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教案3篇
教案是老师为顺当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依据课程标准,教学
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同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
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详细设计和布置的一种适用性教
学文书,下面是为大家搜集了孔雀东南飞教案,希望你们能喜爱。
孔雀东南飞教案一
《孔雀东南飞》,是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一单元的第一课。这个单
元的话题是爱的生命乐章,本单元这几篇文章,都是纯净爱情的漂亮
赞歌。《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
古代秀的民间叙事诗,是本单元的重点篇目。教学目标学问目标:了
解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及人物性格。情感目标:培育同学对中国古典诗
歌的热爱。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对诗中主要人物性格的分析和把握,了解
人物美,爱情美难点:理解刘兰芝和焦仲卿爱情悲剧的根源与意义。
二、教法和学法教法分析这首诗歌的教法通常是:从词句的理解
到人物形象的把握和主题的提炼,再到艺术手段的分析。同时扩展阅
读空间进行比拟阅读,在不同的形式转换中深化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人物性格和艺术特征。主要采纳三种教学方法:(1)互动教学(2)
学情分析同学在学习此类诗歌时,大多是等着老师来分析,自己
做笔记,缺乏主动性,在学习这首诗时,调动同学的主动性,让他们
参与其中商量探究,作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通俗歌曲《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飞到天涯去不回。
千般怜爱,万种柔情,相思成灰。心碎的时分,秋声格外让人悲。天
若不尽人意,我愿生死相随,孔雀东南飞,飞到天涯去不回。大江上
下,残照斜阳,万木低垂,情深的时分,哪种离别不伤悲?这次痴心
赴水何时何地相见?我愿有情人共饮一江水。红尘外,柔情内,有没
有断肠的泪。我愿有情人共饮一江水,但求真心以对,今生何惧何悔。
这首歌曲调消沉舒缓,非常符合原诗的意境,而屠洪刚的演唱丝
丝入扣,深沉含蓄,对刘兰芝“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和焦仲卿“徘
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的心理揭示比拟微小,可以激起同学学习本文
的爱好,为本篇的学习奠下感情基调。
(二)课前检查字词
(三)整体感知
快速阅读全文,结合刚刚的《孔雀东南飞》歌曲,谈谈你对整个
故事的感受?并用一两个字概括你的读后感。
2
(四)重点突破
1、大家读了文章,都认为刘兰芝是本故事的主角,并发表了自
己的看法,认真阅读文章,看看哪些地方写到了刘兰芝?她有何特点?
点拨:文章第二段“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
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聪慧能干,多才多艺,很有教养
当兰芝离开刘家时: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
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铛.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组细
步,精妙世无双.”:一连串夸张性动作的铺张,意在表现兰芝被逐离焦
家前的沉着冷静镇静自若,突出“精妙世无双”这一点,既表达兰芝之
美,顽强,也是对她命运不公责备。
兰芝离家时:和善
兰芝的再嫁: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从侧面衬托了她的美.
2、(商量)兰芝如此之美,她却被休了,莫非是她的丈夫的原
因吗?她的丈夫又是怎样得人呢?
点拨:“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今
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娶。”“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娶。以此下心愿,慎
勿违吾语。”始终到“自挂东南枝”。
说明:焦仲卿钟情,叛逆
3
3、(商量)如此漂亮的爱情怎没延续呢,是谁制造了这场爱情
悲剧?他们有什么特点起到什么作用?
点拨:焦母不讲道理兰芝的兄长不近人情作用:衬托
(五)难点突破
1、刘兰芝是那样的漂亮和善,刘焦的爱情是那样的完善,焦母
为什么要把兰芝休了呢?《礼记本命》中载:“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
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有人据“共事二三
年”还没子嗣,俗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所以兰芝被休。你有
什么感悟,各抒己见。
2、阅读下面文字,查找原因。
X兰芝: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X焦母: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其得自由。
X兰芝: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谓言无罪过,供给卒大恩。仍更被驱谴,何言复来还
点拨:真是“不顺父母”吗?当然不是,这只是“莫须有”的罪名,是
封建礼教在作怪,一段漂亮的爱情,一位漂亮和善的女子,在封建礼
教的摧残下夭折了,封建礼教才是罪魁祸首。
3、被休后的兰芝被太守家看中,为什么还要“举身赴清池”呢?
起到什么作用?
4
点拨:以死向封建礼教抗争
更是她对抗性格的升华,完成了她完善人格。
(六)小结
因此,给了我们一个完善的结尾,正像《梁祝》。放乐曲
作业:了解陆游与唐琬的故事
孔雀东南飞教案二
一、教学重点初步读懂全诗,理清脉络,把握故事情节。
二、教学难点几个文言词语的理解和把握。
三、教学过程
导语
(由复习《诗经》和《离骚》开头)我们学习过了《诗经》三首
和《离骚》的节选,在这两课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我国古典诗歌的
起源和进展;《诗经》的四言体、楚辞的骚体;《诗经》开创了诗歌
的现实主义传统,屈原的骚体诗开创了诗歌的浪漫主义传统。那么,
诗歌进展到汉魏晋时期又有怎样的改变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孔雀
东南飞》一诗,来了解这一问题。
2、引导同学读课后有关“汉乐府”的资料,了解有关汉乐府的常
识。
3、朗读诗文,整体感知
4、引导同学读预习提示:
1本诗大约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2学习本诗的侧重点应是什么?
3读本诗你将最关注什么?
四、诵读全诗,把握故事情节:
1老师范读,同学给生字注音;了解故事梗概;把自己认为精彩
的或难懂的句子划下来。
2同学朗读,同学自由读或请同学分角色朗读
3同学复述故事梗概,留意复述的要点: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起因、经过、结果。
4请同学结合课后训练一,理清此诗的情节。
同学概括的标题不必拘泥于教参的答案,假如同学有更好的概括
则选用同学的概括。
五、文言常识积累
6
1、归纳本诗显现的“偏义复词”:①便可白公姥:意义偏“姥”②
昼夜勤作息:意义偏“作”③我有亲父母:意义偏“母”④逼迫有弟兄:意
义偏“兄”。
2、归纳整理本诗显现的“古今异义”①可怜体无比:古义,可爱;
今义,值得怜悯;②汝岂得自由:古义,自作主见;今义,没有束缚;
③本自无教训:古义,教养;今义,失利的经验;④处分适兄意:古
义,处理;今义,惩罚;⑤便可作婚姻:古义,结为亲家;今义,结
为夫妻;⑥叶叶相交通:古义,交接;今义,与运输有关。
3、归纳本诗显现的“谢”、“相”、“见”、“迎”的一词多义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分组改编成课本剧,分角色演出。(主人公的语言
尽量用原文)
2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
3思索此诗的思想内容。
板书设计
孔雀东南飞教案三
一、教学重点本诗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容
二、教学难点对人物性格特点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
7
四、课本剧表演
1请同学分组表演课本剧《孔雀东南飞》(如时间有限,可分别
表演不同的片段)
2商量评析同学的表演(留意从文中的人物语言分析人物的性
格)
主人公的形象特征感知
刘兰芝、焦仲卿忠于爱情,具有叛逆精神,请结合详细诗句,感
知他们的独特特征。
3、可让同学找出能够触动他们的诗句,读给大家,然后做简要
的分析。只要同学言之成理就可。
4、歌的艺术特色感知
通过同学对他们所喜爱的诗句的诵读,体会诗句的民歌气息和抒
情意味。
五、延长阅读
阅读几首汉乐府诗,体会汉乐府的艺术特色。可以在同学诵读完
后,师生共同总结汉乐府诗歌的艺术特色。
教案点评:
从《诗经》、《离骚》至《孔雀东南飞》,从四言体、骚体至汉
乐府,整个单元的学习都定位在了解我国古典诗歌的起源进展及特点
上。因此教学《孔雀东南飞》一诗,亦将重点放在了解汉乐府常识及
本诗的故事情节,把握人物性格特点及本诗的艺术特色上。
9
本文发布于:2023-11-24 12:48: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080133722503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孔雀东南飞教案3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孔雀东南飞教案3篇.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