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化学教学素材的选择与应用
新课程化学教学素材的选择与应用
徐州高级中学 姚斌
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原因,师生最为熟悉的教学素材可能就是指学生
人手一册的教科书、配套练习及习题集等教辅用书,它成为教师教学的全部内容。
教师针对考试而教,考什么就教什么,强调了学科知识的系统性,从而让化学这
个丰富多彩的学科成为一个学生讨厌的学科,让课堂教学成为一个无趣的地方,
笔者曾进行过调查统计,学生从开始学习化学的兴趣与初三结束时相比较,呈直
线下滑趋势,特别是到酸碱盐知识的综合部分,更是拉大了两极分化。究其原因
是教师的教学观念左右了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以传授书本知识为中心,关注“完
成”哪些既定的教学内容上,为了达到目的,反复强化训练、提高学生的应试技
能,学生不可避免地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新课程改革就是要改变这种现状,
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只把教材作为一种教学素材,让学生通过学习,在获得知
识与技能的同时,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这种教学,重视的是知识获得的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去获得知识的结论。
如何让课堂成为学习化学的天堂?如何选择课堂教学的素材?笔者认为可以从
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挖掘。
一、充分运用教材,深入分析、挖掘教材内容的多重价值
传统教学注重学科知识的授受,教材基本上是用叙述性的语言直接呈现知识,比
较重视知识的迁移价值,过分重视学科知识体系的建立,忽视了认知和情意价值。
新教材虽根据新课程标准编写,改变了过去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引导、强
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但要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
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就必然要求教师在重视知识迁移的基础上,
深入分析和挖掘知识的认知价值和情意价值,挖掘教材内容背后所蕴含的思想、
观点、过程和方法,设计丰富多彩的学习情景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合作学习,全面实现课程目标。如新课本“空气”中“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这
部分内容,首先介绍拉瓦锡的实验研究过程和结论,然后让学生自己实验、得出
结论,这种教学深度比单纯教师演示、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要强得多,在初三结束
综合复习时再进行扩展,让学生设计其它的测定空气组成的实验,并分析和评价,
就可以体会知识的获得和运用过程,领会其重要性和它的使用价值。
为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以启发和有效引导,提供有关的学习线索,新教
材内容呈现设计了各种各样、具有不同的功能栏目来完成,如“活动与探究”、
“观察与思考”、“你已经知道什么”、“拓展视野”、“交流与讨论”、“练
习与实践”、“整理与归纳”等等,这些栏目对学生的学习有着不同的导向作用。
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运用这些栏目功能,该布置预习的要生课前预习,该讨论
的进行讨论,该查阅资料的应提前查阅相关资料,充分发挥各栏目应有的功能和
作用。如“你已经知道什么”栏目,通过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使学生在接触某一
主题时,回忆、搜索和提取头脑中的已有知识经验,在已有知识经验与新知识之
间建立起,激发学生进行有意义学习的意向,并对新知识的学习起到定向和引导
的作用,应要生在课前进行预习、讨论,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
动性,启迪其余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表达的过程中,迸发出思维碰撞的火花;
“整理与归纳”栏目,只给学生提供参考的问题或线索,或设计一些未完成的表
格或知识络图,要生自己思考、归纳、总结、整理,找出知识间的内在,自主建
构知识体系,从而形成概括性结论,并与其他同学交流讨论,通过主体性发挥,
培养其分析、总结、回顾反思、自我评价的习惯和能力,其教学效果远比过去直
接呈现给学生、让他们被动接受、机械记忆要好得多。
二、注重从实验和化学史中选择教学素材,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体现知识获
取的过程与方法,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化学实验既是重要的课程内容,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素材来源,更是实现科
学探究的一个重要手段,从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说、设计方案、动手操作、
观察记录、分析数据、归纳结论的过程,体现了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和要素。教
材不仅在正文中介绍有关的化学实验事实,还设置“活动与探究”、”观察与思
考”、“家庭小实验”等具体栏目,这些都是以实验为载体或研究对象而开展的
探究活动。为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探究,带着被唤醒的已有经验
积极主动地进入到假说、计划、实验、观察、讨论、交流等活动中去,不少的实
验还设置有“猜想与假设”和“设计方案”,这些都是科学探究过程的重要环
节,如在二氧化碳可与氢氧化钠反应,可让学生进行验证装置设计等。新教材除
在各种具体的栏目活动中体现假说这种科学方法外,还设置诸如“由你决定”之
类的栏目,提出与所学知识内容有关的社会生活问题,要生自己提出假设,寻找
解决问题的途径或方案。设置“合作与交流” 的讨论型栏目,也是体现科学探
究的方法,它要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和新习得的知识,围绕与所学内容及与探究对
象相关的问题展开深入思考和交流讨论,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同时使问题的解
决更加完善,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
化学史既是知识,也体现出科学家对真理知识的探究方法和思维过程,如拉瓦锡
空气组成测定既展现了的科学探究过程和探究方法,也体现他的探究精神,教学
中应引导学生深入体会,理解其实验原理和方法(如实验为什么要求:燃烧匙内
装满红磷、迅速、塞紧橡皮塞、冷却到室温),再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来测定空
气中氧气的含量,体验设计实验方案、控制实验条件、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分析
解释实验数据等过程和方法,学会与人合作;再如以波义耳关于指示剂的发现为
素材,引导学生进行假说、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并得出结论,可让学生认识到科
学探究并不神秘,只要自己能细心观察、勇于实践,就能像科学家一样进行研究、
得出合理结论。这种教学活动既体现了化学史知识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又实现了
过程与方法的统一,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紧密社会生活实际,注重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选择具体教学内容
学习是认知结构在新、旧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不断得到丰富、提高、发
展和完善,是“同化”和“顺应”(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固着点”,而作为
教学素材之一的学生日常生活经验,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些经验,部分是通
过过去学习所习得的,还有部分是对生活经验的积累以及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经
验、对一些日常现象作出的解释和推论等,这些解释和推论有可能是正确的,也
可能是误解、错误的。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这种教学素材,营造新的问题情景。
如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新知识没有冲突时(如呼吸与氧化反应、燃烧现象、水
的组成等),学生可以利用其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固着点”吸收和整合新知识,
从而使原有的认知结构得到数量上的扩充;当存在矛盾冲突时(如吹蜡烛的解释、
溶液的状态、纯碱等盐溶液的pH、家庭用煤炉取暖时CO产生原因、酒精灯火焰
的温度高低等),为了获得新的知识,学生必须对其原有的知识经验做出调整或
改变,从而使认知结构发生质的变化。
新教材编写者虽根据课程标准和它的目标,综合考虑学科知识的逻辑顺序、学生
的认识顺序和心理发展顺序而形成的,但他们所考虑的往往是学生群体共同的发
展规律,难以充分体现特定群体和个体在认知和心理发展上的差异。如城乡学生
对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是完全不同的,即使是在同一个区域的学生,其日常生活
经验也不完全相同。如果不注重学生群体和个性的差异,完全按照教材的思路进
行教学,可能会造成某些学生学习的困难。新教学理念要求不再是教教材而是用
教材教,就意味着为实现同一个课程目标,可以采用不同的案例,新教材只视为
是实现目标的诸多案例中的一种案例或范例,它虽正确但也可能远离某些学生的
生活经验。因此,教师要在深入理解和全面把握教材编写体系的基础上,认真分
析并明确教材内容所要实现的课程目标,根据所教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心理特
点、学生日常生活经验,合理调整教材体系,对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增加、
替换、重组等处理,倾听学生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和各种想法,洞察这些认知的由
来,并以此为素材,引导学生丰富、完善或调整、改造自己的理解,促使学生积
极主动地建构化学知识,全面实现课程目标,同时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如在“化
学与环境”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教师完全不必局限于教材,可以结合当地的煤、
汽车燃料的燃烧等对空气污染的实际状况,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现象入手,引导学
生展开调查和讨论(城市如当地的酸雨情况、环境污染情况、家庭的垃圾产生类
型和处理情况等,农村可结合桔梗处理、家庭取暖、新能源如沼气的开发使用等),
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和体验,认识燃料的使用对环境的影响。还可引导学生进行
厨房化学、家庭小实验室等有关的实验和探究,调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增加对
知识的理解,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从过去各在历次的习题或试题中寻找有用的素材
过去的各种教辅资料和中考试题都注重对学生双基的考查,虽缺少人文精神或与
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严重脱节,甚至某些题型严重老化,但仍不乏有经典、有创
意的问题,如从化学角度分析日常生活问题、实验设计及探究性试题等,从不同
方面、不同角度考查了知识的应用,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学素材。如食品干燥
剂成分的探究、牙膏成分中石灰石的制备方法、一些变质试剂或工业试剂成分的
确定、物质的鉴别、除杂与提纯、各种不同实验的评价、各种知识的归纳推理等,
均是教学中特别是习题课应该重视的素材。通过对这些习题的教学,引导学生将
新知识加以应用、拓展,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体会知识的具体价值和
使用价值,获取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当然在习题的选择上,应在注重层次性
的同时,应加强题目的开放性、实践性和综合性。
五、络及多媒体课件
随着互联的普及和推广,教师可以方便地从互联上获取各种信息(化学与社会、
化学与新闻、化学与环境、新技术所含有的化学知识等),下载各种教学资料、
教案及课件,再整合自己的见解,制作适合教学需要的各种课件,并以此作为教
学素材,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为广大的化学教师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我们必须面对思想、
感情、智力水平各不相同的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调整教学内容,创
造性地运用教材,丰富教学素材,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场
所,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发现”,真正体验到学习化学的乐趣和化学无穷
的魅力,从而培养各方面的能力,学会用科学眼光来看待日常现象和事物,学会
科学地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答案。(本文获20XX年江苏省师陶杯论文比赛二等
奖)
本文发布于:2023-11-24 09:19:5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078879522491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新课程化学教学素材的选择与应用.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新课程化学教学素材的选择与应用.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