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康震唐宋八大家之韩愈(1

更新时间:2023-11-21 14:26:07 阅读: 评论:0

色彩的冷与暖-自制教玩具

百家讲坛康震唐宋八大家之韩愈(1
2023年11月21日发(作者:写秋声的诗句)

唐宋八大家之韩愈()考试进行时

画外音:

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文坛领袖,但是他在参加科举考试的时候竟然连续三次名落

孙山,这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志在必得的他在连遭打击之后,又会做出怎样的惊人

之举呢?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康震教授精彩解读唐宋八大家之韩愈――考试进行时,

敬请关注。

在唐宋文坛,有这样八位独具特色的文学家,他们用笔墨名传千古,他们的人生

跌宕传奇,他们所取得的古文成就对中国文坛的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这就是为后世

文人高山仰止的“唐宋八大家”。那么,是谁首先把他们组合在一起,合称为“唐宋

八大家”的,这八个人入选“唐宋八大家”的理由到底会是什么呢?从今天开始,

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康震老师开唐宋文坛,精彩解读“唐宋八大

家”之第一集韩愈之考试进行时,敬请关注。

康震:

朋友们,以往我们说起学习唐宋诗词,都会想到谁呢?李白、杜甫、苏轼、李清

照、辛弃疾。但如果我们说,要学习唐宋散文,我们就会很自然地想到“唐宋八大

家”。那么这儿有两个很简单的问题,第一个,就是唐宋八大家都是哪八个人。我们

今儿来复习一下功课,是吧,唐代的有韩愈、柳宗元,宋代的呢有欧阳修、王安石、

苏洵、苏轼、苏辙这父子三人,最后啊,再加一个曾巩,这八大家。第二个问题也很

简单,就是为什么是这八个人结合到一起,叫他“八大家”,谁给他们最早的时候组

合在一起的。为什么是他们八个人,这里头为什么没有李白,没有李商隐,――刚才

说的,没有辛弃疾呢?我们说啊,最早,把这八大家结合到一起的,是明代有一个文人

叫茅坤,他编了一本书,叫《唐宋八大家文钞》,从他这儿开始,“”就作为一个固定

的词组,进入到了我们的生活当中。可是有一样,这个茅坤当时编唐宋八大家的时候,

他的目的是什么。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给当时学习写作古文的人提供个样板,也就

是说在他看来,这八个人他们的古文、他们的散文写得是最棒的,是当时的榜样。所

,他选了八大家。

但是问题是我们大家就会问在当代社会,我们使用文言文、使用古文的这种几

率都非常低了,我们现在讲这个八大家、学习八大家,目的在哪儿呢?我们不但要学

习他们的文章,我们还要透过这文章学他们的人格、学他们的思想、学他们的道

德、学他们的境界。所以我们说,现在我们所谈的八大家已经不完全是茅坤时代的

八大家了,那应该说是几百年前的八大家。我们今天要给大家讲的,是以我们当代的

目光所看到的新的唐宋八大家。

大家可能又会问,说这个唐宋八大家你让我们学习,他们到底都些什么呀,

都有哪些成绩。大家要知道,这唐宋八大家这八个人,他们所创作的诗词,加在一起,

大概有九千多首。他们所创作的散文,大概有一万两千多篇,平均每个人两千六百多

篇。大家要知道,《全唐文》――就是整个唐代现在我们所知道的写的所有的文章

加在一起,也才不过两万多篇,《全唐诗》――整个唐代人所写的诗,就我们现在所

知道的也才不过五万余首,而唐宋八大家当中,活得最长的是苏辙,活了七十三岁,

得最少的柳宗元,四十六岁,我的意思是什么,以这么短的生理年龄,却创作了这么丰

富的精神的产品,他们的创作,是非常惊人的。唐宋八大家的人生啊是非常辉煌的,

我们可以掰着指头算一算,在他们当中,有三个人:

欧阳修、王安石、苏辙,前后担任过宰相或者副宰相,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总

理、或者副总理。还有三个人曾经先后担任过翰林学士,是谁呢?欧阳修、苏轼和苏

辙。翰林学士是个什么职务?他相当于皇帝的私人政治顾问,有起草最高级的国书和

诏书的权力,有点相当于我们现在这个国务院政策研究室的高级研究员。在宋代,

林学士是三品大员。还曾经有四个人担任过中书舍人,哪四个人呢?苏轼、苏辙、韩

愈、还有一个曾巩。中书舍人是中书省里边的高官,专门负责起草诏书的。还曾经

有四个人做过部长级的高官,有六个人都是进士出身,还有六个人曾经做过地方最高

的行政首长。这么说一句简单话吧,就是唐宋八大家的这个人生履历,他们做官的这

个经历,是中国古代官员行政经历的一个缩影。

画外音:

对“唐宋八大家”有了一个整体上的大致梳理之后,让我们依次走近这八位文

学家,触摸他们的人生历程和精神世界。位居“唐宋八大家”之首的,是唐代著名的

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韩愈。韩愈生于唐代中期,即公元768年。韩愈字退之,

南孟州人,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与另一位著名的文学家柳宗元并称“韩

柳”。那么,韩愈为什么位居“唐宋八大家”之首呢?康震教授解读读唐宋八大家为

什么一定要从韩愈开始讲起呢?

康震:

那么,这八大家我们总不能一起开始讲,从谁开始呢?是吧,总要先选一个开头,

从谁开始呢,我们可以先给大家背两段话,让大家看看我们今天要讲的是谁,这话是

怎么说的呢,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其实这个题出得很没水平,因为百分之百的人都知道这

是谁说的。没错,就是韩愈的《师说》和《马说》里边的名句。有人可能说你这就

没意思了是吧,唐宋八大家,不是宋唐八大家,你肯定要先从唐代人讲起,那韩愈可能

年龄还比柳宗元大点,所以他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大家这么说,就是对韩愈不了解,

韩愈在唐代的影响力要比柳宗元大,这主要是因为他长期活动于唐代政治中心长安

和洛阳,而柳宗元因为呢在年轻的时候三十多岁就被贬到偏远的湖南和广西,所以他

在整体的影响力上比不得韩愈。

但这还不是最关键的。宋代的大文人苏轼对韩愈有一个非常精准的评价,我们

可以看做是一个盖棺的定论。他说韩愈这个人是怎么样一个人呢,说韩愈此人

“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

——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

这是什么意思啊?第一,说他的文,说韩愈的文起八代之衰,所谓“八代”,就是

从东汉一直到隋代,一共八个朝代,六百四十多年的时间。在这六百四十多年的时间

里边,所有的文章都赶不上韩愈的,反过来说,韩愈所写的文章超越了之前的八个朝

,超越了之前的六百多年,独树一帜,蔚为新风,所以他是文章大家。说他“道济天

下之溺”,韩愈在唐代,举起了复兴儒学的大旗,复兴什么儒学啊,复兴儒学里边的仁

义之道,就是要复兴孔孟之道,用孔孟之道来治国,用孔孟之道来重振大唐的雄威

呀。所以说“道济天下之溺”,这个“溺”字指的就是沉沦,要把沉沦的社会唤醒。

第三,“忠犯人主之怒”,他是个大忠臣,何以见得,凡是忠臣都爱说直话,都爱说实

,韩愈为了要表明自己的看法和想法,为了要劝谏皇帝,不惜什么呢,直言犯上,

罪皇上,在所不惜。可是他是个什么呢,大忠臣。最后一条说,

“勇夺三军之帅”,我们觉得奇怪,韩愈是个文人,是吧,一介书生,谈何勇夺三

军之帅呢。这是因为当时有的节度使,就是我们现在的话说是,武装的割据势力,

要谋反朝廷,韩愈以一介书生,单刀赴会,面陈利害,最后呢让想要谋反的藩镇的节度

使的首长幡然悔悟,臣服朝廷,立下大功一件。所以你看,苏轼对于这个韩愈的评价

是非常全面的。文,一代文宗;,一代哲学家、思想家;,一代忠臣,忠贞之士。最

,文人最缺的一个,他都有,在军事上,在战略上,他也有奇谋。

画外音:

苏轼对韩愈的评价无疑是非常全面的,而走近这个近乎完人的大文学家,我们

发现,韩愈的成长却历经磨难。韩愈三岁时父母双亡,跟随哥哥颠沛流离,十二岁时

哥哥英年早逝,靠嫂子抚养长大,这种苦难的生活给了韩愈很大的锻炼,同时也增加

了他刻苦求学的决心和动力,加之韩愈的文学天分极高,所以当韩愈参加科举考试时,

他信心满满,志在必得,可是,接连三次都名落孙山,直到第四次才榜上有名。那么,

这个未来的文坛领袖为什么在科举考试时连受重创,这其中究竟有什么玄机呢?

康震:

实事求是地讲,唐代的科举考试很难考,难得很,为什么难得很?录取的人少

啊。宋代,南宋、北宋加在一块儿,将近三百年的时间,录取的进士,四万人左右。唐

代呢,也是差不多不到三百年吧,二百九十多年的时间,录取的进士也才不过四千多

人哪,差了十倍了,平均啊每年也就是十来个人。录得多点,碰上个大年了,三四十人,

碰上个小年了,可能就十来个人。你这个一对比你就知道,那个进士科呀太难考了,

这是第一。第二是什么呢,因为录取的人少,所以有的人艰苦卓绝地、几十年如一日

地在考。韩愈是考了四次考中,我告诉你,这算命好的,这就算是什么呢,这就算是特

别轻松地考上了进士。可以告诉大家几个“悲痛”的数据,唐代的几个文人,比较有

名的,有个叫黄滔(晚唐文学家),考了二十三年。还有一个叫孟棨(晚唐文学家),

也是考了三十多年。刘得仁(晚唐诗人)考了三十多年,到死还没考中。最滑稽的是

什么呢,是唐召宗的时候,朝廷因为平定内乱,皇上高兴,说这个打了胜仗,应该有所

表示,怎么表示呢,就在这科举上面,可以放宽一点嘛,今年可以破例地召几个岁数大

,那年录了五个人,五个岁数大的人,这五个老考生啊,有两位都过了七十岁了,

三个都过了六十多岁了,当时美其名曰“五老榜”。可是你要知道,人有限的年龄,

能做事情的年龄,也就是在三十岁到五六十岁之间嘛,你到七十岁才考中进士,一个

人一生的最好的时光、最有创造力的时光,都蹉跎在了漫漫的科举道路上。所以我

们说韩愈在他的青少年时代就已经尝到了封建时代科举制度的对一个人才的这种折

,在这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竞争当中,既要能够适应考试的需要,同时又能坚持自

己的个性,还能发挥自己的才华,能做到这些,太不容易了。

刚才说了,那为什么他考中了呢?现在就来说说他为什么考中。其实这一年也

不好考,参加考试的人有千余人,录取了二十三个人。

他能考中,第一个原因,是主考官好。当时的主考官是兵部侍郎、也就是国防

部的副部长陆贽。陆贽这个人不得了,是唐代历史上数一数二的大政治家,也是唐德

宗时期最为优秀的政治家,这个人见过风浪、经过世面,在政治上是非常务实的,

且呢也是雷厉风行的一

个人,他本人善于写骈文,但他很看中文章是否有真实的内容,要言之有物。韩

愈的文章符合这样的要求,再者说了,当时考科举考试,人家要求还是要写骈体文,

愈虽然自己写散文,但也得适应考试的需要啊。主考官的文学观、文学的风格这回

跟韩愈的碰上了,他赏识韩愈,考上了,这是最重要的第一条原因。

第二条,副考官好。当时的副考官有一位叫梁肃,他主要的责任就是负责向主

考官推荐最为合适的人选。梁肃啊跟韩愈的哥哥韩会是多年的好朋友,这也是顶顶

重要的一个因素。再加上梁肃本人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重要先驱,那就是韩愈写的文

章和韩愈的文学观念跟梁肃都是一致的。这一榜录了二十三个人,有八个人都是梁

肃推荐的,而且这二十三个人后来在唐代的历史上都是彪炳史册的、著名的人物。

有的人是著名的政治家,有的是著名的文学家,有的人是著名的史学家,这一榜被叫

做“龙虎榜”。刚才讲“五老榜”,讲那么多没精气神了,但这一榜是为国家输送了

重要的人才,叫“龙虎榜”。我讲这什么意思啊,韩愈的才华当然是很重要的,但才

华之外的机遇、提携你的人也非常重要。如果没有陆贽,那韩愈命运如何,很难说。

画外音:

荣登“龙虎榜”,无疑是对韩愈最大的认可,五年之内四次进士科考试,让韩愈

体味到了忍耐与坚守,体味到了人情冷暖,世事沧桑。阴霾散去,曙光初现,那么接下

,迎接韩愈的应该是一片光明了吧,韩愈的仕途是否从此就一路坦荡了呢?

康震:

但是不管怎么说,不愉快的事情已经过去了,考中了嘛,我们想象着赶快就去当

个什么官,然后把工资关系落实了,这样家里边还等着呢,是不是。――你想得美,

代的科举官制规定,光考中科举还不能做官,怎么办呢,你还得参加一个吏部的考试,

就是我们相当于人事部的考试,叫博学宏词科的考试,有一点点类似于我们现在的公

务员考试。这个东西你考过啦,才给你个官当呢,才给你落实工资关系。大家想呢,

韩愈都考了四次,经验丰富,又有名气了是吧,还有陆贽这样的人赏识他,肯定没问

题。韩愈可能也是这么想的,觉得这个虽然命中率低,难度更大,因为又是一层选拔,

但是毕竟已经考到这个份儿上了,只能进,不能退,而且肯定能考中,然后他就参加了

这个考试。第一次就去考了,就没考中。

韩愈吸取了经验教训,他很快给当时的考官叫做崔元翰写了一封信,在这封信

里韩愈谈了几个问题:

第一,考试的结果不公平,不公正,不公开。韩愈说,考试那天刚结束的时候,

些“浮嚣之徒,已相与称曰,某得矣,某得矣,问其所从来,必言其有自,一日之间,

变其说。”――韩愈《上考功崔虞部书》。什么意思啊?说那天刚考完,就有一些浮

夸的家伙到我这儿来说,谁谁谁考中了,谁谁谁考中了。问他说你从哪儿来的消息,

说没问题,我的消息来源绝对的可靠,所谓的消息灵通人士。可是韩愈说,一天之内,

不同的消息来了九次,我都糊涂了,不知道到底谁都考中了,而且,这次参加博学宏词

科考试的人有三十二个人,大家都认为其中有三个人是肯定能考中的,是名副其实的,

这里头当然就包括()韩愈也算其中一个人。可是结果一下来韩愈发现,有俩是大

家说的那个,可有一个人,名不副实。当然他这个名副

其实的人就没在那里头占据那个名额,所以他跟考官说,你这考试有问题,肯定

里边有人情的作用。

第二,韩愈告诉这个考官,我可以告诉你,我为什么没考中。韩愈说,“凡在京

师八九年矣,足不迹于公卿之门,名不誉于士大夫之口。”――韩愈《上考功崔虞部

书》。

我从来到长安,我就没到那些高门望族的士大夫门前去走过后门,没给他们送

过礼,所以他们根本就不知道我的名字,怎么可能考中呢。韩愈说呀,我上回考中这

个进士,那是陆贽赏识我,我觉得这就是我的命,我愿意承认这个命,我现在就等着同

样的命还能不能降临到我头上,可是我等来等去呀,我对这个命有点没把握,我不知

道到底是命在起作用呢,还是人情在起作用。韩愈又说,如果是人情在起作用这就难

,为什么呢,我想要走后门,可是我跟你说句实话,我拉不下来这脸,我说不出来那

些肉麻的话,我说不出那些谄媚的话,我要非这样去做,拗着我自己的良心去做,我自

己都觉着,自己奴颜婢膝,惶惶不可终日,样子看了让我自己都觉得恶心,我连个名片

我都递不出去。韩愈的结论是想来想去,还是算了吧,听天由命吧,这是他给考官说

的第二点。

第三,他还没泄气,他说还行,他还年轻,他给自己打气,我还有机会。古人说四

十岁才出来做官嘛,我今年才二十六岁,还可以,“岂为晚哉”,还不晚,虽然我现在

没有钱租房子,没有钱雇佣人,没有钱吃饭,没有钱穿温暖的衣裳,但是我还有一颗雄

心在,他是怎么表达这雄心的,他说呀,“斯道未丧,天命不欺,岂遂殆哉,岂遂困

哉。”――韩愈《上考功崔虞部书》。

老天爷睁着眼呢,他能看得见我的努力,一切都还没有结束,一切都才刚刚开始,

我不相信,我会一直这么穷下去。这是非常令人感到振奋的一个穷小子的宣言。

画外音:

科举考试,连考了四次才得中,如今参加吏部考试又是空手而归,然而,打击接

踵而至,在接下来的两次博学宏词科考试中韩愈又是两次铩羽而归,命运似乎总是在

与他开玩笑,让他充分体会“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滋味,那么接下来,耿介不屈的

韩愈将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康震:

有那么句话说,不在沉默中灭亡,就在沉默中爆发。你说韩愈他能不爆发吗?

进士都考了四次,多亏有陆贽陆大人,他才考中。现在这博学宏词科他要是考不中的

,他那进士等于是什么啊,不白考了嘛。他真的急了,他也真的要爆发了,韩愈采取

了一个非常极端的行动,是给宰相直接写自荐信。唐德宗贞元十一年正月二十七日,

他给当时的宰相写了第一封信,在信里边他跟宰相说,我今年都二十七八了,快三十

岁的人了,考了四次进士才考中啊,考了三次博学宏词科,都没考中,到现在,人家说

三十而立了,我连个九品官都没当上,我连个吃饭的饭碗都没有,我连个一居都没混

,我心里着急得要命,我的这种境遇,都被人家要笑话死了,惶惶如丧家之犬哪。韩

愈对宰相说,现在的这套科举考试的制度,就是说你文章写得很漂亮,有文采,文章写

得合乎规范,就能通过考试,可是这样一来,对于那些

成长期-海底两万里书

百家讲坛康震唐宋八大家之韩愈(1

本文发布于:2023-11-21 14:26:0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054796722209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百家讲坛康震唐宋八大家之韩愈(1.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百家讲坛康震唐宋八大家之韩愈(1.pdf

上一篇:百家讲坛
下一篇:返回列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