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测验——MMPI和16PF
(⼀)MMPI:明尼苏达多项⼈格测验 Minnesota Multiphasic Per-sonality Inventory
明尼苏达多项⼈格测验(Minnesota Multiphasic Per-sonality Inventory,简称MMPI)是由明尼苏达⼤学教授哈瑟韦
(S.R.Hathaway)和麦⾦⼒(J.C.Mckinley)于40年代制定的,是迄今应⽤极⼴、颇富权威的⼀种纸-笔式⼈格测验。
该问卷的制定⽅法是分别对正常⼈和精神病⼈进⾏预测,以确定在哪些条⽬上不同⼈有显著不同的反应模式,因此该测验最常
⽤于鉴别精神疾病。
美国明尼苏达⼤学⼼理学家哈兹威(ay)与精神科医⽣麦今利(ey)于1940年编制的⾃我报告式的
个性量表。适⽤年龄:16岁以上。形式包括卡⽚式、⼿册式、录⾳带形式及各种简略式(题⽬少于399个)、计算机施测⽅
式。既可个别施测,也可团体施测。题量:566(其中有16道重复,实际题量为550)个。编制⽅法:经验效标法。
1989年,出版MMPI-2经过60多年的不断修定,补充,被翻译成100 多种⽂字,在⼏百个国家⾥进⾏了使⽤,有关研究⽂献
浩如烟海,已经发表的⽂献或专著超过万篇(本),⾄今已发展得极为成熟。它从多个⽅⾯对⼈的⼼理进⾏综合的考察,是世
界上被使⽤次数最多的⼈格测验之⼀。
MMPI于80年代被引进中国,中国科学院⼼理研究所组织了标准化修订⼯作,中科院⼼理所宋维真主持,经过⼏⼗年的发展
和修正完善,MMPI在中国得到了⼴泛运⽤。在修订过程中发现中国正常⼈的D、Sc量表T分明显⾼于西⽅国家,但同时除D、
Sc量表外西⽅⼈其它量表的T分⼜都明显⾼于东⽅国家,这⼀结果与东⽅国家,尤其是⽇本的结果极为⼀致。所以根据东⽅国
家特殊状况,排除MMPI得分70以上为异常的美国标准,⽽将MMPI得分60以上为异常的中国标准。
该测验适⽤于年满16岁,具有⼩学以上⽂化⽔平,没有影响测试结果的⽣理缺陷的⼈群。也有⼀些研究者认为,如果被试
者合作并能读懂测验表上的每个问题,13-16岁的少年也可以完成此测验。
尽管它原来是根据精神病学临床实践⽽编制的,但是它并不仅仅应⽤于精神科临床和研究⼯作,也⼴泛⽤于其他医学各科以
及⼈类⾏为的研究、司法审判、犯罪调查、教育和职业选择等领域。因此在⼼理咨询中⼼、⼼⾝医学门诊、精神病院、⼈才市
场、职业介绍所、⼤中学校等部门都有⼴泛的运⽤,对⼈才⼼理素质、个⼈⼼理健康⽔平、⼼理障碍程度的评价都能有较⾼的
使⽤价值。MMPI还是⼼理咨询⼯作者和精神医学⼯作者必备的⼼理测验之⼀。
MMPI⼗分庞⼤,能提供⼗分丰富的信息,但实施起来也较费时,尤其是对病⼈更为困难,往往要分段实施。后来,有许多
⼈研究MMPI的新应⽤,总结、演化出了多达200种以上的量表。也有⼈尝试缩⼩这⼀测验的规模,减少测验题⽬,缩短了测
验所需的时间。
量表组成
10个临床量表
Hs:疑病(Hypochondriasis)——对⾝体功能的不正常关⼼。
此量表原来是为了鉴定疑病患者⽽制定的。其特征是对⾃⼰的⾝体健康的⼀种过度的关⼼,担⼼⾃⼰有病或不健康。
D:抑郁(Depression)——与忧郁、淡漠、悲观、思想与⾏动缓慢有关。
此量表最初是为评价抑郁症候⽽制定的。抑郁的特征是缺乏⼲劲,对未来没有希望,⼀般对⾃⼰的⽣活状况极其不满。
Hy:癔病(Hysteria)——依赖、天真、外露、幼稚及⾃我陶醉,并缺乏⾃知⼒。
此量表原来是为了区别对紧张状况产⽣歇斯底⾥反应的患者⽽制定的。癔病的特征是⼼因性的不随意肌体机能丧失和机能障
碍。
Pd:精神病态(Psychopathic deviate)——病态⼈格(反社会、攻击型⼈格)。
此量表原来是为了区别那些被诊断为⾮社会性类型和⾮道德类型的精神病态⼈格的患者⽽制定的。这种病态的特征是说谎、偷
盗、性异常、酗酒等,但不包括重⼤犯罪⾏为。
Mf:男性化-⼥性化(Masculinity-femininity)——⾼分的男⼈表现敏感、爱美、被动、⼥性化;⾼分妇⼥看做男性化、粗鲁、
好攻击、⾃信、缺乏情感、不敏感。极端⾼分考虑同性恋
倾向和同性恋⾏为。
此量表原来是为了鉴别男性同性恋⽽制定的。反映被测试者的男性化或⼥性化程度。
Pa:妄想狂(Paranoia)——偏执、不可动摇的妄想、猜疑。
此量表原来是为了区别那些被诊断为⾮社会性类型和⾮道德类型的精神病态⼈格的患者⽽制定的。这种病态的特征是说谎、偷
盗、性异常、酗酒等,但不包括重⼤犯罪⾏为。此量表是为了
区分那些被判断为具有关系妄想、被害妄想、夸⼤⾃我概念、猜疑⼼、过度地敏感、意见和态度⽣硬等偏执性⼈格⽽制定的。
Pt:精神衰弱(Psychasthenia)——紧张、焦虑、强迫思维。
此量表是为了测定精神衰弱的⼀般性症候类型⽽制定的。精神衰弱的特征为:焦虑、强迫动作、强迫观念、⽆原因的恐怖等。
Sc:精神分裂(Schizophrenia)——思维混乱、情感淡漠、⾏为怪异。
此量表原来是为了区别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制定的。其特征包括:思维、感情和⾏为混乱。
Ma:轻躁狂(Hypomania)——联想过多过快、观念飘忽、夸⼤⽽情绪激昂、情感多变。
此量表原来是为了区别有躁狂性症候的精神科患者⽽制定的。其特征包括:⽓质昂扬,爱说、精⼒充沛、易怒、思维奔逸、抑
郁⽓短等。
Si:社会内向(Social introversion)——⾼分者内向、胆⼩、退缩、不善交际、屈服、紧张、固执及⾃罪;低分者外向、爱
交际、富于表现、好攻击、冲动、任性、做作、在社会关系
中不真诚。
此量表是为了鉴别对社会性接触和社会责任有退缩回避倾向者。
4个效度量表
Q:疑问量表(Question)
此量表反映被测试者回避问题的倾向,原来是为了鉴定疑病患者⽽制定的。其特征是对⾃⼰的⾝体健康的⼀种过度的关⼼,担
⼼⾃⼰有病或不健康。 得分⾼者即使⾝体⽆病,也总是觉得
⾝体⽋佳,表现疑病倾向,表⽰逃避现实。
L:说谎量表(Lie)
是追求尽善尽美的回答。此量表中的题⽬,是测试被试者的回答,很容易得到社会公认的⾏为倾向,题⽬的内容都是社会上常
见的⼩问题,所谓⼩⽑⼩病。该分数⾼,说明过分掩饰⾃⼰所
存在的问题,⼼理防御过度。
F:伪装量表(Validity)
⾼分表⽰受测者不认真、理解错误,表现⼀组⽆关的症状,或在伪装疾病。F量表是精神病程度的良好指标,其得分越⾼暗⽰
着精神病程度越重。此量表由⼀些不经常遇到的问题组成。分
数提⾼表⽰被测试者回答问题不认真或者理解错误,表现出⼀组相互⽆关的症状,或在伪装疾病。
K:校正量表(Correction)
⼀是判断被试对测验的态度是否隐瞒或防卫;⼆是修正临床量表的得分。此量表⽤于测验受测试者是否愿意议论个⼈事情,它
与智⼒、教育以及社会地位有关。分数过⾼,可能是被测试者不愿合作。
附加量表
MAS
此量表是为了研究不同焦虑⽔平对任务完成情况的影响。焦虑⽔平⾼的被测试者对简单⼯作完成得好,对复杂任务完成较差。
Dy
此量表⽤于评估被测试者的依赖性⽔平。
Do
此量表⽤于判别⼀个⼈在⼈际关系中⽀配能⼒的强弱。
Re
此量表是评估⼀个⼈愿意对⾃⼰的⾏为负责任和对社会团体尽义务的程度。
Cn
此量表是测定被测试者对其⾏为,特别是其病理性表现的控制能⼒。
原始分→T分数→剖⾯图
1.计算Q量表的原始分。超过22分或30分⽆效。
MMPI剖析图
2.分别计算各量表的原始分。
3.对5个量表加K分校正(Hs+0.5K、Pd+0.4K、Pt+1.0K、Sc+1.0K、Ma+0.2K)。
4.查表把原始分转化为T分;或计算T分。
T = 50 + 10(X - x)/ SD
5.画出剖析图。
注意事项
⒈争取被试的合作。让被试者知道这个测验的重要性以及对他的好处,并详细记录测验时被试的表现;
⒉向被试说明个性各不相同,⽆所谓好坏;
⒊以实际情况为准;
⒋如果被试焦虑或情绪不稳定,也可分⼏次完成。也可⽤录⾳或请⼈读题。
⒌临床量表最好⽤英⽂缩写字母,或者数字符号,⽽不要直接使⽤中⽂全译名称。
(⼆)16PF:卡特尔16种⼈格因素问卷
16种⼈格因素问卷是美国伊利诺州⽴⼤学⼈格及能⼒测验研究所卡特尔教授编制的⽤于⼈格检测的⼀种问卷,简称16PF。
根据⼀项研究,1971—1978年间被研究⽂献引⽤最多的测验中,16PF仅次于MMPI排居第⼆。在⼀项关于⼼理测验在临床上
应⽤的调查中,16PF排第五。卡特尔是⼈格特质理论的主要代表⼈物,对⼈格理论的发展作出了很⼤的贡献。要介绍16PF,
不能不提到特质理论,因为16PF是伴随着卡特尔的⼈格特质理论⽽发展的,⼆者可谓“相辅相成”。
16PF适⽤于16岁以上的青年和成⼈,现有5种版本:A、B本为全版本,各有187个项⽬;C、D本为缩减本,各有106个项
⽬;E本适⽤于⽂化⽔平较低的被试,有128个项⽬。我国现在通⽤的是美籍华⼈刘永和博⼠在卡特尔的赞助下,与伊利诺伊
⼤学⼈格及能⼒研究所的研究员梅瑞狄斯博⼠合作,于1970年发表的中⽂修订本,其常模是由两千多名港台地区的中国学⽣
得到的。
⼈格是稳定的、习惯化的思维⽅式和⾏为风格,它贯穿于⼈的整个⼼理,是⼈的独特性的整体写照。⼈格对于管理者来说是
很重要的,它渗透到管理者的所有⾏为活动中,影响管理者的活动⽅式、风格和绩效。⼤量研究和实践表明:⼀些样式的⼈格
类型和管理活动有着特定的关系,它们对团体的贡献不同,所适宜的管理环境也不同。利⽤成熟的⼈格测验⽅法对管理者或应
聘⼈员的⼈格类型进⾏诊断,可为⼈事安置、调整和合理利⽤⼈⼒资源提供建议。这正是本测验的使⽤⽬的所在。16PF⼴泛
⽤于⼈员的选拔和评定。
从乐群、聪慧、⾃律、独⽴、敏感、冒险、怀疑等16个相对独⽴的⼈格特点对⼈进⾏描绘,并可以了解应试者在环境适
应、专业成就和⼼理健康等⽅⾯的表现。在⼈事管理中,16PF能够预测应试者的⼯作稳定性、⼯作效率和压⼒承受能⼒等。
可⼴泛应⽤于⼼理咨询、⼈员选拔和职业指导的各个环节,为⼈事决策和⼈事诊断提供个⼈⼼理素质的参考依据。
关于卡特尔(Raymond l)
卡特尔(1905-1998),美国⼼理学家,最早应⽤因素分析法研究⼈格。他对⼼理测验的研究,对个体差异的测量,以及对应
⽤⼼理学的倡导,有⼒地推进了美国⼼理学的机能主义运动。他编制的“16种⼈格因素测验”应⽤⼗分⼴泛。
卡特尔有长期的临床⼼理学经验,对麦独孤的本能⼼理学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有过专门研究。在他的特质理论中不难
发现本能⼼理学和精神分析理论的影响。此外,他出⽣和受教育于英国,有着良好的⼈⽂主义素养,具有很强的直觉体悟和洞
察能⼒。因此他对⼈格结构和⼈格因素的解释具有整体性、动⼒性和深刻性。他甚⾄试图使其16PF分析成为⼀种“定量的精神
分析”。 当然,这种“整体性”和“深刻性”的努⼒也使得其他使⽤16PF的主测⼈员在解释测验结果时会遇到不同程度的困难。
卡特尔认为⼈格的基本结构元素是特质。特质的种类很多,有⼈类共同的特质,有各⼈独有的特质。有的特质决定于遗传,
有的决定于环境;有的与动机有关,有的则与能⼒和⽓质有关。若从向度来分,可分为四种向度。
(1)表⾯特质与根源特质 表⾯特质是指⼀群看起来似乎聚在⼀起的特征或⾏为,即可以观察到的各种⾏为表现。它们之间是
具有相关性的。根源特质是⾏为的最终根源和原因。它们是堆砌成⼈格的砖块。每⼀个根源特质控制着⼀簇表⾯特质。透过对
许多表⾯特质的因素分析便可找到它们所属的根源特质。
(2)能⼒特质、⽓质特质与动⼒特质 能⼒特质与认知和思维有关,在16PF中主要由智慧因素(B因素)表⽰,决定⼯作的效
率。⾏为的情绪、情感⽅⾯则表明了⽓质和风格的特质。动⼒特质与⾏为的意志和动机⽅⾯有关。
(3)个别特质和共同特质 卡特尔赞同阿尔波特的观点,认为⼈类存在着所有社会成员共同具有的特质(共同特质)和个体独有
的特质,即个别特质(指表⾯特质)。虽有共同特质,但共同特质在各个成员⾝上的强度却各不相同(指根源特质)。
(4)体质特质和环境塑造特质 卡特尔认为16PF中有些特质是由遗传决定的,称为体质根源特质,⽽有些特质来源于经验,
因此称为环境塑造特质。卡特尔认为在⼈格的成长和发展中遗传与环境都有影响。他⼗分重视遗传的重要性,曾试图决定每⼀
根源特质的特殊遗传成分。
卡特尔在其⼈格的解释性理论构想的基础上编制了16种⼈格因素问卷,从16个⽅⾯描述个体的⼈格特征。这16个因素或分
量表的名称和符号分别是:乐群性(A)、聪慧性(B)、稳定性(C)、恃强性(E)、兴奋性(F)、有恒性(G)、敢为性(H)、敏感性(I)、
怀疑性(L)、幻想性(M)、世故性(N)、忧虑性(O)、实验性(Q1)、独⽴性(Q2)、⾃律性(Q3)、紧张性(Q4)。
通过16个⼈格因素或分量表上的得分和轮廓图,不仅可以反映受测者⼈格的16个⽅⾯中每个⽅⾯的情况和其整体的⼈格特点
组合情况,还可以通过某些因素的组合效应反映性格的内外向型、⼼理健康状况、⼈际关系情况、职业性向、在新⼯作环境中
有⽆学习成长能⼒、从事专业能有成就者的⼈格因素符合情况、创造能⼒强者的⼈格因素符合情况,也可以反映受测者的⼈格
素质状况并作为临床诊断⼯具⽤于⼼理临床诊断。此外,16PF与其他类似的测验相⽐较,能以同等的时间测量更多⽅⾯主要
的⼈格特征,是真正的多元⼈格量表。
16PF的常模群体为正常⼈群,它的评价⼀般也是针对正常⼈,因⽽适⽤领域很⼴。它既适合个别施测,也适合团体施测。
每⼀次测验只需要45分钟左右即可完成。凡具有相当于初三以上⽂化程度的青年、壮年和⽼年⼈都适⽤。
本文发布于:2023-11-20 22:26:0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049036522141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人格测验——MMPI和16PF.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人格测验——MMPI和16PF.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