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圈ZH■E—啊疆—目2ooONCXUE WENKE 8.12
广
谱 l乐与语文课
江;末 华姿职 蜉校(2l44叫)jj 袁雅芬
叠i | _ —
基蓬 i j 薹
j 辫0 。|■
囊 囊 j l li篡囊
蓦
囊 ”
j
古人在《乐记》中曾经说过:“诗,言其志也;歌,咏其
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乎心。”由此可见,言、声、舞
同出一源,文学与音乐宛如一对孪生姐妹。语文教学与
音乐教学的相互渗透,可以激发学生学好语文、音乐的
兴趣,陶冶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操,提高艺术素养,能在
艺术感受中学会和掌握记忆方法。现如今,音乐已不再
只属于音乐课,也不是音乐课的专利,它已悄悄地走进
了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在语文教学中占了一席之
地,因为它的出现令我们的语文课充满了活力,令孩子
们的综合能力得以发展。
那么,我们教师应该如何把握住音乐的命脉,让这
无声的艺术来培养和造就出更多能适应时代发展的人
才呢?
首先。语文教师应不断加强文化修养,让音乐走进
语文课堂
有位教育部领导曾经说过:“音乐是文化素养的重
要内容,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作为文化
素养的重要内容,音乐知识的普及和音乐修养提高对
于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和广大受教育者增强自身文化修
养意义重大。”因此,教师要在语文教材中寻找音乐契
机:教材中有一部分篇目本身就是描写音乐的,如自居
易的《琵琶行》、刘鹗的《明湖居听书》等,我们不但可以
从课文中重现当时的音乐,还可以学习作者描写音乐
的手法。青少年学生听觉敏锐,善于模仿,具有音乐的
潜能。如鲁彦的《听海》、陈祖芬的《读海》等读来犹如一
首伟大的乐章,时而舒徐流畅,时而激越雄壮。另外一
部分篇目则可以利用音乐创设的特殊情境,让学生置身
于情境渲染中,在一种心理场的影响下,去感受课文的
内容,以产生强烈的情境感应效果,努力达到音、境、情、
理的结合。
其次,语文教师要深刻把握教材内涵。选择相同旋
律的音乐
音乐用节奏、旋律、速度等各种手段来表现人的情
感。而文学的音韵、节奏就吸取了音乐的技巧,时而柔
和,时而铿锵,伴着美妙的音乐诵读,让音乐诠释课文。
教师要在充分理解教材内容和思想内涵的基础上,精选
与主题密切相融的音乐,不能貌合神离或有“风马牛不
相及”之嫌。有些课文清新小巧,有如泉水叮咚;有些课
文大气磅礴,有如长江大河;有些课文细腻含蓄,又像和
风细雨;有些课文激昂热烈,恰似狂风骤雨。因此音乐
的选择非常关键,不恰当的音乐非但对课文理解没有帮
助,还有可能妨碍学生的领悟。音乐的节奏、旋律、风格、
感情应该与课文相近,这样才能感染学生,真正体会文
章的内涵。比如在上《孔雀东南飞》时,就可以先用小提
琴协奏曲《梁祝》来配合,让学生从那忽疾忽缓、时轻时
重的乐曲中体验课文情感,共同感受其相见时的悸动、
相知时的惊喜、相爱时的欢悦、送别时的凄凉、殉情时的
悲切、“化蝶”时的真切,那么学生很自然地会由梁山伯
与祝英台不幸的遭遇联想到课文中焦仲卿与刘兰芝的
悲剧,这为老师正式讲析课文打下了情感的基础。在上
《故乡的榕树》时配以歌曲《童年》,欢快的节奏和童趣的
往事相得益彰;以《好汉歌》衬《谈<水浒)的人物和结
构》,鲁达的形象跃然眼前;《我爱你塞北的雪》与《沁园
春・雪》动静结合,风光无限;《黄河颂》突现出《风景谈》
“人主宰着自然,人创造第二自然”的主旨。
再次。语文教师要设计完整的教学思路,捕捉音乐
的最佳时机
音乐虽有“感染、熏陶作用”且有效、简便,但它毕竟
只能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一种辅助手段,音乐使用在课堂
的比重要注重分寸,不可“喧宾夺主”,音乐出示要把握
好“火候”,要“该出手时才出手”。教师可以在一堂课自
由选择音乐的时机。可以用音乐巧设开头,吸引学生,
让他们快速地进人课文的氛围中,置身于教学内容相应
情境之中,奠定感情基调,去感知作者所要表述的内容,
所以有“善于始者,成功已半”的说法。如用《天堂》带入
《内蒙访古》,用《一剪梅》引入《病梅馆记》等。可以用音
乐制造高潮,“文似看山不喜平”,同样,一堂好课也应该
是波澜起伏、高潮迭出。通过音乐刺激学生,调动他们
的情绪,激发学生的思考,如《记念刘和珍君》讲到段祺
瑞政府残害青年学生时插入歌曲《七步诗》,“悲愤”之情
本文发布于:2023-11-24 14:39:2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080796822510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音乐与语文课.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音乐与语文课.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