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写作手法详解

更新时间:2023-11-24 17:39:11 阅读: 评论:0

猫的特点描写-妈妈再爱我一次电影

诗歌鉴赏写作手法详解
2023年11月24日发(作者:水果拼盘)

写作手法(技巧)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大致包括4类:

第一种:描写景物的方法:

⒈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有: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

⒉运用修辞手法:比喻对比夸张比拟)(高考常考)借代双关反问设问、反问、互文;

3.运用表现手法来写:衬托对比渲染烘托引用典故(高考常考)象征、铺陈,白描。

4.从景物的动静角度来写:动景静景结合,或以动写静,以静写动;(高考常考)

5.从观察的层次来写:远看与近观结合,仰视平视与俯视结合;空间的上下结合,高低结合。

⒍从调动感觉的角度来写:视觉(形和色),听觉(声),嗅觉(气味),味觉,触觉;或通感。

第二种:描写人物的方法

⒈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方法有: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

2.运用具体描写手段: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⒊运用修辞手法来写人:比喻,对比,夸张,比拟,借代,双关,反问,设问、反问、反语;

⒋运用表现手法来写:衬托,对比,渲染,烘托,象征,铺陈,白描。

第三种:抒情方式

1、直抒胸臆:直接运用抒情与议论的表达方式来抒发情感

2、间接抒情:托物言志(寓理),借古讽今,用典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高考常考)

第四种:结构(构篇)方式

对比,前后照应,问与答,卒章显志,总分,虚实结合,(高考常考)过渡,详略,人称,设置悬念,欲扬先抑、

诗词鉴赏须知的术语及其运用

概念 说明 例句 赏析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记叙 叙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值得纪念的往事。

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

生、发展、变化过程。 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

描写 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

画。

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

议论 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看

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首联中起句以时间、事件、环境三者相互照应,

抒情 喜怒哀乐等感情。分为直接和写出旅途的辛劳,对句直抒诗人的感慨。客行

间接抒情。 故乡相比较,自然生出一个字来。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诗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描写了白鹭曲着身子,

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

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杜而发出拔刺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

甫《漫成一首》 静的美景。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

尽更无花。(元稹《菊花》 的坚贞品格的高度评价。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

乡。《商山早行》)

表现手法=修辞手法+描写手法+抒情方式+结构手法

1)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排比、设问、反问、对比、衬托、通感

把一种事物或情景生动形象地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

比喻 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有明、里一青螺。(刘禹锡《望

暗、借三种形式。 洞庭》)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

借代 达的事物。借代的运用使语言

简练、含蓄。

夸张

诗歌巧妙地以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

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诗中用绿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

瘦。(李清照《如梦令》 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

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长。(李白《秋浦歌》) 那么长,可见愁思之深。

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

的作用。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对仗。无边落木

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

对偶 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

意义集中含蓄。 的苦痛。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把

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 而至销魂,把粉蝶对梅得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

知合断魂。(林逋《山园比拟

小梅》)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

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

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断魂写粉蝶因爱梅

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

排比 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人家,夕阳西风瘦马。(马

短语接连说出来。 致远《天净沙》)

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秋天意境,渲染了伤感

气氛,烘托了诗人的悲伤情怀。

自问自答。问题引入,带动全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

设问 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酒临江,横槊曹公。·

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思考。 鲁威)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

反问 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王卷土来?(王安石《叠

感情。 题乌江亭》)

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

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

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批评了项羽好战而不

怜恤士兵的错误。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

万里如虎。(辛弃疾《永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

者的思想感情,属于借古抒怀。

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的决心。

用典

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

深诗词中的意境,使人联想而

寻意于言外。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

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

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

以美人衬英雄,更显得周瑜的英雄神采。 正衬

发。(苏轼《念奴娇 · 赤壁怀古》)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杜甫《蜀相》)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

对比/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

照,互相比较。 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

白《越中览古》)

运用比喻,使不同感觉互相打

通,引人想像。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

丝动紫皇。(李贺《李凭十二门前融冷光写出了箜篌声的清冷。 通感

箜篌引》)

以祠中乐景反衬老杜心中哀情。 反衬

青。(姜夔《扬州慢》) 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这两幅对比鲜

/

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

凄凉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其

中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

2)描写手法

托物起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生

动形象,自然流畅。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

柱思华年。(李商隐《锦首联用瑟这种乐器起兴,由此而思及华年

瑟》)

虚实结景实事实情;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

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虚实结合,淋漓

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

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表达同柳永《雨霖铃》

一样的情感。

上片除念去去……楚天阔外,写的都是眼前实

尽致写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

抑扬

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有先扬妆上高楼。忽见陌头杨柳,后面才说她,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

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 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

昌龄《闺怨》) 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渲染

描写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首联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

以突出环境气氛,烘托心情。 鸟飞回。(杜甫《登高》) 渲染秋江景物的特点。

昆仑玉碎凤凰叫,芙蓉泣

正面突出李凭箜篌声的动人艺术效果及李凭的

正侧

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

露香兰笑。(李贺《李凭

高超技艺。

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

箜篌引》)

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

侧面突出李凭箜篌声的动人艺术效果及李凭的

出的是侧面描写。

飞湿寒兔。(李贺《李凭

高超技艺。

箜篌引》)

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

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沙头宿鸟联拳静,船尾跳

动静 种情趣。有三种:先静后动,鱼拨剌鸣。 (杜甫《漫第四句鱼跳的更衬托出前三句景物的

先动后静,静中有动、动中有成一首》)

静、动静结合

洛阳城里见秋风,

对某一细小的言行举止进行描

欲作家书意万重。

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

复恐匆匆说不尽, 细节

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的作

行人临发又开封。

用。

(唐张籍《秋思》)

要寄出发时又取回自己的信拆开来添上几句,

又开封这一细节生动地表达出游子的思乡情

结。

3)抒情手法

直抒 不用意象,直接抒发感情。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略。

胸臆

《锦瑟》)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象征)=借古讽今

借景

抒情

托物 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永丰西角托物言志,写柳树独处荒园

言志

(象

征)

借古讽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永

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以忠臣老将廉颇自比,揭露

朝廷的昏庸,抒怀怀才不借怀古表达思想或抒发感情

遇、壮志难酬的悲愤。

借自然景物间接含蓄地抒发感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

情。 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的身影越来越远,最后

完全消失,滚滚的江水有如

对友人的不断思念。

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杨柳枝无人观赏,以柳喻人,抒发

心志。 词》) 人才被埋没的感慨。

结构手法

铺垫下为表现主要写作对象而提前做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前三句为最后一句抒情作

的基础性描写 涕泗流。(杜甫《登岳阳楼》) 铺垫。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

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

城闻笛》)

第三句起到了承上启下的承上启在上下句间起过渡作用的诗

作用,可谓触景生情。 句,使诗情发展过程清晰。

前后照

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

少邻并点明了诗题中的

呼应。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 移石动云根。暂去还

幽居

构显得紧凑、严谨。 来此, 幽期不负言。(贾岛《题李凝幽居》

诗歌最后戛然而止,以景代

情作结,余味无穷,耐人寻景始景终

味。

情景

景始情终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

雨入寒窗。(唐·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写出了黄巢对菊花的同情

花一处开。(黄巢《题菊花》) 以及他的帝王之志。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 先抑后扬

先扬——扬州昔日之盛,后抑——

州今日之衰。

抑扬

先扬后抑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

面才说她,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

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

(王昌龄《闺怨》)

出了闺怨的主题。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

从画面的描写来看,少年听雨歌楼红烛

先虚后实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

虚实

灯红酒绿的逐笑生涯,不识愁滋味的青春风华,

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壮年听雨江阔云低断雁西风在风雨

飘摇中颠沛流离的坎坷遭际是回忆场景,是虚写,

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今听雨的画面,僧庐之冷寂与鬓发之斑白,晚年历尽

(宋·蒋捷《虞美人·听雨》)

离乱后的憔悴而又枯槁的身心是实写。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先实写战士战死沙场,后设

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 想妻子的思念。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宋·晏殊《寓意》) 月静风动,景色宜人。 先静后动

先实后虚

动静

先动后静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清·纳兰性德先写风吹雪舞,后写静夜思

《长相思》) 故乡。

先正后侧

正侧

先侧后正

曲终收拨当心划,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先正后侧极写琵琶女的高

心秋月白。(唐·白居易《琵琶行》) 超技艺和音乐的感人效果。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这四句诗呈现出如下结构:

国弹箜篌。

叙议 先叙/描后议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先叙后议,议往往能揭示主

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 旨。

诗歌鉴赏中的修辞、表现手法、表达方式、这些概念大同小异,可以归结为都是表达技巧的运用。只要我们掌握

了每一个分类中的具体手法,构建起表达技巧的知识体系,考点自然就明了,考试中的表达技巧题型就迎刃而解。

描写手法

1.白描:本是中国画的技法名称,用墨线勾描物象,不着颜色的画法。用在文学创作中,指用简练的笔墨,不加

烘托,刻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的写作方法。

例:(散文)“房间内的光线不够,所以在房间正中顶上,开了一个八角形的光斗。因此大家就把这个楼叫做‘八

角楼’”作者用朴素的语言,不作任何形容,简明地写房间内简陋的陈设,重点介绍了“八角楼”名称的由来。

(诗歌)“父耕原上田,子斫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描绘了一副父子辛勤劳作、官家修筑粮仓

的画面,表现了封建统治者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把经过选择的九种事物,巧妙地排列开来,勾勒

出荒远古道上秋风飒飒的凄凉景象,写出了“断肠人”眼中的凄凉景象。

渲染:本是中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有不同寻常的艺术效果。文艺创作表现手法是对所

写对象作突出的描写、形容、烘托,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

例:(诗歌)“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这里“家家雨”“处处蛙”

渲染了一种气氛,衬托夜的静、心情的焦急。写出了焦急等待的心情。

(诗歌)“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作者突出了刚抽新芽的

柳枝,成双成对的黄鹂,自由自在的白鹭和一碧如洗的青天,四种鲜明的颜色新鲜而且明丽,构成了绚丽的图景。

3、烘托:对所描写的主要对象不作正面的刻画,而是通过写周围的人物、环境,使主要对象更加鲜明突出。属

于侧面描写。

例:(诗歌)“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写刘备频繁问计,是为了从侧面烘托出孔明的才智。

4.虚实结合:有者为实,无者为虚; 有据为实,假托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现实为实,想象为虚。

例:(诗歌)“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本诗写了两次“巴山夜

雨”第一次是实写,第二次是虚写:想象未来一天与妻子团圆,“共剪西窗烛”时再回忆起今晚巴山夜雨的情景。

虚写分为两类:联想和想象。确实存在是事物是联想,由此及彼。“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

思维再创造是想象,虚构的虚幻的神仙世界和梦境都是想象。如《梦游天姥吟留别》《虞美人》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的《望洞庭》)这首诗选择

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

正衬: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爱莲说》中用菊花衬托莲。

反衬:用相反或相异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例:(诗歌)“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林深树密,阳光很少,直到夕阳西下的时候,才有几道余光斜射进来,

把地上的青苔照得一片明亮。正如闪电能显现夜的黑暗一样,这一点点亮光,反而使人更感到树林的昏暗、幽深。

6.对比:对比既是描写手法,也是修辞手法。

例:(诗歌)“台城六代竟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前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全诗以台城这一元朝帝

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如今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对比,把严肃的历史

教训化做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欢迎访问美丽语文网。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通过陶者和富家的对比,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

贫富差距和不同命运,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7.动静结合

动静结合是指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多角度开拓意境,构成一种情趣。

1 .以动衬静

如王维《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诗人就通过花落、月出、鸟惊等景物的“动”突出了春山、春涧的“静”,从而创造出了静谧、高远的意境。

2 .以声衬静

如南朝梁·王籍的《入若耶溪》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长久寂静后的偶尔声响,或一阵声响后的寂静,

都会使寂静更明显。

例:(诗歌)“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突出夜阑人静,只

有露珠滴落在枯叶上的声响的静寂。

3 有动有静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采用了前两句的静景和后两句动景结合的方法,将山水的明丽动人,月色的清爽皎洁,渔民的欣快欢畅,淋漓

尽致地展现在明澈秀丽的画卷中。

细节描写: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

描写之中。

例:(诗歌)“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诗中写了这样一个细节:

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表达了漂泊异乡的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无尽思念。

9.点面相结:“点”,指的是最能显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描写;所谓“面”,指的是对人事景物的叙述

或概括性描写。“点”,可以突出重点,体现深度;“面”,可以顾及全局,体现广度。

例:(诗歌)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此诗中千山、万径是面,孤舟、蓑笠翁

是点。

“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静态的“千里水天”的画面上,又加上了孤鸿这个动点。点面结合,表现了诗人超

脱世俗、不受约束的闲适生活。

移步换景:描写景物时,人走景移,随着观察点的变换,不断展现新画面。

例:(诗歌)“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晚上,江面平静时,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来一面明镜

似的;日间,仰望天空,云彩兴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

描写角度

角度可以分为感官角度和方位角度两种。

感官角度主要指触觉(吹面不寒杨柳风),视觉、听觉(千里莺啼绿映红),嗅觉(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味觉(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方位角度只要是指远(远看山有色),近(潮平路带沙),高(高处不胜寒)低(低绮户,照无眠)

修辞手法

1.比喻(明喻、暗喻、借喻。

1“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本诗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2“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如眉”以眉喻月,绘出了三月时月亮的形状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

“镜”,以镜喻兰溪之水,写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静,亦反衬出月光的明洁。

2.比拟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

作用: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古诗诗赏,主要是拟人。

1“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首诗用拟人的手法,让杨

柳化身为美人出现,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杨柳的婀娜多姿。欢迎访问美丽语文网。

2“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

官城。”这首诗歌以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夜雨的神奇,喜悦之情跃然纸上。

3:物拟物“一滴太白酒,十里草木香。”把酒香拟成花香。

人拟物“文坛花争艳,桃李果竟先。”把人拟成花。

3.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2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李华《春行即兴》

4.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

深重。

2: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三万里”“五千仞”“泪尽”都是夸张,把对故国山河的热爱、对遗民的深切同情、对偏安江南不思进取的投降

派的满腔愤怒表现得淋漓尽致。

5.借代:用事物的特征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1“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

茂盛和花的凋零。

2“终岁不闻丝竹声”(白居易《琵琶行》 以“丝竹”代音乐。

3“门前冷落鞍马稀”(白居易《琵琶行》 “鞍马”代“客人”

4“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樯”是船上的桅杆,橹是比桨长大的划船工具,安在船

尾或船旁。这里用樯橹代战船。

5“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里“金戈铁马”用来代指

精锐部队。

6.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欢迎访问美丽语文网。

1“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元曲小令,阿鲁威作)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

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2: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泰山啊你究竟怎样?你横跨齐鲁两地,还留着满山苍翠。

7.反问:在问句当中包含着答案。

例:“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题乌江亭》

8.对比:.以强烈反差突出事物特征。

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2.“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劳动者不能享受劳动成果,不劳动者反而占有劳

动果实的不平等的社会现实。

9.双关:表面是一个事物,实际上还暗指另外的含义。古人送别折柳就是希望对方留下来,就是双关修辞。

1“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

“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

2: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之凄凉,诗人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顶真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

营造出孤寂的意境。

10.互文:即古代诗文的相邻句子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

修辞手法。

1:秦时明月汉时关,秦汉时的明月照耀秦汉时的关塞.

2:烟笼寒水月笼沙,烟和月笼着寒水和沙

11.用典:分为用典故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

例:“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

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

12.顶真:用前面结尾的词语或句子作下一句的起头的修辞格式。

1“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2“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长随君,君如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

13.反复

例: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

凉好个秋。

14.通感:把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沟通起来的一种手法。

例:“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

像凤鸣般悦耳的笙声如隔着彩霞从天上传来,不知吹笙的人是墙外的哪一户人家。一道道大门紧锁着无处寻觅,

也许是仙境吧,那里长满碧桃,树树全都开满鲜花。欢迎访问美丽语文网。

15.象征: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如蜡烛,光明磊落,

焚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

1“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着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导山中去,归来每

日斜。“篱边菊”象征陆鸿渐具有高洁的节操。

2“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以梅自喻,表现自己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承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

贞自守的铮铮傲骨。欢迎访问美丽语文网。

抒情手法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即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文章笔法。

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2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间接抒情

1 借景抒情:诗人把所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

例:“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朝雨” 烘托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忧伤之情;“杨柳”象征离别,折柳相赠表示留恋之情,增加了浓厚的离别情

意。

具体又可以分为下面四种。.

以乐景衬哀情: 树, 洲。 是, 使 愁。

以乐景衬乐情: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征路那逢此,春心益渺然。

以哀景衬乐情:千里黄云白日熏,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以哀景衬哀情: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 情景交融:诗中既有景物描写的成分,也有抒情的成分,两者相互融合,难分彼此。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借景抒情与情景交融的区别

借景抒情:在这种抒情方式中,景物是描写的实体,诗人的思想感情没有直接外露,它主要通过客观地描写景物

来寄寓思想感情。读者只有品味、咀嚼、挖掘特定景物的内蕴时,才会感悟出诗人寄托在此景此物背后所蕴涵的

情思。欢迎访问美丽语文网。

情景交融:也叫寓情于景(物)、融情于景,将诗人的主观思想和感情融合在有声有色的景物描写中,客观景物明

显地涂染上了诗人浓郁的主观感情色彩,如“红杏枝头春意闹”

例:“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诗人撷取“孤帆远影尽”“长江

天际流”这两幅动态画面,逼真地描写了远望中的船儿消逝时情景,也勾勒出诗人翘首凝望的神情。借景抒情,

表现了诗人与孟浩然的深情厚谊,抒发了十分真挚的友情。

例:杜甫《春望》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花春鸟,本来是令人欢娱,让人喜悦的景物,但对于沉浸在

悲痛之中的诗人来说,却是见之溅泪,闻之惊心,忧国思家之情表现得形象而深沉。这两句情景交融,以美好的

景物来反衬诗人悲痛的感情,感人至深。

3 托物言志: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明心迹,以及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诗中的物带有

了人格化的色彩。欢迎访问美丽语文网。

例:虞世南的《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道出了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的道理,从而表达出对

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

4 借古讽今(怀古伤今):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

例:李清照的《乌江》“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通过赞颂楚霸王项羽宁肯乌江

自刎,也不愿过江偷生的英雄气概,谴责了宋王朝仓皇南逃、不思北上的行为。

新学期的愿望-爱需要等待

诗歌鉴赏写作手法详解

本文发布于:2023-11-24 17:39:1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081875122518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诗歌鉴赏写作手法详解.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诗歌鉴赏写作手法详解.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