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方法技巧(含答案)

更新时间:2023-11-24 17:35:47 阅读: 评论:0

人教版课本-于和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方法技巧(含答案)
2023年11月24日发(作者:高考落榜生)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

课外古诗词曲速读书技巧

方法指导——“五看”

1 看标题,抓题眼——揭示写作时间、地点、对象、事件、题材、情感等

2 看作者,知人论世——诗歌主旨与诗人的生平遭遇与所处时代有关。

3 看注释,抓暗示信息——①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歌内容或情感基调)

②介绍相关诗句(暗示诗歌的用典或寓意)

③介绍作者(暗示写作风格、时代背景)

④解释生僻字(降低阅读难度)

⑤介绍典故(使表达生动含蓄、言简意丰)

4 看字词,直接表情达意——诗歌中的情感词,如愁、恨、独等

5 看意象,把握特定含义——特定意象代表特定含义,寄托特定情感,如“月”、“草”等。

实战演练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唐·高适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注释]峡中:此指夔州巫山县(今属重庆)。

巫峡:地名,在今重庆市巫山县东。古民谣《巴东三峡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衡阳:地名,今属湖南。相传每年秋天,北方的南飞之雁,至衡阳的回雁峰,便折回北方。这是由长沙想到衡阳,意

思要王少府至长沙后多写信来。

青枫江:地名,在花溪。秋帆:指秋风吹着小舟,送友人远去。

[诗歌主旨]

诗人送别被贬谪的两位老友前往戍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被贬谪的同情、惋惜之情和担心关切之意,最后

劝慰友人不要失望、灰心,乐观期盼前途,定有重归之日。

归雁

[]钱起

潇湘何事等闲回⑴?水碧沙明两岸苔⑵。

二十五弦弹夜月⑶,不胜清怨却飞来⑷。

[注释]钱起:吴兴(今浙江人),入仕后一直在长安和京畿为官。

⑴潇湘:二水名,在今湖南境内。泛指湖南地区。等闲:随随便便,轻易。

⑵苔:一种植物,鸟类的食物,雁尤喜食。

⑶二十五弦:指瑟这种乐器。《楚辞·远游》:使湘灵鼓瑟兮。

⑷胜(shēng):承受。清怨:此处指曲调凄清哀怨。

[诗歌主旨]

诗人借助丰富的想象和优美的神话,展现了潇湘鼓瑟的凄清境界,塑造了多愁善感又通晓音乐的大雁形象。

借写充满客愁的旅雁,婉转表达宦游他乡的羁旅之思。

常考考点分类突破

考点一 炼字

方法技巧:

释含义+点手法+描画面+明情境

第一步,解释该字在诗句中的含义

第二步,点出该字所体现的手法(修辞、写景等写作技巧)

第三步,展开联想,把该句放入原句中描述

第四步,结合整句或整首诗歌,阐明情感(意境、哲理)

答题格式 xx 字的意思是……+运用了……(修辞)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景色/

形)+表达了……的情感。

考点二 分析写作手法

方法技巧:

手法(抒情/描写方式、修辞)+效果+情感

(一)常见修辞

拟人、比喻、双关、对偶、对比、夸张、反复

(二)常见抒情方式

1、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

2、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借古讽今等

(三)其他表现手法

虚实相生、烘托渲染(以乐衬哀(反衬)以乐写乐、以哀写哀)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想象、联想、用典等。

考点三 诗歌的意象与意境

一、 意象:

1、定义:所谓“意象”,就是渗透着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

2、意象的分类:(识记)

植物类:

柳——折柳送别,有惜别之情和思乡伤感

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梅花——象征高洁、不屈不挠的品格。

芳草——比喻离别的愁绪或表现生生不息、希望。

落花——常用于表现伤春惜时或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之情

芭蕉——常与孤独、忧愁、凄凉(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梧桐——表示凄苦、寂寞、惆怅。

松柏——象征孤直、顽强。

菊花——象征高洁、隐逸、脱俗。

桃花——象征美女的容颜。

牡丹——象征高贵、富贵。

杨花——象征飘零、离散。

动物类:

杜鹃——表哀怨、凄恻、思归或冤魂悲鸣。

燕、莺、蜂、蝶——蕴春意盎然之意。

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猿啼——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

鸿雁——多表达思亲、思归之意 (孤雁——孤独漂泊之感)

沙鸥——常常用来抒发内心因漂泊无依而伤感。

鹧鸪——它鸣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后来多用衬托处境的艰难或心情的惆怅。

自然类:

浮云——寓游子的漂泊离思。 有时也比喻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利小人。

月亮——思乡怀人。

水——常常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流水又象征着韶光飞逝,永不回头。

秋、西风(秋风)——惆怅、游子思归、衰败、落寞

夕阳、落日——思乡怀归、时光易逝人生的短暂

乐器乐曲类:

羌笛、胡笳——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凄切之音,往往表示戍边思归。

琴瑟——比喻夫妇感情和谐,或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谊。

阳关——古地名,指代离别送行的歌。(送别时所唱歌曲称作“渭城”“阳关”

事物行为类:

孤帆——孤独或思念之意。

灯烛——有悲伤惆怅孤独意。

栏杆——思乡,忧愁之意。

登高、凭栏——多传达相思之情、报国之志和壮志难酬的悲伤与激情。

吹笛、吹箫、吹笙——多传达离别之苦、相思之情和内心的孤寂。

饮酒——多传达豪情、悲愁、苦闷和郁郁不得志。

折柳——多传达惜别怀远、思乡之情。

捣衣(捣练)——往往表现征人离妇、远别故乡的惆怅情绪。

送别场所类:

南浦——水边送别的场所。

长亭——陆上的送别场所。

西楼——相思之所,是排遣忧伤或遥望故国、爱人、友人的处所。

二、意境:

1、定义:所谓意境,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事物或画面有机融合形

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2.常见意境(氛围)类别有:

优美类:

宁静恬淡、宁静美好、清新明丽、清新自然、清新幽美、清幽明净、清爽宁静、恬

淡闲适、明丽优美 闲适恬淡、闲适自然、幽清明净、和谐静谧、清幽脱俗、空灵高

远、空蒙迷茫、空灵蒙胧、艳丽优美 生机盎然、生意盎然、恬淡宁谧、闲适恬然、优

美迷人、华美壮丽、清丽迷人

清冷类:

孤寂、萧条、萧瑟、荒凉、苍凉、清冷、凄凉、衰败、孤清冷寂、孤寂冷清、萧瑟

凄凉、萧瑟冷寂、破败、颓败、冷清、凄清、寥落、寂寥、冷寂、悲凉、苍凉萧条、冷

清凄凉、冷落寂寥、冷清悲凉 、荒凉颓败、荒凉破败、 荒凉残败 、衰败凄凉 、衰败

悲凉、悲壮苍凉、惨烈悲壮、萧瑟苍凉

宏阔类

雄浑、雄奇、辽阔、开阔、壮阔、壮观、壮丽、壮阔恢弘、雄浑壮阔、雄浑开阔、雄

浑阔大、雄浑壮观、瑰丽、恢弘、高远、深远、莽苍、苍莽、苍茫、雄奇阔大、雄浑壮

丽、雄奇瑰丽、恢弘高远、高远辽阔、辽阔苍凉

三、考点分析:

1、提问方式:

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意象?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首诗或词作一赏析。

2、思路点拨: 1.先找出具体的意象(即景物)2.然后结合诗歌的诗眼、抒情议论类

句子和整体感情色彩来分析诗歌意境;3.最后从情与景相统一的原则出发根据大意点出

蕴含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习题训练】

(一)被檄夜赴邓州幕府

元好问

幕府文书鸟羽轻,敝裘羸马月三更。

未能免俗私自笑,岂不怀归①官有程。

十里陂塘春鸭闹,一川桑柘晚烟平。

此生只合田间老,谁遣春官②识姓名?

【注】①“岂不怀归”出自《诗经小雅出车》②春官:指礼部,礼部执掌人才推荐、

选拔、考试诸事。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句中“鸟羽轻”意义双关:征召文书上插有鸟羽,表示紧急;文书传送快,如同

飞鸟一般的迅疾。

B“敝裘羸马月三更”,紧承首句,“月三更”更是扣紧题目中的“夜赴”,写出了诗人

连夜赶路的情景。

C“未能免俗私自笑”,通过细节描写,传神地写出诗人被官府征召后不可抑制的满足

与喜悦之态。

D.第二联中“官有程”三字,直接点明官府征召有期限要求,诗人接到文书后,不得

不日夜兼程,向邓州进发。

E.本诗采用了比兴、虚实相生、用典等表现手法,收到了疏密有致、言简意丰、含蕴

深厚、耐人寻思的艺术效果。

2.本诗流露出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二)送进士下第归南海

曹邺

数片红霞映夕阳,揽君衣袂更移筋。

行人莫叹碧云晚,上国②每年春草芳。

雪过蓝关寒气薄,雁回湘浦怨声长③。

应无惆怅沦波远,十二玉楼④非我乡。

【注】①南海:今广州佛山一代。②上国:指京城。③蓝关、湘浦:地名,均为朋友归

南海必经之地。④十二玉楼:传说昆仑山有五城十二楼,是仙人居住的处所,多指隐居

之所。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行人莫叹碧云晚”是劝路上行人不要因为暮云而叹息,借此表达对朋友的惜别之

情;同时翻出新意,使朋友体会到友谊的温情。

B.首联写夕阳、红霞,点明了送别的时间,诗人挽着朋友的衣袖举杯相劝,这一联情

景相生,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一片深情。

C.“每年春草芳”一语双关,表面上写京城年年会有明媚的春光,暗含了京城科举考

试每年举行,中举的机会还有很多。

D.“应无惆怅沧波远”一句,是说朋友远涉江河,应该没有惆怅之情,给读者以轻快

之感,表达了丰富的情谊,别具一格。

E诗歌颈联对仗工整,承接上句“春草芳”,实写送别时的环境,雪过蓝关寒气减弱,

虚写朋友南归会途经湘浦,意味深长。

15、这首诗表达了哪些丰富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解析】

14AE##详解:A项,“路上行人”理解错误,“行人”在这里指的是诗人和即将南归

的朋友,并不是已经在路上;E项,诗歌颈联都是虚写,想象朋友的行程所经之地.

152①鼓励劝勉之情:诗歌领联劝勉朋友中举的机会很多,不必为一次失败而消沉.

关怀牵挂之情:颈联遥想友人经过蓝关之后,寒气减弱,衣着须注意;湘浦雁回,思念

之情当会萌生.③期冀、祝愿之情:尾联希望友人不必在江海沧波之中惆怅留连,不要

作出世隐居之想,应该积极入世进取.④惜别之情.送别朋友时回故乡时,揽君衣袂,

依依不舍。(每点2分,答对3点即给满分)

(二)客舍悲秋,有怀两省旧游,呈幕中诸公

三度为郎便白头,一从出守五经秋。

莫言圣主长不用,其那②苍生应未休。

人间岁月如流水,客舍秋风今又起。

不知心事向谁论,江上蝉鸣空满耳。

注:①大历四年(769),岑参在嘉州刺史任满后滞留蜀中。由于戎泸间受乱军阻路,只

好折回成都。此诗即作于成都客舍,此时离诗人去世仅四五个月的时间。②其那:那,

奈何。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首联“三度为郎”“一从出守”两句自叙平生,概括了诗人的仕途经历。这里说“三”

是言其为多数,且与下文“五”字不重复。

B.颔联承首联采用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诉说平生感慨,“长不用”不仅指嘉州刺史秩

满后未受任用,更主要的还是指平生不是“为郎”,便是“出守”,从未被重用过。

C.颈联“客舍秋风今又起”,点出题目“客舍悲秋”,写出了诗人寄居成都客舍的情景。

作者触景生情,由成都的萧瑟的秋景触发了作者的凄凉的情感。

D.尾联“江上蝉鸣空满耳”,以景结情,以“满耳”的蝉鸣衬托作者内心的孤寂,以秋

蝉凄厉的鸣声收束全诗,将作者的种种悲愁表达得淋漓尽致。

E.本诗为诗人在成都客舍向幕中诸公倾诉情怀之作,借景抒情,感情深沉,格调慷慨,

读来不禁令人唏嘘长叹。

2.本诗流露出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解析】

.

C.触景生情说法错误。应是融情于景,融凄凉的情感于萧瑟的秋景之中。

E.“借景抒情,感情深沉,格调慷慨”说法错误。借事抒情,感情深沉凄切,格调慷慨

悲凉,读来不禁令人唏嘘长叹。

注意D项手法不能为“动静结合”。

10.①抒发了诗人有济世之志,却壮志难酬的悲愤。“三度为郎”“一从出守”概括了诗

人的仕途经历,饱含生平未得意的感叹。

②体现了诗人不能得到“圣主”的重用,却能关心“苍生”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长不用”指长期未被重用,但诗人的关注点在于“苍生”,百姓未能休养生息,安居乐

,诗人不安。

③流露出诗人对时光流逝、年老体衰的悲叹。“便白头”“岁月如流水”“秋风今又起”

三句悲叹时光流逝,也是悲叹自己年老体衰。

④表现了诗人晚年的孤独寂寞。“心事向谁论”“蝉鸣空满耳”表现了诗人有满腹心事,

却无处倾诉的凄凉。

(三)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①觅酒

吴文英②

山远翠眉长。高处凄凉。菊花清瘦杜秋娘。净洗绿杯牵露井,聊荐幽香。

乌帽压吴霜。风力偏狂。一年佳节过西厢。秋色雁声愁几许,都在斜阳。

【注】①吴见山:吴文英词友,常有唱酬相和。②吴文英:宋代词人,号梦窗,一生未

第,游幕终生。

1.下列对这首词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

A.“浪淘沙”是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又称《卖花声》。南唐李煜变为长短句,一般

多用于中调,长调。后来由柳永、周邦彦等人演变为“浪淘沙慢”。

B诗歌中的“一年佳节“指的是重阳节,重阳节在农历九月初九,一般有登高、赏秋、

饮菊花茶、佩戴茱萸等习俗。它与除夕、清明节、中秋节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

C.西厢,就是指西厢房。传统四合院中一般北面是正房,东西两面都是厢房,南面是

倒座。东西南北都是房子,中间是天井。

D.本词表现出词人多种感情,既有对时光飞逝、自己已入暮年的感慨,又不乏羁旅在

外的哀愁,还借助重阳这一主题寄托了思亲怀乡的苦闷。

E.“秋色”“雁声”和“斜阳”常是词人对景思亲及其表达人生感慨的意象,如周邦

彦有“雁背夕阳红欲暮”之叹,李商隐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哀伤。

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任选其中两种简要分析。

【答案解析】

A通常以58字以内的短词为小令,《十六字令》《如梦令》等。本词54个字,

属于小令,可见《浪淘沙》多是小令。B“中秋节”表述错误,应为“中元节”。

16.①比喻。如“山远翠眉长”,远望寒山空蒙蒙地带着青翠欲滴的山气,将青翠的山

气比作“翠眉”,展现了重阳登高所见的美景。②拟人。“菊花清瘦杜秋娘”一句,写

菊花清瘦,赋予菊花人的特征,“杜秋娘”,泛指美丽动人的歌妓。此言秋菊傲霜迎风,

枝干细长,好像一位婀娜多姿的歌妓一样楚楚动人,将词人内在的羁旅之愁形象化、

在化。③以乐景衬哀情(借景抒情)面对“山远翠眉长”的重阳美景,词人没有觉得愉

悦,反倒感到“高处凄凉”,使他不忍细睹,美景更衬词人的愁闷之苦。④触景生情(

景结情)。“秋色”、“雁声”与“斜阳”,都是词人对景思亲,感慨自身已入暮年却

仍羁旅在外的哀愁的根源。

(四)赠王介甫①

欧阳修

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

老去自怜心尚在, 后来谁与子争先。

朱门歌舞争新态,绿绮尘埃试拂弦。

常恨闻名不相识,相逢尊酒盍留连。

【注】①王介甫:王安石。欧阳修当时是文坛领袖,大力提倡诗文革新,继承唐代古文

运动,反对当时浮艳的文风。②翰林:李白曾官居翰林学士,借指李白。③吏部:韩愈

曾做吏部侍郎,借指韩愈。④绿绮:古琴名。传说汉司马相如作《玉如意赋》梁王悦之,

赠以绿绮琴。后即用以指琴。

1.下列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该诗虽为赠诗,但并非一般应酬之作,诗中包含着诗人对后辈的殷切期望。

B.首联使用借代手法,诗人将王安石比之为历史上的诗文大家李白和韩愈,从中可见对

其诗文才华的欣赏。

C.颔联中诗人认为自己虽然年老,但也要与王安石争锋,因为后世之人难以与王再争髙

低。

D.尾联表现了诗人欲相邀结识王安石之意,这从“闻名”“相逢”“尊酒”等词可以看

出。

E.本诗以反诘句收尾,强调自己要与王安石流连于杯酒之间,及时行乐,忘掉忧愁。

2.本诗的颈联“朱门歌舞争新态,绿绮尘埃试拂弦”常被后人称道,请从表达技巧角度

进行赏析。

【答案解析】

(答出一项给2分,答出两项给5分)

思路点拨C“但也要与王安石争锋,因为后世之人难以与王再争高低”理解有误,欧阳

修是说自己如今年老,对于诗文革新一事已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后继者非王安石莫属,

表现了欧阳修爱慕贤才之意,也表达了对王安石才华的赞美。E.“及时行乐,忘掉忧愁”

说法错误,应是知己相逢,借饮酒共叙心里话。

2.①反衬。以朱门歌舞之浮艳反衬绿绮古琴乐声之古雅,突出了诗人对古乐之声的推崇。

②比喻。“朱门歌舞”隐喻当时浮艳的文风,“绿绮尘埃”比喻世俗喜好浮艳文风,

厌弃古文,通过比喻把诗人的情感倾向表现得含而不露。③用典。借汉代司马相如弹奏

绿绮琴的典故,勉励王安石应以诗文革新为己任,流露出诗人殷切的期望之情。(每点

2分。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五)狂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筱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注】①百花潭:即浣花溪,杜甫草堂在其北。沧浪,指汉水支流沧浪江。《孟子》"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随遇而安之意。②筱(xiǎo):细小的竹子。娟娟净:

秀美光洁之态。③裛(yì):滋润。红蕖,粉红色的荷花。冉冉香,阵阵清香。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作为自画像,《狂夫》一诗弥足珍贵,展示了一个生活贫困、饱经患难,却超脱豁达、

疏狂不羁的诗人形象。

B.首联儿点名草堂所在,表面写景,实则写人,以身居偏僻的草堂暗示“狂夫”的疏放。

C.颔联描写草堂景物,景中含情。上句言翠竹迎风,呈其疏秀;下句言红荷沾雨,吐其

芬芳。

D.颈联写客中少助,生活局促的情景。昔日厚禄故人书信断绝,稚子形色凄凉。用语十

分陈痛,欲抑先扬为下文张本。

E.尾联点题,升华主旨。诗人不被生活的磨难压倒,始终用一种狂傲的态度来对待世俗

人生,这就是诗人的“疏放”。

2.“风含翠筱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一句历来为人称妙,试分析其妙处。

【答案解析】

1DE

2.①运用了拟人手法,“含”“裛”,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以生命,生动地写出了风的

轻微、雨的细小,给人以小心爱护之感。②叠词,“娟娟”,写出了竹子秀美之态;“冉

冉”,描摹了红荷的娇美之貌。无堆砌之感,又平添了音韵之美。③以乐景衬哀情,此

联写草堂的美景最主要是反衬“狂夫”恶劣的现实处境,进而表现“狂夫”贫贱不能移

的形象。

(六)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1) 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2)

(2)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4)

【答案解析】

(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2)

答案:1)用“清秋”“日暮”“月初白”“落叶”“流萤”“孤灯”等意象,表现时

间由傍晚到明月初升的变化来表现其情感。

(2)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4)

答案:2)诗人于清秋日暮在溪亭散心。月上高树,酒已半醒,周围一片冷清幽寂,诗

人独立在落叶飘零的树林中穿行。“穿”字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孤独、徘徊的情绪。诗人

又坐在林中百无聊赖地“数”起了流萤。“数”字传神地描绘出诗人苦闷无聊的心境。

(七)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

贯休

水香塘黑蒲森森,鸳鸯鸂鶒如家禽。

前村后垄桑柘深,东邻西舍无相侵。

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

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

【注】鸂鶒:xīchì水鸟名。

1.下列选项中与诗歌内容不符的两项是(

A.“东邻西舍无相侵”一句,写出了农家生活祥和宁静,没有恃强凌弱、尔虞我诈、互

相争夺等社会现象,寄托了诗人的理想和情趣。

B.“蚕娘洗茧前溪渌”一句,通过描写“蚕娘”在绿溪边漂洗蚕茧的场景,既写出了农

家劳动的艰辛,也表现出“蚕娘”的辛勤和丰收的喜悦。

C.尾联写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是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表现其淳朴善良、

殷勤好客的性格,并侧面烘托出“我”流连忘返的心情。

D.本诗末尾用一“熟”字状“西坡瓜豆”,绘出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回应上文满塘黑

压压的蒲与到处都是的桑柘,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E.此诗给人清新健美之感,在晚唐绮丽纤弱的诗风中,可谓独树一帜。

2.本诗八句诗中,前三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

【答案解析】

1BC

2.第一问:前三句写池塘里蒲草森森,传来阵阵清香,水鸟悠闲嬉戏,如家禽一样,

一点也不怕人,桑树和柘树到处都是,显得翠色葱茏,描绘了山村晚春景色秀美、物产

丰富的景象。

第二问:(1)渲染了山村静谧安恬的氛围。(2)为下文描写和谐安宁的山村生活做了铺垫。

(3)寄托了作者对宁静美好,民风淳朴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与向往之情。

(八)山

王安石[]

出写清浅景,归穿苍翠阴。

平头均楚制,长耳嗣吴吟。

暮岭已佳色,寒泉仍好音。

谁同此真意,倦鸟亦幽寻。

注:①“楚制”指儒服,意谓汉人穿的传统服装。②“长耳”即毛驴。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起始两句道出了山行的意图,意欲描写诗人外出和来时景色清浅和苍翠的不同特点。

B.诗歌描写了诗人的装扮,借此暗喻自己在脱离官场后已俨然是一介平民百姓了。

C.诗中人着儒服骑毛驴,听着吴越民歌般的驴鸣,看似逍遥实则有掩不住的寂寞凄苦。

D.山岭佳色,已是日暮时分,林泉好音,更是冷寒时节,全诗至此呈现出一派冷瑟萧杀

之境。

E.诗中“直意”与陶渊明“此中有真意”大抵类同,均可指自然中所包蕴的人生的真谛

妙趣。

2.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解析】

.1)此诗描绘了一幅清幽静寂的画面。诗歌描绘了出门时景色的浅淡清新,回归时浓

阴苍翠,于此景中,诗人平民装扮,骑着毛驴,听着驴鸣,暮岭山色、寒泉好音,一派

清幽静寂。2)流露出诗人悠闲满足、惬意自得、澄怀静虚的情感和心境。

生日快乐的祝福句子-矩形对角线的性质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方法技巧(含答案)

本文发布于:2023-11-24 17:35: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081854722518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方法技巧(含答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方法技巧(含答案).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