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
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可以包括各种修辞手法、
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和艺术构思上的巧妙使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
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
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能力层级:E
这一类型鉴赏题的解答技巧是:
1、明晰答题思路。
在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时,不仅仅要知道表达技巧“是什么”,
更重要的是要知道“为什么”(这种表达技巧本身的表达效果)和“怎么
样”(这种表达技巧对表达诗歌思想感情的作用)。在高考中,对表达技
巧的鉴赏,重点考查的不是“是什么”,而是“为什么”和“怎么
样”。在回答此类问题时,应注意在辨识表达技巧的基础上,熟练掌
握“是什么”(叙)——“为什么”(析)——“怎么样”(评)这一答题思
路。
2、把握表达效果。
表达技巧是为主旨服务的。因此,在分析表达技巧时,必须密切
联系诗歌的主要容和其中渗透的诗人的思想感情。应当结合各种表达
技巧的特点和诗词表达的思想容,重点评析其作用、效果。
3、答题式:明手法(用一两个词准确地指出用了何种手法)+阐
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说明诗人运用了这种手法的依据)+析效果(此手
法表达了诗人样的感情、或刻画了什么形象、或表现了什么主旨)。
4、仔细审题,强化四个注意。
(1)细读题干,注意辨析不同的说法。如“艺术手法”多侧重艺
术构思的创造,“写作特色”多从描写方法和篇章结构来考虑。
(2)鉴赏表达技巧,注意必须和具体的诗词形象、语言和诗词容
主旨等结合起来。
(3)注意表达技巧具有多样性,不同的诗句可以有不同的侧重,
要根据题干是要求,选取具体的技巧作答。
(4)注意回答技巧时的具体完善,特别是要结合诗词的具体诗句
来分析,不要仅罗列术语,搞“空对空”式的分析。
答题步骤:
第一步:准确地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第二步: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用了这种手法。
第三步:指出这种手法有效地传达出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一、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1.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例如: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用叙述的方
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2.描写:用生动形象的
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例如:杜甫《漫成
一首》“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
跳鱼拨剌鸣。”诗歌从水中月景写起,生动地描写了白鹭曲着身子,
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拨剌的响声,
②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这种方式将感情融会在特定的
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比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
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比如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
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
悦”之情;“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则借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
的忧虑和对家人的思念之情。另如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先的
力和感染力。比如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成功地运用
了五个典故:权、裕、义隆、佛狸、谦颇。这些典故都是京口这地方
的历史掌故,诗人借助这些历史事实含蓄自然而又充分地表达了自己
的思想感情。
⑦叙事抒情。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的《琵琶
行》等。
⑧借古讽今。如戎昱《咏史》:“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社
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地下千年骨,谁
为辅佐臣。”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政治讽刺诗。唐代自安史乱后,朝
政混乱,国力削弱,藩镇割据,边患十分严重,而朝廷一味求和,使
边境各族人民倍受祸害。因此诗人对朝廷执行屈辱的和亲政策,以为
国耻,痛心疾首。这首讽喻诗,写得激愤痛切,直截了当,一针见血。
二、修辞手法
古典诗歌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对比、对偶、反
问、设问、反复、互文等。
对修辞手法的鉴赏,就是要明确辨识和判断修辞手法是什么,掌
事物更生动形象。
如:禹锡的“遥望洞庭山水色,盘里一青螺”,巧妙地以“螺”
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作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
体。
又如写“愁”:后主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
流。”以江水写愁,则使人想见愁意之漫长。
2、夸:
例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问题:“双袖龙钟泪不干”诗人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
样的思想感情?
答:诗人运用了夸的手法,说泪下如雨湿袖难干,借以表达自己
深切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诗人托入京使捎话时心波澜起伏可见一斑。
这种夸手法的运用,强烈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夸:就是为了突出和强调某种事物或事物的某种特征,借助于想
象,对它进行夸大或缩小,以引人注目,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
启示。如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
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诗中的“三万
“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
处?结合全诗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该句使用了拟人的手法。(1分)写开门见“山”,“两山”
似迫不及待地把苍翠的山色“送”进门来。(点明拟人具体容,1分)
化静为动,化无情为有情,赋予山以灵性,生动地写出了田园风光的
盎然生机。(2分)写出了诗人身处其间的愉悦,表现了诗人对这种美
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2分)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
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
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把物人格化,可以使描绘生动形象,表意
更加丰富。如颁《新晴》:“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唯
有南风
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诗中将“南风”人格化,通过一系
列动作描写,表现了久雨初晴后作者宁静恬适的心情,以及对南风
“恶作剧”的亲切喜爱之情。
4、对偶:
例4、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春行即兴华
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
啼。
问: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
答:这首诗的第三、四句修辞方法是对偶,“芳树”对“春山”,
“花”对“鸟”,“自落”对“空啼”。句式工整,意思互补。
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
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容看,意义集中
含蓄。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
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问题:“绿肥红瘦”历来为人所称道,请
从修辞角度分析此句的妙处。
答:本句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绿”“红”以颜色分别借代
“叶”和“花”,“肥”“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生动
形象,新鲜而又独特。
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以部分代
全体,具体代抽象,用我自代替人。借代的使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6、设问:
例6、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蟾宫曲阿鲁威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
赤壁东风。更惊起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
分江东。
问题:本曲以设问开头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曲作简要赏析。
答:用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文,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
的英雄业绩。
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
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7.反问
例7、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乌江亭
感情。
8.互文。
.互文
互文是指古代诗文相邻句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
一个完整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如:“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引无
管弦”中的“主人”、“客”兼及“下马”和“在
船”。“东西置松柏,左右种梧桐”中的“东西”、“左右”兼
及“置松柏”和“种梧桐”。“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中
的“”、“汉” 兼及“明月”和“关”。
11.双关
为了使某一字、词,凭借其本身具有的语音或语意的条件,在特
定的语言环境中获得双重意义就是双关。这种修辞手法可以使语言含
蓄、风趣。如:韦庄的《忆昔》中诗人不把“无忌”作专名看,取其
情、以景衬情、以景结情、托物言志)
乐景与哀景:
①乐景写乐情,哀景写哀情
“情乐则景乐,情哀则景哀”,诗人的高妙之处就是把情融入景
中,通过景传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做到情景的交融。如:继<枫桥夜
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
客船。此诗描写作者夜泊枫桥时的情景,属写景诗。诗中所描写的景
物带有凄清萧疏孤寂特点,这正与作者的羁旅之愁相融。
②乐景写哀情,哀景写乐情,更见其哀乐。如:如欧阳修的《踏
更好地收到托物言志、寓情于景的效果。起兴
2.铺排
即《诗经》表现手法中的“赋”,它指的是对事物的特点不厌其
烦的多角度地进行铺排述。如:《孔雀东南飞》中的“……纤纤作细步,
精妙世无双”,由足至头、至腰、至耳、至指、至口、至步,一连串
夸性的铺,旨在描写兰芝的美,更表现她的从容镇定。
3.虚实结合
实写是指对事物进行直接的正面的叙述和描写,虚写是指侧面交
代或烘托性的叙述和描写。虚实结合,可以使作品的结构更加紧凑,
形象更加鲜明,并使作品增加容量。如唐朝诗人的《陇西行》:“誓
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
柳永《雨霖铃》中云:“今霄酒醒何处,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的
别后的景物: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
一弯残月高挂柳梢。在《西厢记·长亭送别》中莺莺送别生唱词很多是
设想的未来之境。今夜中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②诗歌的“实”
在中国画中,实是指图画中笔画细致丰富的地方。而在诗歌中,
“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
留别》中的黑暗现实;《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念奴
娇·赤壁怀古》中上阙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
壁险峻的形势;《雨霖铃》中上阙所写的两人分别的情形,如“寒蝉
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等。
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①明用典故
古典诗词在使用典故时,如果能使读者从字面一看便知使用了某
个典故的就是明用典故。这种现象在古典诗词中是常见的,如轼《江
城子·密州出猎》:“持节云中,何日遣唐?”这是明用《史记·唐列传》
中的故事,东坡居士在这里明用这个典故,意在以尚自况,希望有一
个象唐那样识才敢谏之人,为自己在宋神宗面前保荐,派人将自己召
回,委以重任。这是古人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的反映。
②暗用典故
古典诗词在使用典故时,有时表面上看用典处似乎与上下文句融
合为一,不细察则不知为用典,这就是暗用典故。例如《江城子·密州
出猎》的末句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面看来
来,白在《蜀道难》中要突出的是蜀道的高危艰险,辛弃疾在《满江
红》中却强调通过艰苦的攀登可以上达青天,这就是典型的反用典故
了。
5.渲染
本是一种国画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
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用于艺术创作,就是指正面着意描写。通
过对环境、景物或人物的行为、心理的描写、形容或烘托,以突出形
象,加强艺术效果的一种表现手法。如:师秀的《约客》:黄梅时节
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诗中
以“家家雨”“处处蛙”渲染一种气氛,衬托夜的深和夜的静。
青衬光的红艳,青与红相互斗丽。
8.动静结合
指在诗中诗人、事、景的动静有机地结合起来描写的一种手法。
如:杜甫的《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
暖睡鸳鸯。”诗的尾句与第三句动态的飞燕相对照,动静相间,相映
成趣。
化动为静
就是在诗中将动景化为静景来写。如:白的《望庐山瀑布》中
“遥看瀑布挂前川”一句,将富有动态的瀑布化为静态来写,一个
“挂”字,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包含着诗
人对大自然的神奇伟大的赞颂。
10.寓褒于贬
[似贬实褒]:对值得歌颂的对象不正面褒扬,而寓褒于贬,正话反
说,用贬抑的语气来褒扬,看似贬抑实为褒扬。/ [似褒实贬]:对应该
贬抑的对象不直接贬抑,而寓贬于褒,反话正说,用褒扬的语气来贬
抑,看似褒扬实为贬抑。
11.抑扬
在褒贬人、事、物的时候,为了使人信服,或预先防止别人的反
驳,常对要褒的先写其不足,对要贬的先写其长处,这种手法就是抑
扬。如:“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忽见陌头柳色,悔教
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
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
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
“闺怨”的主题。
[欲扬先抑]:欲扬先抑又叫先抑后扬,即文势先下抑后上扬,或文
意先贬抑后褒扬,犹如登山,由谷底到山顶。 / [欲抑先扬]:欲抑先扬
又叫先扬后抑,即文势先高扬后下抑,或文意先褒扬后贬抑,好像瀑
用于文学创作,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而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
象的一种描写手法。工笔是指对事物注重细部,进行精雕细刻、重彩
浓墨的描绘。如: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
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送灵彻上人》苍苍竹林寺,杳杳钟
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前者苍山,风雪,白屋,柴门,犬
吠,归人,层次分明,有远有近,有声有色,形成了“风雪夜归人”
的画境。通过“夜归人”刹那间的感触,来写主人的美好心灵,透出
主人的好客之情。后者竹林,寺院,钟声,斜阳,僧人,青山,表现
出云闲飘逸的闲适的感受,使读者心灵在“夕阳送友图”中得到澄澈
虚空。这两首诗写得含蓄空灵,启人深思。而在《山居秋暝》中,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两联四句,
的一种修辞手法。如辛弃疾《西江月》中“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
山前”应为“天外七八个星,山前两三点雨”;最后两句“旧时茅店
社林边,路转溪桥(头)忽见”,应为“溪桥路转,忽见社林边旧时
茅店”。在山前疏雨将来时,“忽见”从前歇过的那家茅店,心情是
惊喜的,用倒装句除了满足韵律的需要外,将“忽见”后移也可强调
惊喜之情。
16.象征
遥望洞庭山水色,盘里一青螺。”(禹锡的《望洞庭》)这首诗选择
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
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五)结构形式
常见的术语有首尾照应、呼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
浑然天成、卒章显志,过渡、做铺垫、埋伏笔、画龙点睛等。
1.照应
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答,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
得紧凑、严谨。“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
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地
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子
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5.卒章显志
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如白《梦游天姥
吟留别》结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句,表达诗
人要自由自在,驰骋闲放,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心志。又如其另一首
本文发布于:2023-11-24 16:31:5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081471022515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