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产资料批发体系现状、问题和改革思路
一、生产资料批发体系现状
计划经济时代,我国有一个比较完备的生产资料批发体系:即从中央到省地县,层层设
立物资局和批发站,在一些中心城市和部委设立物资供应站和供销机构,高度集中、计划分
配调拨、统一组织产需衔接、对外基本封闭是其主要特点。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这种批发体系已不复存在。经
过30多年的改革发展,新的基本适应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要求的生产资料批发体系初步形
成,其主要特点是:多种所有制企业为主体,流通企业与生产企业批发共同发展,有形与无
形批发市场相结合,上下游产业相链接,新型流通方式为支撑。
第一,批发主体多元化。改革开放以后,生产资料批发业改变了国有企业一统天下的局
面,所有制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即国有独资和国有控股企业、民营和
混合所有制企业、外资企业,其中国有企业数量很少,大部分为民营和混合所有制企业。根
据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2004年全国生产资料批发企业共有32.5万家,其中国有企业
1.4万家,仅占4.4%;集体企业2.5万家,占7.8%;私营企业22.4万家,占68.7%;其他内资股
份合作、股份有限、有限责任、联营等企业5.8万家,占17.7%;港澳台商投资企业1373家,
占0.4%;外商投资企业3153家,占0.97%。
第二,批发载体多样化。主要有四种:
1.生产企业的直销批发。大型生产企业为了减少中间环节、增加销售利润,建立自己的
批发销售系统,对一些产品实行直达供货,主要有两类产品,一类是特殊用途、面向特定用
户的产品,例如船板、汽车钢板、油田钢管、特种螺栓以及铁矿石等基础性原材料,这些产
品直销批发的比例接近100%;另一类是固定用户、用量较大且稳定的产品,例如电厂、化
工厂等需要的煤炭。根据我会有关调研资料,生产企业直销批发销售额占生产资料销售总额
的30~40%。
2.流通企业的代理批发。流通企业的销售形式主要是代理批发,包括一级代理和二、三
级代理,但其实质是买断经销。目前,流通企业的代理批发占生产资料销售总额的60~70%。
3.现货批发市场的批发。专业市场仍是我国生产资料批发的重要载体或主要渠道。2007
年,全国亿元以上生产资料批发市场987个,摊位33万多个,营业面积6637万平方米,成
交额14698亿元。上海市物贸中心有色金属交易市场是我国最大的商品交易市场,年交易额
超过900亿元;广东欧浦、上海逸仙、天津储宝等钢材批发市场年交易额都在400亿元以上。
这些市场辐射面广,配套服务能力强,对当地经济发展贡献大。目前,钢材、汽车、煤炭、
木材等主要通过批发市场进行交易,其中80%的木材供应要靠批发市场实现。
4.网上交易市场的批发。网上交易市场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以现货为主的网上交易
服务台。这种交易平台为终端用户和贸易商批量采购、销售现货提供专用通道,并且集成了
在线融资、物流配送、钢铁仓储等流程信息。第二种是从事中远期交易的大宗商品交易市场。
以上两种网上交易市场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广东的欧浦钢网,北京的兰格钢铁网、中国联合钢
铁网、金银岛网交所。河北的新钢铁网,上海的大宗钢铁电子交易中心、斯迪尔电子交易市
场、东方钢铁在线等。欧浦钢铁网每天刚才交易量达20到30万吨,北京兰格钢铁网每天交
易量约8万吨、交易额2.4亿元。第三种是期货交易市场。生产资料中已有铜、铝、锌、天
然橡胶、螺纹钢、线材等期货品种,2008年铜、铝、锌、天然橡胶、燃料油期货累计成交
99641亿元、22079亿元、39074亿元、92758亿元、20192亿元,除铜期货成交金额同比略
有减少外,铝、锌、天然橡胶、燃料油同比分别增长135%、58%、6%、138%。
第三,批发功能综合化。我国生产资料批发已经逐步摆脱单纯买卖模式,开始与其它相
关服务功能相融合。这方面以批发市场最为突出,很多大型市场已经从过去单一的摊位式向
摊位、商店、专业街相结合的形态转变,并且集成了产品展示、信息交换、价格形成、加工
配送、资金结算等多项服务功能。
第四,大型批发企业为主导。近年来,生产资料批发企业抓住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历史
机遇,大多数都得到了较快发展,其中大型龙头企业发展更为迅速。根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
统计资料,2008年60家重点企业中排名前10位的企业销售收入净额占77.8%,同比增长
30.8%,高于全部调查企业1.6个百分点,中国五矿、中国中钢、浙江物产、中国铁路物资
经营规模均已超过千亿元。这些龙头企业在全国生产资料批发业发挥了主导与表率作用。
第五,与上下游产业相链接。批发企业以贸易为主,向上下游产业延伸,是生产资料批
发业的发展趋势。通过供应链合作,供需双方都提高了市场竞争和抵御风险的能力。目前,
批发企业向上游产业的延伸,主要是通过进入生产领域以及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解决
生产企业的原材料供应、稳定产品供应资源;向中游产业的延伸,主要是在投融资、信息、
科研等更广泛的领域拓展;向下游产业延伸,则是在产品消费领域新辟天地。例如中钢集团
公司,积极开发海外资源,在澳大利亚、南非、加蓬、印度尼西亚、柬埔寨等国投资建设铁
矿、铬矿、锰矿、镁砂矿等,形成上游产品开发—采购—销售—物流一体化;浙江物产集团
为船板生产企业解决矿石资源,根据造船厂的要求采购、配送适用的船用钢板,为造船厂联
系国外订单,与造船厂共同进行产品研发,帮助船厂推广产品等。
第六,现代流通方式为支撑。加工配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近年来
在生产资料批发领域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加工配送方面,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全国共有
钢材加工配送中心396家,产能达3270万吨,其中国内钢厂自建51家、国外商社钢厂自建
或合作建设41家、港台企业8家。据对153家生产资料流通企业统计,2008年加工配送销
售总额与上年相比增长49%,占全部商品销售总额的5.2%,比上年提高0.98个百分点。在
连锁经营方面,据对153家生产资料流通企业统计,2008年连锁经营销售额占销售总额的
24%,比上年增长36.5%,增幅高于全部商品销售总额增幅15.6个百分点,所占份额比上年
提高2.75个百分点。连锁经营已经成为批发企业主要的经营模式之一。在电子商务方面,
2008年153家典型生产资料批发企业电子商务销售额虽然仅占销售总额的0.4%,但同比增
长87.2%,其发展速度是各种经营模式中最快的,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二、生产资料批发领域的主要问题
第一,行业集中度低。我国生产资料批发企业经营规模普遍偏小。第一次经济普查资料
显示,2004年全国32.5万家生产资料批发贸易的法人企业中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下的有23.4
万家,占总数的72.1%,销售额上亿元的有8220家,仅占2.5%。近几年,大型生产资料批发
企业规模扩张速度很快,但其规模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目前全国只有3家企业年
销售额超过千亿元人民币,而跨国贸易流通巨头如日本三菱商事、三井物产2008年均超过
500亿美元。生产资料批发企业的销售能力与国内生产企业的规模也不匹配。以钢铁为例,
2008年,专业批发企业只有3家销量超过1000万吨,而钢厂产量超过1000万吨的有9家,
超过2000万吨的有6家,宝钢和河北铁集团均超过3000万吨。
第二,流通方式比较落后。目前现代流通方式虽然在一些批发企业得到应用,但尚未普
及,不少企业仍以简单的买卖为主,依靠赚取批零差价、地区差价、时间差价生存,经营品
种单一、业态单一、盈利方式单一,缺乏市场竞争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第三,流通效率不高。由于我国生产资料批发业的流通方式从整体上来说仍然比较落后,
导致流通效率低下。首先,流通速度低。据国家统计局对限额以上(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
年销售额2000万元及以上)生产资料批发贸易企业统计,2007年流动资产年周转只有4.1次,
远低于日本非制造业(含批发、零售业)年均周转15~18次的水平。其次,库存率高。据
有关资料显示,美日德等发达国家制造业库存总额平均只占销售额的1.3%~1.5%,非制造
业库存平均只占销售额的1.14%~1.29%。2007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库存率为
5.2%,限额以上生产资料批发贸易企业库存率为5%。第三,物流成本过高。据测算,2008
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例为18.1%,而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在10%左右。可以看
出,在物流效率方面,我国有较大的提高潜力。
第四,工商关系不平等。多年来,我国生产资料的生产厂家在资金实力、资源掌控、价
格制定等方面一直处于强势地位,并且掌握代理商的“生杀予夺”大权,专业批发企业处于
无奈、被动、受“挤压”的尴尬境地。例如钢材市场在行情好时,钢厂频频涨价,并经常违
反供货协议,减少给贸易商发货,从而推动市场价格进一步上涨。行情不好时,比如去年下
半年以来钢价大幅下跌,生产厂家则要求代理企业按合同接货,否则威胁没收代理企业的保
证金或取消其代理资格。代理商在拿货后只能尽快甩货,从而造成竞相杀价抛售,钢价恐慌
性深度下跌。钢价的暴涨暴跌,使得钢材的市场价格严重背离了价值:在钢价拉升时抑制了
企业的需求,在钢价非理性暴跌时损害了批发商的利益,不利于流通业的发展。为此,很多
批发企业和业内人士呼吁利用金融危机期间钢材市场调整的时机,对现有的钢材销售制度进
行改革,使工商利益矛盾得到合理、妥善解决。
第五,佣金代理难以推行。我国从1995年开始,以钢材、汽车为试点品种推行佣金代
理制,但由于信用体系尚不健全,其推行并不理想。目前,生产资料批发业买卖双方大都是
现金交易,而且是付全款,流动资金占用较大,严重影响了批发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限制了企业经营规模的扩大。
第六,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生产资料批发是资金密集型行业,比如买卖1万吨钢材就要
几千万元,而一般钢材批发企业每年销量至少5万吨以上,大型企业在200万吨以上,流动
资金数额庞大。中小批发企业资金实力小,要想做成买卖,仅靠自有资金是远远不够的,必
须贷款。但是,批发企业由于没有多少固定资产,按照现在的贷款抵押制度,很难从商业银
行贷到款。目前,中小批发企业解决流动资金不足的渠道可说是五花八门:仓单质押、物流
银行、批发市场担保、贸易商联保、民间拆借,等等。这些方式有的不稳定,有的风险大,
有的成本高,生产资料批发业至今没有形成广泛适用的贷款模式。
第七,不合理纳税加重企业负担。目前,生产资料批发环节在纳税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加重了企业负担,不利于行业发展。
一是运输发票抵扣额度差异问题。目前增值税征税额度为17%,而运输发票抵扣额度
仅为7%。就是这10%的差价,使得批发商无利可图,甚至亏损,从而给生产资料跨区域流
通制造了障碍,影响了生产资料流动。
二是批发企业跨区域经营所得税征收问题。批发企业要做大做强,走出去是至关重要的
一步,但面临属地所得税征收难题。以某钢材批发企业为例,其母公司设立在上海,西部、
西南、中部、东北区域分别设立子公司,一年后上海本部微利200万、西部公司盈利3000
万、西南公司亏损2000万、中部公司亏损1000万、东北公司亏损500万,年终总计亏损
300万元,但是按照属地征收所得税的规定,该公司需要分别在上海、西部区域按累计3200
万缴纳所得税,这种征税明显不合理。
三是创新型流通企业得不到税收等政策支持问题。生产资料批发企业为了创新发展、
产业升级,需要在科研开发、信息化建设、硬件更新以及后期维护等方面有投入,这种投入
费用很大。但目前生产资料批发企业的创新和升级得不到税收等方面的政策支持,有些政府
机构或政策制定者在这方面没有将批发企业与高科技企业一视同仁,导致生产资料批发企业
升级创新缓慢,不利于与其他社会体系的协同发展。
第八,政策环境尚需改善。目前,生产资料批发领域有一些不合理政策,影响其健康
发展。汽车行业尤为突出。
一个是由商务部、国家工商总局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的《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
法》,规定必须建立4S店才能成为经销商,而且有面积的限制,例如上海至少要12亩(8000
平米);只能销售一个品牌的汽车;销售量、库存量等也都有限制。这一政策带来的后果是:
一些4S店建筑面积最少7000平米,最大的2万平米;投资巨大,一个4S店一般要两三千
万,多的上亿元,且全部由经销商承担。4S店在追求高档和奢华的同时又盲目过度发展,
以北京为例,一汽大众和上海大众的4S店各有38家,东风雪铁龙和一汽丰田也分别有27
家和22家。由于4S店的投资巨大且盲目发展,而单一品牌的限制又制约了销售规模,从
而增大了经销商的经营压力。目前,4S店的经营状况大体是1/3盈利、1/3保本、1/3亏损,
且亏损面在不断扩大。这种状况不利于汽车流通业的持续发展,且浪费了大量宝贵的土地资
源。
再一个是对进口汽车的管理政策。目前我国对进口汽车实行自动登记管理,而“证”在
跨国公司手中,造成进口汽车营销网络被跨国公司垄断性控制。跨国公司通过采取全资、控
股等方式在我国设立进口汽车总代理商,客观上造成两者之间的关联交易,其结果:一是通
过控制整车价格,操纵销售网络;二是控制进口汽车的数量和价格,批零差价很小,损害经
销商利益;三是进口车价格居高不下,我国汽车市场开放、关税大幅度下调和人民币升值带
来的好处完全被其独家享用,消费者没有得到实惠;四是利用合资公司的营销体系,无序扩
张网络,挤压经销商生存空间,造成经销商难以为继,然后乘机低价并购,转而自主经营、
主导市场。另外进口汽车政策也很不平等:合同文本以英文为准,以外国法律为依据,仲裁
地在国外,一旦出现纠纷,经销商上诉无门,必定损失惨重;订车要交30%的订金,还要
求订车数量不得少于2个月以上销量,大量占压了经销商的资金。
三、发展生产资料批发业的改革思路
第一,加快批发市场改造升级。批发市场是现阶段生产资料批发的主要载体,但有些
批发市场已不能很好地适应生产资料流通快速发展的需要,主要原因是交易方式落后,信息
手段滞后,服务功能单一,有些欠发达的地区甚至还停留在摊位制、包税制的初级阶段,因
此必须改造和提升。批发市场的改造提升,应在“活跃交易、规范市场、提高效率、降低成
本”的原则指导下,突出批发特色,强化物流功能,创新交易方式,并且合理布局、准确定
位,逐步形成以中心批发市场为龙头、专业市场与综合市场相融合,多层次、多样化的批发
市场新格局。
第二,发展网上交易市场。生产资料的网上批发交易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目前大多
数只是现货市场的辅助与补充,小、多、散特点明显。应以现有的专业网站为基础,通过兼
并、整合,形成一些专业性强、覆盖面广、功能全面的生产资料电子商务交易网站,并且加
强监管与规范,形成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现货市场与中远期及期货市场全面发展的新局面。
第三,培育大型批发企业。为提高行业集中度,政府主管部门应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打
破地区和所有制界限,鼓励具有竞争优势的批发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收购、特许经
营等方式实现资本与规模扩张,推动生产资料流通企业进行战略重组、资源整合,形成一批
规模庞大、市场覆盖面广、具有现代化经营管理水平的大型龙头批发企业。这些企业将成为
生产资料批发的主导力量,带动全国批发业的发展,并形成能同国际批发企业相抗衡的竞争
实力。
第四,大力推进佣金代理制。为建立生产企业与批发企业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长期、
稳定的合作机制,应大力推行佣金代理,严厉制止和惩罚产品代理中的不守信、不规范行为。
鉴于目前生产企业处于强势地位,推行佣金代理有一定的难度,建议政府主管部门可先行试
点,例如选择五矿集团、浙江物产这样实力强、信誉好的大型流通企业,帮助、协调其与大
型生产企业建立佣金代理关系。如获成功,总结经验,形成制度性文件,全面推开。
第五,积极发展供应链联盟。应鼓励批发企业与上下游企业建立供应链联盟,合作、双
赢,而不是简单的产销、供需关系。通过建立供应链战略联盟,稳定批发企业的资源供应,
并提高其市场竞争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第六,加速推行连锁经营。连锁经营是把大工业、大生产的组织原则应用于商品流通领
域,是大流通最具代表性的形式。国家应鼓励在生产资料批发领域发展连锁经营,在税收、
场地、资金等方面给予扶持。
第七,发展物流加工配送。根据有关资料,我国钢材深加工仅为15%左右,而发达国
家综合深加工达50%以上。生产资料批发企业建设加工配送中心,政府主管部门要给予引
导,帮助其合理布局,避免盲目、重复假设,以及选址不当等问题;要通过信息沟通、整合
资源、协调合作等,解决目前存在的加工中心数量多、规模小、效益低的问题;要大力发展
深度加工、精细加工,提高加工能力和产品质量;要大力发展直达配送,提高流通效率。
第八,加强行业管理基础工作。首先,应建立与完善生产资料流通政策法规体系。目
前,这方面有两项工作应优先考虑:一是企业信用监管体系与评级制度的建设,这将为推行
佣金代理制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二是应尽快清理、修改汽车品牌和进口汽车管理等方面的
不合理政策。其次,完善生产资料流通统计体系。建立健全生产资料流通统计体系,有利于
政府主管部门的宏观调控和行业管理。多年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一直在进行生产资料
流通统计工作,但存在样本企业较少、资金短缺等困难。建议政府主管部门与行业组织合作,
由国家拨付专项资金,在现有统计体系基础上进行改造与完善。第三,加强生产资料流通标
准化、信息化工作,建立流通领域公共信息平台。
第九,及时解决热点难点问题。就当前来说,政府主管部门应协调银行等部门,研究
建立适用于生产资料批发企业的贷款模式;协调财税部门,解决生产资料批发企业的纳税问
题。
本文发布于:2023-11-21 14:06: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054677322208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我国生产资料批发体系现状、问题和改革思路(完整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我国生产资料批发体系现状、问题和改革思路(完整版).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