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研究》阶段一测试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自( )以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世界各地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A、20世纪90年代
B、20世纪70年代
C、20世纪6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
正确答案:A解析: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世界各地受到前所未有
的重视。
2、在被研究的对象处于自然的情况下,研究者有意识、有目的地对他进行仔细查看和分析
的一种研究方法,指的是(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内容分析法
D、归拢法
正确答案:A解析:观察法指的是在被研究的对象处于自然的情况下,研究者有意识、有目
的地对他进行仔细查看和分析的一种研究方法。
3、基本特征为将文字的、非定量的资料转化成定量数据的研究方式是(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内容分析法
D、归拢法
正确答案:C解析:内容分析法是对确切的资料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描述的研究方法。
它的基本特征在于将文字的、非定量的资料转化成定量的数据。参见教材P15。
4、计划是行动研究的第一个环节。它不包括( )。
A、设计研究问题
B、确定总体设想和每一个具体行动步骤的计划
C、根据研究实际,灵活修改计划
D、设计研究人员
正确答案:D解析:计划是行动研究的第一个环节。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和要求。
(1)设计研究问题;
(2)确定总体设想和每一个具体行动步骤的计划;
(3)根据研究实际,灵活修改计划。
5、正文中( )是总结的核心。
A、基本情况的概述
B、经验体会的论述
C、尚需研究的问题
D、研究工作人员
正确答案:B解析:正文包括基本情况的概述、经验体会的论述以及尚需研究的问题这三个
方面,其中经验体会的论述是总结的核心。
6、现代学科教学改革与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 )。
A、把教学与研究结合起来
B、把教学与考察结合起来
C、把教学与执行结合起来
D、把教学与培训结合起来
正确答案:A解析:把教学与研究结合起来是现代学科教学改革与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参
见教材P20。
7、把( )结合起来是现代学科教学改革与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
A、教学与研究
B、教学与考察
C、教学与执行
D、教学与培训
正确答案:A解析:把教学与研究结合起来是现代学科教学改革与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
参见教材P20。
8、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 )。
A、工具性与综合性的统一
B、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C、综合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D、综合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正确答案:B解析:《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
的基本特点。”参见教材P27。
9、教育目标是由( )决定的。
A、政治
B、经济
C、文化
D、社会
正确答案:D解析:教育目标是由社会决定的。它要依据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生产力
发展的需要及发展的状况来制定,反映了社会对培养人的基本要求,体现着国家在教育工作
上的方针、政策。参见教材P29。
10、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第二个语文教学大纲是( )。
A、1956年《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
B、1963年《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
C、1978年《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
D、1986年《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正确答案:B解析:1963年颁布的《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是新中国成立以
后的第二个语文教学大纲。参见教材P33。
11、审美教育中首先要培养美的( )。
A、创造力
B、鉴赏力
C、感受力
D、理解力
正确答案:C解析:审美教育中首先要培养美的感受力,使学生在学习中、生活中充分感受
美。参见教材P38。
12、基础素质中的核心素质是( )。
A、品德素质
B、智能素质
C、审美素质
D、心理素质
正确答案:D解析:心理素质是基础素质中的核心素质。参见教材P38。
13、小学语文素质教育内容中,( )不仅制约着身体素质的提高,而且是社会文化素质
得以形成的核心。
A、品德素质
B、心理素质
C、审美素质
D、智能素质
正确答案:B解析:小学语文素质教育应当包括品德素质教育、智能素质教育、审美素质教
育和心理素质教育四方面。心理素质不仅制约着身体素质的提高,而且是社会文化素质得以
形成的核心。参见教材P38。
14、语文学习的全面评价应是语文的( )的结合。
A、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B、等级评价与评语评价
C、单项评价和综合评价
D、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
正确答案:C解析:语文学习的全面评价应是语文的单项评价和综合评价的结合。参见教材
P41。
15、教学的根本目的是( )。
A、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B、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C、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D、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正确答案:A解析:“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教学的根本目的,“正确把握语文教育
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
程”是为了达到语文教学目的所必需的条件。参见教材P61。
16、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是( )。
A、强化主体性
B、强化人文性
C、强化实践性
D、强化时代性
正确答案:C解析:强化实践性,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参见教材P63。
17、多元评价主体不包括( )。
A、教师的评价
B、校长的评价
C、学生的自我评价
D、家长参与评价
正确答案:B解析:评价主体,从教师的“单一主体”走向“多元主体”,既要有教师的评
价,也要有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家长参与评价。参见教材P65。
18、“苏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的结构体系不包括( )。
A、汉语拼音
B、识字写字
C、课文
D、口语交际
正确答案:D解析:“苏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的结构体系包括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汉
语拼音;识字写字;课文;习作;练习。参见教材P70-71。
19、“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以学生的( )为核心。
A、写话或习作
B、学习习惯
C、综合性学习
D、语文实践活动
正确答案:D解析:“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以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为核心,以主题
为单元作为教材的呈现方式:每个主题单元由2~3篇主体课文和一个“语文天地”组成。
参见教材P73。
20、初步说明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小学语文科是各科教学的基础”的大纲是( )。
A、1952年《小学语文课程暂行标准(修正草案)》
B、1956年《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
C、1963年《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
D、1986年《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正确答案:B解析:1956年《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该大纲主要特点可归纳为如
下三条。第一,初步说明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小学语文科是各科教学的基础”,“是以
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儿童的强有力的工具”。第二,第一次明确提出“以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儿
童”的德育要求。第三,重视识字教学和汉语教学,这是本大纲的一个突出特点。参见教材
P52。
二、多项选择题
21、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语文课程的( )等方面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A、性质与地位
B、课程目标的确定
C、教材的编写
D、教学的过程与原则
E、课程的评价以及教师的专业发展
正确答案:ABCDE解析: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地位、课程目标的确
定、教材的编写、教学的过程与原则、课程的评价以及教师的专业发展等方面都提出了全新
的要求。参见教材P2。
22、观察法有许多不同的分类,常用的观察法主要有( )。
A、抽样观察法
B、追踪观察法
C、综合观察法
D、朦胧观察法
E、总结观察法
正确答案:ABC解析:观察法有许多不同的分类,常用的观察法主要有三类:抽样观察法、
追踪观察法、综合观察法。参见教材P7。
23、学习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 )。
A、有利于提高师范生的专业素质
B、有利于推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C、有利于形成正确的教学理念
D、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E、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正确答案:ABC解析:学习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有利于提高师范生的
专业素质;有利于推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有利于形成正确的教学理念。参见教材P19。
24、学习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的基本要求有( )。
A、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B、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C、注意加强横向渗透,学习相关学科的知识
D、要自觉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科研
E、有利于形成正确的教学理念
正确答案:ABCD解析:学习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的基本要求:
(1)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2)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3)注意加强横向渗透,学习相关学科的知识
(4)要自觉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科研
25、小学语文素质教育包括的内容有( )。
A、体能素质教育
B、品德素质教育
C、智能素质教育
D、审美素质教育
E、心理素质教育
正确答案:BCDE解析:小学语文素质教育应当包括品德素质教育、智能素质教育、审美素
质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四方面。参见教材P36。
26、品德素质包括( )。
A、政治素质
B、思想素质
C、道德素质
D、审美素质
E、心理素质
正确答案:ABC解析:品德素质包括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三方面。参见教材P36。
27、下列属于语文学科特殊能力的有( )。
A、观察力
B、记忆力
C、阅读能力
D、识字写字能力
E、口语交际能力
正确答案:CDE解析:语文智能素质是由语文学科特殊能力(识字写字能力、口语交际能
力、阅读能力、习作能力等)和语文学科一般能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这
两个部分有机组成。参见教材P37。
28、“大语文教学观”,就其含义来说包括( )。
A、语文学习材料的“大”
B、语文学习环境的“大”
C、语文课程设置的“大”
D、语文学习方式的“大”
E、语文评价方式的“大”
正确答案:ABCDE解析:“大语文教学观”,就其含义来说是指语文学习材料的“大”,
语文学习环境的“大”,语文课程设置的“大”,语文学习方式的“大”,语文评价方式的
“大”,语文学习结果的“大”等方面。参见教材P39。
29、小学语文教材选编的原则有( )。
A、动机—效果原则
B、能力—适切原则
C、练习—应用原则
D、引导—持续原则
E、多元—统一原则
正确答案:ABCD解析:教材选编应遵循的原则:一是动机—效果原则;二是能力—适切
原则;三是练习—应用原则;四是引导—持续原则。参见教材P66。
30、“苏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的主要特色有( )。
A、多元化
B、简约化
C、现代化
D、体系化
E、民族化
正确答案:BCE解析:“苏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的特点主要体现在“简约化、现代化、
民族化”三个方面。参见教材P72-73。
三、判断题
31、小学是整个教育金字塔的基础,小学语文则是基础的基础。
Y、对
N、错
正确答案:Y解析:小学是整个教育金字塔的基础,小学语文则是基础的基础。
32、小学语文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成功与否对整个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有着重要的影响。
Y、对
N、错
正确答案:Y解析:小学语文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成功与否对
整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着重要的影响。
33、美国教育家克鲁斯指出:教学就是要给学生信息的编码系统,有了编码系统,学生才
能进行积极而有效的迁移。优秀教师之所以能取得优良的教学效果,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
他们能认真学习和研究教育理论,不断总结教育经验,善于运用教育教学规律、原则和方法。
Y、对
N、错
正确答案:N解析: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指出:教学就是要给学生信息的编码系统,有了编
码系统,学生才能进行积极而有效的迁移。优秀教师之所以能取得优良的教学效果,一个重
要的原因就在于他们能认真学习和研究教育理论,不断总结教育经验,善于运用教育教学规
律、原则和方法。参见教材P4。
34、运用经验总结法时要注意如下两点:一要坚持全面分析的方法。二要正确处理批判和
继承的关系。
Y、对
N、错
正确答案:Y解析:运用经验总结法时要注意如下两点:一要坚持全面分析的方法。二要正
确处理批判和继承的关系。
35、统一性观点认为,语文无论从互相交际、思想交流,还是从认识事物、表情达意等方
面都是必须掌握的工具,语文学科是旨在学习和掌握语言工具的学科。
Y、对
N、错
正确答案:N解析:工具性观点认为,语文无论从互相交际、思想交流,还是从认识事物、
表情达意等方面都是必须掌握的工具,语文学科是旨在学习和掌握语言工具的学科。参见教
材P26。
36、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想的直接现实。
Y、对
N、错
正确答案:Y解析: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想的直接现实。参见教材P26。
37、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新时期我国社会生产和社会生
活对人才质量规格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我国教育的总目标。
Y、对
N、错
正确答案:Y解析: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新时期我国社会
生产和社会生活对人才质量规格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我国教育的总目标。参见教材P29。
38、品德素质既是学生整体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又是学生整体素质教育的归宿。
Y、对
N、错
正确答案:N解析:心理素质既是学生整体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又是学生整体素质教育的
归宿。参见教材P38。
39、“苏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的教学目标简是指课文不分精读、选读或讲读、阅读、
独立阅读等类型。
Y、对
N、错
正确答案:N解析:课文类型简,是指课文不分精读、选读或讲读、阅读、独立阅读等类
型。参见教材P72。
40、“兴趣先导”是从学生的自主学习出发,设计能激发学生兴趣、与学生经验世界和想
象世界相结合的主题或情境,通过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逐步提高语文素养。
Y、对
N、错
正确答案:N解析:主体课文从学生的自主学习出发,设计能激发学生兴趣、与学生经验
世界和想象世界相结合的主题或情境,通过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逐步提高语文素养。
参见教材P73。
本文发布于:2023-11-20 23:58:4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049592922148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小学语文教学研究》阶段一测试及答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小学语文教学研究》阶段一测试及答案.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