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課 晚遊六橋待月記
補充 〈西湖七月半〉 張岱撰 座號: 姓名:
西湖七月半,一無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看七月半之人,以五類看之。其一,
樓船簫鼓,峨冠盛筵,燈火優傒,聲光相亂,名為看月而實不見月者,看之。其一,
1234
亦船亦樓,名娃閨秀,攜及童孌,笑啼雜之,環坐露台,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實不看
56
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聲歌,名妓閑僧,淺斟低唱,弱管輕絲,竹肉相發,亦在月
789
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看之。其一,不舟不車,不衫不幘,酒醉飯飽,呼群
10
三五,躋入人叢,昭慶、斷橋,嘄呼嘈雜,裝假醉,唱無腔曲,月亦看,看月者亦看,
111213
不看月者亦看,而實無一看者,看之。其一,小船輕幌,淨几暖爐,茶鐺旋煮,素瓷靜
1415
遞,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樹下,或逃囂裏湖,看月而人不見其看月之態,亦不
16
作意看月者,看之。
17
杭人遊湖,巳出酉歸,避月如仇。是夕好名,逐隊爭出,多犒門軍酒錢,轎夫擎燎,
1819
列俟岸上。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斷橋,趕入勝會。以故二鼓以前,人聲鼓吹,如沸如
202122
撼,如魘如囈,如聾如啞,大船小船一齊湊岸,一無所見,止見篙擊篙,舟觸舟,肩摩
23
肩,面看面而已。少刻興盡,官府席散,皂隸喝道去。轎夫叫船上人,怖以關門,燈
2425
籠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擁而去。岸上人亦逐隊趕門,漸稀漸薄,頃刻散盡矣。
26
1
2
〔樓船簫鼓〕:有樓臺裝飾且配置聲樂的遊船
〔峨冠〕:高聳的帽子,指高官。峨冠博帶是古時士大夫服裝。〈賣柑者言〉:「峨大冠,拖長紳者,昂昂乎廟堂之器也。」
3
〔優傒〕:歌妓和僕役。優,優伶。傒,同「奚」,本指囚犯的子女,後借指奴僕。
4
〔看之〕:意為可以看看這一類人。
5
〔童孌〕:即孌童,漂亮的男童。〔啼〕:叫喊聲。
6
〔露臺〕:指樓船前部的平臺。
7
〔閑僧〕:和尚。和尚不問世俗,從容閒暇,故云。
8
〔淺斟低唱〕:慢慢地斟酒,輕聲地歌唱。
9
〔竹肉相發〕:簫管伴和著歌唱聲。竹,指竹製的管樂器。肉,指歌喉。
10
〔不衫不幘〕:意為衣冠不整。不穿長衫,也不戴頭巾。幘,ㄗㄜˊ,頭巾。
11
〔昭慶〕:昭慶寺,在西湖東北隅岸上,為宋明以來的著名僧寺。西湖名勝之一。
12
〔斷橋〕:西湖名勝之一,在西湖白堤上,原名寶祐橋,唐代稱斷橋。
13
〔嘄呼〕:高聲亂叫。嘄,通「囂」。
14
〔輕幌〕:細薄的帷幔。幌,布幔。
15
〔茶鐺〕:煮茶的鍋。〔素瓷〕:雅潔精緻的瓷杯。
16
〔匿影〕:藏身。/〔裏湖〕:在蘇堤西部,孤山北邊。金沙堤與蘇堤東浦橋相接,北面是岳王廟,南面為裏湖。
17
〔作意〕:存心,有意。故意做作。
18
〔巳出酉歸〕:巳時出城,酉時返回。巳時,上午九點至十一點。酉時,下午五點至七點。
19
〔犒門軍〕:犒賞守門軍士。犒,用酒食或財物慰勞。
20
〔擎燎〕:舉著火把。/〔列俟〕:列隊等候。
21
〔速舟子〕:催促船夫。/〔趕入勝會〕:趕上盛大的集會。
22
〔二鼓〕:即二更。約晚上九點到十點。/〔鼓吹〕:器樂合奏的聲音。
23
〔如沸如撼〕:如水沸聲,如物體震撼聲。/〔如魘如囈〕:好像人在夢中驚叫和說夢話。魘,夢裏驚叫。囈,說夢話。
24
〔一無所見〕:指見不到美景。/〔皂隸〕古代賤役,後專以稱官署中的衙役。
25
〔喝道〕:古代官員出行,前面有差役呼喝,行人肅靜讓路。/〔怖以關門〕:關城門來恐嚇遊人,使其早歸。怖,恐嚇。
26
〔趕門〕:趕在城門關閉前回城
1
第一課 晚遊六橋待月記
吾輩始艤舟近岸。斷橋石磴始涼,席其上,呼客縱飲。此時月如鏡新磨,山復整妝,
2728
湖復頮面,向之淺斟低唱者出,匿影樹下者亦出,吾輩往通聲氣,拉與同坐。韻友來,
2930
名妓至,杯箸安,竹肉發。月色蒼涼,東方將白,客方散去。吾輩縱舟,酣睡于十里荷
31
花之中,香氣拍人,清夢甚愜。
32
ㄇ
ㄛ
〈西湖七月半〉翻譯
西湖七月半的時候,實在沒有什麼值得看的,只可以看那些在看七月半的人。看七月半的人,可以
分五類來看他們。第一類,坐著樓船、帶著簫鼓,戴著峨冠開著盛宴,燈火通明、歌妓僮僕侍候在旁,
聲音光亮相互錯雜,號稱在看月亮而實際上不看月亮的,看看他!第二類,也坐著樓船,旁邊是名女人
和大家閨秀,帶著俊美的男童,笑聲嬌啼混雜在一起,圍坐在露台上面,左看右看,身在月下而實際上
卻不看月的,看看他!第三類,也坐著船,也有樂聲和歌聲,名妓、閒僧,慢慢地喝、柔柔地喝,管絃
輕柔,管樂聲和著歌聲,也在月下,也看月也希望別人看他們看月的,看看他!第四類,不坐船也不乘
車,不穿長衫、也不戴頭巾,酒醉飯飽,呼叫三五個同伴,躋入人群中,在昭慶寺、在斷橋,狂呼亂叫,
裝假醉,唱的歌不成曲調,月也看,看月者也看,不看月者也看,而實際上什麼也不看的,看看他!第
五類,小船輕幌,淨几煖爐,茶壺隨時在煮,素雅的瓷杯靜靜地遞送,好友美人,邀請天上的月亮一同
來坐,有時藏影在樹下,有時逃避喧囂躲在裡湖,看月而別人看不見他們看月的情態,也不十分意在看
月的,看看他!
杭州人遊湖,巳時出酉時歸,避月好像是在避仇敵樣。這一晚為了搏得好名聲,成群結隊爭著出城,
大多送給守城門的衛兵酒錢,轎夫舉著火把,列在岸上等候。一上船,催促船家趕快把船開往斷船,好
趕入這個盛會。因此二更以前,人聲和音樂聲,如沸騰、如震撼,如夢魘、如囈語,如聾子、如啞吧。
大船小船,一齊靠岸,什麼也看不見,只看到篙擊篙、船碰船、肩擦肩、面看面而已。不久興致盡了,
官府的宴會沒了,衙門的差役唱道離去,轎夫叫船上人趕快上岸,恐嚇說城門要關了。燈籠火把排列得
像星星一樣,一一簇擁著離開了。岸上人也成群結隊趕進城門,人越來越少,頃刻間散光了。
我們這一班人這時才擺船靠岸,斷橋的石階才開始變涼,坐在它的上面,招呼客人放懷暢飲。這時
候的月亮好像剛磨出來的鏡子一樣,相山重新整齊地打扮了,湖面好像重新洗過臉。先前那些輕輕地喝、
柔柔地唱的人出來了,躲在樹底下的人也出來了。我們互問候,拉來坐在一起。風雅的朋友來了,名妓
來了,杯盤筷子安放了,音樂歌聲一起發出。月色蒼涼,東方將白,客人才正在散去。我們這一班人放
開船,在十里荷花中酣睡,香氣襲人,清夢真是愜意哪!
27
28
〔艤舟〕:擺船靠岸。艤,音 一ˇ。
〔石磴〕:石階。/〔席〕:擺設酒席。
29
〔頮面〕:洗臉。指湖面重新呈現出平靜光潔。頮,音ㄇㄛˋ。
30
〔往通聲氣〕:指互相招呼。/〔韻友〕:高雅的朋友。
31
〔月色蒼涼〕:指月光幽涼。
32
〔香氣拍人〕:花香襲人,撲面而來。拍,撲。/〔愜〕:暢快,適意。
2
ˋ
第一課 晚遊六橋待月記
題 解
西湖七月半:西湖位於今浙江省杭州市西,古稱明聖湖,一名錢塘湖,又名上湖或西子湖。因在城西,
故又稱西湖。七月半,農曆七月十五日,俗稱中元節,又名鬼節。本文描述七月半杭州人遊湖賞月的盛
況。文章對百姓的生活情調與西湖的湖光月色作了生動的描寫,讓人如置其境,更將遊客賞月的心態分
五類觀察,筆調雅俗詼諧,語言清新別致,通篇流暢自然。
賞 析
晚明散文特點是篇幅不長、結構鬆散隨意、文筆輕鬆而富情趣。
〈西湖七月半〉是一篇能夠代表此類作品的佳作。此文記述明清時期杭州人每年例行一次的遊湖賞
月盛會,但文章重點描寫的是其中的「七月半之人」。
七月半賞月之人有五類:其一為假冒風雅的官僚,其二為無意風雅的富豪,其三為故意風雅的遊客,
其四為不懂風雅的市井之徒,其五為讀書人中的清雅之士。這各色人等聚集在七月半的西湖內外,有賣
弄風情的,有炫耀富貴的,有欣喜好奇的,有裝瘋賣傻的,有故作矜持的。
作者感歎!他們哪裏是來看月亮的喲,人山人海的,事實上什麼也看不見。興致一過,又急急忙忙
趕著回家,避開月亮就如同躲避仇敵一樣。之所以在「七月半」出來,不過是「好名」罷了。而西湖獨
於喧嚷紛擾之後,呈現其光潔秀美予鍾情的人。所以作者等人群都散了,才和朋友們一起慢慢擺船靠岸。
月色、青山、湖水、荷花,一切寧靜而美好,在這樣的環境中品茶賞月,才是真名士追求的情趣啊!庸
俗或高雅,喧嘩和清寂,與上文作了鮮明的對照。作者寫遊人很能抓住各自的特點,窮形盡狀,生動傳
神。這一幅世俗風情畫帶給人們的,是睿智、幽默與愉悅情趣的混合。閱讀時可細心品味其中描寫精彩
的語句。
作者簡介
張岱(1597—1697)是晚明散文的最後一位大家和集大成者。出身于世代官宦之家,而未曾入仕。
早年生活豪華,自稱「少為紈袴子弟」。明亡後入山著書,生活艱苦,然始終隱跡不出。現存作品,大
多作於明亡之後。有《陶庵夢憶》、《西湖夢尋》、《嫏嬛文集》等。
ㄌ
ㄤ
ㄏ
ㄨ
ㄢ
張岱是一個生活經歷、思想情感都非常豐富的人。他少年靈雋,六歲時即被名士陳繼儒引為「小友」,
知識廣博,著述浩繁。他愛好享樂,性情放達,守大節而不拘泥。《自題小像》所說「忠臣耶怕痛」,
即表明了既眷懷舊朝卻不願為殉難烈士的坦誠態度。他的詩文,初學徐文長、袁中郎,後學鍾惺、譚元
春,最終能形成自己的風格,不為前人所囿,而散文的成就尤為特出。其風格大抵以公安派的清新流暢
為主調,在描寫刻畫中雜以竟陵派的冷峭,時有詼諧之趣。《陶庵夢憶》、《西湖夢尋》兩書中,都是
憶舊之文,所謂「因想余生平,繁華靡麗,過眼皆空,五十年來,總成一夢」(《陶庵夢憶》序),心
緒是頗為蒼涼,但著眼處仍是人世的美好、故國鄉土的可愛,洋溢著人生情趣。
3
ˊ
ˊ
第一課 晚遊六橋待月記
一、明代散文演變
期 別 代表人物 特 色
第一期 明初四大家:宋濂、劉未分派,較有現實內容。文章氣勢深閎,有開國氣象。黃
開國初到永樂初 基、方孝孺、王褘 宗羲:「有明文章,莫盛於國初。」
第二期 臺閣體:楊士奇、楊榮、雍容和平,文章多為歌功頌德、粉飾太平的應酬詩文,為
永樂初至成化間 楊溥,人稱「三楊」 宰輔權臣所領導。精警不足,缺乏內容
茶陵派:李東陽
文風雋永秀發,未脫臺閣體氣息,唯宗法唐詩及師法古
人,影響前後七子
第三期
弘治到正德間
前七子:李夢陽、何景掃除八股文的影響,提倡復古主義,然盲目尊古,食古不
明為領袖 化,毫無價值
後七子:李攀龍、王世發揚「前七子」的主張,王世貞:「文必秦漢,詩必盛唐,
貞為代表 大曆以後書勿讀。」風靡了一百多年
第四期
嘉靖初到萬曆間
1、反對前七子的雕琢擬古,倡唐宋古文,作品要「皆自
唐宋派:王慎中、唐順
胸流出」。以道學思想為出發點,影響清代桐城派散文
之、歸有光(人稱「嘉
2、茅坤選輯《唐宋八大家文鈔》,肯定了八大家的文學地
靖三大家」)、茅坤
位,並作為習文的典範
1、反對擬古詩文,主張「獨抒性靈,不拘格套」。「寧今
寧俗,不肯拾人一字」。「性靈」即作家的真個性和真性
情。「出自性靈者為真詩。」不拘格套指形式上要不被
公安派:袁宗道、袁宏
道、袁中道,以袁宏道束縛。此派重視小說、戲曲和民歌,對明代文壇影響
最著名
很大
2、流弊:文章重質樸而少藻飾,易流於鄙俚。囿限於個
人小天地,不問生民疾苦,社會內容較薄弱。
支持「公安派」的文學改良運動。提倡抒寫性靈,但風格
,不惜用怪字、險韻,致佶屈聱牙,意義要「幽深孤峭」
竟陵派:鍾惺、譚元春
費解
1、張岱,為晚明小品文
矯公安、竟陵之弊,產生了一種清麗的小品文,因外侮日
之集大成者
明末至亡國 深,一般士人受此刺激,不分派,亦不仿古,慷慨激昂之
2、史可法〈復多爾袞書〉
作頗多
為佳作
附註:明代六大家――宋濂、方孝孺、王慎中、唐順之、歸有光、王守仁
4
第五期
萬曆間到明末
第一課 晚遊六橋待月記
二、小品文簡介
小品之名稱,始見於西元四世紀鳩摩羅什所譯〈小品般若波羅密經〉,不過佛家所謂的「小品」
定義
指佛經節本較簡短約略者,和文學中的「小品」毫無關係。今小品文專指篇幅短小,文詞簡
約,獨抒性靈,韻味雋永的作品
始於六朝,多以寫景抒情的山水小品、抒情小品為主
晚唐皮日休、陸龜蒙、羅隱等擅長諷刺小品
源起
晚明小品更為盛行,尤以抒寫性靈的記遊小品,和寫物記事的雜感小品最出色
發展
現代小品文是指一種形式短小,題材內容皆自由之文體,字數在二、三百字至千字以內;內
容可敘事、議論、抒情或寫景。著重在致用的功能,一方面要寫出作者的個性,一方面也強
調書寫社會人生,梁實秋為此中大家。
晚明小品的藝術表現可以「精短揮灑」四字來形容。「精短」,是指文詞的簡潔精鍊;「揮灑」,
特色
是指寫作態度的從容自得。重情趣、討喜,然味易盡
1、寫景多用白描,少用形容詞,不求工而有自然之妙
2、靈活地將言談(包括獨白或對話),夾進文章中
3、用字簡鍊,例如常將名詞當動詞用,既收用字經濟之妙,同時更具形象性
4、晚明小品的山水遊記大都是短篇,每每只寫一景,而合若干短篇可以成為一長篇。例如袁
技巧
宏道《西湖雜記》有16篇,分時分景而記,如〈初至西湖記〉、〈晚遊六橋待月記〉、〈雨後
遊六橋記〉、〈斷橋〉、〈西陵橋〉、〈孤山〉、〈飛來峰〉、〈靈隱〉等。短者數十字,長者二、
三百字,各為一獨立文章,但合而觀之,亦可統稱為《西湖遊記》,此種寫法或是模仿柳宗
元的《永州八記》,可說是組合式遊記
寫法
輕鬆的隨筆
風格
輕快、清新、優美
三、字義辨析
字 義 詞 例
字 形
尤「為」奇觀
是 名之「為」獨夫,固其所也(黃宗羲•原君)
子魂魄兮「為」鬼雄(屈原•國殤)
天下「為」公
1. 為
梅花「為」寒所勒,與杏桃相次開發
被
余時「為」桃花所戀,竟不忍去湖上
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蘇洵•六國論)
如、像 歌吹「為」風,粉汗「為」雨
石簣數「為」余言
向、對 安可「為」俗士道哉
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陶潛•桃花源記)
5
西湖最盛,「為」春為月
第一課 晚遊六橋待月記
成為 自余「為」僇人,居是州,恆惴慄(始得西山宴遊記)
即解貂覆生,「為」掩戶(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替 「為」人謀而不忠乎(論語•學而)
我固「為」子孫創業也(黃宗羲•原君)
作為、表現 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岳陽樓記)
偽 手長鑱,「為」除不潔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有 之推不得已而仕於亂世,猶「為」此言(顧炎武•廉恥)
學 抑「為」之不厭、誨人不倦(論語•述而)
擔任
子游「為」武城宰(論語•雍也)
後之「為」人君者不然(黃宗羲•原君)
無所為而「為」
不志其大,雖多而何「為」(蘇轍•上樞密韓太尉書)
做、行 若有作姦犯科,及「為」忠善者(諸葛亮•出師表)
何「為」則民服(論語•為政)
不恥則無所不「為」(顧炎武•廉恥)
石簣「數」為余言
會「數」而禮勤,物薄而情厚(司馬光•訓儉示康)
「數」游南北,逢異人乎(魏禧•大鐵椎傳)
范增「數」目項王(鴻門之宴)
一曲紅綃不知「數」(白居易•琵琶行) 數目(ㄕㄨˋ)
勝負之「數」,存亡之理(蘇洵•六國論) 命運(ㄕㄨˋ)
今夫弈之為「數」,小「數」也(孟子•告子上) 技術(ㄕㄨˋ)
禮樂射御書「數」 2. 數 算術(ㄕㄨˋ)
客馳下,吹觱篥「數」聲(魏禧•大鐵椎傳)
項王泣「數」行下,左右皆泣(史記•項羽本紀)
常「數」月營聚,然後敢發書(司馬光•訓儉示康)
不可遍「數」(司馬光•訓儉示康)
雖愚人亦能「數」日而知死處(韓愈•張中丞傳後敘) 計數(ㄕㄨˇ)
漁夫樵夫之舍,皆可指「數」(蘇轍•黃州快哉亭)
「數」罟不入洿池(孟子•梁惠王上) 細密(ㄘㄨˋ)
月景尤不可「言」
入門各自媚,誰肯相為「言」(飲馬長城窟行)
君子欲納於「言」而敏於行(論語•里仁)
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論語•衛靈公)
6
屢次(ㄕㄨㄛˋ)
幾,約舉之詞
(ㄕㄨˋ)
形容
慰問
3. 言
言談
字
第一課 晚遊六橋待月記
豔麗
4. 冶
熔煉金屬 「冶」金、「冶」鐵
熔煉金屬的工人 良「冶」之子,必學為裘(禮記•學記)
造就、培養
最、很 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極」其濃媚
達到最高點 豔冶「極」矣
已、盡頭 悠悠我心悲,蒼天曷有「極」(文天祥•正氣歌)
5. 意有所「極」,夢亦同趣(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
極
至
羅紈之盛,多於隄畔之草。豔「冶」極矣
佳「冶」窈窕,趙女不立於側也(李斯•諫逐客書)
陶「冶」性情
「冶」天下之士,而使之皆有君子之才
彼蒼者天,曷其有「極」(韓愈•祭十二郎文)
漁歌互答,此樂何「極」(范仲淹•岳陽樓記)
北通巫峽,南「極」瀟湘(范仲淹•岳陽樓記)
將崇「極」天之峻(魏徵•諫太宗十思疏)
「極」東方,出滄海(曾鞏•墨池記)
大地數萬里,不可紀「極」(曾國藩日記選) 窮盡
節氣已屆收割,而吐穗「極」少(曾國藩日記選) 甚
余時為桃花所戀,竟不忍「去」湖上
昔人已乘黃鶴「去」、黃鶴一「去」不復返
孟子「去」齊(孟子•公孫丑下)
逝將「去」女,適彼樂土(詩經•魏風•碩鼠)
二灘相「去」二里(水經•江水注)
相「去」日已遠(行行重行行)
王果「去」牆數步(聊齋志異•勞山道士)
西蜀之「去」南海(彭端淑•為學一首示子侄)
離開
距離
6. 去
除去、罷去
逃避、丟棄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論語•里仁)
「去」讒遠色,賤貨而貴德(中庸二十章)
非秦者「去」,為客者逐(李斯•諫逐客書)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蘇軾念奴嬌•
前往,與「來」
赤壁懷古)
相反
公然抱茅入竹「去」(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助詞,無義 歸「去」來兮(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革除 一日而三失伍,則「去」之乎(孟子•公孫丑下)
7
第一課 晚遊六橋待月記
四、公安派的文學主張:(與古文運動「載道」思想相悖的發展)
「公安派」因反對「前後七子」模擬風氣而興起,予復古、擬古主義有力的抨擊,其理論主張和創作實
踐,不僅有力地鞭撻擬古詩文,且促進明代文學革新運動。其文學理論有下列幾個重點:
(一)文學是進化的:
反對貴古賤今。袁宏道:「秦、漢而學六經,豈復有秦、漢之文?盛唐而學漢、魏,豈復有盛唐之詩?」
此質問是很有力量的。
(二)獨抒性靈,不拘格套:
創作上,提出「獨抒性靈,不拘格套」。所謂「獨抒性靈」,是要求文學發抒個人的真情實感,既不模擬
抄襲,也不無病呻吟;所謂「不拘格套」,是充分發揮文學創作的自由精神,不拘泥於古代格律而傷害
作者的個性,才能創出清新俊逸的作品來。
(三)重視文學的真情實感:
強調文學作品的內容。他們所說內容,並非聖人的人倫大道,而是指有思想有情感,充實的而不空虛的。
(四)為文要意達辭暢:
反對古奧艱澀,隱晦難懂。強調「寧今、寧俗,不肯拾人一字」,認為學古要學其「達」。這種對於
文學語言通俗化的要求,在文學批評史上也是獨到的。
(五)肯定通俗文學的價值:
袁宏道從「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文學主張出發,充分肯定通俗文學和民間小調。他特別重視文
學作品中自然天趣和真情實感,對於戲劇、小說等通俗文學在文學史上的地位,也給以較高的評價。在
《觴政》中,他還把董解元、王實甫、馬東籬、高則誠的戲曲以及水滸傳、金瓶梅等小說,拿來與六經、
論語、孟子、史記、漢書等相提並論。
五、〈
西湖夢〉余秋雨
西湖的文章實在做得太多了,做的人中又多歷代高手,再做下去連自己也覺得愚蠢。但是,雖經多
次違避,最後筆頭一抖,還是寫下了這個俗不可耐的題目。也許是這汪湖水沉浸著某種歸結性的意義,
我避不開它。
初識西湖,在一把劣質的摺扇上。那是一位到過杭州的長輩帶到鄉間來的。摺扇上印著一幅西湖遊
覽圖,與現今常見的遊覽圖不同,那上面清楚地畫著各種景致,就像一個立體模型。圖中一一標明各種
景致的幽雅名稱,淩駕畫幅的總標題是「人間天堂」。鄉間兒童很少有圖畫可看,於是日日逼視,竟爛
熟於心。年長之後真到了西湖,如遊故地,熟門熟路地踏訪著一個陳舊的夢境。
明代正德年間一位日本使臣遊西湖後寫過這樣一首詩:
昔年曾見此湖圖,不信人間有此湖。今日打從湖上過,畫工還欠費工夫。
可見對許多遊客來說,西湖即便是初遊,也有舊夢重溫的味道。這簡直成了中國文化中的一個常用
意象,摩挲中國文化一久,心頭都會有這個湖。
奇怪的是,這個湖遊得再多,也不能在心中真切起來。過於玄豔的造化,會產生了一種疏離,無法
與它進行家常性的交往。正如家常飲食不宜於排場,可讓兒童偎依的奶媽不宜於盛妝,西湖排場太大,
妝飾太精,難以叫人長久安駐。大凡風景絕佳處都不宜安家,人與美的關係,竟是如此之蹊蹺。
西湖給人以疏離感,還有別一原因。它成名過早,遺跡過密,名位過重,山水亭舍與歷史的牽連過
多,結果,成了一個象徵性物象非常稠厚的所在。遊覽可以,貼近去卻未免吃力。為了擺脫這種感受,
有一年夏天,我跳到湖水中游泳,獨個兒游了長長一程,算是與它有了觸膚之親。湖水並不涼快,湖底
也不深,卻軟絨絨地不能蹬腳,提醒人們這裡有千年的淤積。上岸後一想,我是從宋代的一處勝跡下水,
遊到一位清人的遺宅終止的,於是,剛剛弄過的水波就立即被歷史所抽象,幾乎有點不真實了。
它貯積了太多的朝代,於是變得沒有朝代。它匯聚了太多的方位,於是也就失去了方位。它走向抽
象,走向虛幻,像一個收羅備至的博覽會,盛大到了縹緲。…… 有興趣者請上網或到公佈欄閱讀
8
本文发布于:2023-11-23 08:47:3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07004503405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西湖七月半〉翻译.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西湖七月半〉翻译.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