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琵琶曲动听的词语
沙漠的热风旋起来,落日衬骆队。驼铃叮当清脆,驼队行走的节奏是沉稳厚重的鼓点。
沙漠中有我!
我轻舒水袖,翩翩起舞。我的脚步轻盈,我的身体没有重量,我的舞蹈在沙漠里不留
痕迹,犹如掠过的一阵轻风。
我轻舒水袖,翩翩起舞。我眼波流转,脸飞红霞,我纱裙洁白如昔,鬓角玫瑰夜夜新
鲜。
我轻舒水袖,翩翩起舞。我轻扭腰肢,快速的旋转,旋转,旋转,旋转,旋转,旋转,
白纱化作一团轻雾,笼罩着我,我的长发飞扬起来,丝丝缕缕,抚过我的脸,抚过我的唇,
从我的肩头滑落,缠绕着我的细腰,温柔而疯狂,犹如你的手。
我轻舒水袖,翩翩起舞。我的寂寞从心里流淌出来,化作歌声,犹如天赖,似有若无,
令飞鸟驻足,令沙漠客失魂。
我轻舒水袖,翩翩起舞。远处似乎传来了一阵锣鼓声音,那是记忆中迎娶新娘的喜乐,
渐渐的近了,却又渐行渐远,是我的幻觉还是沙漠的驼铃。
我轻舒水袖,翩翩起舞。我每个黄昏都会为你舞蹈,每个清晨为你舞蹈,我面朝东方
而舞,那是你离去的方向。
我轻舒水袖,翩翩起舞。我的舞蹈永不停歇,我要让你在回来的那一刻,看到我最美
丽的舞姿,就如你离去的那个黄昏,我为你翩翩起舞一样。
抑扬顿挫
【解释】:抑:降低;扬:升高;顿:停顿;挫:转折。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
折。
【出自】:宋·张戎《岁寒堂诗话》卷上:“而子建诗,微婉之情,洒落之韵,抑扬
顿挫之气,固不可以优劣论也。”
天籁之音
【解释】:与地籁、人籁相比较, 天 籁是音乐的最高境界。天籁就是天上传来的声
音,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
余音袅袅
【解释】:形容音乐悦耳动听,令人沉醉。
【出自】:宋·苏轼《前赤壁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
不绝如缕。”
娓娓动听
【解释】:形容善于讲话,使人喜欢听。
【出自】:清·曾朴《孽海花》第三十四回:“就把英语来对答,倒也说得清脆悠扬,
娓娓动听。”
洋洋盈耳
【解释】:洋洋:众多;盈:充满。指宏亮而优美的声音充满双耳。形容讲话、读书
的声音悦耳动听。
【出自】:《论语·泰伯》:“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
袅袅余音
【解释】:袅袅:宛转悠扬。余音:不绝之音。形容音乐结束后悠扬悦耳的声音仍然
绵延不绝,回响在耳边。同“余音袅袅” 。
【出自】:《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六回:“他们叫来侍酒的,都是南班子的人,
一时燕语莺声,尽都是 吴 侬娇语。” 郑振铎 《苏州赞歌》:“‘ 吴 侬软语’的 苏
州 人民,看起来好象很温和,但往往是站在斗争的最前线。”
呢喃细语
【解释】:形容小声说话。
【出自】:《北史·隋·房陵王勇传》:“乃向西北奋飞,喃喃细语。”
此时无声胜有声。
唐·白居易《琵琶行》。本句大意是:(琵琶声由凝重、梗塞以至于断绝,)这无声
的音乐比有声的音乐更能拨动人的心弦,表现的感情更充分,更易引起人们的共鸣。“无
声”在音乐上叫“歇拍”,它是乐章上的空白;选样的空白表现在戏剧上叫“静场”;表
现在电影、电视屏幕上叫“空镜头”。这样的艺术表现手法,常能引人入静,促人思索,
耐人寻味,这种“无声”往往比“有声”表现出更丰富的感情,因而更能感动人,这就是
艺术的辩证法。
唐代诗人 白居易 《琵琶行》
琵琶拨尽相思调,知音少。 琵琶名言北宋词人 陶谷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二。这两句大意是:随着舞蹈的变换,琵琶又弹奏出新
的曲调,但换来换去内容总是离不开关山难度、乡愁无尽的离别之情。诗句通过写军中宴
乐表现征戍者的感情。尽管琵琶的曲调可以不断翻新,歌词却依旧离不开别情。这奏不完
也听不尽的离曲,一次又一次地勾起征人无限的边愁,无聊赖中,惟有望着头顶的秋月和
秋月下的长城怔怔出神。所以诗的下两句写道:“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此名句可供写边愁戍怨时引用。
唐代诗人 王昌龄 《从军行七首》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唐·李颀《古从军行》。行人:指出征战士。习斗:古代军中铜制炊具,白天用以煮
饭,晚上敲击代替更柝。公主琵琶:指哀怨的琵琶曲调,原为汉代乌孙公主(刘细君)远
嫁时所弹,故称。这两句大意是:在风沙弥漫的黑夜里,传来军营中巡夜的打更声和如泣
如诉的幽怨的琵琶声。这两句通过征途环境气氛的描写,如边塞黑夜,风沙弥漫,习斗、
琵琶等表现了征戍生活的悲苦和凄凉。诗句中的“刁斗”、“琵琶”双声连用,不仅增强
了诗的音节美,也起到了运用音节加强表情达意的作用。
唐代诗人 李颀 《古从军行》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唐·白居易《琵琶行》。这两句大意是:呼唤千万声,她才迟迟疑疑地走出来,还用
手抱着琵琶半遮着自己的脸庞。描写琵琶女受到陌生人的邀请,“千呼万唤”才走出来见
客,足见其心情之迟疑,又以一“犹”字进一步写其羞涩的神态。虽是肖像描写,却展现
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可用来描写歌女与陌生人接触时的羞涩神情,也可引申描写某些人做
事迟疑的情形,还可夸张地形容某种经过多方努力才出现的事态。
唐代诗人 白居易 《琵琶行》
含情欲说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关于琵琶的名言
宋·王安石《明妃曲二首》其二。这两句大意是:满含情意要跟人诉说,只是无处可
说,把这情意传与琵琶,却又只有我自己心里领略。这两句写远嫁匈奴单于的王昭君内心
的孤独。她远离汉宫,独处异域,无处诉说自己的悲哀,只能把自己的心声通过琵琶倾诉
出来,而琵琶又无知音,只有自己知道那无可告语的孤独和凄凉。这两句把王昭君的神态、
心态刻画得十分逼真。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王安石 《明妃曲二首》
情知言语难传恨,不似琵琶道得真。南宋爱国诗人 陆游
琵琶一曲断肠声,触拨当筵谪宦情。为语江洲白司马,留将眼泪哭苍生。
清·佟法海《浔阳楼》。这几句大意是:琵琶女一曲令人肠断的琵琶曲,触动了饯别
筵上白居易遭贬被谪的抑郁心情。寄语江州司马白诗人,不要为一己谪官而伤怀,请留下
眼泪去痛哭多灾多难的百姓。浔阳楼在江西九江长江边上。唐代诗人白居易贬官江州司马,
一次浔阳江头送客,夜遇琵琶女,写了著名的叙事长诗《琵琶行》,因此,后建的浔阳楼
就与白居易有了不解之缘。古典名著《水浒传》上有“浔阳楼宋江吟反诗”的精采章节,
又给浔阳楼增添了文学色彩。这就是浔阳楼名闻遐迩的原因。佟法海的《浔阳楼》诗,对
这座名楼没有片言只字的描绘,却对与浔阳楼有密切关系的唐人白居易发了一通议论,在
写作上这叫舍景而言情,但所舍之景与所言之情有内在的必然联系,这是吟咏名胜古迹常
用的手法之一。
清代诗人 佟法海 《浔阳楼》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代诗人
此隋定乐兼采梁陈之又一例证也,此部乐器中既有琵琶、箜篌,是亦有胡中乐器,然
则亦不得谓之纯粹华夏正声,盖不过胡乐之混杂输入较先者,往往使人不能觉知其为输入
品耳。国学大师,历史学家 陈寅恪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发布于:2023-11-22 02:05:2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058992222261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描写琵琶曲动听的词语.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描写琵琶曲动听的词语.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