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诗歌的答题技巧
鉴赏诗歌的答题技巧
古诗词鉴赏题,要求我们读懂诗歌内容,学会直译或运用关键词
对诗文内容进行解说。下面一起看看鉴赏诗歌的答题技巧吧~
鉴赏诗歌的答题技巧1
(1)“诗眼”或“炼字”型题
设问方式:
①对诗中某句某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②从某两句中分别找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
③此诗某联某句中的哪个字音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
字中
哪个更好?为什么?
④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
解答提示:古人作诗常追求一字传神。设计这种题型,是要求品
味出这些经古人锤炼出的字,妙在何处。回答问题时,不能就字论字,
应放回句中,结合全诗的意境、题旨和诗人的感情来分析。
答题要点:
①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
②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
③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述景象;
④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示例:如王湾《次北固山下》第三句“湖平两岸失”的“失”字,
设问方式:
①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或第四句的理解或赏析。
解答提示:解释诗句的意思要注意两层:语表义和语里义,并结
合全诗,指出它的作用,或表达了什么感情和思想观点。
答题要点:①阐明语表义,有时要发掘它的深层意思。
②指出诗句的描写作用,或表达了什么感情和旨趣。
示例:谈谈对李白《听蜀僧洛弹琴》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
暗几重”的理解。
[答] ①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和诗人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②
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
(3)意境型题
设问方式:
①诗中哪两联写了什么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②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某两句中是如何
营造意境的。
③解释某一联的意思,并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
解答提示:意境是指诗人主观情意和观事物的形、神水乳交融后
示例:问杜甫《江汉》“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
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
诗中二、 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
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表达了一种什么感情?
答:①第二联中的“片云”.以远浮天边,喻诗人漂泊他乡;永
夜的“孤月”,喻诗人与月共远同孤。第三联中用“落日”喻暮年;
“秋风”是实景。②两联情景交融,营造了一个天高道远、孤月独照
的孤寂冷清的意境。③诗中提到“心犹壮”、“病欲苏”、“存老马”
等.从中可看出诗人不服老、不怕病.洋溢着一种自强不息.积极用
世的精神;同时从尾联看,诗人有一种老当益壮的情怀.但一生漂泊,
终被遗弃,大有连一匹老马都不如的怨愤之情。
(4)形象型题
设问方式:
①这首诗以什么为诗歌的主要意像或刻画了什么形象。
②刻画形象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③形象的具体特征是什么。
④形象所表现的情感特点有哪些等。
解答提示:古诗词的形象,一般指主人公形象、诗人“我”的形
象和景物的形象,分析诗词的形象,要根据诗词描绘的具体物象或画
面识别意象、意境的特征和情与景的交融,进而理解诗人寄托的思想
感情,体会形象蕴涵的哲理。通常从形象的色彩、指向、强度、虚实、
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与杨万里《暮热游
荷池上》:“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
低头深藏碧伞中。”两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
试简析两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情感特点。
[答]拟人表现手法。杜诗的“绿荷”因“恨”而“背西风”,含有
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而杨诗的“荷花”
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
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5)语言特色型题
设题方式:
①谈谈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②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或语言艺术。
解题提示:这类题,不重在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重在对整首
诗语言风格的品味。因此要学会运用本编“一(二)古代诗词的语言”
中所介绍的答题用语。
答题要求:
①用一两点或一二句式,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②结合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③阐述诗中用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示例:请分析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荆吴相接水为乡,君
①关于这首诗词的内容,有人认为是这样,有人认为是那样,也
有人认为是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②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的沧桑。就词中有关诗句,结
合全诗加以赏析。
解答提示:诗言志,总是抒发一定的思想感情、一定的志向追求。
认定诗词的内容,应分析诗句的具体内容,并与作者的观点、态度和
作品主题的社会意义相联系。
答题要点:
①分析具体诗句写了什么。
②抒发或寄托了什么情感?暗寓了什么?
示例:指明五代·欧阳炯《江城子》一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
沧桑。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答]“水无情”明写落日余晖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东去的景色;暗
指六朝皇帝被历史无情淘汰,他们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复返。“空
有姑苏台上月”明写六朝繁华已去,只剩下月亮高挂了;暗寓警示后
人不要重蹈六朝的覆辙了。
(7)技巧型题
设问方式:
①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
②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现技巧),是怎样抒发诗人的
情感的,有什么作用。
解答提示:表现技巧是诗人用来抒发情感、表达题旨的一种手段、
方法,要准确回答就要熟悉面前说过的一些表现方法。
①明辨抒情方式。分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而间接抒情又分
借景
抒情、托物言志和托物寓理三种。
②辨明表现手法。A.衬托(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
寂衬、乐景衬哀情三种;B.象征;C.烘托;D.白描;E.虚实结合;F.动
静结合;G.抑扬、点面、正侧面结合等。
③审清修辞手法。对比、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设问、
反问、顶针、互文等。
答题要求:①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②结合诗句分析,
何以见得是用了这种手法。③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旨意。
示例一: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
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此诗世人评它
“善于变平凡为新颖,化腐朽为神奇”,在表现形式上有过人之处,
请品析之。
[答]这首诗确有过人之处:一是前幅句间工于对仗,首句写水光、
晴日,次句写山色、雨天,显示出一种对称美。二是句中情景交融,
句间情景相对;“水光潋滟”、“山色空蒙”描其态,“晴方好”、
“雨亦奇”抒其情;景是交换、对应之景,情是广泛、豪宕之情,西
湖之美概写无余,诗人之情表现无遗。
后幅的形象比喻和总体评价更是喻人之所不能喻,道人之所未能
道;诗人跨越人与物的界线,把西施不同打扮与西湖的不同风光联系
起来,西湖正是这样一位美人,湖光、山色、晴天、雨中都“总相
宜”,各有一番风韵。诗人借寻常事作惊人语的艺术技巧,实是变平
然,具体鉴赏、作答时也不能硬套,仍要注意灵活性、准确性。
鉴赏诗歌的答题技巧2
诗歌鉴赏:
(8-9题,11分,力争6分以上)[约10分钟]
(一)强调四看(看题目、看诗歌、看注释、看要求)到位。
(二)整体把握类别与抒情基调。
诗歌类别有山水田园、边塞、怀古咏史、写景抒情等;抒情基调有
哀婉悲伤、激昂愉悦、痛苦、快乐、离恨愁绪等,风格可参照书上的
概括。
(三)注重表达方式和技巧:看《高考一轮》和学案上的相关解
说。
1.古诗常用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借代、对偶、双
关、设问、反问、互文、用典、顶真、通感
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
3.表现手法有:
描写技巧:渲染与烘托、衬托与对比、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
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多
角度描写等。
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即事抒情、用典抒
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等。
文艺表现方法 :赋、比、兴;铺陈描写、用典、象征联想等。
篇章结构: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抑扬变
化、以景结情、总分得当、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四)按照要求分析或归纳。
表达要运用术语,答题要谨记“大处着眼,小处入手”,要结合
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去考虑,掌握各种题型的答题步骤,语言要简炼
通顺。
(五)重点复习唐诗、宋词和元曲,弄清相关文体常识和文学常
识。
【友情提醒】
古典诗词鉴赏之规范答题:
1.先观点后理由
2.先总后分式
3.分点作答式
答题的一般格式可简化如下:
1.形象:身份+性格(+情感/塑造形象的意义)(先定性分析,再定量
组合);
2.诗歌意象、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解释诗句);
3.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什么感情;
4.体会意境:运用什么手法+抓住哪些意象+营造怎样意境(两个双
音节词概括)+抒发什么情感;
5.品味关键词句:释义+还原意境+运用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
意+主旨情感);
6.分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7.分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
8.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9.概括评价诗歌内容: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
么+通过什么手法 (+塑造了什么形象)+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
本文发布于:2023-11-24 16:33: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081480722516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鉴赏诗歌的答题技巧.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鉴赏诗歌的答题技巧.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