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碗少年》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语言。
2、弄清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懂得“失败乃成功之
母”的人生哲理。
3、透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知
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
教学重、难点:
1、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弄清顶碗少年是怎样面对失败,坚持
一次次表演,最后获得成功的。
2、领悟作者看表演时受到的启示。
教学准备:预习课文,搜集课文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杂技表演吗?谈谈你的感受。
是的,杂技是一项很复杂的表演,有时一个节目经过几年的训练,
可以说是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但是你想过没有,当一个杂技演
员在表演时两次出现了失误,他还有信心表演下去吗?今天我们就来
1
读一个故事,或许你会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来。
二、读课文阅读提示,明确学习任务
今天我们学习第4课《顶碗少年》。请大家先看看课文前面的阅
读提示,告诉老师你们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三、默读课文,弄清课文主要内容
1、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事?(一场杂技表演中,一位少年表演顶碗
时,头顶上的碗两次失误掉了下来,少年不气馁,第三次顶碗终于获
得了成功。)分了几部分进行描写的?
第一部分:(1—5)写顶碗少年不怕两次失败,第三次终于稳住
了头顶的那一叠瓷碗,赢得了所有观众的热烈掌声。
第二部分:(6—7)写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2、默读课文,思考:作者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
(1)作者看到的是一场难度极大的杂技表演。
A、看看文中哪些自然段是写少年表演的过程的?(3-7自然段)
B、自由朗读这部分内容,边读边勾画并作批注,想一想:为什
么说这是一场难度极大的杂技表演?也可以四人小组讨论解决。
C、全班交流。(既可从少年两次表演都失败了可以感受到表演
难度极大,也可以从少年顶碗并要作很复杂的表演——结合文中相关
语句来体会。
D、指导有感情朗读。注意读出表演的精彩优美、少年的沉着自
信以及表演难度之大。
(2)作者看到的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杂技表演。(照上面方法学习,
2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
(3)作者看到的是一场观众与演员互相理解的杂技表演。(尤其
注意体会老者的宽容和关爱——可从老者的神态和动作中体会,少年
的不放弃,对观众的致歉。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个人阅读感悟,可让
他们自由畅谈老者可能对少年说的话及少年当时的心理活动。)
(4)作者看到的是一场令人终身难忘的杂技表演。(让学生谈谈
为什么令人终身难忘。)
四、换位思考,体会文章的感情
1、假如你当时在现场,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引导学生认识到一个人的成长历程不都是一帆风顺的,生活中
难免遇到困难或者挫折,只要坚持下去,不屈不挠就一定会取得成功!
或者说“失败乃成功之母”……)
2、指名读最后一自然段,谈感悟。
(重点理解结尾句。体会文章表达的感情。)
(1)自读思考作者有哪些想法?。
(2)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谈体会。
五、由文末的省略号去感悟写话
1、请把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连起来读读,反复读,反复
品味“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
起那一次的演出,每每想起,我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从文中
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把你想到的内容写下来。
2、交流,进一步体会“失败乃成功之母”“成功来自拼搏”“宽
3
容和关爱助人成功”“永不言弃”等等人生哲理。
3、教师小结:朴实的话语,表达了作者的心声,也表达了现场
观众和我们读者的感受。由此看来,这也可以说是一场让我们获得人
生启迪的杂技表演!
六、畅谈感受,明确哲理
学习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你的生活、学习中有没有遇到过困难
和失败,你是怎么做的?学习了本文,你得到什么启示?
总结: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时时刻刻都会遇到失败的考验,
但是,只有敢于拼搏的人,才是胜利者。在山穷水尽和绝境里,如果
我们再搏一下,也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严寒,再搏一
下,可能会迎来温暖的春风;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再拼搏一下,就
会到达大海的彼岸;在一眼望不到顶的山脚下,再拼搏一下,就一定
会登上世界最高峰……课文学完了,但是让我们永远记住那位顶碗少
年给我的启迪。
七、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你觉得值得积累的好词佳句。
2、选做:写一写读了课文后的感想。
板书设计:
4*顶碗少年
失误——努力---失误——再努力====成功
5*手指
教学目标:
4
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
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任何
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五根手指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表现这些
特点的。
2、体会手指带给我们的启示、
教学准备:
1、预习课文,查字典理解字词。
2、阅读描写生活中普通事物的小品文,教师可向学生推荐几篇。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
生活中平凡的人和事,常常会带给我们启示,像那个“我”至今
还常常想起的顶碗少年,还有那一棵棵优雅自在,显示着勃勃生机的
桃花心木。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普普通通的事物,对于他们的存在,
我们常常司空见惯、熟视无睹,可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这些普通的事物也会带给我们耐人寻味的启示的。比如我们每个人手
上的五根手指。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手指》。
5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互相解答不懂的词语。
2、指生逐段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速度课文,口头完成填空:课文先总写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
然后分别具体写,最后总结写。
4、请学生根据填空的内容,给课文分段,在此基础上体会本文
的写作顺序和方法。
三、自读课文,理解内容
1、默读课文,标画出本文的中心句。(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
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2、学生自主学习,思考问题:五根手指各有什么特点?读书标
画相关语句。填表格:
手指名称优点缺点
大拇指
食指
中指
无名指
小指
3、汇报交流,体会道理: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体会五
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
6
理解要点如下:
(1)大拇指:
短处:姿态不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只有一
个关节;长处:最肯吃苦。
(2)食指:
短处:姿态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长
处:工作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机敏。
(3)中指:
短处:养尊处优,做事名义上参加,实际并不出力;长处:地位
最优,身体最高、相貌最堂皇,左右有屏障,曲线优美。
(4)无名指和小指:
短处:能力薄弱是其他手指的附庸;长处:体态秀丽,样子可爱,
在丝竹管弦、舞蹈上能力强,有用武之地。
4、适时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根据手指不同的特点,读出不同的
语气和感受。
5、对句子的理解:
(1)拿笔的时候,全靠它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由他
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得最多;刀伤、烫伤、轧
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
这句话是对食指的描写,运用了排比的句式,写出了食指的作用
及他勤奋卖力、敢于探险、不怕牺牲的性格特征。
(2)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
7
优。
中指所处的独特位置,受到无名指和食指的保护,所以才有“曲
线优美”的姿态,“养尊处优”的性格。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寥
寥几笔,勾勒出了中指美的姿态和高傲的特点。
(3)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
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
作者运用设问的句式,强调了舞蹈演员的手指常作兰花状,这兰
花状的姿态是优美的,而无名指和小指则是最优美的。
(4)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
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
美丑之分了。
这句以手指的全体比喻人的全体,阐明“团结就是力量”的人生
道理,是文章表达的主旨。可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体会这句话蕴含
的道理。
四、品读课文,体会写法
1、指生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作者通过描写五根手
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你觉得作者喜欢哪根手指?本文的描写果真“却无爱憎在其
中”吗?
3、你愿意做哪根手指呢?为什么?
五、总结
是啊,我们人就像这五个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让我们再
8
来读读丰子恺爷爷的这句话。”(出示中心句齐读。)说说自己对这句
话的理解,小结,相机板书:团结、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人人有
用、人人有力量。
六、课外作业布置
1、摘抄文中的好词好句。
2、积累关于团结的名言警。
3、把这篇课文改写成一篇对话式的童话。
板书设计:
手指人
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团结就是力量
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人人有用人人力量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请自行参考编辑使用
9
本文发布于:2023-11-21 04:09: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05109409692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顶碗少年》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顶碗少年》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