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陵简介

更新时间:2023-11-21 08:34:42 阅读: 评论:0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向日葵的精神

十三陵简介
2023年11月21日发(作者:简历)

十三陵 明十三陵

明十三陵是中国明朝皇帝的墓葬群,坐落在北京西北郊昌平区境内的燕山山

麓的天寿山。这里自永乐七年(1409)五月始作长陵,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祯葬入

思陵止,其间230多年,先后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监墓。

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余名妃嫔、两位太监。

概况

明十三陵是明朝迁都北京后13位皇帝陵墓的皇家陵寝的总称,依次建有长陵(明

成祖)、献陵(明仁宗)、景陵(明宣宗)、裕陵(明英宗)、茂陵(明宪宗)、泰

陵(明孝宗)、康陵(明武宗)、永陵(世宗)、昭陵(明穆宗)、定陵(明神宗)

庆陵(明光宗)、德陵(明熹宗)、思陵(明毅宗)

名称由来

有人要问,明朝十六帝,为什么叫十三陵呢?这要追述一下明朝的历史。明朝开

国皇帝朱元璋,建都于南京,死后葬于南京钟山之阳称“明孝陵”。第二帝朱允

炆(建文帝)因其叔父朱棣以“靖难”(为皇帝解除危难)为名发兵打到南京,

建文帝不知所终。有人说出家当了和尚,总之是下落不明(这在明朝历史上是一

个悬案),所以没有陵墓。第七帝朱祁钰,因其兄英宗皇帝被瓦剌所俘,宫中无

主,在太后和大臣的旨意下即了帝位。后英宗被放回,在心腹党羽的策划下,搞

了一场“夺门之变,英宗复辟,又坐了皇帝。朱祁钰被害死,英宗不承认他是皇

帝,将其在天寿山区域内修建的陵墓也给捣毁了。而以“王”的身份将他葬于北

京西郊玉泉山。这样,明朝十六帝有两位葬在别处,一位下落不明,其余十三位

都葬在天寿山,所以称“明十三陵”。

明长陵

明长陵位于天寿山主峰南麓,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成祖文皇帝朱棣(年号永乐)

和皇后徐氏的合葬陵寝。在十三陵中建筑规模最大,营建时间最早,地面建筑也

保存得最为完好。它是十三陵中的祖陵,也是陵区内最主要的旅游景点之一。

明成祖朱棣(136052日-1424812日),汉族,是明朝第三位

皇帝,1402年-1424年在位,在位22年,年号永乐。

元顺帝至正二十年1360年)四月十七日52日)朱棣生于应天府(今

南京)。洪武三十一年十二月,为了提防燕王造反,建文帝朱允炆派工部侍郎张

昺为北平布政使,都指挥使谢贵、张信为北平都指挥使。随后又命都督宋忠

[1-2]

屯兵驻开平,并调走北平原属燕王管辖的军队。后发动靖难之役,起兵攻打侄儿

建文帝 1402年夺位登基,改元永乐。他五次亲征蒙古、东北设立奴儿干

[3-4][5]

都司、西北设立哈密卫巩固了南北边防,维护了中国版图的统一与完整。

[6-7][8-9]

多次派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外友好往来。编修《永乐大典》,疏浚大运河

[10][11]

[12-14][15]

1421年迁都北京对强化明朝统治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在位期间将

由靖难之后的疮痍局面发展至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盛世,史称“永乐盛世”。

朱棣也被后世称为“永乐大帝”。

《成祖本纪》曰“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师屡出,漠北尘清。至其季年,

威德遐被,四方宾服,受朝命入贡者殆三十国。幅陨之广,远迈汉唐。成功骏烈,

卓乎盛矣”。

明定陵

明定陵是明代第十三位皇帝神宗显皇帝朱翊钧(年号万历)的陵墓。这里还

葬有他的两个皇后。该陵坐落在大峪山下,位于长陵西南方,建于15841590

年(万历十二年至万历十八年)。主要建筑有祾恩门、祾恩殿、宝城、明楼和地

下宫殿等。占地182000平方米。它是十三陵中唯一一座被发掘了的陵墓。定陵

地宫可供游人参观。

明神宗朱翊钧(1563年—1620年),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穆宗第三子。

隆庆二年立为皇太子,隆庆六年,穆宗驾崩,10岁的朱翊钧即位,次年改元万

历。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登基初期,面临内忧外患,由内阁首辅张居正主持万历朝新政。亲政初期,

勤于政务。中期,发动“万历三大征”,平定了哱拜叛乱和杨应龙叛乱,帮助藩

属国朝鲜击败侵朝日军。此时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史称万历中兴。后期不理朝政,

二十八年不上朝。女真在东北迅速崛起,在萨尔浒之战中击败明军。此后,明朝

国势衰落。庙号神宗,谥号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葬十三

陵之定陵。

明神宗的一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0岁之前为皇太子;10岁到20岁,小皇

帝时期,他只是一个象征性的权威,凡事依大学士张居正而行;20岁以后,亲

政时期。亲政前期,勤于政务;亲政后期,虽然并不上朝,但并不代表不管事,

亲自主持万历三大征。他曾经打败日本丰臣秀吉的侵朝抗倭战争,是一位具有民

族英雄的皇帝。晚年,由于没有对太子进行良好的教育,从而导致大明王朝的灭

亡。

古今学者评价

赵翼《廿二史札记·万历中矿税之害》:“论者谓明之亡,不亡于崇祯而亡

于万历。”

《明长陵神功圣德碑》中道:“明之亡非亡于流寇,而亡于神宗之荒唐,及

天启时阉宦之专横,大臣志在禄位金钱,百官专务钻营阿谀。及思宗即位,逆阉

虽诛,而天下之势,已如河决不可复塞,鱼烂不可复收矣。而又苛察太甚,人怀

自免之心。小民疾苦而无告,故相聚为盗,闯贼乘之,而明社遂屋。呜呼!有天

下者,可不知所戒惧哉?”

在《万历十五年》文末总结,“1587年,是为万历15年,岁次丁亥,表面

上似乎是四海升平,无事可记,实际上我们的大明帝国却已经走到了它发展的尽

头。在这个时候,皇帝的励精图治或者晏安耽乐,首辅的独裁或者调和,高级将

领的富于创造或者习于苟安,文官的廉洁奉公或者贪污舞弊,思想家的极端进步

或者绝对保守,最后的结果,都是无分善恶,统统不能在事实上取得有意义的发

展。因此我们的故事只好在这里作悲剧性的结束。万历丁亥年的年鉴,是为历史

上一部失败的总记录”。

长陵:陵门-碑亭-陵恩门-陵恩殿(殿内:正中有“永乐皇帝朱棣”雕塑、楠木柱子、

徐康所作《永乐赋》、棂星门、石五供、长陵明楼、明楼内石碑“成祖文皇帝之陵”-宝顶

明楼明楼

-: 1.古代帝王陵墓正前的高楼。楼中立帝庙谥石碑,下为灵寝,前有石几筵。

明楼是帝王陵墓的标志,也是每座陵墓中轴线上的最高建筑。长陵明楼的楼内正中立

圣号碑碑制为龙首方趺,篆额大明,下刻成祖文皇帝之陵七个 径尺楷书大字(图

1。其中,成祖,是朱棣的庙号;是朱棣的谥号(寓意经纬天地”),文字旧时泥金,

碑身用朱漆阑画云气,故又有朱石碑 俗称。

焚帛炉:亦称燎炉,置于祾恩殿前左右,通体由琉璃件构

长陵

成,晶莹剔透,小巧玲珑,是祭祀结束后焚烧祝版、制帛和金银锞子

的窖炉。

焚帛炉出现以前,远古时期的祭祀主要为燔烧柴木,烧燎祭品。如《尚书》记述

舜封禅泰山,行燔柴之祭,故又称“燎祭”。中华民族的先人 们在祭祀中燔木

升烟,是祭天地,亦是后世祭祀的先声,包括在私家陵墓园中的祭祀。即是古代

在祭祀先人时,亦采用了同样的方法,只是焚烧的祭品不同了,所用 之焚烧器

具逐渐演变成不同的制式器型。

焚帛炉古代亦称燎炉,常见于坛庙、陵墓、私家陵墓园等建筑,在祭奠仪式上用

于焚烧祭祀 物品。天坛的燔柴炉以绿琉璃瓦砌盖而成,行祀天大典时,将牛犊

牺牲置于炉上,以松枝、苇把燔烧,以迎天帝,称之为“燔柴迎帝神”。大典礼

毕,神案上祀奉天 帝的供品、祝板、祝帛要送至炉内焚烧,皇帝在一旁恭立观

望,称之为“望燎”。

焚帛炉燃烧的祭品因时代不同而异,随着时代的变 迁燃烧的祭品亦有移风易俗

的变化,而所使用的燃烧器具亦逐渐规范系统而倾于更实用。大约从唐代始,

了清明扫墓的习俗,开元二十年(公元752年)朝廷有 谕旨:“„„宜许上墓,

编入五礼,永为例程。”至清代祭典发展到顶峰,祭祀仪式包括设供、献祭酒、

献香烛、行礼、读祝文、送神等,并于焚帛炉中焚烧祝版、 制帛以及彩纸、金

银锞子(用金银帛纸迭制的金银锭)等祭品。通过焚帛炉燔烧祭品,燎祭升烟,

体现中华民族崇宗敬祖,尊缅尚礼,世代永祀,福荫子孙的高尚风俗美德。

焚帛炉- 焚烧器具从远古时的简易造型,经过历史熔炉的陶冶,除了陶器、瓷器、

琉璃、铁器,而逐步发展为青铜失蜡精密铸造焚帛炉。造型更新颖,制作更精美,

它们融绘 画、书法、艺术雕塑、建筑、金属熔铸和机械制作为一体,使燃烧器

具—焚帛炉呈现一种独特的综合艺术风貌,映射出中国古代文化艺术底蕴的魅力。

代表了中国青 铜铸造艺术达到了新的鼎盛阶段,成为伟大而灿烂的中华民族古

代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制帛:祭祀所用丝织品。清制,凡祭祀社稷坛陈礼神制帛,黑色。祭祀圜丘、常雩、

方泽之配位,用青、赤、黄、白、黑各色礼神制帛; 祭祀朝日坛,用赤色礼神制帛;祭祀

月坛正位陈白色礼神制帛,星辰位陈青、赤、黄、白、黑各色制帛。祭祀先农坛、先蚕坛各

陈青色礼神制帛;祭祀历代帝王庙正 位、先师庙与崇圣祠及配位、哲位两庑,祭祀关帝庙、

文昌庙及各后殿,祭祀先医庙、三皇位、显佑宫、都城隍庙,各设白色礼神制帛;祭祀火神

庙用红色礼神制 帛;祭祀东岳庙用青色礼神制帛;祭礼四龙神祠、惠济祠、河神庙,用黑

色礼神制帛。

先农先农炎帝神农

坛是古代帝王祭祀——氏的地方。北京先农坛,建于永乐年间。

先来了解下长陵的墓主人——明成祖朱棣。朱棣是明朝的第三位皇帝,他的父亲就是

明朝的开国君主,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濠洲钟离,今天安徽凤阳),是中国历史上非常

特别的皇帝。他的特别,首先是他的出身,中国古代共有大概56百个皇帝,朱元璋的出身

最为寒微,父亲、祖父都是贫农,小时候为了填饱肚子,给人家看牛放羊,到处找零活做。

后来元璋的家乡发生了一场严重旱灾和瘟疫,他的父亲、母亲、哥哥都先后死去。为了生存,

无依无靠的朱元璋进了一个寺庙,成了一个小和尚。在寺庙里待了两个月不到,由于灾情太

过严重,寺庙也没办法养活那么多人,又被遣散,成了一个拿着木鱼,和瓦钵四处化缘。

虽然出身贫苦,没受过良好的教育,但是智力极高、性格泼辣阴狠、有很有领袖气质,

小时候放牛,都是这群放牛娃中的孩子王,小伙伴们也都服他。后来,朱元璋加入反元的起

义军当中,很快就成为独当一面的将领,并最终于1368年颠覆了元朝,创立了明朝,建都

南京。

明太祖共26个儿子,长子朱标,被立为太子,其他儿子除了两个去早世的,都被分封

到各地建立藩国,监督、管理地方事务,镇守边疆,以屏藩王室。朱元璋认为,都是我朱家

的人,防止外人造反。然而藩王手握重兵,权力很大。认为这样就能够长治久安。

明太祖对此也有所察觉,后来,为了使诸王安分守己做藩王,采取一些手段去限制诸

王的权力,编了一些专门劝诫藩王,规定诸王该做哪些、不该做哪些得书,分发给藩王。但

是心思都白用了。

第二子秦王、三子晋王、雄武有野心,见太子仁懦,都不肯安分,先后被发觉。洪武

二十五年(1392年)元璋65岁,朱标死,立长孙朱允炆(十六岁)为皇太孙。太子死后,

秦王和晋王死去,都死在朱元璋之前,算是没有闹出大花样。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元璋卒,71,太孙即位,是为惠帝。二十出头,年龄小、

少历练,难以服众。叔叔燕王朱棣起兵造反,授引祖训,以靖难为名。建文四年1402年)

夺位自立,明成祖。以除奸臣“清君之侧”的名义,起兵攻破南京。

朱元璋在皇觉寺里受到其他僧人的欺负,日子一长,朱元璋憋了一肚子气。一天,他

扫地,被伽蓝神座绊了一下,于是他就顺手打了伽蓝神几扫帚。还有一次,老和尚见大殿上

的蜡烛让老鼠咬坏了,就当众训斥了朱元璋。朱元璋心想,伽蓝神连自己面前的东西都管不

住,还怎么管殿宇?更害得自己受骂。于是,朱元璋就在伽蓝神的背后写了发配三千里

几个字。这些都反映了朱元璋不甘于受压迫的性格

介绍自己的英语-岁月的风铃

十三陵简介

本文发布于:2023-11-21 08:34:4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052688222185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十三陵简介.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十三陵简介.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