望舒是代表人物。20世纪八十年代朦胧诗对外是汲取

了象征主义和意象主义两大的乳汁成长起来的。朦胧诗后,中国先锋

诗歌的象征手法表现为冷抒情或反抒情。

意象

意象最早出现在刘勰《文心雕龙》:“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

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

庞德说:“一个意象就是在一刹那时间里呈现理智和情感的复合

物的东西。”

意象主义,是20世纪初英美诗歌的一个流派和诗歌运动。诗人庞

德等在吸收中国古典诗歌的基础上,形成了意象派。

意象派的另一个重要诗人理查德·阿尔丁顿在《意象主义诗人》

1915年)序言中对意象主义有较细的阐释:1.运用日常会话的语言,

但要使用精确的词;2.创造新的节奏;3.在题材选择上允许绝对的自由;

4.呈现一个意象(因此我们的句子叫意象主义)5.写出硬朗、清新的诗,

决不要模糊的或无边无际的诗;6.最后,我们大多数人都认为凝炼是

诗的灵魂。(见漓江出版社1986年版《意象派诗选》)。

中国诗歌的意境说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包含了西方诗歌的象征主

义与意象主义。差别在于意境说是中国古典诗歌美学的集大成者,是

艺术表现方法,更是艺术表现目的,且意境说是意象说的发展和深化;

象征主义与意象主义是西方现代诗歌美学的标志,但主要是艺术表现

方法,而非艺术表现目的,意象主义直接来源于中国古典意象说。

意境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重要理论和审美观念。指诗歌作品中所描

绘的生动形象的生活图景与诗人强烈丰富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

的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它能使读者通过想象和联想,如身入其

境,在思想和感情上受到感染。也可理解为意象交融之后达到的境界,

为意境,即诗境,也即诗。或者说诗就是有意境的精美文字。

诗的意境是物与我、情与景、虚与实的有机交融,是诗的艺术构

思和艺术创作过程的结果。有无意境和意境的高下,是衡量诗歌作品

成败优劣的重要审美标准。

意境不同于一般的意与象的结合、情与景的交融,它是一种具有

特殊美学内容的艺术形象。一是“境生象外”,意境不止于形象本身

所已经具体描绘出来的那一部分,还要通过联想与想象,使审美感受

扩展到形象的具体描绘所比喻、象征、暗示的那些部分,也即“象外

点以事把中国刚走步的先锋诗引入坟场。为什么又把此单独提出来,

因为此阴魂仍未散去,还有人在失去了激情、失去了想象之后,仍以

此为生,可怕又可笑的是,一些天真幼稚者以为此就是先锋。

于坚诗歌的小说化或抒事化倾向是明显的,也不时遭人非议。好

在他没有失度,没有把诗消亡在事中。一些步其后尘者,就把经念歪

了,以事代诗或以事害诗了。

现在诗坛又出现了一种与小说化同样可怕危险的非诗化写作倾向

——自然主义或日记体的写作倾向,原因仍是诗人在失去了激情和想

象之后对诗的垂死挣扎。有人这样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些成名诗

人这样写,又让一些天真幼稚者以为此就是先锋。还美其名日大智若

愚、平淡如水。

失去智慧,失去灵光,只存记录,最多是散文,诗已死亦。

诗歌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集要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1.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例如: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用叙述的方式写

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

2.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

和刻画。例如:杜甫《漫成一首》"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诗歌从水中月景写起,生动地描

写了白鹭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

而发出拨剌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3.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

的意见。例如元稹《菊花》: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诗

的后两句,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

的赞美。

4.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

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

诗歌鉴赏的表现手法

比拟

刘勰在《文心雕龙》一书中说:比拟就是“或喻于声,或方于貌,

或拟于心,或譬于事。”这些在我们前面列举的诗词中,便有许多例

证。比拟中还有一种常用的手法,就是“拟人化”:以物拟人,或以

人拟物。前者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

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

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里荡漾。把“云彩”“金柳”都当

作人来看待。以人拟物的,如,洛夫的《因为风的缘故》:……我的心

/则明亮亦如你窗前的烛光/稍有暧昧之处/势所难免/因为风的缘故

/……以整生的爱/点燃一盏灯/我是火/随时可能熄灭/因为风的缘故。

把“我的心”比拟为烛光,把我比作灯火。当然,归根结底,实质还

是“拟人”。

夸张

就是把所要描绘的事物放大,好像电影里的“大写”“特写”镜

头,以引起读者的重视和联想。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

送我情”(《赠汪伦》)“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

山瀑布》),其中说到“深千尺”“三千尺”,虽然并非事实真相,但

他所塑造的形象,却生动地显示了事物的特征,表达了诗人的激情,

读者不但能够接受,而且能信服,很惊喜。然而这种夸张,必须是艺

术的、美的,不能过于荒诞,或太实、太俗。打油诗是市井文学的一

种特殊形式。

借代

就是借此事物代替彼事物。它与比拟有相似之处,但又有所不同,

不同之处在于:比拟一般是比的和被比的事物都是具体的、可见的;

借代却是一方具体,一方较为抽象,在具体与抽象之间架起桥梁,使

诗歌的形象更为鲜明、突出,以引发读者的联想。这也就是艾青所说

的“给思想以翅膀,给感情以衣裳,给声音以彩色,使流逝变幻者凝

形。” 塑造诗歌形象,不仅可以运用视角所摄取的素材去描绘画面,

还可以运用听觉、触觉等感官所获得的素材,从多方面去体现形象,

做到有声有色,生动新颖。唐代诗人贾岛骑在毛驴上吟出“鸟宿池边

树,僧推月下门”,但又觉得用“僧敲月下门”亦可。究竟是“推”

还是“敲”,他拿不定主意,便用手作推敲状,不料毛驴挡住一位大

官的去路,此人乃大文豪韩愈,当侍卫将贾岛带到他的马前,贾岛据

实相告,韩愈沉思良久,说还是用敲字较好。因为“敲”有声音,在

深山月夜,有一、二记敲门声,便使得那种情景“活”起来,也更显

得环境的寂静了。前述《枫桥夜泊》的“乌啼”和“钟声”,也是这

首诗的点睛之笔。还有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大珠小

珠落玉盘”一段,更是十分逼真,异常精彩!现代的如黄河浪的《晨

曲》:“还有那尊礁石/在固执地倾听/风声雨声涛声之外/隐隐约约的/

黎明/灵泉寺的晨钟/恰似鼓山涌泉的/悠远回应/淡淡淡淡的敲落/几颗

疏星/而涨红花冠的/雄劲的鸡鸣/仿佛越海而来/啼亮一天朝霞/如潮涌。

这首诗也写得很好。所以我们如果掌握了用声音塑造形象的手法,那

将为诗歌创作开拓一个更加广阔的领域。无论是比拟、夸张或借代,

都有赖于诗人对客观事物进行敏锐的观察,融入自己的情感,加以大

胆的想象,甚至幻想。可以这样说,无论是浪漫派也好,写实派也好,

没有想象(幻想),便不成其为诗人。比如,以豪放著称的李白,固然想

象丰富,诗风雄奇,而以写实著称的杜甫,也写出了诸如“安得广厦

千万间……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香

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乾。”(《月夜》)等等

浮想联翩的佳作。

北京最高峰-故乡的冬天

诗歌的表现手法和写作手法

本文发布于:2023-11-24 18:51: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082310722524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诗歌的表现手法和写作手法.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诗歌的表现手法和写作手法.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