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是北宋政治家王安⽯创作的⼀⾸七⾔绝句。这⾸诗描写新年元⽇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景象,抒发了作者⾰新
政治的思想感情,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下⾯⼩编为⼤家分享了⼀些优秀的元⽇古诗相关内容,仅供参考。
元⽇古诗1
关于元旦的古诗:王安⽯《元⽇》
元⽇——(北宋)王安⽯
爆⽵声中⼀岁除,春风送暖⼊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总把新桃换旧符。
⽥家元旦——(唐)孟浩然
昨夜⽃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荷锄随牧童;
⽥家占⽓候,共说此年丰。
译⽂
阵阵轰鸣的爆⽵声中,旧的⼀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注释
⑴元⽇:农历正⽉初⼀,即春节。
⑵爆⽵:古⼈烧⽵⼦时使⽵⼦爆裂发出的响声。⽤来驱⿁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岁除:⼀年已尽。除,逝去。
⑶屠苏:“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种习俗,⼤年初⼀全家合饮这种⽤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
求得长寿。
⑷千门万户:形容门户众多,⼈⼝稠密。曈曈:⽇出时光亮⽽温暖的样⼦。
⑸桃:桃符,古代⼀种风俗,农历正⽉初⼀时⼈们⽤桃⽊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来压邪。也
作春联。
元⽇古诗2
第⼀部分 说教材解读和教学价值
《元⽇》是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上册的最后⼀课中的⼀⾸古诗,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改⾰家、⽂学家王安⽯的⼀⾸七⾔绝
句。全诗叙事与写景结合,表现了欢乐祥和、万象更新的新年⽓象,呈现了“放爆⽵、喝屠苏、换桃符”的春节传统⾏为⽂化。
同时,《元⽇》是王安⽯拜相实施变⾰、推进新法之初写的,是诗⼈借新年新⽓象来表达⾃⼰对变⾰充满喜悦和⾃信。这⾸诗
历来脍炙⼈⼝,⼴为传诵。我想,⼈们传诵的是⼀种美好⽣活,春节过⼤年的欢乐祥和的美好⽣活;传诵的是⼀种民俗⽂化,
中华民族过年的种种⾏为⽂化;传诵的是⼀种⼈⽣追求,王安⽯为国为民实施改⾰的⼈⽣追求。
根据王荣⽣先⽣的“定篇”概念,作为古诗的教学⽬标定位在传承优秀⽂化上。因此,我把感受欢乐氛围,理解节⽇⽂化,
3、适度拓展,体会诗⼈内⼼。
第三部分 说教学理念和教学⽅法
坚持“读悟结合、读写互动”的教学理念。以读为主线,在读中理解诗意,感悟⽂化,体会诗情,并朗读出古诗不同的味
⼉;以写为训练,把“写”挤进课堂,丰满⽂本,丰厚⽂化。
第四部分 说教学特⾊和教学创新
教学模式的创新:实施“三段式古诗教学模式”,即基础板块——核⼼板块——发展板块。这是我的古诗教学课题研究的⼀
⼤显著成果,也是教学的最⼤特⾊。
感情朗读的创新:以读为线,三个板块的感情朗读的味道不同,要求不同,⽅式不同,分别读出古诗的欢快味、⽂化味和
诗⼈的⾃信味,并分别把这种味道读到脸上、头上和⼿上。
⼆次理解的创新:在介绍诗⼈王安⽯及写作背景后,将王安⽯的变法改⾰融⼊到古诗理解之中,并创造性地说出古诗的意
思。
第五部分 说教学过程和教学意图
⼀、基础板块——解题导⼊,朗读背诵,理解诗句
(⼀)理解“元”字,导⼊解题
1、理解“元”字:每年的1⽉1⽇叫元旦,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元:第⼀,开始。旦:字形告诉我们是地平线上升起的太
阳,是早晨的意思。元旦就是公历⼀⽉⼀⽇。)你还能想到“元×”吗?(元年、元⽉、元宵、元⽇)这⾥的“元”都是第⼀的意
思。
2、导⼊解题:今天我们要学的⼀⾸古诗就叫《元⽇》。题⽬意思是农历正⽉初⼀,就是我们现在的春节。如果你⽤这个
题⽬来写作⽂,你会写什么?(写春节做什么,写出春节的快乐。)
[教学意图:导⼊要与⽣活相结合,要有语⽂味,要简洁明快。]
(⼆)朗读背诵,理解诗句
1、背诵古诗:预习过了,短短的4句28个字,能背下来吗?
2、理解字词:预习过了,哪些字词的意思你懂了?哪些字词的意思还不懂?(“⼀岁除”、“⼊屠苏”、“瞳瞳⽇”可能要引导
学⽣理解)
3、说说句意:能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吗?(只要学⽣理解,
说通就⾏,但要做到字字落实。)
在爆⽵声中,除去了旧的⼀年,迎来了新的⼀年。春风送了温暖,⼈们欢快地喝着屠苏酒。旭⽇的光辉普照千门万户。⼈
们总是把新桃符换去旧桃符。
4、感情朗读:
(1)读出节奏味:古诗朗读讲究节奏、重⾳,⼀般七⾔绝句朗读的停顿、重⾳有规律,停在第四字后,重⾳落在第五字
上。我们来试试,读出节奏和重⾳。
(2)读出欢快味:这⾸诗的基调是欢快,要读出欢快味,把欢快味读到你的脸上。
[教学意图:有了课前预习的基础,加上古诗简短,古诗教学就不应该是零起点,教学完全可以从直接背诵开始。有了课
前预习的基础,教师只要适当追问、指点,让学⽣理解字词、诗句的意思。有了理解古诗的基础,让学⽣运⽤古诗节奏、重⾳
规律,把握基调进⾏感情朗读。]
⼆、核⼼板块——读写互动,感受⽂化,体会诗境
1、过渡圈画:春节,中华民族最盛⼤的传统节⽇,蕴含着丰富的节⽇⽂化。从诗句中就能知道春节做些什么,请圈画出
有关词语。(放爆⽵、喝屠苏、换桃符)
2、感受⽂化:能说说这样做的起源、⽬的,以及发展到现在的做法、意愿吗?(学⽣交流,教师点拨,概括板书)
放爆⽵:开始古⼈燃放爆⽵是⽤来驱除邪⿁,后来⼈们改⽤放鞭炮,现在还放烟花,由单纯的驱⿁求平安,变成了⼀种欢
快。
喝屠苏:正⽉初⼀这天,古⼈要饮屠苏酒,祈求健康。现在亲⼈团圆、亲朋聚会都要喝些酒,是健康的需要,也是⼀种庆
贺。
换桃符:古⼈⽤桃⽊板写上神的名字,或者画上神的图像,悬挂在门上来驱赶邪⿁。到现在改⽤了贴春联,是⼀种喜庆。
⼩结:春节,是⼀个祈求平安的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是⼀个充满浓浓⽂化味的节⽇。
3、形象描述:王安⽯⽤诗句呈现了⼀幅欢乐祥和的节⽇画⾯,读读诗句,看看插图,想想⽣活,⽤你的笔来具体描述其
中⼀个画⾯。(引导学⽣先说后写,灵动⽣成。以下是学⽣交流写话情况
的预设)
画⾯⼀:过年,放鞭炮可是孩⼦们的最爱。你看,⼏个孩⼦在放“轰天雷”呢,⼩⼥孩们捂着⽿朵围在那⼉不敢上前,只有
那个⼩男孩蹲着⾝⼦,伸长⼿臂,捏着引⽕,⼀点⼀点向前移。“滋——”,引线着了,随即腾空⽽起,“碰——啪”炸开了花。
孩⼦们也乐开了花。
画⾯⼆:亲朋相聚,喝酒是必不可少的。⼤家纷纷端起酒杯敬酒祝贺,这个说祝你⾝体健康、合家欢乐,那个说祝你事业
兴旺、恭喜发财。真是⼈⼈妙语连珠,个个喜⽓洋洋。
画⾯三:年还未到,家家户户就忙着贴春联。这家写着“梅花春烂漫,⽵报岁平安”,那家写着“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家
幸福多”,都是那么红⽕,都是那么喜庆。
(三段话都是训练总分结构,但⼜有所侧重,三个画⾯分别侧重于⼈物动作、⼈物语⾔和看到的对联内容。)
4、感情朗读:现在要读出⽂化味,应该读好哪些词语?(爆⽵、屠苏、新桃、旧符)读时可以摇头晃脑,把⽂化味读到
你的头上。
[教学意图:关注、理解、传承⽂化是语⽂教学的重要⽬标。在对话交流、读写互动中,引领学⽣把握春节⽂化符号,感
受民俗⽂化⽓息,丰厚春节⽂化⽣活。]
三、发展板块——拓展探究,⾛进诗⼈,体会诗情
(⼀)简介诗⼈,体会感情
1、过渡激疑:我们理解了古诗,感受到了春节的欢乐⽓氛,春节的万象更新,春节的⽂化传统。难道王安⽯就是为了告
诉我们这些吗?这还要联系诗⼈写这⾸诗的背景来体会。
2、简介诗⼈:王安⽯,北宋著名的⽂学家、政治家、改⾰家。他两度出任宰相,为了国家富强,百姓富裕,他实施变
⾰,推⾏新法。
3、体会诗情:这⾸诗就是在王安⽯变法之初写的,是为了表达⾃⼰变法成功的喜悦和⾃信。
(1)诗句中处处都能看出来,我们先来关注⼀些重点词语。(教师可以先⽰范,再由学⽣交流)
爆⽵:是在庆祝实施改⾰、推⾏新法的爆⽵。
春风:是改⾰的春风。
瞳瞳⽇:是改⾰的阳光。
新桃:是推⾏的新法。
(2)有了这些新的发现,我们可以把每句诗的意思⽤上“改⾰或新法”来说说。
在爆⽵声中,废除了旧法,推⾏了新法。改⾰的春风送了温暖,⼈们幸福地喝着屠苏酒。改⾰的阳光普照千门万户。⼈们
改⾰总是要实施新法换去旧法。
(3)⼩结:由此可见,王安⽯是借新年万象更新的⽓象来寄托⾃⼰实施变法的⾃信。因此,这⾸诗不但表现了春节万象
更新的景象,还表达了诗⼈对实施改⾰的⾃信。
4、感情朗读:现在我们应该读出诗⼈的⾃信味,要读好哪些词语?(爆⽵、春风、瞳瞳⽇、新桃)读时可以加上动作,
把⾃信味读到你的⼿上。
三次感情朗读味道不同,要求不同,⽅式也不同。可见,感情朗读可以根据⾃⼰的理解来读。
(⼆)课后拓展,表达⽂化
1、改写古诗:课后,把课堂中交流的三部分合起来,加上头尾,就是⼀篇古诗的改写⽂。
2、拓展古诗:我们熟知的王安⽯的诗还有《梅花》《泊船⽠洲》,都与王安⽯实施变⾰有关。课后可以与⼈合作,查阅
资料,学习探究这两⾸古诗,你会更加理解、敬佩王安⽯的。
[教学意图:有了课内的⽚段说写基础,课后的改写古诗更丰厚了⽂化。有了课内本诗的学习基础,课后的探究学习更丰
厚了诗⼈。这样,就将古诗教学的触⾓伸向了更⼴阔的天地。]
元⽇古诗3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师:
我说课内容是苏教版⼩学语⽂教材四年级第⼆册的第七单元第3课古诗两⾸中的《元⽇》。
这⾸诗描绘了在阵阵鞭炮声中送⾛旧岁,迎来新年,旭⽇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的
热闹⽓氛。表现出了新年元⽇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景象
这⼀课是⼀⾸七⾔绝句,教学内容的主要特点是语⾔精练、节奏鲜明、韵律和谐。
四年级的学⽣已经基本掌握了学习古诗的⽅法,这为本节课教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的具体实际,我打算设计以下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是使学⽣能够理解诗句所表达的内容
⼆是通过学习,领会作者通过本诗所要抒发的情感。
教学难点
学会作者以新年的热烈为背景,抒发⾃⼰情感的⽅法。
⼀上课,我就提问:课前我们已经布置同学们预习和查考有关资料,下⾯请同学们思考⼀下元⽇是什么意思?与我们今天
什么⽇⼦相对应?这时学⽣们会根据预习的知识积极回答:古代的⼤年初⼀叫作“元⽇”。这时我会给予积极评价,然后继续引
导:那么在我们今天的“元⽇”这⼀天你们会在做什么,想什么?学⽣会各抒⼰见。在⼤家对元⽇有了⼀定了解的基础上,我就
引⼊今天的学习内容:下⾯我要学习的这⾸古诗也是⼀⾸描写元⽇的诗,让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么写元⽇,⼜在这⼀天想到了
什么。揭⽰课题:元⽇(板书)
在这⼀环节中,我利⽤学⽣课前预习为背景,从谈话法⼊⼿,让他们从⼀开始就充满好奇⼼满怀兴趣的参与学习。
第⼆个教学环节:补充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资料
我准备提出问题:诗⼈是谁,你对诗⼈有多少了解。学⽣结合预习的成果回答问题之后,我就继续提问:那么你对这⾸诗
的写作背景了解多少呢?通过学⽣⾃⼰说,加深学⽣的印象,也可以检查出预习的情况。在学⽣介绍完之后,我就学⽣的介绍
对作者和写作背景进⾏⼀些适当的补充,为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第三个教学环节:逐句讲授和理解诗句内容
为了使学⽣能够理解整⾸诗的内容,更好的体会作者在古诗中抒发的情感,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设计了以下两个教学活
动:
1、回忆学法,阅读理解,初步感知诗句的意思
⾸先我打算提问:我们要学会⼀⾸古诗你有什么基本办法呢?并帮助引导学⽣回忆起之前古诗的学习⽅法,为后⾯的⾃主
学习做好知识储备。在得到先读准字⾳,接着读通诗句,然后理解意思,最后展开想象的答案后,我将给予积极评价。接下来
要求学⽣⾃由读古诗,同时强调读准⾳。
2、⾃主探索,理解作者在诗中所表达的内容
(1)⾃由朗读结束后,我打算提问:要读懂古诗要先理解词语的意思,你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呢?学⽣说出⾃⼰对⼀
些词语的理解后,我就接着问: 你还有什么不懂的或不理解的吗?告诉⼤家,让⼤家帮帮你。这时会有学⽣提出疑问,⽐⽅说
屠苏的意思不理解,我就请其他同学为她解答。对于这些敢于提问和帮助解答的同学我都会给予表扬和肯定。针对⼤家都不理
解的内容,我以启发式引导,帮助学⽣去理解。
通过这样的相互学习,发挥学⽣主观能动性,做到把课堂还给学⽣。
(2)在扫清词语的障碍之后,我请学⽣分成四组,每组同学负责⼀句诗句的理解,并提出⼩组⽐赛的要求:同学们对诗
中的词有了⼀定的理解,我们接下来把词语与诗句联系起来,看看哪组同学能解释清楚诗句的内容?为学⽣创设⼀种竞赛⽓
氛,充分调动班级的学习氛围。对于学⽣不能理解的地⽅我将给予启发性指导。
第四个教学环节:学⽣⽤⾃⼰的话描述诗句内容
为了使学⽣能够理解整⾸诗的意思,我将出⽰春节的热闹场⾯的图⽚,让学⽣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请同学试着结合图
⾃主学习,确保学⽣学习的主体位置。让学⽣总结学习的体会,教师从中了解学⽣的学习得失。
最后,让我来介绍⼀下这节课的板书设计
元⽇
王安⽯
爆⽵声中⼀岁除,出风送暖⼊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总把新桃换旧符
我的说课结束了,敬请各位评委⽼师批评指正
王安⽯(1021年12⽉18⽇-1086年5⽉21⽇),字介甫,号半⼭。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中国北宋时期政治家、
⽂学家、思想家、改⾰家。以下是⼩编精⼼整理的王安⽯的古诗《元⽇》带拼⾳版,欢迎⼤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家有所帮
助。
古诗元⽇王安⽯带拼⾳版
yuán rì
元 ⽇
wáng ān shí
王 安 ⽯
bào zhú shēng zhōng yī suì chú,chūn fēng sòng nuǎn rù tú sū
爆 ⽵ 声 中 ⼀ 岁 除,春 风 送 暖 ⼊ 屠 苏。
qiān mén wàn hù tóng tóng rì,zǒng bǎ xīn táo huàn jìu fú
千 门 万 户 曈 曈 ⽇,总 把 新 桃 换 旧 符。
古诗元⽇王安⽯译⽂
阵阵轰鸣的爆⽵声中,旧的⼀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古诗元⽇王安⽯赏析
此诗描写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爆⽵声中⼀岁除,春风送暖⼊屠苏。”逢年遇节燃放爆⽵,这种习俗古已有之,⼀直延续
⾄今。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承接前⾯诗意,是说家家户户都沐浴在初春朝阳的光照之中。结尾⼀句描述转发议论。诗是
⼈们的⼼声。这⾸诗虽然⽤的是⽩描⼿法,极⼒渲染喜⽓洋洋的节⽇⽓氛,同时⼜通过元⽇更新的习俗来寄托⾃⼰的思想,表
现得含⽽不露。
《元⽇》是北宋政治家王安⽯创作的⼀⾸七⾔绝句。这⾸诗描写新年元⽇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景象,抒发了作者
⾰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下⾯是⼩编为⼤家整理的古诗绝句《元⽇》译⽂及赏析,仅供参考,
欢迎阅读。
原⽂
元⽇
宋·王安⽯
爆⽵声中⼀岁除,春风送暖⼊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
爆⽵声中旧的⼀年已经过去,迎着和暖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都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注释
元⽇:农历正⽉初⼀,即春节。
爆⽵:古⼈烧⽵⼦时使⽵⼦爆裂发出的响声。⽤来驱⿁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yí)岁除:⼀年已尽,“⼀”字⽤在
第四声(去声)字的前⾯时,“⼀”变调,读第⼆声(阳平)。除,逝去。
屠苏: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种习俗,⼤年初⼀全家合饮这种⽤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
长寿。
千门万户:形容门户众多,⼈⼝稠密。
曈曈:⽇出时光亮⽽温暖的样⼦。
桃:桃符,古代⼀种风俗,农历正⽉初⼀时⼈们⽤桃⽊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来压邪。也作
春联。
赏析
这是⼀⾸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习俗,敏感地摄取了⽼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活
细节:点燃爆⽵,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过年的欢乐⽓氛,富有浓厚的⽣活⽓息。抒发了作者⾰新政治的思想感
情,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
作为⼀名教学⼯作者,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说课稿有利于教学⽔平的提⾼,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写说课稿需要
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编精⼼整理的古诗《元⽇》说课稿范⽂,欢迎阅读与收藏。
古诗《元⽇》说课稿1
⼀、说教材(包括学情分析、教学⽬标及重难点)
《元⽇》是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的⼀⾸诗,作者王安⽯在诗中通过“爆⽵声”、“屠苏酒”“换桃符”以及开始送暖的春风等新
年特有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们在春节的欢快情景和万象更新的情景。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寓含
除旧布新的意思。王安⽯既是诗⼈,⼜是政治家,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这⾸诗就是通过新年新⽓象的
描写,抒写⾃⼰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信的情感。
全诗⽂笔轻快、⾊调明朗,眼前景与⼼中情⽔融,洋溢着节⽇的欢快⽓氛。教材在出⽰古诗的同时,还精⼼绘制了⼀幅⼈
们欢快过年的图画。学⽣经过仔细观察,就会被图画中的热闹场景所吸引。四年级学⽣仍旧对显性的画⾯⽐较感兴趣,在⽼师
的引导下,他们在读诗时会将诗中的画⾯与⾃⼰的现实⽣活联系起来理解,从⽽能够感受到诗中洋溢着的欢快⽓氛,也能够体
会⼀系列春节传统习俗背后蕴含着⼈们对幸福美好来的期盼之情。⽽对于王安⽯的执政理想,四年级的学⽣是⽆法理解的。基
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根据教学⼤纲的要求,我制定如下三个教学⽬标。
1、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春节过年的习俗,表达了⼈们对⽣活的热爱,对美好情感的追求。
⽥家元⽇
唐代:孟浩然
昨夜⽃回北,今朝岁起东。
元⽇:农历正⽉初⼀。
⽃:指北⽃星。回北:指北⽃星的⽃柄从指向北⽅转⽽指向东⽅。古⼈认为北⽃星⽃柄指东,天下皆春;指南,天下皆
夏;指西,天下皆秋;指北,天下皆冬。
起:开始。东:北⽃星⽃柄朝东。
强仕:强仕之年,即四⼗岁。
⽆禄:没有官职。禄:官吏的薪俸。尚:还。
桑野:种满桑树的⽥野。就:靠近。耕⽗:农⼈。
荷:扛,担。
占(zhān):推测占⽓候:根据⾃然⽓候推测⼀年收成的好坏。
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开元⼗五年(727)春节,诗⼈写他⾃⼰去长安应试时的亲⾝感受。
赏析
诗的⾸联写⽃转星移,岁⽉不居,昨晚除⼣还是寒冷的隆冬,今朝⼤年初⼀起来就已经是和煦的春天。这两句通过⽃柄指
北向东转动的快速过程显⽰时间的推移,节序的更替,暗点了题中的“元⽇”。
颔联写诗⼈已进⼊四⼗岁的壮年时期,本应出仕,⼤有作为,但未曾得到⼀官半职,虽然如此,他对农事还是⾮常重视,
⾮常关⼼。这⼀联概述了诗⼈仕途的遭际,表露了他的农本思想,体现了他不以物喜,不以⼰悲的可贵品质。诗⼈既初隐于⿅
门,不仅结交了⼤批淳朴善良的农夫野⽼;同时⼜直接参与了⽥事劳作。⾃然有了对农村的深厚的感情,忧喜以共,苦乐同
⼼。但另⽅⾯,作为⼀个有理想的知识分⼦,不能叫他完全没有奋飞冲天的幻想,正是这样,在诗句⾥才有“我年已强仕,⽆
禄尚忧农”的叹息。时代的隐者都有远⼤的志趣。所以⽆论他的出⼭或其后的再次归⽥,都深刻地表现了诗⼈对农村乡⼟真挚
的爱恋。
元⽇,指吉⽇;正⽉初⼀。见《书·舜典》:“⽉正元⽇,舜格于⽂祖。”孔传:“⽉正,正⽉;元⽇,上⽇也。”
元⽇
[北宋』王安⽯
爆⽵声中⼀岁除,
春风送暖⼊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
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
爆⽵声中旧的`⼀年已经过去,迎着和暖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都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元⽇基本解释
(1)指吉⽇。《汉书·王莽传中》:“冠以戊⼦为元⽇,昏(婚)以戊寅之旬为忌⽇,百姓多不从者。”;颜师古注:“元,
善也。”
(2)指正⽉初⼀⽇。《书·舜典》:“⽉正元⽇,舜格于⽂相祖。”
元⽇,农历正⽉初⼀,即中国传统节⽇春节。这⼀天中国民间有许多传统民俗活动,包括贴春联和门神,除⼣守岁,开门
爆⽵⼀是指吉⽇。
本文发布于:2023-11-22 22:46:0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06643633391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元日古诗——精选推荐.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元日古诗——精选推荐.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