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勒歌教学设计一等奖
这是敕勒歌教学设计一等奖,是优秀的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
们参考学习。
敕勒歌教学设计一等奖第1篇
【教学目标】《敕勒歌》名师优秀教案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敕勒歌》。
2.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并能展开想象,体会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
想感情。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积极豁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展开想象,体会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引入:我们祖国的幅员辽阔,有数不清的美丽景色,今天让我们
一起来参观雄伟壮观的北国风光。
2.利用多媒体或教学挂图,展示北国风光。(教师板书诗题:敕勒歌)
(二)通读全诗,把握诗境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3.读后借助课文注释,试着说说诗的大概意思。
4.全班齐读古诗。
(三)分步解读,品悟诗意
1.解题意。
读诗题,看注释了解题意。敕勒是一个游牧的民族,生活在现在的山西、
内蒙一带。这首诗就是敕勒人当日所唱的牧歌。
2.读通诗句,理解诗意。
①读一读,想一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
“敕勒川,阴山下。”这一句写了敕勒川的位置。敕勒川,在阴山的脚
下。
引导学生读注释,了解“穹庐”指的是敕勒人生活的毡帐,就是现在的蒙
古包。“见”(同“现”),露出的意思。
学生质疑,讨论诗意。
②“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表现了大草原的`什么特点?包含了草原牧民
的什么情感?
表现了天高地阔,草原辽阔无边,地之四边与天之四垂相接,天空像巨大
的蒙古包。用自己日日相伴的最为亲近的生活居所来比喻,饱含了草原牧民热爱自
己的家园的情感。
③诗中为什么不写人,而是强调、渲染天地苍茫,上下一片?在这样的背
景下,“风吹草低见牛羊”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诗中不写人,而是强调、渲染天地苍茫一片,正是要突出表现大草原的这
种天地旷远、浩瀚自然的特点。虽然诗中没有写人,但诗中并非无人,风吹草低见
牛羊,有牛羊的地方就有人,或者说有一双发现这些牛羊的牧民的眼睛出现在诗
里。在这样“天苍苍,野茫茫”的背景下,就可能给我们如下的感觉:(1)油然
地之间,风吹拂着丰茂的草原。时而在这里,时而在那里,露出遍地散布的牛群和
羊群。”
3.交流:看到这样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
(引导学生体悟诗情,感受草原风光的辽阔壮美,激发学生的向往和热爱
之情。)
4.感情诵读古诗。
这首古诗还有一个神奇的传说呢!据说,在公元646年,统治中国北部的
东魏和西魏两个政权之间爆发一场大战,东魏丧师数万。军心涣散,主帅高欢为安
定军心,在宴会上命大将斛律金唱《敕勒歌》,群情因之一振。
想想,我们应该怎样朗诵这首诗。学生先自己反复练习朗读,再指名朗
读,集体评议是否读出诗中宏大的气势。
5.当堂背诵这首古诗。
敕勒歌教学设计一等奖第2篇
教材分析:
《敕勒歌》是一首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这首民歌描绘了我国内蒙古
阴山脚下土地辽阔、牧草丰茂、牛羊肥壮的草原风光。诗歌反映了北方少数民族的
生活,表现了他们对生活、对家乡的热爱。整首诗场面宏大、意境高远、层次清
楚、语言通俗。在景物描写方法上,静动结合是本诗的显著特点。
学生分析:
这首诗歌,学生在小学时已接触过,但只是停留在篇目背诵的浅显层面
上,对诗歌的景美、情美、构思美缺少探索和体验。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乐府诗。
2.掌握生字、词语,背诵、默写课文。
3.理解诗歌表达的意境、思想感情,以及写作技巧。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意境、思想感
情;通过合作探究理解诗歌的写作技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热爱古代文化的情感。
评价任务:
1.了解乐府诗。
2.背诵、默写课文。
3.理解诗歌表达的意境、思想感情,以及写作技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PPT2)
1.运用PPT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注:草原风景作背景图
片,
二、自主学习,我“行”我“诉”。(PPT4、PPT5)
(一)检查预习,掌握基础。
教师请学生口头汇报课前查阅的“敕勒族”、“乐府诗”的有关资料,然
后字幕补充相关资料,重点强调红字部分。
1.《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方敕勒族的民歌。敕勒族又名丁零、高车、回
鹘,是今天维吾尔族的主要族源。南北朝时敕勒族相当繁盛,史书记载有十二个部
落。而歌中的“敕勒川”就是今天的呼和浩特市周围的广大地区。北有大青山挡
风,南有黄河迂曲补水,乃是游牧民族十分向往的冬夏两宜的肥美牧场。
2.《乐府诗集》将《敕勒歌》收入《杂歌谣辞》。《乐府诗集》是宋代郭
茂倩编著的乐府诗总集,主要记录了两汉到唐五代的乐府诗和先秦歌谣,共一百
卷。传世名篇佳作众多,如《木兰辞》、《陌上桑》、《十五从军征》、《孔雀东
南飞》等。
3.生字积累(指定同学朗读)
敕勒(chìlè)穹庐(qióng)见牛羊(xiàn)
天似(sì)笼盖(lǒng)
(二)指导朗读,品悟诗韵。(PPT6)
1、播放示范朗读PPT。
2、指导朗读:朗读时应注意什么?(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
强弱、速度的快慢师生共同朗读一遍。)
3、自由朗读:可以大声朗读,也可低声吟唱,注意朗读要求模仿示范朗
读把诗歌读通、读懂。(两分钟)
4、跟读:放示范朗读学生小声跟读两遍,体会诗歌的韵律。
5、汇报朗读:找3人单独朗读,及时指导评价。
(三)感知课文,品悟诗意。(PPT7、PPT8、PPT9)
教师用PPT播放思考问题。
教师指导语: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思考字幕上的四个问题,五分钟后,
你可以抢答任意一题。机会难得,希望同学们把握展示自己的机会呀!
学生活动:独立思考,酝酿答案,在练习本上整理答案提纲。举手抢答。
教师活动:鼓励学生举手抢答,及时评价、归纳、补充学生的答案。对未
抢答的题目可指定成绩较好的学生回答。
1.你在诗中都看到了什么?它们都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在诗中写了草地、天空、蒙古包、牛羊。天空的特点是苍
苍,草地的特点是茫茫,这苍苍的天空、茫茫的草地,看上去显得辽阔无边。风吹
过来,草低下头,看见了许多牛羊,草的特点是茂盛,而牛羊的特点是肥壮。)
2.“敕勒川,阴山下”一句除了说明敕勒川的地理位置外,还有何用意?
(参考答案:一方面,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入云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
景衬托得十分雄伟。另一方面,“阴山”是北方民族祖祖辈辈生活繁衍的地方。它
是乡情的浓缩,是故土的代名词,为下文表达对草原的热爱做铺垫。)
3.可以表现天高地阔的比喻很多,诗人为什么要选择穹庐?这其中包含了
草原牧民的什么情感?
(参考答案:穹庐是草原的特点,用牧民们日日相伴的最为亲近的生活居
所来比喻,非常亲切。表现出草原牧民们对自己家园的热爱,对草原的赞美。)
4.诗中为什么不写人,而是强调、渲染天地苍茫,上下一片?在这样的背
景下,“风吹草地见牛羊”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参考答案:草原上并非无人,“见牛羊”一句暗示了人的存在。不写
人,是为了突出表现草原的浩瀚苍茫的自然特征。这样写使人油然涌起一种生机
感、喜悦感、悠然自在感。)
三、合作探究,发现精髓。(PPT10、PPT11)
请你选择一个角度,谈谈《敕勒歌》写作上的巧妙之处。(提示:从修
辞、动词使用、诗文结构等角度谈)
学生活动:1.以小组为单位探讨,把探讨结果整理在练习本上。2.各组推
举代表全班交流。
教师活动:灵活处理各组发言顺序,及时肯定发言内容。学生能能围绕答
案说出大意即可,不要拘泥于答案中的固定词句。
参考答案:
1.动静结合体现草原的美。诗的前六句写平川,写大山,写天空,写四
句——“风吹草低见牛羊”,境界便顿然改观。草原是牧民的家乡,牛羊的世界,
但由于牧草过于丰茂,牛群羊群统统隐没在那绿色的`海洋里。只有当一阵清风吹
过,草浪动荡起伏,在牧草低伏下去的地方,才有牛羊闪现出来。那黄的牛,白的
羊,东一群,西一群,忽隐忽现,到处都是。于是,由静态转为动态,由苍茫一色
变为多彩多姿,整个草原充满勃勃生机,连那穹庐似的天空也为之生色。
2.动词“吹”、“低”、“见”使诗境宏厚,味外有味。“吹”字,体现
了长风劲吹的豪放,吹出了滚滚牛羊,吹出了苍茫草原的隐秘。“低”字,不仅可
见草原的水草丰茂,又展现了草的动感。“草低”才显现牛羊。动词的使用,是作
者欲藏故露的写景方法,已经耐人寻味。
3.构思巧妙,结构上双重反衬。一是广阔无垠、大面积的空白,与微露的
牛羊之间的衬托;二是从苍茫的死寂到生命的喜悦的对比。
四、达标检测,跃跃欲“试”。(PPT12、PPT13)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chìlè()qiónɡ()庐见()牛羊天似()笼()盖
(二)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语句。
1.游牧人住的圆顶毡帐,形状像蒙古包。()
2.青色。()
3.辽阔,深远。()
4.同“现”,呈现。()
(三)品味下列语句。
1.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2.风吹草低见牛羊
(四)问答题:
可以表现天高地阔的比喻很多,诗人为什么选择穹庐?这其中包含了草原
民的什么情感?
参考答案:
(一)敕勒穹xiànsìlǒnɡ
(二)穹庐苍苍茫茫见
(三)环顾四野,天空就像其大无比的圆顶毡帐将整个大草原笼罩起来。
敕勒族人用自己生活中的“穹庐”作比喻,说天空如毡制的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
原的四面八方,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这种景象只在
大草原或大海上才能见到。这就体现了浓厚的民族和地方色彩。
五、课外练习,拓展提升。
请将《敕勒川》改写成一段优美的
写景抒情文字。
附:
教后反思
亮点:
1.课堂引入,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一堂课兴味盎然。
2本堂课学生听、说、读、练,调动了学生多种活动,完成了课堂目标,
使学生“健康的疲劳”。
建议:
1.课堂导入的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四分多钟,教师可播放一半。
2.探究“《敕勒歌》写作上的巧妙之处”,学生可能探究较浅,还须教师
适时点拨。
敕勒歌教学设计一等奖第3篇
教学目标:
1. 会认“庐”、“笼”、“盖”3个生字,会写“茫”、“苍”2个生字。
2. 正确、流利、富有韵味地朗读、背诵古诗。
3. 通过看注释、查字典、想画面等方式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感受诗中草原
教学准备:PPT
一、 听歌激趣,揭示课题
1. 师:相传有这样一个故事,很久很久以前,东魏和西魏之间爆发了一场大
战,东魏的战士死伤了几万人。士兵们垂头丧气,可把主帅急得呀……于是,设酒
宴请大家。就在这时,大将深情地唱起了一首本民族的歌,多么深情,多么动听,
把所有人都带回了日思夜想的家乡,泪水湿透了衣裳。第二天,面临的又是一场恶
战——同学们,你们猜猜战果如何?
生:打败。
生:可能胜利了,想早点回家。
揭示课题:
师:是呀,士兵们个个奋不顾身,勇往直前,最后取得了胜利。好奇怪呀,是
什么力量让他们发生了这样神奇的变化?
生:是这首民歌使他们发生了变化。
师:这首具有魔力的民歌就是著名的北朝民歌《敕勒歌》。板书课题
2. 读课题。个别读、齐读。(翘舌音)
提出疑问,预设:敕勒歌是什么?民歌是什么意思?北朝是什么意思?……
3. 读了诗题,你有什么疑问么?
生:老师带来了一张资料卡。
4. 出示资料卡,了解敕勒。
1) 读一读:借助拼音大声读两遍以上古诗,读准字音,能干的孩子试试,读
出节奏。
2) 想一想:这首古诗描写的是哪里的景色?
2. 指名读课文
1) 容易读错的字“见”。 3生读,齐读。控奏
出示注释,注释就是对字的意思的解释。在这里“见”同“现”,是出现的意
思。
2) 出示停顿的小魔棒,这样读古诗,更有韵律美,自己先试试看。齐
3. 齐读古诗
4. 那么谁来说说这首古诗到底写了什么呢?
(写了大草原的景色)
生:自由交流。
生发言
师:真会读诗,将头脑中的文字换成美丽的画面,读诗要的就是这种感觉。
三、 品读诗文,想象画面
学习第一句古诗
1) 可是,这片大草原在哪里呢?
生:学生找描写大草原的位置的一行古诗。
2) 课件出示:刺勒川,阴山下。
① 我们看这个“川”字,老师查了字典,它有这几种意思(出示图片),谁
来说一说在这行诗里,它是哪种意思呢?(平原)
生:了解“川”是平原的意思。
② 是的,“川”指的是平原,这片平原的名字就叫做------刺勒川,它在高
① 谁来读读这行诗?生读
生读,出示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② 咦?穹庐是什么东西呀?有哪个小老师来说说。
a) 生猜意思
生:预设 a.生猜穹庐的意思,
b) 藏了个“庐”字,广阔的天底下有一户人家,所以庐就是房屋的意思。
c) 小朋友们认识这些白色的东西吗?(帐篷)见过帐篷吗?
b.通过图片知道穹庐就是蒙古包的意思。
但是,敕勒族人的帐篷可不是像我们一样临时休息的地方,那是他们的家哦!
我们给了它们一个特别的名字,叫——蒙古包。所以,穹庐就是蒙古包的意思。
③ 师:为什么他们的家和我们的家不一样呢?怎么造这样的家呢?我们的房子
是怎么样的呀?
生:他们房子不能带走。
师:是啊,游牧民族 为了____方便移动。他们移动是为了?
生:放羊、放牛。
师:天似穹庐?好不恰当的比喻呀,怎么就说天似穹庐呢?
生:天空蓝蓝的……(颜色)。圆圆的房顶(形状)
师:天空好像穹庐所以,我们说“天似穹庐”。这个“似”就是好像的意思。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男、女,齐读。
师:“笼盖四野”,笼盖是什么意思?瞧!
④ 你看,天空就像圆圆的屋顶笼罩在原野上。你觉得这是一片怎样的天空?
(辽阔、广大、一望无际)多么雄壮辽阔,能带着这种感觉读一读这行诗么? 读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生做笼盖的手势、男女赛读)
生:交流这是一片怎样的天空?(辽阔、一望无际)多么雄壮辽阔,能带着这
样的感觉读读这行诗么? 读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生做笼盖的手势、男女赛
读)
4)碧绿的草原、高高的青山、白色的蒙古包,多美的画面,让我们一起再有
感情地来读读第一句诗。
有感情地来读读第一句诗。
2.学习第二句诗
师:小朋友们~抬头,天怎么样的,什么颜色的呀?
师:哦~青蓝色的。
课件出示: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齐读)
生: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齐读)
1) 理解“天苍苍”、“野茫茫”。
师:天空除了一望无际还是怎么样的呢?你能看着图片来说一说么?
① 生:自由发表看法
② 积累“苍苍”的词语
老师总总结:(出示图片)其实,天空蓝蓝的、一望无际的样子就是——“天
苍苍”
③ 看图片交流这是一片怎样的原野。
天蓝蓝的,敕勒人说“天苍苍”,“苍苍”也可以用来形容其他事物呢!(出
示松柏图)松柏翠绿翠绿的我们可以说——松柏苍苍(出示白发图)
像这样头发白白的可以说——白发苍苍。希望同学们可以多多积累这样的词
语。
④ 积累“茫茫”的词语
⑤ 师:小朋友们~低头看~原野是怎么样的?
是啊,站在这样的大草原里。难怪敕勒族人发出了这样的感叹——野茫茫,那
么,还有什么也是茫茫的?(出示黄山云海图片)云雾缭绕的景色可以说成——云
雾茫茫。(出示望不到边际的大海的图片)我们可以这样形容大海——大海茫茫。
2) 理解“风吹草低见牛羊”。
再低头看!一阵风吹过……“风吹草低见牛羊”。
师;这茫茫原野里还藏着什么呢?
生:牛羊
来扮演牛羊,把课桌当作草。
师:风没来时,桌子就是草原的草;风吹来了,风吹草低……见牛羊。
师:这个“见”字把整个草原写活了。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着在你脑海里浮现了什么画面呢?(引导牧草茂盛、
牛羊肥壮、人们生活好)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你想象到的画面。
我仿佛看到了 。
我仿佛听到了 。
我仿佛闻到了 。
3) 读全诗。
4) 师:带着自己的想象,来,拿起书本,深情朗诵全诗。
我们读好第二句诗。
5) 熟读成诵。
师:读诗就是要这样,把文字读成漂亮的画。瞧,让我们走进这美丽的风景,
深情吟诵《敕勒歌》!
四、 教学生字,指导书写。
1. 师:出示“苍”、“茫”,引导学生观察结构、关键笔画。
生:观察结构、关键笔画
2. 师:范写生字。
生:书空
3. 评改生字。
师:1500多年过去了,《敕勒歌》吟唱了一代又一代,它在每个人的心中草
原就是一副美丽的画卷。
1. 布置任务:把你脑海中美丽的大草原大草原画下来~
2. 让我们伴随着民族歌手——腾格尔《敕勒歌》结束我们的这一课。
教学反思:
《敕勒歌》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之一。敕勒,
当时北方少数民族之一。民歌歌咏了大草原苍茫辽阔、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了敕
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开头交代了敕勒川位于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
衬托得十分雄伟。接着用“穹庐”作比喻,说天空如毡帐,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
方,依次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最后描绘了一幅水草旺
盛、牛羊肥壮的草原全景图,有静有动,有形象,有色彩。诗风格明朗豪爽,语言
明白如话,具有浓郁的草原气息。
《语文新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目标指出: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
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低年级古诗教学既要落实识字、
写字教学任务,又要引导学生感悟古诗意境。在遵循儿童认知特点的前提下,以度
生全面、深刻地理解诗意,图片的展示、音乐的渲染,营造了良好的教学情境,为
学生体会诗境起到了好的促进作用。
从“抬头看”“低头看”“低头细看”的过程,一步步引领学生发掘草原景物
之美。通过扮演“牛羊”,亲身感受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见”,把草原写活了。从
起初准确、有节奏地朗读诗文,到伴随着音乐朗诵诗文,最后伴随音乐脱离书本熟
读成诵。层层深入,更好体会草原风光。
书写指导方面,让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特点,跟随老师书空,并在互评、指导
中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让学生体会书写的快乐。
课堂结尾,让学生将脑海中的想象用画画的形式巩固,将古诗从文字转换、呈
现为美丽的画面感。将民族歌手腾格尔《敕勒歌》带给孩子,更容易接受民歌的不
同。
敕勒歌教学设计一等奖第4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敕勒歌》。
2、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展开想象,体会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朗读这首诗,感受诗中所描绘的景色
教学难点
由歌曲《美丽的草原是我家》引入新课。(一首优美的歌曲仿佛把我们带入北
方美丽的大草原,仿佛让我们看到蓝蓝的天,青青的草,洁白的云,成群的牛羊。
在古代同样有一首歌,它写尽了北方草原的富饶壮丽,写尽了草原人对家乡的热
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敕勒歌》)
2、板书
二、朗读课文
导语:诗歌重在朗读和品味,有的同学已迫不及待,下面同淡们的自由朗读,
扫清诗中的文字障碍。
1、学生自由读
2、字词检测
敕勒川
(
)
天似
5、指导朗读
朗读时应注意什么?要注意节奏(划出节奏)、重读的字(找出重读的字)以
及音调的高低起伏(最后一句的读法)
6、师范读
7、生再读
8、男女生PK
9、师生齐读
(过渡语:读这么多遍,你感受如何?很美,就像歌曲一样,在古代它就是一
首歌)
三、背景介绍
《敕勒歌》是我国在南北朝时流传在敕勒族的民歌
,主要反映北方人的尚武精神、人民疾苦、风光景色等,收录在《乐府诗集》
中。乐府,是汉代设立的一个音乐机构,它的任务是制礼作乐、搜集歌辞和训练乐
员。所搜集的配乐的诗歌,就叫乐府诗,有的出于文人之手,有的是民歌。
四、整体感知
读了这么多遍,相信同学们各有所获,下面根据诗歌的内容思考
1、《敕勒歌》都写了
等景物,
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的图画,抒发了敕勒人
赏析:此句运用比喻,写出了草原的天高地阔、一望无际、浩瀚无边的特点,
表达了敕勒人对家乡的热爱。
2、天苍苍,野茫茫
此句运用叠字,“苍苍”“茫茫”把草原的辽阔无边、人烟稀少的特点形象的
表现出来。给人一种旷远迷茫的感觉。
3、风吹草低见牛羊
此句写出了草原的牧草丰茂、牛羊成群的特点,看到这样的景色,人们不免生
出一种喜悦感、生机感、悠闲自得感。
过渡:我还有一个问题,“诗中为何选择穹庐?诗中见到人了吗?为什么不写
人?”
介绍敕勒族
敕勒族是北方一个少数民族,以游牧为主。南北朝时期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
北部与内蒙古自治区南部)一带。这个民族在北方辽阔的草原上,过着逐水草而居
的游牧生活,住随时可以搬动的“穹庐”(今俗称“蒙古包”)。
答案:用此比喻,更能表现出草原人对家园的热爱;其次,草原特点的反映,
草原辽阔极目远眺,天地混一,目之所及的天地相接处,天空好像垂下来,抬头所
见的顶部天空又变得隆起,天空显得高又亲近,充满着对草原的赞美。
时期的一首民歌。
2、文章描写景物的特点非常鲜明,请根据课文内容在每种景物前面加一个恰
当的形容词。
天空
草原
牛羊
家乡
八、拓展提升
导语:谁不热爱自己的家园,用你的眼睛发现家乡的美,激起你对故乡的热爱
和赞美之情。
欣赏家乡的优美风景
九、布置作业
选取家乡的一两处景点,写一篇赞美家乡的文章。
十、板书设计
本文发布于:2023-11-24 13:42: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080456622507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敕勒歌教学设计一等奖.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敕勒歌教学设计一等奖.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