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济线上老车站的那些事儿

更新时间:2023-11-22 04:47:53 阅读: 评论:0

夏夜的星空-河北教育考试网

胶济线上老车站的那些事儿
2023年11月22日发(作者:祝贺语)

胶济线上老车站的那些事儿

作者:聂惠哲 田可可

来源:《旅游世界》2019年第01

老济南春运

据记载,至190461日胶济铁路全线建成之时,铁路沿线已建有车站56座。如果说

胶济铁路是一条连贯济南和青岛的运输线,那么路边的这些车站无疑就是一座座驿站和加油

站。没有这些车站,胶济铁路的运行将无从谈起。如今,有的车站依旧被使用,比如青岛站、

潍坊站、淄博站;有的车站已被停用,但依然有站牌和铁路工作人员驻守,比如沧口站;有的

车站已被撤站,但却保留了德国人留下的车站历史构筑物,比如一七三公里站……

老火车站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和时代的发展。尽管铁路沿线大部分建筑遗产已不复存在,但

仍可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和记录拂去历史灰尘。

濰坊旅游摄影协会供图

胶济铁路沿线的车站建筑自设计之初,就按照德国柏林管理层的指示,力求经济简洁。

1899年,铁路公司柏林管理层在致德国海军部国务秘书蒂尔匹茨的信中写道:车站建筑的设

计要符合现实条件,对于小城市,铁路在初期无法负担昂贵的车站大楼,青岛多年来最多也只

居住了1万居民,庞大的接待大楼只是徒劳无益的摆设,从总督府和我们公司的利益出发,都

应该避免。基于这种思路,山东铁路公司计划只在铁路的起点和终点——青岛和济南府的车

站建筑上要更加有些特色,更为雄伟一些。其余的中小车站均据其等级,采用了按定制标准

的图纸建设,但实际上,中小车站也是中西方文化碰撞与交融的产物。

简洁实用甚至带有临时色彩的风格,主导了胶济铁路沿线车站的设计。尽管如此,各个车

站站房和几乎所有地上建筑均为砖石结构,有坚固的屋顶。所有小站均在侧山墙、转角、窗套

等部分用砖砌、嵌石等方式进行简单装饰,外立面也基本采用清水墙和抹灰拉毛墙两种。胶

州、高密、潍县、青州府和周村等大站还建有员工宿舍、行李区、宿舍区和几个候车区。虽然

最小的车站,如早期的大港、女姑口等站只有一个售票口,一个值班宿舍和一个候车区,但所

有车站均配建了厕所。显然,这条德国在华修筑的铁路是按照德国标准进行建设和配置的。

《胶澳发展备忘录》的评论也认为,尽管全部的车站设施、站房、货棚、厕所和护路房等都

是按最简单的式样建成,但这些建筑质朴实用、工程利落,给人良好的印象。

与青岛站相比,济南站的情况要稍显复杂。与青岛站的一枝独秀不同,胶济铁路济南站开

站后不久,即面临着不得不与人平分秋色的命运。1904年德国人将胶济铁路自东向西铺到济

南,并在济南建造了一个火车站。此后不久,由英、德两国出借款项建造的津浦铁路也修到济

南。因两条铁路的统辖权不同,津浦铁路又于191112月另外修建了自己的济南站。由此,

济南竟有了两个相距仅数百米且均颇具规模的欧式风格火车站,这在中国的其他城市中极为罕

见。两个欧式建筑对峙之奇特,亦成为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济南商埠区的一大景观。

1938年,日军为了配合自己的分区管理,将原来的两座车站进行改造和扩建并将胶济铁

路济南站并入津浦铁路济南站。从此,原胶济铁路济南站不复再有车站的功能,而津浦铁路济

南站则摇身一变为唯一的济南火车站,从某种意义上,即从此成为的胶济铁路济南站。

19923月,该站被拆除,成了人们口中的济南老火车站。如今已经成为济南铁路分局机关

前楼的胶济铁路济南站,其建筑以爱奥尼克精美石雕柱廊为中心,系塔楼式不对称一字型建

筑。挑高的阁楼下是以三进拱门为主入口的车站中心大厅,东侧副楼是分为各等次旅客的候车

和站务区。西侧副楼则以独立入口的构建,成为了车站对外商务和旅客住宿的招商服务区。

青岛老火车站

坊子老火车站。潍坊旅游摄影协会供图

济南老火车站由德国建筑大师赫尔曼·菲舍尔(Hermann Fischer)设计,是一组具有浓郁

的巴洛克风格的哥特建筑群。车站以南立面为正面,入口砌以宽大的石台阶,与门前孔武有力

的柱廊形成了匀称、协调的沉实风格。建筑师按照使用功能组织空间,主次分明,形象高低起

伏,错落有致。即使同过去的北京前门老火车站或上海老火车站相比,济南老火车站在外貌上

也要略胜一筹。

济南老火车站曾是世界上唯一的哥特式火车站,也是亚洲最大的火车站,在国际建筑史上

有很高的地位。在近代中国的建筑界,凡提起铁路站点设计,没有人不晓得济南老火车站。它

曾登上清华、同济的建筑类教科书,曾被战后西德出版的《远东旅行》列为远东第一站。电影

《大浪淘沙》曾在此取景拍摄。

胶济铁路建于德占青岛初期,其起点即为青岛站。据史料记载,青岛站开工的时间是

19001月,这一时间距胶济铁路开工的1899923日,仅仅时隔三个多月。由此,不难

看出车站建设在整个胶济铁路建设中的重要性。1901年,青岛站开站并定名为青岛,延续至

今。作为胶济铁路的起点,青岛站和该路上大多数以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建设的火车站不同,

是一座典型的德式建筑,但建筑风格并非仅仅源于其设计者为德国人。事实上,胶济铁路两侧

众多中西合璧的火车站也大多出自德国设计师之手。青岛站之所以是纯粹的德式建筑,主要源

于当时的青岛为德国的租借地,德国人在车站的风格上有充分的自主权,可以不用过多地去考

虑中国人的接受程度。而其他的胶济铁路的中小火车站,皆位于清政府控制的地区且多通过乡

村,因此为取得中国民众对铁路这一新运输形式的信任感,设计者会非常注意适应中国的建筑

形式,并至少在形式上将车站设计为中西合璧的风格。

坊子老火车站。潍坊旅游摄影协会供图

德国人在对青岛站进行选址时,充分考虑到交通技术和经济因素。德国人最初的打算是尽

可能地将火车站建在商业区和青岛湾的海岸附近。按照胶澳总督府的设想,火车站应充分利用

地形的低处,以便铁路穿过确定为工业区和仓储区的市区,再沿胶州湾东海岸前行,这样即可

方便市区与港口铁路相连接。在第一稿的城市规划里,火车站曾计划设立在栈桥一带。最终由

于技术的原因,青岛火车站没有设立在栈桥,而是西移至现在的位置。但是,这一位置已經非

常靠近陆地的边缘,车站的前方就是青岛湾。因此,青岛站也成为了世界上离大海最近的车站

之一。

值得庆幸的是,青岛火车站并没有经历太多的苦难和摧残。它更多地在见证青岛历史的同

时,也和青岛的历史一起被保存下来。

在距离潍坊站不远的胶济铁路一段废弃的铁路支线侧畔,有一个与青岛、济南和潍坊相比

都要小得多的小镇——坊子,却较好地保留着当年的火车站——坊子车站。

1902年夏天,德国人将胶济铁路修至潍县后,列车没有继续西行,而是在此向东南绕行

了一个大弯。这一颇为不合理亦不经济的举动,源于当时德国人迂路以就矿的修路原则。根

据胶济铁路修建之初德国殖民者的规划,该铁路应将山东北部的最重要的煤炭产地和青岛与

济南府之间的最重要的城镇都紧密联接起来。坊子煤矿就这样因其丰富的煤炭资源进入了胶

济铁路建设者的视野,而坊子也得以依据德国的小城镇建设规划和现代工矿区建设规划为蓝本

而营建。

如今的坊子,依然较好地保存着当年的建筑风貌,而坊子车站只是其众多老建筑中的一

个。坊子车站建于1902年,始名张路院站,1915年更名为坊子车站。由于德国人在建设坊子

时,充分考虑到工矿生产规模和中小城镇的居民人口等因素,所以包括坊子车站在内的,诸如

医院、教堂、学校、银行、住宅等市政建设都是通盘考虑而周密规划设计的。落实到具体的建

在于其质朴、娴静、不求奢华而尺度适中的整体面貌。100多年过去了,坊子车站仍然保存完

好,票房、站台办公室仍在使用。这些已有百年历史的建筑整齐地在铁路两侧一字排开,共同

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小环境。

除了以上提到的车站之外,胶济铁路上几乎所有的农村车站,均被外国设计师设计为中西

合璧的建筑风格。虽然这些乡区小站无疑和坊子车站一样,已经变得安寂,但对于很多人而

言,这些小站承载了太多的故事和乡愁。如果说,胶济铁路是一条横贯山东半岛中东部的风景

向海洋-本科毕业生自我鉴定

胶济线上老车站的那些事儿

本文发布于:2023-11-22 04:47: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05996739796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胶济线上老车站的那些事儿.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胶济线上老车站的那些事儿.pdf

标签:济南铁路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