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教案

更新时间:2023-11-22 22:42:57 阅读: 评论:0

新概念二课文-法制小报内容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教案
2023年11月22日发(作者:心灵的桥梁)

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

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以及其他文献记载,

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特征。

教学背景分析

(一)课题及教学内容分

本课是部编版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主要介绍了中华文明

的起源特点与早期国家的特征两方面。本课共有三个子目,分别是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从部落到

国家、商和西周。本课的重点是中华文明的起源问题,中华文明的起源特点是“分布广泛、多元一体”,中

原为核心,石器时代和夏商周皆是围绕文明起源问题的,其本质是生产力的进步,由物质财富造就精神财富

因此,教学内容的重点也将围绕生产力的发展来解读文明的起源。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课作为高中历史学习的第一课内容,将会影响学生对历史学习的长期兴趣和效果,又因学生在初中已经学

过相应的知识有一定基础,因此如何衔接与创新是极其主要的。因此对于刚上高中的学生来说,本课不仅承

担着对历史学习认识的奠基之重还会影响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课程要兼具趣味并回归基础,为学生之后

的历史学习奠定清晰简明的历史源头。

教学目标

唯物史观:关注经济,即生产力的变化,导致了生产关系流域的连锁反应。通过对新旧石器时代生产力

的提高、私有制产生、阶级出现的逻辑分析、认识国家产生的条件,理解国家的产生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阶

段的重要标志。

时空观念:利用时间轴和历史地图等材料,让学生能够在特定的时空框架、历史情境终,按照时间顺序

和空间要素让学生身临其境,走进历史,认识旧石器到新石器时代再到青铜时代的历史发展过程。让学生对

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的演变形成清晰的认识。

史料实证:通过解读史料、展示图片及其他文献记载,分析早期国家的特征,认识早期家国礼法合一、

家国同构的特点。

历史解释:研究发现表明中华文明从起源上具有多源性,从苏秉琦的“满天星斗”说的材料中,让学生

认识其文明发展的多元,后来逐渐融合到以中原王朝为代表的文明之中,呈现多元一体的特征。

家国情怀:使学生认识到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多民族共存、共同发展的国家。各民族交往、交流、

学法:自主学习法、小组研讨法

板书设计

1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一、其命维新——中外的交流与新生

二、辉光日新——东西方的转型与进步

三、万象更新——中华文化的智慧与方案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中

华文明的起兴趣,引发

源与早期国学生思考。

家)

一、石器时代

文化遗存(原

170万年前约

2070年)

以文化与文明的名词辨析开始今天的新课 思考问题并回答

·文化(Culturecultivate

石器时代特别是新石器时代,包括金石并用时代的原始

部落人类遗迹。

·文明(Civilizationcivil

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高级阶段,相对于“蛮荒”“蒙

昧”,主要标志是国家的诞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学习第一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

期国家》,带着疑问,我们来看看“文化”与“文明”

分别什么意思。

(一)旧石器时代

材料信息,

基础知识,

1、我们先看一下这副地图,书上第二页的中国旧石器

回忆初中所学的相关

知识,带问题阅读教

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人类遗址发布有何特点?

(空间上,北到辽河流域、南至珠江三家洲、东到大海、

材和PPT图文材料,

西到青海的广大区域。旧石器时代的人类遗址有数百处归纳出答案。 进步特征

之多,分布广泛,集中在大河流域)

2、结合所学知识我们来归纳一下旧石器时代的特点:

旧石器时代:打制石器、采集渔猎生活、能控制使用火。

从使用的工具来看,此时的生产力水平低,因此需要集解读图片内容,提取

体生活,共同劳动才能维持生活,所得也是共同分配,关键信息。

我们把这种生产方式称为公有制

(二)新石器时代 纳出答案。

带问题阅读教材,归概括能力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了解相关新石器时代

代表性生产工具及相

关出土器物

1、距今约1万年前,中国进入新石器时代,我们来认

识一下新石器时代主要的文化遗存,同学们看一下书上

那个的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图。

我们一起来走进新石器时代,看看各文化遗存的生活特

从新石器时代早期仰韶文化可发现,此时尚未贫富分

化,仍处于母系氏族公社,到了红山文化时期,红山人

在远离居住地的牛梁河建设有一定规模的丧葬和祭祀

活动的特殊场所,说明了?(社会已经具备发动和组织

能力)大型祭祀活动需要领导者指挥,逐渐掌握公共权

力。

距今5000年的良渚文化位于今天的浙江余杭,内城面

积约300万平方米;外城约630万平方米。古城和水利系

统的工程总量,超过1000万立方米。通过庞大的工程

量,可以看出当时社会发展的那些信息?

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

统治者的强大的调动、

组织能力

城墙的修建可见良渚文化出现了早期的城市。

到了龙山文化时代,中国大地上邦国林立,史称万邦时

代,龙山文化的陶寺遗址发现

陶寺文化的“粗体觚”、 大墓M22中的玉兽面、1号宫

殿基址出土的“玉笄”等,与江汉平原石家河文化及肖

家屋脊文化 同类器十分相似;晋陕高原石峁文化与陶

寺文化之间,在多种陶器、玉器、铜器、建筑技术等方

面存在广泛互动。

从侧面反映出中华文明的什么特点?(多元一体)

我们将新石器时代中期姜寨遗址与晚期的陶寺遗址进

行对比,可发现什么历史信息?

从侧面反映出中华文明的什么特点?

社会贫富分化 阶级分化(新石器时代晚期)

思考3:研读课本材料,找出新石器时代人类早、晚期

有哪些变化? PPT图文材料,归纳出分析、解读

(提示:社会关系、社会组织、本质变化) 答案。

解读图片内容,提取

关键信息。

带问题阅读教材,归

纳出答案。

(三)从氏族到邦国

考古学证明,大约相当于五帝后期的龙山文化时代,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国大地上邦国林立,史称“万邦时代”。有些邦国都城

规模较大,阶级分化也比较明显,有专家认为其具备了

国家的初始形态。——《中外历史纲要》 (上)

思考4:邦国是国家吗?

恩格斯关于进入国家的标准:

一、打破血缘,按地区划分国民

二、设立公共权力

息的能力,

能力等。

(邦、国指氏族血缘团体)

那我们什么时候才出现国家?

大禹治水传说、早期国家形态(何为早期国家?)

(一)夏

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是禹建立的夏。

1)王是最高统治者

2)中央设有主管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的机构与感悟,思考

职官

3)聚族而居,对地方间接统治。

王位继承由禅让制演变为王位世袭制,公天下转变为家

天下。

商都多次迁移,后定于殷(今河南安阳),也称殷朝/

殷商

1)中央:商王是最高统治者,商王以下设尹及各类

事务官。

王事:多宰、小臣

神事:巫、祝、卜、史

民事:小藉臣、司工

军事:多马、多射、师、旅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 《左传》

殷人尊神,先鬼而后礼。

——《礼记·表记》

王权与神权并重

3)地方:内外服制

思考5:分析商与外服地区的关系?(中央对地方间接

管理 地方管理松散)

内服指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外服指商王间接控制

的方国和部族。“服”指服事,与王权建立服属关系,

部族首领成为领导外服的官。

思考

公元前841年,周厉王为政暴虐,引发了国人暴动

周厉王出逃,诸侯共伯和被推举摄政,史称共和行政。

公元前771年,西北游牧民族犬戎乘西周。

王室内乱,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

思考6:观察地图,与商朝相比,周经历了哪些变化?

(周成为新的天下之主、周的疆域扩大、周王在势力范

围内广建诸侯以统治天下)

2. 政治

1)分封制

三监之乱

成王少,周初定天下,周公恐诸侯畔周,公乃摄行政当

国。管叔、蔡叔群弟疑周公,与武庚作乱叛周。——《史

记·周本纪》

主体多元,亲族为主,且多占据富庶、战略要地

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打破血缘壁垒

分封制影响:

A.积极:

a.巩固了统治,确立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

b.确立了从天子到士的等级序列;

c.扩大了周文化的影响。

B.消极:

地方势力过大,威胁中央。

2)宗法制

3)礼乐制:等级制度的生活化

3. 经济

4. 文化:

早期民本思想出现

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

——《尚书·酒诰》

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尚书·泰誓上》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尚书·泰誓中》

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

——《尚书·梓材》

文字:大篆

总结:早期国家政治特点:

生产力水平较低,血缘关系尚未打破,最高执政集团权

力尚未集中;

王权与神权相结合

等级森严、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总结

总结中华文明的起源特点与早期国家的特征。

教学反思

热烈反义词-资金利用率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教案

本文发布于:2023-11-22 22:42: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066417722349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教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教案.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