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十三陵导游词4篇
明十三陵导游词1
现在大家已经来到了北京的远郊昌平区,那即将进入的就是十三陵景区。
利用这段时间,我来给大家讲解一下十三陵的历史背景和说明。
明朝永乐皇帝朱棣在1407年派了一些风水术士到北京选择“吉壤”,其实
就是吉祥的土地,准备修建陵寝。当时这些人找了很多地方,但是都不成功,
开始他们选在了口外的屠家营,可是皇帝姓朱,与猪同音,犯了地讳。然后又
选在了昌平西南的羊山脚下,可是后面有个村子叫“狼口峪”,这样岂不是更
危险!后来选过京西的“燕家台”,有与“宴驾”同音,太不吉利了。最后直
到明永乐七年,才选定了现在的这片天寿山陵区,在周围有蟒山,虎峪,龙山
和天寿山。这里正符合了阴阳五行中四方之神的所在位置,就是东青龙,西白
虎,南朱雀,北玄武,还有温榆河经过这里,真可以说是风水宝地。从此可见
当时皇帝要为自己修建一个陵寝要耗费多少精力啊。随后,就开始修建了长
陵,经过四年终于竣工了。那明朝历代的皇帝,也陆续在这里修建了陵寝。而
且从1409修建长陵一直到1644年明王朝灭亡,这200多年间,明十三陵的营
建工程从来没有间断过。在这方圆40平方公里的范围,埋葬了明代十三位皇
帝,二十三位皇后,还有许多的妃子,太子等等。可是这里也没能够完整的保
留下来,在清兵入关以后,为了报复金人将清太祖的祖坟毁掉,所以就将这里
烧了。后来在乾隆五十年的时候,为了笼络汉人,就下令修缮陵区。在新中国
成立以后,对这里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发,并且开放了的长陵、定陵和昭陵,其
中定陵的地宫已经被发掘了。现在这里已经成为了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是世
界上保存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现在大家可能在想:明朝不是有十六
个皇帝么?怎么在这里只有十三个皇帝的陵寝?其实原因很简单,明太祖朱元
璋因为建都南京,所以他的陵墓当然就在南京啦,也就是明孝陵;而明朝第二
个皇帝建文帝,因为被朱棣夺取了皇位,尸骨下落不明,所以这里就没有他的
陵墓;在明朝第七代皇帝英宗的时候,他曾经被宦官王振怂恿,率军亲征,后
来在河北怀来的土木堡被瓦刺军俘虏,这个事件称为“土木之变”,一国不能
“夺门之变”,所以在十三陵中没有景泰帝的陵墓,他以亲王的礼节被安葬在
西郊的金山口。这样一来,大家一定都明白了为什么这里叫做十三陵了。
现在大家沿途看到的这一个石牌坊,就是陵区的标志,是嘉靖年间制造
的。这个牌坊是5间6柱11楼,高有14米,宽达到了28.86米,是现在国内
保存下来最大、最精美的石牌坊,上边的图案装饰也都是云龙图案,反映了皇
家建筑的特点。
大宫门就是陵墓区的正门儿,也叫大红门。门是南向的,分三洞,在这个
门里边就是陵墓区。在门两侧都有刻着“官员人等至此下马”的下马碑,因为
当时规定这些人进入陵区都是要步行,否则可是要治罪的。而且这里也是禁
区,不是一般老百姓可以随便进入的地方,严重的是要被斩首的。而进了这个
门儿,也就走进了贯穿陵园南北,能够直接通到长陵陵门的神道,明朝的神
道,也是我国历代修建的帝王陵中神道最长的,其实他的主要作用就是让皇帝
灵魂通过的地方,全长有7公里。
我们一边走着,就可以看到前边有一个碑亭。这个碑亭是重檐歇山顶的建
筑,里边有赑屃驮着巨碑,这个就是长陵的神功颂德碑,正式建立于1435年,
正面就是永乐皇帝的长子朱高炽写的颂德碑文,有3000多字,而背面则是在乾
隆五十年撰写的《哀明陵三十韵》,里边详细记录了陵墓的破损情况。碑身的东
面是清政府修缮陵墓的花费,西侧则是在嘉庆九年论述明王朝灭亡的原因。
过了碑亭,我们继续沿着神道行走,会发现在神路两侧,都有很多石雕。
其实这里一共有36座石雕,叫做石像生。紧挨着碑亭后边的是两根石望柱,接
下来就是狮子、獬豸、骆驼、大象、麒麟、马,各有四匹,按照先卧后立的顺
序排列。然后是武臣、文臣和勋臣各有四人。修建这些,都是为了体现帝王生
前的仪仗和死后的尊严。所以体积都非常大,雕刻的都非常精细。而且这些也
都象征着皇帝在生前可以得到尊崇,到了死后也是同样得到尊崇。,各方神圣和
文武百官还是要为我独尊。
再往前走,就可以看到一座棂星门,也叫龙凤门,取天门之意。在这个三
门六柱的门中央位置上,有三个火焰宝珠,所以这里也被叫做火焰牌坊。
我们其实一直都是沿着神道来前进的,来回顾一下,先是石牌坊,然后到
第 2 页 共 12 页
了大宫门,现在我们就要已经进入了长陵了。碑亭,石象生,过了龙凤门,还
有一段路程就可以到达长陵的陵门了。而我们所说的整个陵墓群的中轴线其实
也就是这条贯穿陵园南北,全长共7公里的神道。
说到长陵,它是明十三陵中的第一座陵,始建于1409年,在1416年全部
建成,是明成祖永乐皇帝朱棣和徐皇后的合葬墓。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
个儿子,当朱元璋死后,朱棣就以靖难为名,从北平发兵攻下南京,并且从当
时的皇帝朱允文手中夺得了皇位,改年号为永乐,这件事历史上称之为靖难之
役。朱棣是一位很了不起的皇帝,当了皇帝以后仍然为了巩固明朝的统治而连
年征战,并且在1420年做出了迁都北京的重大决定。在他所统治的明朝年间,
国库充实,政局稳定,而且还命人写作了《永乐大典》这部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类书,派郑和七下西洋,发展了各国之间友好关系。而他的贤内助徐皇后,也
就是明朝开国元勋徐达的女儿也是一位有中国古典美的女性,她曾经编写了
《内训》和《劝善》用以化育人心,在用了五年的时候病逝了。值得一提的是
葬入长陵的第一个人并不是朱棣,而是徐皇后。长陵共占地10公顷,中轴线由
陵恩门,陵恩殿,明楼,宝城和宝顶共同组成。陵墓共有三进院,第一进院是
从陵门道陵恩门,可以看到左右两侧各有一个小碑亭,但当时上面都没有文
字,现在的文字是清顺治皇帝写上的。陵恩殿坐落在陵墓的第二进院落中,在
1412,明永乐十四年建成,是供奉牌位和举行祭祀活动的地方。它面阔九间,
进深五间,是重檐庑殿顶的建筑,殿内有60根楠木柱,中间的四根直径都达到
了一米以上,是国内最好的楠木殿。原来陵恩殿中陈列有大佛龛,现在已经没
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后人制作的永乐皇帝坐像,大家可以绕道坐像的后边来看
一下,可以看到椅背上刻有一条龙,而龙头则正对着万历皇帝的头部,这象征
着皇帝是真龙天子。而四周则是出土文物的展览。
咱们从殿后的门一出来,就到达了第三进院落,每座陵墓的标志——明楼
宫殿了。
定陵是明朝第13位皇帝神宗万历朱翊钧和孝端、孝靖两位皇后的合葬墓。
朱翊钧是明朝在位最久的皇帝,他的为人和永乐皇帝朱棣可以说成为了鲜明的
对比。他非常贪婪懒惰,在他九岁即位的时候,由于有大臣张居正的辅佐,国
家发展的还算比较稳定,可是后来张居正病逝,他便利用这个机会为自己选择
了陵地,花费了800万两白银,用了六年时间,建了工程质量最好的定陵,而
他居然因为陵寝修建的非常满意,而在地宫当中举行了盛大的宴会,真实一位
让人苦笑不得的皇帝。而他不仅如此,在他在位的48年当中,竟然有28年不
理朝政,导致国家处于瘫痪状态。后人评论,其实明朝灭亡的命运,在万历皇
帝朱翊钧时就已经成为定局了。他有两位皇后,其实在开始的时候孝靖皇后身
份低下,可是与他有了一个男孩,就是后来的“一月天子”朱常洛,母以子
贵,她就被封为贵妃。但是她比朱翊钧早死了九年,并没有葬在定陵里,直到
后来追封她为太皇太后的时候,才与万历皇帝朱翊钧,孝端皇后共同葬入陵
寝。朱翊钧的另一个皇后孝端与他没有孩子,在她去世后不到百日,朱翊钧也
去世了,所以他们是同日葬入定陵的`。
一进入定陵陵区,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一个碑亭,里边就是神功圣德碑,也
称为无字碑。碑顶有云龙交盘,下端雕有海水纹的图案,碑座也是龙九子之一
赑屃。在十三陵中,除了长陵以外,其他的陵碑都没有字。这是因为原来在献
景裕茂泰康六个陵门前没有碑亭,当然也就没有碑文一说,可是后来这六个碑
亭相继建成,碑文理应有当时的嘉靖皇帝撰写,可是他忙于炼丹成仙,根本没
工夫理会,所以导致六个碑空空如也。在永陵之后的陵墓,因为祖宗的墓碑上
都没有写字,所以怕冒犯祖先,也都没有撰写碑文,这样就形成了今天我们所
看到的景象。定陵的这个碑背面有一个满月型的痕迹,所以俗称月亮碑,传说
在往前走,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陈列室,这里陈列展出的都是定陵的出土文
物,是在地宫挖掘之后兴建的。展室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南侧主要陈列地宫出
土的万历皇帝的随葬品,北侧则是两位太后的随葬品,都非常精美,各位尽可
以一饱眼福。
现在来到了明楼,它也是定陵陵墓的标志。明楼为石结构建筑,是定陵地
面保存最完好的建筑,始终没有遭到破坏。在明楼黄色琉璃瓦顶上,镶有一块
高大的石榜,刻有定陵二字,在明楼内的碑额上篆有大名二字,而碑身上则刻
有神宗显皇帝之陵七个大字。它与宝城相连。宝城是一道用城砖垒起的圆形大
墙,墙上有垛口,城墙高7.5米,上厚下薄,周长800米,在它围绕的中间有
一个人工堆成的大土丘,其实就是皇陵的坟头,叫做宝顶。
咱们现在正从左侧的通道走入地宫。定陵地宫的挖掘工作是从1956年5月
开始的,在1958年结束。最开始,工作人员是发现了宝城西南侧墙上露出了一
处券门,于是就正对着券门开了第一条探沟,到了底部发现了用城砖砌成的隧
道。在三个月以后,沿着隧道的方向在明楼西面开了第二条探沟,在这条探沟
的挖掘过程中,碰到了刻有“此时至今刚墙前皮十六丈、深三丈五尺”的石
碑,从而得到了关于打开地宫的正确方向。工作人员沿着这个方向,又开了第
三条探沟,最终找到了石隧道,并且发现了金刚墙,打开金刚墙,里边有一个
方形的石券室,在西侧正中有两扇汉白玉的石门,从里边顶着“自来石”,而
工作人员只用了铁丝和木板,不到五分钟,就将沉睡了337年的定陵地宫打开
了。
地宫深度是27米,总面积达到了1195平方米,整个建筑的用料都是砖
石,可以说是地下的无梁殿,礼制上是仿明堂的“九重法宫制”,分为前中后
左右五个殿堂由七扇汉白玉门连接,最大的一扇高3.3米,宽1.7米,重达4
吨,看上去很笨重,其实设计非常的合理。石门的重心偏向门轴,所以开关自
如;门扇上横着设有防止倒塌的青铜扇管,重量大约是10吨;在门正面雕刻有
乳状门钉和衔环铺首,背面与之相对应的地方有一个凸起的部分,关门以后,
自来石就承托在这里。
在地宫前殿和左右两个配殿中没有任何的陈设。而现在到达的中殿高7.2
第 5 页 共 12 页
米,宽6米,地面是金砖铺地,据记载,这种砖会越擦越亮的。殿中陈设有汉
白玉石宝座,它的样式和皇帝生前宝座是一样的,在前边也就是孝靖和孝端皇
后的宝座雕有凤头,而万历皇帝的宝座靠背和扶手都雕有龙头。原来宝座的陈
列是呈品字形的,后来为了方便游人参观,才改变了陈设。在三个宝座之前,
设有祭祀用具黄琉璃五供,包括一个香炉,两个烛台,和两个香瓶,和嘉靖年
间的青花云龙大瓷缸,这个缸中原来是盛有香油,里边放有灯芯的,叫做长明
灯,但是由于关门后地宫缺氧,所以这盏灯并没有长明。
在中殿后面的就是后殿,它是地宫中最大的一个殿,高大9.5米,长31
米,宽9.1米,地面上铺设的是磨光的花斑石。在后殿中设有白石镶边的棺床
一座,中央有一个长型方孔,中间填的是黄土,也就是选择墓穴时的第一铲黄
土,叫做金井,它是整座陵寝建筑格局的基本点。在棺椁四周和棺椁内放有玉
石,或者在死者口中含有玉石,称为玉葬。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古人认为金井
可以沟通阴阳,交流生气,而玉葬能够保持尸体不腐烂。金井玉葬在明清两代
是最高等级的葬礼。当然这些都是古人的理想而已,没有什么科学根据。在棺
床的上安放有万历皇帝和两位皇后的棺椁,还有装随葬品的26个木箱。
按照皇帝陵寝的规置,后殿只是安放皇帝棺椁用的,那为什么两个皇后的
棺椁也出现在这里呢?这个现象在史料中是没有明确记载的,可是根据专家推
测:在万历四十八年的时候,先是孝端皇后病逝,接着七月就是万历皇帝去
世,而他的儿子朱常洛也在即位29天死于红丸案,在这短短百日之内,死了两
位皇帝,一位皇后,还有孝靖皇后还要迁葬,这么巨大的任务都压在了刚刚即
位的皇帝朱由校身上,所以准备工作十分的仓促。而且当时正好是雨季,安放
皇后的配殿不方便打开,于是皇帝皇后的棺椁就都从正门进去了。可是到了地
宫发现配殿的甬道太窄了,皇后的棺椁进不去,所以只好将它们一并放入了后
久的保存下去。同时,我也希望各位游客能对这里留下美好的印象,欢迎各位
下次再来参观。
明十三陵导游词2
明十三陵位于北京昌平区天寿山,因明代迁都北京后有十三位皇帝埋葬于
此,故称十三陵。明十三陵自永乐年间建长陵至今已有近600年的历史,它用
一条总神道、一座石牌坊、一组石像生,把整个陵区联系在了一起,形成了一
个整体,是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葬皇帝较多的帝王陵墓群。
明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的皇后徐氏去世,朱棣命礼部尚书和一名江西术
士前往北京一代卜选陵址。大概两年后,选中了今昌平区康家庄楼子营一带。
这一带青山环抱,绿水长流。北面的“龙脉”奔腾而来,气势磅礴。至此三峰
并峙,山前一马平川,蟒山绕其左,虎峪踞其右。外围重峦叠嶂,如“万骑簇
拥,千官侍从”。正是风水理论中的“山川大聚”之势,真正只有帝王才配享
用的宝地。朱棣亲临阅视后十分满意,封其山为“万寿山”,选择吉日,动工
兴建。永乐十一年玄宫建成后,从南京迎皇后徐氏的棺椁北上,择吉入藏,并
将陵寝命名为“长陵”。此后长陵的附属建筑仍在逐步营建,直至宣德二年,
长陵工程在大体完工,历时18年,加之陆续建成的神道等设施,到长陵最终建
成,共历时130余年。
朱棣在北京建造皇陵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是政治原因。朱棣发动“靖难
之役”,推翻了侄子建文帝朱允炆的政权,朱允炆在宫内大火中不知所终。朱
棣登基后一直心有不安,除了派人寻找朱允炆的下落外,又制造的“壬午殉
难”,大杀朱允炆朝臣,但人心终究不服。北京是朱棣经营多年的根据地,所
清朝时对明陵进行了管理、修葺,并找到了明皇室的直系后裔朱之琏,封
他及其后代为一等延恩侯,世代负责明陵的祭祀及管理。
从第一代朱之琏开始,朱氏侯爵的身份延续了11代。民国年间最后一代延
恩侯朱煜勋被民国政府委以明陵保管员之职,但他不但白拿钱不干活,还有监
守自盗的嫌疑。民国政府下令撤销其职位,将明十三陵交由昌平县管理。从此
明陵香火断绝,延恩侯退出历史舞台。
现在的明十三陵面积约80平方千米,陵内葬有13位皇帝,23位皇后,1
位皇贵妃及殉葬宫人数十人。另外还有7座妃坟园寝和一座太监墓(王承恩)。
现在明十三陵已成为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并于20某某年列入《世界遗产名
录》
长陵神道总长约7。3米,走向随地形变化而回转起伏。在这条神道上,自
南向北依次建有石牌坊、大红门、长陵神功圣德碑、石像生、棂星门。
石牌坊位于神道最南端,建于明嘉靖年间,是我国现存建筑等级最高的大
型仿木结构石牌坊。此牌坊用青白石料组装雕琢而成,其结构为“五间、六
柱、十一楼”。石牌坊是十三陵的标志性建筑,其位置的选择十分重要。南北
方向上,牌坊中门正对着天寿山主峰,东西方向上与龙山、虎山相应。陵区南
侧,龙、虎山相距稍远,欲连未连,石牌坊建在这里,正可弥补空间上的不
足,使其地势贯通。
大红门是陵区的正门,位于龙、虎山之间,距石牌坊1。25千米。其规制
为单檐庑殿顶,红墙黄瓦,开券门3洞。明朝时门两侧建有红墙,红墙上设有
左右随墙门以便日常出入。门前左右立下马碑两方,正反面刻有“官员人等至
此下马”8字。大红门正门为帝后棺椁及神御物品的通道,左门为皇帝谒陵时
行走,右门为大臣们谒陵时行走。
穿过大红门继续向前走就来到了长陵神功圣德碑碑亭。碑亭为重檐歇山
顶,四面辟门,正方形,碑亭四角各立有一座汉白玉华表。碑亭内便是神功圣
德碑。
长陵神功圣德碑上为盘龙碑首,下为龟趺驮碑,碑首上刻“大明长陵神功
圣德碑”9字。“神功圣德”指的是对帝王历史地位的评价。石碑的正面是明
第 8 页 共 12 页
仁宗朱高炽为其父撰写的3000余字的碑文,其余三面原来没有文字,清乾隆时
期在碑的背面刻了御制诗《哀明陵三十韵》,后又在碑的左侧刻御制诗一首。清
嘉庆时期在碑的右侧刻了御制文一片,讲的是明朝亡国的教训得失。
穿过碑亭,走在神道上,可看到两侧的石像生。陵墓前设置石像生始于秦
汉,是用来象征死者生前的仪仗用的。明十三陵的石像生沿用了明孝陵的规
制,但增加了4尊功臣像。长陵石像生以一对望柱开始,望柱呈六边形,底为
须弥座,柱雕云纹,顶为云龙纹柱帽。石望柱之后800米的神道上排列着石兽
12对、石人6对,石兽每种两对,两立两卧。这些石像生分别是:
狮子:象征威武 獬豸:象征公平正义 骆驼:象征运输和坚忍不拔的精神
大象:象征力量和祥瑞 麒麟:象征太平和祥瑞 马:象征皇帝的御用仪仗 将
军:象征帝王朝会中的将军 品官:象征帝王朝会中的各级官员 功臣:象征帝
王朝会中的功臣。
走过神道,迎面可见的是棂星门。此处棂星门为三开间,门上中间各饰火
焰宝珠,故又称火焰牌坊,也叫龙凤门。棂星门象征着天宫之门,宫殿、坛
庙、陵寝中的棂星门均有尊天子宫寝之门为天门的意思。
明十三陵导游词3
各位亲爱的朋友,我是旅行社导游小王,首先我代表旅行社欢迎大家!今天
我们将要参观的景点是十三陵,它是著名的一个皇帝陵墓群,里面涉及到丰富
的历史知识,所以请大家仔细聆听导游词介绍。
明十三陵是世界上埋葬皇帝最多、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皇帝陵墓群,陵区内
葬的是明朝的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及诸多嫔妃、太子和公主等。好了,
说到这里可能大家有疑问了,明朝总共十六位皇帝呀,为什么是十三陵呢?请听
导游词讲解。是这样的,明朝开国时定都南京,所以皇帝朱元璋葬在南京,而
他的孙子朱允炆被朱棣夺去皇位之后,不知所踪,也无法建陵。还有后来的景
泰皇帝,他与兄弟争夺皇位,最后被降级为王,失去了资格。所以今天的十三
陵里面埋葬的只有十三位皇帝。大家了解了吗?
各位现在往这边看——这是十三陵的标志性建筑物石牌坊,至今已有四百
多年历史了。现在往前看,这是十三陵的正门——大宫门,皇帝每次祭陵就要
第 9 页 共 12 页
在大宫门前下马进入。
好了,我们面前的就是长陵了。长陵是朱棣和徐皇后的陵墓,也是最大、
年代最久的陵墓。接着看到的是定陵,我们进定陵地宫看一看。这地宫总面积
为1195平方米,分为前、中、后、左、右五个大殿。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地宫
的精华部分了,这些全部都是皇帝生前的用品,珍贵奢侈,大家都叹为观止了
吧!
接下来大家自由活动,下午5点前集合回去。有谁还想更仔细看看导游词
的吗?好了,感谢大家,祝大家有愉快的一天!
明十三陵导游词4
定陵位于昭陵东北大峪山下,建筑规模取法其祖父明世宗的永陵,规模稍
次,是十三陵中第三大陵。其中埋葬着明代第十三代帝王万历帝朱翊钧和孝
瑞,孝敬两位皇后。陵主万历帝朱翊钧,庙号神宗,谥号显皇帝。1572年至
l620年在位,lO岁登基,在位48年,享年58岁。以万历十七年为界,神宗朱
翊钧的一生可分为两个阶段。前一段在内有皇太后李氏和大太监冯保管束,在
外有首辅大臣张居正的主导,国家的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但自从这几位对
朱翊钧有约束力的人先后去世,国家机器就几乎停摆。也是在这个时候,农民
起义风起云涌,明朝从此开始走向灭亡的道路。从万历二十年至二十七年
(1592—1599),在万历帝朱翊钧的决断下,靡费数百万”,损失了众多兵将,
把企图吞并朝鲜的,由丰臣秀吉率领的侵朝日军赶出了朝鲜,从而巩固了中朝
的关系。
孝端皇后王氏,浙江余姚人,永年伯王位的女儿。万历6年入宫,正坤宁
宫42年,一生恬淡清和。万历48年(1620年)4月6日去世。谥号孝端皇后。
孝靖皇后王氏,河北宣府人,父亲锦衣卫百户。万历年6年入宫,侍奉慈圣皇
太后。被万历皇帝私幸生下皇子朱常洛。万历39年病势,以贵妃礼葬在东井平
冈底,光宗(朱常洛)继位追谥母亲为皇太后,礼仪未行,光宗去世。熹宗(朱由
校)继位追谥奶奶为孝靖太皇太后,迁葬定陵地宫。
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年仅2l岁的万历皇帝,借祭陵之际,开始选
择自己的陵址。定陵始建于万历十二年(公元590年)。耗银800万两。如今定
第 10 页 共 12 页
陵地面建筑大部分被毁,宝城,明楼,宝顶保存尚好。定陵前的神宫圣德碑照
例没有字,所以被称为无字碑”。碑顶雕有云龙交盘,碑下端雕有海水纹图
案,碑座是一个昂首远眺石璧玺,传说是龙的九子之一。十三陵中,除长陵
外,陵碑都没有碑文,历史学家认为,十三陵的无子碑存在与明嘉靖帝有很大
的关系。明初皇陵碑记都由嗣皇帝撰写。南京孝陵的陵碑,其碑文由成祖朱棣
亲撰。北京长陵的陵碑其碑文由仁宗朱高炽亲撰。十三陵陵区中,献,景,
裕,茂,泰,康六陵门前,原本没有碑亭的设置,也就不存在嗣皇帝撰文的
事。到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年)六陵碑亭及石碑相继建成,理应由嘉靖帝撰文
刻碑。但嘉靖帝迷恋酒色,又为寻求成仙”而忙于炼丹,全然无暇顾及。因此
六碑空空如也。永陵以后的各陵,因祖宗陵前碑上无字,嗣皇帝们也就乐得不
写了。加上明中叶后,皇帝多无成就,如不粉饰,则不能立碑;如加以粉饰,
又有违祖训,因此也就索性无字”了。
定陵的凌恩门和凌恩殿在清兵入关时遭到严重破坏。目前定陵内可见到的
那两座高石台基,分别是凌恩门和凌恩殿的遗址。
凌恩殿也叫享殿,它是皇帝和随从举行祀礼大典的地方。凌恩门位于凌恩
殿前。LING恩殿前原建筑面阔七间,清兵入关后曾遭破坏。到乾隆年问,乾隆
帝为笼络人心,进行了恢复性修整。就地取材将其缩为面阔五间的殿宇。后又
遭破坏,因此今天就只有遗址了。
明楼前左右两侧,各有一座展览室。南侧为第一陈列室,主要陈列万历皇
帝的随葬品,北侧为第二陈列室,主要陈列两位皇后的随葬品。
明楼为石结构建筑,彩漆修饰,故它和宝城始终未遭严重破坏,以至成为
定陵地面上保存最好的建筑。在明楼的黄色琉璃瓦上,镶有一块高大的石榜,
刻有陵号定陵”二字。明楼内的碑额上篆有大明”二字,明楼与宝城相连,宝
城是一道用城砖垒起的圆形大墙,中间有一人工堆成的土丘,即皇陵的坟头,
称为宝顶。宝顶下就是地宫了。
定陵是十三陵中唯一挖掘了地宫的陵墓。
1955年10月,吴晗,郭沫若,范文谰,邓拓,矛盾等人上书国务院建议
队长。1956年5月l9日,正式开挖定陵。首先在宝城城墙内侧,正对墙外露
出券门的位置开挖第一条深沟。挖掘中发现了定陵的隧道门”,其内藏有一块
石碣,上刻宝城券门内石碣一座,城土衬往里一丈就是隧道棕绳,绳长三十四
丈二尺,是金刚前皮”。由于种种原因,隧道门”没有从外面打开,因此这块
石碣也就是没有被及时发现,而是在打开地宫后,整理隧道门”时才被发现,
致使错过了打开定陵的极好时机。1956年7月6日,为减少挖掘的土方量和尽
可能的少砍伐宝顶上的松柏古树,按隧道指示的方向,定陵挖掘委员会的队员
们直接在明楼后,正对宝顶的方向,开挖第二条探沟,然而却一无所获。挖掘
工作受阻。随着探沟的拓宽,9月2日,民工栾世海发现了一块小石碑,上面
刻有此石至金刚墙前皮十六丈,深三丈五尺”字样。吓鼐认为这是打开定陵地
宫的钥匙,故成为挖掘定陵以来出土的第一件珍贵文物。之后不久,考古队员
们按小石碑指示的方向,在第二条探槽西侧,与其垂直,隔开两米处,对准宝
顶的地下中心方位,开挖第三条探槽。终于l957年5月19曰,找到了金刚墙
的封口,并于当年9月19日,拆开了金刚墙上封砌成圭”字型的城砖。l957
年10月5日上午,赵其昌等人用铁丝和木板将顶门的自来石”移开,就这样打
开了这座沉睡了337年的地宫大门。经发掘证明,定陵地宫没有暗箭伤人的机
关,没有活人殉葬,也没有被盗。
第 12 页 共 12 页
本文发布于:2023-11-21 09:20:3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052963222188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明十三陵导游词4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明十三陵导游词4篇.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