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 (百家讲坛)

更新时间:2023-11-21 15:06:59 阅读: 评论:0

一寸丹心图报国-英语学习计划表

欧阳修 (百家讲坛)
2023年11月21日发(作者:学三字经)

欧阳修(10071073,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

自称庐陵(今永丰县沙溪人)。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

学造诣

《唐宋八大家》之《欧阳修》

主讲人:康震

(一)醉翁之意在哪里

青年时代的欧阳修在仕途上平步青云,但却因为一场不干不净的通奸案遭到贬谪,那么这件蹊跷案

件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他的千古名篇《醉翁亭记》又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创作出来的?北京师范大

学文学院康震教授走进百家讲坛精彩讲述《唐宋八大家》之《欧阳修》第一集《醉翁之意在哪里》,敬请

关注。

【画外音】:欧阳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时期当之无愧的文坛领袖,也是北宋时期重要的政治

家。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公元1007年生于江西吉安,公元1072年卒于安徽阜阳,终

年六十六岁。走近这个在北宋政坛和文坛都有丰厚建树的一代伟人,我们发现他留给世人许多匪夷所思的

疑问,比如:青年时代的欧阳修,他在仕途上平步青云之时,为什么因为一场不干不净的通奸案而遭到贬

谪?以骈文成功取仕的他,为什么对古文情有独钟,并最终成为古文运动的领袖?在人才济济的科举考试

中,他如何慧眼识珠,亲自提携了后来成为一代文坛宗师的苏轼?晚年时期德隆位高的他为什么被王安石

百般阻挠,没能成为宋神宗时代的宰相?让我们跟随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康震老师一起走

近百家讲坛,听他精彩解读系列节目《唐宋八大家》之《欧阳修》,破解这一个个谜团。今天播出第一集

《醉翁之意在哪里》。

【康震】:大家好,前一段时间我们讲了唐宋八大家中的唐代的两大家——韩愈和柳宗元,从今天

开始,我们要陆续地给大家介绍另外的宋代的六大家——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还有曾巩。

我们讲唐代那两大家的时候是从韩愈讲起的,当时我们说了很多理由,说必须得从韩愈讲起,因为他是

宋八大家之首。那现在我们要讲宋代的这六大家,从谁讲起呢?得从欧阳修讲起。大家说那为什么从欧阳

修讲起啊?为什么不从王安石讲起,为什么不从苏轼讲起啊?因为欧阳修在宋代这六大家当中,包括在唐

宋的八大家当中位置非常地特殊,他有三个领袖的地位:

首先,欧阳修是宋代政坛和文坛上的当然的领袖,他是北宋非常著名的政治家和改革家。他不但在

朝廷做过很多的官职,在地方上做过官,而且他做过参知政事、副宰相,参与并且主持了很多朝廷政的治

改革的事件,大政治家。

第二,他还是一位很著名的史学家。他主持编纂的《新唐书》和《新五代史》,在史学上、在《二

十四史》当中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他还是北宋最重要的文学家之一。在北宋的政坛和文坛上,他都是一

个领袖人物、开先河的人物。这说的是当时在北宋的时候。那么就在这宋代六大家里边,他也是领袖人物。

为什么这么说呀?我们掰指头都能算出来,在这六大家里边,先说苏轼,苏轼是大家公认的北宋最大的文

学家,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数一数二的全才式的人物。他的弟弟苏辙也是宋代的大散文家、也是诗人,做

官做到参知政事、副宰相。还有一位曾巩,我们知道、经常我们说起这唐宋八大家最后一个人就是他,

曾巩也是宋代有数的散文家。这三个人全都是欧阳修的学生,他们是在欧阳修主持的一次科举考试当中、

就在这次考试当中同时录取的这三个人。这多了不得呀,他做主考官的时候选拔的这三个学生后来都跟他

一块儿能进入唐宋八大家的序列当中。王安石虽然不是欧阳修的学生,但是曾巩把王安石引荐给了欧阳

修,欧阳修对王安石非常地器重,因为有了欧阳修的推荐和奖掖,王安石在政坛上的声名那就很大了。还

有那个苏老泉苏洵,在这些人当中他就等于是没做过什么像样的官,但是苏洵之所以在北宋的文坛上有那

么大的名气,其最主要的原因是欧阳修对他大力地褒奖,极力地推荐他,我们知道苏洵是在八大家当中惟

一一个被列到《三字经》里头的人。所以你看,我掰指头给你算来算去,这宋代的六大家里边,那五大家

要么是他的学生,要么是由于他的奖掖和推荐而在政坛和文坛上获得声誉的。地位很特殊。

再说整体的唐宋八大家里边他的地位也很特殊,为什么特殊呢?苏轼曾经对他的老师有一个评价:

欧阳子,今之韩愈也”——苏轼【六一居士集序】

那就是说欧阳修是谁?就是宋代的韩愈。评价非常高啊,那就等于是说没办法,欧阳修生得晚,他

生在宋代了,他要是生在唐代那还不定谁是韩愈呢。这话听着有点别扭,但咱们不就是为了强调说他确实

很重要吗,苏轼就说了,说欧阳子,今之韩愈也。所以如果我们不按照这个出生的前后顺序来考虑问题

的话,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唐宋八大家里头,真正引领整体的古文运动,带动了文学的潮流和

思想潮流的有两个人,他们是绝对的领袖人物,一个是唐之韩愈,一个是宋之欧阳修。所以这两个人是

宋八大家里边真正的领袖人物。你看我这一说,三个领袖地位,大家就明白,为什么我们今天讲的时候先

要从欧阳修讲起。

【画外音】:说起欧阳修,我们多半会想到他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

间也。无疑,《醉翁亭记》是欧阳修的散文代表作。那么,这个千古名篇《醉翁亭记》到底美在哪里呢?

写作《醉翁亭记》的时候,欧阳修年仅四十岁,如此年纪轻轻,他为什么要自号醉翁?欧阳修的醉翁之

又究竟在哪儿呢?

【康震】:那么我们就来看看这一篇写于安徽滁州的《醉翁亭记》,这篇文章一开篇就说: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

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环绕着滁州城的四面全都是山。你往西南边看,那边的风景格外地优美。沿着山路往前走,看见前

面幽深的又那么秀丽的地方,那是哪儿啊?欧阳修告诉你,那就是滁州有名的琅琊山。沿着山路再往前走

上那么六七里,有一股泉水喷泻而出,在山峰中间喷泻下来,这是什么泉水啊,这就是酿泉。在酿泉的上

边有一座小巧的亭子,这小巧的亭子四个角翘起来,像鸟儿的翅膀在飞翔一样,这就是醉翁亭。非常地美。

你看本来在我们眼里头可能比较普普通通的一个景物,在我们这位文坛领袖的笔下变得是那样地温馨、那

样地优美、那么地让人心旷神怡。这亭子是欧阳修盖的吗?不是。他说啊: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造亭子的不是我,是这个山上的和尚叫智仙的。可是给这亭子起名的那是我欧阳修。哎呀,我跟我

的朋友们到醉翁亭来喝酒,才喝了一点点,我就醉了。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我的年龄又是最

大的,所以我把自己叫醉翁。可是,我喝酒的本意并不在酒本身。醉翁之意不在酒,在哪呢?在这美丽

的山水之间。换句话说,欧阳修喝酒是因为他欣赏到了这秀丽的山水,而喝酒只不过是他内心的一种寄托

罢了。这句呀是流传千古的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当然后来这个意思发生了一点转

变,凡是说醉翁之意不在酒的那就是有点琢磨,想动别的心思,但是当时的本意是说什么呢,是说我不

在乎这是美酒,我迷恋的不是美酒,我迷恋的是山间的优美的景色,景色把我醉倒了,酒不醉人景自醉人。

古人他写文章是很奇妙的,他会把这个醉意、把这个美景、把这个山水、把自己的内心非常完美地融汇在

一起,呈现在你面前,这是一种完整的艺术品。当我们看到这个《醉翁亭记》的前面这一大段的描写的时

候,情不自禁地就浸染到了那个景色当中去。这个《醉翁亭记》再往下写,就没那么简单了,他好像变成

一个真的老头了。你看,他说: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

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真正的快乐有时候并不是需要音乐来相伴的,只要大家在一起玩儿得高兴,觥筹交错,你来我往,

就很好,可是有一样,当你们大家都很高兴的时候,有一个家伙满脸苍老、满头白发地、很颓唐地、很颓

废地、颓然地就醉倒了。他前面光说自己醉了,没说自己是个什么状态。人家有的文醉,醉了以后吟诗一

首,特文雅,一点也不闹腾。还有人是武醉,醉了以后就成孙悟空了。欧阳修这醉得比较特殊,他醉了以

后,颓然而醉。而且他说自己是苍颜白发。这个就很奇怪,刚才我们还称赞说是,他是酒不醉人景自醉人,

这是美好的醉现在突然发现不是美好的醉了他可能真的快变成一个未老先衰的人了这是怎么回事啊?

我们说这个人心里有事,他说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哪儿呢?在乎山水之间也。文人的话不能全信,他

说是在山水之间你就认为在山水之间?醉翁之意在自己内心的心事里,不告诉你。他为什么不告诉你啊?

他有些苦处是说不出来的,你就不能老看《醉翁亭记》,你得看点别的。他后来写了一首诗,这首诗的名

字叫《题滁州醉翁亭》。诗曰:四十未为老,醉翁偶题篇。醉中遗万物,岂复记吾年。山花徒能笑,不解

与我言。惟有岩风来,吹我还醒然。

什么意思啊?说四十岁真不老,我那就是说说,我在醉翁亭这儿偶然写一篇文章下来,我醉了以后

什么都不记得了,万事万物都忘记了,连我年龄都不记得了。我看这山间的花草,它们是不明白我为什么

醉。只有山间的风吹来,我的脑袋才在醉态当中稍稍地醒来一些。你注意啊,这就有点意思了,刚不是还

说自己是醉翁,还什么苍颜白发,怎么现在突然在诗里边就说四十未为老呢?他后边说的这些实际上推

翻了前面自许醉翁的这一段事实。

【画外音】:欧阳修从政的经历十分坎坷,二十四岁考中进士的他,在走向政坛的初期曾经平步青

云,他亲自参与了宋仁宗时期著名的庆历新政,先后担任过馆阁校勘、谏官这样的中央职务和龙图阁直

学士、河北都转运按察使这样的地方要员,在振兴朝政、整饬吏治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一场突如其

来的政治迫害,却以一种完全意想不到的形式爆发了。那么,这场可怕的政治迫害究竟是如何发生的,它

与《醉翁亭记》的创作又有什么关系呢?

【康震】:那大家可能就会问、说,不是当得好好的嘛,这么年轻,他在被贬之前还不到四十岁呐,

担任着这么重大的职责,现在怎么突然给贬到这儿了?大家可能说,那可能是政绩不突出,得罪了官员。

我跟你说这些还真都不是,我给你一说原因,你做梦都想不到,欧阳修让人给告了,而且告的罪名不好说,

怎么不好说呢,就是说有人告他跟自己的外甥女有不干不净的关系。我们现在表述这个事实的时候,都要

努力用一种比较典雅的语言来表述它,用书面语,他跟他的外甥女有某种不干不净的很难说清楚的关系,

这是炸弹呐。我们刚讲过他是三种具有领袖地位的人,能在政坛上、文坛上能立得住脚的,能给苏轼当

老师的人,那就是道德、文章都得是一等一的才行,怎么现在突然出现这么一个在我们看来根本就不可能

出现的问题?但是人家真是告他了,而且是言之凿凿。

原来呀,欧阳修有一个妹妹,我们就叫她欧阳氏吧。他的妹妹嫁了一个丈夫,叫张龟正,就是他妹

夫了。这是十年前的事情,十年前欧阳修的妹妹嫁给张龟正之后,后来张龟正就去世了。张龟正原来还有

个前妻生了一个女儿,我们就叫她张氏。张龟正去世以后丢下的就是欧阳修的妹妹,以及他跟前妻生的那

个小女孩。那时候那女孩才七岁,欧阳修的妹妹无依无靠,怎么办呢?欧阳修就把他的妹妹以及这个从法

律关系上来讲应该算是他外甥女的张氏,七岁的小女孩,一块儿接到自己家里来,一起生活。

光阴荏苒啊,这个小女孩就长大了,长大了之后,欧阳修做主就把她嫁给了自己的一个远房的侄子

叫欧阳晟。这本来不是挺好的吗?我们觉得欧阳修照顾自己的妹妹,还照顾自己所谓的外甥女,法律上的

外甥女,而且还负责她的终身大事,把她嫁出去。可是你说这个事情它就谁也料不到,欧阳修他就是再做

们从法律上来讲就是有通奸的关系。这位欧阳晟就发觉了,那欧阳晟就送官,送到哪个官呢,就送到了开

封府来审理这个案子。大家注意,讲到这的时候你觉得这个事跟欧阳修有关系吗?没关系啊,这半天欧阳

修的名字还没出来呢。当时的开封府知府杨日严一看到这案子特别兴奋,为什么特别兴奋啊,杨日严原来

在益州,就是现在的成都,做市长的时候,因为贪污,欧阳修弹劾过他。他一接到这个案子一看,这跟欧

阳修有关系,很兴奋,下令严加拷问,一定要问出点什么来。你想啊,这个张氏她就是一个很普通的家庭

妇女,她哪儿见过什么世面呀,要不是因为被抓起来了,她这辈子可能都不会到开封府来,她哪儿见过这

种阵势啊。严刑拷问之后,这位张氏慌慌张张,非常地惊惧,可能自己都不知道说了些什么,言谈之间就

说到了她还没有出嫁之前,在欧阳修的家里边和欧阳修之间有一些模模糊糊的事情,说了很多很难听的污

秽的话,这杨日严如获至宝,做梦都没想到能问出这个来,他就想以欧阳修与这个张氏通奸并且企图霸占

张氏的财产为名,向朝廷提出诉讼。

可是当时的审理,具体审理这个案件的官员不这么认为,觉得这个事退一万步讲即便是这个张氏跟

欧阳修有这种不干不净的关系,也与本案无关,因为我这案子首先审的不是这个。这个主审的法官他认为:

第一,现在突然冒出来一个张氏与欧阳修之间有不干不净的关系这层意思,与本案无关。本案主审的是张

氏与那位仆人之间的奸情。第二,张氏一介女流,在严厉的拷问之下,神情慌张、语不成句,脑子都不清

来,你发现没有,我讲到这儿的时候就要做一个很大的套子,给你勒到脖子上,拉得紧紧的,只等最后的

致命一击,你就咽气了,这案子就成了死案子了。可他做梦都没想到,这王昭明虽则是个宦官,原来跟欧

阳修也有点不痛快,可是这人是一个非常耿直公正的人,他一看这个案子,心里就很明白了。苏安世就跟

他商量,因为苏安世跟他心里都很清楚,宰相为什么派他们俩来。宰相想要最后把这案子判成什么样,那

很清楚。苏安世就跟他商量说怎么办,要不然随便弄一套档案,就把这案子按照宰相的意图就办了,这不

就算了吗?挺好。跟他商量,王昭明说皇上派我来监督判案,可要秉公断案,彰显正义,你怎么能随便罗

织罪名呢?不行。他又接着说,我在皇帝的身边经常随侍,皇上三天两头地夸欧阳修怎么能干,怎么有才

华,现在你这么说,不就是想跟着宰相的意思走吗?好,你要是现在根据宰相的意图把欧阳修定了罪,回

头等这案子要翻过来,哪一天要是给平反了,要昭雪了,我告诉你,我王昭明吃罪不起,我担不起这责任。

苏安世虽然有点苟且,但这人还算有点良心,他想了想觉得此事干系重大,不敢轻易地按照宰相的意图就

定了欧阳修跟张氏之间有通奸之情。最后怎么办呢?最后就说,抓住一条罪证,说欧阳修用张氏的钱购买

了田产,却把它归到了欧阳氏的门下,就是你这儿有问题,你这么做就有点侵吞别人财产的意思,以这个

罪名起诉。

【画外音】:宰相贾昌朝等人以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伎俩,罗织出欧阳修侵占财产这种莫须有的罪

名,而宋仁宗迫于宰相等人的压力,做出了罢黜欧阳修原有官职,将其贬为滁州知州的最终判决。从二十

四岁考中进士步入仕途至今欧阳修已经在政坛上拼搏了十五个年头怀着落寞的心情来到安徽滁州的他,

会向宋仁宗怎样抒发心中的不平与愤懑呢?

是虎口夺食吗?所以这是不是一个绯闻事件呢,表面看来是,但它根底里头肯定隐藏着更大的背景。你如

果不了解这个背景,不了解这里边的秘密,那个《醉翁亭记》你就只能在醉态中理解它,你永远不可能知

道醒了以后的醉翁是什么样子。谢谢大家。

【下期预告】:在北宋政坛上已经小有名气的欧阳修因为写了一封义正言辞的信,却莫名其妙地背

上了不白之冤,被贬往了穷乡僻壤,这其中究竟隐含着怎样的秘密呢?年轻的欧阳修会怎样对待这次人生

挫折?敬请关注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康震教授主讲的《唐宋八大家》《欧阳修》第二集《偏向虎山行》。

(二)偏向虎山行

欧阳修在政坛上的发展历尽坎坷,四十岁的时候,因为一场不明不白的通奸案而被贬往滁州,不过

如果仔细地分析这场案件的来龙去脉,我们就会发现,这起案件的背后隐藏着一个巨大的黑幕,一个强劲

的敌手。那么这个黑幕究竟是什么?这个敌手究竟又是谁呢?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康震老

师继续精彩解读系列节目《唐宋八大家》之《欧阳修》第二集《偏向虎山行》,敬请关注。

【康震】:上一集我们讲到,说欧阳修写了一篇《醉翁亭记》,他不是自己主动跑到滁州去写这个

亭记的,是因为被贬去的,他为什么被贬去了呢?是因为有人告他,告他有不正当的关系。我们对这件事

情,从头到尾如果捋一遍的话就会发现一个很奇特的现象,就是在审理欧阳修这个案子的过程当中,每一

个环节,人员的安排,都是精心策划的,这里边肯定有一个很大的背景,深藏的背景,像一个黑幕一样。

我们得把这个黑幕揭开,你才能看到事情的真相。

那么关于这个事件的黑幕到底是什么呢?这就得从头上说起,你不追踪溯源,道理就讲不明白。我

们知道在欧阳修做官的时候,是北宋王朝建立已经有七十多年的时间。北宋王朝建立之后因为吸取唐朝灭

亡的教训,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其中一个最核心的措施是什么呢?就是把天下的兵权、财权、政权都紧

紧地握在中央的手中,这样的中央集权带来的好处就是维持政权的稳定统一。应该承认北宋建立之后由于

实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好的政策,社会经济是繁荣的,文化教育是昌明的。但是凡事有一利就必有一弊,

在欧阳修的时代北宋王朝最主要的重大弊端体现在哪儿呢?叫做三冗两积。什么叫三冗呢?就是冗费、

冗兵、冗官。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国家财政的支出太大了,几乎每年都是巨大的财政赤字。第二,官员太多

了,国家大笔的金钱养了庞大的官僚体制。第三,养的兵太多了。由于是冗兵、冗费和冗官,就在官场上

形成了一种很不好的习气,得过且过,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蝇营狗苟、不求进取。

由于冗费、冗兵、冗官,就带来了两积:积贫、积弱。这个所谓的积贫是什么呢?是国家每年本来有大

量的财政收入,但是由于这些收入都支出到了养兵和养庞大的官僚群体的身上,所以整个来讲,老百姓收

的不大,开宗明义就跟你说这官就不大,不大怎么办呢,他说;谏官虽卑,与宰相等。”——欧阳修【上

范司谏书】

就是这虽然是一个七品官,但是它跟宰相的职责一样重大。为什么呢,因为宰相跟皇上之间商量朝

政,皇上说是的,宰相可以说不是。皇上说可以的,宰相可以说不可以。因为宰相是要跟皇上议论朝政,

他可以否决皇帝的意见。他说谏官怎么样呢,谏官是皇帝说可能的,谏官说不可以。皇帝说可以执行的,

谏官也可以阻挡。因为谏官的职责所系,就是这样。所以他认为你虽然是个小小的谏官,但你的职责你的

重要性跟宰相一般大。你想当时范仲淹才刚当谏官没几天,欧阳修笔锋一转接着就说,我看您在这个位置

上待了一段时间了,还没有任何的举动,我不禁发生怀疑,您究竟称不称职?您究竟适不适合担任这个职

务?您究竟要干什么,能干什么?我为什么讲这一块呢,就是你得看他跟范仲淹的关系,不是那种范仲淹

提升了、做了官了,就去拍马屁,而是对范仲淹有要求。范仲淹比他大十七八岁呢。那也就是说在改革朝

政这个问题上欧阳修和范仲淹是心心相印的。

三年以后,皇上又任命范仲淹做了天章阁待制,这是个什么官?这是个四品官。这个官更重要,负

责起草诏书,而且是皇帝御用的政治顾问。那就是说宋仁宗决心要推行改革变法,要重用范仲淹。当时欧

阳修做了个什么官呢,欧阳修也提拔了,做馆阁校勘。这又是个什么官职啊?咱们说白了,就是负责收集、

整理、编纂皇家图书馆的一些重要的书籍和文件。我告诉大家,欧阳修这个官非常重要,为什么很重要?

在宋代最大的两个官是什么官呢,一个是宰相,一个是枢密使。宰相负责政务,枢密使负责军务。而要做

宰相和枢密使,这个人选从哪选呢,一般是从两制里边选。所谓两制,一个是翰林学士,一个是中书舍人。

这两个官都是负责为皇上起草诏书的。两制的人选从哪儿选呢?就从这馆阁里边选,就是我刚才说的欧阳

修所担任的这个职务里边选。欧阳修自己回忆说,北宋一朝,凡是做了宰相和枢密使的,十有八九从两制

中出,而两制当中,十有八九都是从哪儿出呢,从馆阁中出。听明白了吧?这可是一个高级预备队的位置。

可是范仲淹做了天章阁待制以后,有一个人就发了慌了,这个人是谁啊?是当朝的宰相吕夷简。吕夷简做

仲淹贬出京城并且严令百官不得再议论此事改革派与保守派的第一个回合斗争以保守派的胜利而告终。

那么,面对如此险恶的政治环境,与范仲淹志同道合的欧阳修,难道也会选择沉默吗?

【康震】:在这样的一种黑暗的情况下,并不是所有的官员都把嘴巴闭起来不吭声。当时有一位官

员叫王质,因为范仲淹被贬他要走嘛,别人都不敢给他送行,这位王质是条汉子,他还不是送行的问题,

他就到范仲淹家去喝酒,他还在范仲淹家专门住了几天,别人就跟他说,哎哟喂,你还跑他们家去,喝点

酒也就算了,你还住在他们家,我告诉你到时候给你告一个党祸,你可就倒大霉了。王质回答说什么,说

我不怕,范仲淹是个君子,做事坦荡荡,我如果做了他的党人,我跟他如果是朋党,我还荣幸呢。如果有

人把我跟范仲淹谈的朝政的事报告给皇帝,我觉得好,我正愁皇上听不到我们的议论呢。当时还有一位官

员叫余靖,他就跟皇帝说,范仲淹只不过是说了一些真话,给朝政提了些意见,您爱听不听那您的事,可

没必要给他定罪呀,你干嘛把他贬了,这不是太平盛世的为政之道啊。还有一位官员叫尹洙,这说得更厉

害,说我跟范仲淹是好朋友,我们俩是亦师亦友的关系,既然他是朋党,我也算一个,您就把我贬了吧。

这就好,十天之内,范仲淹被贬,余靖被贬,尹洙也被贬,这标明着什么?标明着朝政的改革遇到了巨大

得您不是个君子,您是个真正的小人,不然所有这一切疑问都无法获得解答。您只有是小人了,我对您的

所有的了解和判断才能落实。

【画外音】:欧阳修虽比范仲淹小十八岁,两人却是忘年之交,他们在政治上是、诤友,在文

章学问上是同道、挚友。当范仲淹乘风破浪之时,欧阳修为他摇旗助阵;当范仲淹徘徊犹豫之时,欧阳修

对他提出尖锐的批评;当范仲淹遭到污蔑陷害之时,欧阳修又会挺身而出为他打抱不平。这次自然也不例

外,在这篇著名的《与高司谏书》中,欧阳修对高若讷的质疑与抨击,如山呼海啸、狂风暴雨,一发不可

收拾,好似一连串猛烈的组合拳,打得对手毫无招架之功,欧阳修还顺手送给高若讷一个标志性的称号,

这称号像一柄利剑,将高若讷牢牢地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那么,这个独特的称号究竟是什么呢?

【康震】:大家可能说,欧阳修这么说是不是有点太刻薄。人家老高本来就是谏官,谏官嘛,他就

对文武百官都会有自己的考量,有自己的建议,有自己的看法,对不对?范仲淹可能这件事情做得好,另

令百官言事,您就应该站出来说这件事情,您藏着猫着就不说,您藏着猫着不说呢,可是有一点,您还有

脸去见百官,还在士大夫中间蹿来蹿去的,这就是羞耻,您都不知道人间有羞耻这样的事情,如果将来历

史记载了这个事件,那您就被记载到历史当中成为耻辱的象征了,耻辱的不是你老高啊,耻辱的是我们宋

代出了你这样的谏官,那是我们宋代的耻辱啊!您到底有没有廉耻之心呢?欧阳修确实是一等的文章高

手,他非得等老高自己承认自己确实有廉耻之心,可能才能松口。

最后他说什么?他说其实我对你还是有希望的,您要是还是个谏官的样子,您就把您的声音发出来,

凭公而论地说出您的见解,您要是还是什么都不说,您要是认为范仲淹(被)贬得还是对的,那有一样,

我今天跟您说的这些话,您都可以马上报告给皇上,报告给朝廷,您带着这封信,我的信,去见皇上、去

见文武百官,这样的话呢,我的罪过就让天子能看到,让皇上把我杀了,然后范仲淹也被贬了,这也是你

谏官的一大作用啊,您总算发挥作用了,我等了你很久了、你不发挥作用,现在给你最后一个机会,就是

把我今天给你写的信、把我给你说的话都报告上去,这么长时间了,您总该尽一次职责吧?

最后末末了、末末了,欧阳修说那天在余靖家气死我了,本来当时就想跟您论个曲直,实在是人太

多。现在好了,回来了,我跟您写这封信,废话我就不多说了,就这样吧,再拜。

【画外音】:《与高司谏书》也许是欧阳修青年时代最有轰动效应的一篇文章了,三十岁的欧阳修

血气方刚、嫉恶如仇,愤怒的情绪化作咄咄逼人的气势,仿佛一记又一记的重拳打得对手喘不过气来。不

过,重拳虽然打得痛快淋漓,后果也是非常严重的,宋仁宗早已下达旨意,百官不得再妄议范仲淹一事,

了他被贬滁州写了《醉翁亭记》,我们一直弄不清楚他醉在什么地方,他为什么要把自己灌醉,为什么给

自己起名字叫醉翁这个别号,因为他所有的人生,政治人生还没有完全展开,他的政治进取之路还没有

完全展开,他打老虎的行动还没有完全展开,等到完全展开之后,那些狮子老虎才开始对他围攻,所以在

接下来的路里边,我们才要真正地看一看,欧阳修这个年轻的醉翁他是怎么在仕途上走下去的,他又是

怎么打老虎的,他又是怎么动别人的奶酪的。谢谢大家。

【下期预告】:血气方刚的欧阳修因为越职言事被贬夷陵,他是否会因此意志消沉,年纪轻轻的他

究竟动了谁的奶酪?当政治改革运动再次风起云涌之时,欧阳修又将扮演怎样的角色?敬请关注北京师范

大学文学院康震教授主讲的《唐宋八大家》之《欧阳修》第三集《他动了谁的奶酪》。

(三)他动了谁的奶酪

【画外音】:三十岁的欧阳修血气方刚、嫉恶如仇,为了给范仲淹打抱不平,他愤笔写下言辞激烈

的《与高司谏书》,从而得罪了朝廷,被贬到遥远的湖北夷陵担任县令,经过一百多天,五千多里的长途

跋涉,欧阳修带着家人来到了夷陵,在这穷乡僻壤之地,欧阳修将会有怎样的表现呢?他的政治前途将会

有怎样的改变呢?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康震继续精彩解读系列节目《唐宋八大家》之《欧

阳修》第三集《他动了谁的奶酪》。

【康震】:上一次我们说到,欧阳修看到谏官右司谏高若讷在公开的场合诋毁范仲淹,他非常地气

愤,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他就给高若讷高司谏写了一封公开信,指出他是君子之贼,是典型的小人。因

为这个原因,欧阳修被贬到夷陵做了县令。这一年欧阳修刚刚三十岁。欧阳修虽然这次被贬,但他的情绪

一点都没有受影响,他不但没有消沉,没有绝望,而且对自己所做的事情非常地骄傲,非常地自豪,何以

为证呢?他在给朋友的信中是这么说的:五六十年来,天生此辈,沉默畏慎,布在世间,相师成风。忽见

吾辈作此事,下至灶门老婢,亦相惊怪,交口议之。”——欧阳修【与尹师鲁第一书】

这五六十年来,人们的作派就都变了,为什么呢?胆小谨慎,害怕惹是非,不敢说真话,害怕枪打

出头鸟。结果我的这种作派,或者说我们这一次的作派,看见坏人坏事就要发出声音,看见坏人坏事就要

跟他做斗争,这样一种惊世骇俗的举动,就连在那个灶火门口给人家烧火做饭的老太太都感觉到非常地震

惊。那意思就是说连一般的老百姓都觉得很奇怪,怎么就蹿出这么一个年轻人,胆子这么大,敢给当时的

谏官写这样一封公开信,表明自己的立场,公开自己批评的态度。欧阳修讲这个事情的时候他是很骄傲的、

很自豪的,觉得一件天大的好事。我们都还记得原来韩愈被贬潮州,贬之前给皇上写一封信,上一道

奏章,说不应该尊奉佛法,佛法如何如何不好,义正词严啊,说的是慷慨激昂,结果被贬之后呢,看到潮

州的环境如此地恶劣,马上给皇上上一道表章,说自己身体如何不好,环境如何恶劣,希望皇帝能够原谅

自己以前的作为希望皇帝能够照顾到自己现在这样一种穷愁的状况言辞之间颇有一些摇尾乞怜的状态。

欧阳修对这个作派很看不上,他同样在给朋友的信里边是这么说的:每见前世有名人,当论事时,感激不

避诛死,真若知义者,及到贬所,则戚戚怨嗟,有不堪之穷愁形于文字,其心欢戚无异庸人,虽韩文公不

免此累,用此戒安道慎勿作戚戚之文。”——欧阳修【与尹师鲁第一书】

大家说一个三十岁的人怎么会有这样的一种这么阳光这么乐观的心态呢?说起来原因其实很复杂,

首先当然是人年轻,年轻人嘛,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那八九点钟的太阳是喷薄欲出,充满了希望,但这

还不是最主要的。有人说他性格开朗,这也不是最主要的。有一个最核心的因素,是欧阳修目光远大,何

以叫做目光远大?就是欧阳修的这次被贬并不意味着这一次的政治改革运动走向了终结,恰恰相反,是改

革运动的又一次开始,大家说那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实际上说起来,当时的宋仁宗虽然只有二十多岁,但

他看到了朝政的诸多弊端,所以他要下大决心,就要改革朝政,但是毕竟他刚刚亲政不久,各方面的关系

还没有理顺,各方面的人事的调整还没有完成,所以在这个时候,范仲淹、欧阳修等这批年轻人力行改革

这是对的,这没错,但是当他们触犯到了庞大的保守势力的时候,这个年轻的皇帝有时候也有点摆不平,

为了不一开始就把事情全部搞砸了,他不得不做出权宜之计,怎么办呢,当两个拳头开始发生冲突的时候,

让另外一个拳头暂时先撤退,那你剩下这个拳头没有目标了,你这个斗争,这种斗争的状态就会慢慢地停

歇下来,这是一个权宜之计,但是宋仁宗下决心要搞改革,这一点是完全没有变的。

所以我给大家说啊,一个人被贬了,一个人在政治上、在生活上遇到了挫折和不顺意的事情的时候,

我们经常说这个人能保持一个很良好的心态,一个乐观的心态,没错,有时候跟这个人的性格有关系,跟

他的修养有关系,但最核心的一点是他要看到这个事物发展的本质,什么叫事物发展的本质呢,就是欧阳

修在当时审时度势之后,他肯定认为他的这次被贬包括范仲淹等人的被贬,都是暂时的,因为他看到朝政

的改革是大势所趋,所以他一点都不颓丧,一点也不绝望,一点也不悲伤,反而以一种非常积极的、阳光

的这样一种姿态在等待着下一次的机会。我给大家说,很少有人在被贬之后能保持这样的心态。所以我们

说智慧、审时度势、认清事物发展的本质和它的发展趋势,这是一个人保持乐观和通达心态的一个根本的

原因所在。年纪轻轻的看得比较远,年纪轻轻的看得比较全面,所以,暂时的被贬并不在乎。

【画外音】:以超前的目光对待不平,以阳光的心态对待挫折,远离京城千里之外的欧阳修熬过了

哲学是什么呢?把苟且偷安当作稳定,把回避诽谤当作智慧。那么朝臣们都一直认为,吕夷简的这个位置

应该让出来。大老虎一旦被赶走,小老虎们就纷纷地败逃。

大家听了半天可能会说这个吕夷简,好像朝政不改革就坏在吕夷简一个人身上。事情其实没那么简

单,我跟大家说这个吕夷简也不是个坏人,这人其实挺好的。自从宋仁宗登上皇帝的宝座之后,他就一直

做宰相,他在任用官员,维持国内稳定,维持边疆安定方面也做了很大的贡献。说句实在话,范仲淹的重

用,跟他还有很大的关系。

他最主要的问题是在什么地方,就是这个人他做宰相的时间太长了,做宰相时间长了之后,他就形

成了一个庞大的关系网。他自己推动不了改革不说,别人要推动改革,那么就会触及到这个庞大的关系网。

不是吕夷简本人道德品质败坏,也不是他能力坏,关键是什么呢,由他为首的形成的这样一种陈腐的、不

前进的、明哲保身的局面,是不能再维持下去了。这样一来你看在欧阳修的带动下,大家一拥而上。当时

吕夷简已经六十六岁了,终于告病告老,辞去了宰相的职务。

【画外音】:纲举目张,抓贼擒王,欧阳修正是看准了这个道理,才拉起了推到吕夷简的大旗,并

最终获得了成功。以范仲淹、欧阳修为首的改革派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欧阳修在这期间的《准迢言事上

书》、《本论》、《为君难》等一系列奏疏,成为改革派的重要思想武器,欧阳修本人也因此成为改革派

的重要代言人,为庆历三年拉开序幕的庆历新政做好了积极而充分的思想准备。当然,推动吕夷简罢相,

这个省的纪检小组的组长,然后我负责考核我属下的官员。这样讲,可能他有几个考虑,第一,他不想屋

下架屋,再设置更多的官职,避免重复。第二,我作为主管领导,我对我底下的下属比较了解,考核起来

方便。但是大家知道这有一个根本的弊端就是它其实就流于一句空话,大家都是多年的同事,我来考核你,

那最后肯定说他工作也还是不错的,为人也比较忠厚,各方面的成绩也还是比较突出,这些年来做了大量

的工作,表现不错,啪,给打一个红勾。这就是当时宰相府下达的指令,就是由转运使兼任按察使。欧阳

修一看这就急了,这哪儿成啊,那不,马上上疏皇上,说这样干是绝对不行的,为什么呢?

此等之人自当被劾,岂可更令按察?......不材者既不能举职,材者又不暇尽心,徒见空文,恐无实

效。”——欧阳修【论按察官吏第二状】

一语道破天机。说什么?很多转运使自己就是按察的对象,就有些省长他自己就不合格,他自己都

不合格,他拿上这个册子来考核自己下属?可能下属还有点能力的,让这没能力的一考,全都跟他一模一

样了。一个不合格的官员本身就是要被监察的对象、考核的对象,你让他再去考核别的官员,这不是耽误

的工夫更大吗?这是第一。第二,转运使里边,各级的地方首长里边有没有有才能的?有。这些有才能的

人他忙着治理地方,他没有那个闲暇工夫再去监察和考核官员,所以最后得一结论是庸才没有能力做好按

察的工作,干才没有精力和时间做好这项工作,那不就是一纸空文吗?所以欧阳修坚决要求独立地派出纪

检小组,独立地派出按察使,一定要把这件事情真正落到实处。换句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

想把这奶酪的格局根本地改变,需要锋利的刀叉,没有锋利的刀叉飞出来,没有锋利的刀叉叉在这奶酪上,

你这奶酪的格局根本无法改变。

【画外音】:在欧阳修看来,改革朝政当前的首要任务就是改革吏治,而改革吏治就是要改革当时

的人事制度。北宋建国至今已经八十多年,官场日渐因循懈怠、贪污腐化,要想大刀阔斧地改革谈何容易,

那么身为谏官的欧阳修将会如何上疏言事?在他的眼中改革的出发点要从哪里入手呢?

【康震】:说别人容易,说自己难。欧阳修先把自己变成一柄锋利的刀叉,他自己就先第一个飞出

来,他说你像年老体弱的、体弱多病的,这明摆着的事大家一看都能看见。说你看某某局长今年都六十多

了,浑身上下全都是毛病,算了吧,弄个离休退休算了,这是明摆着的事。贪赃枉法的一旦查出来那肯定

是国法难容啊。偏偏就这不材之人是最难暴露出来的,为什么呢?欧阳修说了,

第一,他们是潜伏的危害,这些人能力不大,个性不强,好处没有,坏处又不是很大,你要他干起

工作来既不冒头也不落后,明哲保身,但求无过,就好像埋在一块菜地里头,既不是长出来特高的,也不

是特低的,你永远都不知道他的特点是什么,这样的人当了一省之长,一省的工作跟着倒退。当了县长,

一县的老百姓跟着窝囊。所以他认为这样的人对于朝政是一种根本的危害,是大祸根,第一点。

第二,他们是一些无能的贪官,他说怎么还有无能的贪官呢?就是这批人既没胆量也没能力去贪赃

枉法,因为他本来能力就不强,他又没坏到那个程度,可你要说好呢,他也没好到哪儿去,所以他只能把

自己给保护住,可是对于底下的贪赃枉法的现象,他就是视而不见,甚至是根本就没有能力去发现,更没

有胆量去纠察,所以在这种人的统辖之下,一个地方、一个方面的工作那肯定是贪官成群,所以欧阳修说

不材之人最为可恶。

我跟您说,纠察不材之人这口号提出来,那可要得罪绝大多数的人。因为很多做官的人就是靠着

才在官场上立住了脚跟你太有才了人家嫉贤妒能,早把你一刀砍下去了你贪赃枉法做得太过分了,

官场也不容你。他这不材就是最有才,正所谓的无用方为大用。你想,你点了这批人的卯,他们能跟你

过得去吗?

我告诉你,欧阳修胆子大着呢,他不光是说不材之人,他还在奏章里边公开点名,从地方一溜点到

中央上去,他先说,有两个不材之人我必须得说,一个是金州知州王茂先,还有一个是河南邓州下属的顺

阳县的县令叫李正已。他说这两个人是典型的又昏庸有无才的人,可恶至极了。他举了一个例子,什么例

子呢,当时有一支贼兵,首领叫张海,打家劫舍,打家劫舍先打到金州,金州的这王市长也不知道怎么稀

里糊涂把城门打开就给让进来了到了城里头以后把老百姓的东西洗掠一空然后转战又到了顺阳县县里,

这顺阳县的李县令做得更绝,敲锣打鼓地欢迎进到城里头,然后给他们大摆筵席共同庆祝,也不知道他庆

祝什么,庆祝完了之后又让他们都睡在县衙里边,等于说一个县长把当时称之为乱军贼人的人热烈欢迎到

城里头来,欢迎进来之后在县委招待所招待他们吃喝,吃喝完了以后又安排到招待所里住下,第二天早上

让他们再进行抢掠。这不但是无能的问题,而且是绝对可恶,最可恶的是什么呢,这俩人的上级领导本来

早就应该在半年之前按察他们纠察他们,那要当时纠察出来,安排一个有能力的人,怎么会发生这种可笑

的问题呢?这不但是可笑而且是无耻,不但是无耻,而且对大宋王朝来讲这简直是耻辱啊。他说这就是所

谓的不材之人的危害。

【画外音】:北宋王朝自宋太祖赵匡胤建国以来,实行文人政治,对文臣采取极为宽宥的政策,这

样一方面巩固了中央集权制的统治,另一方面也导致对官员的放纵,贪污腐化、因循懈怠逐渐成为官场主

流,欧阳修所提到的不材之人正是这种背景下的产物,在欧阳修看来,地方上的不材之人要铲除,中央

不材之人更是要不得,那么,除恶务尽的欧阳修这次将会对谁开火呢?

【康震】:他还点了中央的官员,刚才说那吕夷简,吕夷简的根子深了,吕夷简有一个亲信心腹叫

李淑,这个人是臭名远扬,就这四个字就够了不需要再更多地描述他了,就是臭名远扬。也不知道是什么

原因,宋仁宗把这个人提拔到自己身边做了翰林侍读学士,这是什么官啊,专门负责给皇上讲解经史经书

的,就等于说做了皇上的老师。欧阳修一听这个头都大了,他给皇上上疏,马上上疏,说什么呢,说这人

绝对不能用,有这么几条理由:

第一,李淑此人道德败坏,奸佞之臣,天下尽知之。现在你把他提拔到自己身边做这么重要的职务,

那是皇帝身边的近侍之臣,您到底要干什么,我不知道您把这个人提拔到你身边要干什么,这是第一。

第二,听说您提拔他是因为他有文采,我告诉您,做大臣的最重要的是德和行,有没有文采那都是

根本没关系的。

第三,退一万步讲,天下就没有文采,您要发布诏书,写出来的文字照样很纯朴很率直,那不也挺

好的吗?不需要文采。

第四,像李淑这样的人,在地方做官,为害一方。到朝廷做官,为害天下。

这得罪几个人?你把李淑是肯定得罪了,李淑背后那老头你也得罪了。欧阳修不怕,直接上疏就点

名。宋仁宗脑子还算清楚啊,他同意了,他说那就算了,把这个人外放到寿州,安徽寿州做知州,这不挺

好吗?事情很奇怪你知道吗,本来皇帝要把他外放到寿州去做知州,可是这个事让宰相府给按下来了。

这块要给大家说一些体制方面的问题了,宋仁宗时期凡是皇帝的诏命,比方说我是皇帝,今天我有

个什么命令、我有个什么想法,我要付诸实行,对不起,您这想法得先送到中书门下,就是现在的国务院

办公厅,得要宰相们会商之后认为确实可行,然后这个所谓的诏书得从中书门下发出。为什么要这样规定

而阻挡您的意志,这无疑是让您的声誉受损,所以希望皇帝能够三思。就这样反复地一追到底,又拖了十

多天,这李淑才被外放寿州。

你看我刚才讲了,欧阳修说了,改革朝政当前的首要任务是改革吏治,改革吏治就是改革当时的行

政官员人事制度,而改革官员制度就那四类人,四类人里头最可恶的是不材之人,他不但点出了不材之

,而且他亲自查出在地方上和在中央上哪些人是不对的,可是你看每当他前进一步的时候,就有很大的

阻力过来,他又不断地推开阻力,然后又有新的阻力过来,这还是皇上给他撑腰,尚且如此,所以当时的

改革的阻力是非常大的。

【画外音】:从庆历二年到三年,仅仅一年的时间,支持改革的一批官员得到迅速的提拔,范仲淹

被任命为参知政事,欧阳修被任命为右正言知制诰,朝廷的一系列人事变动和改革举措的推出,昭示着宋

仁宗奋然求治的革新意愿。朝野上下一大批关心国运、富有社会政治热情的士大夫无不为之欢欣鼓舞,一

个叫石介的文人,以一首激情澎湃的长诗来歌颂这场空前的改革运动,欧阳修等人认为像石介这样坚定拥

护改革的猛将理应得到重用,因此决定联名上疏,推荐石介担任谏官,可是这一提议却遭到了范仲淹的坚

决反对,那么范仲淹为什么要这样做?难道改革派内部出现了矛盾吗?

【康震】:当时范仲淹、欧阳修他们这是一个团队,这个团队里边大多都是年轻人。有一个人,姓

石名介。这个人是什么官职呢,叫国子监直讲,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京师大学堂的教授,是个诗人,也是个

散文家。他就写了一首四言的长诗,这首诗一共一百九十句九百六十个字,名字叫做《庆历圣德颂》,就

是歌颂庆历新政的伟大的、宏伟的局面。在这首长诗里边他就表达两个意思:第一,改革是伟大的,推动

改革参与改革的范仲淹等人都像圣人一样,光辉明亮。凡是阻挡改革的保守的势力都是妖魔鬼怪。措辞非

常地锋利、非常地激烈。

这首诗在当时影响特别大,影响大到什么程度?这会儿,我们大家熟悉的苏轼苏东坡,那时候还是

小小苏呢,才八岁,在遥远的四川眉山,他通过自己的老师就看到了这首诗,从此在苏轼幼小的心灵里边

就记住了范仲淹、欧阳修等这些光辉的名字,你就看着诗当时影响有多么大。

影响很大,欧阳修等人看了非常高兴,觉得斗志更加旺盛,更加昂扬,他们决定联名向朝廷推荐石

介,让他担任更重要的官职。可是范仲淹看到这首诗之后,有着你绝对想不到的反应,范仲淹看到这首诗

之后,给自己的朋友说:为此怪鬼辈坏之也”——袁褧【枫窗小牍】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康震教授为您精彩讲述系列节目《唐宋八大家》之《欧阳修》第四集《提

前开始的决战》。

【康震】:上一讲我们说到范仲淹和欧阳修他们推动的庆历新政的改革运动进行得是如日中天、如

火如荼,他们这个改革的这些大臣们热情高涨,宋仁宗对他们也是全力地支持。趁着这个热乎劲儿啊,当

时有一位国子监的直讲,相当于我们现在京师大学堂的这些教授,叫石介,写了一首四言长诗,长达九百

多字将近一千字的一首长诗,叫《庆历圣德颂》。大家看了这个诗都很高兴啊,非常振奋,特别是欧阳修

等人看到这个诗之后非常地振奋,就约好了要共同举荐石介,给他以更重要的职务。但是我说了,改革运

动的领袖范仲淹看到这首诗之后,反而是紧皱眉头、忧心忡忡,说什么呢?为此怪鬼辈坏之矣。就是我

们改革的大事、大业要坏在这样的怪人手里了,要坏在这样不懂规矩的人手里了。当时还有一位重臣叫韩

琦,这跟范仲淹在改革运动当中是属于平起平坐的领袖级的人物,看了这诗也说天下事不可如此,必坏。

天下大事、国家的大事怎么能这样意气用事呢?这样是要坏我们的大事的。

改革是什么?改革在某种程度上那就是革命,革谁的命啊?革旧体制的命,革旧体制底下培养起来

的、那些因循守旧的保守派的命。说具体点,就是你在这个位置上,我就要把你革下去换新人。那改革运

动一旦推进起来绝对是雷厉风行,绝对不是走走过场、摆摆样子,花拳绣腿一番就完事的,那是狂风暴雨。

范仲淹作为革新的领袖,他对这一切的局面了解得是非常的清楚,要从事一项改革运动,必须要把统一战

线一直划到敌对势力的脚跟底下,要让我们的势力最大化,要让敌对势力最小化,这个改革运动你才能够

成功。改革运动不能树敌越来越多,而应该是什么呢,而是进入朋友的圈子的人应该越来越多,这个运动

这个工作才能够最后赢得胜利,这是一个基本的法则。

所以他看了这个诗,你说他能不着急吗?这样的诗不但不能够成为推动改革的推动力,反而会成为

阻碍力,他不但不会给改革运动以加速度,反而会减缓它的速度。换句话说,好心净办些坏事,本来是要

推他的,却阻碍了它。

【画外音】:为了消除皇帝的疑虑,范仲淹对朋党之名进行了有力的辩驳,但要想让皇帝彻底放心,

就必须再接再厉,从根本上解决朋党的分类问题,从理论上证明谁是君子谁是小人,欧阳修责无旁贷,

立即以笔为枪、冲锋陷阵,那么欧阳修能说服疑心重重的皇帝吗?革新派能在这第一回合的文斗中获胜

吗?

【康震】:欧阳修在当时就写了著名的《朋党论》,专门论述这个问题,劈头第一句话就说:臣闻

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欧阳修【朋党论】

告诉你啊皇上,朋党这档子事从古到今就有,没什么稀奇的,关键是您作为皇上,您的眼睛够不够

亮,能不能分辨得清哪一种是君子之党,哪一种是小人之朋,他告诉皇上这有重大区别,怎么个重大区别

呢?就君子之朋是怎么朋的呢?他说君子结为朋党他们依据的是道义,奉行的是忠信,爱惜的是名誉和气

节,而最后要报效的是国家。小人呢,结成朋党,他们主要是看重的钱财和利禄。

周王是一条心,所以周就兴盛。他说你要从历史上看最干净的莫过于商纣时代,连一个朋党都找不着,但

是最糟糕的也是他这个时代。你要从历史上来看朋党最大的时候就是在周武王的时候,但是他那个大朋党

它团结凝聚了人心,并且这人心是跟谁在一起的,是跟国家的心跟皇上的心在一起的,所以朋党虽大,好

处愈多。你看他有自己的立论,他还有从历史的渊源上给你澄清,所以他最后告诫皇帝说你就只需要做一

件工作就行了,你得认清谁是小人党,你得认清谁是君子党,像我们这样的那就是君子党,你得扶持君子

党,你得支持君子党。

其实咱们说白了,你说范仲淹那时候是不是结党?真的是结党了。蓝元震说的一点都没有错,他说

的是一个客观事实,你要是不顾这个客观事实,你矢口否认说我没有结党,我们不是一拨的,我们之间没

有任何关系,那是无法遮人耳目的,看得清清楚楚的。所以对待对手的这种进攻,你得采取什么呢,你不

能回避这个问题,但是你得使用像太极拳一样的,什么呢,四两拨千斤的功夫,什么叫四两拨千斤的功夫,

他说你是朋党,没错我是朋党,但是呢,我可以转换朋党的概念啊,你光说是凡是一说到朋党就噤若寒蝉,

就吓得不得了?我告诉你天底下朋党类型很多,你是小人朋党,跟皇上不一条心的,我们是君子的朋党。

这个概念只要一转换,马上问题的重心就变了,那然后对方的拳打过来的越重,你回击给他的力量就越大,

这叫借力发力。你看,人家都说一支笔顶过千军万马,这话一点不错,欧阳修这是关键时刻,这一篇文章

一出击,就把宋仁宗打得就不得不服,宋仁宗在这个问题上就没有再纠缠,但是你要知道这是文斗啊,

文斗斗不过了还有别的斗法呢,还有阴斗,阴险的阴。

【画外音】:在第一回合文斗中败下阵来的保守派绝不会主动投降,双方第二回合的交战很快就开

始了,保守派的阴斗到底能阴险到什么程度,范仲淹、欧阳修和他们的革新派还能不能取得第二回合的胜

利呢?

【康震】:当时的亳州知州叫夏竦,这个人原来是枢密使,后来革新运动开始之后就把他从这个位

置上扒拉下来了,他一直怀恨在心。他最恨的是谁呀,就是这个石介,因为石介在那首诗里头,等于是公

开地骂了他。

夏竦专门请了僧人和道士在家里头做法会,祈祷神灵早一天能除掉这石介。他家里头还放了一个小

牌位,上面写了夙世冤家石介,就是我跟你这就是没完没了了,我前辈子、后辈子、这辈子我都跟你是

冤家对头,就想要除掉这石介,那怎么才能除掉这个石介呢?他就要利用石介的这个性格上的缺点,人是

非常地激昂慷慨,但是处理事情比较马虎大意。夏竦这个人是非常阴险狡诈的,可是你知道吗?这个是杰

出的古文字学家,他对于书法、对于文字结构的研究是特别地精深,他想了一个特损的招,他手底下有一

个心腹的奴婢,女奴,长得特别地美貌,他就把这女奴派到石介的府里头去,她就是乔装打扮成一个没有

任何背景的、这么一个美貌的女子,到石介的府里边去,混到里边也做他的奴婢。石介哪知道这个情况啊,

那么这个女奴也很聪明也很美貌,她可能就取得了石介的信任,信任了以后她就可以接近石介的文件,石

介是官场的官员,他要写很多文件啊,她接触到这些文件之后,她干什么呢?在夏竦的指导下,她就开始

模仿石介的笔迹,石介曾经给当时的枢密使富弼写过一封信,在这封信里边他希望这个富弼担当起尹周

的职责。

什么叫尹周的职责呢?那个指的是伊尹,伊尹是什么呢,伊尹是当时商、就是商国、商朝时候

的一个大夫,他辅佐商的第四个皇帝太甲。指的是谁呢,周公旦,周公旦我们知道他辅佐的是谁呢,

周成王。这个尹周之事一般就指的是作为顾命大臣、辅佐大臣,用来辅佐年纪比较年轻的皇帝。

他给富弼写这封信的本意是什么呢?就是说宋仁宗当时年龄比较小,希望富弼能够像当年的伊尹一

样、周公旦一样辅佐宋仁宗。这本来也没什么,可是这个女奴她这字可是练得越来越像了,等她练成了以

后她就模仿石介的笔迹写这封信这不是写完信要留底稿的吗?她就把那个尹周改了一个字叫尹霍

就是霍元甲那个霍。

这一改有什么区别呢?我告诉你啊,这个伊尹是辅佐太甲来着,可后边我还没说呢,太甲荒淫无道,

伊尹做主把太甲给流放了,等于是大臣把皇上给流放了,流放三年之后,以观后效,发现这个太甲表现还

不错,就又重新把他扶到了皇帝位上,注意啊,这是伊尹。那指的是谁呢?指的是汉武帝时代的霍光,

也就是霍去病的弟弟,霍光受汉武帝的嘱托辅佐当时的皇帝汉昭帝,汉昭帝死了以后没有孩子,他就直接

把汉武帝的孙子刘贺扶为皇上,结果他还没当几天皇上呢,他就发现这个刘贺是个扶不起的阿斗,就当机

立断废了这个家伙,另扶了一位上来,就是后来的汉宣帝。这样大家听明白了吧,这伊尹和这霍光,这俩

要组合在一起,就是一个典型的辅佐大臣废了皇帝的这么一个历史事件。当然历史上对他俩的评价是正面

的,认为是忠臣,做得对,就该这么干。但你知道把那个尹周要是改成尹霍的话,这就是要命的事,那

意思是什么呢,就是说你要仿效伊尹和霍光的做法,怎么样呢,把这宋仁宗给废了,再立另外一个皇帝。

这奴婢做得比较周全,她除了把这信改了之外,她自己还起草伪造了一份石介代富弼起草的诏书,等于是

拟了一道伪诏,这个诏书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求要废掉宋仁宗,这招没点文字功底,字写得模仿得不像,还

真是做不了。

这个事一传出来之后,朝野震惊,因为这是大事啊,这等于要废了当今的圣上。宋仁宗虽然年轻,

但是不糊涂,宋仁宗本人对这事其实并不是太相信,因为他毕竟还是很了解自己提拔的这几位大臣,但是

你知道这个事一出来,它里边隐含的危险性是很大的,就是什么人才能想出这么要命的招,就是都敢在皇

上身上打主意。第一个待不住的就是富弼,虽然富弼什么事都没有,但他知道这一盆子脏水泼上来,要洗

的话怎么也得两三年才能洗干净,他可不愿意在这待着招人现眼,让皇上怀疑自己,算了吧,我还是别在

朝廷待着了,我到地方上去安安静静做个地方官算了,他自请外放。没过多久石介也被罢去了国子监的职

务也被外放。再紧接着范仲淹、欧阳修等人纷纷觉得不自安,就自个儿觉得待的这地儿太危险了、太险恶

了,这招太阴了,都害怕粘连上谋反的罪名。所以你看,那文斗斗不过的,那阴斗它就有结果,这一招特

别灵。

【画外音】:第一回合文斗革新派胜出,第二回阴斗保守派大获全胜,但政治革新不是下棋,也

不是体育比赛,而是你死我活的战争,因此,一比一的比分并不意味着双方平局,而是革新派败下阵来,

四散逃离,接下来有皇帝支持的范仲淹、欧阳修和他们的革新派还能不能绝地反击,第三回合的交战又会

是一种什么样的局面呢?

【康震】:那这样一来,你看范仲淹、欧阳修、富弼、石介等人纷纷离开中央,当时中央里头有就

剩下俩人了,一个是当时的宰相兼枢密使杜衍,还有一个枢密副使韩琦,就剩这俩人了,这就是当时硕果

仅存的两个革新派的领袖。

叫咱们想想就是说你斗得差不多也该歇歇,累不累啊,不行,这都是连续作战,好不容易把范仲淹

他们赶跑了,剩下这个杜衍,就盯得死死的,杜衍他们直接斗是斗不下来的,斗谁呀?斗杜衍的女婿,叫

苏舜钦,是宋代初期一个著名的诗人。盯来盯去就给盯出点缝来了,怎么回事啊?我们知道这个苏舜钦也

在朝廷里头做官,那么有一次他们这个官员,就等于是办公室的同事在一起聚会,聚会要吃饭,吃饭呢以

天就盯着你呢,盯着谁啊?盯的是苏舜钦,好了,两个罪名是成立的,第一,消费拿公款进行消费。第二,

这个王益柔原来也受过范仲淹的提拔。所以王益柔是什么呢,王益柔藐视君上、混乱纲常,甚至藐视圣人,

有人提出来把这个苏舜钦抓起来革职法办,把王益柔砍了,你说这是多大个事啊,就是一堆废纸和两句诗,

宋仁宗当时不明真相啊,连夜派出人去就把这俩人抓了。

还好我刚才说了,这不朝廷里头还剩俩人嘛,一个杜衍,一个是韩琦,杜衍当然没办法说什么话,

这里头有他女婿在里头,他能说什么,他得避嫌啊。韩琦就说了,韩琦说你看,就是这么一点事,只不过

是喝醉酒了写了两句诗,而且你要说办公用纸卖的钱说严重了是这么着,说的不严重了他也没什么,再者

说了,现在朝廷面临着这么多的大事,怎么偏偏这几位重臣就揪住这么件小事不放呢?他就觉得很奇怪,

他问皇上说,您就不觉得这里边是别有用意吗?昨天不究、前天不究,就今儿非得究这事,而且您就这么

点小事大动干戈,连夜派人把人抓起来,这是不是太有点不合乎常情?宋仁宗冷静下来一想觉得这事做得

也挺丢面子的,这什么好事不(好)抓,就抓这种小事。但是韩琦虽然力争,可是后来的判决结果还是非

常严厉的,苏舜钦革除公职,用现在说就是开除公职,永不续用,贬为一般老百姓,王益柔呢也被贬到边

远的州郡。

的时候,我们有特别的职权,是可以搜罗证据然后向朝廷提建议。现在我是个地方官,中央的情况我就不

一定很了解,我就不敢随便讲话,宋仁宗说不必有顾虑,尽管讲。非常地信任,对不对?让我们感觉到宋

仁宗还是非常地支持欧阳修包括范仲淹等这一批改革的人。

可是谁都没想到,欧阳修这边刚走了不过五六天的时间,宋仁宗就下达了一道诏书,这道诏书的内

容是什么呢,我用白话文给大家说一说,诏书的主要内容说,我,宋仁宗说朕听说古代的盛世大臣们聚集

在朝廷上的时候,从来都不会结为朋党,君王圣明,大臣们也非常地贤能,我希望我所在的这个朝政、我

所在的王朝也能达到上古时代那样一种贤明的王朝的水平,但是现在朝廷上上下下、大臣之间结党营私,

表面上是推荐人才,暗地里是贿赂、拉拢、勾结,沽名钓誉,有关部门应该严厉地查处这个事件。

大家一听这个不对啊,因为前边宋仁宗问过范仲淹,说君子也结党吗?范仲淹的回答说君子结党,

君子结党是以义结党,以国家利益结党,所以君子结的党结得越多越好,那后来欧阳修进一步地引申和论

证了这个观点,那就是说从古至今只要有政治、有朝廷、有大臣,都会有朋党,关键是看君子之朋还是小

人之党,小人之党越多国家越乱套,君子之党越多国家越受益。可是你现在看宋仁宗这番话,可以说是直

接针对的就是范仲淹和欧阳修的言论。那换句话说,在宋仁宗看来说你说你们是朋党,是君子之党,在我

看来甭管是君子之党还是小人之党,只要你们结了朋结了党,你们就不对,你们就对我的统治有威胁。再

说一句话,那就是说宋仁宗肯定是经过了周密地考虑之后,听信了有些人的言论之后,终于在这个错综复

这不是就回到我们第一集的时候讲的那个故事了吗?欧阳修是怎么最后被贬到滁州的,就是因为这

帮人实在是把他拿不下了,最后就想这么一流氓招,这流氓招也没把他拿下,我们知道最后实际上是因为

还有很多有天理有良心的人就不愿意这么做,不愿意执行这样一个诬告他的路线,最后欧阳修并没有因为

说生活作风有问题而被贬,是因为找了些别的理由被贬滁州。

【画外音】:欧阳修被贬滁州是庆历新政政治改革的不幸,却是中国文学的大幸,因为欧阳修到了

滁州之后,才写出了著名的《醉翁亭记》,使他的文学创作达到了又一个高峰,《醉翁亭记》也成为中国

文学史上的名篇经典,那么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在当时都引起了怎样的反响?而它的流布传播又有着什

么样的故事呢?

【康震】:你看我们现在,前面讲欧阳修讲了四集,讲到今天是第五集,绕了这么大的一个圈子,

又回到了滁州,又回到了《醉翁亭记》。你还记得我们最开始讲的时候说这个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哪儿

呢?在乎山水之间。他沉浸在山水之乐当中,沉浸在山水之美当中,那时候我就问大家,我说这个问题没

那么简单,四十岁的欧阳修难道仅仅就是到了滁州以后就沉醉在这山水的美景当中了吗?现在当我们已经

了解了欧阳修从最开始步入仕途参与革新的运动经过了起起落落不知道跟这些人经过了多少次的战斗,

最后被泼了一盆子脏水,然后来到了滁州,如果你把整个的这前面的四集讲的内容都回顾了以后,你现在

再来看这《醉翁亭记》,就别有深意。那歌上怎么唱来着,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够随随便

便成功。大家说你弄错了,欧阳修被贬滁州怎么叫成功呢?你该不是保守派那拨的吧?你没听明白,《醉

翁亭记》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散文史上的一道彩虹、一道美丽的风景,但是这道美丽的风景是怎么来的

呢?是欧阳修经历了多少风雨才得来的,我们甚至都不希望他写《醉翁亭记》,因为我们不希望他被贬滁

州。但是他被贬滁州之后,这个被贬滁州的结果是经过了前面我们讲的那四集的所有的内容,才落这么个

结果,这时候四十岁的欧阳修他的全部修养、他的全部积累和他的才华都从《醉翁亭记》里边表现出来,

所以这时候你要读《醉翁亭记》,发现里边别有深意。它为什么能成为流传千古的名篇?原因就在这儿。

其实我告诉大家,它不光是流传千古,它当时就非常有名,一写出来立刻流布天下,家家户户恨不

能都有一本,到了什么程度,我可以给大家说天下莫不传诵,家至户到,当时为之纸贵。这文章一写出

来,基本上小学文化程度的人都知道,都在作文本上抄,抄得纸都贵了,就这夸张的说法,洛阳纸贵嘛。

最邪门的是什么呢,大家知道,他这个醉翁亭不是他盖的,是什么呢,是琅琊山上有一个和尚叫智仙,就

是这山上是有僧人的,哎哟,这《醉翁亭记》一写好以后可把这帮僧人忙坏了,为什么呀,他这《醉翁亭

记》写出来以后,他就刻在那石碑上了,就跟咱们现在所有的旅游者做的行为是一样的,都听说那山上有

块碑,死活就要上那山,就得去看那碑,不但看了,还要把那字拓下来,大家知道吧,要把它做成拓本。

那鸟儿的鸣唱,再观察那涧边的溪水,然后谱了一个琴曲叫《醉翁操》,又叫《醉翁吟三叠》,这个音乐、

这个琴、琴曲在当时也是广为人知,沈遵,音乐家。

又过了五年之后,那个时候欧阳修已经做了大官了,他出使契丹国,嗨,就在那路上遇见了沈遵,

沈遵当天晚上就把他随身带的琴拿出来,给他弹了一曲《醉翁操》。欧阳修听了之后非常地感动,当时就

填词,填了《醉翁词》。这就齐了,是不是?有《醉翁亭记》,有《醉翁操》还有《醉翁词》。又过了三

十多年以后,你注意啊,人生就是这样被流传的,先是五年以后,然后又是五年以后,

然后又是三十多年以后,欧阳修和沈遵都已经去世了,当时庐山有一个道士叫崔闲,此人精通音律,

是个音乐家,他特别地喜欢这个《醉翁操》,他就找到了大文人苏轼,请苏轼又填了新的词,配着这个琴

曲广为流传。所以你就看,我前面说来着,就是你光在第一集里头讲那《醉翁亭记》啊,那根本不行,你

必须得再讲上四集以后到这第五集里,你再次看《醉翁亭记》它就别有风韵别有深意,别有一种人格的操

守的光芒,这个光芒不仅是文字的流传,也有音乐的流传,而且是代代相传,光这个算了就四十年了,是

不是,这就是人格的流传。

【画外音】:《醉翁亭记》凝聚着欧阳修丰富的人生感悟和人格理想,深深地打动了人心,受到了

人们的热烈追捧,流传近千年以后,康震老师又会对《醉翁亭记》做出什么样的解读呢?

【康震】:我前边曾经说过,这《醉翁亭记》里头有三个要点,第一是翁,第二是醉,第三是乐,

对不对?翁,我前边说过他本来不老,他自己也承认,四十岁怎么能叫翁呢?他要叫翁了,那我今天给你

们讲课的时候,那就得弄上胡子,也像个一样。他之所以把他叫做,就是因为经历了太多的曲折、

崎岖和坎坷,对于四十岁的欧阳修来讲,咱们实事求是地讲,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在心理上都难免有一种曾

经沧海难为水的感慨。

我这儿说得是很轻松,一会儿十年过去了,一会儿五年过去了,但是对于欧阳修来讲,他坚持革新、

推行革新、冒死犯上,这都需要付出巨大的精神的代价和身体的代价、体力的代价。他叫醉翁,是因为

他虽然只有四十岁,他已经有了一种翁的感觉,这种的感觉是什么呢,我们常说四十不惑,可是对于

这时候的欧阳修来讲,那早都过了不惑了,他是什么呢,他这时候是人情练达、洞明世事,比一般四十岁

的人,起码比我要成熟。所以我们说这个在这儿是最契合这个时候欧阳修四十岁的年龄的一个心理感

觉。

还醉,前面也说他喝醉了,为什么要醉呢?因为人心叵测、官场险恶呀,来到了这琅琊山,来到了

这滁州城,来到这醉翁亭边,他看到的是一种单纯的可爱,一种纯粹的优美,一种远离官场险恶的桃花源

式的宁静。一个人只有在他遇到了很多挫折的时候,他才非常渴望能沉浸在一种简单纯粹的优美当中,在

这种简单和优美的沉醉当中,他才能在心灵上获得一种平和、一种暂时的安宁,所以我们说这个醉从根本

上来讲不是酒醉的醉,而是什么呢,而是沉醉于或者说沉迷于一种远离的状态,所以我们说这个滁州的美

景、这个醉翁亭对于欧阳修来讲有可能是灵丹妙药,起码我觉得这个醉翁亭有点像他的心理医生,他在这

亭子里一坐,身心就宁静下来了,浑身就安静下来了,就不那么躁动了,他是愿意醉也渴望醉,但是从这

点上来讲,恰恰能看出来欧阳修不是真醉是假醉,他的本质是什么呢,非常地清醒,他甚至比一般的人都

要清醒得多,正因为无比的清醒,他才愿意让自己醉去。

【画外音】:翁、醉、乐,是康震老师解读《醉翁亭记》的三个关键词,是了解一代文豪欧阳修心

路历程的密码,那么在《醉翁亭记》里,欧阳修的有表现在哪里,而这个的背后又包含了欧阳修什

么样的为政之道呢?

【康震】:还有一个乐,你看他写这呀,他开始说自己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山水

之乐。但是底下你看,他紧接着写了一段,这个乐可不是他自己乐,他怎么说的呢,他说: 至于负者歌

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我在醉翁亭这儿坐着一看,唉哟,你看今年这春游的人,有前边走的,后面跟着的,前面喊着的后

边呼应的,络绎不绝、往来不绝,这是干嘛呢?是滁州城的老百姓出来玩了。接下来又说:已而夕阳在山,

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

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傍晚时分太阳要下山了,树林子里头也变暗了,大家都要回家了,回家了以后呢?树林子里头就剩

下一些鸟雀,鸟雀们也很欢乐,可是欧阳修说你们再欢乐,你们不知道滁州城的人为什么会欢乐,滁州城

的人跟着太守出来玩儿,你们欢乐,但是你们永远都不知道我这个太守为什么会快乐,大家说有什么复杂

的,转来转去的挺拗口的,不就是出来春游吗?春游了就快乐了,是吧,不用上班,当然不用上班。欧阳

修在给他的朋友的信里边说过一句话,就对这个乐是最好的注解,他说什么?

某此愈久愈乐,不独为学之外,有山水琴酒之适而已,小邦为政,期年粗有所成,固知古人不忽小

官,有以也。”——【与梅圣俞四十六通】二十〈庆历七年〉

我呀,来这儿才不过一年多,来了以后我心里边很高兴,为什么高兴呢?不独为学,不光是因为我

来了以后我勤读书,也不是因为这儿山水有美景,也不是因为这有曼妙的琴声,也不是因为这儿有美酒佳

肴,而是因为什么呢?我来了以后这么短的时间里头,这个小城市就让我治理得井井有条,百姓各得其所,

人民欢呼雀跃,所有老百姓生活得都非常幸福和快乐,这是我欧阳修来到滁州城最大的高兴,也就是说老

百姓高兴了;老百姓幸福了;老百姓快乐了,我就高兴;我就幸福;我就快乐。这种快乐是他的真快乐,

正所谓我要幸福着你的幸福我要快乐着你的快乐,这不光是说爱情的,也是在说一个为官者对老百姓的感

情。

我们就很奇怪,欧阳修对人民做了什么?对滁州城的老百姓什么?他怎么收买他们的,让他们

变得如此的快乐、如此的高兴?我告诉你,欧阳修没别的招,他有两个字,一个叫宽,一个叫简。宽,不

是松弛不管事,而是什么呢?而是不急功近利。什么叫简?简不是省略,也完全不是说不管事,而是什么

呢?而是不打扰。也就是说,一个宽一个简,概括了欧阳修为政之道的核心,他管理百姓,他治理一个小

郡小城乃至一个大郡大城,基本的原则就是顺应老百姓本来的愿望,顺应老百姓自己的要求,引导老百姓

实现他们的幸福的感觉这就是他治国治家包括他治一州郡的一个最主要的经验。他说六个字务大体,

简细事。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抓大放小,大事可以管一管,小事不要去纠缠。据说欧阳修后来到南京、在扬

州、在山东青州都做过官,他一到那儿去三五天,衙门里的公务就减轻了十之五六,一个月以后,那衙门

冷清得就像山里的寺庙一样。我一直很怀疑这是否是真实的,是不是,你总得打卡吧?你这办公室里头要

有十来个人打卡也得是游人如织那种感觉对不对?我想这是比较夸张的,他的意思是说,他的为政之道是

宽和简,宽和简的核心是顺应人的本性,顺应行政管理的本来的面目。所以大家知道,他跟老百姓一起与

民同乐,这是他的真欢乐的根源。

大家都记得,欧阳修原来在中央在朝廷的时候做官,他大力地推行改革,他的一个最大的举措就是

什么呢,就是要求中央派出专人纠察、核查、考核地方官员和中央朝廷的官员,这招很厉害,他最恨的是

换句话说,改革运动的思想从来在欧阳修的手中和心里从来就没有停下来过,一直延续到滁州,滁

州就是他一块试验田,你看看我是怎么做官的,大的我也能做得了,小的我也做得不赖,这就是说欧阳修

的政治风格、政治人格它是统一的、一以贯之的,就是到了滁州这个小地方依然表现出他雷厉风行的作风,

大家说怎么可能,你不是说它没过一个月以后,整个就清静得跟僧人那房子一样吗?怎么是雷厉风行?有

的人是把工作越做越多了,他是越做越少了,这就是真正的雷厉风行,这是改了旧体制之后才会有这样的

风气出现。

【画外音】:被贬滁州的欧阳修并未消沉,他雷厉风行,推行宽与简的为政之道,使得滁州百姓安

居乐业,由此可见,与民同乐才是身处逆境的欧阳修最大的快乐,而一个年轻人的到来,让人们充分认识

到了欧阳修丰富的精神世界,看到了醉翁的清醒,那么这个年轻人是谁呢?欧阳修的醉翁之意又到底是

什么呢?

【康震】:我这会再问你他是一醉翁吗?肯定不是,他是个清醒的醉翁,他怎么个清醒,说有证据

就马上有证据,宋仁宗庆历七年公元1047年,又一个年轻人来到滁州拜访欧阳修,向他学习古文,这个

人就是28岁的曾巩,后来也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老排末末了,大家老背的时候老把他背不起来。

曾巩来拜访欧阳修,你知道欧阳修现在做了一什么事吗?前头不是有醉翁亭吗?欧阳修在醉翁亭不

远的地方又修了一座亭子,这个亭子起了一个名,你做梦都想不到这亭子叫什么,它肯定不叫醉酒亭啊,

它叫什么呢?醒心亭。我的心是清醒的,醒心亭。你看这事多有意思啊,那儿有一个醉翁亭,这儿有一个

醒心亭,就在这琅琊山上,一个醉翁拥有一颗清醒的心,这怎么听着别扭呢,是不是?哎,这就是借以明

志的方法。他邀请年轻的曾巩为他做一篇《醒心亭记》,曾巩当然得写,能不写吗,非常荣幸地写,说什

么,说这个醉翁在醒心亭什么表现,就这醒心亭对欧阳修来讲有什么功能,每次当欧阳修喝醉了或者疲倦

的时候,他就会到醒心亭上向远处遥望张望,他看什么呢,没人知道。但是醒心亭上显然不光是醒酒,也

要怎么呢,唤醒他的理想。曾巩接着说,他来到这醒心亭上,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

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曾巩【醒心亭记】

他到这亭子上四处一看,到处看到的都是新奇的事物,耳朵里听到的都是动听的声音,那时候他的

内心开始苏醒,他久久地不愿意离开,就愿意永远地停留在这个地方。难道说,欧阳修的山水之乐就是他

最终的快乐吗?不是。刚才我们已经说了,曾巩在《醒心亭记》里边也说得非常地清楚:一山之隅,一泉

之旁,岂公乐哉?乃公所以寄意于此也。”——曾巩【醒心亭记】

一山一水之乐绝对不是醉翁和欧阳修本来的想法,他只不过是把他的思想寄予在这山水之间,到最

后,在文章的结尾处这个曾巩非常深情地写了一段话,真的是用了十二分的深情,他怎么说呢,他说韩愈

去世了几百年了,现在我朝出了像欧阳修这样杰出的人,但是我们这些成天跟在他身边的人,甚至在滁州

的人,看到了《醉翁亭记》的人,可能没有几个人会知道欧阳修是百年难遇的人,也许再过几百年甚至几

千年,那时候人们读了他的文章,那时候人们了解了他的事迹,终于明白这是一个多么难得的杰出的人物

烙印、这种遗传的基因,使我们的民族使我们的国家时刻能保持一种清醒的反思的意识,因为有了清醒的

反思的意识,遇到再大的困难,波折和苦难甚至大的动乱,我们都能挽狂澜于既倒。

所以,一个醉翁,当他遇到痛苦的时候他可以在沉醉当中暂时地放松他的心灵,但是他的本质是清

醒的,因为他是清醒的,所以他依然能够在醉过之后积极地投入社会的洪流,继续他革新的运动,这样的

人在我们的心目当中不但是可以尊重的、尊崇的,而且是非常可爱的。我们知道欧阳修的性格不是特别好,

他很倔强,很坚持原则,又很清醒,他清醒到什么程度呢?他清醒得跟自己最好的朋友、最好的同道者也

会分出很清晰的原则,这以至于他得罪了很多的朋友,甚至得罪了朋友的家属,他是怎么得罪的呢?我们

下一集再接着讲。

【下期预告】:欧阳修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他的文章独步当代,名垂千古。然而拥有绝世文采的

欧阳修在为朋友撰写墓志铭和神道碑文时,却落得个亲属埋怨、朋友置疑,这是一个怎样的欧阳修?做了

费力反而不讨好的事却仍坚持自我坚持真理,敬请收看《唐宋八大家》之《欧阳修》第六集《费力反而不

讨好》。

(六)费力反而不讨好

【画外音】:欧阳修不仅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更是北宋政坛著名的谏官,欧阳修对于政敌是针锋

相对、毫不手软,耿直不屈的人格成为他个性的标签,然而他的这个性格有时候也会伤害到别人,甚至会

做出费力不讨好的事,在欧阳修的一生中,这样的事绝不在少数。欧阳修与范仲淹是同道好友,而在范仲

淹去世后,欧阳修的这支生花妙笔却得罪了范仲淹的家人,这是怎么回事呢?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康

震教授做客百家讲坛,系列节目《唐宋八大家》之《欧阳修》第六集《费力反而不讨好》。

才是的,有一个人不高兴,就是写墓志铭的富弼,富弼看了以后没有明确地讲不满,但他讲一段话,

这话是大有深意的,他怎么说呢,他说我这个人写文章求的就是善恶分明,我要写善就是为了劝诫后来。

我要写恶,就是为了惩治那些败类。我写的文章从来都不模棱两可,怎么叫不模棱两可呢,就是褒贬分明,

让善人能长生,让恶人下地狱。如果写文章前怕狼后怕虎,左右都害怕,我不高兴这样做,我写墓志铭就

坚持的这个原则。而且他说什么呢,我明确说,我在给范仲淹写的这个墓志铭里边,我就是激烈地抨击了

当年的那些对立面,我知道他们那些对立面的后人现在还活着,我不怕。我把这话讲出来,他们肯定会群

起而攻之,但我就是不惧怕,我活人就活个有原则,原则分明。大家都能听得出来,是吧,要是没意见他

平白怎么说这番话呢?欧阳修啊,对这段话有一个明确的回应,他怎么说?他明确地告诉富弼,如果你们

觉得不合适,请人另写,哥哥我不,我还真不惹这个,你们觉得不合适你们另请高明。

【画外音】:欧阳修与范仲淹不仅是政治上的同道者,更有着深厚的私人友谊。以欧阳修的绝世文

才,为范仲淹书写的神道碑文肯定如花团锦簇一般,然而令人奇怪的是,文章写成后反对的声音却并没有

出自政敌的阵营,而是来自身边的好友,这是为什么呢?

【康震】:大家知道,范仲淹当年推行革新的时候画了一幅《百官图》,所谓《百官图》那就是在

当时做了二十多年宰相的吕夷简的门下关系盘根错节,这些当官的,谁是怎么上去的,谁是怎么做官的,

那些根根梢梢都跟这吕夷简有关系。范仲淹向宋仁宗上《百官图》目的就是要揭开这个黑盖子。打起来了、

冲撞了、矛盾了、党争了,先是范仲淹被贬,欧阳修那会儿不是也被贬了吗,后来吕夷简也被贬,在这当

口就发生了一件大事,西夏和北宋的战争爆发了,吕夷简重新为宰相,他一做宰相,就做了一件出乎意料

的事情,他主动向皇上提名,这时候应该紧急地调回范仲淹,让他全权负责对西夏的战争。在写到这一块

的时候,欧阳修在神道碑里是这么写的:及吕公复相,公亦再被起用,于是二公欢然,相约戮力平贼。天

下之士,皆以此多二公。”——欧阳修

吕夷简重新做了宰相,范仲淹也因此重新被起用,两个人相约共力杀贼。天下之士都因此称许两位

的没想到,您能提名提拔我,我没有想到您能这么做。吕夷简怎么说呢?说:夷简岂敢负于旧事为念

耶?”——·司马光《涑水纪闻》

在国家大事面前,我怎么能以我们过去的过节萦怀于心呢?我们都是干什么事情的人,我们都是为

国家做大事的人,不能以个人的私人的小过节为念,这是一个证据。后来的苏辙也曾经记录过一个事实,

范仲淹临到前线去之前,专门给吕夷简写了一封信,向他承认当年所犯的一些不得体的错误。当然有的人

解释说,他要走了,他担心在后院捣乱,可能有这个因素。但不管怎样讲,这个人愿意这样做,为的是什

么呢,为的是自己能够全力地在前线组织作战。那大家说,这你又都说的是第三者,问题我就想问范仲淹

到底写没写这封信,我告诉你,还真写了,这封信的名字就叫《上吕相公疏》,现在依然能够在宋代人吕

祖谦所编的《皇朝文鉴》113卷里边找到这篇全文,但是你到了南宋朱熹的时候,翻开范仲淹的全集已经

见不到这篇文章。很显然这文章被谁删了?被范纯仁删掉了。在这篇文章里头,在这封信里边范仲淹是怎

么写的,他感谢吕夷简说: 褒许之意,重于金石。不任荣惧,不任荣惧”——范仲淹《上吕相公疏》

你对我的奖掖之恩,对我的褒奖之意,真是重若金石。我真是诚惶诚恐、诚惶诚恐。

情既龃龉,词乃睽戾,至有忤天子大臣之威”——范仲淹《上吕相公疏》

我自己很惭愧,当年我的一些说法、我的一些行为不但对皇上不敬,对您这样的国之大臣也不够尊

尊。是一种善意的释放,就是一种想要和解的一种善意。最重要的是范仲淹在这封信里头还举了一个非常

好的例子,他说什么呢,他说当年唐朝的郭子仪和李光弼两人不对付,不说话,后来等到安禄山起兵反唐

的时候,两个人执手立志,共戮国贼。您就是当朝的郭子仪,我肯定没有李光弼那能力,我担心有负国家

的期望,也有负您的期望,范仲淹是这么讲的。所以我们说既有范仲淹本人的这封书信,又有司马光、苏

辙等人的记录,同时不管怎么讲毕竟欧阳修是与范仲淹共事过的,这样的事情遮是遮不住的,应该说,这

应该就是事实的真相。就是在这个问题的评价上、写法上、态度上,富弼跟欧阳修有分歧,范纯仁更是无

法容忍。

【画外音】:为尊者讳,为长者讳,是中国自古以来的文化传统,对范仲淹的家人来说,吕夷简既

然是范仲淹生前的政治对头和夙敌,那么两个人的过往又怎能以这样的形式出现在神道碑上呢?而作为欧

阳修来说,他又为何非要一意孤行,甚至不惜得罪范仲淹的家属,去做这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呢?当文章写

成后,范仲淹的家人们又该拿它怎么办呢?

【康震】:结果很不愉快,范纯仁让人从碑上把至此、以至那的二十多个字全部都删掉,全部磨掉。

就是凡是涉及到说我爸爸跟吕夷简和解的那些话全数删去。欧阳修的做法是拒绝接受被删掉以后递给他的

拓片。他明确告诉大家,以后你们要想看我写的给范仲淹的神道碑,甭去看那块碑,那不是我写的。要看

得看我家传的集子。就是我自己将来,我百年以后我自己传世的集子,您看我那个。你要看那碑,告诉你,

那人不是我,那上刻的是欧阳修,那人我不认识,你得看我自己的。在原则问题上我们知道欧阳修是绝对

不会含糊的。

那么大家就说了,那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巨大的分歧呢?甚至不惜得罪人家家属,本来这是个好事,

是不是,他跟范仲淹这么好的关系、这么好的朋友、同道者,人家属让你写一个盖棺定论的神道碑,你就

写成这种结果,两厢都不愉快。为什么呀?这里边有一个非常深刻的原因。大家要知道,像唐代的牛李党

那争的是什么呢?争的是权力,争的是政治利益。宋代的时候,在范仲淹、吕夷简等人所发生的争论从

最开始的时候叫做君子之争,争的是什么呢?政见不同,绝对不是争的权力。就是说对于朝政有不同的

看法可以发生争论,但是君子动口不动手,我们可以进行辩论,真理愈辩愈明,谁对的我们就服从谁。所

以君子之谏、君子之争,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则,为什么欧阳修等人拼命地给皇上说,我们是朋党,但我

们是君子之朋,这是一个根本的不同。可是大家要知道,争着争着就容易意气用事,争着争着,原来本来

是为了国家的利益,争政见的不同,最后就变成了派性的斗争。只要是你说对的我就说是错,只要你说错

的我就说对,这样一来就把派性的利益放在了国家利益之上,这是很糟糕的。

我告诉你革新派们早就意识到这个问题,大家还记得原来欧阳修、范仲淹被贬之后,蔡襄写过一首

诗叫《四贤一不肖》,这四贤说的是谁呀,四贤说的是范仲淹、余靖、尹洙、欧阳修,那不肖是高若讷,

就那倒霉的谏官。欧阳修不是写篇文章骂他吗,最后骂完了欧阳修也被贬了。这《四贤一不肖》这个诗写

出来的时候它就很有分寸,因为当时的人明确地了解到蔡襄写的是事实,这几个被贬的人确实很冤枉,而

高若讷作为一个谏官在当时的表现确实让人不齿,所以《四贤一不肖》这个诗写出来,虽然写的是政治事

件和政治人物,但是大家基本是认同的。有人攻击蔡襄,革新派的人就为他说话。

可是到了后来,我说过一个人叫石介,石介写了一篇《庆历圣德颂》歌颂庆历新政,但是却诋毁反

对派,这就很麻烦,我说过,范仲淹看了这首诗都说此等怪人一定坏了我等大事,韩琦看了也说,国家大

事岂可以此言之?我们国家的大事怎么能这样子意气用事呢?他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在这首诗里边,石介

后边他又起用了范仲淹大书特书,一个人他的缺点错误和他的优点都是很分明的,你把它公布出来,这样

对国家有好处。所以我们说,对于一个伟大人物、杰出人物的评价要客观、要公正,只有客观和公正才对

国家和民族会有长远的数不清的好处,你这样的评价公正了,人民对历史的判断和评价就会公正而原则鲜

明。

【画外音】:欧阳修是北宋著名的历史学家,在史官欧阳修的眼中,为范仲淹这样的人物撰写神道

碑文,就应该抛开个人的情感,在碑文中,范仲淹、吕夷简等人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朋友或者是政敌,而是

历史人物,他们的生平活动就是宋仁宗时期一部政治史的缩影,所以,只有秉持客观公正的态度才能让后

人对这段历史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然而欧阳修的这种历史观在一定程度上却会伤害到别人的感情,除范仲

淹的神道碑文之外,欧阳修又做了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那么这是怎么回事?欧阳修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呢?

【康震】:欧阳修得罪人得罪得多了,这刚才说的是评价范仲淹,评价包括里边其实也牵扯到评价

吕夷简的问题。他还有一个好朋友,这个人在政治上不是多么突出,叫尹洙。这个尹洙是欧阳修在北宋前

期推行古文运动的时候一个非常重要的同道者,大家对这个人可能比较陌生,这并不要紧,关键是看欧

阳修对他的评价。尹洙去世了,尹洙去世以后他的家人就请欧阳修给尹洙写墓志铭,这回听明白了,前头

那是写神道碑立在外头的,这回就让他写墓志铭,是埋在里边的。这没问题呀,这个好写啊,这只是文友,

不是政治上的同道者,而且尹洙基本上他的主要贡献就是在古文上。

好了,墓志铭写好了,写好了人家属不,这回是他老婆不干,对我们家老尹你评价得太低了,

写得太少了,是不是,你看他是北宋初期的古文运动的开创者和奠基者,你对他评价就四个字,叫简而

有法。他的文章写得非常地简约,对于材料的取舍非常地科学,完了。人家属说了,家属说,就我知道还

能再写两条呢。还有一条是什么呢,就是我们家尹洙在北宋古文运动的推动当中是首倡者,第一个提出

来的,有首倡之功。第二,当时的人都写骈体文,说我们家尹洙在于破骈体立散体文的方面,他有突出的

贡献。你把这三条都得写上,而且你字得写多点。

欧阳修是不会妥协的,欧阳修说什么呢?他说当年韩愈给孟郊写墓志文,他的文风就很像孟郊。他

给樊宗师写墓志文,他的文风就很像樊宗师。这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纪念方式,我给你写墓志文的时候,我

写的这篇文的风格,我就模仿你的风格,这是对这个伟大的逝者最好的纪念。尹洙生前的文风就是简而有

法、简而有深意,用现在的大白话来说,他的文章是非常地简练的,但是他取舍的材料是非常地精到的,

他的文章是很简约,但它里边的含义是非常深刻。我现在写他的墓志铭就用尹洙当年的文法来写,这是第

一,没有错。第二,骈文和散体文没有优劣之分,没有对错之分,只要文章写得好,骈散捏到一块儿也能

写,可以将骈文加入到散文当中,写散文的时候也可以用骈文的方法,写骈文的时候也用散文的方法,这

个不存在功劳的问题,什么破骈入散,不存在,这不是一条功劳。至于说首倡之功,我看未必,在尹洙之

前已经有几位大将开了古文运动的先河,欧阳修没好意思说,更别说以后还有我这员大将呢,因为我们

大家知道,北宋的古文运动真正的推动力在于欧阳修,欧阳修不但地位高,才力雄富,而且他才华卓著

啊,他的推动对古文运动的推动是关键性的,这个当然不必说了,但是首倡之功他认为是不切实际的。

欧阳修说了,这三条你说的这意见我都不能接受,他最后专门为此写了一篇文章《论尹师鲁墓志》,我就

给你论一论我为什么要这样写的,最后说句什么话?说想当年读我的文章里头最知己的就是尹洙,他看我

的文章看得很快,不过几行之后就知道我的立意和用心。我告诉你,我写这篇文是为了慰藉我的亡友,我

一封信,信里边说呀,最近欧阳正在给尹洙写墓志铭,写得很好,词义高妙啊,可以传至于将来。可是有

一样,就是这个他对尹洙的评价可能会让有的人不满意,你说换个人写吧,影响又没那么大,是不是?你

说让别的人写吧,哪有欧阳修的影响大?可是让他写吧,他评价老是不满,就是老欠一点,难免引起别人

的不满意。而且欧阳修这人有个毛病,他写的文章不允许别人改,你要改了那是你写的,要看我的,在我

的书里边,你说这不是麻烦吗?我呀,就跟你说说,你就多写点,哎,他那儿没写的你就都写了。所以这

样一来,(范仲淹)他真是很老练的一个人,这个老练是基于什么大家要知道,是基于深深的友情啊,他

们的好朋友去世了,大家都是希望能够评价得好一点,人都去世了多说点好话。可是欧阳修他知道,那是

当过谏官的人,那是跟皇上吵过架的人,那谁都不怕,是不是,他的原则定了谁都甭想改,那怎么办,只

有改韩琦的了,你多写点吧,韩琦的那个墓碑那文字比他的墓志铭多出两三倍去,那人家家里人看了肯定

欢喜啊,是吧,你看这才像个样子是不是?哪像你那个抠抠搜搜的写那么点字?

这个问题上,我们来看什么问题呢?欧阳修这个人他是一个内心里边始终坚持公道的原则,我认为

真理是怎样的就是怎样。有时候真理很难看的,没事,这是真理,真理就这么难看,摆出来就行。这样的

原则,这样的鼓励,就让欧阳修的人格成为宋代士大夫中间特别具有代表性。范仲淹是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一种人格风范。欧阳修的人格风范那是什么呢,就我刚才说的,坚挺、挺拔、绝不

弯曲,而且他的原则你说不出什么来,他确实是对的。我们说通过这两件事,这两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我自然就传了,可是他老生不出来。所以欧阳修就告诉他,这是一条,这一条你老不立太子啊,上天就有

反应,我建议你尽快地在子侄辈里边选一个比较合适的人选立为太子,兴许这雨就不下了,这是第一。

第二,朝中缺贤能之人,我要给你推荐那些有才能、有德行、有文章、有政声的人,他给他推荐了

谁呢?推荐了王安石、吕公著等四个人。我前面讲了,王安石大家都知道,王安石对于欧阳修来讲是晚辈

了,多年在地方做官推荐了王安石,而且推荐了原来那老宰相吕夷简的儿子吕公著,认为这些人都是可以

在皇帝的身边备以左右顾问的人,特以推荐。

第三,你就想不到了,他说天下这么大的雨,这么大的水灾,我告诉你,你应该罢免一个人的官职。

大家一想,吕夷简不都死了吗?还罢免吗?不是,这次要罢免的是北宋著名的军事家,当时的枢密使狄青

的职务,说你必须要罢免这个狄青的职务。枢密使我原来说过,是北宋最高的军事长官,最高的军事首长,

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可能就相当于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这样的位置,他是。也就是说作为一个他可

以坐到最高的位置就是枢密使。我们就觉得很奇怪,说你看狄青我们有很多人是熟悉的,北宋本来就没有

多少著名的将军,狄青应该是在北宋最杰出的军事家,他本人是个忠臣,也没有任何过错。前面两条建议

我听说凡是忠臣有个特点,经常会给皇上说一些难言的话,有些说不出口的话,都是忠臣把话说出

来。皇上善于驾驭臣下,他有个特点,他必能听得进去很多难听的话。你看我刚才说了,欧阳修是个忠臣,

他说了我今天要给你说的这个话,是忠臣才能说的话,一般人就说不出口。您也是个圣君,听不进去的话

您都能听得进去,这一说,你不听也得听,你不听你就不是圣君,你听进去了那我就是忠臣,反正怎么都

是我对。

他说什么呢?他说自古而来有一个现象,就是国家有祸的时候,潜伏的祸害、潜伏的祸根,天下人

都知道,就您一个人不知道,这是最可怕的事情。现在我告诉您,那路上的贩夫走卒、黎民百姓全都知道

【画外音】:在奉行文官治国的北宋,武将不仅地位比文官低,而且在朝中不掌握话语权,狄青出

身低微,却能够位居武将之首,一定经历了艰苦的奋斗,以欧阳修忠诚刚直的为人来说,不可能故意陷害

狄青,那么狄青究竟犯了什么忌讳,让欧阳修一再提出要罢免他的官呢?

【康震】:我跟你说,事情怪就怪在这儿,就是没有任何迹象。不但没有任何迹象,而且是完全相

反。狄青这个人是百分之百的忠臣,绝对忠臣。宋仁宗对狄青也是百分之百的信任。我给你说几个很小的

例子你就能知道,北宋啊你要当兵你得遭罪,为什么呢?因为北宋的士兵他是职业,他不是说打仗的

时候打仗,战争一结束把刺刀、把军刀都打成镰刀,回家去种地去,不是那样的。他是职业,他的武

器、他的服装、他的口粮全部是国家配给的,但是为了防止你做逃兵,在你当兵那天起,就得或者胳膊上、

或者脸上、或者哪儿给你烙一印儿,刺字。不是贼配军啊,不是配军脸上刺字。是当兵的,他担心你、防

止你要逃跑的时候,给你脸上刺字,所以凡是行伍出身的人脸上都有字。狄青例外不例外?狄青也不例外。

狄青就是顶着这个字儿一直做到了枢密使那宋仁宗看起来就难受宋仁宗说你弄点什么神秘药水是吧

字灵消字灵。你现在是有地位的人了,再说你这么大的功勋,咱把那给它消了。狄青说不,狄青说什

么呢?说陛下以功勋破格地提拔我,我有今天就是因为脸上有这个东西,我要永远留着它,我看见它我就

想起皇上对我的恩典,我看见它我就有使不完的劲儿,要再建功勋。本来脸上刺字,对他们行伍出身的人

来讲那是个耻辱的标志谁愿意在脸上顶着一个字呢?他又不是配军但是对于宋仁宗主动提出来的要求,

狄青婉言谢绝了,他觉得这个刺字是他前进的一个很大的动力,这样的作派本身就是很忠诚的表现。第二,

这个狄青每次作战之前,宋仁宗都很忧虑,不是忧虑他要叛变,而是什么呢?而是他知道狄青威名所至,

敌人都很怕他,会搞他的鬼,所以每次狄青要出发之前,宋仁宗说:青有威名,贼当畏其来,左右使令,

非青亲信者不可,虽饮食卧起,皆宜防窃发”——【宋史·狄青传】

就是每次狄青要出兵的时候,敌人都很怕他,所以再三告诫,让使者骑快马告诉狄青,身边所有的

亲信必须是你自己的人,你饮食、起居、坐卧一定要防止有人在你身边搞鬼,要防止间谍。

每次狄青作了战打了胜仗之后,战报一回来,宋仁宗都要说必须立刻给狄青报功,一刻都不要停,

所以他对狄青不但很关心,而且非常地信任。狄青这个枢密使得来的很不容易,为什么,他做了枢密副使

以后,再往上一格,就到了最高,也就是说你对一个,就好比说你封他为元帅,大元帅,他又立功了

你怎么办?那你不能说二倍元帅、三倍元帅,不带这么封的是不是,他就到顶了。给他枢密使的时候,宰

相们当时都不同意,都不同意,都不同意的话宋仁宗也就当时妥协了,结果妥协了没过几天,有一天上朝

的时候突然给宰相说,我要让他做枢密使,马上就要让他做,这宰相说,这不是说不做了吗?都商量好了。

(宋仁宗)说狄青的功劳非常大,我必须要给他一个相应的名号,所以这件事情必须马上定。这说明什么?

对狄青很器重,而且敢给他这么重要的官职。

狄青本人对皇帝也是非常地诚实,广西平内乱的时候,那首领最后跑了,没抓着,但是在打扫战场

的时候,发现有一具死尸身上穿着金龙袍,那他们手底下的人为了邀功,说您看反正他也穿着金龙袍,谋

反的人他自己把自己封为皇帝,看来可能就是这个人,要不然咱就把他抓了,就把这个尸体弄去,然后咱

们就说已经把首犯已经抓住并且已经处死。狄青说,我宁可一辈子抓不着这个人,我也不会骗皇上。所以

去打,他到了半截倒是没打辽国,一翻身披上了黄袍,就此自己当了皇帝。你想对于这样一个人,他最应

该防的是谁呢?就是自己的殿前都指挥使,赵匡胤自从当了皇帝就把这个官职取消了,而且对那些跟他一

起起事的老兄弟们,也以一种非同寻常的和平的方式取消了他们的兵权,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杯酒释兵

。你看,我当了皇帝你们高兴吧?大家说高兴高兴。我不高兴,我天天睡不着觉。您为什么睡不着觉,

您当了皇帝,实现了人生最大理想,您还有什么睡不着的?我看着你们我就睡不着,我觉着你们对我这个

位置都有兴趣。你别以为我是在这儿说笑,真实的话就是如此。听完这些话石守信等大将大惊失色,都非

常害怕。赵匡胤说不用怕,有办法,取个两厢都便宜的方法,是不是,我看见你呢很放心,你看见我呢也

不可怕,对不对,你看你们人生一世不就是为了追求荣华富贵吗?多给你们良田美女,回去养老吧。你们

想干什么事你们未竟的事业我替你们完成你们就别操这份心了省得我老操你们的心——“杯酒释兵权

可是杯酒释兵权只是开始,要把杯酒释兵权要制度化。他立了三条规矩:首先成立枢密院,枢密

院底下又设了三衙统领,枢密院只能调动军队,三衙统领只能带领军队和训练军队。训练军队的人不能调

一兵一卒,比方说我正在训练,在兵营里头,我说我要带一个连的人出去打仗,那绝对不可以。没有接到

枢密院的调令,一个兵都调不走。可是枢密院的人能调兵,他没带兵,他跟兵并不接触,他想要调兵的时

候,擅自要调兵的时候,兵不在他身边。所以带兵和练兵的权力没有统一在一起,这跟节度使就不一样了,

唐代节度使可不一样,这是第一条。

第二条,内外的政策相互制约。当时的军队分为中央军队和地方军队,说简单了就是中央军队的数

量,驻扎京城的中央军队的数量跟所有在地方上驻扎军队的数量总的加在一起基本相等的。中央有人要谋

反,地方所有军队合在一起能把他打掉。地方上要有人谋反,中央的军队一出击,各个击破都能打掉。为

什么呢,确保中央的军队比地方任何一股军队的力量都要大,这不就完了吗,这就是内重而外轻,强干而

弱枝,就这个道理。

第三,就是兵将分离的政策,这个还是不放心,那带兵的人还是不放心,隔一段时间就调防,让你

兵不知将、将不知兵。

你想想看,都做到这种程度了,怎么会那么地没脑子的把一个屡立军功的一个大将突然地让他做了

全国最高的军事首长,这不是在自己的床边上又安了一张床吗?我的榻边岂能容他人酣睡?可是宋仁宗就

让他酣睡了。

问题是狄青是个真正的忠臣,他是忠臣,但这不耽搁着人家有防范他的思维,这种体制本身就是制

约武将的一个体制。提前认定你、先天就认定你是有罪的,你再忠诚,我认为你到了这个位置上你也会谋

反。所以我们说这样一来,狄青的日子就很不好过,狄青日子为什么不好过?当时已经在京城里面出现了

很多的有关他的谣言,比如说,狄青上街了以后,这城里的老百姓就到处围观他,一睹他的容颜,要看看

他的伟大形象。尤其是那些当兵的一说起这个狄青来那就是眉飞色舞,你看我们狄大哥那也是当年跟我们

一样,如何如何如何,这是第一。这种消息传到朝廷里,大臣都很不高兴,都非常担心。第二,就这发大

水,发了大水以后狄青他们家也给淹了,他搬哪儿去了?搬到大相国寺里住。他搬到大相国寺里住着,就

住在那大殿上,在大殿上走来走去的,别人看见他住在大相国寺,在哪大殿里待着,就有谣言传出来,认

为狄青恐怕是有异志。这就是说,我只要看见你,你就像偷了我们家斧子的,那就怎么都像那小偷,就智

子疑邻的那种心态。所以狄青因为他确实是出身,他带过兵打过仗,又做了最高军事首长,所以任何

一次异常的举动别人都会认为他有异志。你看这大水发的,发的狄青在这个位置上就坐不牢。仿佛是为了

就是他们都属于阴性的,这阴性的属性,您看看,一下雨,水这么多,很不安全啊,这对他们有利

啊,您得早早地防范。你看您说半天吧,就是这么个事,狄青他的出身、他现在的位置,危及到了国家安

全,虽然还没有表现出来,但他们认为他迟早会表现出来的,这是一种属性的必然,阴性的嘛,肯定得反,

这时候下大雨肯定就是征兆。

其实说起来,你想狄青是个忠臣,欧阳修肯定也是忠臣。欧阳修之所以要说这么多的话,反复地上

了三道奏章,加上前边那一道,他不是忠于国家的表现吗?不是终于皇上的表现吗?那狄青呢,所作所为

也都很忠诚。欧阳修有错没错,没错。欧阳修并没有故意要害狄青的意思,相反的,他提出的观点是为了

保全狄青的性命,为了保全他不出错,应该让他离开这个危险的位置。

如果说欧阳修前面上了这么多奏章,说了这么多话,那都是铺垫的话,有一个人给了狄青临门一脚,

彻底把狄青这命就踢没了。这是当时的一个宰相叫文彦博,文彦博给宋仁宗说,狄青应该尽快离开这个位

置,这样对他有好处,对国家也有好处。狄青跟宋仁宗说过这样的事情,狄青不愿意到外面去做官,他有

两个根据,他说第一,我没有立新的功劳,我为什么要到地方上去领两镇节度使?当时的想法是你不要做

这个官了,你到地方上领两个地方的节度使。狄青说我又没有立新功,我凭什么去?第二,我又没有犯错

误,为什么要离开枢密使的位置?因为按照惯例,宰相是文官,罢宰相、再任宰相,这都是很正常的。可

是如果武将做了枢密使,没有明显的理由、没有明确的理由一般不会罢免。他不愿意离开。文彦博去见宋

仁宗,宋仁宗就把这番话说出来,很显然这是狄青跟他说的,宋仁宗自己也认为,说是啊,没什么呀。文

彦博就给他说了一句话,就把宋仁宗给打懵了。说了一句什么话呢?宋仁宗说狄青是个忠臣。文彦博说,

太祖难道不是周世宗的忠臣吗?他忠得倒是很像样子啊,所以才忠诚得有了陈桥之变上默然。宋仁宗

一听,......啥也别说了,瞧咱这祖上办的这事,是吧,忠得最后都发了兵变了。狄青专门到中书门下去

见文彦博,申辩此事,凭什么呀?为什么呀?还是那条理由,他不知道(文彦博)跟宋仁宗已经见过面了。

文彦博很简单,说了六个字,无他,朝廷疑尔。”——·王大成【野老纪闻】

没什么原因,没什么好说的,我们不放心你,我们信不过你,就这么简单。狄青听了这个话之后,

非常地惊恐,连连倒退了好几步。后来狄青去了陈州做知州,朝廷依然不放心他,每个月两次派宦官去探

望他,实际上不是探望他,是观察他的变化。狄青在抑郁当中死去,还不到五十岁,四十九岁。就是这个

结果呢,给我们感觉到这是个悲剧,毕竟死了人了,如果说都没事的话,可能这个事件并不严重,但狄青

确实是在忧郁当中死去了。你能说是欧阳修杀了狄青吗?好像不能这样说。你能说是文彦博杀了狄青吗?

也不能这样说。那你说是体制杀了他吗?也不是。所以我们说啊,这忠臣有时候一不留神他的忠诚也会害

了别的忠臣,这真的是有时候很难解释的历史的一段公案。

大家可能会说你这讲了半天了,我们从一开始听到现在,讲的全都是欧阳修政治上的事,我们的印

象里头你就讲了一个《醉翁亭记》,这跟他文学还搭点边,你能不能说一说欧阳修他作为一个文学家对北

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康震老师继续精彩解读系列节目《唐宋八大家》

之《欧阳修》第八集《科举文章怎么写》,敬请关注。

【康震】:上一集我们说,讲欧阳修讲了这么长时间了,我们始终了解得比较多的是欧阳修政治上

的一些事迹、一些作派、一些言论,但是我们知道,毕竟我们讲唐宋八大家重心在文学,我们讲的是文

学人物,特别是欧阳修在宋代的这六大家里边他排名居首,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我们也很想了解欧

阳修他的文学上的成就或者在文学上的主张对于北宋王朝当时有什么样的影响。一个文学家,一个文章家

怎么对社会发生影响,在北宋,在欧阳修的时代就要通过科举考试,通过科举考试来影响一代的文风,影

响一代的诗风,所以在宋仁宗嘉佑二年,也就是公元1057年,欧阳修担任了知贡举,礼部知贡举。所谓

礼部知贡举就是高考的第一主考官,负责主持这一年的全部的科举考试。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为什么呢?他主持科举考试,他就可以确定今年的科举考试或者未来几年

的科举考试写文章的方向是什么。我们知道古代的科举考试跟现在的高考毕竟不一样,现在的高考语文只

是其中的一科,而作文在里边又占了一小部分。那么在古代,在宋代参加科举考试的人,写文章就是主体,

写诗这就是主体。我科举考试我考你什么?我就看你的诗写得好不好,我看你的文章写得好不好,所以一

个主考官他会影响一代人的诗风和文风,因为他倡导什么样的方向,这些参加考试的士子们他就会朝着那

个方向努力。

那么欧阳修主持科举考试,他会倡导一种什么样的为文之道呢?就是说简单点,他会规定这高考作

怎么写?你要想了解这个,你得先看看这欧阳修小时候吃过什么苦,年轻的时候吃过什么亏,跌过什么

跟头,参加过什么样的考试,他现在才会有什么样的想法。欧阳修和韩愈一样,科举考试不顺利,考了两

次都没考中,你知道为什么?这欧阳修小的时候读文章啊,他家里没钱,他从另外一个有钱人家的书篓里

发现了一本书,就是韩愈的一部文集,但是不全了,比较残缺的,他一看这个文集他喜欢,他觉得这样的

一个考生问我一个正经问题、有水平的问题,只有你问到点子上了,我这道题就想考这个,我看你们知道

不知道这里边微妙的知识的差别。这回又考了第一,你看,百通百顺。接着往下走就参加皇帝亲自主持的

殿试进士科,这回不是第一,考了个第十四,那也挺好的,凡事哪有那么完美的,能考上就不错了。

【画外音】:科举考试自隋代创立以来,经过唐代的完善发展,到北宋时期已经日臻成熟,北宋时

期的科举考试分为解试、省试和殿试三级,考试的内容以注重文采、讲究辞藻的骈文为主,能够在近于苛

刻的层层选拔,特别是在最终的殿试中取得名次,对于科举考生来说是莫大的荣耀,可是对于欧阳修来说,

已经金榜题名的他却对当时科举考试通用的骈文深恶痛绝,那么欧阳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

【康震】:他(欧阳修)对骈文是非常地厌恶,厌恶到什么程度?我们上次说过,他跟范仲淹都属

于革新派,范仲淹后来被贬了之后又回到了朝廷,做了陕西经略副使,负责对西夏作战。我前面曾经说过,

大家可能会想,说这事挺好啊,这事就结束了,原来是骈体,你多么不喜欢。现在你主持了科举考

试,你不就可以把文风纠偏了吗?大家都开始写那种实用的、有内容的、言之有物的那种散体文,用散体

文来写策论。我告诉你事情要是那么简单的话,咱今儿也不在这讲这么复杂了。

因为要重视儒家的经典著作的学习,所以当时范仲淹等人就开办太学,专门邀请那个著名的石介,

大家应该对这个人的印象已经很深了,这个石介就来做这个太学里边的老师,他是个非常负责任的老师,

讲课讲得也很好,可就是有一样,有哪一样呢,这个石介他是很重视儒家经典的学习,但他重视儒家经典

的方向跟欧阳修有很大的不同石介重在讲述上古三代尧舜禹先世之王的那种伟大的功德他重视讲道理,

特别重视讲什么呢?就是特别遥远而崇高的道理,上古三代的时候民风纯朴,道德高尚,先王是如何治理

天下的。你见过先王治理天下吗?他就是高头讲章,讲得非常地多,非常地丰富,但是跟现在的现实离得

怎么样呢,非常远。就是他的那个理论很醇厚,也很深厚,但是很遥远,这是他所讲的儒学的方向,因为

他讲这儒学的方向,所以他要写文的时候,他也写散体。但是他写文的时候这文就变得非常怪,为什么就

变得非常怪呢?欧阳修当时说过这么一段话,欧阳修说如果一个人只是老老实实地做事,他看到这件事情

他去做,他顺着这个事情的规律去做,按道理去做,他这个事会做得普普通通、平平常常,没什么了不起

的。可是如果想要与众不同、语出惊人,那做事情的方式就完全不一样了,怎么完全不一样呢?我要讲道

德,那必须是特别的奇高的道德。我要写出的文章来,那必定是不同流俗的文章。总而言之,反正就是我

们这一片跟你就都不一样,就透着表现出他特别高尚的道德,特别与现在不同的文风。

你知道欧阳修的儒家的道德和思想的方向是什么,欧阳修就四个字,切于事实。实事求是。欧

阳修讲一个很重要的话,说你现在甭说那么多了,什么上古三代尧舜禹,是吧,黄帝那时候开始,我告诉

你,就是尧舜禹,他们的政治、他们的道德也很具体,无非是我想要选一个大臣到底选什么样的,我想要

平息这个水灾我怎么平息,都是非常具体的事。他甚至举例子说孔子是最能讲周礼的,离孔子最近的就是

孟子,孟子讲到先王之道的时候,也只不过是怎么种树,怎么样开发经济,怎么样能够实行仁义之道,那

都是落实在非常具体的生活当中。没有绝对的非常玄的、非常虚的,摸不着头脑的那种先王之道,所以他

认为一个年轻人写文章的根本目的不在于为文而文,而在于什么呢,你要通过你的文章要干预社会,你得

让社会上的人知道你为什么写文章,你文章里头的内容对人家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是最重要的。

你看,欧阳修的政治观、道德观,儒家的观念,以及他的文章的观念,都是什么样的,非常实在的,

非常实际的,要求切于事实。但是在石介的倡导下就不一样了,石介在道德上在政治上他取法乎高,取

得很高,在为文上特别提倡要跟别人不一样。苏轼后来有一句话对这个说得特别好,苏轼说什么呢,说皇

上强调要学先王之道,要学儒家的经典著作,但是迂腐的文人们求得过深就迂腐了,求得过奇就有点奇怪

了,所以这文章写出来就没法看了。本来是反骈文的,结果反得过了,砸过界了,砸过界之后那还不如骈

文了,不知道写的是什么。

【画外音】:欧阳修始终认为科举文章一定要言之有物、平易自然,也就是以他为代表的宋代古文

运动的发展方向。而石介所倡导的太学体,由于追求奇崛的文风,所以导致文章艰涩怪癖、深奥难懂,

成为宋代古文运动健康发展的新障碍,那么,太学体究竟会是怎样的一种文风?欧阳修将会如何对待

学体呢?

【康震】:大家可能说你这儿说了半天,说石介在太学里边倡导这样一种思想,提倡这样一种文风,

那我们就想问问,他到底写成什么样了?我告诉大家,他这文写得太奇怪了,以至于都没流传下来多少,

因为什么呢,因为没法看,谁也看不懂,看了之后也不赏心悦目,只留下来一些片段的句式。我们可以在

这举几个例子,譬如说,当时太学里边有一个很有名的学生叫刘几,这个在当时石介的那些学生里头被公

认是将来肯定是要夺状元的人,学得最好。这次不是他主持科举考试吗,欧阳修,主持科举考试的时候,

这个刘几也参加了,刘几名气太大了,欧阳修知道他。结果欧阳修就看到一份卷子,上面写了这么几句话,

其实说白了什么意思呢,用咱们自己普通的能听懂的话来说,就是天地运行,万物生长,圣人出现。

就这么个话。欧阳修一看这几句话就知道。这肯定是刘几。但是我们知道宋代的卷子是什么,是糊起来的,

你看不见他名字。但一看这种腔调,就知道,又来了,就是太学的这帮人写的这种怪文章,是吧,好好的

人话不说,就非说些奇怪的话,他就没客气,就在后边续了一段话,续的什么呢,说:秀才刺,试官刷”——

沈括【梦溪笔谈】

什么意思?就是你写的这些太奇怪,太荒谬,我对你这种句子只有一个字,就是。用什么刷呢,

用朱笔给它刷掉,欧阳修改这份卷子,用朱笔把这个句子刷掉以后,他把它叫做什么呢?叫红勒帛

勒帛用我们现在话说就是红色的标语、红色的袖箍。总而言之就是一个大笔把它全都勾掉,勾掉之后在后

边又批了三个大字叫大纰缪,你这实在是太离谱。把那卷子一揭开,果不其然,就是这位刘几。那当然

他就考不中了。当时不光是刘几,还有好几位学生在一般的人看来,他们可能都要取名高第的,但是在欧

阳修的坚持下,这些人全部都没有获得考中的资格。

大家可能说您这个例子举得有点还是好像不是特别地清晰,不光是刘几,我再给你举几个例子,你

一听就全明白了。欧阳修写《新唐书》,他的合作者是宋祁,也是当时一个很著名的人物,这个宋祁也有

这毛病,他这毛病还挺深,欧阳修实在是有一天忍不住了,他们俩上班的时候,欧阳修先到一步,在门口

上就写了八个字,说:宵寐匪祯、扎闼洪休”——蒋一葵【尧山堂外记】

听不明白吧?挺奇怪的。过了一会儿宋祁来了,到门口一看,这什么呀?看了一会就笑了,说哎哟

喂,老兄啊,你写的这不就是夜梦不祥,题门大吉吗?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不祥的征兆,早晨起来赶

紧在门上写了几句吉祥话,就这意思。欧阳修说是啊,你觉着你能看懂吗?你老兄写的就是这东西。

还有一首诗也是这么写的,学海波中老龙,圣人门前大虫”——苏轼【评杜默诗】

这就是看着就是不太一样,很新颖,但是呢不成话。

还有一段话写得更奇怪写的什么呢?写的叫周公伻图禹操畚锸傅说负版筑来筑太平之基”——

欧阳发【先公事迹】

直接翻译是什么呢?周公亲自来规划,大禹扛着铁锹来参加建设,那个傅说,著名的大臣,他是什

么呢,他是糊泥墙的。总之就是这些圣人规划的规划,抡铁锹的抡铁锹,给你刷泥墙的刷泥墙,一起来建

设我们伟大祖国的太平的基础。根本用不着这么费劲地说,这都是故意的,就是要跟别人不一样,所以对

这样的文风欧阳修是非常反感。他本来反骈体,反了半天骈体,冒出来现在的太学体。但是他必须得纠偏,

如果不纠偏,这就会影响整个一代人和两代人甚至更多人未来的文章的发展方向。

【画外音】:欧阳修在他主持的这次贡举中,凡是险怪奇涩之文一律不予录取,因此极大地打击了

以骈体、太学体为代表的不良文风,并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庆历新政提出的科举改革任务。不过如此顺

应时代要求的改革,却在科举考生中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那么,考生们究竟闹出了怎样的波折?欧阳修

又会如何面对这样的艰难险阻呢?

【康震】:好了,你知道科举考试那是规模很大的,你把方向变了,人家用功用了好几年就白用功

了,他这红刷子一刷,那下去的不光是刘几一个人,那是刘几们,好多个刘几就被刷没影了。那些人能干

吗?当然不能干。他们就开始鼓噪,就开始造反。有的人就写一篇《祭欧阳修文》,给他写篇祭文,然后

呢,嗖,给他扔到他的院子里头。有的人呢,他(欧阳修)骑马走在街上,有人拦住他的马头,跟他争辩。

还有的人在外头传一些他不好的名声,说一些他的谣言。总而言之,当时的这场科场上的风波是很大的。

欧阳修处之泰然,见得多了,而且欧阳修早有思想准备,他说什么呢?他说我早就知道如果我这儿

牵一发就会动全局。来参加科举考试的有好多都是东京汴梁本地的富家子弟,我这一动,他们肯定全都得

动,但是我不为所动,我岿然不动。我现在只要稍稍一放松,我的努力就前功尽弃。我只要能够坚持地挺

住,改革文风甚至改革学风的任务我就能够达到,他力挺。

但是你知道这样做毕竟代价很大,为什么呢,为什么这么多科场考试的这些举子要闹事?因为当时

的科举考试四年一次,四年一次,有很多人如果这次没考中的话,那说不定以后,两次考不中的话这就八

年,那以后跟功名利禄就毫无关系了。所以这一次科场的闹事,很多人闹事也给了朝廷一个教训,最后立

了两条规矩:第一,隔年考一次,这样就不会把大量的人都聚集在京城。第二,进一步加大策论的力度,

那就是说以后你要参加科举考试,可以,重在策论。你的策论这回你看清楚了啊,不能再写成刘几那样了,

以后要用散体写质朴的文章。什么叫质朴的文章,就是切于时事,解决实际问题,不要谈玄,不要空说理,

而要结合实际的问题来解决现实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事情。

所以刚才我们前面一开始就说了,你说欧阳修他是一个文章家,他也是个政治家,他作为政治家,

那大家说,你这儿天花乱坠的说了大半天了,念了很多反面的教材,是不是?我们就想知道像欧阳

修这样的一种改变了文风之后,他要再录取人,那个人的文章得写成什么样的才能入了他的法眼?那样的

人写出来的范文你能不能给我们看一看?就是他所倡导的那种革新以后的高考作文什么样的?你给我举

出一篇来。我们下集再接着讲。

【下期预告】:宋仁宗嘉佑二年,即公元1057年,51岁的文坛宗师欧阳修受命担任礼部科举考试

的主考官,负责为国选材。利用科举改革实现自己的文学主张,是欧阳修由来已久的夙愿,对于这一次科

举考试的命题,欧阳修力图以关系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为主题,以平实自然的文风作为评判标准,从而选

拔出一大批国之栋梁。那么,这次科举考试的考题究竟是什么?到底会有哪些考生在这次考试中脱颖而出

呢?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康震老师继续精彩解读系列节目《唐宋八大家》之《欧阳修》第

九集《后浪如何推前浪》,敬请关注。

(九)后浪如何推前浪

【节目导语】:在文坛宗师欧阳修主持的科举考试中,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乡下小子为什么能够脱

颖而出,成为欧阳修的座上之宾,他的一篇区区六百字的科考试卷在整个科场之中究竟引起了怎

样不同凡响的震动,敬请关注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康震教授主讲的《唐宋八大家》之《欧阳修》

第九集《后浪如何推前浪》。

【画外音】:宋仁宗嘉佑二年,即公元1057年,51岁的文坛宗师欧阳修受命担任礼部科

举考试的主考官负责为国选材利用科举改革实现自己的文学主张是欧阳修由来已久的夙愿,

对于这一次科举考试的命题,欧阳修力图以关系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为主题,以平实自然的文风

作为评判标准,从而选拔出一大批国之栋梁。那么,这次科举考试的考题究竟是什么?到底会有

哪些考生在这次考试中脱颖而出呢?

【康震】:上一集我们说到欧阳修排斥那种特别奇怪的文章,那个文章它的倡导者叫石介,

我们对这个名字应该已经比较熟悉了。这个石介他是个好人,他也是积极地拥护改革朝政,他也

是积极地拥护学习儒学的道德经典,但是他这个文章为了求新求奇就写得很怪,我们上节课给大

家已经说了,他有些特别怪的文章是怎么怪的、怪在哪?

那大家就会说,你说他那个太学体不好,那我们就想问,什么样的科举文章,用我们现在

的话说,什么样的高考文章是欧阳修所欣赏的?也就是说在欧阳修的眼中什么样的文章是好文

章?就是所谓的范文,高考范文作文选,就这种。它肯定有这个是必须得有的,而且也可以有。

那么这一年出的作文题叫什么名字呢?这个题目就是比较不太好理解,叫《刑赏忠厚之至论》。

说什么?也不出个记叙文的题目,一听就是议论文。这个《刑赏忠厚之至论》用现在的话来说是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当你要实行一个刑罚的时候,要惩罚一个人的时候尽可能地宽容一点,当你

要奖励和赏赐一个人的时候尽可能地大方一点。你这么做就是一个有仁爱之心的人,你这么做就

是一个忠厚的人。翻过来讲就是请你论述这个问题,就是怎么样一个君王、一个官员、一个执政

者,他能够做到这一点,就这么篇文章怎么写,这种文章有两大难度,第一,这就根本不是个新

题目这是个老题目论仁政论什么样的政治是好的政治论什么样的措施是合乎民意的措施,

论怎样做个好官员,就类似于这样的题目。就跟我们小时候做作文,一出就是《一件小事》,这

一下就完了,或者是《记一个难忘的人》。这种题目也是一样,它很难出新,因为它是个老问题。

第二,这是考试,就那么点时间,不可能让你写上一万字,或者回家把书拿来堆在案头上在那儿

抄,这是考试,时间有要求,所以一个老命题在短时间里边要写出新意非常困难,那就要看你的

水平。

【画外音】:这次科举考试与欧阳修一同担任主考官的还有翰林学士王珪等四人,除此之

欧阳修的老朋友在国子监任职的梅尧臣担任此次考试的参详官主要负责复查试卷的工作

就是这位梅尧臣,在浩如烟海的试卷中慧眼识珠,发现了一份出类拔萃的试卷,从而让欧阳修选

出了一位千载难遇的旷世奇才。那么梅尧臣发现的这份试卷究竟出自何人之手,这份试卷为什么

会得到欧阳修和梅尧臣的交口称赞呢?

【康震】:欧阳修是主考官,助理考官是谁呢?是他的朋友梅尧臣,也是当时的一位大诗

人。梅尧臣负责什么呢?梅尧臣负责主要是看有什么比较好的卷子就抽出来,他就看卷子,他就

看着一篇文章、一篇作文,写得真不错。为什么写得不错啊?这文章开宗明义、开门见山就说尧

舜禹、周文王、周武王以来的这些历代的君王,他们都是非常热爱老百姓,为什么非常热爱老百

姓,只说两点,他们如何对待奖励、如何对待惩罚。说这些帝王当老百姓或者有一个人做了一件

好事,他就拼命地鼓励他,拼命地表扬他,表扬的实在没法表扬的时候,甚至恨不得写一首歌谱

成曲子歌唱他、歌颂他、赞美他。目的只有一个,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很容易,难的是一辈子都要

做好事。他这样做的目的就是鼓励你一直做一直做一直做,做好事做到底。那么如果有人做了不

好的事,做错了事怎么办呢?应该接受惩罚,但是怎么才能惩罚他?惩罚他的前提是同情他、理

解他,你得替他思考,他为什么会犯这个错误。因为一般地来讲,你犯了一件错误、做了一件错

事,我批评你、我训斥你,我的基本的出发点在于你错了,所以我有权利批评你。但是现在的做

法是你错了,你为什么错了?如果你不那么做会不会就不错了呢?也许惩罚不是手段理解沟通

才是手段,我们经常说的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就这个道理。

你注意这里边隐含了很多非常致命的一些观念,就是他的基本的出发点是要爱一个人,我

们经常说仁者怎样呢?爱人。一个仁义的人一个心中有仁义有道德的人他基本的出发点是要爱

人,爱人的前提就是要沟通要理解。

写到这儿忽然这个试卷,这篇文章就说了一句在我们看来有点极端的话,但这话其实不是

这个作者本人写的,是他引了一部古书上的话,怎么说呢,说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

辜,宁失不经。就是当一个人犯了罪,比方说他能够判二十年或者判个十八年的时候,当他拿

不准的时候,你就那轻的,判他个十八年。记住啊,就是当一个人犯了错误的时候,他可重可轻

的时候你惩罚他,你先就着那轻的,宁可从轻。再接着下边这句话比较要命,说与其错杀无辜的

人不如冒着要渎职的过失把他放了,也就是说当你一点都吃不准,这个人也许他是一个无辜的人

的时候,你说这个人我心里可能明白他是无辜的,但是他现在又一时难以洗刷自己,你冒着渎职

的过失的这样的罪名,放过他。

大家说康老师你这就开始胡说了,你这是违反法律的。你以为我们这不是法治社会吗?就

在宋代那也是法治社会难道能随随便便把可疑的那种犯罪分子放走吗?这个试卷立刻回答了这

个问题。人早想到了,这个小伙子非常聪明。他怎么说呢?他说鉴于这种情况,他有个基本的理

敌人。这个思想非常深刻,就是他指出来一个基本的立足点,就是做人做事的根本的点应该是立

足于忠厚仁义,如果一旦立足于忠厚和仁义和爱人的这个理念,那么也许一切的矛盾和障碍以及

冲突都很容易理解了,所以我们说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他有一个根本的立足点,一切执政者、一切

执法者他的根本的出发点,也就是他的根本的目的不是要惩罚一个人,也不是要奖励一个人,而

是要培育一个人、教育一个人、爱护一个人、鼓励一个人走向更完善,扶持一个人走向更完美,

所以这篇文章梅尧臣看得很准,这是一篇关于人性的文章。

【画外音】:梅尧臣不愧为与欧阳修齐名的古文运动的开拓者和著名的诗人,他以独到而

精准的眼光选择出了这篇堪称典范的试卷可是当梅尧臣把这份试卷让主考官欧阳修一起查看的

时候,欧阳修却在这份试卷中发现了一个不可原谅的失误就是这个失误导致最终这篇试卷没能

夺得第一名的成绩,那么这个失误会是什么呢?这篇试卷的作者究竟是谁呢?

【康震】:梅尧臣拿着这个文章找欧阳修,这作文真好,人性的光辉和深度,看看吧。欧

阳修看了真不错,就是有个问题,这里边有一个地方我看了我不太了解,他用了一个典故,他为

了说明这个仁爱的忠厚的...就是他总得举点例子吧你不能空论对不对他用了个什么典故呢?

他说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执法

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尧舜禹这都是我们知道的上古最好的皇帝(霜风注:此处应为圣王

首领)。尧帝的时候他手下有一个司法官叫皋陶,皋陶判刑说这个人要死罪,报上去,连续

报了三次给尧,尧说宽恕他吧,说了三次。至于最后怎么着,我也不知道,这文章里头也没提。

反正就那个人说要杀三次,尧说不行,得宽宥他三次、宽恕他三次。所以天下的人都怕皋陶,说

他执法太严。都非常地乐见尧帝,认为他用刑很宽。以此来证明古往今来的圣君们,他们都是在

用这样一个很宽的尺度用刑的。

欧阳修是什么人呐,这时候的欧阳修刚刚五十岁,一代文宗,诗、词、文、哲学、经学都

是非常博大精深的。看了一眼,这哪儿来的这么个典故?我怎么从来没见过?没印象啊。他问梅

尧臣,梅尧臣说何须出处?这还用得着出处吗?都写得这么好了,这不就占了几行字的一个事

吗?不用出处,道理讲明白了,那么多的考生,整个考试院里边就六、七个考官,时间紧、任务

重,又负责任,根本没有时间去细究说这个典故怎么回事,没有时间细究,只是看了一眼觉得非

常醒目,问一句。欧阳修想可能自己看书的时候看漏了,没看过这一骨碌,是吧,给过去了。但

是当考官们聚在一起讨论这个文章的时候,大家一致都认为这是一篇好文章。好文章确实是好文

章,但是欧阳修心里边犯嘀咕,这文章写得这么好,很像一个人的文章,欧阳修的弟子曾巩。一

想这个文章看起来写得这么好。思想这么深刻,这么深刻的年轻人应该是曾巩。但是如果把曾巩

弄成个第一名啊,榜要是露出来的话别人会说自己有点徇私舞弊,这是其一。其二,这个典故到

底是在怎么回事,虽然梅尧臣说何须出处,但是这典故如果将来公布出来别人问起来没个出处,

很麻烦。思之再三,最后给他命名了一个第二。然后把这卷子哗一翻、一看,跟曾巩也没什么关

系,(作者是)眉山苏轼,苏东坡。他这水平肯定是第一名的水平,因为水平太高了,因为没有

出处,所以落了一个第二名。一出来这榜,欧阳修就跟梅尧臣说,此郎必有所据,更恨吾辈不

能记耳。”——陆游【老学庵笔记】

这家伙肯定是他知道在哪儿出来的,我们真的不知道,他肯定应该知道。后来完了,考完

了以后这不是按照规矩都要、考生们都要去谢自己的座师嘛,对不对,像欧阳修,凡是这帮考中

的,(欧阳修)都算是他们的座师。(苏轼)他去致谢的时候,欧阳修问他,说皋陶和尧帝的

三不杀这典故从哪儿出来的?苏轼说,你去看《三国志·孔融传》里边的注,那里边有,

去看吧。欧阳修去看,翻,翻了一遍没有,看《三国志》翻烂了都没有,孔融就让梨了,也没见

着他跟这孔融有什么关系啊,没有,里头没有皋陶。苏轼说,哦,没有啊,没有那就对了,我这

想当然尔,我想的。他没有说我编的,就说想当然尔,这是原话。怎么个想当然尔呢?为

什么要去找孔融呢?苏轼说曹操灭了袁绍把袁绍的儿媳妇袁熙的夫人就赐给了曹丕他的(嫡)

长子。孔融听说这件事情气急败坏,就去找曹操,说周武王伐纣的时候灭了纣,灭了商国,就把

纣的那个宠妃妲己赏赐给了周公。曹操头发都立起来了,说我也是读书人,没听说过这个啊,没

听说过周武王把妲己赏给周公了,这根本就不搭着的这事。孔融说以今日之事观之,意其如此。

从今天你的行为来判断当年周武王也会这么做,你们是属于一个逻辑的人。苏轼说,尧、皋陶之

事,某亦意其如此。我也是想当然,以这个尧帝和皋陶的作派,因为皋陶在历史上他就是一个执

法很严的人,而尧帝就是一个什么呢?是宽于用刑的一个人。以此来推断,想当然尔,他就会这

么做。您看怎么办吧,我已然把名次拿到了,第二名在手里攥着,您横不能给我夺了去吧?

所以看起来不是欧阳修记不得了,而是苏轼在编造,而且其实不是苏轼在编造,苏轼在这

个地方出现了知识性的错误,第一,皋陶并非尧帝的手下,而是舜帝的手下,尧舜禹,他是舜的

手下。第二,你要说苏轼完全记错了,也不对,就这三杀、三不杀这个事历史上真的有,但是,

不是在尧帝的身上发生,也不在舜帝的身上发生,跟皋陶更没关系。据古代的一部书《礼记》的

记载,周公的家族里边有人犯了法,法官抓住了说这个人要砍头的,周公说不可,饶了他吧。那

人说,不饶。饶了他吧,说不饶。就是饶跟不饶弄了三次,后来判刑的人就不问周公了,走了,

处理了。周公派人追上去说,一定得饶啊。那人说来不及了,已经那什么了,此人已经跟你告别

了、永别了。

那显然,苏轼在这个问题上是张冠李戴了,首先,他把皋陶的领导弄错了,弄成尧了。第

二呢,他把周公的事情安在了尧和皋陶的身上。第三,当欧阳修问他这件事情的时候,我不知道

他是什么心态,他也许那个时候也还没有再去查这个典故,也许他一直都认为,自己的这个典故

的用法是对的,也许那时候他已经意识到出现了知识上的混乱和错误,但是他死硬地挺着,为自

己的张冠李戴做了辩解。为什么呢?因为对于苏轼来讲究竟发生在谁的身上根本就不重要,最重

要的是我把事情论证清楚了,这叫知识出现了错误和混乱,但是思想没有出现错误和混乱,思路

反而变得异常之清晰,这就是天才。当然你可以说他背着牛头不认赃,但这没关系,问题已经说

清楚了,至于考证之类的小事,就由学者们去做吧。

【画外音】:苏轼是中国古代数一数二的全才型文人,也是北宋时期继欧阳修之后最重要

的文坛宗师,正是欧阳修在这次科举考试中的独具慧眼,让苏轼一跃龙门、金榜题名,而随后通

过阅读苏轼的文章更是坚定了欧阳修奖掖后学的信心和决心,那么,欧阳修在阅读苏轼文章后到

底会有怎样的反应?在众多的考生中,他为什么对苏轼青眼有加呢?

【康震】:那么对这么个想当然尔的学生,欧阳修会保持一个什么态度呢?那如果是,

比方像我这样的老师那就会勃然大怒,然后把书全部翻出来,专门给他补上文献学这一课。欧阳

修是退而大惊曰: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杨万里【诚斋诗话】

欧阳修在这件事情过了之后,退下来回到家以后跟别人说,不得了,这个人不是一般的会

读书,也不是一般的会用书,此人将来必独步天下。也就是说,这人是一个天才,他横空出世,

这样的人是不会受任何知识的框架的约束的,因为他自己能创造知识。这样的人就是跟欧阳修一

样属于宗师一派的人物。在给梅尧臣的信里边,欧阳修说到自己读苏轼文章的那样一种特殊的心

情: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可喜、可喜”——欧阳修【与

梅圣俞书】

说我读苏轼的这个文章,我冒汗啊,不停地在冒汗,当然不是因为吃了康泰克冒汗的,不

停地冒汗。快哉快哉,太痛快了,这文章读的。我呀,我这个老头子要给这个年轻人放出一条路

让他出人头地真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啊可喜可贺呀在跟别人谈论苏轼的时候他甚至说,

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着我也。”——朱弁【风月堂诗话】

你记住我的话啊,对面不知道坐的谁,老张、老吴还是老刘,你记住我的话,三十年以后,

不会有人再记得欧阳修了,他们统统地都会记得苏轼这个名字。这一年苏轼不过二十一岁的一个

渺渺乎小子,而欧阳修已是朝廷之重臣,五十多岁的人,大他三十多岁呢,以这样的资历、这样

的年龄、这样的辈分,你想连苏轼的父亲苏洵都受到欧阳修的推揄和奖掖,用这样大尺度的赞扬

的话来推举奖掖苏轼,那真不是个寻常的事情。能有几个年轻人在他们一生当中能获得这样大力

的推举呢?很难啊,有的人两辈子三辈子都碰不到。苏轼在二十一岁的时候就获得了当时文坛上

最著名的人物真诚的、甚至我们听起来是夸张的这样一种推掖。

欧阳修为什么如此地欣赏苏轼?难道就是因为这篇文章?我告诉你,就这篇文章就够了。

这篇文章里边有很多的元素是欧阳修拍案叫绝的是跟欧阳修的思想以及文章的风格是完全契合

的。这是两个天才的相遇,而并不是徇私舞弊的结果。

苏轼在刚才他的那篇作文里头,他的一个核心大家已经听出来了,他是要倡导仁政的,他

倡导仁政的具体的表现是什么呢?就是说能奖不奖的时候要奖能罚不罚的时候不罚这个(对)

欧阳修来讲简直太要命了为什么呢我们知道欧阳修从小就失去了父亲他是由他叔叔养大的。

他的父亲欧阳观虽然去世得很早,但是他的作派给欧阳修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影响。他父亲去世六

十多年以后,欧阳修在给他父亲和母亲写的墓志里边特别地提到了一件事情,这当然是他母亲告

诉他的那时候欧阳观在四川的绵州做军事推官是一个州府的幕僚负责处理一些基本的案件。

有一个晚上,郑氏,就是欧阳观的夫人,看到她的丈夫坐在桌子跟前在批阅公文,他拿着这个公

文、拿着这个笔呀,举之而再三,一会儿叹口气,一会儿把笔放下又拿起来一会儿又叹一口气,

始终不能下笔,看上去非常之为难。他夫人很关心她的丈夫,就过去问他,说你这是怎么了?是

不是有什么问题、有什么难处?这欧阳观叹了口气说,我手里这桩公文是一个死罪的案子,我非

常想给这个案子里边的罪犯找一条活路,我找了很久还没有找到。他夫人郑氏就说,一个人犯了

死罪的难道还有活路吗?欧阳观说,当我们接触到一个死刑的案件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想到的

是,是否可以为这个人找到一条生路,找到一线的希望和可能性。如果实在找不到,我作为一个

法官,和死者都不会有遗憾。有时候真的能找到,甚至可以推翻原来的判决,重新判决。如果不

想方设法用一切的努力为这个死者找到一条生路的话,死者就是死了、去了,他也是怀着怨恨而

去。欧阳观是个很小的官,他没做过什么大官,去世得很早,但是他的这件事情毫无疑问地给欧

阳修以很大的影响。像刚才我说的,苏轼在那篇作文里头所表现出的那种观点,那跟欧阳修的父

亲的作派以及跟欧阳修本人的信仰是完全一致的。所以我们说为什么欧阳修会如此地推掖苏轼,

如此地欣赏苏轼,不光是因为刚才讲的那些想当然尔,而是有很深层的原因。

【画外音】:欧阳修作为一位名满天下的主考官,能够精准地预见到苏轼这位后辈考生未

来的前途,并如此不遗余力地赏识,除了两个人在个人信仰和思想上比较吻合之外,声气相投,

恐怕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么欧阳修和苏轼在文章的风格和文学的主张上到底会有怎样的契

合呢?

【康震】:欧阳修写文章是极为反感雕琢的,他反骈文、反对太学体,就崇尚这四个字,

简易自然。就是我写文章很简单、很平易,自然而然地写出来。你像刚才苏轼写的这篇作文,我

从头讲到尾,就没有大家听不懂的地方,非常地平易,就是翻成白话文也非常地顺畅。后人评价

欧阳修的文章和苏轼的文章说,苏文如海,欧文如澜。苏轼的文章像大海一样浩渺无迹,一个

猛子扎进去半天出不来等出来的时候基本晕了欧阳修的文章波光潋滟看上去是那样地清澈,

同时又丰富多彩。所以苏文如海,欧文如澜,这彼此之间是声气相通的,看到了苏轼的文章,

欧阳修怎么会不喜欢呢?肯定非常喜欢。

苏轼自己回顾被录取的过程深有感慨。我跟你说这人跟人就是不一样。苏轼在给梅尧臣的

信里边说什么呢?说我七、八岁的时候我就听说过你们的名声,我就知道这个世界上有个人叫欧

阳修,他的作派就是韩愈和孟子那一套,他是他们的信徒。还有您(梅尧臣)是跟随他从而游学

的,您跟他是一拨的,我都知道。我很想见你们,但是我没有这个资历,因为我小的时候学的那

些东西只是为了能够求取一个官职的,我学养太浅薄,我没有机会见到你们。我自从来到京城参

加科举考试,我也没上你们的门槛去过,等到参加礼部的考试,这才知道您跟欧阳公亲自主持考

并且把我录为第二名我听说欧阳公很喜欢我的文章认为我的文章有孟轲之风孟子之风。

他讲了一句很重要的话,而欧阳公亦以其能不为世俗之文也而取”——苏轼【上梅直讲书】

因为我不写世俗流行的文章,我能打破格局,所以欧阳公录取了我。

是以在此,非左右为之先容,非亲旧为之请属,而向之十馀年间,闻其名不得见者,一朝

为知己。”——苏轼【上梅直讲书】

我自从来到京城,事先没有请任何人为我请托,没有任何人为我跑关系,我听说你们的名

气已经有十多年,闻而未见,一朝得见,便为知己。

这二十多岁的人写给他们的,我现在写的文章,一朝得见,我就跟你们结为知己。你就想

想欧阳修为什么会喜欢这么个小子?他的那个文章里边透出的气息绝对不是一般的文章家的气

息,他给人家(梅尧臣),这还不是主考官,这是助理考官,写一封信,说我跟你是知己。你还

没怎么着呢,你原来只听说过人家的名,现在人家把你录取了,你怎么就能说你跟他之间是知己

的关系?就是知己。我就这么认为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欧阳修说三十年后没有人再会说我的名

字,他看出这小子的苗头了。苏轼说:退而思之,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有大贤

焉而为其徒,则亦足恃矣。苟其侥一时之幸,从车骑数十人,使闾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亦何以

易此乐也”——苏轼【上梅直讲书】

写得好。说,我想人生在世不可以苟且富贵,但也不可以跟贫贱之徒为伍,如果有大贤大

德之人,我能从其游,成为他的弟子,就做够了。我们在一起十来个人走在大街小巷里,有人在

边上看着我们,指指点点说,啊,这是些君子啊,这辈子这就是我最大的快乐。

你看,一篇作文,一对知己,还有预言三十年后的一代文宗。我们经常说长江后浪推前浪,

一般认为那后浪是新浪,前浪是旧浪,所以李敖说得好,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但

我们今天要讲的是长江后浪推前浪,我们说的是,那后浪是欧阳修,前浪是谁呢,是苏轼。后浪

把前浪推到沙滩上,是为了让他看到大陆的风景。所以我觉得像欧阳修和苏轼这样的师生之谊已

经超越了一般的师生的关系,就像苏轼自己讲的,成为了知己。不过大家可能不太了解,欧阳修

这个浪不但能推苏轼这样的文章之浪,他还能给皇上把这家务事洗刷得干干净净的。他高升了之

后,多次介入皇帝的家务事,并且力断之,又展示出了一个政治家的特有的素质,这就是我们

下一集所要讲的内容,谢谢大家。

【下期预告】:欧阳修在担任参知政事之后,遇到了好几件十分棘手的政治难题,这些难

题都是事关皇帝的家务事,也是事关国体的重大原则问题,那么面对这些错综复杂、难上加难的

难题,欧阳修将如何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呢?敬请关注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康震教授主讲的《唐

宋八大家》之《欧阳修》第十集《力断皇帝家务事》。

(十)力断皇帝家务事

【画外音】:嘉佑6年即公元1061年,55岁的欧阳修被任命为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成

王朝未来才能保证相对的稳定那么这究竟是一个什么难题?欧阳修等人将会如何处理这个难题

呢?

【康震】:欧阳修在做参知政事,做这个副宰相期间一个特别值得说的事情就是处理皇帝的家务

事。我们经常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在封建王朝,最大的家务事应该就是皇帝的家务事。清官都

难断家务事,更何况皇帝的家务事。皇帝自己都断不了,你还去断?这不但得见出水平来,而且

得见出技巧。对于当时的皇帝宋仁宗来讲,第一桩大的家务事是什么呢?就是立太子。宋仁宗继

40年了,没有立太子。这是一件很严重的事情。在封建社会,立太子就是要立接班人。接班

人不立国体不稳当时的宰相韩琦据曾经跟宋仁宗说说您怎么还不立太子啊?您该立太子了

宋仁宗曾经有3个儿子,早亡。从那3个以后就一直没有儿子。时间越长,随着他年纪的增长,

身体也不好,大臣们就非常着急,所以韩琦就问他:陛下何不择宗室之贤,以为宗庙社稷计。

您就在皇室宗亲里边选一个侄子辈的人,不是也挺好的吗?宋仁宗说不着急,再等等,再等个一

两年的。他等什么呢?他等后宫看有没有生出儿子来的。因为对于宋仁宗来讲,肯定首先要考虑

的是把皇位传给谁呢?传给自己的亲生儿子,而不是传给自己的侄子,除非是没有办法了。一来

二去的,生是生不出来了,生出来都是姑娘,无法继位。他就在子侄辈里边选了一个人,是他的

堂兄的儿子,叫赵宗实,赵宗实就立为太子。宗实这个名字不好,就由欧阳修出面,出了几十个

名字,这名字旁都带字边的。最后就由宋仁宗亲自选定了曙光这个字。所以新立的太

子名赵曙,就是后来的宋英宗。

赵曙这个人,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他不想当太子,更不想当皇帝。通知他要当太子,他死活不干,

后来是强行地给他拉了来,让他当太子,它才接受。宋仁宗去世之后,刚去世的时候,因为那个

时候太子立了还没有多长时间,所以他一去世就出现了权力的真空。当时的皇后叫曹皇后,她是

个很有水平的女人,她就把宫里边所有的钥匙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上,然后就叫人去叫那新皇帝。

这个赵曙死拉硬拽,就是不愿意干,某不敢为,某不敢为。说我干不了这个,我真干不了这个。

后来人家大臣们硬给他拽了来,扣上皇帽,然后给他披上龙袍,这才让他登基做了皇帝。做了皇

帝,君臣都安,百姓都安,国体也就稳定了。这是第一件家务事,处理得挺好。

【画外音】:宋英宗赵曙是北宋王朝的第五位皇帝,在位时间只有短短的5年,36岁时即因病

去世。宋英宗的得病,要从他继承皇位时开始算起,在他即位后的第四天晚上,宋英宗不知什么

原因突然得病。具体症状是神智错乱、语无伦次、举止异常。在之后的一段时间,他的病情时好

时坏,好的时候一切如常,坏的时候连夜呼号,生活不能自理,对身边的人随意责骂,对曹太后

和大臣们也多有不恭。在这种情况下,群臣便请曹太后垂帘听政。曹太后垂帘听政没多久,便数

次被病中的宋英宗冲撞。于是,她就动了废帝之心。那么曹太后的这个想法是否会真的实现?欧

阳修等朝臣在这件事情上将会发挥怎样的作用呢?

【康震】:有一天,这个皇太后就派人给宰相韩琦送来一封书信。韩琦当着使者的面就把

这个信打开,打开一看,就是曹太后在这个信里边历数、罗列了宋英宗最近很多的不良的言论,

攻击她的言论。说了很多难听的话,都给他列到这单子上,等于是个黑名单一样。看了以后,韩

琦这个人头脑很清楚,他当着这个使者的面就把这信烧了。他说,当今圣上身体不好,太后多次

说皇上心神不宁,一个心神不宁的人他肯定会说出一些有失分寸的话来,他的言谈举止肯定不正

常。你跟一个病人计较什么呀?然后他赶紧跟欧阳修就去找这位曹太后。他们一去,这曹太后在

帘子后面正哭呢,说宋英宗成天说一些疯话,说一些对她很不利的话,毫不顾忌母子情分,出言

不逊。自己实在是忍无可忍,请各位执政大臣要替她做主。韩琦是个好人,头脑很清醒,但韩琦

在这个问题上,他的处理方式跟欧阳修不太一样。太后哭了,一边哭一边说特别委屈,你看我一

个女人家,现在还要主持朝政,他又不是我的亲儿子,我对他视如己出,他却现在如此对我。肯

定也就是这一番话。韩琦说什么呢?韩琦说:皇帝这样,那不都是因为他生病吗,谁都知道她

是个病人。他病要是好了,自然这些问题就都不存在了。哪有说儿子生病了,当妈的这么计较,

一点都不宽容呢?当妈的是他亲妈吗?当然不是他亲妈。但以国家的名义上来讲,她就是他亲

妈。他一说这话,太后就很不高兴,脸色就很不好看。这话怎么说的?这是我儿子,我当然很关

心了。

欧阳修在旁边说,行了行了行了。欧阳修说,都是好人,这事我来说。欧阳修非常聪明,

为什么我们说特别要把这一段里边的欧阳修的表现要说出来?欧阳修说,您,我们的太后,侍奉

先帝数十年,您的这个操守,您的这个水平,您的道德,天下人都知道。先把她稳住了。你一上

来就说:你怎么管你儿子的?你儿子要出问题,我们得找你。给当妈的不能这么说话,尤其她是

太后,母仪天下。所以欧阳修一上来就说,您这几十年的实践证明您是我们合格的太后,您是我

们的好太后,很有水平。您想啊,启发她:原来仁宗皇帝在的时候他身边不是有一个张贵妃吗,

仁宗皇帝很喜欢她。这个张贵妃恃宠骄纵,很不像话,您不都忍了吗。您那时候都忍了,为什么

现在就是您跟您儿子之间有点矛盾您反而这么沉不住气呢?您不是不能容忍他不能宽容他,

而是您有点沉不住气。您看您儿子病得这么重,您也心里头着急。谁不希望自己的儿子是个优秀

的皇帝呢?这么一说,曹太后说,你看,你们如果都能像他这样理解我,我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欧阳修一看,行。您要把这个认可了,下边的话您就能听进去了。因为欧阳修,我们知道他的性

格,不是一个和稀泥的人,他该说的话从来都是敢说出来的。

他说,先帝在位的时间很长,宋仁宗在位的时间,在宋代的皇帝里边是最长的。他现在归

天了,我们这些人拥戴他的儿子做了皇帝,无敢异议。天下没有人敢表示不同意见的,这个事

实无人改变也无人敢否认您说呢?您不打算改变吧?您虽然现在是皇太后又现在垂帘听政

您到底是一位女性,久居深宫,很多事情多有不便。您看,我们这五六个执政大臣,说到底都是

些穷苦读书人出身,没有什么资历,如果不是先帝有遗诏,谁会听我们的话呀?那意思就是:如

果不是有先帝的遗诏,我们还会拿您当回事吗?他这个都是话里有话,但话不能明说。他是拿自

己说事,说你看现在为什么大家都愿意听我们这些穷苦读书人出身的这些所谓的宰相副宰相的

话呢?那是因为有先帝的遗诏。先帝的遗诏要干嘛?先帝的遗诏的核心就一条:我立了赵曙为太

子,他就是合法的皇帝。谁要想要废了他,我就先把他废了。

你注意,什么叫执政大臣?执政大臣不是来劝架的,你以为他是来劝架的。当时的形势下,

对于皇帝的位置,对于皇帝的稳定,威胁最大的是谁呢?不是这些大臣,而是皇太后。因为皇太

后如果要废了皇帝,她完全可以从赵曙的同辈里头再选一个人出来。虽然这件事情当时并没有变

成现实,但是作为执政的大臣,未雨绸缪,应该预见到这一点。所以你看欧阳修,他很聪明,聪

们刚跟你一见面,你就说你妈妈这不好那不好的,您觉得您这作为像个皇帝的样子吗?我告诉

你,皇太后好着呢,我们刚从她那儿来,净说你好话呢,就看你的表现了。这就是两边说。你看

他对宋英宗就不能再说什么硬话,因为宋英宗现在需要的是巩固帝位。他在那儿敲一敲皇太后,

敲皇太后就把宋英宗的位置给夯实了,越敲越瓷实。宋英宗这儿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你把那当成

你的亲妈,你越孝顺她,对你越有好处。你越不孝顺她,你给她提供的借口越多。所以这样一来,

在他们的撮合底下这法律上的这母子二人关系就慢慢地比较融洽起码在表面上就比较融洽了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件事情过去刚不久,这个宋英宗慢慢地就神智正常了,大臣们也能

给他汇报一些政事,也能够给他请示一些问题。在这个节骨眼上,韩琦和欧阳修等执政大臣就去

找了皇太后让她还政给宋英宗居然也做到了你看这些执政大臣做这些事情都非常有分寸。

把矛盾调和好之后,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皇帝什么时候亲政的问题。只有皇帝亲政了,这个隐患

才能根本地消除。真不容易。所以这家务事弄不好就会引火烧身。不但没有烧身,而且据理把事

情说清楚了。这是第二件家务事。

【画外音】:宋英宗亲政之后,按照惯例要给皇室宗亲、文武百官加官进爵。可是在给自

己的亲生父亲濮安懿王加封时却出现了一个进退两难的问题那就是宋英宗应该如何称呼濮安懿

王?濮安懿王又应该如何称呼宋仁宗?这件看似简单的事情,却搅得朝野上下波澜起伏,截然相

反的两派意见各执一词,互不相让。那么欧阳修在这个问题上会是什么意见?两派意见最终谁会

占得上风呢?

【康震】:按照规定,皇帝称呼自己的亲爸爸叫皇考。可是这有个问题你注意,咱么可以

捋一下。现在宋英宗是谁的儿子?从法律上来讲应该是宋仁宗的儿子,如果不是宋仁宗把这个侄

子过继给自己,成了自己儿子的话,那么他就不可能继承皇位,他不可能继承皇位,也就不可能

富有四海。如果现在他要成皇考,应该称谁呢?应该称宋仁宗为皇考,他应该称呼自己的亲爸爸

为什么呢?为皇伯。那就说他等于是自己的伯父。你看,这个道理应该是这样。但是你说对宋英

宗来讲,他愿意这样做吗?他肯定不愿意。因为他毕竟不是说刚生下来就过继给了宋仁宗。他知

道谁是自己的亲爸爸。这个是很难办。宋英宗他现在不是已经完全正常了吗,他正常了以后,他

就得琢磨这个事。他做了一个举动,这个举动是意味深长的。他把这件事情交给大臣们去讨论。

其实你说这个很奇怪他怎么能让大臣们去讨论呢?因为他本来看上去似乎是一个不需要去讨论

的问题,但他让你们讨论,这里面潜藏的一个潜台词是什么呢?就是说我还是想称我的亲爸爸叫

皇考。

最开始,韩琦、欧阳修这批执政大臣就说没问题,这应该称自己的亲爸爸为皇考。为什么

呢?他有个理论依据。说什么呢?欧阳修在这些大臣里头,他是学问最大的。欧阳修说什么呢?

所生、所后,皆称父母,而古今典礼,皆无称改皇伯之文。说不管是亲生的还是过继的都应该

称呼他为父母,从古到今还从来没有过说改称自己亲爸爸叫伯父的。没有。皇上,您这应该称自

己的亲爸为皇考,没有问题,理论上站得住,我们支持你。我们姑且把他叫皇考派。不是一种

糕点,就是皇考派,就是说他们赞成宋英宗称呼自己亲爸爸为皇考。

宋英宗和韩琦、欧阳修等人有一个问题没想到的,真的没想到。宋英宗敢把这个问题交给

大臣们去讨论,他有一个基本的前提,他以为只要欧阳修等人提出来说皇上应该称爸爸为皇考,

底下的大臣们就会怎么样呢,就会附和,就会赞同。可他万万没想到一石激起千层浪,为首的就

是著名的史学家司马光。司马光是死活不同意,说我也有理论依据。司马光有个什么理论呢?司

马光说为人后者,为之子,不得顾私亲。天地大义,生人大伦,苟乱大伦,人理灭矣。国无二

君,家无二尊。他说什么意思?说你现在已经过继给了宋仁宗并且过继给宋仁宗产生一个很大

的孝子。你首先是什么呢?你首先是皇帝。这是第一。第二,他认为国无二君,家无二尊。一个

国家怎么能有两个国君呢?家里边怎么能有两个父亲呢?不可能的,你这是乱了章法了。所以司

马光以及他的追随者们极力地认为既然已经做了太子,做了皇帝,就应该尊宋仁宗为皇考。

大家可能现在觉得争来争去的没什么劲,我告诉你,这在礼法上,在古代封建传统的正统

性问题上,这是非常严重的一个问题。这没想到他把议论交下去,这底下一下子,而且支持

伯派的还很多。司马光这属于皇伯派,就是你应该称呼你的亲爸爸叫皇伯。这怎么办呢?我跟

你说还不只是激起千层浪的问题,司马光等人就直接把矛头对准了韩琦和欧阳修。他们怎么说

呢?他们职责韩琦自恃勋劳,日益专恣。广布朋党,隳紊法度。致两宫之猜嫌,贾天下之怨怒。

谤归于上。什么意思啊?你们这样做是有个人目的的,你们现在立皇储,拥新的皇帝登基,立

了大功劳。你们这叫认定既定事实。因为你们现在都是执政的大臣,所以现在的皇帝他已经把位

子置坐稳了,所以你们就认为他就应该认自己的亲爸爸,称自己的亲爸爸为皇考。所以你们这样

的做法是乱了纲纪,乱了礼法,而且有个人的目的。你们不就是为了讨好现在的皇上吗?这攻击

力度非常大。

【画外音】:宋英宗是一个以孝道著称的皇帝,他之所以搞出追赠生父名分的争论,归根

到底还是想要树立自己仁孝治国的形象,巩固自己的皇权。不过,要想堵住反对者,特别是司马

光等这些谏官们的嘴,要想取得这场论战的最终胜利,最关键的是要得到曹太后的首肯。曹太后

一开始理所当然地拒绝了皇考派的意见,认为不应该称呼濮王为皇考。并下懿旨,不得再讨论

此事。但是没过多久,她的态度出现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那么,曹太后的态度为什么会有这

么大的改变呢?皇考派和皇伯派的斗争将会有怎样的转折呢?

【康震】:事情发生了一些很奇怪的变化,后来,突然地有一天,宋英宗就找到了韩琦,

就是这个宰相。告诉他说,可能需要重新讨论这个问题。韩琦很敏感,又找到欧阳修商量这件事

情。说可能是太后的态度有变化。果不其然,这宋英宗就要求欧阳修起草一道诏书,这诏书的内

容自然不用说了,肯定是承认自己的,跟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亲生父亲,把他认定为自己的皇考。

宋英宗带着这份诏书,就进内宫去见太后,韩琦等人就在办公室等着。过不多时,宋英宗欢天喜

地地出来,这诏书上面就有太后的手押。就等于签名,就认可了这件事情。结果这件事情,他们

把这件事情给办成了,但是办成之后激起了很大的怨愤。就是像当时司马光等人,这批人根本不

能接受这个现实。他们特别把攻击力量对准了欧阳修,他们认为欧阳修是懂礼法的大臣,他是著

名的经学家、史学家,他应该懂这个道理,但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他们怎么说欧阳修的呢?

他们要辞职,宋英宗不愿意出现这种局面,就极力地挽留。挽留有挽留不住,就征求欧阳

修等人的意见。你说这事滑稽不滑稽?司马光等人和欧阳修等人为这事掐起来了,说不到一块。

司马光等人说我们要辞职,我们不在朝廷干,我们到地方上去工作。皇上说我挽留你们。挽留不

住了就来问韩琦和欧阳修说:他们非得走,我挽留了,没挽留住,你们说怎么办?这话问得让人

怎么回答?韩琦和欧阳修就回答了一句:御史以为,理难并立。若臣等有罪,当留御史。”——

《宋史?吕诲传》

就是御史们,就是那些谏官们,他们认为和我们没法在一块了,我们两边的道理没办法共

同在朝廷上存在。您要认为我们都有罪过的话,您就把他们留下来吧,我们走。你说要是他们都

走了两边都走了那皇上就没办法做人了因为是韩琦和欧阳修等人在论证他的做法的合法性

那你说让谁走啊?那就算了吧我还是和你们在一块吧。就说让他们都走吧最后说了六个字

宜责之太重。就是这些人,司马光他们下去的时候不要把他们处理得太严重了。

【画外音】:根据宋英宗的诏命,支持皇伯派的一批谏官纷纷被贬出京城,司马光请求同

贬,未获批准。一场持续了十八个月的濮议之争,终于以皇考派的最终胜利得以平息。那么这

场震惊朝野的旷日持久的争论到底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康震】:大家可能就会问,你说了半天我们要是非。这事我们听着好像是司马光有道理。

你不能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什么都想要。你继承人家皇位了,又不想认人家为亲爸爸,哪有

这事啊?我还真告诉你,这事没那么简单。为什么呢?这里头有两个大的问题。第一,司马光等

人强调的是礼的约束性和社会的规范性,就是说礼制。制度确立了,确立了以后怎么办呢?你要

执行它,你要遵守它。如果你不遵守它纲常就会乱,社会秩序和就会乱。眼前的事情就是你这皇

帝本身的继承的合法性就会受到质疑所以社会制度社会体制社会立法确定了就要遵守它。

这是第一点。但是问题是,朋友们,规矩和礼法是从哪来的呢?是从人情来的。比方说:我要孝

顺父母,没错。你孝顺父母,这成了一个什么呢?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传统的礼法观念。不管你

是不是真想孝顺你父母,你必须得孝顺你父母,这是礼法。但是礼法最初是怎么产生的呢?是因

为有父子之情,有母子之情。所以礼的基础是什么?是情感。欧阳修说我也没错,他是他爸爸亲

生的,他现在当了皇上了,他无非就是想在称呼上说:我称呼他为皇考。我也没错啊,我也是在

守礼法。而且我守得是礼法的根本,就是要重情。

这就出现一个问题了,对司马光来讲,要尊,尊师礼法的重要体现。什么叫?就是大

家都必须要执行这个社会规范。但是尊还有另外一面,叫亲。尊尊亲亲,这才是礼法的全部。说

白了,司马光和欧阳修是一张纸的两面,他们都说:只有有我这一面,这才叫纸。那人说,我要

B面,我就是纸。实际上如果只有A面或只有B面,那都不叫纸。我不知道叫什么,可能叫

制造纸的材料,但肯定不是纸本身。所以这里边,实际上是在探讨一个什么问题呢?就是我们到

底是在遵守礼法的时候是更加重视尊呢?还是应该更加重视亲?当然我们最圆滑的回答是我们

应该在亲的基础上来尊。像在这个问题上,怎么在亲的基础上来尊呢?那就只好说:一方面,你

还是称他为皇考,但这皇考就只是局限在你那濮安懿王的家族内部,你就称他为皇考吧。但是在

国家的统序里面,你还是应该称呼宋仁宗为皇考。这个鬼主意是谁出的?这是宋代著名的理学家

程颐给出的答案。但是这个答案也是非常的让人觉得滑稽。这反映了礼法里边法、尊和亲情的一

个矛盾。

其实在我们现代社会里头这个争论已经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了但是通过这三件家务事,

我们能看得出来,欧阳修在当时朝廷中的地位殊为重要,可以说是举足轻重。可是有一样,我们

知道,这个欧阳修他有一个特点,当他在朝廷里边一旦发挥过重大作用之后,他就会有一次很不

愉快的经历。这次一样的,刚把这个家务事处理完,就有一件非常大的事情,非常耻辱的事情降

落到他的身上。这事是什么呢?咱们下回再说。

(十一)花甲之年惹绯闻

【节目导语】:身为朝廷中流砥柱的欧阳修做梦都没有想到,一波用心险恶的弹劾浪潮正

在向他袭来,那么究竟是谁向他泼来脏水,一生虽然历经坎坷,却不断走向辉煌的欧阳修能否躲

过这场飞来横祸呢?敬请关注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康震教授主讲的《唐宋八大家》之《欧阳修》

第十一集《花甲之年惹绯闻》。

【画外音】:宋英宗治平四年,即公元1067年,在位仅仅五年的宋英宗病逝,终年三十

六岁。他的长子年方二十岁的颍王赵顼即位,他就是在北宋皇帝中较有作为的宋神宗。此时六十

一岁的欧阳修担任参知政事已经六年,他与宰相韩琦等人精诚团结、忠心护国、屡建奇功,成为

朝廷的中流砥柱。然而在这改朝换代的关键时刻,一波莫名其妙的弹劾浪潮却向这位三朝老臣突

然袭来,那么,这会是一场怎样的飞来横祸?欧阳修将会如何应对这次挑战呢?

【康震】:宋英宗在位很短,只在位了五年的时间,三十六岁就去世了。宋英宗去世的时

候,朝廷举行盛大的、规模很大的葬礼,葬礼举行的时候朝官们都应该穿的是素服,你穿得比较

表示哀悼,比方说黑色的、白色的这种服装。欧阳修外边穿的也是丧服,可是他那天有点粗心,

可能年纪大了,里头穿了一件紫底的、白花的这么一件衣服,看上去就不严肃。因为紫色这个东

西在举行丧礼的时候,上面还有白花,让御史看到了,御史是专门负责弹劾纠察官员的,御史弹

劾他,说他有失礼教。但是刚继位的是宋神宗,神宗很好心,就悄悄地让宦官赶紧告诉欧阳修,

你赶紧把那里头的衣服给换了,穿得不合适。欧阳修非常地惶恐,不但把衣服换了,而且把自己

关在屋子里不敢出门了,表示悔过之意。

当然这个事也就过去了,因为这也就是粗心大意,可是这就是一个先兆,什么先兆呢,就

责盯这类事的。彭思永又把这件事情告诉了自己的下属,(相当于现在的)助理检察官蒋之奇。

这个事从一开始没影,慢慢地不但有影了,而且开始成形了。

蒋之奇何许人也?一说,大家都能气死,这蒋之奇也是嘉佑二年中的进士,就是当年苏轼

中进士那一批。他跟欧阳修之间算是师生关系。想当初这个蒋之奇怀才不遇,仕途很不好,他抓

住了一个机会,就是当年辩论皇考和皇伯的时候,因为欧阳修他们这边是少数派,这蒋之奇就跑

到欧阳修家里头,跟他慷慨陈词,说您说得太对了,就应该是皇考,他为什么是皇考呢?他因为

这个这个这个,因为那个那个那个,论证了一番。欧阳修颇为欣慰,舒服极了。等到这个事过去

之后,欧阳修向朝廷力荐蒋之奇,这是好人,有能力,我了解。力保他,让他做了监察御史里行,

就我刚才说的(相当于现在的)助理检察官。

可是有一样,这形势随时在发生着变化,虽然在现实性上,欧阳修等人、皇考派赢了,但

是仿佛是在舆论和道义上感觉好像输了一样。特别是这蒋之奇,因为他不像欧阳修,欧阳修在官

场多少年了,又是大文学家、政治家,又是经学家,又是史学家。就算这件事情他做得不太对或

者别人有微辞,他也不在乎,别人也动弹不了他。可蒋之奇不一样,我们都知道,你是因为说了

欧阳修的好话,捧了他的马屁,然后欧阳修把你推荐上去了。现在你看,人家都被贬了,你却上

去了,这人不怎么样。蒋之奇就觉得非常地惶恐,担心今后会影响自己政治前途。这回好,他的

上司彭思永告诉他,自己的老师欧阳修跟这大儿媳妇之间有不干不净的关系,蒋之奇觉得机会来

了。所以大家一定要远离小人。蒋之奇立刻上疏朝廷,给皇上上了一道奏章,弹劾欧阳修,要求

将欧阳修处以极刑,暴尸示众。把他杀了,然后把他尸体放在市场上、广场上示众。为了说明自

己的观点是靠得住的,他说这个是我的上级。这种人非常可怕。这是彭思永告诉我的,你要不相

信我们的话,我们部长的话你信不信?这彭思永告诉他的时候并没打算让他立案侦查只是告诉

他有这么件事,也许是因为蒋之奇跟欧阳修有师生关系,可是他自己也没想到,蒋之奇立刻就把

这作为一个重磅炸弹,或者作为一个大礼包,就送上去了。蒋之奇这样做了,彭思永也附和,说

这件事情是言之凿凿、确有其事,请皇上一定要裁定,要秉公。

画外音:欧阳修自从担任参知政事以来,力图改革朝政、整顿吏治,触动了很多官僚势力

的根本利益,再加上一年前,欧阳修力主为宋英宗的生父追赠皇考名分,许多维护礼制正统的官

第三道奏章,紧接着上疏,在目前的形势下,我不宜再担任参知政事这副宰相的职务,我

请求朝廷让我辞去参知政事的职务,以便于**机关,监察机关开展工作。那我是副宰相,你怎么

开展工作?你想这奏章,我现在说的只是奏章的一些核心要点,但那奏章本身写得非常激烈。

那神宗当时也就才二十多岁,看到了以后觉得,哎哟,这把老头急着了,赶紧派宦官送去

自己的手诏,就是慰问信。怎么写的呢?春寒安否?前事,朕已累次亲批出诘问,因依从来,

要卿知。付欧阳修。”——【神宗御札】

这会儿正是倒春寒的时候,您身体还好吧?没事,您刚说那事我交给他们去办了,就让他

们去问清楚了,千万别着急。

欧阳修心说我能不着急吗?这种事作为皇上您是一辈子都不会遇到的,也不会有人去告你

的。这种事在我的身上为冤死之鬼,这是他给皇上的回信,如果不辨明,这就是冤死之鬼

大家可能会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有没有个真相啊?皇上心里其实也打鼓,他不知道是

怎么回事。皇上就问彭思永。先问蒋之奇,蒋之奇说这都是彭思永说的。问彭思永,彭思永说我

忘了谁跟我说的了。因为彭思永跟刘瑾是同乡,又是极好的朋友,他死活再也不愿意把刘瑾拉进

来。他说我是谏官,我就是搞纠察工作的,朝廷有命令,朝廷有规矩,凡是做谏官的,凡是干我

们这一行的,允许捕风捉影。就是我们先得听到一段有影的事,我们就会去查,朝廷允许我们这

么做的。我是风闻之后,然后才去问的、才去查的。您要是现在让我把我的线人的名字说出来,

谁告诉我的,我都跟您说了,回头你还让大臣怎么来议政呢?您回头还让我怎么开展工作啊?这

应该是我们这个部门的特权皇上您没忘这规矩吧?哎他这说得有道理因为确实朝廷有规定

像御史这样的部门、这样的官职,允许他风闻,就是先捕风捉影,听到有点有影的事,然后再去

侦查。

他这儿还给自己的风闻在这辩解的时候,欧阳修又上了一道奏章,欧阳修说什么?说这话

全是放屁。因为欧阳修自己也做过谏官,他为什么说这话是放屁呢?他说没错,作为御史,朝廷

允许他们有所风闻,但你风闻指的是什么?风闻者为亲眼所见,听他人所言。那你倒是说说你听

谁说了,你连这个都不能说吗?就奇怪了,如果这件事是个小事也就不足论,可这事是小事吗?

这是关系到人命关天的事啊也关系到我一辈子的声誉关系到皇上的声誉关系到朝廷的形象

你们死活都不敢说,那为什么蒋之奇,你的手下,给皇上磕着头说这事千真万确,请求皇上治他

的死罪把他暴尸让他示众您不是也跟着搀和吗?你们都这么言之凿凿的说得这么肯定的,

怎么连个谁说的你们都不敢说呢?所以由此可见,你们这心里发虚。我再次请求朝廷,一定要让

蒋之奇和彭思永说出来他们到底是听谁说的。

【画外音】:按照北宋的官职规定,担任谏官的官员可以风闻言事。一般来说,即使所言

不当,也可以不负责任,这是为了鼓励谏官广开言路、敢于说话的方针,避免皇帝偏听偏信。但

是任何权力一旦失去了约束就会泛滥成灾,风闻言事屡屡造成冤假错案,成为宋代朝政的一个独

特现象。如今,蒋之奇和彭思永就是借着这样的规定,摆出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劲头,连宋神

宗也对他们无可奈何,那么这场风波将会如何收场?欧阳修在经历这次弹劾之后将会何去何从

呢?

【康震】: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宋神宗也没有好办法,他最后只好怎样呢?宣布了一个

处分的决定,将两个人(彭、蒋)全都贬到地方上去工作,给他们降级,并且张榜朝堂,公开地

批评蒋之奇和彭思永在对欧阳修的弹劾问题上犯了大的错误,他们叫什么呢?

空造之语,皆狂澜而无考”——司马光【涑水纪闻】

就是掀起很大的波涛,结果没有任何内容。

苟无根之毁是听,则谩欺之路大开。上自迩僚,下逮庶尹,闺门之内,咸不自安。”——

司马光【涑水纪闻】

你们就叫瞎折腾,上到朝廷,下至人家的闺门,让所有的人都不能安宁。

你犯了大的错误,所以给你们大处分。

可是这个大处分对于欧阳修来讲那根本不解决问题,他再一次地连续上了奏章,一再请求

如果这样稀里糊涂地和了稀泥过去以后真的让人没法再工作了我告诉您皇上我这么做,

我得罪这些人完全都是因为以忠报怨,就是因为我对国家很忠诚。我工作得太认真了,所以我得

罪了太多的人,他们现在都联起伙来地对付我,他给皇上说,我这叫以忠取祸

前几年也有这么档子事,离得还不太远,现在这蒋之奇就学习了当年的那伙人,就用这事

来糟蹋我。像我这样的人,用这种性质的事情来诋毁,那是最奏效的。你说一刀把我砍死了,我

还是个烈士。你把脏水泼到我身上,洗都洗不掉,别人看着确实是够恶心的,而且你自己还说不

清楚。所以他一再地,只有一个要求,就必须把这根子挖出来。可这根子真的是挖不出来。宋神

宗万般无奈,再次写了手诏,让宦官送到欧阳修家里边去,怎么写的呢?说春暖,久不相见,

安否?”——【神宗御札】

前面写的还是春天到了,有点倒春寒,现在天气比较暖和了,好久没见了,您还好吧?说

您老不上班我挺惦记你的您前边说这些事我都清楚现在我也按您的要求办了我老问人家,

人家就不说嘛,不说我也没办法,就把他们都处分了,也把他们都处理了,现在也张榜公布了,

天下的人都知道您很清白,您什么事也没有。现在您总可以上班了,您的疑虑也可以消除了。春

天也到了,暖和了,你也可以出门了。就写这么一个手诏。

那要按一般人来说的话,皇上都给您连着写两道手诏了,给你充分地表达了信任,而且基

本上应该说,虽然没有挖出背后的刘瑾,没有挖出这个谣言的根子,但从司法程序上来讲,从这

个办案的过程来讲,已经是比较公道了。那么他以为这个手诏一写过去,欧阳修可能就会欣然接

受,重新出来工作。哪儿那么回事?欧阳修那是宁折不弯的人,欧阳修连续上了六道奏章请求马

上离开这个地方,我再也不在中央,我再也不做这参知政事了。求你了,把我放走吧。这没

法,再干下去我们家不定出什么事呢。皇上一再挽留,挽留不住。就这么着,欧阳修被派到

安徽的亳州做知州。从这开始,欧阳修的命运就发生了一个很大的变化,他从此就基本上远离了

朝政。也就是说,在他已经快到六十岁的时候发生的这一桩对他个人的声誉和声望有重大影响的

这件事情,导致他后来整个在人生的取向上,发生了重大的转向,这对他的打击非常大。

【画外音】:迟暮之年,遭受小人如此污秽的诋毁,让本来就身心疲惫的欧阳修心灰意冷。

经过多次的申请,宋神宗最终批准了欧阳修的外放请求,任命他担任亳州知州。至此,欧阳修终

于卸下了担任六年的参知政事职务。从此,他远离朝廷,再也没有回到汴京。欧阳修在政治上执

掌宰辅,在文章上独步天下,在道德上更是追求知行合一,力求担当世之楷模。然而,欧阳修被

人数次诟病的却恰恰是长媳案这种直指道德底线的事件,这让尊崇他的许多读书人深感不安,

他们拼命地为欧阳修辩护。欧阳修是北宋著名词人,曾经创作了不少谈情说爱的艳词,欧阳修的

拥趸们认为,这些词都是欧阳修的政敌伪造的,目的是为了继续诋毁他的形象。那么,欧阳修真

实的道德面貌究竟是怎样的?那些词作究竟是不是他写的呢?

【康震】:欧阳修我们说啊,他是靠文学出道的。我们也知道欧阳修很善于写词,他的词

写得非常地婉约,比方说:

那一年啊,去年元宵节的时候,我跟你约好了咱俩见面,感觉很好。月上柳梢头,人约黄

昏后。这人约黄昏后我记得都是很多电台它们的专栏的那个题目。今年元宵节我本来跟您约好

了,可是只见了明月,只见了华灯,却再也见不到你。非常地惆怅,但是非常地多情。是不是欧

阳修跟谁约会?这倒是不一定的。但是能写出这般心思的人,那肯定也有不同寻常的情思。

欧阳修还写过: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欧阳

修【蝶恋花】

写的就是一个闺中的少妇,相思之情。就这么点儿事,但他把它写得、把它渲染得非常切

中人的内心世界。就好像他自己变成一个女人守在闺中一样。

还有呢: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欧阳修

【踏莎行】

你走得越远,相思的情怀就越浓越重,为什么呢,我对你的相思就像迢迢不断的春水一样,

我走到哪儿只要看见春水,只要看见春光,我就会想起你。

这还是那个充满了斗志的欧阳修吗?我们觉得如果老这么写词的话,甭说斗志了,连生活

的意志都会消沉。但这真的是他写的,我们说这是伟大作家的能力,他可以写社会生活的各个方

面,包括情感生活。但是就这些词,他写出来以后,包括在当时就有很多人认为这不是欧阳修写

的,这是他的政敌们为了攻击他而做的伪作,编了一些词,然后糊上他的名字,说这都是欧阳修

写的。难怪他老那什么呢,难怪别人老说他那什么呢,原来他就写过,这就跟他那什么那日记差

不多吧?

家里边自己掏钱养的一个班子,像欧阳修、像苏轼,他们当时都在家里边有这样的歌舞班子,有

的比方说八、九个人,有的甚至二十多人都有,只要你有钱养得起,没人干涉。他爱上的这个女

子是个官伎。

当时担任洛阳留守的是钱惟演,是他的顶头上司。有一天他跟这个女子就出去约会,两个

人见面肯定有很多的话要说,上有天文地理,什么都(说),那我们就不知道他们说什么了。说

着、说着、说着、说着就把时间给说忘了,为什么呢,当天晚上,钱惟演有个大型的宴会要这些

歌伎要出席,结果这一说把时间给说忘了,慌慌张张地就往回跑,俩人一起迟到了。虽然大家都

没说什么,但是相视以目,大伙儿都用眼睛看他们,用眼睛跟他们说话,心说你们俩一起上哪儿

了?为什么又一起回来了呢?

钱惟演当着这么多宾客的面不好说什么,他不能问欧阳修啊,他只能问这个女子说你怎么

迟到了?这个女子非常地尴尬,说今天天气太热,我贪图凉快,在那个比较凉的一个小屋里睡了

一会儿,就给睡过了,结果起来的时候发现自己有一个金钗掉到哪儿去找不着了,所以来迟了。

钱惟演一听,这孩子还挺聪明,撒谎滴水不漏。说原来你是睡过了,又丢了东西,那是这样吧,

今儿不光是你一个人迟到了,我们这位小欧也迟到了,您要是能够让这位欧阳先生就您这件事

写一首词,我赔给你这枝金钗。这买卖挺好,那金钗可是挺值钱的。那当然了,欧阳修这时候这

脑子就用上了,只是略一思索,这手到擒来: ——《临江仙》

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小楼西角断虹明。阑干倚处,待得月华生。

燕子飞来窥画栋,玉钩垂下帘旌。凉波不动簟纹平。水精双枕,傍有堕钗横。

少女等着跟自己的情人约会,等来等去老等不来,听到外面隐隐地有打雷的声音,她的心

自己又能展示出另外的一番风采,这种风采更接近于他这个人的本体,这个人的本色。至于说究

竟是什么,我们下一次再接着讲。

【下期预告】:欧阳修在六十四岁时为已经去世多年的父母创作了一篇叫《泷冈阡表》的

墓表,这篇千字文朴实无华却发自真情、感人至深。那么欧阳修是如何将这个看似普通的墓表写

成千古名篇的?而这篇名作与欧阳修的另外一篇散文名作《卖油翁》又有着怎样的关系呢?敬请

关注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康震教授主讲的《唐宋八大家》之《欧阳修》第十二集《卖油翁》的境

界。

(十二)《卖油翁》的境界

【画外音】:在欧阳修存世的五百多篇散文作品中,《卖油翁》是一篇富含哲理于情趣的

小品文章,它只有短短的一百四十八个字,却通俗易懂、寓意深刻,非常具有教育意义,因此,

多年来为中学课本必选篇目,成为人们最熟悉的欧阳修作品之一。那么,《卖油翁》讲述的究竟

是一个什么故事?它的寓意究竟体现在哪里呢?

【康震】:我们经常说这人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我们今天倒是要问一句,这卖油翁的葫芦

里卖的是什么油?是芝麻油、橄榄油还是什么别的油?我们先来看这个故事,说北宋有一个人叫

陈尧咨,这个人很厉害,是状元,曾经中过状元后来做过很多的官职,最高曾经做到工部侍郎,

国家建设部的副部长。此人不仅能文,而且也尚武,怎么叫尚武呢,他的射术非常地精深,射箭

射得非常好,那个铜钱放得老远,一箭穿过去了,百步穿钱,穿得很准。陈尧咨这个人才高,官

做得大,盛气凌人,这个人非常地傲气。他惩罚手下也很严重,曾经杖杀数人,打板子把人打死

了。他是这么一个人。

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欧阳修【卖油翁】

大家都说您射得好,您是神射手。他心里说我是神射手。就是这么一个人。非常地自矜,

非常地自信,也非常地自傲。有那么一天尝射于家圃,在自己家的菜园子也罢,花园里也罢,

弄了一靶子在那儿射,唰、唰、唰,射得特别带劲。他在那儿射呢,有个老头子挑个担,是个卖

油的看见老陈在这儿射箭反正这油一时半会儿也卖不出去就释担而立把这担子就放下来,

然后在旁边就看,你看就好好看对不对?这陈尧咨这个人你要看他射箭呢,必得腆着脸看,他才

高兴,一边看着一边说,好!这陈尧咨才高兴。他不介,睨之,就这么看,斜着眼睛看,那要

再加上一个字就成了睥睨之了,就是一边看一边觉得,啊,又射中了,就这么一种态度。久而

不去,也就是他睨之很久,他斜眼睛看了很久。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射射射,射

了十箭,有八、九箭都中了,中了以后,微微地点了点头,轻轻地点了点头,不错,就这意思,

还行。这种态度怎么能是老陈所能忍受的呢?他就问他说,汝亦知射乎?你也会射吗?你懂

射箭吗?我看你在这儿睨了我半天了,我都没说什么。十中八九,你就是轻轻地点点头。吾射

不亦精乎?我射得不好吗?你个卖油的,在这睨之,睨了我半天了,我射得不好吗?翁曰,老

头子说,无他,但手熟尔。瞧您说的,您射得好,可是也没什么了不起的,您就是手比较熟悉,

射多了,中的机会就多了。这句话很不带劲,你知道吗?也就是说这没什么好神秘的,因为你射

得太多了,总要射中的。你练得多了手就熟了,手滑了,那自然就射得多了嘛,就中得多了。忿

然曰:尔安敢轻吾射?‟”你怎么能这样看呢?你怎么能敢轻视我的射中呢?我是神射手,我是举

世无双的百步穿钱的神射手,尔安敢轻吾射?你怎么敢轻视我呢?你谁呀?你谁?这反差很

对不对?他是一个社会地位很高的人在自个儿家菜园子射得挺好或者在花圃里射得挺好,

来那么个老头横插一杠子,让他很不痛快。翁曰:以我酌油知之。‟”您不是射箭吗?您别急,

我不会射箭,我只会倒油。我倒油倒得比较多,所以我用油来跟您的箭比。(卖油翁)就取了个

葫芦放在地上,我们知道这葫芦嘴它不像瓮口,它比较小。又取了一铜钱,您不是百步穿钱吗?

我百油穿钱。把那铜钱对着口放在那葫芦上,舀一勺油,我慢慢地,细油长流地往里头倒,油都

倒完了,铜钱没湿。翁曰,老头说,看看看看看,这不是故意的,我也没什么了不起的,它就

是没湿啊惟手熟尔我就是因为倒得太多了我这辈子净卖油了你说它能湿吗?笑而遣之

陈状元呢...那是,您是铜钱没湿,我那边铜钱也没碰着,咱俩一路的,我这射箭跟你那卖油一个

水平,我认了。吗你走吧走吧,别跟这儿添乱了,烦得慌,今儿下午心情本来挺好的,让你这油

一通倒的,我油头油面的,我都没法射了。

【画外音】:《卖油翁》的成功之处在于将熟能生巧这个大道理用一个生动的小故事传递

出来,形象生动,发人深省。在现行的中学语文课本中,《卖油翁》一般节选到康肃笑而遣之

这句话为止,而事实上,这篇文章在最后还有一句话被课本编写者删去了。那么,这被删掉的话

究竟是什么?它为什么被删?通过《卖油翁》,欧阳修究竟要向我们传递什么思想呢?

【康震】:在欧阳修的原作里,底下还有一句话可没有收进去,底下还有一句什么话呢?

他讲完这个故事,欧阳修自己说了一句话: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这个故事跟庖丁解

牛、轮扁斫轮的故事有什么不一样吗?你注意啊,这可就有学问了,你光要把前面看完了,那就

是一个事,一个卖油的碰见一个射箭的,觉着他就是惟手熟尔,射箭跟倒油道理一样,但是最

后欧阳修还有一句话,这句话中学语文课本里没有选,为什么没有选呢?因为选了这一句话进去

的话,底下段落大意什么的就不太好总结了,因为它就不是一个熟能生巧所能涵盖的问题。庖丁

解牛大家都太熟悉了,那庖丁拿了一把刀要解剖这条牛,说白了就是要宰这条牛,它宰完这牛以

后,牛都不知道疼,豁然而解。他把牛解了,这刀用了十九年了还跟刚买的时候、新的一样,为

什么呢,他说了,他解牛的时候眼睛里看见的不是完整的牛,看见的都是牛身上的关节和经络,

所以他这刀进到牛身体里头以后都不碰牛的身体走的都是牛的空间骨头跟骨头之间有空间

肉跟肉之间有空间,他只是把这空间塞进去挑断了彼此的联系,所以这牛还很舒服地不知不觉当

中被解了。他达到一个什么境界呢?就是这刀跟庖丁跟牛怎么样呢,合一了。然后,梁惠王听完

之后说,啊,这就是养生的道理呀!

那要是让卖油翁看见他解牛完了,卖油翁就说,啊,这就是惟手熟尔!那庖丁气死了,庄

子也气死了,为什么呢?庄子讲庖丁解牛的根本道理是养生,养什么生?就是一个人要想活得快

乐,一个人要想活得自然自在,就要跟天道、跟规律、跟自然怎么样呢,完全地融为一体。当那

个庖丁解牛的时候,他靠近牛的时候,这个刀人合一了,刀人牛也合一了,全都合一了,成了一

个部分了,彼此之间没有界限了,当然那牛就解了。牛解了,人心里头的各种各样的心结也就解

开了,所以庖丁解牛他的目的是重在养生。欧阳修说这跟庖丁解牛有什么不同啊?那就是油跟

人、跟葫芦、跟铜钱、跟那勺都合一了,那箭跟人、跟那靶子也都合一了。

轮扁是怎么回事呢?也是庄子讲的故事,说一个人,做轮子的。古代做轮子没有流水线,

也没有大型机械,怎么样呢,就拿人的手工把轮子得砍削得圆圆的。做轮子这个人叫轮扁,轮扁

做轮子,他在这儿做轮子,他的君王在堂上看书,他就问那君王,说您看的什么书?君王说我读

圣贤书。轮扁说完了,您读的是糟粕。君王说你个做轮子的体力劳动者怎么能说我看书看的是糟

粕呢?你今儿不说出来点什么来我跟你没完啊。他说你看我告诉你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我做轮子

这门手艺,我怎么传授给我儿子,他都达不到得心应手的境界。他做那轮子,就是一个手工业者

他做出来这个轮子,他那儿子就做得跟我总是不一样,有差别。我想这个大家应该是很有体会,

比方说一辆自行车坏了,你爸爸去修,修得就非常好,活做得很漂亮。你一去浑身抹了一身油,

轮子还是没安上去,能解下来安不上去。轮扁讲的道理是什么?说传授真理传授的是得心应手的

裉节,这个得心应手的这点劲儿你就是传不过去,所以你读那么多书都没用,为什么呢?这种得

心应手的劲儿学不来真理往往要通过知识来传递的时候很困难他说你这就是糟粕所以你看,

欧阳修的末末了的这句话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庖丁来讲是养生,对于轮扁来讲是关于真理和知识

的关系,对于卖油翁来讲这三个故事加在一起它就变成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事,就是技术达到了

一定水准之后可以变成境界。就是可以惟手熟尔这话是没错的,但是如果仅仅是惟手熟尔,那

就俗了。首先是惟手熟尔,技术上必须达到完全的纯熟,然后技术才能升华为一种什么呢?人生

的境界和智慧。

【画外音】:《卖油翁》表达了欧阳修从熟能生巧升华为天人合一的人生理念,其中的基

础当然首先是要熟能生巧,而身为北宋的文坛领袖,一代文宗欧阳修的文章是怎样达到熟能生

巧、百炼成钢的呢?

【康震】:对于一个文学家来讲,怎么才能手熟呢?就得不停地修改,就跟那个神射手一

样,他得不停地射箭;他不停地拎油;不停地解牛;不停地得斫轮。欧阳修修改文章有个习惯,

他喜欢把文章写好之后都贴在墙上,然后就在那儿琢磨,一篇一篇地往过看。他修改文章到什么

程度?他修改完了之后比方说原来写了有一万字,修改完之后可能只剩下五六千字。有的文章修

改完了,这文章不存在了,否了,最后一个字一看也不合适,改了、完了、没了,这文章不见了,

就到了一种苛刻的程度。他的名篇《醉翁亭记》有一个流传很广的、但是已经被完全戏剧化了的

故事来说明这《醉翁亭记》怎么写成的,说这《醉翁亭记》写成了之后,欧阳修他不是喜欢把文

章贴在墙上看吗?修改吗?这回他不贴在墙上了,他在他那个滁州城里到处贴着,张榜,鼓励人

们来修改结果就来了一老头砍柴的来了以后说我想改这文章您能把这文章给我念一遍吗?

欧阳修说行,没问题。你听着啊,滁州四面皆山也,其东有乌龙山,其西有大丰山,其南有花山,

其北有白米山,其西南诸峰林壑...还没背完,那老头说行了行了,这文章一开头就有问题,我是

砍柴的,我登到山上四面一看,全都是山。老头还没说完,欧阳修说行了,我知道问题在哪儿了,

就一句就够,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环滁皆山也

五个字全部概括了大家说真是神了特别能够听下边人的意见我跟你说这个是流传成这样,

真实的故事是什么呢?真实的故事是朱熹后来记载的,这个《醉翁亭记》有人当时就买到了它的

草稿、稿本、初稿,第一稿的那个本子,说第一稿前面就不是环滁皆山也,而是说了一大堆的

山,有几十个字,然后在这草稿上,欧阳修把这些东西划了一个很大的圈,都勾了去。旁边只写

了五个字环滁皆山也。我们现在背《醉翁亭记》的时候我们就觉得这个开头开得很好,非常地

简单,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那西南边的那个山峰尤其是漂亮,为什么呢?

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然后上面引出醉翁亭来,他是这么改出来的。

还有一个例子也比较典型,但是带有小说的色彩,是明代有个人叫冯梦龙,他有一本书叫

《古今谭概》,它里边记了一个什么事情啊?说这个欧阳修当初在翰林院里边做翰林学士兼史官

修撰,负责修史书的,经常跟同事们到外头溜达去。有一天他跟三个同事在外头溜达的时候,就

看到有一匹狂奔的马在路上踏死了一只狗欧阳修说把这个事件描述一下你们都说说A就说,

有黄犬卧于道,马惊,奔逸而来,蹄而死之。有一个黄狗在地上卧着,有一匹马惊了,狂奔而来,

踩着它,给它踩死了。A这么回答的。B是怎么回答的呢?有黄犬卧于通衢,逸马蹄而杀之。有

一只黄狗卧在道路上,有一匹奔马跑过来,结果踩死它了。第三个人,有犬卧于通衢,逸马遭之

而毙。这就简单多了,一只狗卧在街上,一匹奔马过来把它踩死了。越来越简单,不是越来越麻

烦。欧阳修听了以后说,像你们这样要是修史书的话,写一万卷、一百万卷都写不完太麻烦了,

这么简单的事情难道要这么复杂才能说明白吗?那您说怎么说呢?说六个字就够了逸马杀犬于

道,就完了。当然有人说太简单了,简单得都没有一点修饰的成分。我前提是什么呢?他在史馆

里边修史书,他问这个事件用最简约的语言怎么表达,也许我们表达的时候可以不赞同他这种太

简单的方式,但是有一点,这一种最简单的方式是对语言的高级的提炼,那得有语言的功夫才行

啊,你们这功夫你根本不可能啊,做不到这一点。大家说要让你这么说的话,欧阳修倒挺像这卖

油翁的经常地勤学苦练那是这说明什么呢?说明欧阳修在文章之道上对自己是非常地严苛

非常地严格。

【画外音】:欧阳修坚持不懈地推敲修改自己的文学作品,有时候达到了近乎苛刻的程度。

欧阳修四十七岁那年,他的母亲归葬家乡江西吉州泷冈,他写了一篇《先君墓表》,等到欧阳修

六十四岁时,他对这篇《先君墓表》进行了认真的修改,修改后的墓表文笔更加精炼,主题更加

鲜明,境界更加豁达,这篇新墓表就是名垂青史的《泷冈阡表》,它与韩愈的《祭十二郎文》、

袁枚的《祭妹文》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祭文。那么,欧阳修为什么要对《先君墓表》进行修改

呢?透过这新旧两篇墓表的不同,我们能看到欧阳修有着怎样的心路历程呢?

【康震】:十五六年以前写的《先君墓表》跟后来所写的这个《泷冈阡表》都收在欧阳修

的文集里头,你把这前后两篇文字放在一起一看,就发现了很多问题。你譬如说,在这篇文章一

开始,他的母亲就说,在原来第一块碑,她说的时候说什么?说你的父亲

廉而好施,以其俸禄事宾客,常不使有余”——欧阳修【先君墓表】

你父亲这个人很廉洁,但是又是一个轻财好施的人,他这个俸禄都用来招待宾客了,都用

来招待朋友,所以我们家里头家用经常不够。这是在第一块碑里头,是这么写的。

第二块碑就变了,变什么呢,说他的父亲廉而好施还是一样,很廉洁,喜欢轻财好施,

但是

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欧阳修【泷冈阡表】

他虽然没挣多少钱但是却经常把这些钱拿去招待宾客那原来的意思跟这就完全不一样,

原来是说俸禄不够花,谁知道你有多少俸禄?但后边就变成他的俸禄很少,虽然少,但是却拿出

来招待宾客,这是第一个变化。这个变化是带有歧义性的,如果不做这种变化的话,别人完全要

根据这块碑来判断他父亲的生平,不写清楚的话就会发生歧义。你前面说他很廉洁,后面却说他

俸禄都用来招待宾客了,而家里都没有用的了,那你这钱从哪儿来的呢?所以必须说他俸禄虽

,这是第一,第一个变化。第二个变化就很有意思了,怎么有意思?欧阳修在第一块碑里说

他的母亲怎么说的呢,说因为你父亲没留下来多少钱,所以然吾何恃而能自守以至是邪?吾于

汝父,知其一二而已也,此吾之所恃也。” ——欧阳修【先君墓表】

这话有点难懂,翻译成白话文就是说,你父亲没给我们留下什么家产,但是我为什么一直

能坚守到现在呢?我为什么还一直硬撑着这个家呢?你想知道原因吗?因为我对你的父亲比较

了解,我了解他这个人,所以我能一直坚持到现在。你注意这个重心是在谁身上呢?在他父亲身

上。我了解了你的父亲,我很了解他,所以我能坚持到现在。那我们下来就很期待地想听,他父

亲肯定是有什么比较优良的品质,让她觉得一直把这个家道,一直守着。但是在第二块说法就完

全不一样了,说什么呢?

吾何恃而能自守耶?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 ——欧阳修【泷冈阡表】

我为什么能撑到现在?因为我对你的父亲很了解因为我对你的父亲很了解所以我对你,

我的儿子欧阳修有期待,我对你很有期待。这重心就全变了,我对你的父亲了解,从而使我对你

有期待。这大家现在就会想,那他父亲的表现跟欧阳修将来的这种表现会有什么联系呢?这你就

看,文字上虽然说变化不是特别大,但是意思上完全发生了转折。接下来,原文就接着写什么,

写他父亲如何孝顺父母,等到他这个夫人嫁过去的时候,他父母早就去世了,但是每次吃饭的时

候,他的父亲总是很难过,说你看今天的饭食不错,如果父母在的时候也能享受,如果怎么样也

能享受,想起这些事情他就掉眼泪。她原来以为是不是父母刚去世他太难过了,后来发现他一直

都是这样,从而她认定这是一个仁义的人,这是一个有孝心的人。但是在新的墓碑里边她是怎么

说的呢?她说,汝孤而幼,吾不能知汝之必有立,然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 ——欧阳修【泷冈

阡表】

你父亲去世的时候你还很小我虽然并不知道你将来有没有出息但是我从你父亲的表现,

我可以断定他的后代必然有出息。就是在后来写的这块墓碑里头,他把这个意思提炼得越来越精

炼,越来越突出,把这个问题全部的重心都放在谁身上呢?放在欧阳修自己身上。因为毕竟对于

欧阳家族来讲,欧阳修这个后代是他们这个家族重振和光耀门庭的希望所在,所以,如果以往还

是总是把重心放在他父亲身上的话,那么整个这个墓表它的光彩就会减弱许多。接下来,在原来

的碑文里头,他说他的母亲给他讲过一段话,说:夫士有用舍,志之得施与否不在己,而为仁

与孝不取于人也。 ——欧阳修【先君墓表】

什么意思?就是他母亲教导他,欧阳修的母亲教导他,说一个知识分子、一个读书人一辈

子是有舍有取的,他的志向能不能实现这跟自己有时候左右不了的,但是一个人要做一个仁爱的

人,要做一个孝顺的人这完全取决于自己,这是他母亲给他讲的话。但是到了新的碑文里头它变

成什么了呢?说:夫养不必丰,要于孝;利虽不得溥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吾不能教汝,此

汝父之志也。

说我告诉你,你对待父母啊,真不用给他们送什么多的东西,只要孝顺就对了。你就是把

东西都拿出来遍及天下人你也给不过来。最关键的核心是你要有仁爱之心,要有孝道。我教不了

你,我告诉你,这些话都是你爸爸让我告诉你的。

你要注意啊,这个新的修改过的墓表跟旧的墓表有一个重大的不同,就是时时刻刻要把欧

阳修的父亲和欧阳修的命运结合起来也就是说在某种程度上这个墓表必须成为一个家族传统教

育的墓表,而不仅仅只是把先父母的一些事一些话给它记下来。在新的墓表里他前面最开头有一

句话说什么呢?说我的父亲已经去世六十多年了,为什么到现在我才要把这块墓碑立起来,我为

什么现在才要立起来,十几年前我写过一块没有立起来,没有立起来那就等于只是停留在案头,

我为什么没有立起来?他说:非敢缓也,盖有待也。”——欧阳修【泷冈阡表】

我不是有意地要推迟这件事情,而是有所等待。他刚才也说了,他的母亲也说了,就是我

为什么一直坚持到现在?就是因为我看重了你父亲是个仁孝之人所以我相信他的后代也一定会

有出息,我有所待,有所期待。这个待指的是什么?就是后来在底下,欧阳修写了一大段话,说

我一开始做了什么官,后来又做了什么官,再到后来做了什么官,一层一层,一级一级,直到现

在最大的官做到参知政事的时候,我的父亲被封为崇国公,我的母亲被封为魏国太夫人。虽然他

们生着的时候、活着的时候不能够享受到这一切,但作为一个死者也足够荣光,这个荣光不只是

属于他父母的,也属于整个欧阳家族的,这就是他母亲有所待的内容。这也就是为什么欧阳修在

他父亲已经去世六十多年以后,他自己也已经六十多岁了,亲自把这块碑文的内容书写到碑上,

也就是说到了六十多岁的时候欧阳修充分地意识到追念先人在很大的程度上是为了要告诉后来

人,先人是怎么成就我们的。也就是说,一块墓表,对先人追念的墓表在很大程度上是写给后来

人的,这恰恰说明欧阳修很清楚自己的价值,就是像我这样的人的功劳不是我自己来的,是我的

父亲,虽然他去世得早,但是他所有的教诲都通过我的母亲传授到我这儿,渗透到我的血液当中

来。

所以你注意我刚才说了,你别忘了我们一开始讲的什么?我们开始说了,惟手熟尔这个

卖油的,还有射箭的,他在技术层面上他是熟了,欧阳修修改文章从年轻的时候就修改,成了习

惯了,但是现在我们看了这两块墓表之间的区别之后,难道这仅仅是在修改文章吗?这不是。这

难道仅仅是技巧吗?这也不是。当文章修改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是对人生的一种修正了。那就

是四十六岁的欧阳修当时写那块墓表的时候,眼界还是比较窄的,视野还是比较窄的,就觉得我

爸爸去世早,他的一些事都是我妈告诉我的,我就把这些事全都记下来,记下来了,它就是个记

录,就跟录音机一样,把它录下来了就结束了。但是等到他现在经历了很多的政治的风波、人生

的波折人生的思考之后他充分地意识到自己要回答一个问题就是我欧阳修我何以有今天?

我从哪里来?要回答这问题,就得从他爸爸和妈妈身上找原因。

所以到这个时候,这一篇《泷冈阡表》之所以能够成为千古流传的一篇著名的祭文,不是

说它特别沉痛,大家一定要纠正这个错觉,一说祭文写得好,就是特惨,特悲痛,呼天抢地的,

然后就是捶胸顿足。完全不是。祭文写得好,技巧很主要,真情实感也很重要,但是,高度最重

要。所以,同样是祭奠父母,在欧阳修的笔下,在第二版的墓表里头,那就不是祭奠父母,而是

什么呢?而是在祭奠先祖的目的,是为了告诫后人。这正是人生代代无穷已,一代一代的人传承

下去,这种家族的传统,甚至到国家的传统和文化的传统,就是通过像《泷冈阡表》这样的文章

传下去的。如果每个人写墓表都只是实际地记录事件本身的话,它不会成为传统,它只会成为什

么呢?只会成为刻板的记录但是如果有高度的记录它就会成为传统我们经常说文化传统、

民族的传统,这些传统的制高点在哪儿呢?就在像《泷冈阡表》这样的祭文身上,我们一个一个

的高度是怎么来的,就是像欧阳修这样改了之后,那还是不是技巧上的改动?那完全不是技巧上

的改动了。这种看似技巧的改动实际上是高度的提升,而且高度的提升不是拔苗助长,不是硬往

高拔,而是什么呢?而是一个六十岁的人对于自己人生阅历的完整的回顾,这时候他才意识到他

父亲的话的重量,他才意识到他的母亲为什么一直坚守到后来,一直坚守到现在。所以你看,为

什么我们要费很大的功夫来讲两篇墓表之间的比较呢?就是我刚才所说的修改文章当然是良好

的学习习惯,但是修改到最后,不能仅仅是惟手熟尔,而应该达到不能说天人合一的境界吧,

起码得达到文章和人格完全合一的境界这就是为什么欧阳修之为欧阳修的原因所在谢谢大家

【画外音】:身居高位的欧阳修为什么反复要求提前退休?已经成为宰相候选人的欧阳修

究竟怎样看待人生的永垂不朽?而已过花甲之年的欧阳修为什么还要自称六一居士?北京师范

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康震教授为您精彩讲述系列节目《唐宋八大家》《欧阳修》第十三集《六

一居士的六个》。

(十三)六一居士的六个

【画外音】:中国古代的读书人有一种风尚,就是经常为自己取各种雅号以明心志。欧阳

修年轻的时候曾经自号达老到了四十岁的时候他又给自己起了另一个更有名的别号醉翁

而到了六十岁前后,他又自称六一居士。其实,他的每一个别号都是一段人生历程的提炼,都

表达了一种独特的情怀,那么,这个六一居士里究竟包含着什么样的丰富内涵?而身处高位并

已经成为宰相候选人的欧阳修却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地要求提前退休呢?

【康震】:我们前面说过,欧阳修快到六十岁的时候又被人家告了一次绯闻案,说他跟自

己的儿媳妇有点这个不干不净的,后来虽然调查清楚了,但是欧阳修这一颗心也真是凉到了冰

点,他不是不愿意在中央再做官嘛,他反复地跟朝廷说我真不愿意在这儿待了,这整个是一个浑

水,我不愿意再蹚这浑水,我到地方去做官。好,没问题,中央经过决定、讨论,把他放到安徽

的亳州去做知州。可是我给你说,打这时候起欧阳修就早都动了要提前退休的念头。我们知道在

宋代有个规定,一个官员他的退休年龄是多大呢?七十岁可是欧阳修这个时候才刚刚六十多一

点,他就想要提前退休。他刚刚被派到亳州当知州,就给朝廷上了九道奏章要求退休,结果朝廷

不但没批准他退休,反而把他任命为山东青州知州,还兼了京东东路安抚使,这是个什么官呢?

就是青州市的市长,而且还负责管辖在青州附近的其它八个州郡的总体事务。那换句话说,不但

没让他退休反而怎么呢?给他加码了,给他提升了。这下他就急了,在青州他又连上两道奏章,

说您即便不让我退休,我求您了,您给我分一个小一点的州郡,越小越好,我想怎么安静我就安

静,我不愿意再去管那么多事。好,这奏章一上去,不但没给他分个小的,又给他分了个大的,

这叫什么呢?宣徽南院使、判太原府、河东路经略安抚使,政治的格很高,实际的权力也很多。

欧阳修都急了,这不是要人命吗?都说不清楚了。他马上就给皇上上奏章,说什么呢?说是每

求退则得进,每辞少则获多”——欧阳修【辞宣徽使判太原府第六札子】

我这是怎么了?每次我说我不,你给我的更多。每次我说我要走了,你给我压的码越

重。要是偶然也就算了,要让人家看见,说你这是干嘛呢?你这难道是以退为进吧?你这又在这

儿使手段,你这么干可不地道啊,是不是想要更多,所以就不?有人说我不,我撂挑子

这活我干不了领导说那给您再安排一大活?这个大活我也不再给您安排个更大的活

这不吭声了。那么他就说,在外人看来,我这个行为、我这个言论,这不就人家会非议我吗?我

告诉您皇上,我现在身体很差,身体真的不行。您别看我没有一脑袋栽在枕头上,我告诉你,我

其实早就成了行尸走肉了,我是真不想。他在这个位置上还没给他判下来的时候,他就连上

了六道奏章,要求要么退休,要么给我分一小的。好,在他的连续不断的请求下,朝廷下诏把他

派到河南的蔡州做知州,他刚到蔡州一年,就连上了五道奏章,坚决要求退休,死活不。你

看,先是九道,又是两道,又是六道,又是五道,这绝对是铁了心了。在他的坚决地、反复地、

一而再再而三地请求下,哎,当时的皇帝宋神宗就允准了让他提前退休。

我刚才说了,退休的年龄本来是七十岁,他这一年才六十五岁。欧阳修的做法简直让人觉

得不可思议。那么我们就要问了,就是说他为什么就非得提前地光荣退休呢?退休的时候给他待

遇很高,按二品的等级给他待遇。那就是朝廷为什么就反复地要挽留他呢?说起来其实也很简

因为宋神宗即位之后他重用了谁呢?王安石王安石推行改革变法正是需要干部的时候,

特别是像欧阳修这样经验丰富、德高望重,为人又特别地忠直,这样的干部很难找,所以他非常

迫切地想使用干部,但是这个欧阳修总是一再地要退,所以才一再地挽留。王安石曾经找过宋神

宗,讨论说要给宰相的队伍里边增添新人。当时有五个宰相,有个说法叫生老病死苦,为什么

呢?说有一个宰相啊,是,年纪大了;还有一个宰相呢成天歪歪的;还有一宰相没过几

年就了;还有一个宰相改革变法的主张不一样,天天地发生矛盾,所以他不堪言。只有

一个宰相是虎虎有气,这个宰相是谁啊?王安石。所以在这个生老病死苦的情况下,无论

是宋神宗还是王安石都很希望能够把一个真正的干才同时一个有经验的干才能够怎么样呢?吸

收到宰相的队伍中来,他们当然就想到了欧阳修。宋神宗曾经问过他(王安石),说你觉得欧阳

修跟赵抃相比怎么样?赵抃是当时的一个宰相。说他比赵抃强。说你觉得他比吕公弼怎么样?说

比吕公弼也要强。说你觉得他比司马光怎么样?说他比司马光也强。这样宋神宗就决定要用欧阳

修。

【画外音】:既然皇帝宋神宗已经准备重用欧阳修,那他为什么还最终允许欧阳修提前退

休?经历了无数世事沧桑的欧阳修对于官位和功名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呢?

【康震】:可是你知道,王安石他有犹豫,王安石说,这欧阳修好像对咱们这改革变法有

点微辞,他这样的话,他来当宰相可麻烦。宋神宗也犯难,说现在要挑一个既有能力的又很忠诚

的、同时又富有公心的这样的人,还能镇得住阵脚的,不好找王安石说,哪怕我们找个庸才来,

也不能找个捣蛋的人来。这事就放下了。

宋神宗跟王安石商量欧阳修当还是不当宰相的时候,欧阳修并不知道。所以有的人可能会

以为说,那怎么回事呢?是不是因为没当上宰相闹意见?是不是说,这个也不,那个也不干

了,要提前退休,不就是想干那大的吗?最大的。

我告诉你,这啊,你就把咱们欧阳修就看小了,为什么看小了?欧阳修有一篇文章,我们

读了以后就能非常鲜明地感觉到他绝对不是那种图虚名的人。在湖北的荆州有一座山叫岘山,

岘山上有一座亭子荆州的知州就请欧阳修为这亭子写一篇记《岘山亭记》他是怎么写的呢?

欧阳修说,岘山之所以有名,是因为有两个人,哪两个人?西晋的时候有两个荆州地区的军事首

长,一位叫羊祜,一位叫杜预,这两个都是非常著名的将军,后来他们把东吴给收复了。羊祜是

一代名将啊,他登到这岘山上的时候,想当年啊,他带着同事们登到岘山上,举目一看,不禁泫

然了,掉眼泪了。为什么呢?他说,哎,在我之前不知道有多少名人志士登到岘山上,可他们现

在早都灰飞烟灭了,我觉得将来我也是这样,想到这儿就觉得人生在世,功名利禄不过浮云。非

常地伤心,为什么呢?不能永垂不朽啊,他操心这事。他走了之后,他的继任者就是杜预。杜预

更厉害,杜预做得比较绝,他不光哭,他不哭,他到山上一看,他说这个比较复杂,为什么呢?

他说沧海桑田,现在是山顶的地方将来肯定是山谷,现在是山谷的地方将来必是山顶。他给自己

凿了两块碑,把自己的功业记在碑上,一块放在山顶上,一块扔到江水里,说将来沧海桑田不管

怎么变,人们都能看得见。欧阳修就说,他们就太在乎了,是不是?你光说是沧海桑田,山顶变

山谷,山谷变山顶,你就没想到你那碑迟早有一天也会烂掉的吗?你们俩实在不高明,你们俩没

想到,你们老想着别人记不起来。告诉你们,没有人知道岘山是什么山,就是因为有你们俩,岘

山才出的名所以人生在世只要踏踏实实地做事立功业不要讲功名求政绩但是不要求虚名,

便可。搞那虚的干什么?

那么到底在欧阳修看来什么是永垂不朽呢?欧阳修写过一篇文章,我们知道欧阳修是唐宋

八大家里边极重要的一个人物,他的很多的思想都是通过文章表现出来,他说什么?他说我活到

这把岁数了,我写了好多墓志铭了,我的那些朋友们在这二十多年里头,在我身边默默地消失,

我永远再见不着他们了,不管是我给他们写过墓志铭还是没有写过墓志铭的人,他们都死去了,

但是他们的文章留下来了。欧阳修说,只要看到他们的文章,只要搜集他们的文章,让他们的文

章流传,他们的英名就永远不会磨灭,就会永垂不朽。你想,对欧阳修这样一个人来讲,他的永

垂不朽的观念根本不是什么参知政事,什么宰相做上一两年,这种东西是迷惑不了他的。这属于

洞穿历史的人,他一眼就能看到历史的本质和功名利禄的本质。

【画外音】:对于欧阳修放弃高位提前退休的说法,当时有很多人不但不理解,甚至误解

和曲解。此时,却有一个人写信给欧阳修祝贺他退休,那么这个理解欧阳修的人是谁呢?而欧阳

做官有权力的时候,他失去的更多呢还是得到的更多,我心里太清楚了,我告诉大家一句话,欧

阳修虽外为天下惜老成之去,而私喜明哲得保身之全。” ——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

外界人看来说,这老头子身体不好,不行了,他退了。我告诉你,这正是欧阳修明哲保身、

全身而退、急流勇退的大智慧,你们谁都学不来,你们没有这个勇气去退。退不但需要智慧,还

需要什么?需要勇气啊。尤其是在他节节高的时候他退了,这个大智慧啊,他就集中地体现在他

六一居士的这六个当中,欧阳修给自己写了一篇自传《六一居士传》,这篇文章怎么写

的呢?是采用你问我来答的方式。他说,有客问曰,有客人问他说,你那六个一都是什么六个一

啊?有哪六个一啊?欧阳修说我有六个一,我家藏书一万卷,我家藏自夏商周三代以来所收藏的

金石遗文一千卷,我有琴一张,我有棋一局,我还有酒一壶。客人说不对,这是五个一,还有一

个一呢?说还有一个就是我这个醉翁老头子。我们跟他加在一块就是六个一。

客人就笑了其实就是欧阳修自己笑了客人说你这又是干嘛呢?您不就是想逃名声吗?

就是想逃离这个功名吗?庄子有一篇文章说得好啊,庄子说有个人讨厌自己的影子,拼命地跑,

想摆脱自己的影子,跑得越快影子跟得越快,跑着跑着跑死了。这个人很蠢,他躲到大树底下乘

凉不就没影子了吗?你是不是也想像这个人似的,想逃离自己的功名,想躲起来的?

欧阳修说不不,我从来没想过逃名,我这名太大了,想逃也逃不了我告诉你,我叫自己

一居士就想求个心安,就想求个自适,我自己觉得舒服、快乐。这客就又问了,说你都有什么

快乐呀?欧阳修就回答他说,哎哟,我这快乐可太大了,我告诉你,当我沉浸在我的书当中,当

我沉浸在我的金石的遗文当中,我的酒、我的琴还有我的棋当中的时候,虽泰山崩于前而我色不

变,就是打雷把柱子都击断了,也不会引起我的注意。

我告诉你,我这些年做官太累了,有两个累,第一,我穿的官服、我拿的官印,让我的身

体疲劳。我心里头不断地有忧患,不断地有忧虑,这让我的心也很累。哎哟,我给朝廷不知道打

了多少次报告了,我说我真的要回家,我要休息,我要退居,我要跟我这五个一待在一块儿,我

就觉得心情舒畅,无比的愉快。

客就又笑了,客说,您刚才说了,官服、官印、官职这都让您很累,为它所累,可是您这

五个一我觉着到时候也会成为你的负担,难道不是吗?欧阳修说,否也,不对。我在这五个一当

中我没有忧患,我只有心静平安。我在这五个一当中,我自己求得自适。所以对我来说,不像你

所说的,好像我在这五个一当中,被这五个一所捆住、所束缚,那不会,绝对不会。我告诉你,

绝对放心。客就没再笑了。

在这文章的结尾,欧阳修又说了一段话,说什么呢?说从做官开始我就仰慕这样的人,他

们没到退休的年龄就提前退休我喜欢这样的风范于是我要这样做这是我退的第一个原因。

第二,我这些年来没做出啥成绩,所以我想退。第三,现在病也多,人又老,所以也应该退。这

三条理由难道还不够吗?我从此就要躲到我自己的快乐的安乐窝里头过我自己想要过的生活。

所以你注意,欧阳修到了六十岁头上,给自己又换了一个别号叫六一居士这是有来由的,

什么来由呢?就是我刚才所说的,一方面是多年的官场的险恶和风波让他觉得疲倦,官做得越

大,离自己的本真的、本来的面目越来越远,他到最后不知道在为谁活着,所以叫做六一居士

这其中的五个一都是他自己的性情所向。他希望能够过自己想要过的生活,想要能够让自己的情

趣得到心灵的认可。

【画外音】:六一居士的六个,朴素雅致,极富情趣,体现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宁静

淡泊的情怀在自号达老醉翁之后老年的欧阳修为自己取号六一居士必然别有一番深意

那么六一居士的这六个究竟还有着什么样的深刻内涵呢?

【康震】:首先我们来看,酒在中国古代文人当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是吧,从曹

操的对酒当歌到李白的会须一饮三百杯,一直到欧阳修这儿,酒在文人的个性当中,在文人

的作品当中扮演太重要的角色。欧阳修也写过一个故事,那才绝呢。欧阳修说这石曼卿和刘潜两

个人酒量大,有一天到一个叫王氏酒楼,姓王家开的酒楼去喝酒,这两人喝得,饮酒终日,从早

喝到晚,而且两个人喝着酒跟什么人都不打招呼,两个人之间也不说话,就是喝酒。这个酒店的

老板觉得这两个人这么能喝,又给他们上了一些菜,拿出更好的酒。这俩一直喝到晚上,始终不

搭一言,目不左顾右盼,什么都不看。喝完酒之后互相作个揖,走了,溜溜地喝了一整天。第二

天东京汴梁城里传出消息,说王氏酒楼昨天来了两个酒仙,喝了一天的酒。我讲这什么意思啊?

就看北宋的士大夫对这个酒是情有独钟。欧阳修在他的词里边也有对酒的推崇,他说:

平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

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

行乐直须年少,樽前看取衰翁。 ——欧阳修【朝中措·平山堂】

这是在扬州写的词,说什么呢?说你看,这个太守怎么样?挥毫一写就是上千字的文章,

一饮酒就是上千盅的酒。我告诉你,人生在世,及时行乐,必当年少之时。要到老了可就来不及

了。酒在这个地方成为诗人生命力的象征。所以你说这个五个一里头怎么能没有酒呢?当然应该

有。

第二是什么呢?第二就是琴对琴跟欧阳修的关系大家就不太了解了欧阳修自己会弹琴,

应该叫抚琴他还收藏琴他自己在家里收藏了三把很名贵的琴可能他有个感受他说什么呀?

他说我年轻的时候收藏琴没有钱琴的质量也不好可是我抚琴的时候很快乐现在官越做越大

收藏的琴也越来越昂贵、越来越精美,可是听着琴的声音心里反而不快乐,所以我感觉呀,

知在人不在器也,若有心自释,无弦可也。”——欧阳修【论琴帖】

人的快乐是在内心的,只要内心快乐了,就是琴上无弦,在琴板上抚一通,心里也是自由

的。可是你的心里装的事太多,琴就是再精美,琴声就是再悠扬,也没有办法解脱你。他不是收

藏琴吗?他又有体会说什么呢?说琴曲不必多学不像我们现在唱流行歌曲一下要唱好多首,

显摆,我能唱多少唱多少。不用。琴曲不必多学,只要能够让自己快乐,哪怕只会一首也就够了。

收藏琴也不必收藏得很多只要自己喜欢就行如果真的收藏的很多也犯不着就去扔了总之,

无论是弹琴、抚琴、听琴还是收藏琴,最关键的是什么呢?是要快乐。你注意啊,琴跟欧阳修的

关系,他要在这个琴当中获得自由、获得快乐,而且琴在欧阳修看来还能治病,为什么呀?欧阳

修说,我们平时吃药是能够除病的,可是弹琴听着琴声可以把内心淤积的不平可以释放出来。我

们听着琴声,有时候感觉高山流水;有时候感觉疾风暴雨;有时候感觉好像屈原在吟唱;有时候

又感觉到好像孔子在低声地叮咛我们什么。在琴声当中有自然的声音,也有圣人的声音,也有历

来的能人志士的豪言壮语,所以听了琴声就仿佛看见古人,就仿佛读到了经典。他在给朋友的信

里边说,你身体多病,我劝你买一把琴,抚一抚吧,抚琴可以抚平你内心的不平。琴跟欧阳修的

关系,你想这么重要,怎么能不算到五个一里头呢?

跟琴紧密联接的是什么呢?是棋。欧阳修是个高手,下棋下得特别好。他被贬到夷陵的时

候,就全靠这棋了,在他的诗里边他多次地提到了自己的下棋,他有这样一首诗,

竹树日已滋,轩窗渐幽兴。人闲与世远,鸟语知境静。

春光蔼欲布,山色寒尚映。独收万虑心,于此一枰竞。 ——欧阳修【新开棋轩呈元珍表臣】

我告诉你,春光好得很,鸟语花香。下棋的时候什么都别想,专心致志地下你的棋,你就

会忘记世上所有的烦恼。

你看他,喝酒能够让他畅快,领略到生命的力量。抚琴能够让内心平静,促进血液循环,

增加身心健康。下棋能够让他忘记烦恼,棋对他太重要了,而且琴棋这是分不开的,怎么能不列

到五个一里头呢?

【画外音】:琴棋书画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基本素养,作为大文豪的欧阳修在酒、琴、棋

的世界里寻找到了心灵的宁静。那么,在六一居士的六个中,欧阳修对金石遗文又有

什么样的收藏特点?为什么说他在这六个中获得了自由呢?

【康震】:再一个,藏书。欧阳修藏书甚丰,藏书一万卷。大家说一万卷?不算多嘛。我

告诉大家几个数字,你就知道欧阳修的藏书的概念。两宋时期,藏书家大概有七百余人,藏书上

万卷的有两百多人,藏书上三万多卷的有二十多个人。到南宋宋明宗的时候,国家的藏书将近十

二万卷。可是你要知道,在宋仁宗的时候,就是欧阳修所在的时代,国家的藏书才三万多卷。我

这一说你就明白了,欧阳修藏书一万卷这数量很大,而且欧阳修藏书有个特点,什么呢?第一,

数量大,这我不说了。第二,质量高,因为他本人凡是收藏书一定要对这些书进行精心地校勘,

要对这些书的来龙去脉,对书的品相,对书的版本要做研究,所以但凡他收藏的,质量很高。第

三,他还有个特点,他不光搜集前代的留下来的书籍,他还搜集什么呢?当代知名学者和作家的

手稿,这也是他收藏的一个很大的特点。欧阳修的书斋或者叫藏书楼它叫什么名字啊?名字听着

特别怪,叫非非堂。什么叫非非堂呢?就是两个是非的非,非非堂的意思是什么呢?欧阳修

有说法,他说读书应该有这样的体会,就是肯定正确的比不上否定错误的,听明白了吗?我们要

在不断否定错误当中才能前进,而不是在不断地肯定正确当中走向前进,是不是?我们说,一个

人往前走路,一个人要做事情,总是要在不断地否定自己和否定错误中前进,你不可能永远在总

结正确中前进。因为每走一步,你都不知道前面是什么,你都有可能犯错。其实往前每走一步都

要犯错,克服了错误,然后才能往前走。非非是什么呢?就是否定错误的意思。欧阳修说,我

这个书房好,我每天回到这书堂,回到这个非非堂,看着上万卷的书,然后看着窗外的绿荫,看

着窗明几净,我的心就能够静下来,静下来干什么呢?能品味古往今来圣人贤达的文心,所以读

书不但能够让他明智,而且读书能够让欧阳修懂得很多人生的道理。欧阳修本来就是一个勤于著

述的人,我前边已经介绍了,他在什么文学、在史学、在经学,在各个方面都卓有成就,你说这

书他怎么能不列到这五个一里头呢?

接下来是什么呢?收藏有一千卷的金石遗文,什么叫金石遗文呢?就是从夏商周三代一直

到欧阳修所在的年代,所有的之前的碑帖铭文,他都给收藏了。当然他这个收藏很多是借助了朋

友的力量,用了十八年的时间收藏起来的。可是你要知道欧阳修收藏这金石遗文他有个特点,在

他之前,不是没有人搜集过,可是在他之前搜集的人是什么概念呢?他们把它搜集起来只不过是

为了供人观赏和欣赏。比方说,您看我这个碑刻拓本很漂亮吧?您看我这个写的什么字很有价

值。欧阳修搜集这些东西一个很重要的目的是要进行研究怎么研究呢?他借助自己所收藏的碑

帖和铭文来为历史补正。比方说他读到一篇历史,哎,这个历史的记载跟我收藏的碑帖铭文上不

太一致,那我肯定要怎么呢?要相互比较,然后去伪存真。也就是说,欧阳修之所以能够成为中

国古代金石学的第一位开创者,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不但搜集,而且怎么样呢?而且借助搜集

的元素和材料进行研究,这是非常重要的。你说这么重要的东西,他收藏了之后,后边不是李清

照的丈夫赵明诚,那《金石录》就是从他这儿一条线下来的。这能不列到五个一里头吗?我们感

觉这欧阳修啊,整个一个五个一工程。

讲到这儿,大家可能慢慢就有点明白过来了,明白什么呢,你看欧阳修在政治上跌了个跟

头,虽然这个跟头是别人给他塞了块砖把他绊倒的,他绊倒了,然后他就想我不,不去

哪儿啊?人生在世都要有所寄托啊。对于一个空虚的人,一个乏味的人,一个没有趣味的人,他

除了做官之外他没别的好干,这是最悲惨的。对欧阳修来讲,离开了纷纷扰扰的官场,回到这

个一工程,他的心灵更加纯净;他的智慧更加明锐;他的眼光更加地清澈;他的思想更加地活

跃;他的情趣更加地高雅;他内心更加地充实,他何乐而不为呢?所以对于欧阳修来讲,离开了

彼地,离开了那个浑浊的官场,他是因为有所倚侍,他是有所归宿的人,对这样一个心中装着如

此丰厚的文化内涵的这样一个读书人来讲,就该像刚才苏轼所说的,欧阳修不错,他不做官了,

他离开了权力,但是我们要问一句,他究竟是失去的多呢?还是得到的多呢?苏轼说,我心里明

白,就看你们明白不明白了。

欧阳修的确是退休了,但他有这六个一,特别是有那五个一,所以他不可能真正的休息,

更不可能休眠不可能睡着他进入到了一个更加符合自己的个性趣味和兴趣的这样一个世界

他以前曾经拥有过权力,而且他也借助这个权力为社会、为人群做出过很大的贡献,但是他现在

开始为自己活着,为自己的趣味活着。他不打算逃名,他也不打算像那个人似的在那边狂奔,为

了摆脱自己的影子,他不想做这样一个人。他在这一万卷的书香里边找到了一个纯粹的读书人的

快乐;他在那一千卷的金石遗文里头找到了能够出入古今的那样一种智慧和愉悦;他在悠扬的琴

声当中能够感觉到平静和祥和。他在这一局棋的你死我活的争斗当中还懂得了一个道理,成败并

不是人生的负担,如果你把成败看作一次游戏,那么它会给你带来乐趣。当然,还有那壶酒,它

让欧阳修获得了自由。所以我们说,这就是六一居士的六个一的内涵,什么内涵呢?就是走出

了官场,走出了纷纷扰扰之后,欧阳修获得了自己本来的面目,一个自由的欧阳修,一个获得了

解放的欧阳修,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谢谢大家。

【画外音】:欧阳修不仅用文字征服了读者,更用高洁的人格涤荡了他的时代。他既直言

敢谏、宁折不弯,却又秉公执事、以德报怨,他引领了北宋文坛,成为一代宗师,成就了唐宋八

大家的集体阵容在一篇篇我们熟知的文章外还有一个怎样的欧阳修值得我们去认识去学习?

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康震教授为您精彩讲述《唐宋八大家》之《欧阳修》第十四集《退而未

休名千古》,敬请收看。

(十四)退而来休名千古

【画外音】:在前面的节目当中,我们对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历史学家欧阳修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欧阳修才华横溢的绝世文采,极富正义感的政治良知,耿

介不屈的人格甚至两次令人啼笑皆非的绯闻案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今天的节目中,

康震老师将对欧阳修的人格与历史功绩进行一个小结,除了一篇篇传颂千古的妙手文章之外,

阳修还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样的精神财富呢?

【康震】:欧阳修在我们的心目当中,对大多数人来讲,当然他首先是个非常杰出的文学

家,可是我要告诉大家的是,欧阳修不仅在北宋的文化史上,而且在中国的文化史上都是一个顶

尖的人物,他对于后代的影响力是非常巨大的,欧阳修能诗、能词、能文,能为史学;能为经学;

能为文学批评;能为金石之学。跟大家说句这样的话吧,一个作家,他未必能做学问;一个学问

家,未必能从事文学创作;一个诗人,他未必能够从事文学批评;一个所有这些都具备了的人,

他可能未必能够进行史学的研究。所以能够把这所有的一切都**于一身的人,我们对他的评价就

既要慎重,同时又不可不抱着一种敬畏之心。

王安石也是旷代的大学者、大政治家,他对欧阳修的评价是非常精准的,他说什么?说欧

阳修:

器质之深厚,智识之高远,而辅学术之精微,故充于文章,见于议论,豪健俊伟,怪巧瑰

......果敢之气,刚正之节,至晚而不衰。” ——王安石【祭欧阳文忠公文】

用我们现在的话怎么讲呢?一个人,他自己有深厚的底蕴,有高远的见识,有非常丰厚的

学问,这样的人写出文章来、讲出话来,他的思想必然是超越千古的。这样的人他必然的具有一

种果敢之气、刚正之节,而且特别是对欧阳修来讲,他一直到死,他的这个气质都没有改变过。

欧阳修对后代对他当时那个时代首先的一个影响力就是他的人格但他的人格是从哪来的呢?

是从他丰厚的学养是从他的高远的见识当中来的我们都知道晚唐五代以来因为战争太多,

流离失所太多,社会道德伦理普遍地沦丧,所以欧阳修首先一个重大的意义在哪里呢?他以他高

洁的人品,以他刚直的人格,为当时的社会树立了一个典范,这就好比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

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就为士大夫人格的确立、理想的施展指出了向上的路,这是非常重要

的,是时代的标杆,是社会的典范。

欧阳修人格里边首先第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什么呢?就是他性格刚正做事直道不拐弯,

宁折不弯的一个人。我们在前面讲了那么多,对欧阳修这个特点已经很了解了。欧阳发,他(欧

阳修)的儿子,在回忆他的父亲的时候说了这么一句话,说他的父亲虽祸患在前,直往不顾。

前面就是有一个大坑,有悬崖峭壁,我都往下跳。我敢,为什么我敢呢?因为我的心正,因为我

的心是忠诚的心,我敢于为国家献出我的生命,我在所不惜。

有一年宋英宗在位的时候在朝廷上为一个官员的任命争执起来了争执的双方是谁呢?

这是宋英宗这边是中书里边的宰相这边是谏官比方说我们要张三做这个官谏官是反对的,

中书是赞成的,皇上站在哪一边呢?宋英宗是站在宰相这一边的。这争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宋英

宗就斥责谏官,说什么呢?已成之事,何可改议?不要再罗嗦了,事已经定下来了,哪能说改就

改呢?欧阳修当即纠正宋英宗的话,说你这话说得不对,说不是因为事情定下来就不能改的,是

因为事情要在情在理,所以不能改。您这话没说对,虽然你是向着我这边的,但你这话说得没有

原则。宋英宗后来又说,谏官他们想要夺权。因为谏官他就是给皇上提意见的,就是给朝政提意

见的,所以有时候话也说得很直,说得宋英宗给怒了,说谏官想要夺权,他们想要干嘛?超越自

己的职权吗?欧阳修马上反对他开始为自己的对立面辩护说你这话说得就不对了从古以来,

谏官都是要直言谏事,他们只是就事论事,为什么就事论事呢?只有他们敢言了,你这朝政才能

端正,他只不过是跟我争论这件事情,你怎么能说他要想夺权呢?长此以往谁还敢说话?您这说

得就不对,虽然今天您站在我们这边,但我照样还说你。直吧?直在哪儿啊?他占理。可是问题

是这个世道太坏了,占理的人不敢说话,所以歪理就出来了。欧阳修只是说应该说的话,而且他

一片忠心,所以宋英宗听了以后心说那今儿你是两边都占理,你都不得罪,挺好。

可是你知道欧阳修这样做,他的确是有他的道理的,欧阳修不怕贬官,为什么?他有个信

念,他说以言被黜,便是忠臣。我如果因为我的话说得你不爱听,我说的真理你不爱听,我被

贬了,我告诉你,我才不会颓废呢,我才不会颓丧呢,我告诉你,我是忠臣。

所以欧阳修被贬不像别人,他一点都没有被贬的那种心理,而且他坚决反对他的同事们被

贬之后就作出那种戚戚之文。什么叫戚戚之文呢?说写点文章发发牢骚啊,说生活很苦闷,

心灵很孤独,是吧,渴望得到对方的同情。没有。欧阳修认为凡是见我被贬的人,到我跟前来表

达同情心的,那都是不了解我的。我告诉你,真理在我手中我就被贬了,我还是真理的掌握者,

总有一天真理放出光芒,我的道理就可以彰显于人世。

【画外音】:欧阳修的直言敢谏、宁折不弯是一股涤荡朝野的正气,但有时不免也会伤害

到自己,但他并不畏惧,更不曾改变初衷。一般来说,拥有这样性格的人对人对事难免苛刻,那

么欧阳修是否是一个刻薄的人?那些曾经伤害过他的人,他又会如何面对呢?

【康震】:欧阳修虽然直,但他襟怀坦荡,宽以待人。因为我们知道一般比较执拗的人,

他怎么样呢?他严于律己,他也严于律人。这种人比较吓人,他严于律己,他要能宽以待人,这

比较好。他两面都严,生活的空间就变得很小了,人们不爱跟这种人打交道。可是欧阳修不是,

欧阳修是严于律己,但是他宽以待人,他是个很真诚的人。当时在朝廷里头流传的一句话,叫朝

廷里面有四真之人,什么叫四真之人呢?当时的富弼在中书做宰相,欧阳修做翰林学士,胡

宿在太学,包拯做御史中丞,所以当时的人说,富公是个真宰相,欧阳修是个真翰林学士,胡先

生是个真先生,包公是个真中丞。

富公真宰相,永叔真翰林学士,胡先生真先生,包公真中丞” ——欧阳发【先公事迹】

意思说,他们都在各自的岗位上是既真诚又真实,同时又是非常刚正的人,时人谓之

,这是很高的评价。

到什么程度?他宽容到什么程度?我讲两个例子,一讲大家就明白了,大家都还记

得欧阳修的第二次绯闻案件,那是非常倒霉的,谁告的他呀?就是当年依附他,想踩着他的小肩

膀往上爬的蒋之奇,这个蒋之奇告了他一通,最后也没告倒嘛。后来欧阳修就到青州做知州,事

情就这么巧,蒋之奇的亲弟弟蒋之仪就在青州下属的一个县做县令,他得罪了当地的官员,这些

官员一看机会到了,就赶紧给欧阳修说他(蒋之仪)的坏话,这人太坏了,这个人很多的错

事,做了很多的坏事,你看他哥哥就不是好人,这个亲弟弟也好不到哪去,正好嘛这不是?千载

难逢,你整他。按一般人,就坡下驴也就把他整了,欧阳修没有这么做,欧阳修通过非常严谨的

调查以后,知道这个蒋之仪没有什么大的过失,所以力排众议,全力地保他,蒋之仪才没有因此

获罪。给大家说句实话,他到快60岁的时候让那蒋之奇告了他一通,泼他一身的脏水,很多人

恨都来不及呢,哪儿还可能宽容呢?可是在这个问题上,他是秉公而断,这是快60(岁)的时

候那桩绯闻案。

你还记得第一桩那绯闻案的时候,就是他30多岁快40岁的时候,当时主持办案的一个人

叫陈执中,这是宰相,陈执中当时要往死里整欧阳修。可是陈执中后来也没得着好,朝廷里边很

多的官员都弹劾他,说这宰相太糟糕了。欧阳修也不例外,欧阳修上表朝廷弹劾这个陈执中,说

他什么呢?说这个人他做宰相,私人和公家都受损失,天下老百姓流离失所,而且这个人曲意奉

迎,专门就是给皇上说好话。总而言之,不学无术,曲意奉迎。他做了宰相,天下老百姓就算倒

了霉了。什么话都说了。当然不是欧阳修一个人弹劾了,大家归堆儿一块儿去弹劾他,最后就把

这陈执中给弹劾掉了。陈执中在这之前跟欧阳修是不来往的,欧阳修去拜见陈执中,陈执中是闭

门不见,后来欧阳修也不理这陈执中。这次把他弹劾下去了,按理说大快人心,作为欧阳修本人

也觉得出了一口气,可是紧接着有个问题,他被免了宰相之后,他要被外放到地方上去做官,去

做官的时候要由翰林学士起草一个什么呢?一个制文,这个人有什么特点,有什么长处,现在皇

上任命他做什么什么官,对不对?就像一个任命书一样,得写呀,这谁来起草呢?欧阳修负责起

草。那陈致中一想,完了,他要起草这任命书,那不得给我写成个鬼啊?就是这没好,这词儿肯

定好不了。大出他的意外,欧阳修在这封任命书上怎么说的?说陈执中此人

杜门却扫,苦避权贵以远嫌;处事执心,不为毁誉而更变” ——·张邦基【墨庄漫录】

这个人有个特点,做事情凭的是良心,不会因为外力而改变自己的内心。这个人还有个特

点,不畏权贵,离权贵稍着远远的,这俩特点。

你看,前后两桩绯闻案的操办者应该说对他的伤害是巨大的,但是欧阳修以德报怨。这个

人品不是说别人吹起来的,而是要通过很具体的事情你才能够看得出来。

还有那个宰相我们说过多少次了,吕夷简,那老宰相,就老不下台的那个,后来让范仲淹、

让欧阳修他们给轰下台的。吕夷简的儿子吕公著后来也步入政坛,欧阳修的官职比他高,欧阳修

不但对他没有打击报复,反而多次向朝廷推荐吕公著,认为吕公著可堪大任,可堪什么大任呢?

能够为皇上负责起草诏书,这是非常重要的职责。

这个人襟怀坦荡,这个真的很值得我们在座的朋友学习。应该说欧阳修在这一生当中,政

治上不知道别人给他塞过多少的绊脚石,可是呢,他都能够以宽广的胸怀来看待。

【画外音】:这些曾经伤害过欧阳修的人,我们不能说欧阳修没有过抱怨或者憎恶,但他

以绝对正直的人格品性秉公执事、以德报怨,不仅征服了对手,更征服了人性的自私,展示了欧

阳修高洁的人格,正是这样一位欧阳修才能够引领北宋文坛,成为一代宗师。那么,作为老师的

欧阳修在提携后学方面又有着什么样的成就呢?

【康震】:欧阳修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品质,也是很多学有所成、很有地位的老前辈们值得

学习的他奖掖后进这个太厉害了他之所以能够成为北宋文坛的宗师就是他乐于奖掖后进。

像我们所熟悉的曾巩,就那八大家里头我们背着背着老想不起来的那个,这个曾巩啊,

说句实话,要不是有欧阳修的奖掖和提拔,他很难出头。他前面几次考科举都考不中,欧阳修就

多次给他写信,勉励他、鼓励他,并多次给别人讲这是我自己最得意的门生。曾巩家境很贫寒,

欧阳修也多方地给他经济上的资助。

还有王安石,王安石是很骄傲的人啊,曾巩把王安石介绍给了欧阳修,希望王安石多多地

跟欧阳修交往,可是王安石是一个比较骄傲的人,他不愿意去主动地拜访和结识这个欧阳修。就

在曾巩给他推荐完之后,过了十年以后,两个人才有机会见面,这一次一见面,欧阳修立刻向朝

廷推荐了王安石。

这就是说对像曾巩这样家境贫寒的,跟自己性情比较相近的年轻人,他当然乐于推荐。对

大家说那欧阳修乐于奖掖后进是不是我给他写篇文章、我给他说两句好话,他就给我推荐

了?否。褒贬,他是有原则的,这原则还很铁。他的朋友石介,前边我们曾经讲过这人,死倔死

倔一个人,这石介头一次见欧阳修的时候就给他写了一篇文章,欧阳修看了以后提了两个很尖锐

的意见:第一,你这文章文法很奇怪,语言呢也很狂傲,而且自恃太高,自诩太高,对这个时政

诋毁的太多,不可取。第二,您的字太奇怪了,我认不清楚。我不知道您为什么要这样写字?实

际上我们知道石介这个人写文章和写字他有个特点是什么呢?他就要标新立异,这是他的特点。

当然石介跟他是很好的朋友,但是他说话很直,我就事论事,我不针对你这个人,你做得不对我

就要给你指出来。

曾巩,这是他很得意的学生了吧?曾巩啊,请他给自己的祖父写篇墓志铭,这个你要写墓

志铭之前你自己得先写一篇你祖父有哪些事有哪些事你的先祖的先祖的先祖都有些什么事,

你写给这欧阳修,他照着你这个,他才写啊。你以为欧阳修就是你拿来什么我照抄一下、换个语

气就行?不是。欧阳修看完之后说,你写的这些你先祖的先祖的这些事啊,我查了,都不靠谱。

他是史学家,他说我认真地查了之后,你的很多的材料都颇虚妄,所以他在写墓志铭的时候,有

些材料他用了,有些曾巩提供的材料他就没有用。曾巩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专门论述士族的,欧

阳修看了之后毫不客气,说你写的这些东西我觉得顺序有问题,年代有问题,很多的元素都很混

乱,所以你得重写。

所以我跟你讲,这欧阳修他是个很复杂的人物,他很正直,他很刚直,但是他又很宽容。

他善于奖掖后进,但是他对年轻人要求又很严格。所以你要跟这样的人打交道,你有个困难的地

方,就是你的人格必须要健全,你的人格要健全了,你才能够了解他的内心是在想什么。你要老

是揣着一颗私心你老觉着这老头子他对我有成见完了那你要跟欧阳修打交道没法打交道。

因为欧阳修是本着一颗公正的、刚直的心在跟你打交道,他跟你说的话都是很真诚的,但是你要

是揣着一颗私心,以小人之心去度君子之腹,那你不可能跟他成为朋友,你也不可能成为他的学

生。

【画外音】:正因为欧阳修无私的帮助与提携,才成就了今天唐宋八大家的集体阵容,

也彻底改变了北宋文坛的格局。作为文学家的欧阳修,我们多数人所了解的仅仅是他的妙手文

章,那么,在文章之外,关于读书,关于做学问,欧阳修有着怎样与众不同的心得?又能给今天

的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呢?

【康震】:欧阳修他能够对别人要求严格,首先他对自己要求很严,他是个克己奉公、精

益求精的人。他年轻的时候被贬到夷陵县做县令的时候,查以往办过的案子,发现冤案、错案非

常多,他就感慨,感慨什么?说这么一个穷乡僻壤的县里边都有如此多的冤假错案,那全国这样

的案子不知道有多少啊,所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从今往后我为政不敢有一点点的疏忽。

大家还都知道,他跟范仲淹的关系比较好,范仲淹把吕夷简给得罪了,被贬了。他自己不

是写了一篇《与高司谏书》吗?就把那个谏官骂了一通,说那是君子之贼,他自己也被贬了。

后来范仲淹又回到了工作岗位并且提出也要提拔欧阳修欧阳修坚决地拒绝了他讲一句话,

说什么呢?说,

吾初论范公事,岂以为己利哉?同其退不同其进,可也。” ——欧阳发【先公事迹】

我当初支持你,我骂了高司谏,那是出于公心。高司谏不是个玩意儿,我骂他不是为我,

也不是为你,是为朝廷。因为高司谏,这个高若讷是朝廷的耻辱。我告诉您您现在又做大官了,

我这个人有个特点,我可以与你同退,但我不与你同进,这是我的原则那要一般人的话好嘛,

您发了,是不是?我跟着您小发一下总行吧?不。你发你的,我走我的。这叫什么呢?这就是一

种克己的精神,一种奉公的精神。

这种克己奉公的精神到了文学创作上就变得精益求精。欧阳修说我平生所作文章,多在

,哪三上呢?马上、枕上、厕上。

予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 ——欧阳修【归田录】

我骑在马上的时候脑子还在想,这文章应该怎么改、怎么写;我躺到枕头上了,眼睛还没

闭上,我脑子里还在运动,怎么写;我上着厕所,我还在想这文章怎么写。那就是说无时无刻都

在琢磨着文章应该怎么做。

为文有三多,看多、做多、商量多也。” ——陈师道【后山诗话】

写文章要多看;要多商量;要多写文章,别人问他说,您老人家文章为什么写得那么好呢?

唯勤读书而已,多工而已。

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苏轼【东坡志林】

多读书、多写多练,就跟念外语似的,你多练,最后成绩就能提高。

他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一个天才,从来不这样认为。后人曾经记录说,欧阳修就是写一二十

个字的那样一种,比方说一个请柬、一个便条,都要起草一个稿子。那就是对文章这个事他非常

重视,对文章负责任,说到底是给谁负责任?对自己负责任,对对方、对读者负责任。他自己给

自己,年纪大了以后,编文集的时候,几乎每一篇文章都要看数十遍方才最终定稿。

他的字本来是写得不错的,欧阳修其实是个书法家,只不过他那些成就太多了,其实对这

样的人来说,你添个书法家跟去掉书法家都无损大雅。他字写得很好,朱熹还有包括当时的很多

人都对他的书法很称赞,但他自己从来不以书家自居,他从来不愿意给别人写可以刻上石、刻上

碑的那个字,他不写。这当然是一种谦虚,但是也说明他的水准是很高的。他所要认为能达到书

家的那个水平,也许在我们看来,那都得成多大的书法家。他对自己要求很严格。

【画外音】:欧阳修不仅是文学家,更是北宋著名的历史学家。在史官欧阳修的眼中,他

会如何看待名与利?赢得了生前身后名的欧阳修曾经一度扬名异域这种文化的力量不仅能教化

人心,有时也能救命,这是为什么呢?康震老师又会如何评点欧阳修呢?

【康震】:我们知道,宋代的时候给唐代修史,叫《新唐书》。这个《新唐书》有两个人

在负责,其中列传的部分是当时著名的史学家宋祁负责,其他的部分由欧阳修来负责。那么宋祁

修在前,欧阳修修在后。也就是说,之前这工作一直由宋祁来做,他主要负责的是修列传部分,

对不对?那么到了欧阳修的时候呢,修列传以外的东西。但是当时朝廷认为,这个弄成两部分不

好。欧阳修当时官大、名气大。规定,你把那列传部分统筹统筹,最好能文体统一在一起,就由

您一个人来负责了。欧阳修说,宋祁是我的前辈,而且这个写文章修史,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我怎么好用我自己的意见把他的意见统一来了呢?他就没有再改动列传,维持原来的样子。可是

你知道宋代它有个规定,这个修史书,官修史书最后署名作者的时候,谁的官大,就只署他的名

字。你比方说,这个欧阳修比方说他是个正部长,这个宋祁他是个副部长,你宋祁就是写了,对

不起,只能署欧阳修一个人的名字。这不是欧阳修自己非要这么做的,是当时朝廷这么规定的,

那就是对历史的尊重。所以我们说,欧阳修的人格和人品之所以被王安石如此地推崇,那就是由

于这一件一件的小事才能看得出来。

欧阳修从政几十年,一直都是在风口浪尖上。他早年的时候参与庆历新政,后来也并没有

反对熙宁变法,他只是在一些具体的政见和做法上与王安石不一致,但他本人不折不扣地是要维

新的,是要创新的这样的政治家,所以他在中国古代的政治史上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他是在韩

愈之后又一次领导了北宋的诗文革新运动,我现在一说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好像很简单大家要知

道,宋诗的调子,宋词以后的发展的轨迹,宋代散文的基本的品格,基本上都是由欧阳修以及他

的学生苏轼奠定的。我们知道,欧阳修是一个非常杰出的史学家,在二十四史里边,他是为数不

多的一个人参与了其中两部史书修撰的作者,这是非常不简单的,《新唐书》是他参与编撰的,

而《新五代史》是他一个人独立撰写的。他是一个著名的经学家,他对于经学的研究推动了宋代

学术史的发展。我刚才说了,他还是金石学的开创者。欧阳修是一个开风气的人,他涉猎的领域

很广泛,但是可能在某个领域上他纵深度不够,这不要紧,一个开风气之先的人,他做的最大的

贡献就是给后人提供阶梯和肩膀,当他对一片新的领地开垦之后,后来的人知道怎么沿着他的足

迹朝前走,这是最重要的。

欧阳修自己不但富于创作,而且善于组织后来者一起向前进,所以他的影响力很大,这种

影响力大到什么程度呢?在外国都有影响。他去世百多年后,金国占据了中原,灭了北宋。灭了

北宋以后呢,当时在现在的陕西商县那个地方有一个金国的将领镇守商县,有一次很偶然地在一

个村镇里边搜罗出很多欧阳修的后裔来,也就是中原人士本来按例把这些人抓起来之后可能要

处死,但是听说是欧阳修的后代,所以都把他们遣散了。你看,这个前人种树,后人不光是乘凉

啊,有的时候还能获命啊。我说这个例子可能比较极端,但是确实能说明一个人在文化上的影响

力的确能够化干戈为玉帛,他也许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恩惠,比方说我给你钱、给你财物,你把我

赦免了,没有。它是一种文化的、潜移默化的、润物细无声的影响力和震撼力,人们推崇他,人

苏州社保电话-坚持梦想

欧阳修 (百家讲坛)

本文发布于:2023-11-21 15:06:5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055041923355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欧阳修 (百家讲坛).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欧阳修 (百家讲坛).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