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测试题目(带答案)

更新时间:2023-11-20 23:10:19 阅读: 评论:0

污染英文-编故事作文

教育学测试题目(带答案)
2023年11月20日发(作者:晨雾)

-

《教育学》单选题

第一章概述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A )

A.教育现象和问题B.教育价值C.教育事实 D.教育规律

2.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 B

A.教育的社会属性 B. 教育的本质属性

C. 教育的阶级属性 D. 教育的政治属性

3.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 A )。

A.学记 B.礼记 C.论语 D.中庸

4.国外最早的教育著作是( D )

A.《理想国》 B.《政治学原理》 C.《论雄辩家》D.《论演说家的教育》

5.被称之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教育家是( A )

A.赫尔巴特 B.康德C.培根 D.夸美纽斯

6.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的是(D )。

A.《大教学论》 B.《爱弥尔》 C.《民主主义与教育》 D.《普通教育学》

7.提出了"泛智主义”教育思想,主张"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的教育家是( B

A.杜威 B. 夸美纽斯C.赫尔巴特 D.赞科夫

8.以"教育的终身化”为教育特征的是( C )教育。

A.古代 B. 近代 C.现代 D.都是

9."现在我们教育中将引起的改变是重心的转移......在这里,儿童变成了太阳,教育的一切措施要围绕

他们而组织起来。”这一儿童中心理念出自教育家( C

A.洛克B.康德C.杜威 D.培根

10.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 B )

. z.

-

A.儿童中心论的代表 B.教师中心论的代表

C.劳动教育中心论的代表 D.活动中心论的代表

11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组织进行论述,对其发展奠定理论基础的是 B A赫尔巴马特 B

美纽斯 C.洛克 D.杜威

12.教育是( A )

A.人类社会特有的活动 B.人类与动物共有的活动

C.现代社会特有的活动 D.人类与其他高等动物独有的活动

13.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重视启发教学的教育家是我国的(A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朱熹

14.在教育史上,提出著名的”白板说”和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的学者是( B

A. 夸美纽斯 B. 洛克 C. 裴斯泰洛齐 D.赫尔巴特

15."最近发展区”理论假设的提出者是( B )

A.赞可夫 B.维果茨基 C.皮亚杰 D.布鲁纳

16.提倡"从做中学”的教育家是( A

A.杜威 B.巴班斯基 C.赞科夫 D.布鲁姆

17.提出"产婆术”的教育家是( A )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斯多德 D.昆体良

18.教育活动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系统是一个较复杂的多因素构成的社会系统,在诸要素

中,最基本的要素是( C )

A.学生和课程 B.教师和课程 C.学生和教师 D.手段和方法

第二章教育的基本理论

1.狼孩的故事说明了教育必须顺应儿童发展的( C )特点。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 z.

-

2.机体*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以通过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起到调节

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这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D A.阶

段性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3"性善论”"性恶论”所反映的观点都是 D A

育万能论 B.环境决定论 C.多因素作用论 D.遗传决定论 4.决定教育领导权和受教育权的主要

因素是(D)

A.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 B.社会人口数量和结果

C.社会文化传统 D.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5.对童年期的学生,在教学内容上应多讲一些比较具体的知识和浅显的道理;在教学方法上,应多采

用直观教具。这体现了教育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B)特点。

A.稳定性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6.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使学生获得良好的

发展,这句话说明了( B )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C.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能起到主导作用

7.有的人观察能力强,有的人动手能力强,有的人善于口头演讲,有的人善于书面写作,这说明人的

发展具有(C)

A.能动性 B.阶段性C.个别差异性 D.不平衡性

8.对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起直接决定性作用的是( C)

A.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发展水平 B.社会教育投资发展水平

C.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 D.社会文化发展水平

9.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这说明(C

. z.

-

A.教育要适应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B.教育要适应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C.教育要适应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D.教育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10.儿童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儿童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决定

了教育工作要( A

A.循序渐进B.有针对性C.因材施教D.抓关键期

11."唯上智与下想不移”"中而知之”等反映了影响人的发展因素的哪一理论( B )

A.环境决定论 B.遗传决定论 C.教育万能论 D.儿童学理论

12.在当代,教育被人们视为一种投资,一种人力资本,这是因为教育具有( B )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D.文化功能 D.人口功能

13.如果让六个月婴儿学走路,不但徒劳而且无益,同理,让四岁的儿童学高等数学,也难以成功。

说明( A )

A.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及其阶段

B.遗产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C.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D.遗传素质觉得论人发展的最终结果

14.否定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割裂教育的历史传承,把教育看作政治、经济的附庸。这样的观念违

背了教育的哪一特征"( C )

A.生产性 B.永恒性 C.相对独立性 D.工具性

15.小学开展经典朗诵活动时,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说明教育对文化具有( C

A. 继承功能 B .传递功能 C .选择功能 D .创新功能

第三章教师与学生

. z.

-

1.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是良好的( C A.同学关系 B.同事关系 C.师

生关系 D.上下级关系2.作为学生,最主要的权利是( D )

A.隐私权 B.身心健康权 C.人格尊严权 D.受教育权

3.在古代社会,"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体现的是教师的( D )

A.道德形象 B.人格形象 C.财富形象D.文化形象

4.教师谩骂、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侵犯了学生的( C

A.身心健康权 B.人身自由权 C.人格尊严权 D.隐私权

5"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说明教师劳动具有( C )特点。

A.复杂性 B.示范性 C.长期性 D.创造性

6.学生是人,是教育的对象,因而他们( D

A.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 B.对外界的教育影响完全接受

C.毫无顾及地接受教育 D.自觉能动地接受教育影响

7."为人师表”是说教师必须具备( B )

A.专业意识 B.专业态度 C.专业技能 D.专业品质

第四章教育方针与目的

1.教育目的要回答的根本问题是( D

A.教育是为谁服务 B.谁掌握教育的领导权

C.什么人应接受教育 D.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2.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C

A.我国的政治政策 B.我国的教育方针

C.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学说 D.恩格斯个人发展学说

3.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是( D

A.哲学观念 B.人性假设 C.理想人格D.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

. z.

-

4.当代中国教育的导向思想是( A )

A.素质教育 B.应试教育 C.普通教育 D.特长教育

5.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而确定的培养人才的特殊要求被称为( C

A.教育目的 B.教育方针 C.培养目标 D.教学目标

6.下列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存在片面性的是( A )。

A.促进学生发展 B.尊重学生个性发展

C.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D.引导学生协调发展

7.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指导下,我国从清末开始试图建立现代学制,在颁布的诸多学

制中,第一次正式实施的是( B

A. 壬寅学制 B. 癸卯学制 C. 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8.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

称为( C )

A.培养目标 B.教育目的 C.教学目标 D.课程目标

9.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是( A )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加强现代科学教育

C.开展网络教育 D.高等学校扩招

10."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 B )的教育目的观。

A.教育无目的论 B.社会本位论 C.科学本位论 D.个人本位论

11.素质教育是促进( D )的教育。

A.意志发展 B.认识发 C.情感发展 D.个性发展

1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素质教育任务的是( D )

A.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B.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

C.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 D.促进学生能力的平均发展

. z.

-

13.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 A )

A.教育目的 B.教育媒介 C.教育理论 D.教书方法

14.英国政府1870年颁布的《初等教育法》中,一方面保持原有的专为资产阶级子女服务的学校系统,

另一方面为劳动人民的子女设立国民小学、执业学校。这种学制属于( A )

A.双轨学制 B.单轨学制 C.中间型学制 D.分支型学制

第五章课程理论与改革

1.课程内容设计的三个层次是( A )

A.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一教材 B.课程总目标一领域目标一学科目标

C.课程目的一课程评价一课程实施 D.课程计划教学大纲一教材

2.强调学科本位的课程是( B )

A.综合课程B.分科课程C.潜在课程 D.活动课程

3.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通过课时比例调整使其保持适当的

比重关系。这强调了课程结构的( A

A.均衡性B.综合性C.选择性 D.统一性

4.学校中的"三风”是指校风、教风和学风,是学校文化的重要构成,就其课程类型而言,它主要属于

D

A.学科课 B.活动课程C.显性课程D.隐性课程

5.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评价功能更加强调的是( D )

A.甄别与鉴定 B.选拔与淘汰

C.促进学生分流 D.促进学生发展与改进教学实践

6.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要求义务教育课程实行( C

A. 六三分段设置 B. 五四分段设置

C. 九年整体设置 D.多种形式设置共存

. z.

-

7.主张课程的内容和组织应以儿童的兴趣或需要为基础,鼓励学生”做中学”,通过手脑并用以获得

直接经验,这反映的课程类型是( B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 分科课程 D.综合课程

8.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是( D

A.课程计划 B.课程目标 C. 课程标准D.教科书

9.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我国中小学课程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开设的学段是( B )

A.小学一年级至高中 B.小学三年级至高中

C.小学五年级至高中 D.初中一年级至高中

第六章教学理论与实践

1.现代教学活动的本质是( C )

A.认识活动B.实践活动C.交往活动D.课堂活动

2.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B A.巩固知识B.领会知识 C.运用知识 D.检查知识

3"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说明教学中应重视( B )

A.知识的传授 B.发展学生的能力

C.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 D.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4.《学记》中提出的"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反映的教学原则是( D )

A.直观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5.以下原则与苏格拉底"产婆术”的实质一致的是( A )

A.启发性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系统性原则

6.在对中国历史的学习中,教师常常带领学生去博物馆参观,这属于教学原则中的(B)

A.启发性原则 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巩固性原则

. z.

-

7.王老师在化学课上讲到元素周期表中的"镭”元素时,向学生们介绍了"镭”的发现者居里夫人现身

科学的事迹,同学们深受教育。这体现了哪一教学原则"( B )

A.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B.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的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发展性原则

8.罗老师教学《观潮》时,播放了一段视频让学生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其贯彻的教学原则是

C

A.启发式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直观性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

9.*一数学题,小卫和小波用不同的方法得出了同样的答案。周老师没有简单判断孰优孰劣,而且

请他们上台陈述自己思考、推理、证明的步骤。这一做法体现了周老师具有( A )

A.关注过程的教学理念 B.关注结果的教学理念

C.关注知识的教学理念 D.关注情感的教学理念

10.王老师工作勤勤恳恳,每次上课都不辞辛苦地从上课讲到下课,但教学效果一直不理想,这令他

百思不得其解。王老师最应该反思的是(B )

A.教学态度 B.教学方式 C.教学手段 D.教学组织形式

1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在我国,教学是以知识的授受为基础。

B.教学与教育这两个概念的关系,是一种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C.作为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的智育,主要是通过教学进行的,但不能把这两者等同。

D.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组成,因此教学包括学生在教学之外独立进行的自学

12.不属于我国普通教育学校教学任务的是( D )

A.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C.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 z.

-

D.学生在课外独立自主进行学习的能力的提高

13.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或实验使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是( B )

A.练习法 B.演示法 C.实验法 D.实习作业法

14.李老师在教学《落花生》时,让学生谈谈做人该做落花生这样的人,还是做苹果石榴这样的人,

大家各抒己见。李老师运用的教学方法是( B

A.讲授法 B.讨论法C.谈话法 D.发现法

15.陈老师在讲”二氧化碳性质”时,讲台上放着两瓶没有标签的无色气体,其中一瓶是二氧化碳,

一瓶是空气,怎么区分它们呢?陈老师边说边将燃烧的木条分别深入两个集气瓶中,告诉学生使木条

熄灭的是二氧化碳,使木条继续燃烧的是空气。这种教学方法是( C

A. 实验法 B. 讲授法C.演示法 D.谈话法

16."以人为本”体现在教学中,要求教师(C )

A.统筹兼顾 B.一切以教材为标准 C.因材施教 D.立足长远

17.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处于(C )地位。

A.从属 B.被动C.主体 D.主要

18.我国教学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D )

A.个别教学制 B.道尔顿制 C.分组教学制 D.班级授课制

19.在一些农村教学点,老师在一节课内分别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是

A

A.复式教学B.道尔顿制C.分组教学D.个别教学

20.在整个教育系统中,居于中心地位的是( C )

A.管理 B.德育 C.教学 D.服务

21.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D),促进学生的全面发

展。

. z.

-

A.辩证分析问题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B.团队合作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C.沟通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D.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2.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时,张老师将:"能够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拟定为教

学目标之一。该目标属于( C

A.知识性目标 B.过程性目标 C.技能性目标 D.情感性目标

23.*教师制定了"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热爱自然的情感有所增长”的教学目标,体现了"三维课程目

标”中的( D )目标。

A.品德与能力 B.知识与技能 C.过程与方法 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4.*教师制定了"学生能准确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的教学目标,体现了"三维

目标”中的( C )目标。

A.品德与能力 B.知识与技能C.过程与方法 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第七章德育理论与实践

1.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 A )作用。

A.导向和动力 B.精神 C.决定 D.物质基础

2.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中( C )

A.情是关键 B.知是关键 C.行是关键 D.意是关键

3王军写了保证书,决心遵守《中学生守则》上课不再迟到,但是冷,王军冬天迟迟不肯钻出被窝,

以至于再次迟到。对王军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点在于提高其( C )

A.道德认识水平 B.道德情感水平

C.道德意志水平 D.道德行为水平

4."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苏霍姆林斯基这句话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A

. z.

-

A. 陶冶教育 B. 榜样示范 C. 实际锻炼 D. 品德评价

5.班主任赵老师经常运用表扬、鼓励、批评和处分等方式引导和促进学生品德积极发展。这种方法

属于( D )

A.说服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情感陶冶法 D.品德评价法

6.张老师在工作中,注重以自己的高尚品德、人格魅力以及对学生的深切期望和真诚的爱来触动、

感化学生,促使学生思想转变。这种德育方法是( D

A. 实际锻炼法 B. 品德评价法 C.个人修养法 D.情感陶冶法

7.*教师引导学生依据个人的奋斗目标,选出有针对性的格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用以自律自励,不

断提高自我修养。该教师的行为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A )

A.修养法 B.锻炼法 C.陶冶法 D.制度法

8.班主任李老师接受一个新班后,针对该班纪律散漫、学风懈怠的情况,首先运用板报、墙壁等媒介

做好舆论宣传,建立良好的班风,同时以真诚的爱感化学生,促使学生积极进取。一个学期下来,该

班班风、学风焕然一新。李老师运用的主要德育方法是( D )

A.个人修养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D.情感陶冶法

第八章教育评价

1.教师采用摸底考试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的做法属于( B )。

A.形成性评价B.诊断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相对性评价

2.发展性教育评价,在评价方向上,不仅强调评价对象的现实表现,而且重视评价对象的( B )

A. 过去表现 B. 未来发展 C. 态度情感 D. 积极参与

3.档案袋评价的特点主要在于展示学生学习的( D )

A. 成绩 B. 问题 C. 结果D. 过程

4.纸笔测验能够很好地评价学生的( B )

A. 情感态度、价值观 B. 书面知识C. 创新能力 D. 实践能力

. z.

-

5."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这强调了教学评价应注重发挥( A

A.导向功能B.发展功能C.反馈功能D.管理功能

6.通常在教学过程中实施,一般是由学生完成一些与教学活动密切相关的测验,也可以让学生对自己

的学习状况进行自我评估,或者凭教师的平常观察记录或与学生的面谈,这种评价是( A )

A.形成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正式评价 D.非正式评价

7.*小学取消了各种形式的统考,废除了"百分制”,而代之以"评语+特长+等级”的评价标准。学校的

做法( C )

A.正确,体现了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

B.不正确,没有体现评价评价标准的多元化

C.正确,体现了评价的激励与发展功能

D.不正确,没有体现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8.军军的英语成绩比较差,每次考试都不及格,这次考试及格了。军军本以为老师会表扬他,没想到

老师一进教室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问他:"你这次考得特别好,不是抄来的吧"”老师的这种做法忽视

的是( D )

A.学生的完整性B.学生的个体性C.学生的独立性D.学生的发展性

9.陈老师在教学中经常通过口头提问、课堂作业和书面测验等形式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进行及时测评

与反馈。这种教学评价被称为( D )

A.诊断性评价 B.相对性评价 C.终结性评价 D.形成性评价

第九章课外活动

1.课外活动的主体是( B )

A.教师B.学生 C.少先队组织 D.学校管理人员

2.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外校外活动使"青少年迈上了科学思维的道路”。这告诉我们课外

校外活动( A )

. z.

-

A.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 B.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C.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D.是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

3.学校根据学生的意愿,在课堂教学任务以外利用课余时间为期组织的各种教育活动称为( C )

A.体育活动 B.课余活动 C.课外活动 D.群众活动

4.根据课外活动的机能可将课外活动分为接受性活动、创造性活动和( A

A.探究性活动B.发现性活动 C.训练性活动 D.社会性活动

参考答案:

第一章:ABADA DBCCB BAABB AAC

第二章:CDDDB BCCCA BBACC

第三章:CDDCC DB

第四章:DCDAC ABCAB DDAA

第五章:ABADD CBDB

第六章:CBBDA BBCAB DDBBC CCDAC DCDC

第七章:ACCAD DAD 第八章:BBDBA ACDD第九章:BACA

. z.

预算员工作总结-衡汽集团

教育学测试题目(带答案)

本文发布于:2023-11-20 23:10:1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049301922145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教育学测试题目(带答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教育学测试题目(带答案).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