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眷侣-大迦叶和妙贤的故事
非凡眷侣-大迦叶和妙贤的故事
题图:释迦牟尼佛身边的这两位,即是阿难与大迦叶。
大迦叶,本名毕 钵罗耶那,是树下生的意思,因他降生在树下,而有此名。他生长
在一个富裕的贵族家庭,家里的富裕程度超过了国王。他比佛陀晚生十多年,从小聪慧,
厌恶世间一切欲乐,惟以修道是从。年岁渐长后,父母为他操办婚事,他用了很多种办法,
推辞拒绝,但终于还是无奈,迎娶了美丽的妙贤。
据说,他们的新婚之夜,是在沉默中度过的。妙贤愁眉不展,垂泪到天明引起了大迦
叶的好奇,他问她,你为什么伤心?妙贤说,我一心修道,被父母逼迫与你成婚,这不是
毁坏了自己的心愿了吗?大迦叶听后非常高兴,家里竟然给自己找到了一个和自己一样厌
恶爱染,乐于清净修行的同修道友做眷属!他把自己的情况说给妙贤以后,两个人约定,
“我若眠时汝当经行。汝若眠息我当经行。”(从不同床) 他们共同实践,彼此成就道
业。
这是大迦叶对妻子妙贤的第一次告别。他告别的是还未开始的婚姻。在他的心里,俗
世的爱情,不是他今生的任务。他要做的,就是完成觉悟,完成使命。
其实看到这一段的时候,我真的很羡慕他们。因为他们这样的姻缘,在世俗的情感纠
葛当中,实属罕见。
更多的人,以欢喜冤家的缘分相遇,为满足欲望而奔波,有的人干脆是怨偶,是互相
欠债为着偿还讨要而来的。也有相安无事的,但终其一生,完成了人的各种角色,排队走,
跟着潮流走,甚少关怀内心世界,偶有探询,因无解而作罢。也有些人,有向往修道的心,
却因为此身浊重,欲深难持,而终于做了逃兵。
大迦叶和妙贤,在他们很年轻的时候,就少欲而慕道,能够尝到法喜,深知法喜远超
俗欲,这是他们的天资,也是他们的福报。
此同时,妙贤听闻家中仆役说榨油时死了很多小虫,对小虫的悲心和对人类的口腹之欲之
间的矛盾,令妙贤也觉得当下的处境需要反思。就在他们共同面对棘手思维的时机,大迦
叶决定离家修道。
他对妙贤说,我走,是为了寻找明师。我若寻到,必来接你。
这是大迦叶和妙贤的第二次告别。
这次告别,是大迦叶对俗世生活的告别,从此以后,他了断了伦常里的进退,终于可
以在修行的天地里自由、深入地用功了。这次告别,也是大迦叶对妙贤的承诺。我不和你
结夫妻的缘,但我与你允同修梵行的诺。我若得遇明师,必记挂你还在红尘漂泊;我若得
度,必来度你。
他们之间的长揖告别,让我泪热,这样的放手,超越了男女爱人的痴缠,道尽知音同
修之间的酬答。
在《西土二十四祖纪第二》中,曾经记载有大迦叶和妙贤之间的前世因缘。妙贤曾经
至此,曾经有过夫妻的名分,同修的因缘,道友的恩情,在一次次的告别中,悉数放
下。由有欲望的凡人夫妻,到少欲知足的优婆塞和优婆夷,再到无欲则刚的阿罗汉,大迦
叶与妙贤,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蜕变和成长。
释迦牟尼佛有十大弟子,他们是:一,大迦叶;二,舍利弗;三,大目犍连;四,须菩提;五,
富楼那;六,迦旃延;七,阿那律;八,优波离;九,阿难;十,罗睺罗。大迦叶是十大弟子之首。
梵文Kasyapa, 汉语拼音为dajiashe.称大迦叶,或称为迦叶﹑迦叶波、迦摄波。古印度摩
揭陀国王舍城人。少欲知足,常修苦行,故称为「头陀第一」。
「头陀」是梵文:Dhuta 的译音,意为:「抖擞」,就是清心寡欲,扫除世间尘垢烦恼,
是佛教的苦行之一。大迦叶跟随佛陀以后,谨守佛陀的旨意并虔诚地专修苦行,深受佛陀的
信任,当佛陀预感不久人世时,嘱托大弟子大迦叶担负弘扬佛法的重任,并托付他将袈裟传
给未来的弥勒佛,据说现在大迦叶在鸡足山中进入甚深的禅定,将于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后
完成自己的伟大使命,将佛陀的袈裟转交给弥勒佛。释迦牟尼涅盘后的第二年夏天,大迦
叶将所有的佛弟子召集到王舍城灵鹫山集合,汇编释迦佛祖的遗教,由阿难诵「经」,优波
离诵「律」,富楼那诵「论」,其结集就是所谓的「三藏圣典」。大迦叶是佛经第一次结
集的召集人,因而有第一祖师之称。对于佛法的流传,他立了极大的功劳。
摩诃迦叶又叫做大迦叶、迦叶波,意思是乌龟,又翻译成饮光。传说他的祖先在修炼
时,有一只具有灵性的乌龟背负著玄妙的图案而来,因此得道,所以以龟作为姓氏。又传
说上古时代曾有仙人能吸取日光,平时隐藏著,见不到任何光芒,但是如果显现的话就会
全身光辉明光,迦叶是这位仙人的后裔,所以也用饮光为姓氏。他出生在毕波罗树(即菩
提树)下,所以名叫毕波罗。在佛陀所有弟子中,姓迦叶的有五个人,其中只有摩诃迦叶
可以单称为迦叶。
大迦叶原本信奉外道,后来皈依佛门。他率领五百弟子,在韦提河边的山中修行头陀
之道。头陀指的是身上披著破旧的衣服,到处乞求化缘,餐风露宿、性情淡泊的僧侣。迦
叶因为认真修行这样的头陀行,所以被称为‘头陀第一’,受到佛陀的格外器重,嘉许他
为‘大行渊广’。
有一次,天界之王在灵鹫山上向佛陀敬献金色波罗花,请佛说法,世尊拈花示众,并
无所说。当时座下所有的弟子,都不明白佛陀这样做含有什么奥妙的道理,只有大迦叶微
笑著,因为他领悟到佛陀的道理了。
佛陀说:‘正道大法是无法用眼睛看出来的,只有涅盘寂静的心才能领会。实在的法
相其实是没有法相,这是一个微妙玄通的法门,不需要文字的记录和解释,是用特殊的教
法传授的,我就将这些嘱托给摩诃迦叶。’这就是心传,即所谓灵山会上正法眼藏付嘱的
拈花微笑,就是禅宗最初的典故。
本文发布于:2023-11-23 17:54: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073329722421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非凡眷侣.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非凡眷侣.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