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答题模板
随着高考的临近,大家对语文古诗词的答题是否还有疑惑?下面是
小编为大家带来的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答题模板,希望给高三学子带
来帮助。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答题模板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
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
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
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
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
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
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
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参考答案:
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
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步骤一)。但诗又不是
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步骤二)。诗中“花自落”“鸟空
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步骤
三)。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
1、提问方式:
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提问变体:
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
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
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
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4、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作
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第三联运用了夸张手法(步骤一)写出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
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步骤二),写出了诗
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步骤三)。
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
1、提问方式:
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提问变体:
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3、解答分析:
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
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
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
简练生动……
4、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江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突出的语言特点。
参考答案:
清新、自然、质朴(步骤一),描绘的清江、梁上燕、水中鸥构成了
一派恬静优雅的自然田园景象;老妻画纸为棋局的痴情憨态,望而可爱;
稚子敲针作钓钩的天真无邪,弥足可爱(步骤二)。不作雕饰,自然成趣,
生活意味十足(步骤三)。
第四种模式:炼字型
1、提问方式:
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提问变体:
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解答分析:
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
来分析。
4、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华子岗
裴迪
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晞。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请谈谈“侵”“拂”两个字的妙处。
参考答案:
“侵”字写夕阳余辉逐渐消退的过程(步骤一),展现了诗人在夕阳
中一步步下山的生动情景(步骤二)。“拂”字运用拟人手法,增强了动
感(步骤一),也使人想见山色的青翠可爱、柔和多姿(步骤二)。这两个
动词写云光山翠对诗人的眷恋不舍之情,折射出诗人对华子岗的喜爱
与留恋(步骤三)。
第五种模式:一词领全诗型
1、提问方式:
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2、解答分析:
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
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
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3、答题步骤: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答题示例: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
“关键”之说,为什么?
参考答案:
“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
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
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第六种模式:情感、主旨型
1、提问方式: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2、提问变体:
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
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
3、答题步骤:
(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3)抒发什么情感
答题示例:
南柯子
王炎
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
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①。要得一犁水足望
年丰。
[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
农”的感叹(步骤一),(因为没有什么特别的表达技巧,所以步骤二跳
过)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步骤三)。
第七种模式:评价题型
1、提问方式:
评价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
或后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
否合理,然后阐明理由。
2、这种题型酷似政史考试中的判断说理题。
其实这类题型只是前六类题型的变体,没有直接提出问题,需要
学生自己分析问的是内容、主旨,还是表达技巧,然后结合问题和诗
歌进行恰当的表述。
3、答题思路:
(1)认真审题
(2)深入阅读理解诗词
(3)结合诗歌内容,结合评论答题
4、答题注意:
紧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地分析;阐明理由时,紧扣评论关键词。
答题示例: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来概括这首诗的
艺术特色。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作简要说明。
思路分析:
这是一首典型的诗词评价题型。诗歌本意很明了,但命题者借用
西方一句诗来概括其艺术特色,回答时思维要稍稍转个弯。所谓“一
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就是以小见大,管中窥豹的写法。
本文借出土的文物——折戟和吴国二女——二乔来展现三国时期的政
治风云变幻。
答案参考:
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
主题,但诗人却通过“小物”“小事”来表现的。诗由一个小小的文
物“折戟”,联想到汉未分裂动荡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
物,可谓说是“一粒沙里见世界”。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
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有情
味,有风韵,可谓“半瓣花上说人情”。
第八种模式:比较评价题型
1、提问方式:
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
评价。
2、答题思路:
(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
作品的背景知识。
(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
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思路分析:
题目有两问,第一问是问表现手法上的共同点,不要求分析,所
以只写出表现手法就可以,当然如果具体说明,也没错。第二问要求
分析这两首咏物诗表达出的情感的不同,因此答题时,要按照情感主
旨型模式答全两方面的内容。
答案参考:
都用了拟人表现手法。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
风”(步骤一),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
(步骤二)。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
热”,却呈现娇羞之态(步骤一),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
泼有趣(步骤二)。
特别提示:
不论回答何种问题,都应尽量涉及三方面的内容:诗歌相关内容、
表达技巧、诗歌主旨。例如第五种模式的示例,答案中已包含内容和
主旨两方面的内容,如果加上“‘折柳’运用了双关修辞,既指听到
的折柳曲,又指联想到的现实生活中的折柳相送的生活场景”,那么
就万无一失了。
本文发布于:2023-11-24 18:22:3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082135722521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答题模板.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答题模板.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