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全⽂印发
⼭东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全⽂印发
7⽉19⽇,⼭东省⼈民政府正式印发《⼭东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
规划提出:到2025年,交通强省建设取得重⼤突破,⼭东在交通强国建设新征程中⾛在全国前列,初步建成安全、便
捷、⾼效、绿⾊、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沿黄达海、连通全球的双循环战略⽀点作⽤充分发挥,成为东北亚
乃⾄“⼀带⼀路”的综合交通枢纽。
展望到2035年,建成能⼒充分、结构合理、衔接顺畅的现代化综合交通⽹络,在基本建成交通强省基础上,⼭东交通竞
争⼒和影响⼒显著增强,交通运输总体发展⽔平达到全国领先,有⼒⽀撑我省基本建成新时代现代化强省。
⼭东省都市圈市局规划图
《规划》关于综合交通运输通道、铁路及轨道交通⽅⾯的主要内容摘要如下:
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主⾻架基本建成
“⼀轴两廊⼗通道”的⼤通道基本形成。各种运输⽅式融合发展的综合交通⼤⽹络初步建成,基本实现“市市通⾼铁、县县
双⾼速、户户硬化路”。
“1+2+4+4+N”的⼤枢纽加快构建(“1”是建设⼭东半岛世界级港⼝群,“2”是打造和培育青岛、济南2个国际性综合交通枢
纽城市,两个“4”分别是打造和培育烟台、潍坊、临沂、菏泽4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和济南机场、青岛机场、烟台
机场、临沂机场4个枢纽机场,“N”是加快建设⼀批综合交通枢纽设施),⾯向世界、连通全国、覆盖全省的枢纽集群基
本形成,海洋港⼝迈向世界⼀流。
实施“三⼤⼯程”,加快建设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主⾻架
牢牢把握交通“先⾏官”定位,重点实施⼤通道、⼤⽹络、⼤枢纽“三⼤⼯程”,加快构建以综合运输通道为⾻⼲、以多层次
⽹络为依托、以综合交通枢纽为⽀点的综合交通⽹,⽀撑和引领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
(⼀)完善“⼀轴两廊⼗通道”综合运输⼤通道。遵循《国家综合⽴体交通⽹规划纲要》“⼀轴两廊”(京津冀—长三⾓主
轴、京哈⾛廊和京藏⾛廊)和《黄河流域⽣态保护和⾼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字型”沿黄通道⼭东布局,在巩固提升既
有“四横五纵”综合运输通道的基础上,推动形成“四横五纵沿黄达海”⼗⼤通道。
交通廊道⽰意图
1、完善四横五纵通道。积极融⼊国家京津冀—长三⾓主轴、京哈⾛廊和京藏⾛廊。在基本形成鲁北、济青、鲁南三个
横向通道基础上,加快完善鲁中横向通道,提升沿海港⼝辐射能⼒和西向铁⽔联运效能,积极融⼊共建“⼀带⼀路”⾼质
量发展;在基本形成沿海、京沪辅助、京沪、京九四个纵向通道基础上,加快完善滨临纵向通道,强化与京津冀、长三
⾓区域连接。
2、构建沿黄达海通道。积极融⼊黄河流域“⼀字型”⼤通道,加快构建沿黄达海国际陆海联运⼤通道,发挥我省沿黄流域
陆海联动和东部沿海对外开放区域优势,⽀撑和带动黄河流域深度参与共建“⼀带⼀路”,服务黄河流域改⾰开放先⾏区
建设。
(⼆)构建“铁公⽔”综合交通⼤⽹络。加快完善全国领先的轨道⽹、公路⽹、⽔运⽹,构建多层次、⼴覆盖的综合⽴体
交通⽹络。
1、打造轨道上的⼭东。
按照内联外通、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快形成⼲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融合”的客运轨道交通
⽹络,完善⼲⽀相连、专线延伸的货运铁路⽹络。到2025年,全省铁路总⾥程⼒争达到9700公⾥。
(1)⾼速(城际)铁路。到2025年,实现“市市通⾼铁”,营业及在建⾥程达到4400公⾥,省际出⼝达到10个以上。
积极推进鲁南⾼铁曲⾩⾄菏泽段、鲁南⾼铁菏泽⾄兰考段、胶济铁路⾄济青⾼铁联络线、济南⾄莱芜、莱西⾄荣成、济
积极推进鲁南⾼铁曲⾩⾄菏泽段、鲁南⾼铁菏泽⾄兰考段、胶济铁路⾄济青⾼铁联络线、济南⾄莱芜、莱西⾄荣成、济
郑⾼铁⼭东段、潍坊⾄烟台、京雄商⾼铁⼭东段、京沪⾼铁辅助通道⼭东段、青岛⾄京沪⾼铁辅助通道、济南⾄滨州、
德州⾄商河等项⽬,打通纵贯南北的京港(台)、京沪辅助和横贯东西的鲁北、青济郑、鲁南⾼速铁路主⾻架。
⼒争规划建设滨州(东营)⾄淄博⾄莱芜⾄临沂、聊城⾄泰安⾄莱芜⾄京沪⾼铁辅助通道、青岛⾄平度⾄莱州、青岛⾄
⽇照、⽇照⾄京沪⾼铁辅助通道、济南⾄济宁、枣庄⾄新沂(徐州)、长治⾄邯郸⾄聊城、菏泽⾄徐州等项⽬。
⾼速铁路⽹布局⽰意图
探索建⽴全省⾼速铁路建管养运体制,打造“⾼速铁路建设管理模式”⼭东样板。按照“四⽹融合”要求,建设⽀撑和引
领“⼀群两⼼三圈”城镇化发展、快捷连接都市圈核⼼城市与中⼼城镇城际客运铁路。
充分利⽤⾼铁主⾻架,依托济青⾼铁、鲁南⾼铁、潍莱⾼铁、青连铁路等既有⾼铁路线富余运能,通过增开车次、增加
停靠站等⽅式,开⾏城际列车;新建部分城际铁路,加强省会、胶东、鲁南经济圈内城际铁路规划建设,连通⾼铁主⾻
架,加强城市间快速联系;改造提升部分普速铁路,针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城市释放货运能⼒的线路,开展货改客试
点。
(2)市域(郊)铁路。根据通勤化需求,⽀持具备条件的中⼼城区与周边城镇组团构建市域(郊)铁路通勤⽹。充分
挖掘和释放既有铁路运能运⼒,积极创造条件开⾏市域(郊)列车,加快淄博⾄博⼭市域铁路改造⼯程建设;有序新建
部分线路,统筹跨城市⾏政区域市域(郊)铁路规划建设,重点推进济南、青岛市域(郊)铁路发展,加快青岛胶州⾄
潍坊⾼密、青岛即墨⾄烟台海阳、济南市域铁路S1线等项⽬规划建设。加强市域(郊)铁路与⼲线⾼铁、城际⾼铁、城
市轨道交通⼀体化衔接,推动具备条件的跨线直通运⾏。
(3)城市轨道交通。按照具备条件城市宜建则建的原则,重点推进济南、青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积极推进具备条件
的城市开展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建设济南城市轨道交通⼆期规划6个地铁项⽬、青岛城市轨道交通三期规划项⽬、济南
东站⾄济阳有轨电车项⽬。到2025年,城市轨道交通营运及在建⾥程达到700公⾥。
(4)普速铁路。挖掘既有铁路运输潜⼒,强化多式联运有效衔接,增强普速铁路⽹连通度,推进“普铁电⽓化改造”⼯
程,持续完善“四纵四横”货运铁路⽹。实施“⽀线铁路进港⼊园”⼯程,深⼊推进港⼝集疏运、物流园区及⼤型⼯矿企业铁
路专⽤线建设,打通铁路运输“前后⼀公⾥”。
加快实施⼤莱龙铁路扩能、坪岚铁路扩能、桃威铁路电⽓化改造等⼯程,⼒争规划建设潍坊⾄董家⼝、董家⼝⾄沂⽔、
聊城⾄泰安、临沭⾄连云港、海阳⾄凤城、菏泽⾄徐州、郓城⾄巨野、临朐⾄沂⽔等铁路。
聊城⾄泰安、临沭⾄连云港、海阳⾄凤城、菏泽⾄徐州、郓城⾄巨野、临朐⾄沂⽔等铁路。
加快建设⽇照岚⼭港区、⽯⾅港区,烟台龙⼝港区、芝罘湾港区,潍坊港疏港铁路,临沂临港、兖矿东平陆港、兰陵⾦
⽯、⼭东如通、菏泽⼴源陆港等⼀批铁路专⽤线项⽬。
2、服务三⼤经济圈⼀体化发展。
⼭东省区域和城镇协调布局图
推动“济南青岛两核辐射,临枣济菏⼀带相连”经济圈⼀体化交通⽹建设,提⾼城际、城市通达时效。强化各经济圈节点
城市连接,加速⾼速(城际)铁路环射组⽹、⾼速公路扩容加密、城市轨道交通和市域铁路融合发展,加快城际⾼品质
快速路升级改造,优化公路与城市道路的顺畅衔接,推动经济圈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共建共享。
加强三⼤交通圈间⼲线通道衔接,着⼒加快城际铁路和⾼速公路建设。推进潍坊⾄邹城⾄济宁⾄商丘⾼速公路规划建
设,加强胶东与鲁南经济圈交通连接;加快济南⾄微⼭⾼速公路建设,强化省会与鲁南经济圈交通连接;推进聊城⾄泰
安⾄莱芜⾄京沪⾼铁辅助通道城际铁路和济南⾄潍坊⾼速公路规划建设,增强省会与胶东经济圈交通连接。
(三)建设“1+2+4+4+N”综合交通⼤枢纽。
建设⼭东半岛世界级港⼝群,打造和培育青岛、济南2个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打造和培育烟台、潍坊、临沂、菏
泽4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打造和培育济南机场、青岛机场、烟台机场、临沂机场4个枢纽机场,加快建设⼀批综
合交通枢纽设施,构建多层次、⼀体化的“1+2+4+4+N”综合交通枢纽体系。
1、建设⼭东半岛世界级港⼝群。
建设世界⼀流海洋港⼝,加快推进以青岛港为龙头,⽇照港、烟台港为两翼,潍坊港、威海港、东营港、滨州港为补充
的⼭东半岛世界级港⼝群建设。优化港⼝功能和布局,推进沿海港⼝岸线资源统⼀规划、突出特⾊、⾼效开发,打造国
际航运服务基地、⼤宗商品储运交易加⼯基地,推动从装卸港向枢纽港、贸易港和⾦融港升级。到2025年,沿海港⼝泊
位达到627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达到360个;吞吐量达到18亿吨,其中集装箱4000万标箱。
2、优化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功能。
加快推进青岛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设,努⼒培育济南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拓展海陆空多元化交通⽹络,提
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增强枢纽国际门户功能。建设和培育烟台、潍坊、临沂、菏泽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积极建
设地区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持发展成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优化客货中转设施、集疏运⽹络及场站间快速连
设地区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持发展成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优化客货中转设施、集疏运⽹络及场站间快速连
接系统,增强枢纽衔接转运能⼒。强化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之间功能互补、设施联通、协同运⾏。
3、打造以枢纽机场为⾻⼲的现代化机场群。
坚持新建迁建与扩容增效并重,加快形成层次明晰、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现代化运输机场群。⽀持济南机场和青岛机
场打造国际枢纽机场、烟台机场打造区域枢纽机场,积极培育临沂机场打造区域枢纽机场,加快推进⽀线机场规划建
设。
新建枣庄、聊城机场,迁建济宁、潍坊、威海机场,实施济南遥墙国际机场⼆期、烟台蓬莱国际机场⼆期、临沂启阳机
场航站楼改扩建。⼒争实施⽇照⼭字河机场改扩建项⽬,开展菏泽牡丹机场⼆期⼯程前期论证。研究布局滨州、淄博、
泰安机场。以济南、青岛机场为引领,打造“平安、绿⾊、智慧、⼈⽂”四型机场。到2025年,运输机场总数达到12
个,100公⾥县级⾏政单元覆盖率达到95%。
4、加快综合客货运枢纽建设。
依托机场、港⼝和铁路客运站,加快建设综合客运枢纽,推进客运“零距离换乘”。优化整合综合客运枢纽交通设施、共
享服务功能空间,推动不同运输⽅式站场集中布局、⽴体或同台换乘。提升完善青岛国际机场、济南东站等既有综合客
运枢纽功能。加快建设济南机场、烟台南站、潍坊北站、菏泽东站、聊城西站等⼀批现代化综合客运枢纽。到2025年,
全省综合客运枢纽达到25个。
本文发布于:2023-11-22 04:49: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059974022271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山东省“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全文印发.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山东省“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全文印发.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