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技巧

更新时间:2023-11-24 16:31:24 阅读: 评论:0

红包数字含义-健康家庭事迹材料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技巧
2023年11月24日发(作者:梦见被狗咬是什么预兆)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技巧

第一篇: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技巧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

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

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

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

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

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

求优美。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

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

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

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

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

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

(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

居成都草堂时。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

简要分析。

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

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有何效果?

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

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

修辞手法三大类。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蝉

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

一般是咏物诗;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是哲理诗。

描写手法主要有:(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正衬如“桃花潭水深

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反衬又有动静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

石上流”;声寂衬,如“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乐景衬哀情,

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

实结合,如“野花留宝靥,碧草见罗裙”。(3)对比。(4)白描。如“春

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田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

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1)比兴。如“关关雎鸠,在河

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2)比喻。(3)

拟人。(4)夸张。(5)双关。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 无晴却有晴”,

“晴”暗指感情的“情”。(6)用典。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

《后庭花》”。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

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

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早行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

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 反衬出

陈与义

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

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

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

果?

第三种模式 分析语言特色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

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

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

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

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

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题示例:

春怨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

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

啼。

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

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 啼时惊妾梦,不

得到辽西。

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第四种模式 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体:

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

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

诗的意境情感分析。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

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南浦别

白居易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

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

(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

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第五种模式 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

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

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答题步骤:(1)该词对突出主旨

所起的作用。(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答题示例:

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

(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

“关键”之说,为什么?(2002年高考题)

古诗词曲中常用表达技巧举要

1.直接抒情 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

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

不销魂怎地不销魂。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王实甫

《十二月带尧民歌•别情》)(诗歌采用直接抒情的方式,分别从“怕黄

昏”、“不销魂”、“新啼痕”、“断肠人”等四个角度将少妇别后

的相思之悄表现得淋漓尽致。)2.借景抒情 属间接抒情的一种,通过

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发作者的感情。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十艮,隔江犹

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所写的

景并非晴朗的月夜,万里无云的碧空,而是迷蒙的烟月,笼罩着寒水

白沙,景色是那么黯淡,氛围是那么冷寂,这就给后两句写作者的忧

虑情绪增添了气氛,加浓了色泽,两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3托物

言志 属间接抒情的一种,托物言志就是通对事物的描写和叙述,表达

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垂缕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

《咏蝉》)3 在诗歌中作者真正所要抒发的人生感怀是:凡是品格高尚

的人,总是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因而美好的声名白

可远扬,不需要依*其他人吹嘘。由此可见,写蝉是依据,而抒怀言志

才是真正目的。

4.情景交融 在景物描写中融人了作者的主观感情,使诗歌达到

“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

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

言。(陶渊明《饮酒》)(划线的四句,表面上是写景,而实际上则隐寓

着诗人的一种超脱尘世、热爱自然、远离官场的感情境界。在这里既

“情”。)5.动静结合 指对人、事、景处于动态或相对静态时的描写。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查慎行

《舟夜书所见》)(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出了诗人夜晚在船上看到的景色,

前两句写静态,后两句写动态。)6.以动衬静 属反衬手法中的一种,

即通过对动态的描写、渲染、反衬出静态,也就是在动态描写中显示

出动态。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

鸣涧》)(诗歌中所写景物如花落、月出、鸟鸣等都是动景,同时又通过

这些动景,更加突出显示了春涧的幽静。“鸟鸣山更幽”,动中见静,

愈见其静,这里面包含着辩证法。)7。乐景写哀 属反衬手法中的一种,

表面上写的是一种欢乐的场景,而实际上是借此来表达一种悲哀、凄

楚的情绪。

《孔雀东南飞》文中写迎娶刘兰芝的场面,“交语速装束,络绎

如浮云……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其场面写得越热闹,其悲情越

强烈。

8.以景结情 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

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

照长城。(王昌龄《从军行七首》)(诗歌的前三句均是就乐声抒情,说

到“边愁”用了“听不尽”三字,那末结句如何以有限的七字尽此

“不尽”之情呢?诗人这时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仿佛在军中置酒

饮乐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

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更加深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此时征戍者内心是浓浓的乡思,还是渴望建功立业?是对现实的忧虑,

还是对祖国河山深沉的爱呢?……不得而知,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像

空间。)9.铺排 即《诗经》表现手法中的“赋”。“赋者,铺陈其事

而直言之”,指的是不厌其烦地多角度地进行铺叙陈述。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

心斗角。……”(杜牧《阿房宫赋))(文章在这里多角度地写出阿房宫楼

阁之多、构造之奇、布局之巧,体现出阿房宫的气势雄伟)10.渲染

国传统画技之一,后借用来指文艺创作中为突出人物形象和环境所采

用的强调、反复等多方面着意的铺叙等写作技法。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薰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

清漏长。(王昌龄《秋词》)(首句破题,以描写秋景来渲染深宫寒夜的

气氛。)11.烘托 衬托中的正衬,原是我国传统画技之一。亦称“烘云

托月”。后借用指一种写作技法,即指通过特定的环境气氛的描写,

以突出人物某种心绪或突现人物形象的技法。具体说 来就是不说本意,

只说与此有关的事物,达到烘托本意的目的。此种手法常与渲染手法

结合起来使用,易混淆。

……新来瘦,非关病酒,不是悲秋。……(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

))(要说的明是相思的苦,却不直说,而用“非关病酒,不是悲秋”

来烘托)12.点化(化用)对前人书面作品的语言和群众的口头创造,进

行再加工创造,赋予它新的内容和意境。可分三种:字词点化、内容

升华、意境开拓。

①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

离人泪。(王实甫《西厢记》)②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毛泽东《沁园春》)③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白居易

《长恨歌》)(①句点化了范仲淹《苏幕遮》中的“碧云天,黄叶地”的

字词。②句点化了苏轼名句“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的内容。③

句点化韦应物的“西施且一笑,众女安得妍”的诗句意境。)13.用典

也叫用事。它是指援引历史故事或古书中的词语来说明白己观点的一

种修辞方式。用典有明用,也有暗用。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用了孙权、刘裕、刘义

隆、霍去病、廉颇等五个历史故事的典故。借“怀古”赞扬了孙权、

刘裕的抗敌业绩;批评南宋当政者像刘义隆那样的仓猝冒险行动;以

廉颇自比,表示自己虽老却不忘为国效劳的忠贞之情。

14.实虚结合 实写,指对人物或事件进行直接的、正面的叙述和

描写。虚写,指采用侧面交代或烘托性的叙述与描写。虚实结合,即

两种手法在叙述、描写中同时使用。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

花。……(王建《十五夜望月》)(诗人开始写“地”、写“鸦”,而不写

月,但却让我们分明感到月亮的存在,因为“地白”、“栖鸦”是月

亮朗照的结果,既然地白如霜,栖鸦可见,可知诗人虽没有明写“月

明”,但我们却处处感到“月明皎洁”,因此它是实写“地白”、

“栖鸦”,虚写“月明”,暗扣“望月”这一诗题。)15。抑扬 我们在

表扬或批评某一事物的时候,为了使别人信服,或预先防止别人的反

驳,往往把要表扬的先从某一缺点加以批评,把要批评的先从某一优

点加以表扬,这种修辞手法就叫做抑扬。抑扬可分两种:1.欲扬先抑

法;2.欲抑先扬法。

应怜履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

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诗前两句写诗人乘兴游园,被拒之门

外;后两句却写出诗人另有所得,看到了满园春色,前后感情有个落

差,前面遗憾,后面高兴。这里采用了欲扬先抑法。

16.叠词 为了表达的需要,把同一的多音词接二连三地用在一起,

戚。……(李清照《声声慢》)(开头十四个叠字为全诗定下了一个残秋和

孤独的感情基调,渲染了词人晚年孤苦无依的生活情景以及内心深处

的凄凉。)17.互文 上下文中相对举而独立的两个词语在意义上互相补

充、互相渗透,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这种修辞方式就叫互文。

互文的形式常见的有当句互见和对句互见两种。翻译时容易译错,应

特别注意。

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正确翻译是:秦朝和汉朝的明

月与关城。容易误译为:秦朝的明月与汉朝的关城。)18.意象组合

(蒙太奇式的画面组合)蒙太奇是电影艺术的表现形式和方法,主要是指

由镜头组接成生活的片断和场景。场景随着剧情发展而时时在变化,

给人以鲜明的形象感。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秋思))(此首词出现了“枯藤”、

“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

“西风”、“瘦马”等 5 9个并列的名词组成的不同景物意象。它们

巧妙地组织在一个画面里,渲染出一派凄凉萧瑟的晚秋气氛,从而含

蓄地烘托出旅人的哀愁。)19.白描与工笔

白描原是中国水墨画中纯用墨线、不着颜色来粗笔勾勒物象轮廓

的一种笔法。后借用于文学写作,指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烘托

而描画出鲜明生动形象的一种描写方法。工笔,原是一种绘画的笔法,

后指精雕细刻、重彩浓墨的描绘。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

白萍洲。(《温庭筠<望江南))(这首词采用了白描手法,写一位女子从

早到晚盼望情人归来的心情。)

标点误用主要有以下十六种情况: 1.非疑问句用问号

基础知识究竟扎实不扎实?对今后的继续深造有重要影响。

(如果孤立来看前半句是疑问句,但是与后半句一起考虑,前面

就不是一个单句,而是主谓词组做主语,与后面的谓语部分“对今后

的继续深造有重要影响”合起来组成一个陈述句,应改为逗号。)

2.倒装句中问号前置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们。”厂长严肃地说。

这是一个倒装句,“们”是全句的主语。凡是倒装问句,问

号应置于句末,才能准确地表达出疑问或反问的语气。

3.分句之间用顿号

浦东展开了翅膀,她是那样欢快、昂扬、奋发、正在向辉煌的明

天飞去。

这里实际上有三个分句,在第二个分句和第三个分句之间(即

“奋发”之后),应用逗号而不是顿号。“欢快、昂扬、奋发”,是

并列短语。凡是并列短语,最后一个成分后面不能用顿号。

4.并列短语不同层次的词语之间用顿号

上海的越剧、沪剧、淮剧、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在这次

会演中,都带来了新剧目。

“越剧、沪剧、淮剧”是一个层次,它和“安徽的黄梅戏”“河

南的豫剧”组成并列词组,又是一个层次。不同层次之间都用顿号,

必然脉络不清。“淮剧”“黄梅戏”之后应改用逗号。

5.连词前面用顿号

观众长时间地等待,只为一睹她的风采、或签上一个名。

(“或”“和”“及”“与”)前面,均不能用顿号。可根据句子的

不同情况,或者删去顿号,或者改用逗号。

6.概数之间用顿号

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

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三四”是邻近的两个数字连用,表示大概

数量。既然是概数,便不能加顿号。

7.集合词语误用顿号

这次严打的成功,和广大公安干、警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和公安

干、警家属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公安干警”是集合词语,“干”指干部,“警”指警察。集合

词语是紧密结构,不能用顿号分隔开来。

8.句中没有逗号直接用分号

打好这一仗的关键是:一要发动群众;二要找准目标;三要速战

速决。

顿号、逗号、分号、冒号,虽然同为句内点号,但停顿的时间有

长短之分,一般应先用停顿短的逗号,再用停顿长的分号,不能乱了

秩序;只有在“分行列举的各项之间”才能直接用分号。

9.句中已用句号再用分号

一、学习贵在自觉。要有笨鸟先飞的精神,自我加压;

二、学习贵在刻苦。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持之以恒;……

句号是句末点号,分号是句内点号,既然已经用了句号,表明整

个句子已结束,再用分号,便显得不伦不类。应将句号改为逗号,或

将分号改为句号。

10.冒号提示范围不清

毛泽东有两句诗:“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我从

中感受到了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

从表面上看,冒号后面的内容全是提示的范围。其实不然,这里

提示的只是两句诗。修改方法:或将冒号删去,或将“我从中”前面

逗号改为引号内句号。

11.句中短暂停顿用冒号

本市文坛三位女杰:王安忆、王小鹰、程乃珊在一起谈笑风生。

“三位女杰”和“王安忆、王小鹰、程乃珊”是同位短语,中间

只需短暂停顿,不必用标点符号。如果一定要用,只宜用破折号,让

“神形兼备,充满生机。”

用了引号后,句末点号究竟是放在引号内还是引号外,关键是看

引用部分是独立成句的,还是从属于引用者的。前一句中李白的诗是

完整的两句,句末点号应放在引号内;下一句“神形兼备,充满生

机”,只是句中的谓语部分,句末点号应放到引号外。

14.不是书名误用书名号

他从报上看到某大学研究生院和《中国文化》编委会联合主办

《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暑期讲习班》的招生启事,立刻写信去报名。

书名号用于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中国文化与世界文

化暑期讲习班”是不能用书名号的,只能用引号。

15 省略号与“等等”并用

事实也是如此,我对字画、古玩、盆景、古典家什、玲珑湖石……

等等都有兴趣。省略号与“等等”意思是重复的,二者应该删去其一。

16 句内括号与句外括号相混淆如果想对中国古代史的史料有一

个初步的了解,可以参阅《四库全书简明目录》。(1957年古典文学

出版社出版了铅印本;此目录包括经、史、子、集。)他培育了许多

香花,收养了许多小动物(他后来还曾照顾动物园里一条没有母虎的

乳虎,每天一匙一匙地用牛奶喂它)。

注释或补充说明句中某个词语的叫句内括号(如前一句),它必

须紧紧跟在被注释的词语之后,被注释的词语后面需要停顿,点号要

放在后括号后面。括号内的注释语如果带有标点,其最后一个标点

(问号、叹号除外)应省去。所以“《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及“经、

史、子、集”后的句号都应删去,然后在后括号外加句号。注释或补

充说明全句的叫句外括号(如后一句),应放在句末标点之后。句外

深的忧虑和同情。(3)归隐田园型:如东晋诗人陶渊明诗中描写的多是

悠闲自在、安贫乐道的摩居生活。(4)寄情山水型:如唐代诗人王维诗

中描写的山村风光和朋友聚会的场面,俨然是一幅山水画。(5)儿女情

长型:如李商隐的诗表现的离别忧思和对爱情的忠贞不渝。(6)保家卫

国型:如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塑造了一个精益报国的英雄形

象.(7)边塞风光和戍边生活型:如岑参、高适的诗大多表现边塞的风

光和戍边将士的思乡之苦。古诗塑造形象的方法:(1)细节描写:通过

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刻画人物形象。(2)烘托:通过感觉、视觉、

听觉以及其他事物对诗歌中所描绘的人物进行烘托。(3)对比衬托:运

用对比、类比来刻人物形象。(4)比兴手法:(5)抒情方式:运用直抒胸

臆、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方式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3、鉴赏形象的技巧。对诗歌形象的鉴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

(1)借助诗歌的形象,深入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2)借助诗歌的形象,

分析诗歌意境。(3)借助诗歌的形象,分析诗歌中的哲理。鉴赏古代诗

歌的语言鉴赏诗歌的语言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

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包括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

之意,赏析诗歌语言在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方面的艺术效

果以及语言风格。

1、诗歌的语言分为以下几种:(1)意象语言:如松、竹、梅、菊

等被人们赋予特定象征意义,象征人坚强、高洁、清高等品格。(2)

感语言:如“悲”、“喜”、“孤”等直接表露出诗人的情感。(3)

征语言:有些诗句本身含有一定的象征意义,有些是全诗通过具体事

物来说理。(4)特定称谓语言:如“杨柳”喻指分别;“秋水”指眼睛;

“盗泉”指不义之财;“鸿雁”指书信等等。

2、语言特点:(1)风格特点:主要包括“平淡、工丽、直率、委

婉、自然、清幽、雄奇、奔放、洗练、沉郁”等。(2)结构特点:主要

包括“叠词、倒装、意象词语罗列”等。

三、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

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包

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

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

动写静、虚实结合、比兴、直抒胸臆等表达方式方法的运用。l、修辞

手法:在古代诗歌中,经常运用各种修辞,以加强表达效果。如:比

喻除了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生动形象外,还可以体现出意象的情

态特征。腺语、双关等修辞能委婉含蓄地表达出诗人的情感。排比、

反复等修辞能表达诗人强烈的情感等等。

2、表现手法(1)象征:象征是诗歌惯用手法,主要作用是用物象

征人的品德节操。如以“梅”象征高洁、清秀、淡雅、素朴;以“菊”

象征高洁、傲霜斗雪的坚强等等。(2)托物言志:是作者借助物的象征

义来表达个人胸怀心志的一种艺术手法。(3)注重写景:诗歌贵在含蓄,

因此常用借景抒情手法,写景方式主要有侧面烘托、以景衬情、静动

结合、虚实结合、卒章显志等。

3、结构:诗歌的结构安排常见的有层层渲染铺垫、首尾照应、结

构对比等。

四、诗歌的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

的观点态度”包括作品的内容与主旨,作者的思想感情与态度,作品

的意义(包括作品的积极意义与局限性,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审美趣

味与感情基调。要准确评价“诗歌的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主要

是把握诗歌的思想主题。古诗中常见的主题包括以下几种:l、思乡主

题:如赞颂壮丽河山;抒发羁旅愁思;思念家乡等。

2、咏人主题:如同情劳动人民;反映离乱痛苦生活;思念亲友;

依依惜别、情深意长等。

3、慰己主题:如抒发凌云壮志、施展才华抱负;悲叹年华早逝、

壮志难酬;怀才不遇、仕途失意:告慰生平的喜悦等。

4、报国主题:渴望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感叹:

山河沦丧的感叹;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等。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象、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

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

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

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并准确概括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

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

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

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

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

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

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

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

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

(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骤三)

*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

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

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

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第三种模式 分析语言特色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

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

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

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第四种模式 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

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

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

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

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

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

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第五种模式 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

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

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答题示例: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

“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

(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

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第六种模式 情感、主旨型

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

情趣?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

答题步骤:

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3)抒发什么情感

答题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06

全国卷2

南柯子 王炎

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

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①。要得一犁水足望

年丰。

〔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2)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相感情。

答: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

是三农”的感叹,(步骤一)(因为没有什么特别的表达技巧,所以

步骤二跳过)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步骤三)

再如: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05年全国

2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

远行人。

[]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

答: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

人,(步骤一)作者主要是通过这幅想像的画面,(步骤二)来表现

“思家”的。(步骤三 题目已经说明情感)(想像1分,画面描绘2

分)

*第七种模式 评价题型

提问方式:评价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古代

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

否正确,是否合理,然后阐明理由。这种题型酷似政史考试中的判断

说理题。其实这类题型只是前六类题型的变体,没有直接提出问题,

需要学生自己分析问的是内容、主旨,还是表达技巧,然后结合问题

和诗歌进行恰当的表述。

答题思路:

1)认真审题

2)深入阅读理解诗词

3)结合诗歌内容,结合评论答题

答题注意:紧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地分析;阐明理由时,紧扣

评论关键词

答题示例: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

锁二乔。

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来概括这首诗的

艺术特色。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作简要说明

分析:这是一首典型的诗词评价题型。诗歌本意很明了,但命题

者借用西方一句诗来概括其艺术特色,回答时思维要稍稍转个弯。所

谓“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就是以小见大,管中窥豹

的写法。本文借出土的文物---折戟和吴国二女----二乔来展现三国时

期的政治风云变幻。

答案参考: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

大内容,大主题,但诗人却通过“小物”“小事”来表现的。诗由一

个小小的文物“折戟”,联想到汉未分裂动荡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

中的英雄人物,可谓说是“一粒沙里见世界”。后两句把“二乔”不

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

可感,有情味,有风韵,可谓“半瓣花上说人情”。

*第八种模式 比较评价题型

提问方式: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

同进行分析评价。

答题思路:

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

家作品的背景知识。

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

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

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

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答题示例: 16.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05年浙江卷)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

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

碧伞中。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

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解析:题目有两问,第一问是问表现手法上的共同点,不要求分

析,所以只写出表现手法就可以,当然如果具体说明,也没错。第二

问要求分析这两首咏物诗表达出的情感的不同,因此答题时,要按照

情感主旨型模式答全两方面的内容

答:第一问:都用了拟人表现手法。

第二问: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步骤一)

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步骤二)

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

却呈现娇羞之态,(步骤一)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

有趣。(步骤二)

高考攻坚:语文诗歌鉴赏题万能答题模式例说 河北平泉一中王树

一、炼字型

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

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

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4、答题模式:①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②解释该字在句

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③展开联想和想像,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

原句中描摹景象;④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二、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 ①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

的思想感情?

②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首诗或词作一赏析。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

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分析诗歌意

境,一要注意物象的特点,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

感,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

4、答题模式:①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②展开联想和想像,用

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③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能用两个双音节

形容词概括出来,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怆

等;④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三、分析句意型

1、提问方式:这句诗好在哪里?

2、提问变体: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和作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5

3、解答分析:一句诗可能是写景的,可能是抒情的,可能是写人

的。写人的方法包括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以及

细节描写等。理解一句诗一定要联系上下句并结合全诗进行。

4、答题模式:①阐明语表义,有时要发掘它的深层意思;②分析

诗句在写景或抒情或写人方面的表达作用。③简要说明艺术效果。

四、分析语言特色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提问变体:①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②谈谈此诗的语言艺

术。

3、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

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这类题要求学生最好能知人论事,

因为不同的作者语言风格不一样,如李白雄浑飘逸而杜甫则是沉郁顿

挫。但有时候我们不熟悉作者也可以从诗中读出语言风格,有的晓畅

明快,有的民歌风味十足等等。

4、答题模式:①用一两个词或一两句话,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背景、社会现实。

4、答题模式:①分析具体诗句写了什么;②抒发了什么情感,暗

寓了什么。

六、分析技巧型题

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提问变体: ①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②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

答题,首先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其次,要对诗句进行全面多

角度分析。

4、答题模式:①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情手法:直抒

胸臆和间接抒情。修辞手法:正反对比、巧用比喻、妙用比拟、夸张

得体等。表现手法:衬托、对比、虚实、大小等);②结合诗句分析,何

以见得是用了这种手法;③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旨意。

来不及了。看过去的练习题吧。第一,先把答题的框架模式记住

第二,认真对每个框架下的东西分析,想想为什么会这么回答

三,如果有心把各个不懂的词查查字典 第四,问老师 第五,听天由命

第六,千万不要想不开古代诗歌鉴赏题型设计及答题思路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

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

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

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4.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

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

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

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

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

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1

春行即兴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

“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

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步骤一)。但

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步骤二)。诗中“花自

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

凉之情(步骤三)。答题示例2

游月陂

宋•程颢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1)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

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3分)

[参考答案]诗人写了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

1分)营造了宁静(或静谧、幽静等)(1分)的意境,表达了诗人

闲适(或恬淡、自在)(1分)的心情。

2)“林下泉声静自来”一句诗用什么表现手法?请简析其效果?

3分)

[参考答案]反衬(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1分)。淙淙的泉

声更突出了月夜的寂静。(2分)

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

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

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4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1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

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作

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第三联运用了夸张手法(步骤一)写出岳阳楼高耸入云的

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步骤二)

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步骤三)。答题示例2

醉落魄•咏鹰

[]陈维崧

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

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

黄,此际偏思汝。

[注]①堵:座。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③轩举:意气飞

扬。(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

析。

[参考答案]①主要运用了衬托的手法。② 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

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来衬托鹰的形象。(把“衬托”答成

“烘托”也算对)(2)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

感情。

[参考答案]①“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表达了猛气

犹存、老当益壮的情怀。②“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

汝”,表达了期待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志向。

第三种模式 分析语言特色

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3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

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

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

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4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

感情。答题示例1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

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

此外更何求?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突出的语言特点。[参考答案]清新、自

然、质朴(步骤一),描绘的清江、梁上燕、水中鸥构成了一派恬静优雅

的自然田园景象;老妻画纸为棋局的痴情憨态,望而可爱;稚子敲针

作钓钩的天真无邪,弥足可爱(步骤二)。不作雕饰,自然成趣,生活意

味十足(步骤三)

第四种模式 炼字型

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提问变

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

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

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4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1 :

华子岗

裴迪

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晞。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请谈谈“侵”“拂”两个字的妙处。

[参考答案]“侵”字写夕阳余辉逐渐消退的过程(步骤一),展现了

诗人在夕阳中一步步下山的生动情景(步骤二)。“拂”字运用拟人手法,

增强了动感(步骤一),也使人想见山色的青翠可爱、柔和多姿(步骤二)

这两个动词写云光山翠对诗人的眷恋不舍之情,折射出诗人对华子岗

的喜爱与留恋(步骤三)。答题示例2 :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问:结合作品简析《旅夜书怀》第三联中的两个虚词“岂”“应”

使用的妙处。[参考答案]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的意思是“(我

)名誉哪里是因为文章而显扬呢?(我的)官位也真该因年老多病而罢

退”。(步骤二)诗人本是以诗文自负的,而一个“岂”字说,表达了

内心的愤懑之情。诗人本是想建功立业的,而一个“应”字反其意而

用,表达了受排挤被罢官的无可奈何的情绪。“岂”“应”二字,将

一个不得志者的心理表现得颇为准确、精炼、传神。(步骤三)答题

示例3

葛溪驿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

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

叶半黄。(1)本诗首联描绘了一幅画面,请为这幅画面拟一个小标题。

2分)[参考答案]驿站秋夜难眠图

2)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

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

思。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

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

“乱”蓄势。颈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

答题示例4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芽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1)诗人运

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2)[参考答案]用“日暮”

即落日,“月初白”即初升的月亮这两个意象,表现时间由傍晚到明

月初升的变化,表现作者的孤独寂寞情感。

(2)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

(4)[参考答案]“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句中“穿”字写出了在

萧萧落叶中穿行,而无人相伴的孤独。一人独坐而无聊,一个“数”

字表现了主人公的动作神态,更表现出闲极无聊的寂寞情感。

第五种模式 一词领全诗型

1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2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

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

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3答题步骤: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答题示例1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

“关键”之说,为什么? [参考答案]“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

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

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答题示例2

江阴浮远堂

戴复古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

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南宋后期诗人。

前人认为,“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对此有

何看法?请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作者登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时,因国土沦陷而

产生的忧愁和痛苦,“最苦无山遮望眼”一句对此表现得最为强烈和

集中(步骤一)。该句一反常人登高时希望极目远眺的惯常心理,在写法

上别出蹊径,通过诗人望之则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

达了国耻不报、国土不归的极度悲愤之情(步骤二)

答题示例3

山行即事

王质

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荷雨洒衣湿,苹①风吹袖清。

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②。[注]①:

一种水草。②酲:chéng,酒后神志不清有如患病的感觉,诗中指精

神不振的样子。

(1)诗的首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是如何统领全诗的?(3)[参考

答案]拟人手法(1)。由首联浮云不定议“阴晴”领起,颔联写“荷

雨”、“湿”——下起雨来;颈联写“日出”——太阳又出来了。(2

分,合情理即可给分)(2)颈联所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表现了诗人

怎样的心情?(3)

[参考答案]借喜鹊的喧声表现对“日出”的喜悦;雨霁日出,波平

如镜,爱水的“鸥”尽情地玩乐。有声有形、有动有静,具体形象,

生动活泼,富有情趣(2)。诗人精神愉快、神清气爽(1分,意思对即

可给分)

第六种模式 情感、主旨型

1.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2.

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

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3.答题步骤:

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2)运用了

何种表达技巧(3)抒发什么情感

答题示例1

南柯子 王炎

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

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①。要得一犁水足望

年丰。〔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

辛苦是三农”的感叹,(步骤一)(因为没有什么特别的表达技巧,

所以步骤二跳过)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步

骤三)答题示例2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

远行人。[]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2

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

[参考答案]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

行之人,(步骤一)作者主要是通过这幅想像的画面,(步骤二)来

表现“思家”的。(步骤三 题目已经说明情感)(想像1分,画面描

2分)

第七种模式 评价题型

1提问方式:评价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古代

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

否正确,是否合理,然后阐明理由。

2这种题型酷似政史考试中的判断说理题。其实这类题型只是前六

类题型的变体,没有直接提出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分析问的是内容、

主旨,还是表达技巧,然后结合问题和诗歌进行恰当的表述。3答题思

路:(1)认真审题

2)深入阅读理解诗词(3)结合诗歌内容,结合评论答题

4答题注意:紧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地分析;阐明理由时,紧扣

评论关键词 答题示例: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

锁二乔。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来概括这首

诗的艺术特色。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作简要说明

[分析]这是一首典型的诗词评价题型。诗歌本意很明了,但命题者

借用西方一句诗来概括其艺术特色,回答时思维要稍稍转个弯。所谓

“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就是以小见大,管中窥豹的

写法。本文借出土的文物---折戟和吴国二女——二乔来展现三国时期

的政治风云变幻。

[答案参考]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

内容,大主题,但诗人却通过“小物”“小事”来表现的。诗由一个

小小的文物“折戟”,联想到汉未分裂动荡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中

的英雄人物,可谓说是“一粒沙里见世界”。后两句把“二乔”不曾

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

感,有情味,有风韵,可谓“半瓣花上说人情”。

第八种模式 比较评价题型

1提问方式: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

同进行分析评价。

2答题思路:

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

家作品的背景知识。

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

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

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

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答题示例: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

背西风。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

碧伞中。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

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分析]题目有两问,第一问是问表现手法上的共同点,不要求分析,

所以只写出表现手法就可以,当然如果具体说明,也没错。第二问要

求分析这两首咏物诗表达出的情感的不同,因此答题时,要按照情感

主旨型模式答全两方面的内容。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

风”,(步骤一)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

沉。(步骤二)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

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步骤一)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

情,基调活泼有趣。(步骤二)都用了拟人表现手法。[答案参考]

[特别提示]不论回答何种问题,都应尽量涉及三方面的内容:诗歌相关

内容、表达技巧、诗歌主旨。例如第五种模式的示例,答案中已包含

内容和主旨两方面的内容,如果加上“„折柳运用了双关修辞,既指

听到的折柳曲,又指联想到的现实生活中的折柳相送的生活场景”,

那么就万无一失了。

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事物形象(景物、山川草木等)表现诗人

的主观的感情。客观事物形象,不仅是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更是含有

“意”(情感)的形象,即“意象”。意象是诗人情感显现的载体。

常用意象及内涵如下:

折柳:表示惜别怀远、赠送寄思。折梅:表示别离、赠送寄思。

斜阳:表示日暮,含有某些凄惨之感。残月:表示不圆满,孤独

忧愁的心绪。短笛:表示送别、思乡,寄寓思念之情。落叶:表示悲

秋,含有悲苦之意。牡丹:表示富贵、大方。

荷花:表示夏季,清雅高洁。兰草:表示高洁、友谊。秋风:表

示萧条、冷落。

归雁:表示思乡之情,游子思念故乡。

黄昏:孤寂、悲伤、悲愁。

芳草:①惜时,人生苦短。②知音。③离情。多比喻凄婉离恨或

不息。春天:伤春,感叹时间易逝。还有惜春、感春、春恨、春怨、

春怀。秋天:萧条、肃杀、感叹身世之苦。还有惊秋、悲秋、秋思、

秋怀。细雨、烟雾:愁绪、郁闷。玉门关:征夫离绪。

浮云:飘泊不定,喻游子。

杜鹃(子规):①因其声凄惨,故有凄凉、哀伤之意。②思亲之

孤雁(孤鸿、断鸿):表达漂泊流离、孤凄忧虑的羁旅之情或孤

傲、孤高和受尽迫害等情感。

羌笛、胡笳、琵琶:古代西部的乐器,所发出的是凄切或悲壮之

音,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往往表示戍边思归。

水:常常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流水又象征着韶光飞逝,永不

回头。水是爱情和友情等柔情的象征。

西楼:仅是个象征性的概念,或指闺房,或指曾经聚会之所,或

指孤独寂寞的居所,或指登高望月怀远的地点。在诗词中,西楼多属

泛指,常指伤心地,是排遣忧伤或遥望故国、爱人、友人的处所。

凭栏:意为“依靠着栏杆站着”,但在诗词中使用“凭栏”“倚

栏”“凭阑”等词语,或表示怀远,或表示凭吊,或表示抑郁愁苦,

或表示慷慨激昂。

(二)意境

2、夏日(表示青春、热烈、畅舒情怀)

借助常见的物象有:子规、蚕桑、蛙声、蜻蜓、小荷、黄梅、梅

子、鸣蛙、雨蓑、枇杷、种瓜、菜花、芙蓉、莲花、荷香、荷叶、藕

花、榴花、榴红、早菱、初莲、白鹭、鸣蝉、萤火、浓阴、莲叶、黑

云、稻畦等。

3、秋日(多表示凄清、悲苦、乡思之意。常用愁、孤、残、寂、

冷、昏、黄等字)

借助常见的物象有:寒山、秋水、孤烟、芦花、秋夕、秋荷、残

阳、桐叶、衰草、黄叶、流萤、霜晴、秋兰、露冷、霜天、鸿声、落

叶、夕阳、霜气、夕岚、秋月、冷露、冷桂、寒雁、残霞、渔火、寒

塘、去雁、老松、半月、霜月、婵娟、凉雁、虫吟、雁阵、月斜、塞

鸿、霜叶、枫林、西风、霜华、寒星、北雁、菊黄、黄花、桔子、蟋

蟀、采菊、菊花、荞麦、燕去、清秋、独鹤、昏鸦、寒山、飞霜、清

笳、孤灯、林高、残雨、浅沙、荷尽、菊残、橙黄、斜阳等。

4、冬日(表示傲寒、旅景、狩猎、艰难、咏雪等)

借助常见的物象有:冬雪、寒关、琼枝、飞花、江雪、天寒、风

(二)语言方面

清新、朴素、雅致、平实、华丽、通俗、幽默、活泼、庄重、简

约、简洁、精练、凝练、洗练、含蓄、明快、诙谐等。

(三)表达技巧方面(见上)

(四)思想情感

喜悦、愉快、欢快、激动、兴奋、忧愁、悲苦、孤苦、深刻、建

功立业、壮志未酬、积极、消极、旷达、洒脱、悲愤、乐观、悲观等。

1、忧国伤时

⑴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的《过华清宫》。⑵反映离乱

的痛苦。如杜甫的《春望》。

⑶同情人民的疾苦。如白居易的《卖炭翁》。⑷对国家民族前途

命运的担忧。杜甫《登楼》。

2、建功报国

⑴建功立业的渴望。如陆游的《书愤》。

⑵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的《从军行》。

⑶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⑷

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的《示儿》。

⑸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⑹揭露统治者的穷兵黩武。如杜甫的《兵车行》。⑺理想不为人知的

愁苦心情。如屈原的《涉江》。

3、思乡怀人

⑴羁旅愁思。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

⑵思亲念友。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的《春夜喜雨》。

5、长亭送别

⑴依依不舍的留念。如柳永的《雨霖铃》。

⑵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⑶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抒情手法:

第四篇: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技巧(超实用)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技巧

一、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古代诗歌的形象主要指诗歌的意象和意境。意象是带有作者强烈

思想感情的人物、事物、景物等,意境是诗人的思想感情和生动的客

观事物相结合而产生的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l、古诗中的“形象”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豪放洒脱型:如

大诗人李白的诗大多表现出豪放不拘、馘岸不羁、豁达大度的风格。

(2)忧国忧民型:如爱国主义诗人杜甫的诗大多表现其对人民苦难生活

深深的忧虑和同情。(3)归隐田园型:如东晋诗人陶渊明诗中描写的多

是悠闲自在、安贫乐道的摩居生活。

(4)寄情山水型:如唐代诗人王维诗中描写的山村风光和朋友聚会

的场面,俨然是一幅山水画。(5)儿女情长型:如李商隐的诗表现的离

别忧思和对爱情的忠贞不渝。(6)保家卫国型:如岳飞的《满江红·怒发

冲冠)塑造了一个精益报国的英雄形象.(7)边塞风光和戍边生活型:如

岑参、高适的诗大多表现边塞的风光和戍边将士的思乡之苦。

2、古诗塑造形象的方法:(1)细节描写: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

神态来刻画人物形象。(2)烘托:通过感觉、视觉、听觉以及其他事物

对诗歌中所描绘的人物进行烘托。(3)对比衬托:运用对比、类比来刻

人物形象。(4)比兴手法:如自居易的<长相思)运用了《诗经>的比兴

手法,上片以流水和高山比喻恩妇怀远之情,下片直述念远恨别的情

怀。(5)抒情方式:运用直抒胸臆、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方式

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3、鉴赏形象的技巧。对诗歌形象的鉴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

!(1)借助诗歌的形象,深入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2)借助诗歌的形

象,分析诗歌意境。(3)借助诗歌的形象,分析诗歌中的哲理。

二、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鉴赏诗歌的语言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

隐含意义、暗示意义,包括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

赏析诗歌语言在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方面的艺术效果以及

语言风格。

1、诗歌的语言分为以下几种:(1)意象语言:如松、竹、梅、菊

等被人们赋予特定象征意义,象征人坚强、高洁、清高等品格。(2)

感语言:如“悲”、“喜”、“孤”等直接表露出诗人的情感。(3)

征语言:有些诗句本身含有一定的象征意义,有些是全诗通过具体事

物来说理。(4)特定称谓语言:如“杨柳”喻指分别;“秋水”指眼睛;

“盗泉”指不义之财;“鸿雁”指书信等等。

2、语言特点:(1)风格特点:主要包括“平淡、工丽、直率、委

婉、自然、清幽、雄奇、奔放、洗练、沉郁”等。(2)结构特点:主要

包括“叠词、倒装、意象词语罗列”等。

三、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

托、对比、反语、反复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

烘托、欲扬先抑、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结合、比兴、

直抒胸臆等表达方式方法的运用。

l、修辞手法:在古代诗歌中,经常运用各种修辞,以加强表达效

果。如:比喻除了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生动形象外,还可以体现

出意象的情态特征。腺语、双关等修辞能委婉含蓄地表达出诗人的情

感。排比、反复等修辞能表达诗人强烈的情感等等。

2、表现手法(1)象征:象征是诗歌惯用手法,主要作用是用物象

征人的品德节操。如以“梅”象征高洁、清秀、淡雅、素朴;以“菊”

象征高洁、傲霜斗雪的坚强等等。(2)托物言志:是作者借助物的象征

义来表达个人胸怀心志的一种艺术手法。(3)注重写景:诗歌贵在含蓄,

结合、虚实结合、卒章显志等。

3、结构:诗歌的结构安排常见的有层层渲染铺垫、首尾照应、结

构对比等。

四、诗歌的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包括作品的内容与主

旨,作者的思想感情与态度,作品的意义(包括作品的积极意义与局限

性,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审美趣味与感情基调。要准确评价“诗歌

的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主要是把握诗歌的思想主题。古诗中常

见的主题包括以下几种:l、思乡主题:如赞颂壮丽河山;抒发羁旅愁

思;思念家乡等。

2、咏人主题:如同情劳动人民;反映离乱痛苦生活;思念亲友;

依依惜别、情深意长等。

3、慰己主题:如抒发凌云壮志、施展才华抱负;悲叹年华早逝、

壮志难酬;怀才不遇、仕途失意:告慰生平的喜悦等。

4、报国主题:渴望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感叹:

山河沦丧的感叹;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等。

5、伤世主题:昔盛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等。

了解了诗歌的主题思想。就能把握诗人的观点态度和所寄托的情

感,进而深刻理解作品的意义,为更深一层地鉴赏古诗奠定坚实基础。

第五篇:高中语文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技巧答题要领: 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

(句意+文意+主旨情感)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描写)什么

+抒什么情 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1.

析诗中的关键字词 命题方式:这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命题变式:甘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

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

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2.赏析诗中的重要语句 命题方式:这句诗有何特殊含义或深沉含义?

命题变式:这句诗最具表现力,试简要分析。解答分析:先解释清这

句诗的字面意义,然后或扣语言特点、或扣思想情感作具体分析。3.

赏析诗歌的写作技巧 命题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命题变

式: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

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当然围绕艺术手法,也会有一些更具

体的提问方式。问题越具体,相对而言,回答越容易。解答分析:表

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

的一些表现手法。4.赏析诗歌的语言特色 命题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

有何特色? 命题变式: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语言艺术)。解答

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

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或某句诗的含义(特殊含义、深层含义,如语

境含义、意境含义)。能用来答题的词语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

华、沉郁顿挫、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

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5.赏析诗歌的思想情感 命题方式:这首

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命题变式:请分析这首诗的主旨或对于本

诗内涵,你是如何理解的。解答分析:这种题型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

来的情感或某句诗的含义(特殊含义、深层含义,如语境含义、意境

含义)。能用来答题的词语一般有:壮志未酬、报国无门、闺中怨恨、

念远思家、忠贞爱国等。盘点知识

一、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 花草类(1)菊:隐逸、高洁、脱俗

2)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逆境(3)兰:高洁(4)牡丹:富

贵、美好(5)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6)花开:希望、

青春、人生的灿烂(7)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

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8)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

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 生活的轨迹就是一个永恒的圆,终点也

就是起点。关心如火把,上进心像梯子,责任心是勇气的指向标。树

木类(1)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2)黄叶:凋零、美

人迟暮、新陈代谢(3)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4)松柏:坚挺、

傲岸、坚强、生命力(5)竹:气节、积极向上(6)梧桐:凄苦(7

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 风霜雨雪云类(1)海浪:人生

的起伏(2)东风:春天、美好(3)春风:旷达、欢愉、希望(4)露:

人生的短促、生命的易逝(5)天阴:压抑、愁苦、寂寞(6)海浪的

汹涌:人生凶险、江湖诡谲(7)狂风:作乱、摧毁旧世界的力量(8

西风: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9)雪:纯洁、美好、环境的恶劣、

恶势力的猖狂(10)小雨:春景、希望、生机、活力、潜移默化式的

教化(11)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

空、幻灭(12)暴雨:残酷、热情、政治斗争、扫荡恶势力的力量、

荡涤污秽的力量(13)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

狂、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14)江水: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

绵长的愁苦、历史的发展趋势 动物类(1)子规:悲惨、凄惨(2)鱼:

自由、惬意(3)鸿鹄:理想、追求(4)猿猴:哀伤、凄厉(5)乌鸦:

小人、俗客庸夫(6)沙鸥:飘零、伤感(7)狗、鸡:生活气息、田

园生活(8)(瘦)马:奔腾、追求、漂泊(9)(孤)雁:孤独、思

乡、思亲、音信、消息(10)鹰: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

成功 器物类(1)玉:高洁、脱俗(2)簪缨(冠):官位、名望 颜色

类(1)白:纯洁无瑕、丧事(2)红:热情奔放、青春、喜事(3)绿:

希望、活力、和平(4)蓝:高雅、忧郁(5)黄:温暖、平和(6)紫:

高贵、利国利民(7)黑:黑暗、绝望、庄重、神秘、对死者的怀念、

命途的多舛 除非你自己弯下腰,否则没人会跳到你的背上。成功的画

卷,要用自信的画笔去描绘。其他类(1)英雄:追慕、自愧自叹(2

小人:鄙夷、明志、自省、鞭挞(3)古迹:怀旧明志、昔盛今衰(国

家)、衰败、萧条(古迹一般和古人密切相联)(4)草原:辽阔、人

生境界、人的胸襟(5)仙境:飘逸、美妙洁净、忘尘厌俗(6)天地:

人类的渺小、人生的短暂、心胸的广阔、情感的孤独(7)乡村:思归、

厌俗、田园风光、生活气息、纯朴美好、安逸宁静(8)城市(市井):

繁荣热闹、富贵奢华(9)破晓:初现希望(10)朝阳:希望、朝气、

活力(11)夕阳:失落、消沉、珍惜美好而短暂的人生(12)深夜:

愁思怀旧

二、诗歌的语言 这部分涉及的考点有炼字、音韵、格律(押韵、

对仗等)、简繁、用典等。在这里我们把炼字以外的内容称之为炼篇。

1.炼字。诗歌是高度凝练的艺术,古往今来的诗家都非常重视炼字,

有“诗眼”“词眼”之说。一般指五言之中第三字,七言之中第五字,

也有以第二字、第四字乃至末字为“眼”的。其实“眼”就是诗句的

关键处,不拘在腰在膝在足。动词、形容词等是古诗炼字的重要内容,

其他一些词语如名词(意象名词、表颜色的词)、副词、数量词也常

常耐人寻味。还有一些特殊形式的词语,如叠词、拟声词、意象名词

罗列等,常能表现出特殊的表达效果:叠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

强调作用;拟声词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多个名

词连用,意象的组合会营造一定的意境。2.炼篇。对于绝大多数的诗,

炼字只是其锤炼语言的一部分,如果一味强调炼字,就会使诗歌陷于

“有句无篇”的误区,所以诗人们同时也非常重视对“篇”的锤炼,

即应包括格律的锤炼与总体语言风格的把握。总体的语言特色包括一

句话或者全篇的语言特色。诗歌的语言风格常见的有平淡、工丽、直

率、委婉(含蓄)、清新、简洁、明快、自然、飘逸、清幽、雄奇、

豪放、浑厚、旷达、悲慨、苍凉、沉郁、低沉、舒缓、洗练等。需要

指出的是每一个诗人都有各自的风格特点,而同一个诗人也可能具有

多种风格。3.注意诗歌语言的变形。诗歌要借助非常俭省的语言外壳

来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还要符合音韵的需要,非对语言作出变形不

可。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颠倒

词序、省略句子成分等等,主要目的是建立格律以造成音乐美,给读

抒什么情。个别时候以乐景抒哀情,目的是增加哀的程度。3.表现手

主要有渲染、烘托(包括正衬和反衬)、白描、悬念、赋比兴、联

想想象、动静相衬、以动写静、列锦(名词罗列)、虚实结合、欲扬

先抑、寓褒于贬、明褒实贬、言此意彼、换位思考、画龙点睛、以小

见大、语序倒置、情景理合一,等等。4.行文结构 常见的有首尾照应、

开门见山、层层深入、承上启下、起承转合、先总后分、先景后情、

卒章显志、衔接、铺垫、伏笔、照应等。5.材料取舍 有主次、详略、

繁简等等。材料是构成文章的血肉,材料的详略取舍往往体现了作者

的用意。6.修辞手法 主要的修辞手法有:对偶、比喻、拟人、借代、

夸张、排比、对比、起兴、反复、设问、互文、用典、象征、寄寓、

寄托等。在实际运用中,多种修辞往往是交叉在一起的。

四、诗歌的思想内容 1.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1)忧国伤时

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反映离乱的

痛苦。如:杜甫《春望》。同情人民的疾苦。如:杜甫《茅屋为秋风

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

甫《登楼》。(2)建功报国 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龟虽寿》、

陆游《书愤》。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从军行》。报国无门

的悲伤。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

滋味》。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走到花

儿跟前,给它一滴水,它将会绽放得更美丽。今天燃起信念之火,明

日定能铸就辉煌。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如:杜甫《兵车行》。理想

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涉江》。(3)思乡怀人 羁旅愁思。

如:孟浩然《宿建德江》、温庭筠《商山早行》。思亲念友。如:王

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边关思乡。如:范仲

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闺中怀人。如:王昌龄《闺怨》、欧

阳修《踏莎行》、李白《子夜吴歌》。(4)生活杂感 寄情山水、田

园的悠闲。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昔胜今衰

的感慨。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借古讽今的情怀。

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

照《如梦令》。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

调歌头》。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

河北》、辛弃疾《西江月》。(5)长亭送别 依依不舍的留恋。如:

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别》。情深意

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坦陈心志的告白。如: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2.评价作品思想内容应注意的问题(1

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

握。如辛弃疾曾经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出生入死,南归之后又遭到投

降派的排挤和打击,所以其词多为回忆过去如火如荼的战斗生活,或

者表达报国无门的愤懑情绪,风格豪放悲慨。(2)了解某个时代的风

貌,同样有助于准确把握这个时代的文学作品。比如,唐代国力强盛,

投笔从戎的知识分子大多精神昂扬,情感豪迈,在他们的诗中,尤其

是边塞诗中,虽有塞外环境的恶劣,也有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但更多的是同仇敌忾的愤慨,保家卫国的决心,因而诗歌格调高亢,

情绪激荡。而宋代则大不相同,积贫积弱、国力衰微的大宋朝,已没

有了大唐的气象,在知识分子的笔下,豪迈之气少了,悲凉之气多了,

主管如何管-河北教育院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技巧

本文发布于:2023-11-24 16:31:2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081468422515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技巧.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技巧.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