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说课稿5篇
六年级语文说课稿5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教师借助
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六年级语文说课稿怎么写呢?下面是小
编给大家整理的六年级语文说课稿,希望大家喜欢!
六年级语文说课稿篇1
《夹竹桃》是著名学者季羡林老先生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描绘了万紫千
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花影迷离的动人情景,表达了作
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全文在第二教时中,我确立这样的教学目标:
1、重点品读3、4、5自然段,在自读自悟中,感受夹竹桃花的花期之长“韧
性可贵”的特点,感受夹竹桃所引起的作者的幻想,感悟作者为什么爱夹竹
桃。
2、学习写作方法,进行小练笔。教学过程如下:
一、采用变序,提挈中心
由问题“夹竹桃为什么是作者最值得留恋和最值得回忆的花?”引导学生浏
览全文,找出中心句——第6自然段:“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引起我许多的
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从中提挈出关键词、灵魂词——“韧性幻想”,板
书。
二、围绕中心,直奔重点段。
▲学习第4自然段(兼带学习第3自然段)
第4自然段主要写夹竹桃的韧性,是文章的重点。我抓住中心词“韧性”切
入教学。
先让学生理解“韧性”的内涵——坚韧、顽强不屈。再让学生默读课文,找
找夹竹桃的韧性体现在哪里,画出相关句子,读一读,说说自己的体会。品读
三个重点句:
(1)“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
第 1 页 共 12 页
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2)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
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3)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找出自己所找的句子读给大家听、说说自己的体会是第一步,认识后两句的
句式特点——双重否定句,赞美的语气更强烈,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朗
读是第二步,与第3自然段对比朗读是第三步。由“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
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这一句问——院子里的那些花指哪些
花?那些花是怎样的?哪个自然段描写了?引至第三自然段。先让学生在朗读
的基础上明白这部分同第四自然段写夹竹桃一样也是按从春到秋的季节变换的
顺序写的。然后让学生借助屏幕内容提示,进行对比朗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夹
竹桃独有的可贵韧性以及默默无闻、谦虚宁和等品性,明白作者写第三自然段
是为了起对比衬托的作用,用其它的花来反衬夹竹桃的韧性。最后回到回归到
“韧性可贵”这一中心上来。在学生读懂了“物”的特点后,我让学生读懂物
背后的“人”,让学生明白写自己喜欢的物,可以言自己的志,抒自己的情。
▲学习第5自然段
第5自然段写夹竹桃引起作者的许多奇妙的幻想,也是课文的重点段。我引
导学生思考两大问题:(1)月光下的夹竹桃有哪些特点?让学生从花香和花影
两个方面说说自己的感悟,引领学生体会“袭”字的妙,启发学生调集自己的
生活经验来理解“叶影参差,花影迷离”,想象其景其境,在头脑中丰盈意
象。
(2)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了作者哪些幻想?提挈关键词“地图”、“荇
藻”、“墨竹”,让学生喜欢哪一种幻想就读哪一种幻想。师配以音乐,让学
生自己读、四人小组读、集体交流读,以多种多样的朗读方式充分地诵读,边
读边想象,使学生进入美的意境,读出美的韵味,充分体会作者的那份陶醉、
那份忘我、那份愉悦、那份浮想联翩,从中受到感染,获得情趣。
四、练习写话,习得方法
作者写夹竹桃,由看到的景抒发自己的情,由真实的描写,写到虚幻的想
象,虚实结合,情景交融。让学生发挥想象,续写月光下的夹竹桃带给自己的
幻想。
五、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学完了主要段落,再归拢到文章的中心上,让学生说说作者为什么爱夹竹
桃,爱夹竹桃的什么,使中心问题得以解答,使文章的中心进一步强调、突
现,使教学始终紧扣中心,完整统一。让学生再读第6自然段,领会这段在全
文中的作用,即总结4、5自然段,总结全文,与第一自然段相呼应。
六年级语文说课稿篇2
一、潜心研读说教材
抽签结果出来了,是一篇略读课文《顶碗少年》。我马上找来人教版第十二册
教材,认真研读了起来。
《顶碗少年》是第一单元的课文,单元主题是感悟生活。主要写一位少年在
顶碗表演中连续失败了两次,但他没有气馁,没有放弃,在别人的鼓励下,面
对压力,面对失败,挑战自我,仍然表演,最终取得了成功。文章主题鲜明,
表述层次清楚,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这样一读教材,我对抽签结果的不满
烟消云散。
带着庆幸,我又一次走进教材。无疑,《顶碗少年》能吸引学生,因为它情节
虽简单但波澜起伏,尤其作者对少年的神态、动作和外貌的描写生动细腻。正
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方法适宜引导学生学习表达方法。所以,本文
不仅适合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还可以引导积累优美语言,学习表达方法。再读
教材,我居然高兴我抽到了它,对自己上好课充满了信心。
二、准确定位说目标
教材研读透了,该确定教学目标了。我从三个层面进行了关照:一是《语文
课程标准》,二是年段教学目标,三是单元教学目标。
首先,《语文课程标准》对高年段的阅读要求是:指导朗读、默读。让学生在
自主的读书中学习、思考,在读中理解内容,体悟感情,增强语感。
其次,本册的阅读要求,一是加快默读速度和边读边思考的训练;二是把握
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第 3 页 共 12 页
另外,本册教材第一组安排了读写方法方面的内容是:“阅读要有自己的见
解”。
据此,我确定了本课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语言。
2、弄清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懂得“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
理。
3、透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知作者表达情感
的方式。
4、初步了解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我把“把握主要内容,懂得人生哲理,学习表达方法”作为教学重点。
三、观察分析说学情
应该说,六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或多或少有过失败的体验,很可能与顶碗少
年在某些地方产生共鸣,容易激发起学生向顶碗少年学习百折不挠的精神的热
情。但他们对“惊心动魄”的感受与理解可能不是那么深刻。这是上课之前我
们就充分估计了的。另外,怎样在学习体验的同时受到语言的熏陶与感染,学
习表达方法也是教师应该充分考虑的。
其实,学情的估计也仅仅是预测而已,毕竟没有事先充分了解学生,不知道
学生的起点到底在哪里。且待上课时去发现,去调整。
四、关注发展说教法学法
这篇课文的特色是情感真挚、强烈,容易使人受感染、被熏陶,但体会表演
的“惊心动魄”并不容易。怎样突破难点?我从两方面考虑:一是做充分的教
学准备。首先是教师准备,研读教材,精选阅读材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其次
是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让学生带着充分的预习走进课文。二是
选择适合的学法与教法。学法上突出以读为主——理清顺序初读,直奔重点再
读,细节感悟品读,角色想象朗读,细节描写范读。教法上采取了四个策略:
垫。
2、咬文嚼字启情
语言是有温度的,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体现表演“惊心动魄”的场景、
细节,抓住重点句,关键词,借助多媒体课件出示画面,让学生细细咀嚼,慢
慢品味,于细微处体会表演的“惊心动魄”。
3、角色体验入情
语言是情感的载体,其背后有无穷的韵味。要赋予语言鲜活的形象,使其充
满生命力,就要调动学生的生活储备,引导学生在想象中感悟丰富美好的情
感。读了第二自然段,让学生想象:如果你是顶碗少年,站在这里表演,你是
什么感觉?
4、想象朗读表情。
五、优化组合说教学过程
围绕着我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四大教学环节:
(一)、揭题反馈,把握主要内容(此环节预计5分钟)
此环节首先借单元导语导入,板书课题,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接着让学生齐
读课题,结合课前的预习想象画面,描述画面。对课前的
预习进行检测,让学生带着充分的预习走进课文学习。然后引导学生理清课
文顺序,在此基础上教师小结内容,点拨学法。
【通过对课前安排的预习情况的检测,既能督促学生认真预习新知识,同时
还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做到有的放矢。】
(二)、直奔中心,初识表演之惊心动魄。(此环节预计2分钟)
一是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作者评价表演的话,引导理解“惊心动
魄”,在追问的基础上自然引出课文2—7自然段的学习。
(三)、聚焦细节,体会表演之惊心动魄。(此环节预计25分钟)
在学生默读2—7自然段,找重点、品细节、谈感受、读片段的基础上,体会
表演的惊心动魄。
(四)、想象、写话,获得人生启示。(此环节预计8分钟)
此环节虽短,但很重要。在这个环节教学之前,我给了一个铺垫:引导想象
第 5 页 共 12 页
老者的话。再让学生联系开头与结尾,认真读,读出体会。人生启示的获得就
水到渠成了。
六、回味课堂说反思
回看教学流程,把握一个“情”字,勾画一根主线,牢记四个目标,抓住三
个细节,课中有悟有读,教学上有细节有“粗节”。顺利达成了教学目标,课
堂上也生成了一些精彩。上完这节竞赛课,我想了很多,现将自己的教学感受
与各位同行分享。
1、精心预设,分步落实教学目标
本节课我确定了四个教学目标,怎样在各个环节去落实?我是这样做的:课
前20分钟预习解决课文读正确的问题,纠正相关字的读音;课上读悟环节多种
方式读,体会与读齐头并进。如此,第一个教学目标顺利达成。“弄清课文内
容,了解表达吮吸”在第一个教学环节落实,“懂得人生哲理”在第四教学环
节落实。第三个教学环节主要达成第三、四个教学目标。
另外,关于人生哲理的感悟,虽然教学目标照搬教学参考时写的是“懂得失
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但实际教学时,并没有牵引着学生往“失败乃成
功之母”上靠,重在获得人生启示。
2、创新读题,搭设把握主要内容的阶梯
把握主要内容是高年段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引导高年
级学生把握主要内容?直接让学生说,效果不好。“要素串联法”无疑很方
便。但在这样的竞赛课里,如何体现?难度大。我根据学生实际,在“要素串
联法”中加入画面想象的因子,让学生两次读课题,边读边想象文中的精彩画
效果告诉我,图片帮助学生体会了场面的宏大。
总的来说,这节课我给足了学生自主感悟的时间,给足了学生想象表达的空
间,注重了学法指导,真正落实了读写训练。但是课堂上仍然有美丽的遗憾,
比如学生的写话那么精彩,可我忙于结束课以保持课堂教学的完整性,所以只
交流了两个孩子,没让学生充分展示。其实,我也可以讲优秀学生作品收起
来,叠加在一起,用实物投影仪一起展示。另外,感觉整节课环节虽紧凑,学
生发言虽精彩,但总感觉语言不够鲜活,课不够灵动。以后我会慢慢改进,真
正让我的语文课堂高效起来。
六年级语文说课稿篇3
一、说教材
《劳动的开端》是一篇表现旧社会人民艰难生活的文章,作者吴运铎根据自
己的战斗经历写成传记《把一切献给党》,本课就节选与本书。本课文可以感受
“我”自强自立、刻苦磨练自己的坚强意志。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围绕“为什么说我走上的是一条艰难的道路”尝试探究,研读课
文的8—28自然段(第一天挑煤),逐步加深对“我”所受苦难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激发学生用个性化的朗读来表现自己的感悟,培养语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根据“我”回家后与母亲的对话,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
体悟我的坚强。
三、说教学重点
理解“我”第一次挑煤的经过,体会作者的“劳动的开端”是怎样开始的,
并从中得到了怎样的感受。
四、说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4个比喻句表达的意思,了解旧社会穷人苦难的生活,体悟我的
坚强。
五、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激情谈话,和学生拉近距离。朗读课题,想一想“开端”是什么意思?作者
第 7 页 共 12 页
劳动的开端是从做什么开始的?(去煤矿挑煤开始的)挑煤这样的活干起来怎
样?(艰难,辛苦)当时作者只有多少岁,他为 什么要去挑煤呢?这样理解课
题意思并顺势导入新课。
(二)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运用想一想、画一画、说一说、读一读、悟一悟等方法引导学生谈体会,根
据自己的体会有感情的朗读。重点读议比喻句,教师点拨。 感悟母亲的情感,
提问:这是一种怎样的泪水?在当时的社会里,仅仅是我母亲在流泪吗?当学
生进入文本以后,体验即便成为教学主体的存在形态。体验既可是身体力行的
实践行为,又可是以文本为载体的师生、生生对话互动,还可以是回忆生活情
景的生成联系。上述的教学限度地激活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经验世界,在充分感
受、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融入学生的生活情感和经验积淀,使学生在语言
品味与情感激发的交融体验中,进入的学习状态。
(三)总结全文,拓展文本
从半夜动身到这时候日落西山,作者劳累了一整天,挑回来的是什么?在这
个问题的引领下,学生已完全被吴运铎的坚强所折服,沉浸在与文本作者的心
灵交融之中,想象着心中的形,诉说着心中的话,流淌着心中的情……此时,
学生艰难着作者的艰难,痛苦着作者的痛苦,坚强着作者的坚强,完全进入了
一种能动忘我的学习状态。这种状态形成了一种活跃、协调的情绪与氛围,弥
漫成课堂的整体状态,成为一个精神的“场”,产生状态的场效应,反过来,
进一步激发个体的学习状态,从而让课堂充满浓浓生机和无限活力。 出示课
件,介绍吴运铎生平。在了解作者的同时,深刻体会作者的情感,让学生写下
发自内心的话语和感叹。这使得学生有了创新的思想。创新是状态的极致。创
一、说教材
《劳动的开端》是一篇表现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艰难生活的文章,作者吴运铎
根据自己的战斗经历写成传记《把一切献给党》,本课就是节选于本书。从课文
中可以感受“我”自强自立、刻苦磨炼自己的坚强意志。
二、说学情
文中所写的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苦难与学生所处的幸福生活相去甚远,学生很
难理解,因此,课前引导学生收集查找有关资料,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读课
文,多感悟。
三、说教学目标
1.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初步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能分辨课文的详略,更好地领会文章的中心
思想。能按提纲简要复述第—天挑煤的经过。
3.理解课文中4个比喻句表达的意思。
4、了解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艰难生活,感受我自强自立、刻苦磨炼自己的坚强
意志。
四、说教学重难点
1、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能分辨课文的详略。
2、理解课文中4个比喻句表达的意思。
五、说教学准备:
教师:作者简介、课文背景介绍
学生:预习课文、查找相关资料
六、说教法
(1)以“读”为本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阅读教学要围绕学生“读”这个中心,以读促
讲,以读促思,以读促悟。这就要求在课堂上激发学生朗读兴趣,培养学生朗
读能力。可以采用默读、齐读、诵读、分角色读、配乐读、演读等多种朗读形
式。默读善于思考,诵读善于抒情,演读精于体验。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朗
读有不同的作用,例如:初读课文,要从读入手,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读,在竞
赛中读。学生通过自由读,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精读课文,要从悟入手,引
导学生在朗读中悟,将学生自己的情感与课文中的情感融为一体。赏读课文,
要从品入手,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咀嚼、品味文章的语言描写、心理刻画、句法
优美的句子,体会作者的独具匠心。这样有目的、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朗读,不
但能唤起学生的读书热情,调节课堂气氛,让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
鸣,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悟自得能力。
(2) “读、写”结合法
由读到写是学生阅读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和升华。这里说的写,并不是说写写
生字、写写课文,而是从大语文教学观来考虑。从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写句
子,到中年级的写片段,再到高年级的把人物、动物、活动、事件等写具体,
这并不是一日之功,需要语文教师耐心地、持之以恒地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培
养他们养成勤于动手,勤于练笔的习惯,逐渐培养他们写作的兴趣。教师要认
真钻研教材,以教材为突破口,找准聚集点,捕捉契机,依据学生特点,灵活
变换角度,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并把学生引入情景,从而使学生对学习产生
兴趣,萌发求知欲,吸引学生主动地去探索延伸。
七、说学法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于有一定自学能力的
五年级学生来说,可以采用“自主探究学习”方式:
①自主尝试预习,主动搜集资料,自我质疑解答。
自读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第一步,让学生带着好奇,尝试着自己去
读,去思考,去领悟。通过“尝试”这一语言实践活动,可以把课文读熟,读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主要带着自己确定的研究主题,深入细致地读书,反复
地品味,有序地思考。通过点、圈、画、注、读等不同方式去感受、体验、发
现语言文字的规律,对言语形式的特点不断有所觉察,进而发现一些规律、方
式,发掘出深蕴的内质:如情感、思想、表达效果及其艺术性。同时在尝试研
读的过程中,也积极关注着别人提出的问题,并力求有新的发现。
八、说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
(二)、认读字词。
(三)、初读课文,分段。
(四)、精读、理解课文内容
(五)、熟读三、四两大段,准备按板书的提纲,抓重点,有顺序地复述第一
天挑煤的主要经过。
(六)、总结全文
(七)、布置作业,巩固练习
六年级语文说课稿篇5
《劳动的开端》节选吴运铎的《把一切献给党》。文章的篇幅比较的长,给学
生的阅读理解带来拉很多的障碍,特别是阅读能力差的学生。“如何让学生抓
住中心内容迅速的进入文章”在课前我一直思考着。经过对教材的研究和理
解,以及教学的情况来分析,就此问题,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 抓题眼,奔重点。
我们的语文教学,应从学生刚接触课题开始,就启发他们围绕课题提出疑
问,一早就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教学第一课时时,我以审题为第一教学步
骤,抓住“开端”,让学生自己理解词意,书哟课题的意思。在这一环节后让
学生质疑。学生质疑的问题基本上是集中的。1、作者第一次劳动从事的是什么
劳动?2、是怎么劳动的?3、第一次劳动的感觉是怎样的?4、劳动以后又怎样
了?这些问题就是这篇课文的学习任务,学生给自己提出了学习的目标。在此
基础上,我再组织学生阅读文本。学生带着心中的疑问,去与文本充分的接
触,阅读的目的性强了,思维的马达发动了,效果也明显了。经过交流,学生
对文章的重点有了把握,这样就更有利于对文章的理解了。学生顺着问题,找
到了课文的重点段落,即作者第一天挑煤的经过。这为随后的学习带来了不少
的方便。陆九渊曰:“为学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
整个教学环节中,我抓住题眼,由学生质疑,理清了课文的脉络,把握了课文
的重点,帮助了学生很好的去学。这不是简单的“告知”与“被告知”,而是
一个积极主动,建设性的过程。
二、 抓文眼,悟中心。
在教学《劳动的开端》的第2课时中,抓住学生第一课时中质的疑“第一次
劳动的感觉怎样?”引领学生进入课文。学生在自己阅读文本的基础上,交流
了自己所感受到的作者第一次劳动的感觉。学生对文本的自我感悟,有助于与
文本产生共鸣。当问及作者对第一次劳动的感觉时,学生都找到了“艰难”这
个词。“艰难”是这篇课文的“文眼”,课文的整体内容,包括具体涉及到的
体现的词句也比较的多。而这些可以让学生很好地感悟到课文的中心。接下来
的教学环节是在学生找到文眼的基础上,以文眼为切入点,以“文中哪些具体
的词句让你感受到那份艰难的?”为引领,进入课文的中心内容,反复揣摩,
朗读,感悟中心。
本文发布于:2023-11-21 01:54:4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050288122156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六年级语文说课稿5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六年级语文说课稿5篇.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