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平县六月上旬八年级物理上册2.4升华和凝华考点突破与同步练习含解析新

更新时间:2023-11-23 16:02:28 阅读: 评论:0

家访内容记录-精神压力大的症状

永平县六月上旬八年级物理上册2.4升华和凝华考点突破与同步练习含解析新
2023年11月23日发(作者:奖惩制度实施细则)

2.4升华和凝华

知道升华和凝华现象;

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理解升华吸热与凝华放热;

掌握升华吸热和凝华放热的应用。

水浴法碘升华实验;

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作。固体升华时需要热。

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作。气体凝华时会热。

升华实例:冬天冰冻的衣服凉干、樟脑丸变小、碘水浴加热升华;干冰;

凝华实例:附着在铁丝网上的霜;

实验:升华和凝华加热碘

加热紫黑色的碘,升华成紫红色的碘蒸气(气态碘)。停止加热,在冷却的烧杯壁上出现碘晶体,

碘由气态凝华变为固态。

考点一 升华

1下列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正确的是( )

A.饮料杯中的冰块体积逐渐变小——液化

B.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凝固

C.打开冰箱门时,门的附近出现“白气”——汽化

D.冬天,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升华

【答案】D

1

【解析】杯中冰块体积变小,冰变成了水,属于熔化,不是液化,A选项错误;冰花是房间内温暖的

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凝华而成的,不是凝固,B选项错误;“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

的小水珠,C选项错误;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是冰直接变成水蒸气,属于升华现象,D选项正

确;

变式1 图中密封的锤形玻璃泡内装有少量碘颗粒,为了能较快地观察到碘的升华现象又要防止碘

熔化,下列加热方式合适的是(碘的熔点为113.7 ,酒精灯外焰温度约为800 )( )

A.浸入开水中 B.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C.放入冰水混合物中 D.置于常温下的空气中

【答案】A

【解析】升华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放冰水混合物和常温的空气中,温度低,不能观察到升华现象;放在

酒精灯的外焰上加热有可能先熔化,再汽化产生碘蒸气;放在开水中,达不到碘的熔点,排除了先熔化

后汽化的可能性,只能是碘升华变成了碘蒸气。

变式2图甲为探究冰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乙为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实验装置。已知标准

大气压下,冰和碘的熔点分别是0 ℃和113.5 ℃。对比两实验有以下判断:(1)冰和碘都经历了固

态变为液态的过程;(2)冰和碘在物态变化过程中都需要吸收热量。这两个判断( )

A.只有(1)正确 B.只有(2)正确

C.都正确 D.都错误

【答案】B

【解析】试管中的冰和碘锤中的碘都是由水进行加热的。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 ,高于

冰的熔点0 ,低于碘的熔点113.5 ,故冰可以熔化,碘不可能熔化,所以(1)说法错误。冰熔化需

2

要吸热,碘升华也需要吸热,所以冰和碘在物态变化过程中都需要吸收热量,(2)说法正确。故选B

考点二 凝华

2如图所示的冬捕场景中,被捕上来的鱼过一会儿表面上会结出一层薄薄的冰,这一现象称

。捕鱼人的发须上会出现白白的粉末,这一现象称为 (均填物

态变化名称)

【答案】凝固 凝华

【解析】(1)被捕上来的鱼过一会儿表面上会结出一层薄薄的冰,是水变成冰的过程,由液态变

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2)捕鱼人的发须上会出现白白的粉末,是气态的水蒸气变成固态的

冰,由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属于凝华过程。

变式1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的是(

【答案】D

【解析】冰凌的形成是凝固;冰雪消融是熔化;露的形成是液化;霜的形成是凝华。

变式2 如图所示是小华同学组装的人工造“雪”装置。所用的器材有铁架台(底座、铁圈、铁夹、

横杆)、锥形瓶、酒精灯、棉线、碘粉等。

(1)器材组装过程中,铁圈的位置是根据 (选填“酒精灯”“酒精灯及其火焰”

3

“锥形瓶”或“铁架台”)的高度固定的。

(2)实验中观察的对象是

(3)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

(4)实验中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答案】 (1)酒精灯及其火焰 (2)碘粉 (3)加热一会后瓶内充满紫色的碘蒸气,撤去酒精灯

一会儿后,细棉线上有固态碘生成 (4)先升华后凝华

【解析】(1)酒精灯是用来加热锥形瓶中的碘粉的,酒精灯的外焰温度较高,组装实验器材时,通过调

整铁圈的位置来保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2)实验是为了人工造“雪”,“雪”实际上是碘粉,故实验中的观察对象是碘粉。

(3)碘粉受热,就会升华为紫色的碘蒸气,碘蒸气上升充满整个锥形瓶;碘蒸气受冷后,就会凝华为固

态的碘粉,凝结在棉线上,形成“雪”。

(4)实验中,碘先由固态变为气态,是升华现象;再由气态变为固态,是凝华现象。

一、单选题

1.物质M通过吸、放热,出现三种不同物态,如图所示,甲、乙、丙物态依次为(

A.固、液、气 B.气、液、固 C.气、固、液 D.液、固、气

2.如图,舞台上常用干冰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这种白雾是(

A.小水滴 B.二氧化碳 C.空气 D.水蒸气

3.《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喜爱,以下诗词所涉及的物态变化,解释正确的是(

A.雾里山疑失,雷鸣雨未休(郑板桥)——雾是汽化形成的

B.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毛泽东)——雪是升华形成的

C.不知眀镜里,何处得秋霜(李白)——霜是凝华形成的

4

D.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露是熔化形成的

4.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夏天,我们看到雪糕冒“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

B.从冰箱中取出的“易拉罐”过一会儿表面有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C.用久了的白炽灯内表面发黑,是钨蒸气液化后再凝固的结果

D.深秋的早晨,枯草上的霜是水凝固形成的

5.在下列四个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

A.窗玻璃上形成冰花

B.衣柜中的樟脑球变小

C.草叶上形成的露水

D.冰棍周围冒“白气”

二、填空题

6.我国民间有句谚语叫“霜前冷、雪后寒”,说明霜是由于气温较______(高/低)时空气中的水

蒸气发生______现象而形成的,而雪在______成水时需要从空气中吸收热量,使气温迅速降低(填

物态变化的名称)。

7.即使在0℃以下的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这是__现象,在此过程中,需要__(选填

“吸热”或“放热”);夏天的早晨,花草上会出现晶莹剔透的露珠,露珠的形成属于__现象。

8.将内部盛有少量碘颗粒的密闭玻璃容器放置在电吹风机的出风口处,如图所示.用电吹风机向

玻璃容器吹________(选填“冷”或“热”)风,不久可观察到容器内固态碘减少且出现紫色的碘

蒸气,此物态变化过程需要________热量;撤去电吹风机,过一会儿还可以观察到容器侧壁上附有

少量细小的碘晶体,这是________现象.

9.基础问答、作图和计算

(1)音乐会上,台上优美的琴声是由琴弦的______产生的,琴声通过______传播到台下观众的耳

中,观众根据声音的______不同可以听出有什么乐器在演奏。

(2)现在不少餐厅的菜都利用干冰营造若隐若现的效果。这是因为干冰______时吸收周围空气的热

5

量,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____成白雾形成若隐若现的效果,让食客有一种美的享受

10.天气寒冷,爸爸准备开车送小雨去上学,车窗外面的霜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发生_____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上车后,车窗内表面很快就蒙上了一层“水气”,这是由于空气中的

水蒸气遇冷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小雨刚要擦“水气”,爸爸说,打开暖风吹一吹

“水气“就没了,这是因为吹暖风提高了玻璃上水珠的_____,同时可以加快水珠表面上的_____

从而加快水珠的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

11.寒冷的冬天,我们向手背“哈气”会感到暖和,这是因为呼出的水蒸气______(填物态变化名

称)放出的热被手吸收;北方的冬天气温很低,早晨会看到玻璃窗______(选填“外表面”、“内

表面”)出现“冰花”,这是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一次性打火机里的丁烷,常态下呈

气态,它是在常温下用______的方法使它液化后储存在打火机里的。

三、实验题

12.小明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在试管中放入少量碘,塞紧盖子后放入温水中,观察到试管中

固态碘逐渐消失,变为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

(1)此过程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2)在上述实验中,小明同学猜想:固态碘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因为速度太快,液态碘出

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为验证猜想,他查询了一些小资料:碘的熔点是113.5℃,碘的

沸点是 184.4℃,水的沸点是 100℃。请你根据上述小资料分析说明小明的猜想为什么是错误的:

_________

(3)为了进一步探究此类现象,小明在烧杯中放入适量温水,然后放入一小块温度远低于0℃的干

冰(固态二氧化碳),此时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有大量白雾。水中大量的气泡是

_________形成的,水面上大量的白雾是由_________形成的;

(4)实验室的桌子上有一个敞口的空铁盒,现将铁盒装些干冰,一会儿看到铁盒的外壁出现白霜,

白霜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

13.某同学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

(1)如图所示,将碘锤放入热水中,观察到碘锤中固态碘逐渐消失,紫色的碘蒸气充满碘锤,此过

6

程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

(2)在上述实验中,小明同学猜想:固态碘可能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因为速度太快,液态

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为验证猜想,他查询了一些资料:通常情况下,碘的熔点是

113.5℃,碘的沸点是184.4 ℃,水的沸点是100 ℃。请你根据上述资料分析说明小明的猜想为什

么错误:________

(3)小明在烧杯中放入适量的温水,然后放入一小块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此时观察到水中有大

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有大量白雾。水中气泡的主要成份是由__________(选填“二氧化碳”或

“水蒸气”),水面上大量的白雾是_________形成的(填写物态变化的名称)。

14.某实验小组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用到的器材有铁架台、烧杯、温度计、秒表、硬纸

板、石棉网等:

(1)安装实验器材,应按照_____(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实验时用温度计测出不同时刻水的温度,并记录在下表中,其中第3min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

所示,示数_____℃;

(3)分析图乙中的图线可知,第一次实验和第二次实验所用水的质量之比是_____

(4)小王将碘锤放入热水中,如图丙所示,观察到碘锤中固态碘逐渐消失,紫色的碘蒸气充满碘

锤,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在此实验中,固态碘没有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原

因是_____(已知碘的熔点是 113.5℃,碘的沸点是 184.4℃)。

15.小明和小华在观察“碘锤”中物态变化之前,查阅资料得知: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

800℃.碘的熔点为113.7 ℃。采用图中的两种方式加热,图甲中“碘锤”用水浴法加热,你会看

到瓶内出现_____,图乙直接用酒精灯加热,在上述实验中,小明同学猜想:固态碘可能是先变成

液体,再变成气体,因为速度太快,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你认为图_______

(选填“甲”、“乙”或“甲和乙”)的实验中不可能出现熔化过程,判断的依据是:

__________

7

8

1C

【解析】

解若甲乙丙分别为固、液、气,则根据物态变化的概念和吸热放热情况可知由甲到乙

需要吸热,故A错误;若甲乙丙分别为气、液、固,则根据物态变化的概念和吸热放

热情况可知由乙到丙需要放热,故B错误;解若甲乙丙分别为气、固、液,则根据物

态变化的概念和吸热放热情况可知由甲到乙需要放热,由乙到丙需要吸热,由丙到甲

需要吸热,故C正确;若甲乙丙分别为液、固、气,则根据物态变化的概念和吸热放

热情况可知由丙到甲需要放热,故D错误;

点睛:掌握六种物态变化的概念,以及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然后逐一分

析即可得出答案.

2A

【详解】

干冰升华会吸收大量的热,导致周围的环境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

水珠漂浮在空中,就形成了白雾。

故选A

3C

【详解】

A.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A错误;

B.雪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故B错误;

C.霜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故C正确;

D.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C

4B

【详解】

A. 夏天,我们看到冰糕冒“白气”是一种液化现象,不是汽化现象,故A错误.B.

冰箱中取出的“易拉罐”过一会儿表面有水珠,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说

法正确,故B正确.C. 用久了的白炽灯泡内表面发黑,是钨丝升华成为钨蒸汽,然后

又凝华而成的,不是蒸汽液化后再凝固的结果,故C错误.D.深秋的早晨,枯草上的

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汽凝华而成的,不是水凝固形成的,故D错误.故选B.

5B

【详解】

A.冰花的形成是在天气寒冷时,室内水蒸汽遇冰冷的窗玻璃放热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

窗玻璃的内壁上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樟脑丸升华吸热,固体直接变成气体然后分布在衣柜中,故B符合题意;

C.露是小水珠,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故C不符合

题意;

D.冰棒从冰箱内刚拿出来,冰棒周围冒“白气”是小水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

化形成的,需要放热,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低凝华熔化

【详解】

[1][2][3]霜是由于气温较低时,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雪在熔化过

程中要吸收热量,所以化雪的时候气温较低。

7.升华吸热液化

【详解】

[1][2]室外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是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该过程吸热;

[3]夏天的早晨,花草上会出现晶莹剔透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

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此过程放热。

8.热吸收凝华

【详解】

[1]用电吹风机向玻璃容器吹热风固态碘吸收热量,直接变成紫色的碘蒸气,是升华现

象;

[2]升华需要吸收热量;

[3]碘蒸气上升时,撤去电吹风机,热的碘蒸气遇到冷的容器侧壁直接变成固态碘晶

体,是凝华现象.

9.振动空气音色升华液化

【详解】

(1)[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琴声是由琴弦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琴声通过空气传播到台下观众的耳中。

[3]不同乐器、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产生的音色会不同,台下观众是靠音色

来辨别乐器的种类。

淡淡白雾是由于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温度降低,从而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

成小水珠。

10.凝华液化温度空气流动速度汽化

【详解】

[1]车窗外面的霜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发生凝华形成的,水蒸气由气态直接变成

固态。

[2]车窗内表面很快就蒙上了一层“水气”,这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

的,水蒸气由气态变成液态。

[3][4][5]打开暖风吹一吹“水气“就没了,这是因为吹暖风提高了玻璃上水珠的温

度,同时可以加快水珠表面上的空气流动速度,从而加快水珠的汽化。

11.液化内表面凝华压缩体积

【详解】

[1]寒冷的冬天,我们向手背“哈气”会感到暖和,这是因为呼出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

的手液化为小水滴,液化时放热。

[2][3]北方的冬天气温很低,室内的水蒸气遇到温度很低的玻璃,在其内表面凝华为

小冰晶,即“冰花”。

[4]一次性打火机里的丁烷,常态下呈气态,它是在常温下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它液化

后储存在打火机里的。

12.升华水的沸点为 100℃,水浴加热时,温度低于碘的熔点,碘不能熔化干冰升华

水蒸气液化干冰升华吸热使铁盒变冷,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

【详解】

(1)[1]试管中的固态碘在热水中,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属于升华现象。

(2)[2]由数据知,水的沸点是100℃,而碘的熔点是113.5℃,所以碘在100℃的沸水

中不可能熔化,所以小明的猜想是错误的。

(3)[3][4]干冰在热水中吸热迅速由固态升华成为气态,变为二氧化碳气体形成气泡;

由于升华吸热,使水面上方空气温度降低,所以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白雾。

(4)[5]干冰温度远低于0℃,铁盒放热降温干冰迅速升华吸热,铁盒温度急剧降低。

当铁盒温度低于0℃时,周围空气中的高温水蒸气遇到低温铁盒放热,凝华成小冰

晶,形成白霜。

充满碘锤,此过程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升华,从固态不经过液态直接变成气态。

(2)[2]在上述实验中,通常情况下碘的熔点是113.5℃,碘的沸点是184.4℃,而水的

沸点是100 ℃,水温没达到碘的熔点,不可能熔化,故小明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

(3)[3][4]干冰吸热升华,水中气泡的主要成份是由二氧化碳;水面上大量的白雾是水

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14.自上页下9653升华碘的熔点高于水的沸点

【详解】

(1)[1]在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应用外焰加热,故在组装仪器时,应先确定酒精灯

的位置,再固定铁圈,然后再放烧杯,最后确定温度计的位置,故安装实验器材,应

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2]由甲图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液柱在0刻度线上面,示数为96℃。

(3)[3]由图乙知,两次实验加热的时间相同,即吸收的热量相同,则

QQ

12

cmtcmt

1122

故两次实验水的质量之比为

mt

12

988810

5:3

mt98926

21

(4)[4]碘锤中固态碘在热水中,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属于升华现象。

[5]在此实验中,固态碘没有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原因是由数据知,水的沸点为

100℃,而碘的熔点为113.5℃,即碘的熔点高于水的沸点,所以碘在100℃的沸水中

不可能熔化。

15.紫色的碘蒸汽甲水的沸点低于碘的熔点

【详解】

[1]“碘锤”用水浴法加热,固态碘直接升华变为紫色碘蒸汽。

[2][3]由于水的沸点为100℃,则甲图中水浴加热法温度最高只能达到100℃,未达到

碘的熔点,则甲图中不可能出现熔化过程。

3.2探究光的发射规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1.白纸上印有黑字,每个人都看得特别清楚,我们之所以能看清楚这些字的主要原因是(

A. 白纸和黑字分别发出了不同的颜色的光进入眼睛

B. 白光照到试卷上,白纸和黑字分别发出白光和黑光进入眼睛

C. 白光照到试卷上,白纸反射出白光进入眼睛,而黑字不反射

D. 黑字比白纸反射的本领强

2.关于光的反射,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15°时,反射角也为15°

B. 入射角增大5°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也增大

C. 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也靠近法线

D. 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3.目前光污染越来越严重,其中白色污染是最普遍的一类光污染.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磨光

大理石等都能造成白色污染,形成白色污染的主要原因是(

A. 光的反射 B. 光的折

C. 光的色

D. 光沿直线传播

4.在一个明月如皓的夜晚,李刚走在回家的路上,高悬的月亮让李刚在右侧留下长长的身影.刚下过的

雨在坑洼的路面留下了一个个积水坑,李刚为了不踏入水坑,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应踩在较亮的地方,因为水面发生了漫反射,看起来较暗

B. 应踩在较亮的地方,因为路面发生了漫反射,看起来较亮

C. 应踩在较暗的地方,因为路面发生了漫反射,看起来较暗

D. 应踩在较暗的地方,因为水面发生了镜面反射,看起来较亮

5.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A. 潜水员在水中看到鱼儿在游

B. 阳光下人的影子

C. 池水看起比实际的浅

13

D. 用镜

子“晃”人的脸

6.下列现象中属于光反射现象的是(

A. 太阳光通过凸透镜会聚于一

B. 斜插入水中的铅笔看似弯折

C. 白天,浓密树荫下有许多小圆形光斑 D. 在平静的

湖面上看到树的倒影

7.如图所示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白色硬纸板EF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白色硬纸板可沿

ON折叠,使光线AO紧贴硬纸板射向镜面0点,为了研究反射角与入射角之间关系,实验时应进行的操作

是(

A. ON前后转动板

E

B. ON前后转动板F

C. 改变光线AOON之间的夹

D. 改变光线OBON之间的夹角

8.一条光线垂直射到平面镜上,若保持入射光线不变,使镜面绕入射点转20°,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

的夹角是(

A. 10° B.

20° C. 40°

D. 70°

9.多媒体投影仪使用的屏幕是用粗糙的白布制成的,下列有关这一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投影仪照射到屏幕上的光会发生镜面反射

B. 投影仪照射到屏幕上的光会发生漫反射

C. 光在屏幕上发生镜面反射时,全班的同学都能看清屏幕上的画面

D. 光在发生漫反射时,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14

二、填空题

10.如图所示是一种液面升降监测装置原理图。光源S发出的一束激光与水平液面成50°角射向平静的液

面,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________;光经液面反射后射到页面上方水平标尺上的S′点,当液面

下降时,光点S′将________(选填“向左”、“向右”或“不会”)。

11.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光污染

当太阳光照射强烈时,城市里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磨光大理石等装饰反射光线,明晃白亮,

眩眼夺目.专家研究发现,长时间在白色光亮污染环境下工作和生活的人,视网膜和虹膜都会受到程度

不同的损害,视力急剧下降,白内障的发病率高达45%.还使人头昏心烦,甚至发生失眠、食欲下降、情

绪低落、身体乏力等类似神经衰弱的症状.

夏天,玻璃幕墙强烈的反射光进入附近居民楼房内,增加了室内温度,影响正常的生活.尤其是那种凹

形建筑物,其玻璃幕墙形成了一种巨型聚光镜,一个几十甚至几百平方米的凹面镜,其聚光功能是相当

大的,能使局部温度升高,造成火灾隐患.

1)从文中找出一个光学方面的物理知识填入横线: ________

2)从上文中找出一个玻璃幕墙给居民生活带来的不便或危害的实例: ________

3)生活中你知道哪些地方还运用了凹面镜,写出一个例子即可: ________

12.小明在教室里看到挂在墙上的镜子时想到:光在镜面上发生反射时,反射角 ________入射角.

15

13.在“探究光反射的规律”时,小李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1)让一束光沿EO贴着纸板射到平面镜上,在纸板上会看到反射光线OF,将纸板沿ON向前或向后折,

如图乙所示,此时在NOF面上________ (“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在图甲中,如果让光线

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看到反射光线沿着________ 方向射出,若将入射光线向平面镜偏转,反射

光线会________ (填“远离”或“靠近”)平面镜.

2)图丙是小明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时的实验装置,在竖立的玻璃板前A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可以看

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一支大小和点燃蜡烛相同的蜡烛在玻璃后面移动,当移动到A′处

时,可以看到它跟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提出的结论是________ ;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

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如图丁所示,下一步你将如何处理“白纸”上的信息得出的结论:________

三、解答题

14.黑板“反光”时为什么看不清黑板上的字?为了保护同学的眼睛,请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提出改变这

种状况的建议.

四、实验探究题

15.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中,某小组实验步骤如下:

A.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硬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

面,如图甲所示。

B.让一束红光贴着硬纸板沿着某一角度射到O点,经平面镜反射,沿着另一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

16

出入射光线EO和反射光线OF的径迹.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重做两次,换用另一种颜色的笔,记录光

的径迹(如甲图)

C.取下硬纸板,用量角器测量NO两侧的角i和角r

D.纸板ENF是用两块纸板连接起来的,把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观察反射光线。(如乙图)

根据上述实验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中硬纸板显示出: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________两侧;

2)该实验中硬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是为了确定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是否________

3)由实验步骤C可以得到的规律是________

4)在甲图中,如果将光线沿着FO射向平面镜时,你还会发现的规律是________

16.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平面镜M水平放置,白色纸板竖直立在平面镜上,纸板由EF

两部分组成,可绕竖直接缝ON翻折.

1)如图甲,将一束光贴着纸板E沿AO射到镜面上O点,纸板F上会显示出反射光束OB.接着将纸板

FON向后翻折,则纸板F________(能/不能)显示出反射光束,由此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

ON________内.

2)小明在测入射角和反射角大小时只记录了一组数据(如乙表),根据这组数据,他________(能/

不能)得出关于光反射时反射角与入射角关系的结论,理由:________

17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C

【解析】

【分析】

白色的物体能反射光,而黑色物体把光吸收了,不反射光.

【解答】白光照到试卷上,白纸反射出的白光进入眼睛,而黑字不反光.

故选C

【点评】

物体的颜色由所反射的光决定,什么颜色的物体反射什么颜色的光,而黑色物体是把光吸收

了,没有光线反射到人眼里,故感觉是黑色.

2.【答案】C

【解析】【解答】A、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当入射光线与

反射面的夹角为15°时,则入射角为90°-15°=75°,所以反射角也为75°,所以A选项错误;B、入

射角增大5°时,反射角也增大5°,所以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也增大10°.所以B选项错误;

C、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入射角减小,所以反射角也减小,反射光线靠近法线,所以C选项正确;

D、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属于光的反射。每条光线都要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所以D选项错误。

故选C

【分析】光的反射规律: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入

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入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反射角,反射角等与入射角。

3.【答案】A

【解析】【解答】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磨光大理石等表面光滑,当光照射到它们的表面时会

发生镜面反射,能量强亮度大,照到物体上会给人们的生活工作等造成很大的不便,称为白色污染。故

A

【分析】本题考查光的反射的实例,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多积累与物理相联系的现象,将物理与社会联

系起来,要学会理论联系实际,能应用所学物理知识解答具体问题。

4.【答案】B

18

【解析】【解答】解:由题意可知,“高悬的月亮让李刚在右侧留下长长的身影”,说明月亮在人的左

侧,由于平静的水面,能发生镜面反射,地面凹凸不平,地面发生漫反射;故此时月光经水面发生镜面

反射,没有反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人感觉水面暗;地面发生漫反射,有少量的光线反射进入人的眼

睛,人感觉地面亮.为了不踏入水坑,应踩在较亮的地方.

故选B

【分析】(1)镜面反射后的光线射向同一方向,正好处在这一方向上时,获得的光线很强,其他方向上

几乎没有反射光线,黑板“反光”就是因为黑板发生了镜面反射的缘故;

2)漫反射时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所以我们能从各个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

5.【答案】D

【解析】【解答】A、潜水员在水中看到鱼儿在游动,光从水中通过透视镜斜射入人的眼睛中,属于光的

折射现象,不符合题意.

B、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身体挡住了光而形成的.不符合题意.

C、清澈的池底,看起来变浅了,是因为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光的折射现

象,不符合题意

D、用镜子“晃”人的脸,是因为光照射到平面镜上后发生反射,光照射到人的脸上.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包括: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等;

光遇到物体表面会发生反射:平面镜成像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当光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时,传播

方向也会发生改变,例如:海市蜃楼现象.

6.【答案】D

【解析】【分析】A.太阳光通过凸透镜会聚于一点 ,是光的折射现象,不合题意;

B.斜插入水中的铅笔看似弯折,是光的折射现象,不合题意;

C.白天,浓密树荫下有许多小圆形光斑,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不合题意;

D.在平静的湖面上看到树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把握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现象。

19

7.【答案】C

【解析】【解答】此题主要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先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O点,量出入射

角和反射角的度数,然后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使入射角减小或增大,即改变光线AOON之间的夹

角,再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度数,与前一次实验量出的结果进行比较,即可发现反射角和入射角关

系.

故答案为:C

【分析】为了使探究中所得结论具有普遍性,要进行多次实验,由此分析解答.

8.【答案】C

【解析】【解答】∵一条光线垂直射向平面镜时i=0°,∴r=i=0°,∴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

111

0°;若保持入射光线不变,使镜面绕入射点转20°,则i=20°,∴r=i=20°,∴反射光线又与入射光

222

线的夹角是r+i=20°+20°=40°.C符合题意.

22

故答案为:C.

【分析】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分居在法线两

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解决此题的关键还要知道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入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

角叫反射角.若光垂直入射到镜面时,反射光线将按原路反射回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且等于0°.若使

镜面绕入射点转20°,可求出入射角的度数,进而求出反射角的度数,两者相加即可求出答案.

9.【答案】B

【解析】【解答】解:(1)全班同学都能看到画面是因为光射到投影银幕上,反射光线是向着四面八方

的,是漫反射,故B正确,AC错误;(2)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D错误.故选B

【分析】光照在凹凸不平的物体表面,反射光线向着四面八方反射,这种反射叫漫反射;物体照在光滑

的物体表面,反射光线向着同一方向射出,这种反射叫镜面反射.不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

光的反射定律.

二、填空题

10.【答案】80°;向右

【解析】【解答】由“激光与水平液面成50°角射向平静的液面”,可得入射角为90°-50°=40°.因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也为40°,则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80°;

当液面发生变化,下降时,由于入射角的大小不变,所以反射光线与原来的反射光线平行;反射光斑将

向右移到A的位置,如图所示:

20

【分析】能够利用镜面反射来解释分析液面微变监视器的原理。

11.【答案】光的反射;造成火灾隐患(或危害居民身体健康、暴露生活隐私等);汽车头灯

【解析】【解答】解:(1)在文章中多处涉及到光学方面的知识,例如:只要是晴天,她的房间被强烈

的反射光线照得通亮,无法正常休息等,这属于光的反射.

2)在文章主要说明了光污染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不方便甚至危害,实例很多,例如:造成火灾隐患,或

危害居民身体健康、暴露生活隐私等.

3)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应用在汽车头灯上,使光线成为平行光,照亮前方路况.

故答案为:(1)光的反射;(2)造成火灾隐患(或危害居民身体健康、暴露生活隐私等);(3)汽车

头灯.

【分析】这类题属于阅读题,在解答这类题时,要把文章中的每个句子所涉及到的物理知识搞清楚,为

解答下面的问题奠定基础.例如第一个问题:玻璃幕墙会把邻居家的一举一动看的清清楚楚.这就属于

光的反射.所以,都要建立在透析文章内容及包含的物理问题是解题的关键

12.【答案】等于

【解析】【解答】解:据课本知识可知,光在镜面上发生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故答案为:等于;

【分析】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

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13.【答案】不能;OE;靠近;物和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物体和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将对应的像点和

物点相连,判断连线是否和镜面垂直,测出像距和物距并进行比较

【解析】【解答】解:(1)①由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当将纸板沿ON向后

折,两块纸板不在同一平面上,所以在纸板NOF上就无法呈现出反射光线了;

②因为光路是可逆的,所以,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看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

③因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若将入射光线向平面镜偏转,入射角增大,那么反射角也随之增大,故反射

光线会靠近平面镜;

2)本实验是探究、验证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

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他们下一步应该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可以借助于直角三

21

角板判断连线与镜面是否垂直,得到物和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然后利用刻度尺量出点ABC、A′、

B′、C′到镜面的距离,会发现点AA′,点BB′,点CC′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最终得出结

论:物和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物体和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故答案为:(1)不能;OE;靠近;(2)物和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物体和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将对

应的像点和物点相连,判断连线是否和镜面垂直,测出像距和物距并进行比较.

【分析】(1)①根据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关系进行分析;

②光路具有可逆性;

③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分析解答;

2)通过实验进行探究,验证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得出结论.

三、解答题

14.【答案】解:黑板使用时间长了表面会变得比较光滑,当外面强光照射到时会发生镜面反射,导致有

些同学看不到上面的文字,会“晃”着一些同学的眼睛;

为了保护同学的眼睛,可以把黑板打磨的粗糙些,让光在黑板上发生漫反射;可以改换学生的位置或改

变黑板的角度;可以用一些不易反光的材料做黑板.

【解析】【分析】(1)要解决此题需要搞清漫反射与镜面反射的区别,教室反光能“晃”着一些同学的

眼睛,说明光射在黑板的某处发生了镜面反射;

2)为了保护学生的眼睛,需要通过黑板发生漫反射,或者减弱镜面反射.

四、实验探究题

15.【答案】(1)分居法线

2)在同一平面内

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解析】【解答】(1)使光线按照不同角度沿纸板射向镜面O点,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始终分居法线两

侧;(2)使光线沿纸板射向镜面O点,然后把硬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是为了确定反射光线、入射光

线、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3)分别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度数,可以发现:反射角始终等于入射角;

(4)如果将光源沿FO射入一条入射光线,会观察到反射光线会沿OE的方向射出,这说明了在反射现象中

光路具有可逆性。

【分析】掌握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

22

16.【答案】(1)不能;同一平面

2)不能;实验次数太少,结论具有偶然性

【解析】【解答】解:(1)如图甲,将一束光贴着纸板E沿AO射到镜面上O点,纸板F上会显示出反

射光束OB,接着将纸板FON向后翻折,则纸板F上不能显示出反射光束,由此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

线与ON在同一平面内;

2)只进行一次实验,根据一次测量就得出实验结论,实验结论不具有普遍性,为了得出普遍结论,使

结论符合客观事实,应进行多次实验,进行多次测量.

故答案为:(1)不能;同一平面;(2)不能;实验次数太少,结论具有偶然性.【分析】(1)光的反

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一次实验得出的实验结论具有偶然性,不具有普遍性.

23

第二节 力的测量

学科 物理 年级 授课时间

课题 课时

(1)知识与技能

①定性了解弹簧测力计是“根据拉力或压力越大,弹簧的形变量越大”的原理制成的.

②知道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的规则和方法.

③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三维

目标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观察弹簧测力计的构造,体会在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应注意的问题.

②通过实际测量,学会测量力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与测量,培养学生勇于探究测量工具中的物理学原理,乐于参与观察和实验,养成实

事求是、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重难点 课型 新授课

1. 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的规则和方法

2. 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新课

导入

人们根据“拉力或压力越大,弹簧的

形变量越大”这个原理设计了一种弹

簧测力计,用弹簧的伸长量或压缩量

来表示拉力或压力的大小.

弹簧测力计的

原理

弹簧测力计的

构造

为什么不同的同学拉,弹簧的伸长量用生活中的拉力器,分别让两个同学拉,比

不同? 较拉力器的弹簧伸长量的不同.

教师用大型演示弹簧测力计引导学生

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外形和内部构造;

钢制弹簧、挂钩、指针及刻度.讲刻

度时应该明确单位、零刻度线、每一

小格、每一大格所代表的示数以及弹

簧测力计的量程.要强调测量时不得

答:两位同学力的大小可能不同.

说明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的大小有关.

再次让学生用不同得力拉压物理实验室中的

弹簧,得到拉力或压力越大,弹簧的形变量

越大的情况

发给学生不同式样的弹簧测力计,让学生观

察,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24

第二节 力的测量

设计

意图

弹簧测力计的

使用

先不教给学生使用方法,让他们随意测量(1)

竖直拉砝码的力(2)水平拉木块的力(3)在斜

木板上拉木块的力:

学生实验:练

习使用弹簧测

力计

问题扩展

选学内容

教师带领学生读出几个演示的数据.

在此过程中,老师巡视观察学生操

作,及时发现问题,并注意学生是否

进行了指针零位的校正.在此基础

上,由学生总结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

题,正确使用测力计的方法:

①使用前观察指针是否对准零刻度,

若没对零,调整指针对零(或记下指

针这时所对的刻度).将弹簧秤挂在

铁架台上,用手拉弹簧秤(不要将指

针拉到满刻度下),松手后,观察指

(1)用手拉弹簧秤的钩,大家亲自感

1牛顿和5牛顿的力有多大.

(2)用一根头发拴在弹簧秤的钩

上.测量将头发拉断时的拉力多

大.并与其他同学比较.

(3)同桌的两个同学用两个弹簧测力

计在水平方向上互相拉,看看谁对谁

的拉力大?

可利用钩码探究弹簧的形变量与受力

的关系,来解释测力计刻度均匀的原

因.

学生小探究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7-2 力的测量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拉力或压力越大,弹簧的形变量越大

弹簧测力计的构造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观察零点.进行调整或几下零点误差.

要沿弹簧的中心轴线方向施力.

靠近哪条刻度线就读哪条刻度线的值.

26

课后

反思

27

战鼓齐鸣-水仙花的样子

永平县六月上旬八年级物理上册2.4升华和凝华考点突破与同步练习含解析新

本文发布于:2023-11-23 16:02:2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07265473413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永平县六月上旬八年级物理上册2.4升华和凝华考点突破与同步练习含解析新.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永平县六月上旬八年级物理上册2.4升华和凝华考点突破与同步练习含解析新.pdf

标签:科8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