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碗少年》《手指》教学设计 (人教实验版六年级
下册)
教学班级六(2)授课人张慧祎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4顶碗少年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9个生字,正确读写新词。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2.过程与方法: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并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借种树喻育人说明
的深刻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
重点难点抓住课文对顶碗少年的动作、神态的描写,了解少年是
怎样从失败到获得成功的。
教具准备大白纸、小黑板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记录评价
一.激情导入(1-2分钟)
二出示学习目标。(1-2分钟)
1.指导学生学会本课“疚、胛、颓”3个会认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按文章不同内容分段并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三.出示自学指导。
(2-3分钟)
1.自由读书,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含义深刻的句子标画
下来,多读几遍。适时理解“情况、优雅、惊羡、颓丧、迷惘、座无
虚席、不知所措。(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
2.默读课文想一想,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事?分了几部分进行描写
的?
3.自由读第一部分思考:
(1)顶碗少年失败了几次,失败后他是怎样做的?最后怎样了?
(2)画出顶碗少年两次失败后的情景,又是谁给了他成功的信
心?
四、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10分钟)
五、检查自学效果:(10分钟)
依据自学提示检测
1.读学习目标
2..读自学指导
3.完成自学任务
(1)小声朗读课文,理解字词。
(2)整体把握课文,概括内容。理清层次。
(3)读第一部分,思考问题。
(4)画出顶碗少年两次失败后的情景,思考他成功的信心怎样
来的。
4.反馈汇报
(1)听写词语,读课文。
(2)回答问题。
较难题小组长带动下讨论完成。难度大的提出来与教师交流。
六、当堂训练(15分钟)
(一).划去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
1、观众为少年喝(hēhè)彩鼓掌,少年像喝(hēhè)了蜜
一样甜。
2、快乐(lèyuè)的姑娘,在轻盈活泼的乐(lèyuè)曲中
翩翩起舞。
3、少年用各种姿态转(zhuǎnzhuàn)动着身躯,当他在一个
大幅度转(zhuǎnzhuàn)身的瞬间,碗从他的头上掉了下来。
4、当碗又一次从少年的头上掉下来时很多观众附和(héhèhuo)
着喊:“不要演了”,可少年和(héhèhuo)另一个演员并没有从舞
台上退下来。
(二)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目不转精()不知所错()惊心动破()坐无虚席()
(三)把词语补充完整
惊()动()不知所()不()风度座无()席绕()于心不()
不()摇()摇()目不转()
(四)我是小法官,我能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
的“T”,错误“F”。)
1.顶碗少年在那次表演中一而再,再而三地失误,但还是赢得了
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
2.顶碗少年尽管表演最终失败了,但却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3.顶碗少年那股顽强拼搏、勇于挑战失败并最终战胜失败的精神
给作者以深刻的人生启迪。
4.《顶碗少年》这个故事发生在二十多年前的上海大世界露天剧
场。()
4.做当堂训练题。(15分钟)内。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课时计划
教学班级六(2)授课人张慧祎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4顶碗少年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9个生字,正确读写新词。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2.过程与方法: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并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借种树喻育人说明
的深刻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
重点难点抓住课文对顶碗少年的动作、神态的描写,了解少年是
怎样从失败到获得成功的。
教具准备大白纸、小黑板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记录评价
一.激情导入(1-2分钟)
二出示学习目标。(1-2分钟)
1.读懂课文内容,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
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出示自学指导。(2-3分钟)
(一)学习第一部分
1.顶碗少年是怎样不怕失败最终获得成功的?他为什么能这样
做?(默读,找出顶碗少年三次顶碗的动作,少年的神态变化以及场
内观众情绪的变化的语句,加以体会。)
2.结合观众们的表现,你能想像他当时的心理活动吗?(结合课
文内容理解句子的意思。)
3.这时一位老者上台向少年说了些什么,使少年重新镇定下来,
老者可能对他说了些什么呢?顶碗少年听了之后又是怎么想的?然
后把自己想到的写下来。
(二)学习第二部分。
1.多年以后,“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他那一夜的演
出;而且每每想起,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我想,他现在一
定早已是一位成熟的杂技艺术家了。”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2.读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在读了全文后,你对这课文的最后一句
有怎样理解,能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吗?
1.读学习目标
2..读自学指导
3.完成自学任务
(1)学习第一部分,思考练习题。
(2)学习第二部分。思考练习题。
(3)总结写作方法。
(4)从不同方面展开想象4.反馈汇报
(1)分角色读课文。
(2)分成回答问题。
较难题小组长带动下讨论完成。难度大的提出来与教师交流。
四、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10分钟)
五、检查自学效果:(10分钟)
依据自学提示检测
六、当堂训练(15分钟)
(一)、我是火眼金睛,我能比一比,组成词语。
绕()魂()厉()错()谎()
饶()魄()历()措()慌()
(二)、我能填入合适的词语。
()的观众()的拼搏()的掌声()的激动
()的神色
(三)思考练习
1.作者从这件发生在二十多年前的事中悟出了什么道
理?
2.本文刻画少年表演顶碗杂技时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
合的方法,请说出那些是正面描写,那些是侧面描写。
3.请写出顶碗少年第一次失败和第二次失败时各自的表现。(用
原文中话回答)
4老者究竟说了什么?请你想象一下。
5.你觉得顶碗少年是一个强者吗?
5.做当堂训练题。
板书设计4、顶碗少年
镇定,自信→紧张、丧失勇气→镇静、自信、充满勇气
失败再失败成功
失败乃成功之母
教后反思
课时计划
教学班级六(2)授课人张慧祎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5*手指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学
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
示的习惯。
2.过程与方法: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了解
课文主要内容,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任何事物
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重点难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
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教具准备大白纸、小黑板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记录评价
一.激情导入(1-2分钟)
二出示学习目标。(1-2分钟)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五个手指的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出示自学指导。(2-3分钟)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课文的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口头完成填空:课文先总写一只手
上的五根手指(),然后分别具体写(),最后总结写()
3.根据填空的内容,给课文分段
4默读课文,标画出本文的中心句。
5.五根手指各有什么特点?读书标画相关语句。
⑴大拇指:短处:()长处:()
⑵食指:短处:()长处:()
⑶中指:短处:()长处:()
⑷无名指和小指:短处:();长处:()。
6.理解句子:“手指的全体,同人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能团
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
弱、美丑之分了。”通过以上的对比分析,你有什么想法吗?
1.读学习目标
2..读自学指导
3.完成自学任务
(1)学习第一部分,思考练习题。
(2)学习第二部分。思考练习题。
a.概括内容,理清层次
b.读课文,概括五根手指的优缺点。
C再读课文,感悟道理。
4反馈汇报
(1)分角色读课文。
(2)分层回答问题。
较难题小组长带动下讨论完成。难度大的提出来与教师交流。
四、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10分钟)
五、检查自学效果:(10分钟)
依据自学提示检测
六、当堂训练(15分钟)
(一)、我能看拼音写汉字,也能根据汉字写拼音。
zītàixìnggémǔzhǐsāoyǎng
()﹝﹞﹝﹞(﹞
yáotiáoqiángyìngtánghuáng
﹝﹞﹝﹞﹝﹞()()()()
秽物爱憎享乐蘸药
(二)比一比,再组词。
瓣()纽()窈()
辩()扭()窃()
涕()憎()渺()
梯()增()沙()
递()赠()纱()
(三)回忆课文内容填空,并作答
1、《手指》一文作者是()。浙江人。现代作家名(),字()。
代表作有《》。
2、本文中所讲五指的特点:它们各有不同的(),各具不同的(),
各有(),各有()。五根手指如能(),成为一个(),那就根根
(),根根有(),不再有什么()、()之分了。这句话让我们体
会到()的道理。
3、写话:五根手指中,你最喜欢哪一根?说说为什么。
5.做当堂训练题。
板书设计5、手指
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互相合作,取长补短)
教后反思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本文发布于:2023-11-21 03:51:2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050989022165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顶碗少年》《手指》教学设计 (人教实验版六年级下册).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顶碗少年》《手指》教学设计 (人教实验版六年级下册).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