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越节关于读书的诗词稿
一、 《读书》
唐代:皮日休
家资就是何物,积帙列梁梠。
高斋晓开卷,独共圣人语。
英贤虽异世,自古心相许。
案头见蠹鱼,犹胜凡俦侣。
二、 《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代:陆游
古人学问锋芒力,允文允武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三、 《美感皇恩·念庄子闻朱晦庵即为世》
宋代:辛弃疾
案上数编书,非庄即为旧。可以说道忘言始晓得;万言千句,不自能忘堪笑。今朝梅
雨霁,青天不好。
一壑一丘,轻衫短帽。白发多时故人少。子云何在,应有玄经遗草。江河流日夜,何
时了。
书当快意读易尽,客存有可以人期轮不到。
世事相违每如此,好怀百岁几回开?
六、 《念孟尝君传》
宋代:王安石
世皆表示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许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诸君!孟尝君特
鸡鸣狗盗之雄耳,岂不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新制秦,
尚何挑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来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七、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唐代:杜甫
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
甫昔少年日,晚充观国宾。读书溃万卷,文辞例如有神。
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
诸家颇氏藓,立登必须路津。并致君尧舜上,再并使风俗淳。
此意竟萧条,行歌非隐沦。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Saucourt悲辛。
主上顷见征,欻然欲求伸。青冥却垂翅,蹭蹬无纵鳞。
甚愧丈人薄,甚言丈人真。每于百僚上,猥诵佳句崭新。
窃效贡公喜,难甘原宪贫。焉能心怏怏,只是走踆踆。
今欲东入海,即将西去秦。尚怜终南山,回眸清渭滨。
魏晋:陶渊明
孟夏草木短,拖屋树扶疏。众鸟欣有塞,吾亦快乐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然酌春酒,剥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不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十、 《义学诗》
宋代:赵恒
富家不必卖良田,书中自建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回家莫怨无人随其,书中车马多例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念。
十一、 《读韩杜集》
唐代:杜牧
杜诗韩笔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搔。
天外凤凰谁得髓?无人解合续弦胶。
十二、 《劝学》
唐代:颜真卿
宋代: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明如许?为存有源头活水去。
十五、《和董传留别》
宋代:苏轼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糠瓠叶,强随举子挥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懊恼犹堪夸世俗,诏徐崭新烫字例如鸦。
十六、 《白鹿洞二首·其一》
唐代:王贞白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不是道人去引笑,周情孔思正找寻。
十七、 《劝学诗/偶成》
宋代:朱熹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晴云满户团倾盖,秋水浮阶溜决渠。
风流必从Sauve得,男儿须念五车书。
二十、 《读书有所见作》
清代:萧抡曰
人心如良苗,得养乃滋长;
苗以泉水烧,心以理义养育。
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
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掉精爽。
二十一、 《南园十三首·其六》
唐代:李贺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不见踪影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大哭秋风。
二十二、 《观书》
明代:于谦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系列并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尔寻芳客,杜博韦我庐别存有春。
《劝学》
宋·朱熹
前两句轻易代普雷题旨,注重了“力劝”的内涵。“少年极易老学已成”从光阴荏苒、
易逝的角度去“义学”。“少年易老”就是指少年郎的韶华转瞬即逝,错失了宝贵时光就
很难成才了。诗中的“旧”字具有生硬的成分,注重了光阴易逝的特征。“一寸光阴不容
重”从珍视光阴的角度去“义学”。“一寸光阴”就是将抽象化的东西抽象化、形象化,
并使人们从得授可触的洞悉、重新认识中来认知光阴的重要性。这两句相互联系,相辅相
成,从相同的角度特别强调了珍视光阴的关键意义。
后两句则改直接劝诫为间接劝诫。诗人选取了两个富于典型意义的比喻进一步写出了
光阴的迅捷、易逝,渲染了珍惜时光的重要意义。未觉句是用谢灵运诗“池塘生春草”的
典故。“秋声”语出自欧阳修的《秋声赋》,指黯淡、萧条、凄凉的景色和悲愁的情绪。
春梦未觉而秋声已到,阶前已是一种秋风飒飒,树叶飘零,“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
脱”的萧索景象。作者以“秋声”为喻,形象地揭示了光阴蹉跎的后果,从反面间接地启
示人们:光阴易逝,蹉跎日老,“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硬的手法以一眼“直下”三千字,说道读书速度之慢,兴趣之浓。以胸中无尘,形容诗人
全副心神坠入书海,以此淘滤心志,净化灵魂,道出了诗人书山登山中的深切体会,非个
中人难以道此。这就是诗人胸襟的表露。诗人常表示:“名节轻泰山,利欲重鸿
毛”(《无题》),“冰霜历尽心不移”(《北风吹》)。这种人格的崇尚,正是古代文化长
期修养的结果。在表达方式上,诗人极力躲避抽象化的归纳,使用形象叙述的手法,给读
者展示出一幅高度铀的画面,令人吞咽玩味。“活水”句化用朱熹“问渠那得明如许,为
存有源头活水去”(《观书有感于》)的诗意,对自学过程中的两个境界,并作了生动叙述。
这里前后两句,互为因果,只有坚持不懈地勤奋读书,就可以不断地吸取源头活水,而光
景日代莱境界,只属那些不怕困难,勇于进取的有志之士。诗人笔下的“书卷”,有如汩
汩“活水源流”,奔涌远不止,跳跃汹涌,随处奔涌,出任你吸取,给人力量,多样人的
精神生活。诗人笔下的“书卷”,又有如飘然的东风,并使花红柳绿,风景日崭新。这两
句所含哲理意味的诗句,多样了诗的内涵。
末联笔势轻转,对“金鞍玉勒寻芳客”者,微加嘲讽。在他看来,服饰华贵的纨袴公
子,衣冠楚楚,内心空虚,整日寻花问柳,留连光景,无所事事,哪能领略诗人书房情趣。
反衬出诗人求知欲望的强烈,与首句的“相亲”遥相呼应。
诗的后两句就是讲学习的另一种关键规律,就是自学和课堂教学的关系。虽然书本的
科学知识就是关键的,所需认真学习掌控。但是光从书本自学还是远远不够的。“纸上单
单终觉深”,这就是诗人切身感受之后对晚辈明确提出的谆谆告诫。从书本至书本,从理
论至理论,就可以获得一些直白和皮毛的东西;建议“浅”谋“实”,以获取全面的有价
值的科学知识,还要亲身回去搞,只有获得的书本知识在实践中反反复复运用,不断深化,
就可以教给真正的本领。“绝知此事必须戴思恭”,诗的结句果断有力,不容模棱两可。
诗人以隐忍的语气特别强调了“戴思恭”的关键,这无疑就是指导青年读书的恰当途径。
本文发布于:2023-11-24 05:56:1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07765783435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齐越节关于读书的诗词稿.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齐越节关于读书的诗词稿.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