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苏轼》个人观后感600字
《百家讲坛·苏轼》个人观后感600字1
《苏轼》观看完了,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往事如烟,似水流
年,大浪淘沙,在历史的长空中东坡先生这位“不能无一,难能
有二”的旷世奇才永远闪着耀眼的光芒。
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哲学家。。。。。。这些远不是
他的全部,高呼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是他,
轻吟 “化退残红清醒小”的是他,能将思念兄弟感情升华至“但
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也是他,他豁达,他洒脱,他幽默,
他有着“物与我皆无尽也”的超脱,来吧,让我们走近苏东坡。
走近苏东坡,感受苏门的家教,父亲苏洵对两个儿子因材施
教,并分别取名“轼”“辙” 对孩子低调,谦虚的期许,程夫
人的“如果你能做范滂那样的人,我难道就不能做范滂母亲那样
的人吗”至今还在我的脑海中,正如梁启超先生说的“人生百年,
立于幼学”,我们不求培育出梁先生那样九个出色的孩子,但是
给孩子建立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总是必要的吧!
走近苏东坡,体味东坡先生的爱情,亲情。“十年生死两茫
茫”中我们听到了东坡先生思念王弗的锥心裂肺的痛哭之声,“孰
迎我门,孰馈我田。已矣奈何,泪尽目干”东坡的《祭亡妻文》
感天动地,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是啊,没有朝云,东坡
先生的一肚子的不合时宜去哪寻找知音呢,一位成功男人的背
后,一定有位贤内助,东坡先生一生起起伏伏,正是这三位贤惠
的妻子给了先生莫大的安慰。苏轼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赠与苏辙,手足之情,感人至深,
苏轼身陷囹圄,苏辙百般上疏求助,情愿舍己救兄,是啊,
血浓于水,兄弟之情,感动古今。反观今天,因为金钱利益,兄
弟反目,夫妻不和的`不计其数,这些是不是有些不合时宜呢?
走近苏东坡,学习东坡先生的豁达,苏轼的一生,几起几落,
四海为家,但是他从未因为贬谪有过幽怨,在他的人生中豁达乐
观已成一种习惯,被贬黄州仍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的呐喊,在被贬岭南后,仍有日啖荔枝三百颗 不辞长作岭南人
的心情,看到东坡先生的际遇,有时再想想自己生活工作中遇到
的些许的困难算什么呢?
走近苏东坡,保持一颗纯洁的心。“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
天下”用在东坡先生身上最合适不过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不管是徐州治水,还是在杭州修堤,东坡先生不管身在何处,如
何落魄,为官始终都是秉承一个宗旨,为民办事。当代社会的人
们,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忙忙碌碌,有谁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静
下心来反思自己,剖析自己,现在忙得是否违背了自己初衷。
《百家讲坛·苏轼》个人观后感600字2
喜欢苏轼这位大文豪是主要原因,但更为重要的是北京师范
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康震的精彩讲解。北师大的教授个个另人敬
佩,现在正在播出的《论语》就是北师大的教授于丹。以前只知
道他的几首词和苏东坡这个名字。在看完节目后,在我的脑海中
已经出现了一个生动的苏轼:豪迈,开朗风趣,爱憎分明,爱国
为民,做人达观不拘小节,人生起起浮浮但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
苏东坡追求的是儒、是道、是佛,但又非儒、非道、非佛,是仕
进之人生,又是终生追求隐逸之人生。这些正是东坡人格魅力之
所在。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次集大成,是一次最好的中和。
面对如此伟大的人物,我所能理解的实在有限,写的水平也
非常有限。
但求大家看后能对苏轼有进一步的了解,也喜欢上这位千古
难得的奇才。
先说苏轼的父母,苏轼的母亲程夫人是一位很有政治见解的
`妇女,官府小姐出身有非常良好的教养和学识。有一次她给苏
轼讲《后汉书 范滂传》。东汉名士范滂反对宦官专权误国,汉
灵帝大逮党人,范滂镇 定自若的前去投案,其母和他诀别说:
“汝今得与李、杜齐名,死亦何恨?既有全名,复求寿考,可兼
得乎?”程母讲到这里,激动不已。苏轼问:“轼若为滂,夫人
亦许之否乎?”程氏坚定的说:“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苏轼因此自幼立志以范滂为楷模,为官后清正廉洁,奉公爱民。
他在任开封府推官期间,秉公执法,断案精敏;任徐州知府时,
洪水将淹城,他“誓与城共存亡”,发动吏民抗洪保城,使百姓
免遭洪灾之害;在任杭州知府时,他关心民瘼,兴修水利,为民
造福,百姓感其德,家家挂其画像,饮食必祝,并建生祠以纪念。
由此可见,母亲的早期教育,对苏轼后来的道德节操产生了很大
的影响。觉得很感动,有这样的母亲,才有了这样的苏轼! 父亲
苏洵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苏洵对自己的两个儿子要求很严格,
他一生没做什么大官,但却培养了北宋文学的两个奇葩,父子三
人均位列唐宋八大家,这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是绝无仅有。
苏轼少年成名,22岁考了相当于现在全国高考的第二名,
实际是第一名,当时的主考官欧阳修以为是自己学生曾巩的考
卷,写的太好了,但怕人说他徇私作弊,把这份考卷点了第二名,
实际考卷是苏轼的。后来欧阳修对老友说:“捧读苏轼的信,我
全身喜极汗流,快活快活!此人是当今奇才,我应当回避,放他
出人头地。请大家记住我的话,三十年后没有人会再说起我来
的!”当时欧阳修名满天下,天下士子进退之权全操在欧阳修一
人之手,欧阳修这一句话,苏轼之名顷刻传遍全国,“出人头地”
这一成语就是从这里来的。苏轼25岁时在制科考试中被皇帝点
为第一名。制科考试在宋朝只举行过22次而且不定期,录取的
人员只有41人,苏轼是所有人中成绩最好的,百年第一。
《百家讲坛·苏轼》个人观后感600字3
午后,儿酣睡。先醒来的我在床边书桌旁静看《百家讲坛·苏
轼》,不时还跟读其中几句诗词,身心皆放松。舒坦。
此片甚好,不辜负诗经群里各位老师的推荐,尽管我一开始
是冲着李山老师去的,但到后来确实被片中各种有趣的讲解吸引
住了。此片详述了苏东坡的传奇一生,更重要的是详细的描绘了
苏东坡的内心世界的变化,从年少轻狂少不更事,到放飞自我自
在洒脱,豁达快乐。很不错。我喜欢这部片子的原因如下:
尽管是纪录片,但是这部片子不止是知识类讲解,还有很多
有趣的小故事,引人入胜,让人忍不住想一口气看完并且不费力
的铭记在心。比如流传至今的美食东坡肉,东坡饼,东坡烤羊骨
的由来;比如西湖为什么又叫西子湖;比如著名景致苏堤春晓,三
潭映月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等等。
第二,在第五集有一处细节,写到苏东坡写诗称自己八方来
风吹不动,内心稳定安静。一位挚友看出他只是强说辞,便戏称
屁话。苏东坡气急败坏找上门去,挚友说“八风吹不动,一屁过
江来。”苏东坡闻言哈哈大笑,遂不再矫情,说到“我还是过我
的日子去吧”。这处细节让人看到了大文豪的烟火气,诗人也是
人,作品虽高于生活但终究****于生活,只是一味的清高不是真
实的人生,不足以称之为大文豪。苏东坡就是一位有烟火气的大
文豪,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接地气的美食出自他手了。另外,苏
被贬至黄州,慢慢融入当地人的生活,喝酒犯戒,午夜十二点城
门关闭后越墙回家。自己还戏称自己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与寻
常百姓谈笑风生。真文人也。
其次,我所感动的还有苏东坡与王安石的那次会面。两大文
豪曾经的政论分歧之大竟然并不影响他们的互相欣赏,对于他们
来说,政论是政论,是君子之争。精神层面的惺惺相惜足矣感动
千年。
还有,无知的我以前只知道苏东坡是一位诗词达人,并不了
解他还是那么出色的一位地方官!虽然在朝堂之上苏轼郁郁不得
志,但一到地方为官便如鱼得水,抗洪,灭蝗,献出秘方帮老百
姓治疟疾,治理的井井有条。这大概就是源于大文豪苏东坡单纯
可爱的人间大爱吧。
看完这部片子后感觉很多地方都很棒,让我这样一个只知道
苏东坡的“明月几时有”的人,了解了他的一生并渐渐喜欢他,
有想要把苏轼诗词找出来朗读一遍的冲动。但正如“一千个人眼
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最最感动的还是苏东坡在黄州那段日
子,他由一位郁郁不得志的官员演变成善于发现生活中快乐的人
的心路历程。这是诗人的成长,是诗人的`豁达,更是我等世俗
之人应该汲取到的营养。
《百家讲坛·苏轼》个人观后感600字4
苏轼在1037年出生在一个书香家庭,父亲苏洵是北宋颇为
成就的文学家,母亲是一名有修养的妇女。
1061年,苏轼参加了考试,苏轼批评当时直言批评当时的
政治的漏洞,就连当时赫赫有名的欧阳修也称赞苏轼,宋仁宗非
常赏识苏轼,边让苏轼做了官。
1069年,王安石进京变法,开始大刀阔斧的改变政治,而
苏轼非常的反对。王安石主张理财,而苏轼主张节俭,于是两人
非常不合,后来成为了两种分歧,是因为苏轼和王安石的对抗。
后来,苏轼在杭州做官,在杭州访问寺庙,在西湖边喝酒,
并且还作诗: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为杭州的
据民民解决了用水的.问题。
有一年,苏轼被逮捕了,这个案子被称为乌巢诗案。既然是
乌巢诗案,肯定是作诗引起的,其实情况是这样的,苏轼因为在
政治上和王安石有分歧,所以就亲自写了出来。因为新旧党的分
歧很厉害,有一些小人就发现苏轼是最好打击的对象,便诬陷苏
轼,说苏轼骂皇帝。于是皇帝大怒,让苏轼进了监狱。
因为众人的营救,所以苏轼在被关押一百多天后,并没有放
下自己的笔,一直写下去。
《百家讲坛·苏轼》个人观后感600字5
寒假,老师布置作业要求我们看《百家讲坛》关于苏轼的内
容,并且还要我们写一篇观后感。我艰难的看完了苏轼的十集一
开始不以为然的,可到后来听《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我热血沸
腾,再到《江城子-记梦》时,感于苏东坡先生“相顾无言,惟
有泪千行”的言简意深。全篇看下来,让我觉得这位古人为世界
创造了许多历史。
年少的苏轼,有着很好的家庭教育,父亲苏洵是唐宋八大家
之一,写得一手好*,对苏轼很严格。苏轼之名的由来,便是父
亲对儿子的一片苦心期待。苏洵希望儿子不要太过于锋芒毕露,
而是一点一点地展现自己的才华。苏轼少年成名,22岁考了相
当于现在全国高考的第二名,实际是第一名,当时的主考官欧阳
修以为是自己学生曾巩的考卷,写的太好了,但怕人说他徇私舞
弊,把这份考卷点了第二名,实际考卷是苏轼的。后来欧阳修对
老友说:“捧读苏轼的信,我全身喜极汗流,快活快活!此人是
当今奇才,我应当回避,放他出人头地。请大家记住我的话,三
十年后没有人会再说起我来的!”当时欧阳修名满天下,天下士
子进退之权全操在欧阳修一人之手,欧阳修这一句话,苏轼之名
顷刻传遍全国,“出人头地”这一成语就是从这里来的。苏轼
25岁时在制科考试中被皇帝点为第一名。制科考试在宋朝只举
行过22次而且不定期,录取的人员只有41人,苏轼是所有人中
成绩最好的,百年第一。
那个时代的苏轼善于以文字表达自己的感情,抒情、论国策,
所以我们今天才有机会读到他的许多作品,并在文字的带领下回
到那个时代体会他的心静与喜怒哀乐。反观如今,我们真的没太
多机会写作了。其实写作,一在记录,二在思考。更何况苏轼可
以一直保持以一颗赤子之心去生活并抒发自我情感,只这个境界
就是足以贯穿千古。无外乎欧阳修曾说,千年之前没有出现过苏
轼这样的才华超群的人,我不知道千年之后,还能否出现第二个
苏轼。
苏轼是个名副其实的大文豪,他的词自成一派,让人望之感
叹。他的一生充满了神奇的色彩,虽然郁郁不得志,但是他有豪
迈的胸襟,能包容天下,虽寄情与山水之间,却有自己独特的政
治解读,他的政治抱负未能施展于朝野,却通达于后人。正所谓
“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都做到了。
本文发布于:2023-11-21 15:26:0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05515633341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百家讲坛·苏轼》个人观后感600字.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百家讲坛·苏轼》个人观后感600字.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