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厢记简介 西厢记故事简介

更新时间:2023-11-21 21:39:37 阅读: 评论:0

正能量书-人无德不立

西厢记简介 西厢记故事简介
2023年11月21日发(作者:清明节的活动)

西厢记简介 西厢记故事简介

王叔晖

《西厢记》是我国画家王叔晖创作于1954年的连环画,获得第一届全国连环

画评奖一等奖

王叔晖自幼喜欢绘画,十五岁入中国画学研究会,先后师从吴镜汀、徐燕

荪、吴光宇等名家习画。 她天资聪明,勤苦好学,画风尤受仇英、陈老莲的影

响,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1949年参加工作,历任出版总署美术科员,新华书店总管理处美术室图案组

组长,人民美术出版社连环画创作组组长、专业画家 1976年退休 。中国美

术家协会会员,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二、第三届理事。擅长工笔重彩人物

绘画人物造型含蓄中略加夸张,线描健劲有力,落墨洁净,设色明艳清雅,

一扫明清以来的颓废画风,开一代新气象。王叔晖学古不泥古,用她的话讲就

是:“绕开道,走自己的路〞。同时,她也没有拒绝西方的绘画经验,合理的

吸收了比例、解剖、透视等创作技巧。尤其在整体价值取向上,她追求的是纯

中国的古典式审美情趣,在“尽精微〞的工笔重彩画中追求“致广阔〞的生动

气韵。这使王叔晖成为当代工笔重彩画的一代宗师。

中国画作品有《夜宴桃李园》;连环画作品有《孔雀东南飞》和《西厢记》

等,《西厢记》获第一届全国连环画评奖一等奖

王叔晖是我国著名的女画家,擅长中国工笔人物画、连环画。她毕生孜孜以

求,探索画艺,作画题材以古代仕女为主,其作品有连环画《孔雀东南飞》

《梁山伯与祝英台》《生死牌》《杨门女将》,单幅人物画有王昭君、李清照、

1 11

花木兰等,晚年以《红楼梦》人物创作为主。其代表作《西厢记》所赢得的声

誉远远超出了国界,《西厢记》特种邮票的发行,再次在国内外引起轰动。对王

叔晖,著名画家潘兹是这样评价的:“王叔晖是老一辈著名的女画家,也是新

中国成立后最早以工笔重彩形式从事连环画创作,对连环画艺术的提高做出重

大奉献的一位。

她的《西厢记》运用极其娴熟的传统的技法,细腻而生动地刻划了人物的形

象,再现了这个千古传诵的爱情故事,称得起是一部划时代的杰作,是可以和

王实甫的《西厢记》名剧百世并传的„„中国连环画史将永远记载她的创辟之功

和这部代表作品。〞

《西厢记》邮票的创作,动议产生于1979年,完成于1980年底,19832

月发行,而王叔晖的第一部《西厢记》彩色连环画,是在1954 年画的,前后

历时近30年。

195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婚姻法公布之后,人民美术出版社把创作《西厢

记》连环画的任务交给了王叔晖。选择这一题材当然有配合宣传的意思,但当

时大概任何人都没有想到,一年后问世的这部连环画,竟成了载入新中国美术

史的佳作。专家评价这套16幅本的《西厢记》连环画特点是:人物形神生动,

环境充满诗情画意,色彩典雅端丽,线条流畅刚毅。为画这组作品,王叔晖几

乎投入了几十年画仕女画的全部经验,也投入了自己的丰富情感。10年之后,

这部作品荣获第一届全国连环画创作评奖的“绘画一等奖。〞

1957年,王叔晖再次提笔,创作了 128幅本的白描连环画《西厢记》。如果

说前一次画《西厢记》所要求的是超越古人,那么这一次创作的要求是超越自

己。然而,“文革〞时,这部作品被判为 “毒草〞,118幅绘画原稿被销毁,

唯存中国美术馆收藏的10幅。

2 11

1979年初,《西厢记》重印本发行,与第一版一样,印数在10万册以上,至

今已成为连环画收藏者寻觅的珍品。

1981年第一期《中国画报》将16幅本的工笔重彩连环画《西厢记》全部刊

出,大受欢送。

1979年第四届全国文代会期间,王叔晖接受刘硕仁代表邮票发行局的邀请,

容许创作《西厢记》邮票。她考虑,虽然仍是画仕女画,但专为邮票而作还是

第一次,方案一下自己的时间安排,决定在次年年底之前完稿。西厢记简介

果然,王叔晖如期完成“惊艳〞、“听琴〞、“佳期〞和“长亭〞4幅邮票

图稿。这4个场景在原来的16幅本连环画中都曾出现过,考虑到点和局限,人

物都尽量放大,占了画面的主要位置,同时舍去了次要人物和一些场景。

这里还有一段小插曲:一位音乐家曾向画家指出,16幅本《西厢记》中“听

琴〞一幅有个小小错误:张生弹琴右手用了食指拨弦,其实应该用中指。这一

提醒,王叔晖在心里记了多年,终于在这次再创作中得以改正。等1983年《西

厢记》邮票发行这一年,王叔晖已71岁高龄。

【篇二】西厢记简介西厢记作者简介

西厢记作者简介

作者是王实甫。

王实甫,元戏曲作家,名德信,大都〔今北京市〕人。所作杂剧今知有十四

种,现存《西厢记》《丽春堂》两种,《芙蓉亭》《贩茶船》两剧各存一折曲词;

另存散曲数首,曲词优美,《西厢记》尤为出色,是他的代表作。

《西厢记》的剧情直接取材于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王实甫的《西

3 11

厢记》以《西厢记诸宫调》为根底,在一些关键的地方作了修改,从而弥补了

原作的缺陷。这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删减了许多不必要的枝叶和臃肿局部,使

结构更加完整,情节更加集中;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让剧中人物更明

确地坚守各自的立场――老夫人在严厉监管女儿、坚决反对崔、张的自由结

合、维持“相国家谱〞的清白与尊贵上毫不松动,张生和莺莺在追求爱情的满

足上毫不让步,他们加上红娘为一方与老夫人一方的矛盾冲突于是变得更加剧

烈。这样,不仅增加了剧情的紧张性和吸引力,也使得全剧的主题更为突出、

人物形象更为鲜明。再加上它的优美而极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使得这一剧本成

为精致的典范之作。

【篇三】西厢记简介《西厢记》剧情简介

《西厢记》剧情简介

《西厢记》元代杂剧,王实甫撰。故事发生在唐代,张生入京赶考,路过河

中府,想顺便探望一下小时的同学、现在统领十万大军镇守蒲关的白马将军杜

确。听说普救寺是当地的名胜古刹,闲中便往一游。游玩之时,蓦然间遇到一

位绝色佳人,惹得他“眼花撩乱口难言,魂灵儿飞在半天〞。原来这位佳人乃

是崔相国府的小姐莺莺,身边陪着的是丫鬟红娘。此刻她正与母亲崔老夫人护

做斋的日子中,莺莺素服出现,好似玉天仙离了碧霄,“老的小的,村的俏

的,没颠没倒,胜似闹元宵〞。慌乱中,莺莺与张生偷偷地眉目传情。

此时突然发生了河桥兵变。贼将孙飞虎兵围普救寺,强索莺莺做压寨夫人。

出于无奈,老夫人声称:“但有退得贼兵的,将小姐与他为妻。〞此时张生应

声而出,修书一封,着人送给镇守蒲关的白马将军杜确,请他派兵解围。杜确

接信,立即率兵,打败了孙飞虎,解救了崔氏一家和全寺僧俗

贼兵一退,张生等待着好事的到来。莺莺满心喜欢,红娘也逗趣逗乐。老夫

人安排下酒宴,派红娘去请张生。张生喜不自禁,“‘请’字儿不曾出声,

‘去’字儿连忙容许〞。想不到刚一见面,老夫人人却叫莺莺“近前拜了哥

哥〞。一听说兄妹相称,莺莺芳心欲碎,张生愤然告辞,急坏了一旁的红娘。

红娘悄悄与张生说:今晚小姐后花园烧香,先生可用琴音拨动她的心弦。晚

上,张生听到红娘一声咳嗽,弹了一曲“风求凰〞。莺莺闻之,不觉泪下,遂

命红娘传话,不管母亲从中间阻,我们俩一定要好歹相随。

相思人骨,张生染病卧床。莺莺派红娘前去探望,带回张生情书一封。红娘

暗自把信放在妆盒儿上。莺莺梳妆时见信,“颠来倒去不害心烦〞。一见红娘

在旁察颜观色,马上羞红了脸,并狠狠地斥责她不应拿这简来。红娘深知小姐

心里所想,假意说拿这简帖到老夫人面前出首。莺莺赶忙拦住。莺莺说要以简

天晚上,红娘携了衾枕,果然把小姐送进了张生的房内。

过了几天,老夫人觉察莺莺语言恍惚,体态异常,情知不妙。唤来红娘,问

她是否知罪,并欲施行家法。红娘一狠心说出了真情。老夫人说这都是你这小

贱人的不是,红娘抢白道:“非是张生、小姐、红娘之罪,乃夫人之过也。〞

红娘接着数落老夫人悔却前言,失信于人,又说:“目下老夫人假设不成全,

一来辱没相国家谱。二来张生久后得官,惊动官司,还要落个治家不严之

罪。〞一番话说得老夫人哑口无言,只得允下这门婚事,但又提出崔家三代不

招白衣之婿,叫张生明日上朝赶考,得官后再来娶亲,否那么休来相见。张生

唯唯而退。

千里长亭,碧云漫天,黄叶满地,西风阵阵,北雁南飞,一片萧瑟景象。莺

莺和泪相送,叫他无论得官与否,早早回来,千万不要停妻再娶。张生依依不

舍,辞别亲人,行至草桥歇宿,情思郁结,突然梦见莺莺渡河前来,一起私

奔,途中遭遇一群贼兵,将莺莺抢走,鸳梦惊破,不免又增一番怅惘。西厢记

简介

再说郑恒接到老夫人的信,从京城赶到河中,闻得表姐已嫁与张生,不胜怅

恨,遂编造张生已被卫尚书家招赘的谎话,欲使莺莺改嫁给他。这时恰好张生

状元及第,回来迎娶,白马将军同时奉旨前来,为崔、张二入主婚。郑恒自知

有罪难赦,触树自尽。云开雾散,有情人终成了眷属,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

爱情颂歌。《西厢记》,全名为《崔莺莺待月西厢记》

【篇四】西厢记简介西厢记研究

《西厢记》研究

中文1202 栾玉婷 120231213 文献综述:伏涤修的《 西厢记 接受史研

究》这本书在《西厢记》的选本、演出、翻改增续本、研究史以及各体文学的

影响上做了全面的学术梳理。这本书通过对《西厢记》问世以来的接受情况的

研究和论述,使人们了解过去几百年间《西厢记》所取得的成就。蒋星煜的

西厢记 研究与欣赏》中研究的角度与伏涤修所选择的研究角度很不相同,

这本书主要从版本、形象剖析、选段欣赏等角度来进行研究。伏涤修的研究方

面比拟偏僻,前人类似的著作很少见,蒋星煜所选择的研究方向比拟普遍,却

仍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两本书都具有极大的研读价值。古今不少文人墨客多多

少少对《西厢记》都有一些自己的见解和解读,虽然选择的研究方向不同,但

主流思想是明确而清晰的,是大多数学者所认同的,也是大多数作品所表达给

读者的。即《西厢记》通过以相国夫人为首的封建卫道士派与以张生莺莺红娘

为代表的青春派关于爱情自由的抗争来表现主题意义,一方面表达了对禁人欲

的封建礼教和刻板严肃的封建伦理的憎恶与批判,另一方面表达了对婚姻自由

的渴望赞美了莺莺大胆追求爱情自由的精神。

简介:《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属于爱情题材的元代戏曲,作者

是元代著名戏曲家王实甫。故事主要讲述了崔相国死了,相国夫人郑氏带着年

轻貌美的女儿崔莺莺,送丈夫灵柩回乡安葬,因事耽误暂住普救寺。准备上京

赶考的穷酸书生张生去普救寺欣赏风景时见到了美貌的莺莺后一见钟情便决定

也借宿普救寺,莺莺正经历青春期的苦闷因此也对张生一见钟情。当叛将孙飞

虎想强抢莺莺做压寨夫人时张生果断相助,通过向结拜兄弟搬救兵解了燃眉之

急。相国夫人知道仍抛弃自己的诺言百般阻挠不情愿将女儿嫁给张生。最后张

审美心理,很多戏剧中都有所表达,如《窦娥冤》的申冤昭雪,《赵氏孤

儿》的孤儿报仇,《汉宫秋》的“团圆梦境〞,《琵琶记》的“玉烛调和〞《长

生殿》的“蟾宫相见〞等等,这个现象的出现与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息息相

关。金代出现了董解元所写的诸宫词《西厢记》,将结局改成莺莺与张生两人私

奔投奔白马将军 并由其主婚。私奔结局与抛弃结局相比表达了思想的进步性,

抛弃结局表达封建社会中男子的绝情,把女子当成随时可以丢弃的玩偶,而女

子社会地位低下,被抛弃后也只能自叹不识人心;私奔结局表达出对自由爱情

的强烈渴望,勇于为爱情冲破封建束缚。元代王实甫根据董解元所写的诸宫词

《西厢记》将其由诸宫调改成戏剧,并为戏剧改编了一个大团圆结局,张生考

取功名后,老夫人最终妥协同意将莺莺嫁给张生。王实甫的改写是成功 的,不

仅满足了中国人大团圆的审美观念,获得更多人的喜爱,从而使莺莺和张生的

故事广为流传,而且设计老夫人最终妥协,莺莺与张生可以名正言顺的在一起

的结局,说明追求自由爱情的青春派在和维护封建礼教的卫道士派之间的斗争

中是可以获得圆满胜利的,有情人终会成眷属。这样的结局改编使得整部戏剧

的反封建主题更加突出,也鼓励了更多的青年男女要勇于突破封建束缚,大胆

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

二、崔莺莺形象分析

1崔莺莺是个内心和外表都很美的贵族小姐

崔莺莺的美貌倾国倾城,戏曲中主要通过张生的眼睛来描写莺莺的外貌美。

张生在普救寺欣赏风景时看了一眼莺莺便被她完全吸引,欣赏风景的心一下子

转为欣赏美人的心。“宜嗔宜喜春风面,偏宜贴翠花钿。宫样眉儿新月偃,斜

侵入鬓边。未语前先腼腆,樱桃红绽,玉粳白露,半晌恰方言。恰便似呖呖莺声花

外啭,行一步可人怜。解舞腰肢娇又软,千般袅娜,万般旖旎,似垂柳晚风

.〞在张生眼中崔莺莺外形袅娜,面如桃花,以至于见到莺莺容貌俊俏,张生

忍不住赞叹道:“十年不识君王面,始信婵娟解误人。〞看得久一些竟产生〞

眼花缭乱口难言,魂灵儿飞在半天“的感受。在一个夜月朦胧的夜晚张生眼中

的莺莺又别具一番风格〞看他容分一捻,体露半襟,亸香袖以无言,垂罗裙而不

语。似汀陵妃子,斜倚舜庙朱扉;如玉殿嫦娥,微现蟾宫素影〞。作者笔下的莺莺

具有东方女性独有的婉约气质和清丽的神韵,莺莺正值青春年华,美丽的容颜

让她顾影自怜,因此忍受更强烈的青春苦闷。

崔莺莺不仅外貌美,而且内心美,内心美主要表达在她对功名利禄的不屑和

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上。虽然从小接受封建礼教的调养,但崔莺莺内心是个至情

至性之人,在她心中追求封建功名就是追求“蜗角虚名,蝇头小利〞。她把爱

情放在第一位,和张生的相处中也只看他的人品和学识,从没有嫌弃他是没名

没分的一介穷酸书生。当老夫人以让张生考取状元才能迎娶小姐为借口悔婚

时,她的内心是埋怨母亲不信守承诺的,本来就和张生两厢欢喜再加上张生又

为自己解了燃眉之急,为何还要生这无事之端,因此在长亭送别的戏曲桥段

中,莺莺情感的流露是真切而感人的。一句“此恨谁知〞道尽了内心的无

奈。〞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一个这壁,一个那壁,一处一

声长嘘气“在莺莺心中,爱情的地位是至高无上 的,追求无为的功名利禄反而

分隔了两个相爱,明明可以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共享爱情带来的美妙滋味,却

偏偏要痛苦别离。〞眼底空留意,寻思起就里,险化作望夫石。“在莺莺心

里,功名简直一文不值。作者塑造莺莺鄙视功名利禄,追求真爱至上的形象来

表达自己对科举取士制度的不屑,劝诫世人不要过度醉心于功名的追求中而忽

略生活中的美好感情,名誉地位金钱始终是身外之物,唯有真情才是发自内心

深处。

2莺莺是一个处在不断成长中的爱情追求者

莺莺从小就受到来自各方的封建礼仪的教育,相国夫人一心想把她培养成贵

族淑女,严格管理她的生活起居,因此莺莺虽然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出口成

章,表现出一副老夫人满意的大家闺秀的淑女形象,但是精神空虚,深闺寂

寞,感情上有一种缺失,青春的苦闷难以排遣,就是这样她在老夫人的管教下

仍然不敢有任何剧烈的对抗行为或越轨行为,连抱怨都没一句。当莺莺与张生

一见钟情后,内心泛起了波澜,对爱情渴望已久的内心冲动不已,但又畏惧母

亲的严肃并且放不下小姐的身份,外表上仍努力维持封建小姐的礼仪,因此她

的内心是矛盾。她渴望得到张生的消息,渴望与他约会,却总是犹犹豫豫。她

派红娘去看望张生的病情,当红娘带回张生的信件时,她表现的小心翼翼,再

确认红娘没有偷看自己的时候才看信件,看完后又觉得不知如何是好,突然间

发起脾气“小贱人,这东西哪里将来的?我是相国 的小姐,谁敢将这简帖来戏

弄我?我几曾看惯这种东西?〞当张生翻墙来和她约会时,她又觉得有失身

份,教训了张生一顿。莺莺作为一个贵族小姐,虽然她内心渴望爱情,但她知

道如果自己私会男子事情别人发

现是会毁了自己的声誉,所以她不得不多一些顾虑,做起事来表现得犹犹豫

豫,一遇到稍微越轨 的事就不知如何是好,只能摆起小姐的威严。随着和张生

的相处,在胆战心惊中完成一次次越轨行为后,莺莺慢慢体会到了爱情的美

好,内心的顾虑一点点消失。随着爱情在她心中的地位的一步步上升,她大胆

追求幸福的勇气也与日俱增。从谨慎小心到热烈追求,莺莺一点一点突破封建

礼教的束缚,莺莺是一个处在不断成长中的爱情追求者。王实甫通过莺莺内心

一波三折 的变化以及内心的矛盾冲突的表现,将封建时代追求爱情的少女心思

剖析的十分精致,鼓励女性一步步突破封建束缚,勇于追求自由幸福。

胆追求爱情自由的精神。后者的矛盾属于次要矛盾,莺莺红娘张生之间的矛盾

来源于年轻人的性格冲动,表达处于青春期的年轻人的敏感多疑的特点,是青

春派在封建势力的压抑下形成的内部摩擦,在一次次的小矛盾中感情得到了升

华,剧情得到了开展。

参考书目: 西厢记 接受史研究》 黄山书社

西厢记 研究与欣赏》上海人民出版社

11 11

市场调查方案范文-主动参与

西厢记简介 西厢记故事简介

本文发布于:2023-11-21 21:39:3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05739779764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西厢记简介 西厢记故事简介.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西厢记简介 西厢记故事简介.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绝色佳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