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家讲坛》看受众心理
宋雯雯
【摘 要】《百家讲坛》栏目开播以来,栏目的满意度逐年提升,2005年栏目改版之
后,综合竞争力进一步增强,收视率日创新高,影响力也日益扩大。《百家讲坛》已经
成为科教频道的品牌栏目。节目从遭遇末位淘汰的尴尬到后来的收视率攀升,进行
了一系列的改革。本文将从受众的心理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
【期刊名称】《新闻传播》
【年(卷),期】2010(000)002
【总页数】1页(P52)
【关键词】百家讲坛;受众心理
【作 者】宋雯雯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新闻学院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G222.3
《百家讲坛》是中央电视台第十套(CCTV-10)2001年7月9日开播的汇集名家
名师的讲座式栏目,栏目宗旨为建构时代常识,享受智慧人生。选题范围包括大学
专业课、选修课精华;名校有影响的专题讲座、主题演讲;社会各界学者、名流的
精彩演讲。但是,《百家讲坛》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甚至曾经有遭遇“末位淘
汰”的尴尬。开播伊始,走高端专业路线的央视“百家讲坛”广纳名家主讲,囊括
自然科学、人文历史、养生保健,当时的收视率并不高,不过是一档随时会被人遗
忘的夜间节目,收视率最低时只有0.02%。2004年前后,节目制作和策划人达成
共识:主讲人文,并偏重史学。节目调整思路,主要集中在人文历史领域,才赢得
了关注。以清史专家阎崇年主讲“清十二帝疑案”为转折点,然后是刘心武“解析
红楼”的争议,易中天的“品三国”的火暴,于丹以“心得说论语”的讨论等等,《百
家讲坛》收视率迅速攀升至央视10套的冠军宝座。为什么讲座以人文历史为主题
后节目收视增高,这和电视节目受众心理有何关系?
从本质上说,传播活动的终极目标是通过传播活动对受众产生影响以实现传者的传
播意图,那么,如何更为清晰地了解受众的需求,如何对受众作出更为全面、深刻
的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分析受众的一个重要的切入点就是分析受众的心理,只有
对受众的心理需求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大众传媒才能更好地调整传播策略,以达
到更好的传播效果。《百家讲坛》以受众为王的做法为自己找到了良好的生存方式。
《百家讲坛》的成功,正是满足了受众需求信息的四种心理模式。
一、求真心理
信息的传播所要满足的第一大要素便是真实。只有真实地反映客观事物本来面貌,
才能吸引受众、感染受众、打动受众。受众的心理系统又具有一种偏向性,那就是
国历史悠久、文化繁荣,文史知识大多具有趣味性、新奇性,所以受众乐于接受。
中国的封建社会特别漫长,王朝更迭、权力争斗、宫廷政变、血腥杀戮,众多史实
可以信手拈来。这些远比那些深奥难懂的自然科学知识更有吸引力,人们对于它又
充满天生的好奇,但由于种种原因受众大多不了解历史的真相和细节,所以阎崇年
的《正说清十二帝疑案》才会一炮走红。
三、求短心理
孔子的《论语》深不可测,必须仰视它。再加上文言文的深奥难懂,使很多人望而
却步。但就是这样的一部著作,通过《百家讲坛》的重新解码,而获得了新的生命。
虽然对电视学术讲坛类节目,反对者和支持者几乎势若冰炭。但是《百家讲坛》的
热播毋庸置疑。总结归纳我们不难发现,迎合受众心理是栏目成功的法宝。因为
《百家讲坛》贴近生活,所以它拉近了历史、媒体和观众的距离,赢得了不同凡响
的好评和令人瞠目的观众群。■
[参考文献]
① 张健著《李泽厚:他们是精英和平民之间的桥梁》《南方周末》D28版批评文
章2007年3月22日出版第1206期
② 陈晓青《浅析〈百家讲坛〉对受众心理的把握》《海峡科学》2007年第09期
③ 刘珺《〈百家讲坛〉:受众的现实选择》中国新闻研究中心
④ 马意翀《从传播心理学角度看〈百家讲坛〉》中国新闻研究中心
本文发布于:2023-11-21 15:43:1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055259523356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从《百家讲坛》看受众心理.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从《百家讲坛》看受众心理.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