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附答案)解析

更新时间:2023-11-24 04:45:04 阅读: 评论:0

青春之我-初中化学方程式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附答案)解析
2023年11月24日发(作者:九个皇后)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附答案)解析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石鼻城

苏轼

平时战国今无在,陌上征夫自不闲。

北客初来试新险,蜀人从此送残山。

独穿暗月朦胧里,愁渡奔河苍茫间。

渐入西南风景变,道边修竹水潺潺。

【注】石鼻城即宝鸡东北30里的武城镇,相传是诸葛亮所筑,曾是蜀、魏的战场。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写曾经是古战场的石鼻城,如今一派太平的景象,路上行人各自奔忙。

B. 颔联写南来北往的人到此的感受,用新险”“残山突出石鼻城地势险峻。

C. 颈联写暗月朦胧”“奔河苍茫,形象地表现了独穿”“愁渡的黯然迷蒙。

D. 尾联写向西南行进,风景逐渐优美,路旁是修长的翠竹,耳畔是潺潺的流水。

2)宋诗富含理趣,常在具体的形象中蕴藏抽象的哲理。谈谈你从这首诗中读出了哪些理

趣。

【答案】 1B

2首联借石鼻城古今变迁,表达对变与不变的思考;颔联借南北旅人来到石鼻城

感受差异,表明角度不同导致体验不同;末两联借石鼻城两侧景色和旅人感受的变化,

形象地表达逆境会转为顺境的信念。

【解析】【分析】本题中,颔联的意思石鼻寨对北方人来说,是刚涉秦岭的险要之处,

可对经剑阁栈道而来的蜀人来说,只不过是小丘陵,所以新险”“残山是不同行进方向的

人的感受。故选B

本题中,从这首诗中读出了哪些理趣,其实是对诗人情感的把握,要多方位把握,这

首诗的意思:现在祖国统一了,但南来北往的旅客们依然闲不住,石鼻寨对北方人来说,

是刚涉秦岭的险要之处,可对经剑阁栈道而来的蜀人来说,只不过是小丘陵。在月色朦胧

中渡过奔腾的渭河,渐向西南,风景渐变,修竹萧萧,流水潺潺。由此可概括为答案为:

首联借石鼻城古今变迁,表达对变与不变的思考;颔联借南北旅人来到石鼻城感受

差异,表明角度不同导致体验不同;末两联借石鼻城两侧景色和旅人感受的变化,形象

地表达逆境会转为顺境的信念。

故答案为:B

首联借石鼻城古今变迁,表达对变与不变的思考;颔联借南北旅人来到石鼻城感

受差异,表明角度不同导致体验不同;末两联借石鼻城两侧景色和旅人感受的变化,形

象地表达逆境会转为顺境的信念。

【点评】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

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

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

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

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这类题

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

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

摩;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再与鼎臣游龙门寺

曾丰

初叹来游未必重,等闲十载又相逢。

壁间故迹尘轻涴,物外初心病暗攻。

坐上酒生冬暖意,檐前梅弄岁寒容。

半酣僧不须烹茗,自有山云可荡胸。

【注释】曾丰历任赣县县丞,义宁,浦城县令,广东经略司曹,德庆知府,湖南参帅,朝

散大夫等职。生性耿直,不畏权贵,嘉泰四年(1204 年),被罢职回乡。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人和友人上次同游留下的题字已经被灰尘弄脏,侧面点明了两人离别之久。

B. 和友人长久离别,身体多病,仕途坎坷,整首诗都抒发了诗人内心浓浓的悲伤。

C. 诗人和友人重逢一起饮酒观景,借梅花和山云表现出诗人内心高洁的情操。

D. 山云可荡胸借用杜甫典故,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心胸也为之荡漾。

2)诗的前两句感情丰富,诗人表达了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 1B

2故地重游的伤感之情。诗人故地重游,叹息不能再见到友人,内心伤感。和友

人重逢的喜悦之情。诗人没想到在故地重逢友人,内心感到喜悦。光阴易逝的慨叹之

情。诗人想到转眼间分别已经十年,感叹时光易逝,因而内心喜悦的同时又有悲伤之感。

【解析】【分析】(1B项,抒发了诗人内心浓浓的悲伤错误,诗歌表现的是与友人重

逢的喜悦和诗人内心高洁的情操。故选B

2)此题要求分析前两句的情感,首先翻译句子,然后抓住句中的重点词语分析情感,

第一句叹息”“来游未必重,表达作者故地重游的伤感;等闲十载表达时光流逝的感慨;

又相逢表达老友重逢的喜悦。

故答案为:B

故地重游的伤感之情。诗人故地重游,叹息不能再见到友人,内心伤感。和友人

重逢的喜悦之情。诗人没想到在故地重逢友人,内心感到喜悦。光阴易逝的慨叹之情。

诗人想到转眼间分别已经十年,感叹时光易逝,因而内心喜悦的同时又有悲伤之感。

【点评】(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重要字词含义作用、情感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能

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

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

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

2)本题考查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情感态度的能力。答题前先要基本读懂诗歌,然后分析

诗歌营造的意境,还要结合诗题和注释进行分析。从而把握诗歌表达的情感。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观书

于谦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首联可以看出诗人手不释卷,酷爱读书。以故人书卷,喻体新巧;多情”“相亲

用拟人手法,体现诗人对读书的喜爱。

B. 颔联运用夸张的手法,三千一点构成鲜明对比,直下意在体现读书时速度之快,

全无体现用心之专,心无旁骛。

C. 尾联以寻芳客对比,表明闭门读书之乐胜于四处游玩,金鞍玉勒的物质富贵远

不如拥书而读的精神富有。

D. 本诗体现了诗人以书为友、勤于读书、高雅不俗的人生志趣,语言朴素直白,直抒胸

臆,虽有用典,但浅近易懂。

2)本诗抒写了诗人的读书之乐,于谦认为读书有哪些乐趣?请结合诗句简要概括。

【答案】 1B

2读书给人种亲切感。书如故友知音,晨昏不弃,忧乐相随。读书可以荡涤心

胸。自己沉醉于书海中之中,陶然忘机,内心洁净无尘。读书可以让自己增长新知。书

如源头活水,不断更新着、丰富着自己的知识,让自己的世界不是一时新,而是时时新。

读书可以让自己放松身心,自得其乐。结尾诗人感叹,什么样的风光、游乐都比不上读

书之美。

【解析】【分析】(1B项,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句意为:眼前浏览过无

数的文字后,胸中再无半点尘世间世俗的杂念。“‘直下意在体现读书时速度之快错误,此

句意在体现读书给自己带来的身心愉悦和巨大收获。故选B

2)本诗首联通过似敌人每相亲写出了对书籍的感情就像是多年的朋友,拥有它的

陪伴,亲切而温暖;颔联通过直下三千字全无一点尘写出了无半点尘世间世俗的杂

念,读书可以荡涤心胸,表达了因读书而感受到的快乐和舒畅;颈联运用典故,写出了读

书可以增长新知,让自己变得更丰富;尾联通过寻芳客别有春,写出了读书带来的

快乐,就如同欣赏美景一样让自己放松、轻快。

故答案为:B

读书给人种亲切感。书如故友知音,晨昏不弃,忧乐相随。读书可以荡涤心胸。

自己沉醉于书海中之中,陶然忘机,内心洁净无尘。读书可以让自己增长新知。书如源

头活水,不断更新着、丰富着自己的知识,让自己的世界不是一时新,而是时时新。

书可以让自己放松身心,自得其乐。结尾诗人感叹,什么样的风光、游乐都比不上读书之

美。

【点评】(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

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

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

进行分析概括。

2)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赏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善于抓住

带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还应该联系作者的生平遭遇及诗歌的创作背景来考虑,即我们平

时所说的要知人论世

4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醉落魄

范成大

栖鸟飞绝,绛河绿雾星明灭。烧香曳簟眠清樾。花影吹笙,满地淡黄月。

好风碎竹声如雪,昭华三弄临风咽。鬓丝撩乱纶巾折。凉满北窗,休共软红说。

【注释】此词写于作者归隐石湖后。绛河:天河。樾:交相掩映的树木。

华:古管乐器名,此处指笙。软红:红尘,指热衷于功名利禄的人。

1)下列对本词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词的第一句以飞鸟归林栖息暗示时间已是深夜,此时天河中的星光在雾霭中时隐时现,

闪烁不定。

B. 烧香曳簟眠清樾句写出了词人于清荫之下点燃香炉、展开竹席,独自享受夜晚的宁谧

清凉的情景。

C. 词中的花影、月色与音乐相应相衬,眼前景、耳边乐与词人的心中情相契合,可谓情景

交融,意蕴悠长。

D. 昭华三弄临风咽有两层意思,一指玩耍,把玩;又一指一曲为一弄。,谓

箫声幽咽,如泣如诉。

2好风碎竹声如雪一句历来被人们所称道。请赏析此句的妙处。

【答案】 1D

2)【示例1】这一句写词人听笙时所处环境的优美清凉。作者将夏夜凉风吹动竹叶的声

响比作雪花飘落时发出的簌簌声响,真切而生动,表现出声音的轻微、清冷,衬托出词人

此时内心的清静适意。

【示例2】这一句写笙声之妙。写笙声犹如夏夜凉风吹竹,犹如雪花静静飘落时的簌簌

声,描摹出笙声的轻微、清凉;同时以色写笙,以雪的洁白纯一来表现乐音音色纯净、意

韵清冷。同时,表现出作者内心的清静悠闲与些许的落寞悲凉。

【解析】【分析】(1D项,一指玩耍,把玩错,应该是奏乐。故选D

2好风碎竹声如雪,写笙声如好风碎竹、雪清玉脆。如雪,将夏夜凉风吹动竹叶的

声响比作雪花飘落时发出的簌簌声响。此词写退隐生活中一个吹笙自娱的清夜,写出词人

此时内心的清静适意。

故答案为:D

【示例1】这一句写词人听笙时所处环境的优美清凉。作者将夏夜凉风吹动竹叶的声响

比作雪花飘落时发出的簌簌声响,真切而生动,表现出声音的轻微、清冷,衬托出词人此

时内心的清静适意。

【示例2】这一句写笙声之妙。写笙声犹如夏夜凉风吹竹,犹如雪花静静飘落时的簌簌

声,描摹出笙声的轻微、清凉;同时以色写笙,以雪的洁白纯一来表现乐音音色纯净、意

韵清冷。同时,表现出作者内心的清静悠闲与些许的落寞悲凉。

【点评】(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重要字词含义作用、情感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能

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

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

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

2)此题考查鉴赏诗歌句子的能力。炼句是诗歌鉴赏的高频考点,所炼之句往往是在该

诗中最富有表现力的句子。答题时,先要释句,然后指明手法,最后分析表达效果;分析

表达效果时要将句子放回到诗中,体会其表情达意上的妙处。

5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咏怀(其四十三)

(三国·魏)阮籍

鸿鹄相随飞,飞飞适荒裔。

双翮临长风,须臾万里逝。

朝餐琅玕实,夕宿丹山际。

抗身青云中,网罗孰能制。

岂与乡曲士,携手共言誓。

【注】阮籍(210-263年),三国魏人。字嗣宗。陈留(今属河南)尉氏人。竹林七

贤之一。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琅玕: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仙树,其实似珠。

1)本诗从体裁上看,属于____体诗。

以下不能作为本题判断依据的一项是(

A. 时代 B. 韵脚 C. 句数 D. 平仄

2)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鸿鹄两句使用了三个,描摹强调了鸿鹄群飞的景象。

B. 双翮两句以须臾,强调鸿鹄高飞远翔的姿态。

C. 朝餐两句从食物与栖所两方面,写出了鸿鹄的现实习性。

D. 抗身二句运用反问,语气强烈,收束了前面六句的描绘。

3)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评价阮籍的诗阮旨遥深。请结合这一观点赏析本诗。

【答案】 1B

2C

3)要点:阮籍这首《咏怀诗》表面上看是在写鸿鹄,而实际上托物言志,通过对鸿鹄高

飞远举,远离尘嚣,精食高宿的描绘,表达了自己遁世超逸,不为世俗网罗的志向,同时

结尾两句,从描写中荡开一笔,以激烈慷慨的语气抒发了对于乡曲之士为了个人私利携手

言誓的蔑视,隐含了对于门阀士族结党营私的丑恶的批判。整首诗寄托遥深。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辨析古代诗歌的体裁。从时代、句数、平仄方面看,本诗

从体裁上看,属于古体诗。

2C项,错误。朝餐两句从食物与栖所两方面写出了传说中鸿鹄精神高居,以象征鸿

鹄之高洁,而不是仅仅写其现实习性

3鸿鹄两句使用了三个,描摹强调了鸿鹄群飞的景象。双翮两句以

,强调鸿鹄高飞远翔的姿态。朝餐两句从食物与栖所量方面,写出了鸿鹄的高洁品

质。诗的前六句通过对鸿鹄相随相伴,高飞远举、远离尘嚣、精神高洁的描绘,表达了自

己逃遁世俗、超凡高标,不为世俗所束缚的志向。抗身二句语气强烈,运用反语,收束

了前面六句对鸿鹄描绘。结尾岂与两句,从描写 鸿鹄中荡开一笔,以激烈慷慨的语

气,表达了对谄媚之人为个人私利携手言誓的蔑视,隐含了对于门阀士族结党营私的丑恶

的批判。本诗是借物咏怀诗,托物言志,表面上看是在写鸿鹄,而实际上借鸿鹄抒发诗人

自己高洁的志向,抒发了对乡曲士的极大蔑视。整首诗寄意深远。

故答案为:BC

要点:阮籍这首《咏怀诗》表面上看是在写鸿鹄,而实际上托物言志,通过对鸿鹄高飞

远举,远离尘嚣,精食高宿的描绘,表达了自己遁世超逸,不为世俗网罗的志向,同时结

尾两句,从描写中荡开一笔,以激烈慷慨的语气抒发了对于乡曲之士为了个人私利携手言

誓的蔑视,隐含了对于门阀士族结党营私的丑恶的批判。整首诗寄托遥深。

【点评】(1)本题考查辨析古代诗歌的体裁的基本能力。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别方法:

一、以格律分类:古体诗除了需要用韵之外,不受格律限制。近体诗除了需要用韵之外,

受到格律的限制。二、以字数分类:近体诗只有五言、七言二种形式。古体诗有四言、五

言(称五古)、七言(称七古)、字数不整齐的称杂言古诗(杂言古诗因有七字句,所以

也称七古),也有少数三言、六言。三、以句数分类:古体诗从二句到百句都有。近体诗

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排律八句以上。四、以用韵分类:古体诗:全首诗可用一个平声韵

或仄声韵,又可随意转为其它韵。一首诗中每句都可以用韵,用于韵的字可以重复。诗中

用韵不限定在偶数句子上奇数句也可以用韵。诗中可以用邻韵和上去声通押。允许散文化

的句子。近体诗:一首诗限用一个韵,除第一句可以用韵或不用韵之外其余句子都是双数

句用韵。用于韵脚的字不能重复。不用韵句子的末一字,平仄声不能与用韵句子的末一字

相同;除起句外不能用邻韵;都用平声韵。绝句是四句,律诗是八句。近体诗,又称今体

诗、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汉族诗歌体裁。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

名。指初唐之后,形成的又一诗歌体裁。

2)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

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

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

析概括。

3)本题考查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情感表达的基本能力。首先要读懂全诗,指出表现

手法,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答情感题,不仅要借助诗词的字、词、句和所用意象来分析

诗歌的感情,还要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准确理解所用典故等,进行综合解读。

6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各题。

舟过安仁

·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夜宿徐公店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注释】怪生:怪不得。使风;本诗中指用伞当帆,促使渔船向前行驶。

1)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舟》诗是诗人乘舟路过安仁时被一艘小船上孩子们的行为触动有感而作。《夜》诗的

题目表明了诗歌内容为诗人在徐公店住宿时所看到的景象。

B. 《舟》诗中两个小孩虽坐在船上,却没有划船撑船,用的竹竿船桨都收放起来了,令人

感到奇怪。《夜》诗描写了初春时节乡村里盎然的春意和天真可爱的儿童。

C. 《舟》诗中的后两句形象准确地写出了诗人明了真相后的恍然,读完全诗,我们仿佛可

以感知到诗人的豁然开朗和哑然失笑。

D. 两首诗语言浅白,形象鲜明,作者描绘不同的生活场景,表现出了同样高超的艺术构

思。

2)杨万里诗中对儿童稚态的描摹,往往能够起到点活全诗的作用。请结合两首诗的内容

对此加以分析。

【答案】 1B

2)《舟过安仁》是直接把目光聚焦到儿童身上,全诗都是写儿童的稚气行为。收篙停

无雨都张伞,目的不是遮头,而是促使渔船向前行驶。对两个小童子玩耍中透出的

聪明伶俐、童真稚气赞赏有加。《夜宿徐公店》先写田园风光,再描绘儿童扑蝶图。

”“这两个动词十分形象贴切,将儿童天真活泼、好奇好胜的神态和心理刻画得惟妙惟

肖。无处寻写出了面对一片金黄菜花搔首踟蹰、不知所措的儿童形象,引发人想象。两

首诗对儿童稚态的描摹都很生动有趣,既表明了对儿童的喜爱之情,又可看出诗人的童心

不泯。

【解析】【分析】(1B项分析不当。令人感到奇怪的是无语都张伞树头花落未成

,花瓣从枝头纷纷飘落,嫩叶还未长出。由此可知,《夜》诗描写的是暮春农村的景

色。选项说初春时节是错误的。故选B

2)杨万里写田园诗,非常善于利用儿童稚态,起到点化诗境的效果。《舟过安仁》是

直接把目光聚焦到儿童身上,全诗都是写儿童的稚气行为。他为小童子的聪明,也为他们

的童真和稚气,于是欣然提笔,记录下这充满童趣的一幕,对两个小童子玩耍中透出的聪

明伶俐赞赏有加。《夜宿徐公店》主要描写乡村田园风光,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儿童扑

蝶图,急走”“这两个动词十分形象贴切,将儿童天真活泼、好奇好胜的神态和心理刻

画得惟妙惟肖。无处寻三个字给读者以想象,在我们面前仿佛浮现出一个面对一片金黄

菜花搔首踟蹰、不知所措的儿童。两首诗中对儿童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从中可以看出诗

人的童心不泯。对儿童稚态的描摹,点活了全诗。

故答案为:B

《舟过安仁》是直接把目光聚焦到儿童身上,全诗都是写儿童的稚气行为。收篙停

无雨都张伞,目的不是遮头,而是促使渔船向前行驶。对两个小童子玩耍中透出的

聪明伶俐、童真稚气赞赏有加。《夜宿徐公店》先写田园风光,再描绘儿童扑蝶图。

”“这两个动词十分形象贴切,将儿童天真活泼、好奇好胜的神态和心理刻画得惟妙惟

肖。无处寻写出了面对一片金黄菜花搔首踟蹰、不知所措的儿童形象,引发人想象。两

首诗对儿童稚态的描摹都很生动有趣,既表明了对儿童的喜爱之情,又可看出诗人的童心

不泯。

【点评】(1)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鉴赏能力。要注意在理解全诗意思的基础上,对

诗歌的主题思想、意象及意境、表现手法、语言以及作者的情感等方面加以综合考虑。逐

个排除选项,筛选出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

2)此题考查把握诗歌内容的能力。整体理解诗歌内容,分析各个句子,组织答案。

《舟过安仁》是直接把目光聚焦到儿童身上,全诗都是写儿童的稚气行为。《夜宿徐公

店》主要描写乡村田园风光,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儿童扑蝶图。

7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各题。

舟过安仁

·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夜宿徐公店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注释】怪生:怪不得。使风;本诗中指用伞当帆,促使渔船向前行驶。

1)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舟》诗是诗人乘舟路过安仁时被一艘小船上孩子们的行为触动有感而作。《夜》诗的

题目表明了诗歌内容为诗人在徐公店住宿时所看到的景象。

B. 《舟》诗中两个小孩虽坐在船上,却没有划船撑船,用的竹竿船桨都收放起来了,令人

感到奇怪。《夜》诗描写了初春时节乡村里盎然的春意和天真可爱的儿童。

C. 《舟》诗中的后两句形象准确地写出了诗人明了真相后的恍然,读完全诗,我们仿佛可

以感知到诗人的豁然开朗和哑然失笑。

D. 两首诗语言浅白,形象鲜明,作者描绘不同的生活场景,表现出了同样高超的艺术构

思。

2)杨万里诗中对儿童稚态的描摹,往往能够起到点活全诗的作用。请结合两首诗的内容

对此加以分析。

【答案】 1B

2)《舟过安仁》是直接把目光聚焦到儿童身上,全诗都是写儿童的稚气行为。收篙停

无雨都张伞,目的不是遮头,而是促使渔船向前行驶。对两个小童子玩耍中透出的

聪明伶俐、童真稚气赞赏有加。《夜宿徐公店》先写田园风光,再描绘儿童扑蝶图。

”“这两个动词十分形象贴切,将儿童天真活泼、好奇好胜的神态和心理刻画得惟妙惟

肖。无处寻写出了面对一片金黄菜花搔首踟蹰、不知所措的儿童形象,引发人想象。两

首诗对儿童稚态的描摹都很生动有趣,既表明了对儿童的喜爱之情,又可看出诗人的童心

不泯。

【解析】【分析】(1B项分析不当。令人感到奇怪的是无语都张伞树头花落未成

,花瓣从枝头纷纷飘落,嫩叶还未长出。由此可知,《夜》诗描写的是暮春农村的景

色。选项说初春时节是错误的。故选B

2)杨万里写田园诗,非常善于利用儿童稚态,起到点化诗境的效果。《舟过安仁》是

直接把目光聚焦到儿童身上,全诗都是写儿童的稚气行为。他为小童子的聪明,也为他们

的童真和稚气,于是欣然提笔,记录下这充满童趣的一幕,对两个小童子玩耍中透出的聪

明伶俐赞赏有加。《夜宿徐公店》主要描写乡村田园风光,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儿童扑

蝶图,急走”“这两个动词十分形象贴切,将儿童天真活泼、好奇好胜的神态和心理刻

画得惟妙惟肖。无处寻三个字给读者以想象,在我们面前仿佛浮现出一个面对一片金黄

菜花搔首踟蹰、不知所措的儿童。两首诗中对儿童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从中可以看出诗

人的童心不泯。对儿童稚态的描摹,点活了全诗。

故答案为:B

《舟过安仁》是直接把目光聚焦到儿童身上,全诗都是写儿童的稚气行为。收篙停

无雨都张伞,目的不是遮头,而是促使渔船向前行驶。对两个小童子玩耍中透出的

聪明伶俐、童真稚气赞赏有加。《夜宿徐公店》先写田园风光,再描绘儿童扑蝶图。

”“这两个动词十分形象贴切,将儿童天真活泼、好奇好胜的神态和心理刻画得惟妙惟

肖。无处寻写出了面对一片金黄菜花搔首踟蹰、不知所措的儿童形象,引发人想象。两

首诗对儿童稚态的描摹都很生动有趣,既表明了对儿童的喜爱之情,又可看出诗人的童心

不泯。

【点评】(1)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鉴赏能力。要注意在理解全诗意思的基础上,对

诗歌的主题思想、意象及意境、表现手法、语言以及作者的情感等方面加以综合考虑。逐

个排除选项,筛选出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

2)此题考查把握诗歌内容的能力。整体理解诗歌内容,分析各个句子,组织答案。

《舟过安仁》是直接把目光聚焦到儿童身上,全诗都是写儿童的稚气行为。《夜宿徐公

店》主要描写乡村田园风光,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儿童扑蝶图。

8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送严士元

刘长卿

春风倚棹阖闾城 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刘长卿,中唐诗人,官至监察御史,屡次遭贬。刘长卿与好友严士元在苏州相

逢,短暂相聚后又送严去湖南。阖闾城,苏州城。青袍,贞观四年规定,八品九品

官员的官服是青色的。王昌龄,盛唐诗人。作此诗时诗人被贬为江宁臣。

1)对刘长卿的《送严士元》一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字将春天拟人化,表现朋友相见的喜悦心情;字写出春寒料峭,也为诗人

与朋友的相别营造氛围。

B. 颔联分别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描写景物,得看不见,落地听不到。诗中景物之柔

美,给人以惬意心情。

C. 日斜江上孤帆影一句描写落日去帆的景象,暗含作者与友人盘桓到日暮仍恋恋不舍及

相遇又别离的复杂情思。

D. 草绿湖南万里情属于远景描写,既点出了朋友所去之地是遥远的湖南,又蕴含了朋友

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2)试结合刘诗的尾联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与王诗的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分析两首诗的主人公在个人经历和情感上的异同点。

【答案】 1D

2)相同点:都遭贬谪;都是与好友短暂相聚又将别离;都有依依不舍之情。

不同点:王诗借冰心在玉壶来隐喻自己的志行高洁,和虽遭贬谪却不改其高洁情操的

决心。同时也表现出诗人不肯屈从于恶势力的顽强斗争精神。刘诗用青袍误儒生这句

牢骚话,直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和怨天尤人的失意情感。(在唐朝贞观年间,八九品的小

官员的官服是青色的。他认为自己满腹才华,当这一类小官员,是很失意的,简直是在耽

误自己的前程。)

【解析】【分析】(1D选项“‘草绿湖南万里情属于远景描写错误,应该是虚景,意中

之景。故选D。(2)由注释刘长卿,中唐诗人,官至监察御史,屡次遭贬。刘长卿与好

友严士元在苏州相逢,短暂相聚后又送严去湖南。王昌龄,盛唐诗人。作此诗时诗人

被贬为江宁臣。可知,两首诗的主人公都遭贬谪;都是与好友短暂相聚又将别离;都有依

依不舍之情。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写了如果有相识之人问到我的境遇,请

你转告他们,我命途多舛,已是被青袍所误的一介书生,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和怨天尤人的

失意情感。王诗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人在这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

自喻,正是基于他与洛阳诗友亲朋之间的真正了解和信任,这决不是洗刷谗名的表白,而

是蔑视谤议的自誉。因此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

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

故答案为:D

相同点:都遭贬谪;都是与好友短暂相聚又将别离;都有依依不舍之情。 不同点:

王诗借冰心在玉壶来隐喻自己的志行高洁,和虽遭贬谪却不改其高洁情操的决心。同时

也表现出诗人不肯屈从于恶势力的顽强斗争精神。刘诗用青袍误儒生这句牢骚话,直

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和怨天尤人的失意情感。(在唐朝贞观年间,八九品的小官员的官服

是青色的。他认为自己满腹才华,当这一类小官员,是很失意的,简直是在耽误自己的前

程。)

【点评】(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

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

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

进行分析概括。

2)本题考查对诗句情感与手法的对比鉴赏能力。解答时可先分别分析两首词(诗)的

句子各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情感,然后进行对比,找出异同。比较鉴赏这类题给

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

9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诉衷情

晏殊

东风杨柳欲青青,烟淡雨初晴。恼他香阁浓睡,撩乱有啼莺。眉叶细,舞腰轻,宿妆

成。一春芳意,三月和风,牵系人情。

玉楼春

无名氏

东风杨柳门前路。毕竟雕鞍留不住。柔情胜似岭头云,别泪多如花上雨。小楼画幕无重

数。听得楼边车马去。若将眉黛染情深,且到丹青难画处。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恼他香阁浓睡,撩乱有啼莺二句,面对烂漫春光,主人公不是览景生欢,而是情态异

常,香阁浓睡。一字,承上贯下,使词意陡生顿挫。

B. 一春芳意三月和风为对偶句,同是牵系人情的景物。牵系既形象地表现了柳丝

的特点,同时也是对眉叶细,舞腰轻的照应。

C. 柔情胜似岭头云别泪多于花上雨两句中,情是泪的内源,泪是情的外现,一情一

态,两个比喻,对仗工致,且曲尽传神写照之妙。

D. 若将眉黛染情深,直到丹青难画处上句变实为虚,抽象的感情成了可染可画的形象

体。下句既实又虚,丹青既指图画,也喻忠贞不渝之情。

2)两首词在开篇都写到东风杨柳,请分别简析其中的形象、人的形象有怎样的特

点,柳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起到怎样的作用?

【答案】 1D

2前词开篇所写之柳是雨初霁后的青青杨柳,柳丝纤细,柳烟疏淡,景象清新柔

美,所写之人是因柳惹起无限愁思的闺中女子,柳是情感的触发物,同时对人物形象起到

反衬的作用。第二首开篇所写之柳是门前路旁在东风中摇曳的柳,所写之人是与远行之

人在门前话别,依依不舍、留恋而又无奈的女子,柳是情感的寄托物,想毕竟留不

住,对人物形象起到正衬的作用,柳依依,情依依。

【解析】【分析】(1D项,上句变实为虚错误,若将眉黛染情深,直到丹青难画

,倘若能用画眉的黛粉将这缱绻情愫染到更深更浓的话,那我定把这忠贞情意的画图渲

染到无法渲染时为止,上句变虚为实。故选D

2)本题,《诉衷情》,东风杨柳欲青青,烟淡雨初晴先绘出一幅如画春景:东风吹

温送暖,催引生机;杨柳因春风吹拂而萌发春意,虽未青青成阴,却染得人满眼春色;柳

丝纤细,柳烟疏淡,似有若无,自有一种迷蒙意态;一番春雨初霁之后,柳色显得倍加清

新,翠意撩人,秀色可餐。这两句将春风、春柳,春雨、春晴,编织一起,色彩明媚,春

意盎然,令人心醉神迷,所写之人是因柳惹起无限愁思的闺中女子。这首词,上片以景衬

情,下片则描绘人物时蕴情会意。全篇借春风杨柳绘写浓春美景,衬比香阁女子的绰约风

姿,曲传离思别意,景与情谐,物与人合,宛转含蓄,情致缠绵。《玉楼春》东风杨柳门

前路,想来他已在情人楼上与之作过一番缠绵悱恻、难分难舍的话别,踟蹰来到门前路

边,东风轻拂着袅袅柳枝,使人想起古人折柳赠别之说,更撩拨着他伤别的心灵一这是一

个充满离别气氛的景。接着,笔锋突然凭空一转,毕竟雕鞍留不住雕鞍,指马,实

又指他自己。这里不言其欲留,只言留不住,尤其领之以语气绝重的毕竟,这就婉曲且

极传神地折映出他在门前长久延宕、徘徊不肯遂去的神态和欲去不忍、欲留不能的微妙心

境。而不得。

故答案为:D

前词开篇所写之柳是雨初霁后的青青杨柳,柳丝纤细,柳烟疏淡,景象清新柔美,

所写之人是因柳惹起无限愁思的闺中女子,柳是情感的触发物,同时对人物形象起到反衬

的作用。第二首开篇所写之柳是门前路旁在东风中摇曳的柳,所写之人是与远行之人在

门前话别,依依不舍、留恋而又无奈的女子,柳是情感的寄托物,想毕竟留不住,对

人物形象起到正衬的作用,柳依依,情依依。

【点评】(1)此题综合考查把握诗歌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在整体感知与把握诗歌

内容大意的基础上,对诗歌的主题思想、意象及意境、表现手法、语言以及作者的情感等

方面加以综合考虑。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就是分析诗中诗人所

塑造的人物的行为、神态、心理、性格、情感、观点、处境等内容,把握人物形象的个性

特征。具体分析思路与方法:知人论世,结合背景了解人物当时的情境;分析人物的行

为、语言、心理,把握人物特征;抓住表露人物情感或思想的词句;借助意象和典故,展

开联想和想象,感知形象。

10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

过菊江亭

于谦

杖履逍遥五柳旁,一辞独擅晋文章。

黄花本是无情物,也共先生晚节香。

咏菊

曹雪芹(林黛玉)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2

1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3

【注释】菊江亭:今位于安徽东至县东流镇滨江处,晋时属江西彭泽;陶渊明任彭泽县

令时,常来此植菊。欹:通平章:品评。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首前两句写陶渊明在菊江亭的五棵柳树旁拄杖而行,从而写出了著名的《归去来兮

辞》。

B. 第二首前两句写咏菊之人怀着无法摆脱的诗情,从暮到晓,绕着篱笆,靠着石头,吟咏

菊花。

C. 两首诗所题咏的菊花,都与辞官归隐的陶渊明相关,都表达了对陶渊明高风亮节的赞颂

之情。

D. 两首诗在题咏菊花的同时,写到五柳”“一辞独擅晋文章”“陶令,都属于引用典故。

2)咏物诗往往会在物中寄托诗人的思想情感。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首诗中明确表达了诗人自己不喜欢无情之物的心态。

B. 第一首诗暗含了诗人对陶渊明能保持高风亮节的赞赏之情。

C. 第二首写诗人在吟咏菊花的过程中,用霜色来描摹菊之形。

D. 第二首写诗人月下吟咏菊花时,口里含有菊花清香的花瓣。

3)阅读上面两首诗,回答问题。菊花是历代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两位诗人分别是

怎样描写菊花的?两首诗各自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 1A

2B

3菊花描写:第一首诗黄花本是无情物,也共先生晚节香两句,写到菊花的色和

香。黄花菊花,突出其颜色为璀璨夺目的黄色,赞美它芬芳高贵的节操。第二首诗

菊花名称没有在诗中明确显现,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两句,写到菊花

的色和香。用借指白色菊花,暗示出其圣洁孤傲的品格。情感表达:第一首诗主

要表达了诗人对陶渊明品格的赞美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诗人自己对高风亮节的追求;第二

首主要表达诗人自己自伤自怜和对孤傲品性的坚守,同时也对陶渊明的高风亮节给予可肯

定。

【解析】【分析】(1A项,第一首前两句写陶渊明在菊江亭的五棵柳树旁拄杖而行,

从而写出了著名的《归去来兮辞》错误,第一首前两句是写作者在陶渊明曾经种过菊花的

菊江亭方拄杖逍遥而行,想起了以《归去来兮辞》闻名于晋的陶渊明,并非是陶渊明……

拄杖而行……”。故选A

2A项,不喜欢无情之物的理解有偏差,本意是借黄花来赞美陶渊明的气节;C

项,用霜色来描摹菊花之形理解错误,本意是表明在霜寒的秋天通过写诗来歌咏菊花;D

项,口里含有菊花清香的花瓣理解错误,本意是借赞美菊花的芳香来歌咏菊花美好的品

性。故选B

3)先看第一个问题,先找到直接写菊花的诗句,如《过菊江亭》中,三、四两句写到

菊花,黄花本是无情物,也共先生晚节香黄花菊花是菊花的颜色,晚节

是菊花的味道,即,加上晚节,则是把菊花当成了人,展现其高贵的节操;而曹

雪芹《咏菊》中,没有直接出现菊花的名字,但颔联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就是来写菊花的,前一句是写菊花的颜色即白色,,而后一句则是写菊花的香

味,作者借的洁白来展现菊花的圣洁和孤傲。再看第二个问题,第一首诗歌写作者在

陶渊明曾经种过菊花的菊江亭方拄杖逍遥而行,想起了以《归去来兮辞》闻名于晋的陶渊

明,看到菊花,闻到菊香,想到先生的晚节,表达对陶渊明品格的赞美之情,暗含诗人

自己对高风亮节的追求;第二首诗歌,颈联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谁解流露出诗人的自伤自怜之情,颔联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则是借菊

花如霜来表达自己对孤傲品性的坚守,尾联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在是表达

对陶渊明的高风亮节的肯定。

故答案为:AB

菊花描写:第一首诗黄花本是无情物,也共先生晚节香两句,写到菊花的色和香。

黄花菊花,突出其颜色为璀璨夺目的黄色,赞美它芬芳高贵的节操。第二首诗中

名称没有在诗中明确显现,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两句,写到菊花的色和

香。用借指白色菊花,暗示出其圣洁孤傲的品格。情感表达:第一首诗主要表达

了诗人对陶渊明品格的赞美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诗人自己对高风亮节的追求;第二首主要

表达诗人自己自伤自怜和对孤傲品性的坚守,同时也对陶渊明的高风亮节给予可肯定。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

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

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

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

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

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

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

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主语诗歌的抒情方

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

3)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赏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善于抓住

带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还应该联系作者的生平遭遇及诗歌的创作背景来考虑,即我们平

时所说的要知人论世

112019•江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

韩愈

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

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

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

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

1)本读前六句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2)诗歌后六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答案】 1终年寸诚对比,表现了决心之坚;细石与大海对比,表现了抱负之

大;任务重与性命轻对比,表现了命运之悲。

2)独抒己见,不随大流;但求尽力,不计结果;贵在实干,无意显名。

【解析】【分析】本题要求简要分析诗歌前六句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已经

明确了手法是对比手法,只需要找出对比手法,并且分析对比手法怎样勾勒精卫形象即

可。诗歌中山石细海波平两词形成对比,嘴里衔着山上的细石,决心把滔滔的海浪

填平,从中表现精卫的雄心壮志和坚强的意志;抱寸诚的决心衔细石的举动与海波

的宏图大愿形成巨大反差,在对比中充分表现精卫的心诚志坚。

题目要求结合诗歌后六句分析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诗中人皆我独

成对比,表现了作者傲然不屈于俗见的鲜明态度;岂计”“惟应体现出作者对精卫坚持不

懈的奋斗精神的肯定,侧面表现了作者孜孜以求毫不妥协的人生追求;尾联作者以精卫

与刺客相类比,再次表达了对积极进取、锲而不舍的精神品质的褒扬与欣赏。

故答案为:终年寸诚对比,表现了决心之坚;细石与大海对比,表现了抱负之

大;任务重与性命轻对比,表现了命运之悲。

独抒己见,不随大流;但求尽力,不计结果;贵在实干,无意显名。

【点评】本题考査考生对诗歌表达技巧的把握能力。这类题目,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

能力,同时也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的把握能力,内容涉及对诗歌的表达技技巧的鉴

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目的具体要求,然后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

景,并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思考诗歌中运用的表现手

法,最后有条理的按照题目要求整理出答案即可。

本题考査学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这类题目,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

时也考查对诗句内容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涉及对诗歌思想感情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

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目的具体要求,然后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

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最后有条理的按照题目要求整理出答案

即可。

1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宋)柳永

鹜落霜洲,雁横烟渚,分明画出秋色。暮雨乍歇,小楫夜泊,宿苇村山驿。何人月下临风

处,起一声羌笛。离愁万绪,闲岸草,切切蛩吟如织。

为忆芳容别后,水遥山远,何计凭鳞翼 想绣阁深沉,争知憔悴损,天涯行客。 楚峡云

,高阳人散,寂寞狂踪迹。 望京国,空目断,远峰凝碧。

[]① 鳞翼:即鲤鱼、大雁。 古人以为雁能为人传道书信。楚峡云归: 用楚王遇巫山神

女的故事,借指欢乐不再。

1)上阙中何人月下临风处,起一声羌笛一句中的字非常富有表现力。请分析一下

它的表达效果。

2)本词下阕是怎样抒写离愁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

【答案】 1何人二句以设问提起,借笛声以抒旅怀。羌笛之声使词人思远之情油然

而出,一泄无余。一个字强调了声音突兀传来的响亮与气势。

2)先直写别后水山远, 书信难达的相思之苦;接着就对面设想,写佳人深居闺房,虽知

游子思念自己却难以体会行客远走天涯的苦楚,委婉曲折,倍增愁绪;再借用典故转写自

己日前的境遇,抒发远离往昔欢愉生活的孤独落寞;最后以景结情,写远望京华,但见远

峰一片暗绿色而已,言有尽而意无穷,委婉地传达了无尽的惆怅低徊之意。

【解析】【分析】(1 ,吹奏起。是谁人迎着风站在月光下?忽然吹奏起一阵阵的

羌笛声。用设问手法,借笛声回答,抒发旅怀,使人体会到浓烈悲凉的思远之情和吹笛人

遗世独立的孤傲。虽写愁,却画面清旷而气象高远。

2)词的下阕抒写离愁之苦,先用为忆芳容别后,水遥山远,触景生情,抒写别后的思

念和因关山阻隔而鱼雁难通的离别之悲。想绣阁深沉,争知憔悴损,天涯行客三句,用想

象手法,写伊人深居闺房,怎能体会出行客漂流天涯的思念苦处。接着楚峡句用宋玉的

典故,暗指自己旧日的欢爱已散,再联系到目前境遇,说明往昔暮宴朝欢都已烟消云

散,此时孤村独坐,对月自伤之悲。末尾望京国,空目断,远峰凝碧两句,以景结情,京

华杳不可见,只见远峰清苦愁恨,融情于景地写出思年之怅惘。

故答案为:何人二句以设问提起,借笛声以抒旅怀。羌笛之声使词人思远之情油然而

出,一泄无余。一个字强调了声音突兀传来的响亮与气势。

先直写别后水山远, 书信难达的相思之苦;接着就对面设想,写佳人深居闺房,虽知游

子思念自己却难以体会行客远走天涯的苦楚,委婉曲折,倍增愁绪;再借用典故转写自己

日前的境遇,抒发远离往昔欢愉生活的孤独落寞;最后以景结情,写远望京华,但见远峰

一片暗绿色而已,言有尽而意无穷,委婉地传达了无尽的惆怅低徊之意。

【点评】(1)本题考查诗句的表达效果,要理解诗句含义,结合表达技巧具体分析。译

文: 野鸭飞落在霜露覆盖的小洲,大雁横越于雾霭笼罩的小渚。清楚地勾画出一幅秋色

图。傍晚的雨刚刚停歇。天黑了,一叶小舟靠岸停泊,寄宿在荒村驿店。何人迎风站在月

光下?一阵阵的羌笛声与河岸草丛里切切的蟋蟀声交织一起,引起离愁万绪! 只为思恋。

与佳人别后,山水相隔,相距遥远,靠什么来传递书信呢?想来绣阁深枕中的佳人,怎么

也不会知道浪迹天涯的游子如今已是身心俱损、憔悴不堪!巫峡幽会已逝,高阳酒徒已

散,只有身心的寂寞孤独、行为的放荡不羁。眺望京都,徒然望断远方浓绿的山峰。

2)本题考查对作者表达情感的理解分析;结合诗句中的意象,从意象到意境全面把握

诗歌的情感,同时注意抒情主人公的活动及带有情感色彩的词语。

1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古意

[]李颀

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

杀人莫敢前,须如蝟毛。黄云陇底白云飞,未得报恩不得归。

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解歌舞。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

注:蝟毛,即猬毛,比喻胡须稠密。磔,zhé,张开。

1事长征的意思是________,交代了男儿”________的身份。

2)诗歌运用多种手法刻画男儿形象,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答案】 1)从事远征;边疆从军的勇士(或,将军)

2外貌描写,须如蚜毛磔,须发又短又多又硬,显出男儿勇猛刚烈的气概;

心理描写,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尽显刚勇犷悍的男儿本色;环境渲染,黄云

陇底白云飞。雄伟葬苍的塞上风沙,烘托出志在报国的硬汉豪士的形象;人物衬托,

使我三军泪如雨,一曲出塞声,三军尽落泪,从侧面表现了铮铮男儿亦有思乡柔情。

【解析】【分析】(1)解答该种题型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

什么人、什么事,抒发了哪些情感。男儿事长征,意思是,男子汉当以国事为重,从军

远征。交代了男儿勇士或的身份。

2)本诗刻画了一个从军塞上猛勇粗犷的男儿形象。从事长征的男儿是自古多慷慨悲歌

之士的幽燕一带人。他胡须又多又硬,勇猛刚烈,他在马蹄之下与伙伴们打赌比输赢,战

场上视死如归,奋勇杀敌,令敌人畏惧。本诗塑造男儿形象,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衬托

相结合的手法。正面描写主要运用了外貌描写须如蚜毛磔和心理描写赌胜马蹄下,由来

轻七尺;侧面衬托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环境的渲染和烘托,黄云陇底白云飞,一种是他

人的衬托,使我三军泪如雨,这种烘云托月的手法,含蓄而精炼。结合诗句分析其表达

效果即可。

故答案为:从事远征;边疆从军的勇士(或,将军)

外貌描写,须如蚜毛磔,须发又短又多又硬,显出男儿勇猛刚烈的气概;

理描写,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尽显刚勇犷悍的男儿本色;环境渲染,黄云陇

底白云飞。雄伟葬苍的塞上风沙,烘托出志在报国的硬汉豪士的形象;人物衬托,使

我三军泪如雨,一曲出塞声,三军尽落泪,从侧面表现了铮铮男儿亦有思乡柔情。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解读诗歌的能力,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

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

本题考查分析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具体考查塑造人物的手法。诗歌塑造人物形象时,

主要通过人物的直接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节、神态),以及间接烘托(环

境、情节、人物的衬托)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形象特点。解答此题,先指出塑造人

物的手法,再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秋斋独坐寄乐天兼呈吴方之大夫

刘禹锡

空斋寂寂不生尘,药物方书绕病身。

纤草数茎胜静地,幽禽忽至似佳宾。

世间忧喜虽无定,释氏销磨尽有因。

同向洛阳闲度日,莫教风景属他人。

1 简要赏析颔联的表达效果。

2)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 1)以动衬静,以忽至的幽禽反衬出环境的静谧;作者以静谧的环境烘托出内

心的宁静以及孤独;并照应开头的空斋寂寂

2)劝勉、宽慰友人莫负风景;作者身处困境的豁达乐观;也暗含远离政治中心,只能消

磨时光的一丝无奈。

【解析】【分析】(1)这两句明显写景,可以从描写手法(动静的角度)、结构(照应上

文)来分析。前句纤草数茎胜静地写出了环境的幽静,后句幽禽忽至,突然飞来几只

幽禽,以鸟的飞来衬托幽静的环境。一切景语皆情语,所有的景都与情相关,这里的环境

的幽静与题目的独坐联系起来,以静谧的环境烘托出内心的宁静以及孤独。在结构上此

句的与上文空斋寂寂形成照应。

2)尾联同向洛阳闲度日,莫教风景属他人莫教风景属他人,劝勉、宽慰友人莫负

风景;同向洛阳闲度日闲度日说明作者没有得到重用,身处困境,但他依然劝诫朋

莫教风景属他人,这里其实也是自我劝慰,体现了他的豁达乐观;闲度日,每天只

能无所事事,聊以度日,也暗含远离政治中心,只能消磨时光的一丝无奈。

故答案为:以动衬静,以忽至的幽禽反衬出环境的静谧;作者以静谧的环境烘托出内心

的宁静以及孤独;并照应开头的空斋寂寂

劝勉、宽慰友人莫负风景;作者身处困境的豁达乐观;也暗含远离政治中心,只能消磨

时光的一丝无奈。

【点评】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答题模式:第一

步:指出何种手法;第二步: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第三步: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

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赏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善于抓住带感

情色彩的关键词语,还应该联系作者的生平遭遇及诗歌的创作背景来考虑,即我们平时所

说的要知人论世

15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赋得江边柳

(唐)鱼玄机

翠色连荒岸,烟姿入远楼。影铺秋水面,花落钓人头。

根老藏鱼窟,枝低系客舟。萧萧风雨夜,惊梦复添愁。

江边柳

(唐)雍裕之

袅袅古堤边,青青一树烟。

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

(注)鱼玄机,女,晚唐诗人。为补阙李亿妾,以李妻不能容,进长安咸宜观出家为女

道士。后被京兆尹温璋以打死婢女之罪名处死。此诗当作于鱼玄机被弃之后。

1)两首诗都选择了这个意象,鱼玄机笔下的”________,而雍诗营造了________

的氛围。

2)两位诗人在情感抒发的方法上有什么不同?请做简要分析。

【答案】 1)凄凉凋;生机明媚

2)鱼玄机诗: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用荒岸远楼、飘落无依的柳絮、藏鱼的

柳树根窟以及潇潇的风雨等一系列景象暗示自己不知何处是人生归宿的身世处境和身心疲

惫的感伤。诗歌最后一句直抒胸臆,往事不堪问首,惊惧梦醒,却依然找不到人生的风

标,无处可逃,风雨之夜,平添人的愁绪。雍裕之诗:运用了乐景衬哀情,一、二两句

写出了江边柳的轻柔婀娜之态和葱茏苍翠之色,烘托出春光的绮丽明媚,为下面写离情作

了反衬。运用想象的手法,想象情郎离开之时,用柳枝系住郎船的画面,显示出挽留情

郎的情意之切。

【解析】【分析】(1)鱼玄机诗中,直接写柳的诗句,如根老藏鱼窟,枝低系客舟

根老”“枝低给人衰败之感,诗中荒岸”“萧萧等词也凸显出萧条的意境。雍裕之诗中

”“青青”“丝不断写出了盎然的春景,写出了江边柳的轻柔婀娜之态和葱茏苍翠之色,烘

托出春光的绮丽明媚,画面生机勃勃。

2)《赋得江边柳》前六句翠色连荒岸,烟姿入远楼。影铺秋水面,花落钓人头。根老

藏鱼窟,枝低系客舟看似写景,实则述己,写江边柳的秋色喻指诗人自己的处境和命运。

从抒情方式来看,这里借景抒情,根据背景注释,此诗作于鱼玄机被弃之后,荒岸是想

说明诗人自己的生存环境,环顾四周,不知哪里是自己的人生归宿。诗人用荒岸、远楼、

飘落无依的柳絮、潇潇的风雨等一系列意象,表达自己不幸的身世和感伤。尾联 潇潇风

雨夜,惊梦复添愁直抒胸臆。梦醒了,是因为有潇潇风雨;往事不堪回首,诗人猛醒之

间,却依然找不到人生的风标,无处可逃。风雨之夜,柳枝引起人的离愁,切合题意。全

诗在写法上,通篇不着一个字,但句句写柳,又暗喻自己的身世处境,情真意切,引

人同情。《江边柳》的一、二句袅袅古堤边,青青一树烟,寥寥几笔,绘出了一幅美丽

的古堤春柳图。古堤两旁,垂柳成行,晴光照耀,通体苍翠,蓊蓊郁郁,袅袅婷婷,远远

望去,恰似一缕缕烟霞在飘舞。袅袅青青,连用两个叠字,一写江边柳的轻柔婀娜

之态,一写其葱茏苍翠的颜色,洗炼而鲜明。前人多以翠柳如烟杨柳含烟含烟惹

等来形容柳的轻盈和春的浓丽,这里径直用一树烟来称呼柳树,想象奇特,造语新

颖。只此三字,便勾出了柳条婆娑袅娜之状,烘托出春光的绮丽明媚,并为下面写离情作

了反衬。三、四两句直接写离情。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诗人笔下的女主人公不仅

没有折柳赠别,倒希望柳丝绵绵不断,以便把情人的船儿系住,永不分离。这一方面是想

得奇,说出了别人没有说过的语句,把惜别这种抽象的感情表现得十分具体、深刻;同

时,这种想象又是很自然的,切合江边柳这一特定情景。大江中,船只来往如梭;堤岸

上,烟柳丝丝弄碧;柳荫下画船待发,枝枝柔条正拂在那行舟上。景以情合,情因景生,

此时此刻,萌发出系郎船的天真幻想,合情合理,自然可信。这里没有一个

字,但痴情到要用柳条儿系住郎船,则离愁之重,别恨之深,已经不言而喻了。这里也没

有一个字、字,而江边柳的独特形象鲜明如画。全诗以乐景写哀情。

故答案为:凄凉凋 生机明媚

鱼玄机诗: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用荒岸远楼、飘落无依的柳絮、藏鱼的柳

树根窟以及潇潇的风雨等一系列景象暗示自己不知何处是人生归宿的身世处境和身心疲惫

的感伤。诗歌最后一句直抒胸臆,往事不堪问首,惊惧梦醒,却依然找不到人生的风

标,无处可逃,风雨之夜,平添人的愁绪。雍裕之诗:运用了乐景衬哀情,一、二两句

写出了江边柳的轻柔婀娜之态和葱茏苍翠之色,烘托出春光的绮丽明媚,为下面写离情作

了反衬。运用想象的手法,想象情郎离开之时,用柳枝系住郎船的画面,显示出挽留情

郎的情意之切。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词中意象及其作用的能力。意象是承载诗词反映的思想感

情的客观事物,它可能是现实的也可能是作者想象的。它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是主观与

客观的统一体。其在诗词中的作用,要从诗词内容、主旨,意境和情感几个方面去把握。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抒情手法的鉴赏能力。古代诗歌的抒情方式分直接抒情(直抒胸

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融情入景)、托物言志、怀古伤

今、即事抒怀。

新年新起点-历史档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附答案)解析

本文发布于:2023-11-24 04:45:0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077230422473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附答案)解析.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附答案)解析.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