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 (1)

更新时间:2023-11-24 18:43:13 阅读: 评论:0

青年雷锋-贝卡利亚

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 (1)
2023年11月24日发(作者:护士实习鉴定)

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

常见修辞: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借代、排比、夸张、通感、对偶、双关、用典、设问、反问、互文等

一、比喻

比喻:借助想象,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两种事物本质不同,但二者有相似点。

作用:(1)、化平淡为生动 (2)、化深奥为浅显 (3)、化抽象为具体 (4)、化冗长为简洁

答题模式:

1、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2、把……比作……,突出了事物的某一特点。

3、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例如: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最后一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

诗歌的最后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借助想象,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突出了洞

庭山之青翠和小巧之特点;将洞庭水比做白银盘,突出了洞庭水之清澈宁静的特点。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还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并寄托了诗人高卓清奇的情致。

练习: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安徽卷)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①泛菊:饮菊花酒。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答: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

“尘随马去,月逐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青玉案 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最后三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上看山 苏轼

船上看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群。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

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

问:分析一下这首诗的表达技巧。

答案:此诗将江两岸的群山喻为马群,且以行船为参照物,把群山那一静态的景物给形化动化,写得形象生

动。"飞鸟""孤帆",写出了舟行之快。

二、比拟

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

作用: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还有色彩鲜艳、表意丰富的作用。

答题模式:

1、运用了拟人或拟物的修辞手法;

2、将……拟作……,物本无情,夸张地写出了物之特点,人之情感。

例如:山园小梅 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 1 -

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颈联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

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

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应该消魂,把粉蝶对梅得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练习:

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此诗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答:此诗运用了拟人化手法。“草树”本属无情物,竟能“知”能“解”能“斗”,尤其是彼此竟有“才思”高下

之分,设想之奇诗中罕见。诗人借此鼓励“无才思者”敢于创造。

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 谭敬昭

江上青山山外江,远帆片片点归艭①。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②。

注:①艭:小船。②海幢,即海幢寺

小题:简析诗中“带”字的妙处。

解析:“带”采用了拟人手法,赋予“老鹤”人的动作,不说钟声远播,而说老鹤带钟声到海幢,使画面具有动

感。

这个“带”字可以说是“句中之眼”。鉴赏时要先从词的意义入手,谁“带”“老鹤”带,这里使用了拟人的手

法。老鹤“带”妙在哪里?是把钟声越传越远这一无形的东西赋予了有形的南飞老鹤。

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选一) [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①送青来。

【注】①排闼:闯进门来。闼,小门。

问: "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结合全诗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该句使用了拟人的手法。1分)写开门见"""两山"似迫不及待地把苍翠的山色""进门来。(点

明拟人具体内容,1分)化静为动,化无情为有情,赋予山以灵性,生动地写出了田园风光的盎然生机。2分)

写出了诗人身处其间的愉悦,表现了诗人对这种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2分)

4、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林①

[]王安石

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

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②值月相寻。

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注】①定林:寺院名,位于金陵(今南京)。作者罢官后常到此游憩。②仍:又。

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

运用拟人手法,把“云”、和“月”人格化。诗人欲和白云对宿,又逢明月向寻,写出在定林流连忘返的愉

悦心境。

三、借代

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或物。借

代的作用是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引人联想,使语言简练、含蓄。

1.用原料代替本体: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文天祥《正气歌》

- 2 -

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

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 陆游《枕上口占》

2.用工具代替本体:

田园寥落干戈外,骨肉流离道路中。 白居易《望月有感》

平生闻若人,笔墨极奇峭。 陆游

3.用事物的特征、标志来代替本体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 "朱门""权贵豪门之家",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欧阳修

④“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诗中以“杜康”代酒。

①“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

茂盛和花的凋零。

②“终岁不闻丝竹声” 诗中以“丝竹”代音乐

③“门前冷落鞍马稀”(白居易《琵琶行》)诗中的鞍马代“客人”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中的"风骚"(借代)

4、以部分代整体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

5、具体代抽象

例如:南国烽烟正十年。——《梅岭三章》

答题模式:

1、运用了借代这种修辞手法。

2、用……代指……,突出了事物的什么特点。

3、表达了何种情感。

四、排比

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使内容凝练,形式整齐,节

奏鲜明,气势酣畅。

例如: 天净沙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夕阳西风瘦马

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

五、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答题模式:

1、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2、突出了事物或人物的某一特点。

3、表达了作者的某种感情。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李白《侠客行》)以五岳为轻来夸张侠客然诺之重;

"轻言托朋友,面对九凝峰。"(李白《箜篌谣》)用山峰来夸张朋友之间的隔膜与猜疑。

六、对偶

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

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

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

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七、隐语(谐音)、双关

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隐语、双关的修辞手法。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1、竹枝词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 3 -

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

问:本诗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同音,是双关隐语。这是作者用民歌体写的恋歌,双关隐语是民歌中常用的手法。从前两

句诗意看,大概女方在杨柳飘拂、波平浪静的江边行船,听到岸上爱恋她的青年男子在对她唱歌言情,但传情的

含蓄,给女方获得的印象是"道是无情却有情"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问:"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一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答案:这是一首较为著名的描写男女情长的诗,写出了在秦地的思妇内心的独白。诗人语义双关,用抒自然

之春天,理喻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又以""(思)""(知)谐音,连接异地男女之间的思念情怀。

3、秋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第三句中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第三句中“凉”字意义双关,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凄凉。诗人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顶针巧妙;愁情、凉

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的意境。

八、通感

通感: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通感技巧的运用,能突破

语言的局限,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收到增强文采的艺术效果。

《吕氏春秋·本味》中有“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高山,汤汤乎若流水”的句子,实则就是运用了了通感修辞手

法,把听觉与视觉相互沟通,即听琴声而知志在高山、流水的情景。

1、视觉形象转化为触觉形象

比如,李贺《蝴蝶飞》

杨花扑帐春云热,龟甲屏风醉眼缬。

东家蝴蝶西家飞,白骑少年今日归。

其中,“杨花扑帐春云热,龟甲屏风醉眼缬”就是将视觉形象转化为触觉形象。

2、听觉形象转化为嗅觉形象

比如,贾唯孝《登螺峰四顾亭》

雨过树头云气湿,风来花底鸟声香。

诗人就用将听觉形象转化为嗅觉形象。

3、嗅觉形象转化为触觉形象

如,杨万里《又和二绝句》

翦翦轻风未是轻,犹吹花片作红声。

一生情重嫌春浅,老去与春无点情。

其中,“翦翦轻风未是轻,犹吹花片作红声”,就用将嗅觉形象转化为触觉形象。

船下夔州郭宿,雨湿不得上岸,别王十二判官 杜甫

依沙宿舸船,石濑月娟娟。风起春灯乱,江鸣夜雨悬。

晨钟云外湿,胜地石堂烟。柔橹轻鸥外,含凄觉汝贤。

“晨钟云外湿”中的“湿”字就是运用了通感,即触觉与听觉相互沟通。诗人借此表达了所闻钟之声,穿雨而来,

穿云而去的情景。

九、用典:

4.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诗后问题。

伏波①惟愿裹尸还,定远②何须生入关。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定天山。

【注】①伏波:东汉伏波将军马援为抵御北方民族的侵犯,宁肯战死沙场,以马革裹尸而还。②定远:东汉

- 4 -

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

定远侯班超年迈时曾在西域上书皇帝,说“但愿生入玉门关”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首诗运用马援、班超等人的典故,表达了诗人为国立功、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

十、复叠:为了表达的需要,把同一的多音词接二连三地用在一起,这种修辞手法,叫做叠词。

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开头十四个叠字为全诗定下了一个残秋和孤独

的感情基调,渲染了词人晚年孤苦无依的生活情景以及内心深处的凄凉。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

或是起强调作用。有些拟声词就属于迭词,作用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帘外雨潺潺,春意

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浪淘沙》李煜)“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杜甫)

十一、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如“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迭题乌江亭》)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

必然。

练习: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金陵酒肆留别(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1)有人说,一个“香”字用得极佳。请你说说“佳”在何处?

2)试简析最后两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答案:1“香”字所包含的不仅是柳花的香,还包括店外飘来的其他花香,店内横溢的酒香,吴姬身上的幽

香。这一切融汇成一阵阵醉人的醇香,这怎能不使李白留恋呢!

2“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运用了反诘与比较的修辞手法。滚滚东流的长江水,与李白的离

愁别绪比起来,也是望尘莫及,可见李白愁之深,愁之长。诗人以流水与愁思相比较,并以反诘句形式出现,使

人觉得新鲜,而且神情毕肖,韵味悠长。

十二、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

主题,令人回味。

如“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元曲小令,阿鲁威作)——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

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十三、互文:上下文中相对举而独立的两个词语在意义上互相补充、互相渗透,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这种

修辞方式就叫互文。互文的形式常见的有当句互见和对句互见两种。翻译时容易译错,应特别注意。

如“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正确翻译是:秦朝和汉朝的明月与关城。容易误译为:秦朝的明月与汉

朝的关城。

十四、婉曲:就是婉转曲折,用暗示、烘托的方法来表达意思。

唐代宋之问的《渡汉江》“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叙述了诗人被贬岭南逃回故乡

时,担心家人受到连累,生怕打听到坏消息时的不安心理,但又不便明说这层意思,只好婉转曲折地说:“近乡

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他那又喜又惧的矛盾感情以及对亲人的无限挂念表现得淋漓尽致、深切感人。

练习:

3【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周德清①)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②。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

来如线。

〔注〕①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②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1)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3分)

答:①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将江帆比作疾箭,将下泄的山泉比作闪电,将天上一字排开的飞鸿比作一条线

等。②对偶,如一、二两句对偶,三、四两句对偶,五、六两句对偶等。③比拟,如说新月“学”扇。

- 5 -

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

4【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吴西逸①

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②。

茅苫三间厦③,秧肥数顷田。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

[]①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隐。此曲为归隐前后所作。②趱:赶快。③苫:用草覆盖。

1)这首元散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试作赏析。4分)

答:①对偶,如“秋月”句对“春花”句等;②比喻,如将“人情”比作“云”“风景”比为“箭”等;③夸张,

将“风景”比为“箭”的同时又兼用了夸张的方法。

阳光亮眼操-火车的故事

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 (1)

本文发布于:2023-11-24 18:43:1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082259310044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 (1).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 (1).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