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第二初级中学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试卷

更新时间:2023-11-23 10:39:45 阅读: 评论:0

村委书记-如何做红烧牛肉

上海第二初级中学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试卷
2023年11月23日发(作者:滴滴快车司机)

上海第二初级中学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试卷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

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

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解解释下列语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非学无以广才 广________ 非志无以成学 ________

年与时驰 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淫慢则不能砺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3)下面对文章理解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A.作者通过概述做人治学的经验,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在淡泊宁静中下功夫忌

荒唐浮躁,只有这样才可以做一个可以治国接世之人。

B.“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

调他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

C.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

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D.《诫子书》是一封语言质朴的家书,表明作者望子成龙,愿其达官显贵。

2阅读课外文言文选段,回答后面问题。

苍筤之山溪水合流入于江。有道士筑于其上以事佛,甚谨。

一夕,山水大出,漂室庐,塞溪而下。人骑木乘屋,号呼求救者声相连也。道士具大

舟,躬蓑笠,立水浒 督善水者绳以俟。人至,即投木索引之,所存活甚众。

平旦,有兽身没波涛中而浮其首左右盼若求救者。道士曰:是亦有生,必速救之。

者应言往,以木接上之,乃虎也。始则矇矇然,坐而舐其毛;比及岸,则瞠目眡道士。

跃而攫之,仆地。舟人奔救,道士得不死,而重伤焉。

(注)水浒:水边。眡:看,观察。攫:用爪抓取。

1)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苍筤之山溪水合流入于江/因往晓之

B.督善水者绳以俟/择其善者而从之

C.人至 即投木索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D.道士得不死/一狼得骨止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有兽身没波涛中而浮其首左右盼若求救者

3)道士被伤害的原因是什么?故事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刺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

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

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暝,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

刀毙之。方欲行,转視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

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傍有夜耕所遗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居急捉之,

令不可去。顾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极力

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流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

之以归。

【注】吹豕之法:吹豕,即吹猪,吹豕之法是指屠户杀猪的时候,为了剥皮方便,往往

在猪的一只脚上割出一个小口,然后用嘴对着这个口吹气,直到猪皮与肉分离。

1)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

弛担持刀________ 一狼洞其中________

狼自苫中探爪入________ 股直不能屈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遂负之以归。

3)乙文段中有一句话与甲文开头写屠户处境的内容相对应,这句话是“________”

4)两段选文都表现了屠户怎样的性格特点?

4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杞人忧天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

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

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选自《列子》)

(乙)沈屯子多忧

沈屯子入市,听唱书,至杨文广被围柳城内乏粮外阻救蹙然兴叹不已。友拽之归,其

日夜忧念不置,曰:文广围困至此,何由得解?自此悒悒成疾。家人因劝出游,以纾

其意。忽见负竹入市者,则又念曰:竹末甚锐,道上行人必有受其刺者。归忧益重。夫

世之多忧者类此也。

(选自《贤奕编》,有删减)

(注释)杨文广:北宋名将。悒悒:闷闷不乐。

1)解释下列画线的字词。

若屈伸呼吸________ 舍然大喜________

兴叹不已________ 归忧益重________

2)请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广 已。

3)翻译下面的句子。

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家人因劝出游,以好其意。

(参考)纡:解除,缓解;宽裕;抒发。(《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

局)

4)(乙)文中讲述的沈屯子多忧的两件事都是杞人忧天吗?结合(甲)文杞人忧天

的寓意,阐述你的看法。

5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恭从会稽还

王恭从会稽还,王大看之。见其坐六尺簟 因语恭:卿东来,故应有此物,

可以一领及我?”恭无言。大去后,即举所坐者送之。既无余席,便坐荐上。后大闻

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对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①王恭:东晋重臣。会稽:古地名,今浙江绍兴市。王大:王恭的族叔。

(diàn):竹席子。东:会稽在东晋国都建康(今南京市)的东面。领:量词,相当于

荐:草垫。丈人:古代对长辈或老人的敬称。长物:多余的东西。

1)解释文中划线词。

因语恭________

故求耳________

2可以一领及我有以下翻译,哪一项是正确的?

A.可以把一条跟我的相比吗?

B.可以把一条送给我吗?

C.可以让我拿一条吗?

D.可以让我欣赏一下吗?

3)从王恭对王大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________的人。

6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

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

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本文的作者是三国时期的家、军事家________

2)文中包含志当存高远这一意义的句子是:________

3)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字词。

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

险躁则不能治性:________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5)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你有什么启发?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

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

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

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天地为大矣,不诚则不能化万物;圣人为知矣,不诚则不能化万民。

(节选自《荀子·不苟》)

(注释)知:同,智慧,聪明。

1)解释下列画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太丘舍去________

友人惭________

下车引之________

元方入门不顾________

不诚则不能化万物________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圣人为知矣,不诚则不能化万民。

3)(甲)文段强调了“________”“________”的重要性,(乙)文段强调了“________”

的重要性。(请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

4)请你就元方入门不顾的做法谈谈你的看法。

8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

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划线字词的意思。

元方时年七岁________

尊君在不________

元方入门不顾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3)下列对文意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期行是指陈太丘与他的朋友约好一起出行,交代了故事的起因。

B.“写客人被陈元方反驳前后的神态变化不仅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同时也表明客

人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

C.这则故事写了陈太丘、友人和陈元方三个人的活动,重点写的是陈太丘和友人之间的活

动。

D.小元方能指出父亲的朋友期日中日中不至无信对子骂父无礼,可见他

明白事理,落落大方。

9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各题。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

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

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

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面各句中加下划线词语的含义。

白雪纷纷何所似

陈太丘与友期行

尊君在不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3)对本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咏雪》只将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过程客观的写出来,并没有加上任何评论,但作者的

意图非常明显,体现了《世说新语》一书简练、含蓄的特点。

B. 《咏雪》文末补充交代了无奕女的身份,其实是与文章标题无关的,这只是该文体的一

种特殊写法。

C. 虽然两文都写到了无奕女和元方的聪明才智,但《咏雪》重在称道精彩的言辞,《陈太

丘与友期》一文重在宣扬正直不阿、为人正派的好品格。

D. 元方指责父亲的朋友无礼,其实他不肯原谅已经知错并表示认错的友人,毫不客气的

言辞和入门不顾的举动让对方极其尴尬,也是一种无礼之举。

10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管庄子刺虎

有两虎争人而斗者,管庄子将刺之。管与止之曰:虎者,戾虫;人者,甘饵也。今两虎

争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子待伤虎而刺之,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无刺一虎之

劳,而有刺两虎之名。

(选自《战国策﹒秦策二》)

【注】争人而斗:争吃一个人而打斗。戾:凶暴。甘:美。

1)请选出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

A.坐山观虎斗

B.狐假虎威

C.虎口拔牙

D.为虎作伥

2)请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无刺一虎之劳,而有刺两虎之名。

3)管与认为刺虎的最佳时机是什么时候?请用原文回答。

1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

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陈太丘与友期行

相委而去

下车引之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陈太丘与友期行》一文,作者的写作意图是借元方责备客人的语言,从正面强调

的重要性。

B. 期行是指陈太丘与他的朋友约好一起出行,交代了故事的起因。

C. 写客人被陈元方反驳前后的神态变化,不仅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同时也表

明客人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

D. 这个故事表明守信对于处世立身的重要性,告诫人们要做一个守信之人。

1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

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往者

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

周旋动静,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注】候,拜访,问候。履行,实践,做。绥,安,安抚。孤,封建时代王侯

对自己的谦称。

1)从《现代汉语词典》提供的部分义项中,为下列加点字选择意思正确的一项。

例句义项

卿家君法孤

久而益敬 A.更加;B.增加;C.好处。

A.法令,制度;B.方法,做法;

C.效法,仿效;D.标准,法则。

孤往者尝为邺令 A.经历、体验;B.曾经;C.吃一点试试

周公不师孔子

A.传授知识的人;B.仿效,学习;

C.;D.掌握专门学术或技艺的人。

2)请用/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断3处)

3)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的句子。

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如一。

4)你认为元方所说的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文言文

1D

解析: 1)增长;立志;逝去、消失

2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

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奋发向上,轻浮急躁就不能陶治性情。

3D

2C

解析: 1C

2)有兽身没波涛中/而浮其首/左右盼/若求救者

3)原因:道士对于人和野兽不加分辨,一律讲慈悲,结果被虎咬伤,险些丧了命。启

示:我们对恶人不要怜悯。

3 1)解除卸下;挖洞;从;大腿

2一只狼径直走开,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

(屠夫)就背着它回家了

3)一屠暮行,为狼所逼。

4)机智、勇敢(意思对即可)

4 1)你;同,解除、消除;停止;更加

2)至 广 / / /

3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

家人于是劝他出去游玩,来缓解他(焦虑)的情绪。

4)不是。杞人忧天比喻不必要的忧虑。乙文中的沈屯子在听书时为历史人物杨文广将

军被围困而忧虑,这是杞人忧天。而沈屯子看到尖锐的竹末,怕不小心刺到行人,这种担

心是有一定道理的,不算杞人忧天。

5B

解析: 1)告诉、对……说;所以,因此

2B

3)节俭

6 1)诸葛亮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达到;修养

4)用恬静来修养自己的身心,用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5)用意:告诫儿子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启示:言之成理即可

给分。

7 1)舍弃;感到惭愧;拉,牵拉;回头看;感化

2)不是人啊!(他)与我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圣人要算明智的了,不真诚就不能

感化民众。

3)诚信;礼貌;真诚

4)这是一道性题目,观点鲜明,言之成理即可。示例一:元方入门不顾的做法不失

礼。友人失信又失礼,行事不端,态度恶劣;元方入门不顾的态度维护了自己和父亲的

尊严,也是给友人一个难忘的教训。示例二:元方入门不顾的做法不妥。元方批评友人

无礼,自己更应做到有礼——友人已经认错,又是父亲的朋友,是长辈,即使有错,也应

以礼待之。

8C

解析: 1)当时;通;回头看

2)和人约定同行,却丢下我走了。

3C

9B

解析: 1)相似;约定;同

2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他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3B

10A

解析: 1A

2)不用刺杀一只虎的辛劳。就可以得到杀死两只虎的名声。

3)子待伤虎而刺之,(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

11A

解析: 1)约定;舍弃,丢下;牵,拉

2正午过后客人还没有来,太守便丢下他而离开了,走后客人才到。正午时您没

来,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3A

12C

解析: 1CABB

2)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3)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他们的礼仪举止,虽然相隔遥远,却是那么一致。

4)言外之意就是:周公没有效仿孔子,孔子也没有效仿周公。也就是说:家父没有效

仿袁公,袁公也没有效仿家父。

论文结尾-学生会干部

上海第二初级中学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试卷

本文发布于:2023-11-23 10:39: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07071859924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上海第二初级中学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试卷.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上海第二初级中学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试卷.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