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表达技巧鉴赏(人教版高三必修)

更新时间:2023-11-24 18:06:37 阅读: 评论:0

事业单位年度个人总结-我的学校简笔画

诗歌表达技巧鉴赏(人教版高三必修)
2023年11月24日发(作者:法宣平台)

诗歌表达技巧鉴赏(人教版高三必修)

常宁市泉峰中学 尹小刚

教学目标:

掌握诗歌的表达技巧

复习过程:

一、表达方式:

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 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

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

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具体的说,就是直抒

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 以景

衬情、 融情入景、 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重点介绍:

1、间接抒情

1)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

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 、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

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在我国

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

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如白

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

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

2)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

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

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如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

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悦之

情;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场景描写之中,

寄寓着诗人的离愁别恨。

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

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如唐代谢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

红叶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滿天风雨下西楼。”上联以“红

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姜斋诗话》说:

“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诗人写诗来表达他的思想情感。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需要写景

——自然界的或周围的景,来引起情,把情感传达给读者。情与景的

处理很重要,如果处理得恰当,他就会激起读者的感情,使读者与他

发生共鸣。这样的诗就写得好,能动人。

3)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诗,指的是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

用象征、兴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融于某种具体事物的

一类诗歌。那么,一首好的托物言志诗,应该具有什么特点呢?

如下面这首明人于谦17岁时写的《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诗的首句写石灰的来之不易,铿锵有力的字句中寄寓了千锤百炼

失意苦闷的情怀。

三、例题分析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后面的问题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

又开封。

1)第一句的作用是什么?

答:为后面诗句的展开提供了基础(或引出下面诗句)

2)三四两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机关报感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诗人通过对“行人临发又开封”的细小动作的描写,表达了

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这种通过细节描写来表达心理活动的写法,真

切细腻,生动感人。

3)本诗运用的是怎样的抒情方式?

答:寓情于景

2阅读下面一首词,分别回答后面的问题

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

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

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故山:故乡

1)“常闻杜宇”中“杜宇”指什么?它有什么特点?

答:杜鹃。它在晚上活动,发出叫声的特点

2)“况半世飘然羁旅”表达了什么感情?

答:表达了乡情及功业无成的悲凉之情

3)说明本词最突出的艺术特点和表达作用

答: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通过情景交融使感情的表达更加生动,

深切

二、表现手法

1、烘托

衬托

烘托 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有正衬和反

衬两种。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

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杜甫《月夜》)

首词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写起,由此引

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

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位。

展开全文阅读

颔联、颈联写妻子的美丽,反衬诗人惆怅痛苦的心情。

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像的轮-廓外面渲染衬

托,使物像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

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可以是人烘托人,如《秦罗敷》中借

“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也可以是

物烘托物,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月

出惊山鸟”等以闹衬静。更多的是物烘托人,如《琵琶行》中三次写

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

独、悲伤等心情;再如“桃花潭、水深千尺”形象而鲜明地烘托了汪

伦对诗人的深厚感情。

2、用典

古今人们用典的方式多种多样,一般采用明用、暗用、正用和反

用四种方式。

在皖南事变后,周恩来愤笔疾书“同室操戈,相煎何急”,这里明显

化用了曹植《七步诗》里的句子:“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二、暗用典故

古典诗词在使用典故时,有时表面上看用典处似乎与上下文句融

合为一,不细察则不知为用典,这就是暗用典故。例如《江城子密州

出猎》的末句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面看来

好象是写“出猎”,描写猎人弯弓射狼的情况。其实这是暗用了《楚

辞东君》“举长矢兮射天狼”的典故。天狼,是星名,古代用以代表

贪残掠夺,作者在此代指辽和西夏统治者;“射天狼”则表明自己御

敌保国的决心。

三、正用典故

李白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有“蓬莱文章建安骨,中

间小谢又清发。”以典代人,通过文章既以赞李云,也以自赞。“蓬

莱”,为海中神山名,传说仙府中难得的典籍,均藏于此。《后汉书

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

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

意于言外。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 这首词除了回

顾作者43年前南下经历一层外,全是用事。“想当年,金戈铁马,气

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

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

恢复中原的决心。

“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

况,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实写。这

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

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

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3、虚实

虚实

结合 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表达

同一样的情感。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

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柳永《雨霖铃》)

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外,写的都是眼前实景

实事实情,写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别的心情,是实写;

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

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写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

附:详解虚实结合:

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

2、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

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例如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

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

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

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再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云: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史实。显然不是发

生在眼前,故也是虚景。

3、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

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例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

的中心的。如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

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

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上阙写

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阙实虚。通过设“行

人”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妻思夫,

夫想妻。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展开余文

4、象征

象征 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

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李德裕《登崖州城作》) 这两句描写青山环绕,层峦叠嶂,自己所

处的郡城正在严密封锁,重重阻隔之中。象征了自己被政敌迫害的景

况,书写思归不得的忧伤。

5、起兴

起兴 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

柱思华年”( 李商隐的《锦瑟》) 首联用瑟这种乐器起兴,由此而思

及“华年”。

6、联想和想象

联想 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

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

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诗人由柳枝

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

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一改杨柳抒离情的象征义。

想象 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

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

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的《望洞庭》)

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

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7、渲染

渲染 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

效果。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首联

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秋江景物的特点。

8、抑扬

抑扬 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

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抑和先

抑后扬之分。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忽见陌头杨柳色,

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 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

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

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

“闺怨”的主题。

9、对比

对比

对照 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 “越王勾践破

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

白《越中览古》) 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凄凉

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其中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

思考。

10、照应

照应 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答。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

构显得紧凑、严谨。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

去迟。(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 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

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里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

的“送”字。

此外,常用的表现手法还有象征、对比,寓褒于贬、明褒实贬,

欲擒故纵、欲扬先抑,言此意彼、意在言外,画龙点睛、曲笔逆笔,

等等。

三、例题分析

1下面是元代才子王冕的一首诗,阅读后回答问题。

白梅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1)这首小诗中作者所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哪些主

要特征?

2)本诗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及作用是什么?全诗表达了作者怎

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梅花(或“白梅”);耐寒、高洁、芬芳、报春(答

2点即可);(2)衬托,以冰雪林衬梅之坚毅耐寒;对比,与混芳

尘的桃李对比显梅之高洁守志:托物言志(或“象征”)借梅的形象

表达作者的理想追求。(对2点即可)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的思想感情。

2.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6分)

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秋月满楼。

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里不知秋。

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

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

[注]①西园公子:曹魏时,曹丕、曹植为公子时曾居“西园”,

在此夜宴文士。 ②无忌:战国时魏国公子信陵君的名字。

莫愁:相传是南国一善歌少女的名字。乐府诗《莫愁乐》云:“莫愁

在何处?莫愁石城西。”石城即今南京。

⑴这首诗巧用典故,语涉双关,以颈联(五、六两句)为例,就

其中一种手法做简要分析。(3分)

⑵“夕阳唯见水东流”一句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

感?(3分)

答案:⑴诗人把讽喻唐末王孙贵族生活奢糜之意寄寓在曹丕和信

陵君这些历史上值得称道的风流人物身上,这是用典;诗人用传说中

善歌少女的名字,讽喻浮华女子不解国事艰难,深寓“隔江犹唱后庭

花”的沉痛,也是用典。

诗人不把“无忌”作专名看,取其“无所顾忌”“肆无忌惮”之

意,这是双关;诗人言愁却借善歌少女之名“莫愁”,意在反讽,这

也是双关。

学生答此题,不必求全。上述各点可任选,意思对即可。鼓励有

创见的赏析。

⑵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抒发了对唐王朝颓势难挽,行将覆灭的悲

伤。(从作者个人角度回答,抒发了身世沧桑之感,亦可。)

3.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6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填空:“杨花”在旧体诗中常象征____ ,本诗首句通

过各种意象,渲染出在____ 季节的一种_____气氛。(2

作者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

答案:(1)(离散、漂泊;暮春;哀伤、惆怅)前一问2分,后

两问各1分。(2)(因为月照中天,千里可共,作者寄情于月,朋友

见月如见作者。2分)

三、课堂练习:

1.阅读下面这首秦观的《春日》诗,然后回答问题。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

2)这首诗都运用了哪些手法?分别说明它们的表达效果。

2.指出下面诗歌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并说出运用这种手法的好

处。

1)卖花声怀古 元张可久

美人自吻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

汉, 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2)垂柳 唐彦谦

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

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

3.分析下列诗句中运用的主要艺术手法

李凭箜篌引

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4、分析下列诗句中运用的主要艺术手法

杜甫《漫成一首》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

拨剌鸣。()

5、分析下列诗句中运用的主要艺术手法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

少一人。)

6、分析下列诗句中运用的主要艺术手法

刘禹锡《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

女墙来。()

答案参考 11)惜春之情。(2)“万丝”比喻春雨,写出了

春雨的轻柔和细密。“含春泪”“卧晓枝”是拟人,写出了芍药蔷薇

经雨后的娇弱的状态。21)对比。美人、英雄青史留名,而平民百

姓却在史书中难觅踪影;前三句用典的文雅与后两句的俚俗相对比,

符合元曲小令的特点。(2)托物寄兴。讽刺了晚唐朝政腐败,一些邀

宠取媚之辈为迎合统治者的欢心而极尽谄媚之能事的丑恶现象。第二

句的反问,不仅写出了垂柳的纤柔飘逸之姿,同时也显出了垂柳恃美

而骄的神情。3、用夸张的手法描写李凭箜篌曲的艺术效果,从而烘托

见其静。5、写思亲,从侧面设想对方对方如何思念自己,表现自己的

思念之情,曲折有致。6、把对金陵城的昔胜今衰的感慨寄托在“曾经

照古人”的“旧时月”之上,用月来见证古今的变迁,人世的沧桑。

三、修辞手法

例题展示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提出的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别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

四五声。

问:①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展开余文

②作者是使用何种手法来表现这种感情的,请结合原诗作具体分

析。

答:①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搬家辞别往日最喜爱的湖上亭时,

对故居一草一木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

②诗人主要是使用拟人手法,把柳条、藤蔓和黄莺拟人化来表达

这种依依难舍之情的。在诗人眼中,柳条、藤蔓和黄莺都具有人的情

感,对他的离去也是依依不舍。

解题要领

本例题将修辞与诗歌鉴赏糅合在一起,考查对拟人修辞格的判断

如此深情,以致在他眼里不只是自己不忍与柳条、藤蔓、黄莺作别,

枝条、藤蔓、黄莺也像他一样无限痴情,难舍难分。

解答本题一定要结合原诗进行分析,不仅要回答“是什么”,还

要回答“为什么”。

要点阐释

《考试说明》中明确指出必须掌握的八种修辞格是:比喻、排比、

夸张、借代、比拟、设问、反问。

(一)比喻 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

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

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二)借代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

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

练、含蓄。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

的凋零。

(三)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

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竞有“三千丈”那么长.可

见愁思的深重。

(四)对偶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

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

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五)比拟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

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

生动的作用。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

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

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

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六)排比 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

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

净沙秋思》)

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

(七)设问 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

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元曲小令,阿鲁

威作)

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

雄业绩。

(八)反问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

强烈感情。

“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

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九)起兴 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李商隐的《锦瑟》)

首联用瑟这种乐器起兴,由此而思及“华年。”

高考古代诗歌表达技巧(学案)

2007

1(全国卷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望江南 超然台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

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

趁年华。

[注]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

官。

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2)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

答:

2、(北京卷).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一③题。(7)

芣苢①

采采芣苢,薄言②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③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④之。采采芣苢,薄言捋⑤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⑥之。采采芣苢,薄言襭⑦之

注释:①选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

:车前(草名),可食。②薄、言:都是语助词,无实意。③有:得到。④掇:

摘取、拾取。⑤捋:成把地握取。⑥袺:手持衣角盛物。⑦襭:把衣襟掖在

腰带间装物。

①《诗经》使用赋、比、兴手法,本诗使用的手法是 (1)

答:

3、(上海卷)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4-16题。(8分)

阮郎归初夏 苏轼

初夏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

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 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16.就作品中画线句,联系下片内容,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写一段

鉴赏文字。(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4、(重庆卷)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

海棠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

照红妆。

惜牡丹花 ()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

把火看。

[]崇光:美艳的光彩。

(1)苏轼《海棠》诗的后二句抒写情感时使用了什么手法?(4)

5、(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

醉落魄咏鹰 []陈维崧

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

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

黄,此际偏思汝。 [注]①堵:座。 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

过。 ③轩举:意气飞扬。

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

析。

答案:

6、(湖北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华清宫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

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

树长生。

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

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4分)

7(湖南卷) 阅读下面的宋诗,按照要求,完成赏析(5分)

示长安君 王安石

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1] 草草杯盘供笑雨,昏昏

灯火话平生。

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 欲问归期何日是?寄书

应见雁南征。

注:长安君为王安石(10211086)的大妹,工部侍郎张奎之

妻,封长安县君。些诗为王安石于宋仁宗嘉祐五年(1060)出使辽国

前所作。此时他尚未拜相变法

诗中表现了“怆情”之感,请就中间两联逐联赏析作者是如何表

现这种情感的。

答:颔联:

颈联:

8、(江苏卷)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

鹧鸪天送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

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

行路难!

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运用了哪种表现手

?

答:

9、(辽宁卷)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秋夜独坐(节选) 唐王维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夜深 宋周弼

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 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

月一溪冰。

1)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请具体说明。(4分)

10、(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8分)

出关① 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 旆②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 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①关,指居庸关。②旆(pèi),旌旗。

2)“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

要分析。

11、(浙江卷) 阅读下面三篇作品,然后回答问题。(6)

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

百姓家。

人月圆 ()吴激①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

家?

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

涯。

[中吕]山坡羊燕子 ()赵善庆

来时春社,去时秋社②,年年来去搬寒热。语喃喃,忙劫劫③,

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兴,多见些;亡,都尽说。

(2)请简要赏析这三篇作品的表现手法。

答:

1206 6

分)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

落月中愁。

[] ①端居:闲居。 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3分)

答:

1306年江西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杨万里

溪水将注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

去又来。

【注】将:行,流过。

2)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

析。

14. 05年湖北卷

元代马致远的杂剧《汉宫秋》第三折戏中,汉元帝在灞桥送别王

昭君出塞和亲时,有下面一段曲词。阅读这段曲词,然后回答问题。

《汉宫秋》第三折 [ 梅花酒 ]

呀!俺向着这迥野悲凉。草已添黄,兔早迎霜。犬褪得毛苍,人

搠起缨枪,马负着行装,车运着糇粮,打猎起围场。他、他、他,伤

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

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

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蜇①;泣寒蜇,绿纱窗;绿纱窗,

不思量! 注:①寒蜇:寒蝉。

(2) 这段曲词中运用了对仗、顶真的修辞手法,试简析它们各有怎

样的艺术效果。

【答案】

1506年安徽卷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

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

舟行。

[] 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⑴“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

么作用?

⑵、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

体说明。

【答案】

16. 06年江苏卷 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鹧鸪天 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魏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

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

夜煮茶。

注: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⑵“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

分析。

17. 05年全国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雨后池上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

万点声。

1 )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

2 )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1805年高考福建卷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 ] 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

诗。

(2) 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

做简要分析。

【答案】

1905年全国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做答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 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 春山一

路鸟空啼。

1)三四句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具体说明。

【答案】

2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

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从军行七首 ( 其二 )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

照长城。

(2) “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 ? 这样的写法有

什么好处 ?

【答案】

2106年天津卷 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5)

词(其一) 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

到安西。

注:碛(qì)沙漠。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

1 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案】

2206年湖北卷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

水悠悠。

暮春浐水送别 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①,暮云楼阁古今情。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

光是此声。

【注】 凤城:京城。

(2)《暮春浐水送别》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4

分)

【答】

2306年湖南卷

阅读下面两首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6)

薛宝钗咏白海棠 林黛玉咏白海棠

珍熏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

土玉为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采露砌魂。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

花一缕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

女拭啼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

风夜已昏.

( 据人民文学出版杜199612月第2版《红楼梦》第三十七回 )

咏物诗讲究形神兼备。以上两诗,颔联都着眼于白海棠之“白”,

但绘形写神各有不同。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一联,前句以洗尽胭脂,

极言其自然本色之美,后句以晶莹剔透的冰雪,喻其冰消玉洁之魂。

倒装句式的运用,显得新颖别致:“洗”“招’二字,运用拟人手法,

生动地传达出白海棠的情韵神态;而“秋阶”“露砌”的映衬,更是

意味深长。诗人含蓄地表现了白海棠朴素淡雅、清洁自励的品性。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一联

红烧肉炖干豆角-燃料化学学报

诗歌表达技巧鉴赏(人教版高三必修)

本文发布于:2023-11-24 18:06:3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082039722520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诗歌表达技巧鉴赏(人教版高三必修).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诗歌表达技巧鉴赏(人教版高三必修).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