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18《古诗两首》《敕勒歌》人教(部
编版)
《敕勒歌》说课稿
【教材分析】
《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朝敕勒族的民歌。诗篇热情地赞美了敕勒草原的辽
阔、水草的丰茂和牛羊的肥壮。此诗意境高远,风格浑朴苍茫,有着丰富的审美
内涵。作品用极其洗练简洁的语言,准确的描绘出敕勒草原的苍茫景象,歌颂了
山川风貌,赞美了牧民安居乐业的生活。
【课前预习】
1.熟练朗读《敕勒歌》。
2.了解关于《敕勒歌》以及《乐府诗集》的相关文学常识。
3.初步感受《敕勒歌》所表现的“景”与“情”。
【相关课程标准】
诵读古代诗词,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
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共同分析、探讨、
解决疑难问题”。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诗歌,体会音韵美。
2.了解《敕勒歌》和《乐府诗集》相关常识。
3.赏析诗歌展现的敕勒川壮丽的美景,体会敕勒族人对家乡的炽热情怀。
4.感受诗歌阔大恢宏的意境,提高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教学重点】
赏析诗歌展现的敕勒川壮丽的美景,体会敕勒族人对家乡的炽热情怀。
【教学难点】
感受诗歌阔大恢宏的意境,提高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教学方法】 诵读法 赏析法 比较法 归纳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走进敕勒草原
1.歌曲引入(播放《天堂》,电子相册展示草原风光图):听完这首歌曲,
看了这些草原风光图,请你说说草原给你留下的印象好吗?(学生自由发言)
过渡语:精美的图片展示了草原壮美的风光,一曲《天堂》,唱尽了牧人对
家乡的热爱,令人心潮澎湃;而一首《敕勒歌》则写尽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
光,让人心驰神往。今天,让我们共同来欣赏北朝民歌《敕勒歌》(课件出示课
题PPT1)板书课题。
我们先来看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PPT2)
2. 了解《敕勒歌》、敕勒族、《乐府诗集》的相关常识。
《敕勒歌》是北朝时期北方敕勒族的民歌,教师介绍敕勒族。
问:你还知道哪些与这首诗歌相关的知识呢?(学生展示)
《敕勒歌》选自《乐府诗集》,《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编著的乐府诗总
集,主要集录了两汉到唐五代的乐府诗,共5000多首,传世佳作众多。它是继
《诗经•风》之后,一部总括我国古代乐府歌辞的著名诗歌总集。(PPT3、4)
“乐府”,本是掌管音乐的机关名称,其具体任务是制作乐谱,收集歌词
和训练音乐人才。歌词的来源有二:一部分是文人专门作的;一部分是从民间收
集的。后来,人们将乐府机关采集的诗篇称为乐府,或称乐府诗、乐府歌辞,于
是乐府便由官府名称变成了诗体名称。(PPT5)
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和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辞》被誉为“乐府双璧”。
(PPT6)(简单了解,不需要记忆)
二、朗读,感受音韵之美
过渡语:当然,《敕勒歌》也是乐府诗中的传世佳作。下面就让我们朗读诗
歌,感受这首千古传颂的牧歌。
1.展示配乐朗读。(PPT7)
2.全班齐读,教师强调字音、停顿、重音和情感。
(过渡语:读准读顺了诗歌,这只是诗歌朗读的初步,朗读诗歌一定要注意
音调的高低、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还要注意诗歌所表现的情感基调,这样
才能读出诗歌的韵律美。)
字音提示: “风吹草低见牛羊”中的“见”读“xiàn”。
停顿提示: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重音提示:“穹庐”、“笼盖四野”、“苍苍”、“茫茫”、“见”、“牛
羊”。
情感提示:质朴粗犷、豪迈雄壮是北朝民歌的最显著特点,敕勒歌,主要是
对敕勒川这个大草原的歌颂,它是在辽远壮阔的大草原上纵情歌唱的歌,境界开
阔,整体上要读出豪迈雄壮。例如:“敕勒川,阴山下”读出高亢之调;“天似
穹庐,笼盖四野”以及“天苍苍,野茫茫”要读出苍远辽阔的意境;而“风吹草
低见牛羊”则要读出音调的高低起伏,重音落在“见”“牛羊”上,语调中洋溢
对美丽大草原的无比热爱之情。
3.学生自由朗读品味。
4.教师点读,引导学生点评,感受敕勒歌的音韵美。
三、品读,再现意境美
过渡语:清代诗歌评论家许印芳赞誉它有“得意忘言之妙,斯为乐府绝唱”,
为什么寥寥数语的《敕勒歌》会成为千古绝唱呢?让我们一起去领略这首诗的魅
力。
1. 你在诗中都看到了哪些景物?请大家找出所写的景物,并说说这些景物
描写了大草原的什么特点。(学生独立完成)(PPT8)
(板书:辽阔苍茫、美丽富饶)
2. 根据景物和特点,想象并描绘敕勒川壮丽的美景。(教师指导:描绘诗
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我们要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
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PPT9)
示例:★ 敕勒川,坐落在雄伟的阴山脚下。站在这个美丽的大草原上,环
顾四野,天空就像硕大无比的圆顶毡帐将整个大草原笼罩起来。蓝蓝的天空上漂
浮白云朵朵,点点白色的蒙古包散落在翠青色的大草原上,极目远望,无边无际,
一片茫茫。这时一阵清风吹过,茂盛的牧草随风轻伏,一群群牛羊闪现出来了。
看,那黄的牛,白的羊,东一群,西一伙,在悠闲自得吃着草。骑着马的敕勒族
小伙子,一边抽着响鞭,一边纵情地唱着《敕勒歌》,那苍劲豪放歌声随风飘扬,
引得一些牛羊也仿佛在侧耳倾听!
四、悟读,体会情感之美
过渡语(引导思考探究):敕勒歌这首诗通过阴山、天空、草原、牛羊等简
单意象,为我们展现了敕勒川的多姿多彩、生机勃勃,壮丽富饶的美丽景色,那
么在这些意象和美丽的画面中,抒发着敕勒族人怎样的情感呢?你是从哪些句子
或词语中品出来的?(PPT10)
1.学生研读诗歌,小组交流探究。
2.学生展示。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既写出了草原的空旷与辽阔,也表达出敕勒族
人对于草原的喜爱之情。在敕勒族人的眼里,他们觉得天空像自己生活的蒙古包,
也就是像他们的家呢,这说明天空、草原在他们的眼里就是他们的——(家)家
在我们的心中,永远是我们最感温馨和亲切的地方,所以,“天似穹庐”这个比
喻,诗中将天空大地,用与牧民们日日相伴最为亲近的生活居所来比喻,表现出
草原牧民们对自己家园的热爱,对草原的赞美,他们讴歌草原、讴歌牛羊,就是
赞美家乡、赞美生活。
★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写草地的丰茂、牛羊的肥壮,
为的是表现敕勒川的美丽富饶,体现了敕勒人对自己家园美丽富饶的赞美与自
豪!
小结:这首诗歌敕勒人歌颂了家乡大草原的苍茫辽阔、美丽富饶,歌颂了悠
闲富足恬静的美好生活,字里行间也流露出了敕勒人对大草原感激和热爱、崇敬
和膜拜之情!(板书:热爱家乡)
3. 让我们再次齐读全诗,感受敕勒族人的炽热情怀。
五、析读,品析艺术之美
过渡语:请同学们从修辞手法、用词、表现手法等角度入手,结合具体语句,
分析、归纳这首诗的写法特点。(PPT11)
1.学生研读诗歌,组内交流,教师引导点拨。
2.学生展示,教师评价明确。
★衬托体现了敕勒川的壮阔苍茫。“敕勒川,阴山下”,用连绵雄伟的阴山,
衬托了敕勒大草原的壮阔。
★比喻修辞手法,展现了敕勒川的辽远苍茫。“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
空就像硕大无比的圆顶毡帐将整个大草原笼罩起来。写天空的硕大是从仰视的角
度衬托出了敕勒川的辽阔的。
★动静结合。诗的前六句是静态的勾画;“风吹草低见牛羊”,这句是动态
的描写。风吹草低,这一现啊,不仅现出了牛羊,还现出了草原的灵动。色彩的
丰富,画面的灵动,使敕勒川变得更加美丽。
★这首民歌的语言直白如画,音调雄壮,艺术概括力极强。用最具民族特色
的“穹庐”设喻,描写天空的辽远苍茫,朴素新奇。寥寥几句就十分生动地勾勒
出草原独特的壮丽景色,表现了他们对生活、对家乡的热爱。
(教师板书:比喻、动静结合、对比、衬托)
教师小结:衬托和比喻手法的使用,使草原更加的苍茫辽远;动静结合,使
画面充满了动感,弥漫着活力,彰显了《敕勒歌》的艺术之美,形成了阔大恢宏
的意境!
七、作业布置(PPT12)
八、课堂总结,升华情感
整首诗仅用27个字,传达了如此丰富的内容,这正是这首诗流传了1500
多年仍然具有强盛的生命力的原因。直到今天,还没有哪一首描写草原的诗歌,
能够超过它。无论哪个人,也包括我们,只要有机会来到草原,心中涌起的一定
是这首诗,口中念出的也一定是这首诗。让我们一起,再来背背这首诗吧!
听着你们清脆、明亮、甜美的读书声,我终于明白:这么美的文字,之所以
能够一代一代流传下来,就是因为有一代代的人,一直都在学习它。像这样一代
一代流传下来的诗词作品,就叫作——经典(板书:经典),像《敕勒歌》这样
的一篇篇经典诗词和一部部经典著作,就构成了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板书:文
化)。作为一个中华民族的少年,作为新生的一代,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承
下去,是我们的责任与使命! 我相信,只要这种清脆的读书声永不停息,我们
民族文化的薪火就会代代相传,中华民族就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同学们,传承
经典文化,我们任重而道远!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8 敕勒歌 人教部编版
B. 敕勒歌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粗犷古朴的意境,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感受草原的
美丽。
3、感受中华经典诗词的魅力,激发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与传承文化的责任感、使
命感。
教学难点:
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意境,感受草原的美丽。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丰富认知
1、师:这节课,老师将带着同学们一道去领略大草原的美丽风光,请看大屏幕——
2、出示PPT1:看!草原的天空,蓝得如此纯净;地上的牧草,长得如此丰茂!
PPT2:这一碧千里的草原啊,看一眼,就会让人心醉神迷!
PPT3:看这些小丘(用教鞭指示),它们的线条是那么柔美!
PPT4:看这些在草原上纵马飞奔的牧民们,他们的生活是多么快乐而美好!
3、(出示PPT5)看了这些草原风光图,请你说说草原给你留下的印象好吗?指名说。
4、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曾经去过草原,并且对草原的美景作了生动的描绘,让我们一起
来看看老舍先生是怎么说的——(出示PPT6,师配乐朗读:“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5、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美吗?为了表现草原的美。老舍先生这段话共用了200多个汉
字。然而,早在15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仅仅用了27个汉字、短短的一首诗歌,就把草
原的美表现出来了。你们知道是哪首诗歌吗?
6、指名说、背。
师:对!正是我们早已熟悉的那首(指板书)——《敕勒歌》(课前用黑纸覆盖)
二、练习朗读,读出韵味
1、(出示PPT7)听师范读《敕勒歌》(配乐)
2、学生跟师练习朗读《敕勒歌》,要求注意速度、重音和停顿,读出诗歌的味道。
3、四人小组内合作读古诗。
合作要求:
①按组号顺序依次读古诗,别人读时要认真听。
②读完后选出读得好的同学作为本组代表参加朗读展示。
4、请各组代表上台诵读古诗,强调只请前五名,要求各组代表争取机会,踊跃上台。
三、理解诗意,体会诗境
1、师:大家的诗歌读得真好,可我想问一句:读懂了吗?“敕勒”是什么意思?“敕
勒”是我国古代一个少数民族的名称,它后来与另一个少数民族鲜卑族融合到了一起。这首
敕勒歌,最早是以鲜卑语在牧民中间传唱,后来才被翻译成汉语并广为流传。这样一首只有
27个汉字的诗歌为什么流传了1500多年仍然具有如此强盛的生命力呢?就让我们一起走
进诗歌,去弄清其中的原因。让我们先来看看诗歌的第1句——
2、出示PPT8,请一名男生读——
3、师:(出示PPT9)在词典上,“川”字有三种解释,请你判断一下,“敕勒川”
的“川”应当选择第几种解释?(请用手势回答)
4、是的,“川”在此处指辽阔无边的草原,那么“阴山”指什么,你想起了哪句诗歌?
诗句“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阴山”与此处的“阴山”指的是同一座山。这座山在今天内
蒙古的中部,自西向东绵延数百里。读着这句诗,你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指名说。
5、一句“敕勒川,阴山下”,不仅交代了敕勒族人生活的地点,而且描绘出了一望无
际的草原,连绵起伏的群山,给人以无限辽阔(板书:连阔)、无比雄伟(板书:“雄伟)
的印象。请你读,读出这种辽阔雄伟的气势来——(指名读)
6、很好,让我们来看看诗歌的第2句,请一名女生来读——
7、要读懂这句诗,先要了解“穹庐”是什么,看(出示PPT10),“穹庐”就是这些
白色的、供敕勒族人生活的毡帐,也就是我们今天讲的蒙古包。请你想想看,“天似穹庐”,
是说天空像什么?到底像不像呢?让我们闭上眼睛来想象一下。
师描述:现在,你来到了辽阔无边的草原中央,抬头往上看,湛蓝的天空是那么高,那
么远;再往前看,一直努力向前看得更远些,远处的草原与天空仿佛连在了一起;然后,你
向左看、向右看,转过身向后看,天空和草原的界线全都看不清了。这时,你感觉天空真像
——(一顶巨大的蒙古包)把整个草原给——(罩住了、盖住了)。
8、请睁开眼睛——“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的景象你看见了吗?可你知道为什么在敕
勒族人的眼里,他们觉得天空像自己生活的蒙古包,也就是像他们的家呢,这说明天空、草
原在他们的眼里就是他们的——(家)
9、家在我们的心中,永远是我们最感温馨和亲切的地方,所以,“天似穹庐”这个比
喻,既写出了草原的空旷与辽阔,也表达出敕勒族人对于草原的喜爱之情。请大家跟我一起,
读出这种喜爱来。跟师读——(男生读、女生读)
10、让我们怀着这种喜爱之情,看看诗歌的最后一句,看草原上更加令人喜爱的是什
么。
11、(出示PPT11)齐读,——风吹草低,现出了什么?(牛羊),现出的仅仅是牛
羊吗?只是牛羊吗?
“天苍苍”,”苍”是什么颜色?(湛蓝的颜色);“野茫茫”,“茫茫”是什么意思?
“茫茫”是说,草原和天空的界线看不清楚。我们看,天空,一片湛蓝;草原,一碧千里,
但仅仅蓝、绿两色,是不是有些单调呢?(板书:单调)然而,风吹过,草低伏下去,现出
了成群的牛羊。黄的牛,白的羊,这儿一群,那儿一群,有牛羊的地方,就会有什么人?是
啊,还有穿着各色服装的牧民。风吹草低,这一现啊,不仅现出了牛羊,还现出了草原丰富
的色彩(板书:→丰富)。请你再想想,除了现出草原丰富的色彩,还现出了什么?
12、草原里,只看到茫茫一片绿色时,画面是静止(板书:静止)的,而这风一吹,
草一低,(手势演示)现出了悠闲地吃着草的牛羊,骑着马缓缓移动的牧民,草原,顿时充
满生机与活力。风吹草低,这一现啊,不仅现出了牛羊,还现出了草原的灵动(板书:→灵
动)。色彩的丰富,画面的灵动,使敕勒川变得更加美丽(板书:美丽)。
13、为什么只有当风吹过,草低伏,才能现出成群的牛羊呢?这说明草长得怎样?牧
草长得如此茂盛,牛羊一定长得十分的——(肥壮),牛羊长得如此肥壮,就现出了牧民
生活的——(富足)。所以,风吹草低,这一现啊,不仅现出了牛羊,还现出了草原的富
饶。(板书:富饶)
14、小结:学到这里,相信草原的辽阔雄伟、富饶美丽,已经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敕勒族人民为什么把他们生活的草原写得这么美?他们赞美草原是要表达怎样的感情呢?
(板书:热爱家乡)
过渡:(指板书)正因为这首诗歌不仅写出了草原的辽阔雄伟、美丽富饶,而且表达了
敕勒族人民热爱家乡的感情。整首诗中画面有静有动,色彩富于变化,仅用27个字,传达
了如此丰富的内容,这正是这首诗流传了1500多年仍然具有强盛的生命力的原因。直到今
天,还没有哪一首描写草原的诗歌,能够超过它。无论哪个人,也包括我们,只要有机会来
到草原,心中涌起的一定是这首诗,口中念出的也一定是这首诗。让我们一起,再来美美地
读读这首诗吧!(出示PPT12,生齐读——敕勒川……)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听着你们清脆、明亮、甜美的读书声,我终于明白:这么美的文字,之所以能够一
代一代流传下来,就是因为有一代代的少年儿童,一直都在学习它。我们可以想象,这首诗
歌诞生后——
300多年过去了,少年时代的李白,和唐朝的孩子们一起,用清脆的声音读着——(生
齐读——敕勒川……)
又是300多年过去了,少年时代的司马光,和宋朝的孩子们一起,用明亮的声音读着
——(生齐读——敕勒川……)
时间如流水,转眼又过去了600多年,少年时代的纳兰性德,与清朝的孩子们一起,
用甜美的声音读着——(生齐读——敕勒川……)
2、像这样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诗词作品,就叫作——经典(板书:经典),像《敕勒
歌》、《乌衣巷》、《望天门山》、《长相思》这样一篇篇经典诗词,像《论语》、《大学》、
《中庸》、《红楼梦》、《西游记》这样一部部经典著作,就构成了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板
书:文化)。作为一个中华民族的少年儿童,作为新生的一代,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承
下去,是我们的责任与使命!所以——
今天,我们要读——(生齐读——敕勒川……)
将来,我们的子子孙孙仍要读——(生齐读——敕勒川……)
3、我相信,只要这种清脆的读书声永不停息,中华民族文化的薪火就会代代相传,中
华民族就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孩子们,传承文化,我们任重而道远!
下课!
板书设计:
敕勒歌
经典辽阔雄伟单调→丰富
热爱家乡
文化富饶美丽静止→灵动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1.1出塞 |人教(部编版)
《出塞》
一、教材分析
《出塞》是古代乐府中的一首军歌,作者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王昌
龄。他的诗作多以当时的边塞军旅生活为素材。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的
回顾和对汉代名将李广的缅怀,指责了诗人所处时代守边将领的无
能,盼望出现良将,驱逐敌人,保住边疆。诗中充满了对国家安危无
限关心的爱国激情。
根据课文的特点,本课教学的重点设定为:在教学中,教师着力引领
学生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意境,体会出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受到诗
作的感染与激励。教学难点设定为:在赏析品读中深入了解祖国悠久
灿烂的古诗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唐诗的兴趣,培养学生自学唐诗的能
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学习古诗的能力。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通
过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力图引导学生自学自悟,进而提高学生的自
学古诗的能力。具体设计如下:
1、设计并运用“学习向导”,体现学习过程,引导学生自学。
2、自读自悟与合作探究相结合,把握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
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目标: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感受诗中形象,体会诗中情感。
2、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3.课内外结合,激发对诗歌的兴趣及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
情。
五、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播放《出塞曲》
2、 导入
一首《出塞曲》,唤起了我们去一览祖国壮阔雄奇的边塞风光的渴望,
也唤醒了我们心中那份久违的英雄情节。今天就让我们通过王昌龄的
《出塞》,去再次体验一下盛唐边塞战士的情怀。
(二)复习热身,明确学法。
1、唐人边塞诗歌,是唐诗中一道雄奇瑰丽的风景线。其实,我们这
学期在母亲河单元学过的一首七绝,就是盛唐边塞七绝中的一篇杰
作。谁能说出是哪一篇?
提问背诵 明确学法:
感受诗中形象,体验诗中情感。
(三)切入新课,指导朗读。
(屏幕出示《出塞》全文字幕)
(1)自由朗读。思考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朗读指导。
(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下面请同学们通过“感受诗中形象,体验诗中情感”,自主探究
以下三个问题。时间是10分钟。(屏幕出示“学习向导”)
1、“秦时明月汉时关”描绘了怎样的图景 ?试用自己的语言再现这
图景。
2、你能猜想一下“万里长征人未还”的原因吗?
3、你能理解“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两句诗的
含义的吗? 说说你的感悟或疑问。
2、小组交流,准备发言。
3、 班级讨论,交流对话。
4、 视频播放,深化理解。
5、 背诵全诗
(五)知识拓展,延伸训练。
边塞诗大多描写边塞奇异风光和将士征戍生活。在老师为同学们编辑
的《唐人七言绝句一百首》中,收有边塞七绝14首。课前请同学们
任选其中的一首自学,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自学的收获吗?
(六)学生小结学习收获。
(七)教师总结,布置作业。
同学们,我们经常听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叮嘱,有过“慈
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感动,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也
许就是你与小学师友依依惜别时的赠言,“天生我才必有用”,“直
挂云帆济沧海”也许就是你此时的自信和理想……唐诗,以其不可抗
拒的魅力融入了我们的生活,流淌在每一位炎黄子孙的文化血脉中,
最后祝同学们在我们的唐诗之旅上坚定地走下去,“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作业:以小组为单位,进一步准备一下自学的边塞七绝,准备在早读
时讲给同学听。
本文发布于:2023-11-24 13:27:5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080367822506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敕勒歌》教案2.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敕勒歌》教案2.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