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
一、 写作背景
归有光
(一)项脊轩:归有光原居崑山,项脊轩是居崑山时的书斋名
(二)《项脊轩志》的后记,究竟作于何时?
多数注本都认为《项脊轩志》的正文是作者十八岁时写定的,后记则是十三年后补
写的。但这个说法有待商榷,那么,后记究竟作于何时呢?整理如下:
十八岁 写项脊轩志
二十三岁 与原配魏氏结婚
二十九岁 魏氏卒
三十一岁 修葺閤子,他尚未迁居
做后记—检点书箧、翻及旧稿、触动了对亡妻深深怀念之情而补
三十四、五岁
写的,它距正文的写作时间约为十六、七年。依此,不但枇杷树的
“亭亭如盖”的叙述自然就合情合理了,“多在外,不常居”之语也
有了着落
三十五岁 中举后遂徙居嘉定(今上海嘉定区)安亭江上,授徒讲学
(参考资料:语文学习杂志社编《备课笔记》,上海教育出版社)
二、 作者相关
1.字熙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
2.生长在一个没落的书香之家。归有光出生时,家道已经中落,八岁丧母,
生活日渐穷困。
3.归有光的科举之途坎坷,家庭生活也屡遭不幸。他八岁丧母,成年后又
两次亡妻,长子十六岁病故,两个女儿幼年夭折。这些人事变故都带
给多感的归有光沉重的打击,使他的悼亡文字,特别哀婉动人。
生 平 4.掌管马政,生活清苦:公元一五六八年,归有光任顺德府通判时,情况
是很凄凉的。根据他给友人的信中说,他的书桌是用大风刮倒的柳树
做的,而书斋则是由芦苇编起来,再糊上泥。俸钱只能糊口,不能养
活随行的家人,还好他赴任前借了些钱,购得大米三十余石,够吃半
年。马政是个闲职,只管顺德府所辖各县送来的有关马匹、折钱的表
册,归有光自嘲称自己为“吏隐”。趁着闲暇,他开始考察马政的沿革
与得失,撰写《马政志》。
1
归有光不喜欢称呼他人的号,也不喜欢别人以号称他。有一天,朋友们
会聚,归有光无号可称,众人遂称他为“震川”。因为 有光是江苏省人,
号震川
江苏有太湖,尚书中称为震泽,所以朋友们取其号为震川。从此,人们
相传称之,他本不想接受。中进士后,有一同年进士何启图,亦号震川,
才高好学,归有光自觉有幸与之同号,遂自称震川,以表对启图的向慕
之意。
1.归有光从嘉靖四年至十九年,参加乡试六次,三十五岁时才以第二名中
举。
2.从嘉靖二十年到四十一年,二十一年里,考进士不顺落第八次。他的卷
子,有一次被考官大笔批了一个“粗”字,轻薄的青年们辗转传说,
考运不
作为开玩笑的材料。
佳,六十
3.嘉靖三十八年的考试,有几个考官,向来非常景仰他,存心要找他的卷
岁才以三
子,甚至于说:“天下久屈此人,虽文字不入格,亦须置之第一人。”
甲进士登
而他自己做梦也中了会元,但结果还是名落孙山。
第
4.五十七岁时,落第归来,七十八岁的老父,看不到儿子成名,就含恨过
世了。
5.嘉靖四十四年,才以六十高龄中进士。
‧明代的考试制度走“八股”路线,十分僵化。归有光不愿妥协,只好
一次又一次地铩羽而归了。
1.明代唐宋派的领袖:
明代中期,文坛出现前、后七子。后因矫枉过正,末流更造成盲目尊
古、模拟剽窃的歪风。王慎中、茅坤、唐顺之等人起而反对之,提倡
唐、宋古文,被称为唐宋派,归有光为其领袖。
(1)前七子: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王廷相、康海、王九思,
以李、何为领袖。
(2)后七子: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
以李、王为领袖的复古运动
文学成就
2.归有光曾斥当时秦汉派领袖王世贞为“庸妄巨子”,并讽刺拟古主义者
为“颇好剪纸染彩之花,遂不知复有树上天生花也。”严辞批判拟古
末流一味尊古、模拟的风气。
1.文学渊源:远则取法六经、《史记》,近则规模唐宋古文八大家,尤其景
仰韩愈、欧阳脩、曾巩等人。
2.题材生活化:他抛开“文以载道”的传统,把身边琐事与家庭细节,一
一收入文章中,作成题材。因此,他在题材上能够造成崭新的感觉,
写来娓娓动人,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影响清代桐城派:桐城派之所以宗主归有光,原因大概有二
1.清代文网严密,许多学者、文学家都因文章之中有批评朝廷的嫌疑,遭
受文字狱的迫害;而归有光的文章,取材于琐事,甚少涉及军政,因
此没有触犯忌讳,忤逆权贵的顾虑。
2.明代前后七子和公安、竟陵的文学主张,都有偏执;前后七子主张“文
必秦汉”,结果流于模拟剽窃;公安、竟陵主张“独抒性灵”,结果流
于漫无持择;而归有光为文以六经为根源,取法《史记》、唐宋古文八
大家,既适于古,又适于今,有承袭,又有创新,兼容前后七子和公
安、竟陵诸家之长,因此格外受到桐城派人士的激赏。
三、国学常识
(一)明代散文的演变
期 别 代表人物 特 色
第一期:开国未分派,较有现实内容。文章气势深闳,有开国
初到永乐初年 气象。黄宗羲:“有明文章,莫盛于国初。”
第二期:永乐雍容和平,文章多为歌功颂德、粉饰现实的应酬
初至成化年间 诗文,为宰辅权臣所领导。精警不足,缺乏内容
明初四大家:宋
濂、刘基、方孝
孺、王褘
台阁体:杨士奇、
杨荣、杨溥,人称
“三杨”
为首──茶陵人 师法古人,影响前后七子
第三期:弘治
到正德年间
何景明为领袖 影响,提倡复古主义,但由于过分强调复古,文
茶陵派:以李东阳文风隽永秀发,未脱台阁体气息,唯宗法唐诗及
对台阁体发起批判。针对程朱理学、八股文的束
前七子:李梦阳、缚,前后七子发起“复古运动”,扫除八股文的
学的创造性显得不足
唐宋派:王慎中、
唐顺之、归有光
第四期:嘉靖
初到万历年间
(人称“嘉靖三大
家”)、茅坤
后七子:李攀龙、
王世贞为代表
‧反对前七子的雕琢拟古,倡唐、宋古文,作品
要“皆自胸流出”。以道学思想为出发点,影
响清代桐城派散文
‧茅坤选辑《唐宋八大家文钞》,肯定了八大家
的文学地位,并作为习文的典范
发扬“前七子”的主张,以( 摹拟 )为创作,
王世贞:“( 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大历
以后书勿读。”风靡了一百多年
3
‧反对拟古诗文,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宁今宁俗,不肯拾人一字”。“性灵”即作家
公安派:袁宗道、
袁宏道、袁中道,
第五期:万历
以袁宏道最著名
年间到明末
的真个性和真性情。“出自性灵者为真诗。”
不拘格套指形式上要不被束缚。此派重视小
说、戏曲和民歌,对明代文坛影响很大
‧流弊:文章重质朴而少藻饰,易流于鄙俚。贵
真、贵新、贵趣,故不重内治问学之功,易流
于空疏不切实际
竟陵派:锺惺、谭
元春──竟陵人
支持“公安派”的文学改良运动。提倡抒写性灵,
但风格要“幽深孤峭”,不惜用怪字、险韵,致
佶屈聱牙,意义费解
‧受公安、竟陵影响,产生了一种清丽的小品文,
因外侮日深,一般士人受此刺激,不分派,亦
‧张岱,为晚明小不仿古,慷慨激昂之作颇多
明末至亡国 者 提倡任情适性之文学,矫正了小品文在发展过
‧史可法《复多尔程中的流弊,以深厚救浅薄,以严谨救率易,
衮书》为佳作 以明快救僻涩,把小品文发展到相当完美的境
地。他的文章题材较广,凡风景名胜,世情风
习,戏曲技艺,乃至古董玩具等等,无所不载
附注:明代六大家――宋濂、方孝孺、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王守仁
品文之集大成‧继承“公安”、“竟陵”二派之观点,反复古,
(二)杂记类文体
定义
包括了一切记事、记物之文。文字一般不刻意求工,风格清简而自然。题目
中多有“书”、“志”、“题”、“记”之字
早期 专释仪礼的《礼记》中有杂记上、杂记下
台阁名胜记
山水游记 柳宗元《永州八记》、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人事杂记
范仲淹《岳阳楼记》、欧阳脩《醉翁亭记》、苏轼《喜雨亭记》、
苏辙《黄州快哉亭记》
归有光《项脊轩志》、钱公辅《义田记》、全祖望《梅花岭记》、
曾巩《墨池记》、李慈铭《越缦堂日记》
分类
书画杂物记 韩愈《画记》、刘敞《先秦古器记》、白居易《荔枝图记》
附注
4
唐、宋以后古文家所写的杂记,往往于记叙中夹议论、兼抒情,有的议论、
抒情的分量相当多,有的则为专发议论的杂记
(三)各朝代古文家代表
朝代 代表人物 主 张
唐
宋 欧阳脩力尊韩文,力主“明道致用”
元 元好问
初唐‧柳冕、陈子昂 韩愈主张“文以载道”
中唐‧韩愈、柳宗元 柳宗元主张“文以明道”
欧阳脩、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
曾巩
明初三儒:宋濂、刘基、方孝孺
唐宋派:归有光、唐顺之、王慎中、
明 茅坤
公安派: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竟陵派:锺惺、谭元春
清初三儒: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
清 唐宋古文八大家、归有光之
桐城三祖:方苞、刘大櫆、姚鼐
阳湖派:恽敬、张惠言(为桐城别派)
湘乡派:曾国藩(中兴桐城古文名家)
文宗韩、欧,结构严密,正大明达,而
无奇纤晦涩之语
唐宋派:反对拟古,强调本色
公安派:贵独创、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竟陵派:重视性灵,提倡幽深孤峭的风
格
桐城派:义理、词章、考据三者并重,
取法六经、《左传》、《史记》、
文。严标义法(义是言有物,
法是言有序)
(四)记体文章之比较
篇 名 作 者 篇 旨 其 他 出 处 贬
1.记叙文兼抒情
藉项脊轩之变
项脊轩志
明‧ 革,抒发思亲震川先
归有光 之情,并述己生文集
志
2.正文为十九岁所作,后记乃十多年后所
为
3.以项脊轩为主线贯串人事,以表对祖
母、母亲、妻子的怀念及当日读书之
乐、家世兴衰之感,并抒己之志节
4.写作背景:记项脊轩之变革以抒情
借事抒情,抒
1.记叙文/兼抒情议论
岳阳楼记 喜,不以己
北宋‧范文正
范仲淹 公集
发“不以物
2.岳阳楼,傍洞庭湖,远眺君山
3.唐‧张说创建,滕子京重修,范仲淹作
悲”、“先天记
下之忧而忧,
4.本文虽以记为名,但却融写景、抒情、
5
◎
◎
后天下之乐而叙事、议论为一体。辞采华茂,为古
乐”的抱负 代散文中之佳作
5.范仲淹贬邓州,滕子京贬岳州
6.全文以“谪”字贯穿
1.记叙文/诗序/寓言
2.目睹时代巨变、社会黑暗,厌弃现实,
便描此一人间乐园图景
桃花源记
东晋‧托言避秦,自靖节先
3.《桃花源诗》前之序文,叙述诗的本事
历为线索展开写作
5.似有其人其事,甚有刘子骥之真人,然
此为陶氏故弄玄虚处
1.描写滁州的1.记叙文,兼抒情议论
山水之美与
2.欧阳脩贬滁州作此文,放情山水之作。
作者的游宴
3.本文采“剥笋法”
之乐 醉翁亭记
2.人们极力称
水游记 记)
1.记载竹楼种
4.全文以“乐”字为主线,文末点明“与
民同乐”的主旨
陶渊明 辟的理想世界 生集
4.用小说笔法、白描手法,以捕鱼人的经
北宋‧欧阳文
欧阳脩 忠公集
◎
道的一篇山
5.写山水之美及作者游宴之乐(山水游
黄冈小竹宋‧ 种景致意趣
楼记 王禹偁
1.作者贬黄州所作
谪之遇
2.感慨己身贬2.“六宜”皆在竹瓦声音相应上描写
小畜集
◎
病梅馆记 “病梅”是指才
清‧ 龚自珍
龚自珍 全集
以梅喻人才,
1.以寓言手法呈现朝廷桎梏思想、摧残人
人才受摧残
记叙快哉亭建
亭、命名、意
2.展现作者珍惜人才、栽培人才之
1.快哉亭乃张梦得贬黄州时所建,苏轼
(贬黄州)命名,苏辙(贬筠州)作
记
黄州快哉北宋‧义及周遭景
亭记 苏辙 物。并勉张梦
得坦然自适,
不以物伤性
2.全文绕着“快哉”二字着墨,寓有劝谕
栾城集
1.记始得西山
游览之胜
始得西山中唐‧西山特出 柳河东
宴游记 柳宗元 集
2.“始得”暗
示发现西
山,是心境
上的一个转
折
1.写西湖月景
晚游六桥明‧ 景之美
待月记 袁宏道
之美,无深
刻寄托
2.有曲高和寡
之叹
1.作者贬永州所作,为永州八记的第一篇
2.以“始”字贯串全篇,篇中五次点出此
字,本文以短句为基调,并以实笔写
3.以时间先后为序
4.以映衬法,凸显登西山之不同境界
5.借景抒情,寄托遥深,以西山自比,写
己之人格节操
1.以景物的浓淡为序
2.以水涨船高─翻腾蓄势法,写西湖月
3.以虚笔写月景之美
4.以“待月”二字贯串全篇,然篇中不见
“待”字
◎
(五) 考场战将
1.韩愈20岁时应进士,三试不第。登进士第后,又三试博学鸿词不入选。
2.归有光35岁中举人,上京会试八次不第,到60岁才考上进士。
3.蒲松龄19岁考秀才得第一,接着屡试不第,到72岁才举贡生。
(六)年龄别称
称 呼 年 龄 说 明
期岁、周晬、抓周 1岁
初覆额 3、4岁
垂髫 5、6岁
始龀之年 7、8岁
总角之年 指儿童
幼学之年 10岁
舞勺之年 13岁
荳蔻年华 女13、14岁
束发之年
(志学之年)
7
小孩满一岁
换牙时
小孩会绑两个窝窝头在头上,就和怪兽的角一样
小孩开始读书之时
古人在13岁,会学一种舞(拿着一个很像杓子的
东西)
用荳蔻的娇嫩象征女性,指女子尚在妙龄
男约15岁
古时男生不剪头发,15岁头发已经可以束绑起来
了,代表已经成为大人。孔子:十五而志于学
及笄
之年 女15岁
ㄐ
ㄧ
女16岁 破瓜之年
女16岁 二八年华
男20岁
30岁
古代女子到了15岁把披垂的头发梳上去,插上簪
子。(笄:簪子。称女子适婚年龄为“及笄”)
破瓜的意思就是指新婚之夜女生的第一次,另一说
法是瓜字很像两个八,所以二乘八等于十六
“华”是风华的意思,二八年华是一个适合学习,
且最风华的青春期
弱冠就是带上帽子,把头发盖住,行弱冠礼表示此
人已经成年了(和成为大人的束发是不同)
孔子:“三十而立”
孔子:“四十而不惑”。《礼记》:四十曰强,则仕。
弱冠之年
(加冠之年)
而立之年
(壮室之年)
不惑之年(强仕之
年、春秋鼎盛)
40岁
古人以“春秋”表示年龄,称壮盛之年为“春秋鼎
盛”
孔子:“五十而知天命”。《易经》:“大衍之数五十”。
知天命(半百、大
衍、知非、艾老)
耳顺之年
(杖乡之年、耆60岁
年)
从心之年(古稀、
杖国、致仕、悬车)
50岁
《淮南子》:“蘧伯玉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之非”。《礼
ㄑ
ㄩ
记》:“五十曰艾”
子曰:“六十而耳顺”。一甲子为六十年。《礼记》:
“六十曰耆”
子曰:“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杜甫:“人生七
70岁
十古来稀”。《后汉书》:“年始七十者,授之以玉杖,
杖端刻以鸠鸟为饰”
耄耋
、杖期之年 80、90岁
ㄇ
ㄠ
ㄉ
ㄧ
ㄝ
100岁
耄耋是指毛发,耄耋之年是比喻人的面部已全是毛
发,年纪大了
《礼记》:“百年曰期颐”。杨朱:“百年,寿之大齐”。
齐:期限
ˊ
期頤
之年
(大齐之年)
ˊ
ㄑ
ㄧ
ˋ
ˊ
ˊ
ㄧ
四、课文深究
(一)本文由题目看来明明是一篇写阁楼的记,但内容却着重在记人记事,试分析如此
写法之特点。
从题目上看,它是一篇台阁记,但它一反台阁记以记叙台阁的建造修葺过程、兴衰
的历史、抒发作者感慨为主的传统写法,而重在( 记人记事 ),把强烈的感情融汇
在记叙之中,因此,它实际上是一篇( 人事杂记 )文。作者通过对项脊轩历史的回
顾,记述了自己早年在 项脊轩读书的经历,并回忆了当年在 项脊轩活动过的一些亲
人,表达了自己情真意切的怀念。
8
(二)作者在首段如何表达他的精神意趣和境界?
原 文 象 征
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 写出作者( 安贫乐道 )
1.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2.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
可爱
(三)作者如何描写大家庭没落的衰败景象?
由叙述庭院中开始以临时性的篱分隔,后又改成长久性的墙,卒至东犬西吠,客踰
庖而宴,鸡栖于厅,这些情景,使他惊感伤痛。
有着文化传统的比喻象征,藉着这些形
象,已见作者的志趣高逸
这些轩外景致的描写,已见作者精神与天
地自然往来,与万物感通的逍遥境界
(四)本文抒发母子、祖孙、夫妻之情,有何特点?
母子之情 充满女性温柔的慈爱
祖母之情 不仅是威严慈祥的,而且是对孙儿充满怜惜与鼓励,关怀和期望
夫妻之爱
超脱了夫唱妇随、举案齐眉的俗套,而是相知相惜、理解认同、琴瑟和谐
之情
五、形音义比较
字形
字 义词 例
小屋,通“阁”
项脊轩,旧南“閤”子也
(ㄍㄜˊ)
大门旁的小门,通
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閤”出(上山采蘼芜)
“阁”
全部,通“阖”
“閤”第光临
(ㄏㄜˊ)
才,时间副词
2.
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望西山,“始”指异之(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曾
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柳宗元‧始得西山
宴游记)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 起始,时间副词
9
1.
閤
始
开始
离开
3.
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范仲淹‧岳阳楼记)
相“去”万余里(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相距,动词
大势已“去” 失掉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 过去的
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庑下一生伏“案”卧(方苞‧左忠毅公逸事)桌子
拍“案”叫绝、雪“案”萤窗
无“案”牍之劳形(刘禹锡‧陋室铭)公文
三曹对“案” 事件、案件
去
4.
案
古代盛饭食的短足
举“案”齐眉
木盘
承受
适合、相称 门“当”户对、旗鼓相“当”
迎着、对着
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当”之无愧、敢做敢“当”
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苏辙‧黄州快哉亭
记)
“当”之者鲜不为厉(文天祥‧正气歌并序)
“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今“当”远离,临表涕泣(诸葛亮‧出师表) 将要、就要
皇路“当”清夷(文天祥‧正气歌并序) 正当
而廷尉乃“当”之罚金(司马迁‧张释之冯唐列传) 判决
寒夜客来茶“当”酒(杜耒‧寒夜)
安步“当”车
“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诸葛亮‧出师表) 应该
遇到、面对
5.
当
当作、作为
匹敌、抵抗,通“挡” 螳臂“当”车
轻盈多姿貌 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6.
珊
珊
步履缓慢貌,通“姗
“珊珊”来迟
姗”
晶莹明洁的样子
佩玉相击声
情脉脉,泪“珊珊”。梅花音信隔关山(张孝祥‧鹧
鸪天)
自是秦楼压郑谷,时闻杂佩声“珊珊”(杜甫‧郑驸
不久,时间副词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
“已”而烟尘涨天(宋濂‧秦士录)
鸡鸣不“已”于风雨(顾炎武‧廉耻)
问答未及“已”,驱儿罗酒浆(杜甫‧赠卫八处士)
停止,动词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
使她内心激动不“已”(洪醒夫‧散戏)
7.
已
极其力不“已”(柳宗元‧蝜蝂传)
结束,完了 死者长“已”矣(杜甫‧石壕吏)
昔人“已”乘黄鹤去(崔颢‧黄鹤楼)
已经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饮酒之五)
仆自到九江,“已”涉三载(白居易‧与元微之书)
虽有续修,……而书又“已”旧(连横‧台湾通史序)
太、甚 且战且却,其亏国体为“已”甚(宋濂‧秦士录)
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苏轼‧留侯论)
8.
漉
渗透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
过滤 煮豆持作羮,“漉”豉以为汁(曹植‧七步诗)
“而”母立于兹
你
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论语‧微子)
汝使吾君以马之故杀圉人,“而”罪又当死(刘向‧
说苑)
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顾炎武‧
廉耻)
ㄩ
ˇ
如果
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顾炎武‧廉耻)
人“而”不仁,如礼何(论语‧八佾)
9.
而
就、则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韩愈‧师说)
川壅“而”溃,伤人必多(国语‧召公谏厉王弭谤)
赤髯“而”虬(杜光庭‧虬髯客传)
如、像 文王视民如伤,望道“而”未之见(孟子‧离娄下)
左手之拇有疹焉,隆起“而”粟(方孝孺‧指喻)
乃 之推不得已“而”仕于乱世(顾炎武‧廉耻)
然、的样子,词尾
俄“而”雪骤
助词
既三日,聚“而”如钱(方孝孺‧指喻)
11
吾儿,久不见“若”影
“若”不知关中有邓伯耶(宋濂‧秦士录)
你
“若”所巿于人者,将以实笾豆、奉祭祀(刘基‧卖
柑者言)
“若”何为生我家(黄宗羲‧原君)
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史记‧鸿门宴)
似、相当
10.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韩愈‧师说)
布帛长短同,则贾相“若”(孟子‧滕文公上)
天下之权重望崇者,莫我“若”(杜光庭‧虬髯客传) 如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战国策‧齐策) 比得上
天“若”有情天亦老
“若”屡为之,则杀人者皆不死(欧阳脩‧纵囚论)
圣人之德,“若”天之高,若地之普(墨子‧尚贤中)
像
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庄子‧逍遥游)
关山度“若”飞(乐府诗集‧木兰诗)
天涯“若”比邻(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等到
(ㄅㄧˋ)
“比”去,以手阖门
“比”及三年,可使有勇(论语‧先进)
若
如果
结党营私 朋“比”为奸
(ㄅㄧˋ)
11.
比
并列,紧靠
(ㄅㄧˋ)
连续 “比”比皆是
(ㄅㄧˋ)
比较 “比”权量力
(ㄅㄧˇ)
天涯若“比”邻
在天愿为“比”翼鸟
小小(自谦之词) 余“区区”处败屋中
12.
区
区
牵牛花,何屑于“区区”一瓶供水
小小的 是以“区区”之禄山,一出而乘之(苏轼‧教战守策)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权(贾谊‧过秦论)
爱恋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李密‧陈情表)
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大概、恐怕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学而) 危殆
12
13.
殆
伞 今已亭亭如“盖”矣
因 “盖”不廉则无所不取(顾炎武‧廉耻)
14.
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司马光‧训俭示康) 大概、或许
功“盖”三分国(杜甫‧八阵图) 超过
欲“盖”弥彰 掩盖
冠“盖”相望 车盖
后五年,吾妻来“归” 女子出嫁
盖
出嫁女子返回娘家 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
15.
归
聚拢 云“归”而巖穴暝(欧阳脩‧醉翁亭记)
归向 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岳阳楼记)
返回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欧阳脩‧醉翁亭记)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亲手,副词
背筐,“手”长鑱(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拿着,动词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哺乳,动词
袒胸露“乳” 乳房,名词
新莺出谷,“乳”燕归巢 初生的,形容词
16.
手
乳
17.
六、字形辨析
★相同偏旁
偏 旁 字 音 词 例
ㄐㄧˊ
编辑、舟楫、戢影
(退休隐居)
咠咠私语、修葺、通缉
(附耳私语)
打躬作揖
婢女、俾使、睥睨群雄、裨补阙漏、髀肉复生、麻痺
卑躬屈节、鲜卑、碑碣
纵横捭阖
稗官
埤圳、脾气、抚弦登陴、渔阳鼙鼓、裨海纪游
咠
ㄑㄧˋ
ㄧ
ㄅㄧˋ
ㄅㄟ
卑
ㄅㄞˇ
ㄅㄞˋ
ㄆㄧˊ
ㄆㄧㄣˊ
东施效颦
13
阑
ㄌㄢˊ
ㄌㄢˋ
阑尾炎、栏楯、力挽狂澜、谰言、斑斓、拦截、空
(诬蔑的话)
谷幽兰
天真烂(澜)漫、烂醉如泥、瓓彩
(玉的颜色)
ㄉㄨㄣˋ
盾牌、逃遁
盾
ㄒㄩㄣˊ
依循
ㄕㄨㄣˇ
栏楯
ㄅㄠ
ㄅㄠˊ
ㄅㄠˇ
同胞、孢子、花苞、炮炒
冰雹
饱食
刨冰、怀抱、鲍鱼
踰庖而宴、袍裘、炮烙、匏樽、咆哮、刨皮
跑步
面疱、水泡、火炮(砲)
援枹而鼓
拔苗助长
偃仰啸歌、鼹鼠饮河、郾县、褗、
(养生所需有限,不必贪婪)(衣领)
鰋鱼
(鲶鱼)
都江堰
迨及、欺绐(诒)、懈怠、危殆
胚胎
苔藓、色妙才骀、鲐(骀)背、台风、跆拳道、邰县
刑笞
甘之如饴、心旷神怡、贻笑大方、佁然不动、盱眙县
包
ㄅㄠˋ
ㄆㄠˊ
ㄆㄠˇ
ㄆㄠˋ
ㄈㄨˊ
ㄧㄚˋ
匽
ㄧㄢˇ
ㄧㄢˋ
ㄉㄞˋ
ㄊㄞ
台
ㄊㄞˊ
ㄔ
一ˊ
ㄌㄧㄢˊ
妆奁
ㄕㄨ
ㄩˇ
枢纽
伛偻
老妪
区先生、鸥(沤)鸟翔集、金瓯、讴歌、欧洲、殴打
呕心沥血
蒸沤历澜、呕气
14
区
ㄩˋ
ㄡ
ㄡˇ
ㄡˋ
ㄅㄧˇ
ㄅㄧˋ
比权量力、考妣、秕(粃)糠、沘水
比比皆是、庇荫、笓(篦)子、骈坒、惩前毖后
(连接)(以从
前的过失为教训,戒慎不再犯错)
批阅、砒霜、纰漏
琵琶、枇杷、毗(毘)连、蚍蜉撼树、鈚箭、
(箭镞广长的利箭)
阰山、魮鱼
仳离、吡毁
(诋毁)
屁滚尿流、媲美
扃牖、郊垧
(郊野)
比
ㄆㄧ
ㄆㄧˊ
ㄆㄧˇ
ㄆㄧˋ
冋
ㄐㄩㄥ
、絅(褧)衣 炯炯有神、迥然不同、泂泂
(单衣)(水深而清澈)
ㄐㄩㄥˇ
ㄊㄡ
苟且偷(媮)安
踰(逾)庖而宴、揶揄、愉(媮)悦、穿窬、瑕不掩瑜、始终
不渝、踰(逾)越、觊觎、桑榆晚景
愈加、痊愈、谕知、家喻户晓、讽谕
大啗美食
埳井之蛙
淊淊
(水相和的样子)
掐住
俞
ㄩˊ
ㄩˋ
ㄉㄢˋ
ㄎㄢˇ
ㄏㄢˋ
ㄑㄧㄚ
ㄒㄧㄢˋ
陷阱、馅饼
ㄧㄢˋ
火焰
七、修辞举隅
(一)析数
“三五之夜”指农历十五日的夜晚,这是古人不直接表达数量,而用拆数相乘来表
达的手法,为“析数”的一种。所谓析数,即语文表达时,利用数学上加、减、乘、除,
将某一数量析成若干可以相加或相乘的小的数量。
1. 乘数: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 十五日
“五五”之丧(即三年之丧,服二十五个月即可) 二十五个月
“六六”雁行连“八九”,只待金鸡消息。义胆包天,忠肝盖地,
四海无人识(宋江‧念奴娇)
15
三十六;七十二
“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
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陶渊明‧责子诗) ( 十六 )岁
我是个不折不扣的大男人,年方“四八”尚未婚娶,又是个研究
生,因而抢手得很(胡健‧吸力)
十五日;
( 二十 )日
( 三十二 )岁
2. 除数(分数):即数学中的“几分之几”,多以两个并列,前者为“分母”,后者为“分
子”。(前者数目必大于后者)
“二一”添作五 二分之一
吾得“十八九”矣,然须道兄见之(杜光庭‧虬髯客传) 十之八九
盖予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十分之一
下士冤民,能至阙者,万无数人;其得省问者,不过“百一”(王
百分之一
充‧潜夫论)
鬓毛“八九”已成霜,此际逢春只自伤(陆游‧春日杂赋) 八、九之前省略
持戟百万,秦得“百二”焉(史记‧高祖本纪) ( 百分之二 )
故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史记‧货
殖列传)
八成、九成,此处
“十”
( 十分之三 )
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淮南
( 十分之九 )
子‧人间训)
3. 加数:即数学中的“加法”,将前后数字相加即可,句中的“有”字即“又”字,如
“一有五”,即“十”再加上“五”。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论语‧为政) 十五岁
北斗七星“三四”点;南山万寿十千年 指北斗“七”星
她的兰姑奶奶也已“五十有八”了,长了一身贼肉,胖得像个弥
五十八岁
勒佛(李芳苓‧喜)
(二)反刍时间
1.上列第二例:“南山万寿十千年”是属于何种析数?
参考答案:乘数。
解析:“十”乘上“十”等于“万”。
16
2.“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请问此副对联,上下联各为
几岁?
参考答案:皆为141岁。
解析:上联:一甲子60岁,“花甲重逢”是120岁;“三七岁月”是21岁,加总为141
岁。下联:“古稀”是70岁,“双庆”是140岁;多“一度春秋”是多1岁,加
总是141岁。
3.中国语文在表达数量时,有用两个数字并列,前者是“分母”,后者是“分子”,与数
学中分数的意义相同,如“盖予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十一”即为“十分之一”之意。请选出下列“ ”数字,也是使用这种分数表示法
的选项:
(A)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
咏而归
(B)故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
(C)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
(D)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什伯”,或相“千万”
(E)淮南王有子四人,皆“七八”岁。 (92.高雄联模)
参考答案:(B)
解析:(A)约五、六个人,六、七个人,约略之数。出自《论语‧先进》。(B)十分
之三,表分数。出自汉‧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C)十二个,整数。出自
贾谊《过秦论》。(D)十倍、百倍,千倍、万倍,表倍数。出自《孟子‧滕文公
上》。(E)约七岁、八岁,表约略之数。出自汉‧司马迁《史记‧淮南王传》。
4. 中国语文在表达数量时,为了修辞、音韵、节奏等需要,往往不直接道出,而使用
拆数相乘的手法,如“五五之丧”,指守二十五个月的丧期,意即三年之丧。下列叙
述,使用这种数量表示法的选项是︰
(A)盖予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B)“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C)年时“二八”新红脸,宜笑宜歌羞更歛(南朝陈‧江总《东飞伯劳歌》)
(D)读书一事,也必须有“一二”知己为伴,时常大家讨论,纔能进益(清‧曹雪
芹《红楼梦》)
(E)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
咏而归(《论语‧先进》)。 (89.推甄)
参考答案:(B)(C)
解析:题干“五五之丧”,《礼记‧三年问》:“三年之丧,二十五月而毕。”(A)十分
之一。(B)农历十五日。(C)十六岁。(D)一、二个。(E)“五六”指五、
六个;“六七”指六、七个。
17
5. 下列各组文句中,“ ”内连用数字的表达意义方式,前后不同的选项是:
(A)“什一”,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持戟百万,秦得“百二”焉
(B)只嫌“六七”茅竹舍,也有两三鸡犬声/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
(C)鬓毛“八九”已成霜,此际逢春只自伤/溪回山石间,苍松立“四五”
(D)美人“二八”颜如花,泣向花前畏花落/非复“三五”少年日,把酒偿春颊生
红。 (95.学测)
参考答案:(C)
解析:(A)出自《孟子‧滕文公下》。“什一”指十分之一的税率。全句指“采用十分
之一的税率,去除关市的征敛,今年尚且无法做到。”/出自《史记‧高祖本纪》。
“百二”指以百分之二。全句指“百万执戟战士,即使秦国只有百分之二的兵力,
也能以二万敌百万。”(B)出自杨万里《至节宿翁源县与叶景小酌》。“六七”
意指六或七/出自杜甫《无家别》。“一二”指一或二。(C)出自宋‧陆游《春
日杂赋》。“八九”意指八成或九成/出自宋‧苏辙《吕希道少卿松局图》。“四五”
意指四棵或五棵。(D)出自唐‧顾况《悲歌》。“二八”意指十六岁/出自宋‧
黄庭坚《戏答王定国题门》。“三五”意指十五岁。
八、成语集锦
1.:即“万籁无声”,形容寂静至极。
万籁有声
义近:万籁俱寂、寂然无声、寂若死灰、阒寂无声、鸦雀无声。
反义:人声鼎沸、喧哗吵闹、甚嚣尘上、声彻云霄。
2.:默默地端坐不动。
冥然兀坐
义近:默然端坐。
3. :后比喻见识浅薄的人。
埳井之蛙
义近:井底之蛙、蕃篱之鷃(指栖息于蕃篱间的鷃)、瓮里醯
鸡(酰鸡,酒瓮中生的
ㄧㄒ
ㄢㄧ
酒虫)、尺泽之鲵、井蛙夏虫、盲人摸象、坐井观天、以管窥天、以蠡测海。
反义:博闻多见、深谋远虑、高瞻远瞩、见多识广。
4. :形容亲族视同陌路。
东犬西吠
义近:视同陌路、六亲不和、六亲不认。
反义:家门雍睦。
5. :眉飞目动,扬扬自得的样子。
扬眉瞬目
义近:扬眉吐气、得意扬扬、洋洋得意、意气扬扬。
反义:低首下心、垂头丧气、俯首帖耳、低头屈膝。
ˋ
18
九、结构表
项脊轩志 可悲之事
自我期许
原因
修补项脊轩
经过
破败-百年老屋,尘泥渗漉
昏暗-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修补-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
以当南日
增胜-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一文过脉-余居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
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原因-伯叔父分家
景况
追忆往事
内外多置小门墙
东犬西吠,客踰庖而宴,鸡栖于厅
可喜之事
母亲-透过老妪述往,追怀母亲
祖母-写祖母持笏至轩中,勉孙子读书有成
神护-轩凡四遭火,得不焚
自白
举例-蜀清守丹穴、诸葛孔明起陇中,昧昧于一隅
自况-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奇景
补记
妻生-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妻亡-妻手植枇杷树,今已亭亭如盖
十、延伸学习
先妣事略
ㄅ
ㄧ
归有光
先妣周孺人,弘治元年二月十一日生。年十六来归。踰年,生女淑静;
淑静者,大姊也。期
而生有光。又期而生女、子:殇一人,期而不育者一
ㄐ
ㄧ
人。又踰年,生有尚十二月。踰年,生淑顺。一岁,又生有功。有功之生
也,孺人比乳他子加健。然数颦蹙顾诸婢曰:“吾为多子苦!”老妪以杯
水盛二螺进,曰:“饮此后, 不数矣。”孺人举之尽,喑
不能言。
ㄧ
ㄣ
ˇ
19
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孺人卒。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
为母寝也。伤哉!于是家人延画工画出二子,命之曰:“鼻以上画有光,
鼻以下画大姊。”以二子肖母也。
孺人讳桂。外曾祖讳明;外祖讳行,太学生;母何氏。世居吴家桥,
去县城东南三十里。由千墩浦而南,直桥并小港以东,居人环聚,尽周氏
也。外祖与其三兄皆以赀雄;敦尚简实,与人姁姁说村中语,见子弟甥姪
ㄒ
ㄩ
ˇ
无不爱。
孺人之吴家桥,则治木棉;入城,则缉纑;灯火荧荧,每至夜分。外
祖不二日使人问遺。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冬月罏火炭屑,使
ㄨ
ㄟ
婢子为团,累累暴阶下。室靡弃物,家无闲人。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
ㄆ
ㄨ
手中纫缀不辍,户内洒然。遇僮奴有恩,虽至箠楚,皆不忍有后言。吴家
桥岁致鱼、蟹、饼饵,率人人得食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
有光七岁,与從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
ㄗ
ㄨ
ㄥ
得留也。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齟,乃喜。
齬
ˇ
ㄐ
ㄩ
孺人卒,母何孺人亦卒。周氏家有羊狗之痾:舅母卒,四姨归顾氏又
卒,死三十人而定;惟外祖与二舅存。
孺人死十一年,大姊归王三接,孺人所许聘者也。十二年,有光补学
官弟子。十六年而有妇,孺人所聘者也。期而抱女,抚爱之,益念孺人。
中夜与其妇泣,追惟一二,彷彿如昨,余则茫然矣。世乃有无母之人,天
乎!痛哉!
语译:
先母周孺人,生于弘治元年二月二十一日。十六岁嫁到我家。隔了一年,生了女儿
淑静─淑静是我的大姊。一年后生了有光。又一年后生了一女一儿;一个生下来就夭
折了,另一个一年后也死了。又隔了一年,生了有尚,怀了十二个月的身孕。过了一年,
生了淑顺。一年后又生了有功。生有功时,孺人比哺乳别的儿女时健康,只是常皱起眉
头对婢女们说:“我为生育太多而愁苦。”老女仆端了一杯水,里面盛着两个螺,说:
“喝了这个后,就不会常怀孕。”孺人拿来全喝了,从此失去声音不能说话。
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孺人死了。孩子们看见家人哭,就跟着哭,但还以为母亲
在睡觉呢!伤心啊!于是家人请了画工来画像,叫出两个孩子,指着说:“鼻子以上照
着有光画,鼻子以下照着大姊画。”因为这两个孩子很像母亲。
孺人的名字叫桂,我的外曾祖叫明,外祖父叫行,是太学生;外祖母姓何。世代都
20
ˋ
ˋ
ˋ
ˇ
ㄩ
居住在吴家桥,在县城东南三十里,从千墩浦往南,对着桥靠小港以东,这一带周围居
住的人家全姓周。外祖父和他三位哥哥都很有钱,但却崇尚俭朴,和蔼可亲地和村人闲
话家常,见子弟甥姪们,没有不喜爱的。
孺人回吴家桥便会纺棉花,回城里便结蔴缕,在荧荧的灯光下,常做到夜半。外祖
父隔不到两天就派人送东西来。孺人并不愁吃,但她勤劳辛苦的样子,好像过了早上不
晓得晚上是怎样的人。冬天炉子里烧剩的炭末,她叫婢女抟弄成煤球,一个个堆在阶前
晒着。屋里没有扔掉不要的东西,家里没有闲着不做事的人。儿女大的牵着她的衣裳,
小的在她怀里吸乳,她手里仍不停地补缀破旧衣服,院子里总是清洁安静。她对待仆人
有恩惠,仆人即使被她责打,背后也不忍发一句怨言。吴家桥每年送鱼、蟹、饼饵,家
人经常都有得吃。家人只要听到吴家桥的人到来,都很高兴。有光七岁时,和从兄有嘉
一同入学读书,每逢刮风下雨,从兄就留在家里不去,有光心里也想留在家里,但不能
不去上学。孺人半夜睡醒,叫有光默诵孝经,如果背得熟没有一个字不顺,母亲就很高
兴。
孺人死了,外祖母何孺人也死了。周家因为得了传染病,舅母也死了,四姨嫁到顾
家又死了,一共死了三十个人才完,只剩下外祖父和二舅活着。
孺人死后十一年,大姊嫁给王三接,这是孺人订的亲。十二年,有光考取了秀才,
十六年结婚,也是孺人活着时给订的亲。周年生了女儿,抚摸着她,更加地想念孺人,
半夜和妻子一同流泪。回想起一些往事,彷彿就像昨天一般,别的就记不得了。世上竟
有没有母亲的人,天呀,可痛啊!
蜀清守丹穴
巴寡妇清,其先得丹穴(产朱砂的矿穴),而擅(专有)其利数世,家
亦不訾(量、计算)。清,寡妇也,能守其业,用财自卫,不见侵犯,秦
ㄗ
皇帝以贞妇而客之(以客礼待之),筑女怀清台。……清,穷卿寡妇,礼抗
万乘,名显天下,岂非以富邪? (史记‧货殖列传)
语译:
巴郡寡妇清的先祖自得到朱砂矿,竟垄断其利,达好几代人,家产也多得不计其数。
清是个寡妇,能守住先人的家业,用钱财来保护自己,不被别人侵犯。秦始皇认为她是
个贞妇而以客礼对待她,还为她修筑了女怀清台。……巴郡寡妇清不过是个穷乡僻壤的
寡妇,却能与皇帝分庭抗礼,名扬天下,这难道不是因为她富吗?
说明:
《史记》中的《货殖列传》是一篇专门记叙从事“货殖”活动的杰出人物的类传,
21
ˇ
也是反映司马迁经济思想的重要篇章。货指财富,殖言增长,货殖者,言如何增长财富。
即利用货物的生产与交换,进行商业活动,从中生财求利。司马迁所指的货殖,还包括
各种手工业,以及农、牧、渔、矿山、冶炼等行业的经营在内。全文主要是为春秋末期
至秦、汉以来的大货殖家,如范蠡、子贡、白圭、猗顿、寡妇清、卓氏、程郑、孔氏、
师氏、任氏等作传。透过介绍他们的言论、事迹、社会经济地位,以及他们所处的时代、
重要经济地区的特产商品、有名的商业城市和商业活动、各地的生产情况和社会经济发
展的特点,叙述他们的致富之道,表述自己的经济思想,以便“后世得以观择”。
太史公的感叹,当然也有他个人的因素存在,当年李陵之祸,太史公因无钱赎罪,
只有接受宫刑,而成为他一生中最大的心理创伤。这篇传中,太史公引谚语“千金之子,
不死于市。”说明了有时候金钱财富还是有很大的魔力与效用的。看到女流之辈的寡妇
清,凭借富甲一方得到皇帝的礼遇,再想到自己的遭遇,能不掷笔兴叹吗?
埳井之蛙
公子牟隐几大息,仰天而笑曰:“子独不闻夫埳井之鼃(蛙)乎?谓东
海之鳖曰:‘吾乐与!出跳梁乎井榦含(井栏)之上,入休乎缺甃(破砖)
ㄢ
之崖,赴水则接腋持颐,蹶泥则没足灭跗蟹与科斗,莫吾
(足背)还虷
ㄈㄏ
ㄨㄢ
ㄏ
能若也。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跱(据踞、占有)埳井之乐,此亦至矣!
ㄓ
ˊ
ㄓ
ㄡ
ˋ
夫子奚不时来入观乎?’东海之鳖左足未入,而右膝已絷矣。于是逡巡而
却,告知海曰:‘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
禹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益; 汤之时八年七旱,而崖不为加损。夫不
为顷久推移,不已多少进退者,此亦 东海之大乐也。’于是埳井之蛙闻之,
适适然惊,规规然自失也。” (庄子‧秋水)
语译:公子魏牟靠着小桌子叹息,仰天而笑说:“你没有听说过那浅井中的青蛙吗?牠
对东海中的鳖说:‘我真快乐啊!我出来就在井栏上面跳来跳去,进去就在井壁
的砖缝里休息。跳入水中,水就托着我的双胁和下巴,蹲在泥里,泥土就淹了我
的脚背;看看孑孓、蝌蚪,都不如我啊!况且我独占一坑之水,独享一井之乐趣,
这也快活到极点了,你何不进来看一看呢?’东海里的鳖左脚还没进去,右膝已
经绊住了。于是迟疑着退了回去,对井蛙讲起了大海:‘千里之遥远,也形容不
了它的广大;千仞之高度,也形容不了它的深度。夏禹时十年九次水灾,而海水
并未增加多少; 商汤时八年七次干旱,而海水并未减少多少。生活在如此无边
无际的大海里,才是最快乐的啊!’听到这些,浅井的青蛙惊恐羞愧,茫然若有
所失。”
ˊ
ˊ
ˋ
22
十一、相关名句
1.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俄国‧托尔斯泰)
2.家是世界上唯一隐藏人类缺点与失败的地方,它同时也蕴藏着甜蜜的爱。
(英国‧萧伯纳)
3.家庭是每个人的城堡。(英国‧科克)
4.幸福的家庭不一定是富室红楼,因为事实证明,闺中的爱情并不是富贵人家的专利品。
(英国‧艾林顿)
5.正如小小的文字,会使眼睛疼痛一样,琐细的事件,也更能刺激我们久久家庭里的刺,
即使繁而小,仍然尖锐刺人。(法国‧蒙恬)
十二、测验卷资料补充
甲卷(第17回)
15、16题组:
孙幼谷太守,力香雨孝廉,即余旧居为苍霞精舍,聚生徒课西学,延
余讲毛诗、史记,授诸生古文。闲五日一至,栏楯楼轩,一一如旧;斜阳
满窗,帘幔四垂,乌雀下集,庭墀阒无人声。余微步廊庑,犹谓太宜人昼
寝于轩中也。轩后严密之处,双扉阖焉,残针一,已锈矣,和线犹注扉上,
则亡妻之所遗也。呜呼!前后二年,此轩景物已再变矣!余非木石人,宁
能不悲!归而作后轩记。 (林纾‧苍霞精舍后轩记)
语译:
孙葆晋太守(字幼谷,“太守”为宋官名)、力均孝廉(字香雨,“孝廉”即是“举
人”之别称),在我的老家前院建了一间学塾命名为苍霞精舍,招募学生要教授西方邦
国的学问,于是邀请我去讲授其中属于汉学的毛诗、史记,教导那些学生古文知识。我
每隔五天就去一次。教完书后我走到了精舍后院,看到这里的栏杆楼房,一切景物依然
如旧,夕阳斜斜地铺照在窗上,窗内的帘幔四处垂荡,乌鸦麻雀等飞禽三两疏远地下来
群集,庭院阶梯间静无人声。安静到我轻声走过正堂两旁的侧房时,还以为这里环境太
舒服了,所以使得大家白天都还睡在侧房里面。庭院里内进较私密的地方,每扇窗户都
关得紧紧的,我却突然看到有一根突然泛锈的针,针孔挂着线头,还残留在窗扉上,我
记得很清楚,这是我死去的妻子所遗留下来的。唉!离开这座老家前后已有二年了,这
座屋子的景物已又改变了不少,我不是木石蠢物,怎么能不哀伤呢?从精舍归家后我便
写下这篇心情。
23
本文发布于:2023-11-23 07:54:2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069726622386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项脊轩志背景资料.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项脊轩志背景资料.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