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文阅读中主旨的把握(一)
中国最早的成篇文章出现在商代的《尚书》中,经过历朝历代的发展,中国古文呈现出纷繁
复杂的面貌,1]借用南朝梁代萧绎的话,正可谓“世代亟改,论文之理非一;时事推移,属
词之体或异”。面对如此丰富的古文世界,阅读者如何快速把握主旨,准确理解内涵,这是
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笔者介绍三种把握主旨的方法,供阅读者参考。
一、解题法
作文法上讲:“题目是文章的灵魂。”文章的题目有总领全文的作用,但文言文的题目除此之
外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例如李密的《陈情表》、韩愈的《师说》、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
苏洵的《六国论》、苏轼的《石钟山记》等等,似乎古文中的大多数题目中都会有一个字标
示着本文的文体,这些题目中的“表、说、传、论、记”就是文体的标志。文体的标志对阅读
理解有何意义呢?借用在曹丕《典论论文》中说过话:文章“本同而末异”,我暂且理解为每
篇文章呈现的面目虽然各不相同,但只要是相同的文体,它们在构思上就有规律可循。因此,
所谓解题法,就是要研究几种文体的构思规律,以期望读者在阅读文题的时候就能对文章主
旨进行某种预测。笔者研究三种常见文体:记、论、说。
记:记,这种文体有“记,备不忘”之意,广义说包括一切事与物,是古文中内容非常庞杂的
文体。我们常见的“记”从内容分为记事记人、记物、记游,根据不同的内容,所用的构思法
也不相同。记事记人,构思法主要落在“突出典型”上,记事要记典型的事才能有效地议论抒
情,记人要记此人做过的典型的事才能有效地塑造人物独特的个性。明代归有光的《项脊轩
志》、清代方苞的《左忠毅公逸事》就是此类的典型代表。记物,可分为亭台楼阁与自然物,
大多采用托物言志的构思法。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写岳阳楼四时晴雨,道出“先天下
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抱负与理想。欧阳修借《醉翁亭记》说出“醉翁之意不在
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心声。苏轼的《喜雨亭记》以“亭以雨名,志喜也”记录下他在凤翔
府任通判时,正值此地久旱逢雨,而作为父母官与百姓同忧同喜的心情。曾巩的《墨池记》
则在王羲之洗笔处阐发出精深艺术绝非天成,而恰恰是对勤学苦练的结果的领悟。记游,又
称为山水游记,在亲历自然山川之后,或抒情或议论,通常采用的构思法按时代而分,唐代
借景抒情,宋代叙事议论。借景抒情的技法以柳宗元的《永州八记》最为著名,《小石潭记》
中“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的句子可谓人人耳熟能详,如此清丽的小潭却被众人
弃置一旁,自己贬谪中的孤寂油然而生。叙事议论则以宋代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和苏轼
的《石钟山记》最有代表性。王安石游洞未成,叹道:“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
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苏轼亲身探访,不禁对古人所说的石钟
山得名的原因发出质疑:“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论:论为议论类文体,最早说明议论文性质和写作特点的是刘勰,2]他在《文心雕龙·论说》
中说:“论也者,弥纶群言,而研精一理也。”议论文,就是要概括各种言论、意见,精密地
研求出唯一的道理。它的写作要领是:“论如析薪,贵能破理。”写议论文就像劈柴一样,顺
着纹理下斧头,使之顺理成章,一语破的。按内容分,论,不外乎史论、政论和学术论文三
大类,而古人尤善史论,虽谈历史可有极强的针对性,但借古讽今已成为史论最重要的构思
法。西汉贾谊的《过秦论》开史论的先河,而苏洵的《六国论》则在史论中充分体现出条分
缕析的特征,他先提出总论点: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然后设分论点:(1)赂秦而力亏,破
灭之道也。(2)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思维滴水不漏,可谓典范。
说:也为论理性文体,带有说明性与杂感性质,构思法可分为因事感时,借物喻人。韩愈的
《师说》因李蟠向他求学,而深感时代学风不正;柳宗元的《捕蛇者说》则借一个捕蛇者的
悲惨命运,感叹苛政对人民的摧残与危害。
韩愈的《马说》和周敦颐的《爱莲说》就是借物喻人。“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马说》
以千里马喻人才,来说明知遇之难;《爱莲说》则以花喻人,“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
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也。”人的品格尽显其中。
罗列三种文体的构思法:
记:记事记人:突出典型
记物:托物言志
记游:唐代借景抒情,
宋代叙事议论。
论:史论:借古讽今
说:因事感时,借物喻人
我们可以通过题目中的文体标志,联系相应构思法,在未读文章之前就可对主旨进行预测。
例如明代陆树声的《苦竹记》,从题目中看,是记物文,应该托物言志:竹是鲜美之物,但
天生为苦,此为大不幸,可恰恰因为苦,无人砍伐而长成茂林修竹,此为不幸中的大幸。作
者托此物要言何“志”呢?人生如苦竹,其实不幸中有大幸,这是一种积极的人生观。宋代苏
轼的《留侯论》,留侯是汉代三杰之一——张良,此文为史论。张良一再忍受圮上老人的傲
慢,为其桥下纳履,而终得兵法,辅佐刘邦夺取天下。苏轼借古讽今,指出当代欲成大事者
必要有大忍的涵养。
二、关键句法
3]所谓关键句一般指表明文章主旨的句子,表达作者观点倾向的句子,在写人叙事、摹景状
物的文章中有点睛之效的句子,对全文的内容和结构有点示作用的句子。换句话说就是议论
句或抒情句。关键句的所在的位置与文体有关,同时也是寻找它的捷径。
“记”的关键句多在文末或段末。例如《石钟山记》“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即在文末。
“论”的关键句就是观点,多在文首。例如《六国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
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
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
“说”的关键句则文末、文首皆有。例如《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在文首。《爱莲说》在文尾,“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
众矣。”
本文发布于:2023-11-23 08:58: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070112723419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浅谈古文阅读中主旨的把握(一).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浅谈古文阅读中主旨的把握(一).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